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法知识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全面复习(词类、短语、句子)初中语法知识(1)——词类、短语、句子一、词类划分(一)实词:实词:是具有实在意义,而且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时间、方位,在句子中常作主语、宾语,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可以作状语:例如:[今天]咱们开个会。
[屋里]他们几个正在开会呢。
能被数量词、不被副词修饰,指人的名词+们表示复数,不能重叠(重叠后成为量词性质。
如:人人、家家、年年、天天、队队,表示“每一”的意思。
)2、动词:在句子中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多数能带宾语;动词后面一般可以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助(能愿)动词在句子中一般做状语、趋向动词可做补语。
他[能]来吗。
你现在[应该]做作业。
3、形容词:大部分都能作定语,也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词,有的可作状语、补语,不能带宾语。
多数可受程度副词“很、太、非常”等的修饰,并且都可以修饰名词性成分。
(激烈)的战争开始了。
你坐下来,[慢慢]说。
这花〈美丽〉。
他走得〈慢〉。
4、数词、量词:数词经常和量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充当定语或补语。
(万里)长城去。
〈一趟〉医院。
5、副词: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
副词都能作状语、补语。
6、代词:代词和它所代替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大致相当,就是说所代的词语能做什么句子成分,那个代词就能作什么成分。
7、象声词:模拟声音,可以作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主要作状语。
8、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独立性最强,一般不同别的词语发生结构关系,常作感叹词或独立成名+主谓:产品样式多他心地善良4、动宾短语:有的动词单独使用就可以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有的动词还要在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才能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
其中受动词支配的词是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
(1)动+名:巩固国防分析问题翻修马路爬悬崖峭壁热爱科学富有幽默感(2)动+动:喜欢游泳要求善改(3)动+形:感到高兴害怕拥挤5、中补短语(动补、形补):短语内部构成成分之间有补充和被补充的关系,有“AB ”和“A得B”两种结构。
中考复习之语法知识(知识清单)【一、词性之实词和虚词】一、实词1.名词(七上P13)名词名词很常见,有的表示人,如“娃娃”“姑娘”“青年”“农夫”;有的表示具体的事物,如“绿萍”“水藻”“铃铛”“镰刀”“蟋蟀”;有的表示抽象的事物,如“精神”“传统”“法律”“爱情”;还有的表示时间,如“秋天”“昨天”“过去”“早晨”。
这些都不难区分,使用时也不太容易出错。
需要注意的是另一类表示方位的名词,一般称为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等。
大多数情况下,方位名词用在其他名词性词语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或范围。
例如:(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2)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刘湛秋《雨的四季》)2.动词(七上P49)动词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着动作——走、跑、唱、跳、打、躺等;很多时候我们会有某种心理活动——爱、恨、担心、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等;而事物又总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增加、减少、扩大、提高、降低、发生、出现等。
这些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词,叫作动词。
大多数动词意义实在,较好把握;有一些动词用法比较特别,需要特别注意。
一类表示可能、应该、意愿,如“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要”“应”“应该”“应当”“肯”“敢”“愿”“愿意”等。
这类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
例如: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一类表示动作趋向,如“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等。
这类动词往往放在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后边,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例如: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还有一类表示判断,主要是一个“是”。
中考语文复习必备语法知识中考语文复习必备语法知识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中都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在中学阶段,语文课程逐渐进入深度学习,语法知识也成为重点,占比较大。
作为考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才能在语文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本文总结了中考语文复习必备的语法知识,包括词类、句子成分、语态、时态、语气等方面。
一、词类1.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具体或抽象概念的词。
其常见的特殊用法包括复合名词、物质名词、集体名词、数词、量词、名词的所有格等。
2. 动词:是表示动作、变化或状态的词。
其重要的用法包括谓语、状语、动宾短语、被动语态等。
3. 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特征或状态的词。
其常见的特殊用法包括比较级和最高级、修饰物主代词、修饰感官动词等。
4. 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
其重要的用法包括修饰动词、修饰形容词、修饰副词、修饰句子等。
5. 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或指示代词的词。
其常见的特殊用法包括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等。
6. 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两类。
