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减震改造
- 格式:pdf
- 大小:492.78 KB
- 文档页数: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综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建筑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其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也备受关注。
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加固措施可以分为三类:增加结构的刚度、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和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
增加结构的刚度是通过在原有结构上增加梁、柱等构件的截面积或者增加钢筋数量来实现的。
这种加固方法适用于原有结构承载能力较强但刚度不足的情况。
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是通过在结构中加入能够消耗地震能量的装置,如柔性阻尼器、摆锤等来实现的。
这种加固方法适用于原有结构刚度较高但耗能能力不足的情况。
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是通过在结构中增加钢筋、加厚构件等来提高结构的受力性能,使得结构在地震中能够更好地承受外力。
这种加固方法适用于原有结构刚度和耗能能力都较好,但受力性能不足的情况。
除了以上三类加固方法外,还可以采用拆除重建、钢结构加固等方法来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
总之,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时,需要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以达到提高结构抗震能力的目的。
- 1 -。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隔震设计方法一、引言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筑的地震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在地震时的性能受到广泛的关注。
因此,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隔震设计方法,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二、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隔震设计方法1.设计前准备在进行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隔震设计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进行地震动分析,以确定地震荷载的大小和方向。
其次,需要进行建筑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分析,以了解结构的抗震性能。
最后,需要确定设计的隔震体系和材料,以满足设计的要求。
2.隔震体系的设计隔震体系是混凝土框架结构隔震设计的核心。
隔震体系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具有良好的隔震性能,能够有效地隔离地震荷载。
(2)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保证建筑的稳定性。
(3)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可靠性,能够长期运行。
常用的隔震体系包括橡胶支座隔震体系、摆隔震体系和液体阻尼器隔震体系。
其中,橡胶支座隔震体系是最常用的。
3.隔震支座的设计隔震支座是隔震体系的核心部分,其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具有足够的垂直承载能力和水平位移能力,以承受地震荷载。
(2)具有较小的刚度和弹性模量,以实现有效的隔震效果。
(3)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可靠性,能够长期运行。
隔震支座的设计应结合建筑结构的特点和地震荷载的大小和方向进行。
同时,应考虑橡胶材料的性能和耐久性。
4.隔震结构的分析隔震结构的分析是隔震设计的关键步骤,其目的是确定结构的隔震效果和抗震能力。
分析方法通常包括有限元分析和等效线性化分析。
在分析时,应考虑隔震体系的刚度、隔震支座的性能和建筑结构的特点。
同时,应考虑地震荷载的大小和方向,以确定结构的抗震能力和隔震效果。
5.隔震结构的设计在进行隔震结构的设计时,应满足以下要求:(1)结构的抗震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2)隔震体系和隔震支座应满足设计要求。
(3)结构的总体刚度和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4)结构的施工和维护应方便和可靠。
G.1 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抗规)G.1.1 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且房屋高度超过本规范第6.1.1条规定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最大适用高度时,可采用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组成抗侧力体系的结构。
按本节要求进行抗震设计时,其适用的最大高度不宜超过本规范第6.1.1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二者最大适用高度的平均值。
超过最大适用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G.1.2 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钢支撑框架部分应比本规范第8.1.3条和第6.1.2条框架结构的规定提高一个等级,钢筋混凝土框架部分仍按本规范第6.1.2条框架结构确定。
G.1.3 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钢支撑框架应在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同时设置。
2 钢支撑宜上下连续布置,当受建筑方案影响无法连续布置时,宜在邻跨延续布置。
