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法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349.50 KB
- 文档页数:28
二语法一、语法概述(常识,只作为了解)1、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2、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词法主要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句法主要包括的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3、词类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词可以分为虚词和实词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4、句法成分(1)主语谓语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两者是陈述关系。
主语可以分为名词性主语和谓词性主语。
(2)宾语动语一个句子中谓语里如果有宾语,那就会有动语。
动语在前,表示动作行为,是支配后面的宾语的成分;宾语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3)定语状语补语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4)中心语中心语是偏正(定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
(5)独立语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或句法成分没有结构关系,即互不为句法成分,但又是表达上有作用的成分,这种没有配对成分的特殊成分叫做独立语。
它主要包括:插入语、称呼语、感叹语、拟声语。
二、基础知识名词(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动词•(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语文所有语法知识点总结一、句子成分1. 主谓宾构成简单句的基本结构,即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句子的主题,谓语是主语的行为或状态,宾语是受事物。
2. 定语和状语是句子的修饰成分。
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3. 补语和表语分别是及物动词和系动词的补充成分。
补语补充及物动词的宾语,表语补充系动词的主语。
二、词类1.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的名称,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
2. 代词用来代替名词,分为人称代词、物主代词、疑问代词和不定代词。
3. 形容词描述名词的特征,分为定语和表语。
4. 副词描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的程度、情况、时间或地点。
5. 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6. 介词用来标明名词、代词与其他成分的关系。
7. 连词用来连接各种成分,分为并列连词、从属连词和对比连词。
三、时态1. 现在时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或现在的状态。
2. 过去时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或状态。
3. 将来时表示将来要发生的动作或状态。
4. 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
5. 过去进行时表示过去在某一时间段内正在进行的动作。
6. 将来进行时表示将来在某一时间段内将要进行的动作。
四、语态1. 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即主语+谓语+宾语。
2. 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即主语+谓语+被动语态助动词+宾语。
五、语气1. 陈述语气表示陈述事实。
2. 祈使语气表示请求、命令。
3. 疑问语气表示问句。
4. 感叹语气表示感叹。
六、副词1.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
2. 副词可分为时间副词、地点副词、方式副词、程度副词、疑问副词和状语副词等。
3. 副词还有些特殊用法,比如“不”,可以用来构成否定副词;“很”可用来加强形容词和副词的程度。
七、代词1. 人称代词表示人或物的指称关系。
2. 物主代词表示拥有关系。
3. 疑问代词用来提问。
4. 不定代词表示不确定的人或物。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实词名词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种类: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词)
3、名词的语法特征: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
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小学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小学语文语法基础知识:
1. 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量词、叹词等。
2. 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
3. 语序:主谓宾语的基本语序、否定句、疑问句等。
4.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5. 词义辨析:近义词、反义词、词语辨析等。
6. 词的变化形式: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动词的时态、语态和不定式形式等。
7. 词语搭配:介词短语的搭配、动词短语的搭配、形容词短语的搭配等。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1. 词类知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量词、叹词等
的定义和用法。
2. 句子成分知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的定义和识别方法。
3. 时态语态知识: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等时态的用法,及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区别和用法。
4. 句型知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不同类型句子的语法结构和特点。
5. 语序知识:主谓宾语的基本语序、否定句、倒装句等的用法和特点。
6. 修辞手法知识: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的定义和运用。
7. 短语搭配知识:常见的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副词短语等的搭配规律。
8. 语言规范知识:标点符号、字音字形、常见错别字等语言规范和常见错误的辨析。
以上是小学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和一些常见的语法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还有
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小学语文基础语法知识点一、词类1.名词:表示人、事、物、地方、时间等的名称,如:桌子、学校、春天。
2.动词:表示做、干、说、走等动作或状态的词,如:跑、吃、喜欢、是。
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特征或状态的词,如:大、好、快乐。
4.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的词,如:很、非常、快速地。
5.代词:代替名词的词,如:他、我们、这。
6.数词:表示数字或顺序的词,如:一、第二、几个。
7.介词:表示位置、方位、关系等的词,如:在、向、和。
8.连词: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的词,如:和、或、但是。
9.叹词:表示感叹、惊叹或祝愿的词,如:哇、好、快乐。
二、单词1.字母的读音和书写方式。
2.汉字的基本笔画、结构和读音。
3.多音字和同音字的认识和使用。
三、词组和短语1.常见的名词短语,如:学校门口、四川菜、幸福家庭。
2.常见的动词短语,如:打篮球、看电影、去旅游。
3.常见的形容词短语,如:漂亮的花、高大的树、开心的笑声。
四、句子1.句子的基本构成,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
