高一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
- 格式:pdf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10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点总结:
1. 平衡常数(Kc)和平衡表达式:
-平衡常数是表示在平衡时各物质浓度的关系,通常用Kc表示。
-平衡表达式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关系写出,每个物质的浓度用方括号表示。
2. 影响平衡的因素:
-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会驱使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动,减少反应物浓度则会导致反应向反应物方向移动。
-生成物浓度:增加生成物浓度会导致反应向反应物方向移动,减少生成物浓度则会促使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温度:温度升高通常会使反应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则使反应向放热方向移动。
-压力(对于气体反应):增加压力会使反应向分子数较少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力则会促使反应向分子数较多的方向移动。
3. Le Chatelier原理:
-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下,当外界对系统进行扰动时,系统会通过移动平衡来减小扰动。
- Le Chatelier原理指出,当系统受到温度、浓度或压力等因素
的改变时,系统会通过移动平衡来抵消这种改变。
4. 平衡移动的影响:
-加热反应体系:增加温度会使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吸热反应向前进。
-压缩气体反应体系:增加压强会使平衡向分子数较少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则促使平衡向分子数较多的方向移动。
-改变浓度:增加某个物质的浓度会使平衡向相应生成物的方向移动,减小浓度则导致平衡向反应物的方向移动。
5. 平衡移动的时间:
-平衡移动并不是瞬间发生的,它需要一定的时间。
具体时间取决于反应速率和反应机制。
理解平衡移动知识点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态及其变化非常重要,帮助我们预测和解释实验结果,并在实际应用中优化反应条件。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的超全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平衡的移动1.化学平衡的移动(1)定义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体系,条件改变,引起平衡状态被破坏的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于反应前后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时同等程度地增大或减小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故其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3.勒夏特列原理在密闭体系中,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压强或浓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对于反应mA(g)+nB(g)pC(g)+qD(g),分析如下:2.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平衡移动影响的几种特殊情况(1)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无影响。
(2)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如H2(g)+I2(g)2HI(g),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但增大(或减小)压强会使各物质的浓度增大(或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或浅)。
(4)恒容时,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增大(减小)浓度相当于增大(减小)压强。
(5)在恒容容器中,当改变其中一种气态物质的浓度时,必然会引起压强的改变,在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和物质的转化率、体积分数变化时,应灵活分析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若用α表示物质的转化率,φ表示气体的体积分数,则:①对于A(g)+B(g)C(g)类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容积不变,加入一定量的A,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α(B)增大而α(A)减小,φ(B)减小而φ(A)增大。
一.化学平衡移动:1.在反应速率(v )-时间(t )图象中,在保持平衡的某时刻t 1改变某一条件前后,V 正、V 逆的变化有两种:V 正、V 逆同时突变——温度、压强、催化剂的影响 V 正、V 逆之一渐变——一种成分浓度的改变 对于可逆反应:mA(g) + nB(g) pc(g) + qD(g) + (正反应放热)反应条件条件改变v 正v 逆v 正与v 逆关系平衡移 动方向图示 选项浓 度增大反应物浓度 减小反应物浓度 增大生成物浓度 减小生成物浓度加快 减慢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加快 减慢 v 正>v 逆 v 正<v 逆 v 正<v 逆 v 正>v 逆 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正反应方向 B C B C 压 强m+n >p+q m+n <p+q m+n =p+q 加压加快 加快 加快 加快 加快 加快 v 正>v 逆 v 正<v 逆 v 正=v 逆 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不移动 A A E m+n >p+q m+n <p+q m+n =p+q 减压 减慢 减慢 减慢 减慢 减慢 减慢 v 正<v 逆 v 正>v 逆 v 正=v 逆 逆反应方向 正反应方向 不移动 D D F温 度 升 温 降 温 加快 减慢 加快 减慢 v 正<v 逆 v 正>v 逆 逆反应方向 正反应方向 A D 催化剂加快 加快加快v 正=v 逆不移动E【总结】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会向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移动2.勒沙持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其中包含:①影响平衡的因素:浓度、压强、温度三种;②原理的适用范围:只适用于一项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即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项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③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不可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对于反应来说,加压,增大、增大,增大的倍数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减压,均减小,减小的倍数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加压、减压后v一t关系图像如下图:(3)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对于,加热时颜色变深,降温时颜色变浅。
该反应升温、降温时,v—t天系图像如下图:(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v一t图像为稀有气体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1.恒温恒容时充入稀有气体体系总压强增大,但各反应成分分压不变,即各反应成分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2.恒温恒压时充入稀有气体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成分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3.当充入与反应无关的其他气体时,分析方法与充入稀有气体相同。
•化学平衡图像:1.速率一时间因此类图像定性揭示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变化的观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等。
2.含量一时间一温度(压强)图常见的形式有下图所示的几种(C%指某产物百分含量,B%指某反应物百分含量),这些图像的折点表示达到平衡的时间,曲线的斜率反映了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确定T(p)的高低(大小),水平线高低反映平衡移动的方向。
3.恒压(温)线该类图像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发(c)或反应物的转化率(α),横坐标为温度(T)或压强(p),常见类型如下图:小结:1.图像分析应注意“三看”(1)看两轴:认清两轴所表示的含义。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一、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改变反应条件,可逆反应的平衡遭到破坏,从一个旧平衡变成一个新平衡,化学平衡状态发生改变,就叫化学平衡移动。
二、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1、总规律:化学平衡总是朝着速率大的方向移动。
这是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是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化学平衡移动的总规律。
2、勒夏特列原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改变一个条件,化学平衡朝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这是勒夏特列总结出来的平衡移动规律。