3 钢支撑宜采用交叉支撑,也可采用人字支撑或V形支撑;采用单支撑时,两方向的斜杆应基本对称布置。
4 钢支撑在平面内的布置应避免导致扭转效应;钢支撑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的长宽比,宜符合本规范6.1.6条对抗震墙间距的要求;楼梯间宜布置钢支撑。
5 底层的钢支撑框架按刚度分配的地震倾覆力矩应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
G.1. 4 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计算,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结构的阻尼比不应大于0.045,也可按混凝土框架部分和钢支撑部分在结构总变形能所占的比例折算为等效阻尼比。
2 钢支撑框架部分的斜杆,可按端部铰接杆计算。
当支撑斜杆的轴线偏离混凝土柱轴线超过柱宽1/4时,应考虑附加弯矩。
3 混凝土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作用,应按框架结构和支撑框架结构两种模型计算,并宜取二者的较大值。
4 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的层间位移限值,宜按框架和框架-抗震墙结构内插。
混凝土框架结构防震加固方法1.引言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其具有强度高、刚度大、耐久性好等特点,但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容易受到破坏。
因此,为了提高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震加固措施。
2.结构安全评估在进行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防震加固之前,必须对其进行结构安全评估。
结构安全评估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结构检查和结构分析。
2.1 结构检查结构检查是指对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结构的几何形状、构件的尺寸和材料、连接方式、结构受力情况等方面。
在结构检查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的几何形状:包括结构的平面形状和立面形状,需要检查结构的平面布置是否合理,立面结构是否对称。
(2)构件的尺寸和材料:需要检查构件的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材料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3)连接方式:需要检查连接的强度和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结构受力情况:需要检查结构的荷载情况、变形情况和裂缝情况。
2.2 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是指对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包括结构的稳定性、刚度、强度和耐久性等方面。
在结构分析中,需要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如有限元分析、弹塑性分析等,对结构的受力性能进行评估。
通过结构安全评估,可以确定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缺陷和不足之处,为后续的防震加固提供依据。
3.防震加固方法在进行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防震加固时,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加固措施的可行性,采用合适的加固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防震加固方法。
3.1 纵向加固纵向加固是指对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主体构件进行加固,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刚度。
常见的纵向加固方法包括:(1)钢筋混凝土套筒加固:将钢筋混凝土套筒加固在原有混凝土构件的外侧,形成一种新的加固构件。
这种加固方法可以提高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和刚度。
(2)钢板加固:将钢板焊接在混凝土构件的表面,形成一种新的加固构件。
这种加固方法可以提高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和刚度,并且可以加强混凝土构件的剪力承载能力。
钢框架抗震构造措施⼀、引⾔在现代建筑设计与施⼯中,钢框架结构以其⾼强度、轻质、施⼯速度快等优点,⼴泛应⽤于各种建筑⼯程中。
然⽽,由于地震等⾃然灾害的不可预测性,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将就钢框架抗震构造措施进⾏深⼊探讨,以提⾼建筑结构的抗震能⼒。
⼆、钢框架抗震构造基本原则钢框架抗震构造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整体性:确保钢框架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避免局部破坏导致整体结构失效。
2.延性:通过合理的构造措施,使钢框架在地震作⽤下具有良好的延性,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
3.耗能:采⽤耗能构件和连接节点,减⼩地震对结构的破坏。
4.冗余度:设计适当的冗余度,提⾼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钢框架抗震构造措施1.节点设计节点是钢框架结构的关键部位,其设计对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节点应采⽤⾼强度螺栓连接或焊接连接,确保节点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此外,节点应设计为耗能节点,通过节点的耗能性能减⼩地震对结构的破坏。
2.梁柱连接梁柱连接是钢框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造措施对于提⾼结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梁柱连接应采⽤柔性连接或延性连接,避免刚性连接可能导致的脆性破坏。
同时,连接部位应设置加劲肋、垫板等构件,提⾼连接的承载能⼒和延性。