基数词常用于计数,而序数词常用于表示顺序。
7. 介词:是用来引导名词、代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其他词语相连的词。
其常见的特殊用法包括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式介词、复合介词等。
8. 连词:是用来连结句子或词语的词。
包括并列连词、从属连词、关联词等。
9. 叹词:是用来表示强烈情感、表达感叹或呼喊的词汇。
其常见的特殊用法包括感叹语气。
二、句子成分1. 主语:是句子中的谓语所描述的对象。
它通常是名词、代词或句子。
2. 谓语:是动词或者动词词组,通常用来描述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3. 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或行为的作用对象。
它通常是名词、代词或句子。
4. 定语:是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或词组,通常放在名词或代词前面。
5. 状语: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或词组。
6. 表语:是用来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词或词组。
语文语法知识点总结做阅读题不要急着去做题。
做题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从题目入手,思考题目主要想记叙什么,说明什么物,议论什么等,然后进入正文作浏览。
下面是整理的语文语法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语法知识点总结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初中语法知识( 1)——词类、短语、句子一、词类区分(一)实词:实词:是拥有实在乎义,并且能够独自充任句子成分的词。
名称意义名表示人或事物表示时问词表示方向表示动作、行为表示发展变化动表示心理活动表示存现消逝词表示使令表示可能、意向表示趋势表示判断形表示事物状态容表示事物性质词表示事物形状实数表示确数表示概数词表示序数词量物量词动量词词代人称代词疑问代词词指示代词副表示时间表示围表示程度词表示语气表示肯 / 否认象声词模拟事物声音叹表示叹息、呼喊、应答等词词例说明雷锋、白、鲁迅、课桌、海燕、同志学生计算机法律一般名词昨天、昨年、夏天、夜晚、礼拜天时间名词上、下、南、北、里、外、中间、屋里方向名词走、打、吃、学习地方名词发展、扩大、提升爱、厌烦、担忧、惧怕、喜爱、希望、感觉存在、发生、发展、出现、变化、死亡、消逝派、让、严禁、命令使令动词愿意、应当、应当、能够、能、能够、会、肯、敢、要能愿动词上柬、进来、上去、出去、上、下、来、去、回、出、进、下去、过去趋势动词是、成为、属于判断词快、激动、娴熟、轻松好、冷、伟大、聪慧圆、高、平展、笔挺三、万、四分之一几、很多、五六十第一、初六、老大根、架、双、寸、吨用在名词前改、顿、趟、阵用在动词后我、她、你、自己谁、哪儿、多少、如何这、那、这样已经、以前、刚、刚才、正在、将要、立刻时间副词只、都、全、不过、单单、一概、一共、总合、一齐、一味、几乎、一起围副词很、最、极、挺、顶、太、真、分外、更、更为、愈发、过于程度副词终究、莫非、恰恰、几乎、大概、居然、其实语气副词必、一定、必然、务必、不、没、没有、未必、不用、难免肯/ 否认副词呼、叭、哗哗、嘤嘤嗡嗡、咣、轰隆、呀、叽叽喳喳、哈哈、啊吆哇表示伤心、难过:唉、哎哟不一样其余词表示愤慨、歧视:呸、哼发生组合,单独成句。
有些表示吃惊:哎呀、咦、啊叹词的汉字表示呼喊:喂、嗨写法不固定。
表示应答:嗯、哦、晤如:“啊”因为音变又写表示愉悦:哈哈、嘿嘿成“呀”“哪”。
中考语文复习重点语法词类表词组表句子成分表单句表复句表标点符号用法1. 句号(。
)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
例如:(1)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虚心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3)亚洲地域广阔, 跨寒、温、热三带, 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 气候复杂多样。
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的。
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
例如:(4)请您稍等一下。
句号还有另一种形式, 即一个小圆点(·), 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2. 问号(?)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
例如:(5)你见过金丝猴吗?(6)他叫什么名字?(7)去好呢, 还是不去好?疑问句一般是用来提出问题的。
反问号是一种特殊的疑问号, 末尾一般也用问号。
例如:(8)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9)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等, 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 末尾不用问号。
例如:(10)我也不知道该谁去。
(11)请你问问他姓什么。
3. 叹号(!)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例如:(12)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13)我多么想看看她老人家呀!感叹句是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
例如:(14)你给我出去!(15)停止射击!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也用叹号。
例如:(16)我哪里比得上他呀!4.逗号(,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例如:(17)我们看得见的星星, 绝大多数是恒星。
(18)应该看到, 科学需要一个人献出毕生的精力。
(19)对于这个城市, 他并不陌生。
(20)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 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表示句子内部停顿的符号还有顿号、分号和冒号, 不过这三种符号都有专门的用途, 只有逗号是一般性的, 行文中用得最多。
例(17)一例(19)中的逗号表示单句里边的停顿, 例(20)中的逗号表示复句里边分号之间的停顿。
5. 顿号(、)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语文的语法知识点总结一、词法知识点1. 词汇的分类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元,根据词性不同,词汇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连词、介词、冠词和感叹词等。
了解词性的分类对正确使用词汇、理解文章意思和进行语言表达都有很大的帮助。
2. 词法搭配词法搭配指的是词与词之间的组合。
不同的词在搭配上有着不同的规律,例如动词与宾语的搭配、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副词与动词的搭配等。
掌握好词汇的搭配规律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自然。