2.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的认识和区分。
3.句子的基本语序,即主谓宾结构。
4.句子的衔接方式,包括并列句和复合句等。
五、时态和语态1.简单的现在、过去和将来时的使用。
2.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的区别和使用。
六、联词1.并列连词的使用,如:和、或、但是。
2.递进连词的使用,如:而且、同时、另外。
3.转折连词的使用,如:但是、虽然、然而。
七、标点符号1.句号、问号和感叹号的使用。
2.逗号、顿号和句号的使用。
3.引号、括号和破折号的使用。
八、语法规则1.主谓一致的原则。
2.动词时态、语态和语气的使用准则。
3.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使用。
4.代词的使用和替换原则。
5.名词单复数的规则。
九、写作规范1.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
2.正确的语法和标点使用。
3.恰当的词汇运用和句型结构安排。
4.适当的段落划分和文章结构安排。
以上为小学语文基础语法知识点的大致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第一篇:汉字汉字是中文的基础,是文字的表现形式。
汉字有几千年的历史,至今仍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形状和含义有关联。
例如,水的汉字“水”就像水的形状。
而“木”就像树木的形状。
人们通过一些基本形状和符号学习和认识了汉字。
汉字有许多部首,每一个部首代表一个意思或一个词根。
例如,木的部首可以表示和树木有关的意思,如森林、木制品等等。
学习汉字需要记忆,一个好的方法是分块记忆法。
这种方法将汉字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记忆每一部分的意思和用法,然后再整体记忆。
也可以通过歌曲、动画等方式来帮助记忆汉字。
汉字也有一些常用的笔画,如横、竖、撇、捺等等。
通过这些笔画的组合,可以写出不同的汉字。
在写汉字时,要注意笔画的顺序和结构。
例如,写“人”的时候,要先写下面的一横,再写上面的一横和一竖。
写“口”的时候,要先写两个横,再写一竖和一撇。
这个方法可以让汉字看起来更加清晰。
汉字是中文的基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汉字需要耐心和练习,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识汉字,可以更好地理解中文文化和思想。
第二篇:词语的搭配在中文中,一个词汇的意思往往不能单独使用,需要与其他词汇组合成一个固定的短语或表达。
这些搭配称为词语的搭配。
词语的搭配是中文阅读和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使用搭配不仅可以丰富语言表达,还可以让文章更加地文雅和流畅。
常见的搭配方式有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动补结构等等。
例如,“吃饭”就是一个动宾结构,“我吃饭”则是一个主谓结构。
另外,动补结构也是一个常用的搭配方式,可以明确动作的结果,例如“学好中文”,“开心起来”。
词语的搭配与时俱进,有些搭配在不同的年代或者不同的地区使用不同。
例如,“我跟你走”在某些地区使用非常普遍,而在其他地区可能用“我和你走”来表达。
词语的搭配还有一些规则,例如,形容词通常位于名词之前,要注意名词和形容词的搭配,例如“红色苹果”,“漂亮花朵”。
正确使用词语搭配是中文写作的重要技能,需要通过词汇的积累和相应的语言环境来学习。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的名称。
主要包括普通名词、专有名词、集体名词和数词。
1. 普通名词:指的是一般的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如人、书、桌子、爱等。
2. 专有名词:指的是特定的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如北京、张三、《红楼梦》等。
3. 集体名词:指的是表示一组事物或人的名称,如群、队、组等。
4. 数词:表示数量的词语,如一、二、三等。
二、代词代词是用来替代名词的词语,分为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
1. 人称代词:分为主格和宾格两种形式,主要用来代替特定的人或事物,如我、你、他、她等。
2. 指示代词:用来指示特定的人或事物,分为近指和远指两种形式,如这、那、这些、那些等。
三、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状态或存在的词语,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1. 及物动词:需要带宾语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动词,如吃、看、写等。
2. 不及物动词:不需要带宾语就能构成完整意义的动词,如走、跳、笑等。
四、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描述名词或代词的特征、性质或状态的词语。
1. 形容词的用法:形容词可以作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也可以作表语位于系动词之后。
2.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容词可以使用比较级和最高级来进行比较,表示程度的高低。
五、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的词语,可以用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
1. 时间副词:表示时间的副词,如今天、明天、昨天等。
2. 地点副词:表示地点的副词,如这里、那里、外面等。
六、介词介词是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之间的关系的词语。
1. 常见介词:包括在、上、下、前、后、中等。
2. 介词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组成的短语称为介词短语。
七、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的词语,分为并列连词、递进连词、选择连词、对比连词等。
1. 并列连词:用于连接并列的词、短语或句子,如和、或、并列等。
2. 递进连词:用于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如而且、不仅、而且等。
语文语法知识大全语法是语言的基本规律和法则,语法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语文语法的基础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一.语素以分子原子为例来说明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再不能分解成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例如:“禾”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它的意义是“禾苗”;“坦克”也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 ”,它的意义是“装有火炮机枪和旋转炮塔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
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多数都是单音节的,如:人、吃、大、十等。
也有两个音节的,如:沙发、坦克、玻璃、芙蓉;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节,如“法西斯、乌鲁木齐、奥斯特洛夫斯基”语素构成词。
语素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例如:“人”;“人参”。
“吃”;“吃亏”。
如何判断语素?判断语素很简单,就看看它能否再分,分后有意义就是语素,否则不是。
语素的分类: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位置自由。
如“分、好、高、低”;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组合,位置自由。
如“话、习、确、民”;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位置固定。
如“者、第、阿”。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二.词类定义:词由语素构成,由一个语素单独构成的词叫作单纯词;由几个语素组合构成的词叫作合成词。
词的分类: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例如:表人或事物(学生,教室,书本,友谊);表时间(早晨,明天,季节);表方位(前面,东面,左边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例如:走,笑,支持,保卫,发展,扩大,提高,爱,喜欢,出现,使,鼓励,能够,肯,要,起来,进去,出来,是等。
(3)形容词: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