3.⽀撑体系⽀撑体系是钢框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承受和传递⽔平地震作⽤。
⽀撑体系应采⽤钢⽀撑或钢筋混凝⼟⽀撑,确保⽀撑体系的稳定性和承载能⼒。
同时,⽀撑与框架的连接应采⽤柔性连接,减⼩地震作⽤对⽀撑体系的影响。
4.耗能构件耗能构件是钢框架结构抗震构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于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
耗能构件可采⽤阻尼器、减震器等设备,通过减⼩地震作⽤对结构的影响,提⾼结构的抗震性能。
耗能构件的选择应根据地震烈度、结构特点等因素进⾏综合考虑。
5.楼板设计楼板作为钢框架结构的⽔平构件,对于提⾼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具有重要作⽤。
楼板应采⽤钢筋混凝⼟楼板或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等构造措施,提⾼楼板的承载能⼒和刚度。
混凝土减震处理方法混凝土减震处理方法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中容易发生损坏,因此需要采取减震措施来保护结构。
混凝土减震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增加结构刚度增加结构刚度是最基本的减震措施之一。
通过增加柱子和梁的截面尺寸、加强节点和连接处的钢筋布置,提高结构刚度,从而增加结构的抗震能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框架结构等刚性结构,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二、加强结构的耗能能力加强结构的耗能能力是减震措施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采用混凝土板剪力墙、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等结构形式,通过在结构中设置剪力墙来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吸收地震能量,减小地震破坏。
三、采用减震装置减震装置是一种常用的减震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结构在地震中的反应,减小地震破坏。
常用的减震装置包括摆式减震器、液压减震器、摩擦减震器等。
这些减震装置通过吸收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反应,保护结构的安全。
四、采用隔震装置隔震装置是一种新型的减震措施,可以在地震中隔离结构与地基之间的振动,减小结构的反应,保护结构的安全。
常用的隔震装置包括橡胶隔震支座、球形隔震支座等。
这些隔震装置通过在结构与地基之间设置隔震支座,将结构与地基隔开,减小结构的反应,保护结构的安全。
五、采用阻尼装置阻尼装置是一种常用的减震措施,可以通过增加阻尼,减小结构的反应,保护结构的安全。
常用的阻尼装置包括液体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等。
这些阻尼装置通过增加阻尼,减小结构的反应,保护结构的安全。
综上所述,混凝土减震处理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减震措施的优缺点,选择最适合的减震方案,保护结构的安全。
框架结构震害的加固方法
1.增大截面加固法:对于原有框架柱尺寸偏小或者轴压比明显偏高的构件,增大
截面加固法能够起到明显的抗震加固效果。
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对原有构件的增大会导致建筑空间变小,同时影响其他构件的受力性能。
2.外包钢加固法:在混凝土构件四周包以型钢的加固方法,即外粘型钢加固法,
利用结构胶将型钢构架与混凝土粘接在一起,共同受力。
这种方法能显著改善结构性能,对使用空间影响相对较小,但对于外露的钢构件额外的防火、防腐要求较高。
3.预应力加固法:采用外加预应力的钢拉杆(分水平拉杆、下撑式拉杆和组合式
拉杆三种)或撑杆对结构进行加固的方法。
适用于要求提高承载力、刚度和抗裂性及加
固后占用空间小的混凝土承重结构。
但此法不宜用于处在温度高于60℃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否则应进行防护处理;也不适用于收缩或徐变大的混凝土结构。
4.外部粘钢加固法:在混凝土构件外部粘贴钢板,以提高其承载力和满足正常使
用的一种加固方法。
适用于一般受弯、受拉构件,且环境温度不大于60℃,相对湿度不大于70%,以及无化学腐蚀影响,否则应采取防护措施。
5.碳纤维加固法:采用碳纤维布对框架柱进行加固,对原结构扰动最小,基本不
增加重量同时不影响结构的外形,具有轻质高强、施工简便、抗震性能提高明显的优点。
混凝土框架结构防震加固方法一、前言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承重力强、刚度高等优点。
然而,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混凝土框架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为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防震加固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材料的选择、加固的方法等方面对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防震加固方法进行讲解。
二、材料的选择1. FRPFRP是一种由高分子材料和玻璃纤维增强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
它具有耐腐蚀、耐疲劳、耐碰撞、重量轻等优点,在混凝土结构的加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FRP的加固方式主要有粘贴、包裹等形式。
2. 钢板钢板加固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土结构加固方式,它具有承载力好、施工方便等优点。
钢板加固的方式主要有粘贴、钻孔固定等形式。
3. 预应力钢束预应力钢束加固是一种混凝土结构常用的加固方式,它可以通过预应力,使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能力得到提高。
预应力钢束加固的方式主要有张拉、分类张拉等形式。
三、加固的方法1. 钢板加固法(1)钢板粘贴加固法钢板粘贴加固法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结构加固方式,它的加固原理是通过将钢板粘贴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使钢板和混凝土结构形成一体,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能力。