3. 词义辨析有些词在表面上看起来很相似,但是在意义上却有着不同,例如“喜欢”和“爱”,“懂”和“会”,“忙”和“紧张”等。
了解词义的差异,对语言的运用和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句法知识点1. 句子成分句子成分是句子中不可再分的最小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了解句子成分的构成和作用对句子的分析和理解都十分重要。
2. 句子结构句子的结构是指句子的组成方式和顺序。
句子可以按照结构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
了解句子结构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使用句子,使语言表达更加严谨和自然。
3. 句子成分的语法关系句子成分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语法关系,例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定状补关系等。
了解句子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和正确运用句子。
三、语法规则知识点1. 语法规则的变化词汇和句子的构成存在着一定的规则,并且这些规则是存在着一定的变化的,例如名词的单数和复数变化规则、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变化规则等。
了解这些变化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正确使用词汇和句子。
2. 语法规则的运用语法规则的正确运用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准确自然的语言表达。
而了解这些规则并不能保证我们就能完全正确无误地运用,因为语法规则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灵活性和例外性。
所以,进行语言表达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运用语法规则。
3. 语法知识首要性掌握好语法知识对我们的语言学习和日常的语言运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初中语法知识(1)——词类、短语、句子一、词类划分(一)实词:实词:是具有实在意义,而且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时间、方位,在句子中常作主语、宾语,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可以作状语:例如:[今天]咱们开个会。
[屋里]他们几个正在开会呢。
能被数量词、不被副词修饰,指人的名词+们表示复数,不能重叠(重叠后成为量词性质。
如:人人、家家、年年、天天、队队,表示“每一”的意思。
)2、动词:在句子中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多数能带宾语;动词后面一般可以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助(能愿)动词在句子中一般做状语、趋向动词可做补语。
他[能]来吗。
你现在[应该]做作业。
3、形容词:大部分都能作定语,也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词,有的可作状语、补语,不能带宾语。
多数可受程度副词“很、太、非常”等的修饰,并且都可以修饰名词性成分。
(激烈)的战争开始了。
你坐下来,[慢慢]说。
这花〈美丽〉。
他走得〈慢〉。
4、数词、量词:数词经常和量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充当定语或补语。
(万里)长城去。
〈一趟〉医院。
5、副词: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
副词都能作状语、补语。
6、代词:代词和它所代替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大致相当,就是说所代的词语能做什么句子成分,那个代词就能作什么成分。
7、象声词:模拟声音,可以作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主要作状语。
8、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独立性最强,一般不同别的词语发生结构关系,常作感叹词或独立成句。
所、时间、条件等。
介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总要组成介词短语,介词短语主要作状语,有的还可以做补语、定语。
例如:在阅览室看书对人民负责同他说话按客观规律办事比过去更好他[在家]休息 [沿着山路]往前走有很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大家反复研究了[对这个问题]的处理2、连词: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不能成为句子成分。
3、助词:附着在词或短语后面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4、语气词:普通话中最基本的有六个:的、了、呢、吧、吗、啊。
语文常考语法知识整理,太全了!基本上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汉语当然也不例外。
想要学好语文的话,语文的语法也是不可忽略的。
我们从小到大对汉语已经非常熟悉了,虽然我们会说,但是没学过语法的话,我们却不知道我们为何这样说。
语文语法在语文中是属于基础的部分,但是也一定要好好学,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语文语法的基础知识,觉得还不错就赶快为孩子收藏吧!就在下面(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三)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四)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五)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六)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七)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八)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九)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十)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十一)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十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十三)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十四)描写的方法: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五)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十六)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十七)议论文结构: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十八)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十九)常见论证方法: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二十)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二十一)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二十二)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语法知识点归纳与总结语文一、名词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概念的词语。