具体来说: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就朝着减少反应物的浓度方向移动;减少反应物的浓度,就朝着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方向移动。
增加生成物浓度,就朝着减小生成物浓度的方向移动;减少生成物的浓度,就朝着增加生成物的浓度方向移动。
增大气体压强,就朝着减小气体压强的方向移动;减少气体压强,就朝着增大气体压强的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就朝着降低温度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就朝着升高温度的方向移动。
三、化学平衡移动的分规律1、加入纯固体,浓度不改变,速率不改变,平衡不移动。
2、溶液中加入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对应的固体,浓度不改变,速率不改变,平衡不移动。
3、同温同体积下,加入不参加反应的气体(如稀有气体),气体浓度不改变,速率不改变,平衡不移动。
4、增大表面积,等倍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
5、对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等倍增加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减小压强,等倍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
6、使用催化剂,等倍增加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
五、强化练习1、在可逆反应X+2Y2Z △H<0中,X、Y、Z是三种气体,为了有利于Z的生成,应采用的反应条件是()A、高温高压B、高温低压C、低温低压D、低温高压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往硫化氢水溶液中加碱有利于S2-的增多B、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氧化的反应C、高压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D、及时分离出氨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4、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F 2 (g)ClF 3 (g) △H=-268KJ/mol ,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
第3讲化学平衡的移动1.化学平衡状态:`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份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的移动(1)平衡移动的原因(2)影响平衡移动的条件①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v正’> v逆’,平衡朝着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v正’< v逆’,平衡朝着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增大体系压强,平衡朝着气态物质减小的方向移动;体积减小方向反应速率增加> 体积增大方向反应速率增加。
减小体系压强,平衡朝着气态物质增加的方向移动,体积减小方向反应速率减小> 体积增大方向反应速率减小。
③升高体系温度,平衡朝着吸热方向移动,放热方向速率增加< 吸热方向速率增加。
降低体系温度,平衡朝着放热方向移动,放热方向速率减小< 吸热方向速率减小。
④催化剂同等程度增加正逆反应速率,v正’= v逆’,不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3)勒夏特列原理,也叫化学平衡移动原理,①表述为: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因素,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②平衡移动只能“减弱”改变,而不能“阻止”改变。
③勒沙特列原理适用于任何平衡体系,包括化学反应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
例1.(2007·全国I理综,13)下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I和平衡态Ⅱ时浓度不相等【答案】C【解析】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正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各物质浓度与原平衡不同,C错误。
3.用v-t 图像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 (1)改变反应物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 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平衡逆向移动(2)改变生成物浓度 增大生成物浓度 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 平衡正向移动(3)改变气体体系的压强 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平衡向体积缩小方向移动 平衡向体积增大方向移动(4)改变温度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v t v 正 v 逆 0 t 1 t 2 t 3 v 正=v 逆 v 正 v 逆vtv 正 v 逆t 1t 2t 3v 正=v 逆v 逆 v 正v t v 正v 逆 0t 1 t 2 t 3 v 正=v 逆 v 正 v 逆 vtv 正 v 逆t 1t 2t 3v 正=v 逆 v 逆v 正v t v 正 v 逆0 t 1 t 2 t 3 v 正=v 逆v 正 v 逆vtv 正 v 逆t 1t 2t 3v 正=v 逆 v 逆v 正v t v 正 v 逆t 1 t 2 t 3 v 正=v 逆 v 正v 逆vtv 正 v 逆t 1t 2t 3v 正=v 逆v 逆v 正(5)加催化剂例2.反应2SO 2(g)+O 2(g) 2SO 3(g) △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平衡发生移动,请画出改变下列条件后的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图。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目标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2.通过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1.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2.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1)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平衡不移动。
(3)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如下:改变的条件(其他条件不变)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压强(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增大压强向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向气体分子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温度升高温度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催化剂同等程度地改变v正、v逆,平衡不移动(2)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3)“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条件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 ―→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同倍数减小(等效于减压)应用体验根据化学平衡原理解答下列问题: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N 2(g)+3H 2(g)2NH 3(g) ΔH =-92.4 kJ·mol -1,只改变一种外界条件,完成下表:改变条件 平衡移动方向氢气的转化率(增大、减小或不变)氨气的体积分数(增大、减小或不变)增大氮气的浓度 增大氨气的浓度升温 充入适量氩气答案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正向 增大 逆向 减小 增大 逆向 减小 减小 不移动 不变 不变(1)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化学平衡也一定发生移动(×)(2)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此时v放减小,v吸增大(×)(3)C(s)+CO2(g)2CO(g)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CO2)和CO2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4)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5)向平衡体系FeCl3+3KSCN Fe(SCN)3+3KCl中加入适量KCl固体,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的颜色变浅(×)(6)对于2NO2(g)N2O4(g)的平衡体系,压缩体积,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题组一选取措施使化学平衡定向移动1.COCl2(g)CO(g)+Cl2(g)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A.①②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⑤⑥答案 B解析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所以升温和减压均可以促使反应正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