加固的具体步骤如下:① 清理基层:将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杂物、灰尘等清理干净。
② 钢板预处理:将钢板表面涂上防锈漆,使其表面光滑,便于粘贴。
③ 制作粘结剂:根据粘贴要求,制作适量的粘结剂。
④ 粘贴钢板:将制作好的粘结剂涂抹在钢板上,然后将钢板粘贴在混凝土结构表面,用压力机等工具将钢板压实,使其与混凝土结构表面紧密贴合。
⑤ 养护:在钢板加固完成后,应进行养护,保证粘结剂充分固化。
(2)钢板钻孔固定加固法钢板钻孔固定加固法是一种钢板加固的常用方式,它的加固原理是通过将钢板用膨胀螺栓等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能力。
加固的具体步骤如下:① 清理基层:将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杂物、灰尘等清理干净。
② 钢板预处理:将钢板表面涂上防锈漆,使其表面光滑,便于固定。
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一、背景介绍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优点包括承载能力强、刚性好、施工方便等。
但是,由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混凝土框架结构也存在一定的抗震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抗震能力。
二、加固方法1. 钢板加固法钢板加固法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清理表面:将结构表面的油污、灰尘等杂物清理干净,保证结构表面干燥、平整。
(2)制作钢板: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厚度的钢板进行加工,将其切割成所需尺寸。
(3)安装钢板:将钢板固定在结构表面,使用膨胀螺栓等固定件将钢板与结构墙体连接。
(4)加固角部:在结构角部设置钢板加固,对角部进行加固,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5)抗震加固:通过钢板加固,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2. 碳纤维布加固法碳纤维布加固法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具有重量轻、施工简便、效果显著等优点。
具体步骤如下:(1)清理表面:将结构表面的油污、灰尘等杂物清理干净,保证结构表面干燥、平整。
(2)涂胶:在结构表面涂胶,将碳纤维布固定在结构表面。
(3)加固角部:在结构角部设置碳纤维布加固,对角部进行加固,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4)加固墙体:将碳纤维布覆盖在结构墙体上,增强墙体的受力能力。
(5)抗震加固:通过碳纤维布加固,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3. 预应力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清理表面:将结构表面的油污、灰尘等杂物清理干净,保证结构表面干燥、平整。
(2)锚固钢筋:在结构表面钻孔,将预应力钢筋通过锚固装置固定在结构内部。
(3)加固墙体:在结构内部设置预应力钢筋,增强墙体的受力能力。
(4)张拉预应力钢筋:根据设计要求,张拉预应力钢筋,使其产生预应力。
(5)抗震加固:通过预应力加固,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钢筋混凝土斜支撑-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分析发布时间:2021-02-04T14:53:43.603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作者:全纯[导读] 摘要:当前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对建筑物质量与安全的要求不断提升。
佛山市顺德区顺茵绿化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省佛山市 510000摘要:当前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对建筑物质量与安全的要求不断提升。
建筑结构承受的荷载分为水平与竖向两个方面。
在高层建筑中,水平荷载作为主要控制因素,使结构抗侧移能力成为主要矛盾。
在当前工程应用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斜撑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确保建筑物安全稳定。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斜支撑-框架;抗震设计1、混凝土斜支撑-框架结构与同类结构的分析对比1.1与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对比本结构比混凝土框架结构增加了一个支撑框架系统,多了一道抗震防线。
支撑框架抗侧力刚度较大,与延性框架协同抗震,比纯框架结构抗震性能高很多,抗倒塌能力强很多。
斜撑对提高框架结构抗震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这点已经在钢框架一偏心支撑结构中得到了证实。
钢框架增加斜撑后,房屋适用最大高度增加一倍以上。
本结构相当于纯混凝土的框架一偏心支撑结构,房屋适用最大高度比混凝土框架结构也可提高50%以上。
框架增加斜撑对建筑使用有一些影响,例如门窗的布置,但房屋适用高度提高了,比框架结构的应用范围更广泛了。
框架上增加斜撑,包含混凝土框架上增加混凝土斜撑和钢支撑,钢框架上增加中心支撑、偏心支撑和屈曲约束支撑,都是提高结构抗侧向力能力的有效措施。
如果结构不受地震和风荷载等侧向力的作用,斜撑是多余的。
增加斜撑就是增加结构的赘余度,增加结构的安全储备。
房屋结构的安全关系到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房屋抗震以预防为主,如果房屋立足于大震不倒,框架上增加斜撑是非常必要的。
1.2与钢支撑一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对比虽然两种结构都是在混凝土框架中加斜撑,但本结构增加的是混凝土斜撑,与混凝土框架同属一种材料,构件刚弹性一致,构件的变形、结构的位移也能协调一致,两钢支撑与混凝土框架是两种不同的材料,不同材料的组合结构构件共同工作协调性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