名词的语法功能包括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等。
名词的数、格、性、量等形式变化是名词的重要特征。
名词的数名词的数分为单数和复数两种形式。
常见的复数形式变化规则包括:1. 一般情况下,在名词后面加-s,如book-books,girl-girls。
2. 以s, x, sh, ch结尾的名词,加-es构成复数,如box-boxes,watch-watches。
3. 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名词,变y为i再加-es构成复数,如family-families。
4. 以f或fe结尾的名词,变f或fe为v再加-es构成复数,如leaf-leaves。
5. 不规则变化形式,如child-children,man-men等。
名词的格名词的格分为主格、宾格、所有格。
主格用于表示名词在句子中担任主语的情况,如The boy is playing football. 宾格用于表示名词在句子中担任宾语的情况,如I like reading books. 所有格用于表示名词所属关系的情况,如The boy's book.名词的性名词的性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种形式,通常用来表示生物性别。
在英语中,通常用来表示生物性别的名词有男性名词和女性名词之分,如boy-girl,man-woman。
名词的量名词的量分为不可数名词和可数名词两种形式。
不可数名词表示不能用数目来表示的名词,如water,rice等。
可数名词表示可以用数目来表示的名词,如book,apple等。
二、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性词语的词语。
代词的语法功能包括主语、宾语、定语、表语等。
代词的种类包括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疑问代词和相互代词等。
人称代词人称代词用来代替人或事物,包括主格和宾格两种形式。
主格人称代词包括I, you, he, she, it, we, they。
语文语法知识复习词性知识一、名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2、种类:○1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2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3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4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5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6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词)3、名词的语法特征:○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2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3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4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5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6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
*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动词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2、种类:○1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2表示发展变化的: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化、消失)○3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活动动词)○4表示可能、意愿的: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愿动词同)○5表示趋向的: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趋向动词)○6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是(也叫判断词)3、动词的语法特征:○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除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外、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4动词可以重叠使用。
一般表示时间短暂或试一试的意思,如“看看、走走,研究研究”等。
* 能愿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趋向动词可单用,一般多用在其他动词的后边。
三、形容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
2、种类:○1表示形状的:大、小、高、矮、长、宽、笔直、弯曲○2表示性质的:好、坏、美、丑、高明、美丽、诚实○3表示状态的:快、慢、软、硬、兴奋、激动、悠闲○4表示颜色的:黑、白、橙、红、苍白、碧绿、绿油油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1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
如:“太阳红、红太阳”○2形容词不能带宾语○3形容词的前边一般可以加“很、最、非常、十分、极、多么”等表示程度的词。
如“很大、最明白、多么慌”等四、数词1、含义:表示数目的词。
2、种类○1确数:一、二、千、万○2概数:几、些、多、约○3序数:第一、老二、初五3、数词的语法特征○1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作句子成分。
○2数量短语常常作定语或补语,状语。
如:一片浮云,看了一眼○3一些数词有固定的用法。
数量增加要用倍数或百分数,可以说“增加了”或“增加到”,前者不包括底数,后者包括底数。
数量减少只能用分数,可以说“减少了”或“减少到”,前者指净减的数量,后者指净剩的数量。
五、量词1、含义:表示单位的词。
2、种类:○1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A、表示个体单位的:个、台、条、段、根B、表示集体单位的:对、双、群、类C、表示度量衡的:米、千克、公里、吨、平方米、立方米○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如:次、回、趟、遍、顿、阵3、量词的语法特征:○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
○2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组成BB式,表示每一个都在内。
○3量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
4、复合量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词构成,表示复合性单位。
○1由两个物量词构成,表示同一事物的不同内容的计量。
例如说到运输量中的重量和里程,有“吨千米、吨海里”等,说到水的流量,有“秒立方米”。
○2由物量词和动量词组成,表示事物单位和动作单位的加合。
例如:“飞机共飞25架次”“接待旅客100万人次”*数量词也可以重叠,组成“一B一B”式,修饰名词时,表示数量多,如“一堆一堆的书”;修饰动词时,表示按次序进行,如“一个一个地说”;六、代词1、含义:代替其他的词或者短语、句子的词。
2、种类:○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者事物的名称。
我、你、他、我们、它们、咱们、自己、人家○2指示代词:起区别作用。
这、那、这样、那样、各、每○3疑问代词:用于提问。
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多少、几3、注意事项:○1代词代替某一类词,就具有某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2“他们”的使用范围比较广,除了用于男性,男女兼有的复数,都可以用“他们”。
○3“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为了亲近,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4指示代词“这”用于近指,“那”用于远指○5代词一般是实指,有时也可以用来虚指,指称不确定的人或事物。
如“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七、副词1、含义: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
2、种类○1表示程度:很、最、挺、非常、十分、格外、更、越、几乎、尤其○2表示范围:都、总、共、只、仅仅、单、就○3表示时间、频率:已、已经、曾、刚、才、正、在、立刻、马上、终于○4表示语气:难道、简直、岂、果然、居然、只好○5表示肯定、否定:没、不、没有、莫、不用3、副词的语法特征: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和形容词,都能作状语。
八、连词1、含义: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用来表示并列、选择、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2、常见的连词:和、跟、同、而、或、或者、而且、并且、虽然、但是、如果、只有、只要、因为九、介词1、含义:常用在名词、代词或者名词性短语前面,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方式,目的,比较等。
2、常用介词及用法顺口溜: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十、助词1、含义:是起辅助作用的词,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
2、种类:○1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2动态助词:着,了,过○3语气助词:了、吗、呢、啊、呀、吧、哪、啦3、注意事项:○1结构助词“的”主要用在名词前头,“地”主要用在动词前头,前后两部分之间是修饰关系或限制关系。
“得”主要用在动词之后,表示补充或说明。
○2结构助词“所”用在一部分动词的前边,组成一个名词性成分,用来修饰名词(后边在加“的”),或代替名词(后边要加“的”,有的不用加)。
○3动态助词“着,了、过”,附着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发生过。
○4语气助词放在句子末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或感叹等语气。
十一、叹词1、含义: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2、种类:主要有“唉,哎,嗨,喂,哎呀,哎哟”等。
* 叹词一般都是单用,独立成句。
(六)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哈哈,嘭,哗啦,叮,轰隆隆”等。
句子知识1.什么是句子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 -~()[ ] <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②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
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①.写人格式:谁+干+什么(主语)(谓语)(宾语)例:杨亚‖写字主谓宾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谓宾②.写物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主语)(谓语、宾语)例:猫‖捉鱼主谓宾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主谓宾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他‖是学生主谓宾(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两只美丽”是“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②.[高兴]地唱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③.(一首)歌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4.划分句子的口诀:句子成分要划对,纵观全局找主谓。
主前定状谓后补,谓前只有状地位。
“的”定“地”状“得”后补,宾语只受谓支配句子结构: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 +[ ]+ — +()+~5、示例及练习部分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6、练习:1、他非常诚恳的征求大家的意见。
2、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4、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5、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6、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
7、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脸上直往下落。
8、他踉踉跄跄地从外地赶回久别的家乡。
9、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