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大至 十六大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2.57 KB
- 文档页数:2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召开(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主要内容: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陈独秀是中央局书记。
中央局的另两位领导人是李达和张国焘。
党的二大时间地点: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主要内容: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时间地点: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主要内容: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时间地点: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主要内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时间地点: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主要内容:陈独秀代表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政治与组织的报告》,报告既没有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又没有提出挽救时局的方针政策,反而为过去的错误进行辩护,继续提出一些错误主张。
发表年份主要内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1、关于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
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由中国无产阶级来领导而不能由资产阶级来领导。
2、关于社会各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⑴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⑵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⑶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⑷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⑸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1、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提出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3、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和政策。
4、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1、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调查同样没有发言”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口号。
2、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3、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科学概念,并首次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
从而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胜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新道路理论提供了认识论上的依据,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因子,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指出当时时局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正准备吞并全中国,把全中国从各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变为日本的殖民地”,中国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论证了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科学的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1、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而且经历了1924-1927的革命;2、敌人强大;3、人民军队弱小;4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一至十六大的相关内容【星之语已阅】一至十六大的召开时间与地点.一大是: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召开的;二大是: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的;二大初步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第一次明确指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解决了八十多年来没有弄清楚的革命对象问题,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方向;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开了可贵的一步。
二大中国共产党初步提出自己的统一战线方针三大是: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的;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
四大是: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的;五大是: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的;六大是: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召开的;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同时批判了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会议仍然把城市工作放在中心地位,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等问题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七大是: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
1945年。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首次明确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七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八大是: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八大通过的政治报告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有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B.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C.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九大是: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的;十大是: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的;十一大是: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1978年5月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全国范围的大讨论。
毛概中共各大会议历届大会时间地点会议主要内容一大1921年上海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大1922年上海1、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⑴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
⑵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3、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4、中共二大之后,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斗争的新征途。
三大1923年广州1、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2、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四大1925年上海1、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2、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3、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4、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五大1927年武汉1、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2、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从党的十一大到十七大党的建设与实践过程(看: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十一大: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主题是宣告“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并重申在20世纪内把我国建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
但是大会仍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政策,因此未能完成党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新时期拔乱反正、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的任务。
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时间:1978年12月18~22日会议重点:●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否定了中共十一大沿袭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等“左倾”错误观点。
十二大: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主题是确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正确道路、纲领和方针政策。
胡耀邦代表党中央作了政治报告。
邓小平在会上讲话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他还把经济建设作为一项核心任务加以强调。
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还提出到20世纪末基本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
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时间:1984年10月20日两个决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决定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召开主题是加快和深化改革。
中共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的区别1.**“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十四大”(199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十五大”(1997):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5.**“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6.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区别主要有三点:1、举行的时间不同,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
2、参会规模不同,随着时间发展规模越来越大。
3、主持会议的领导人不同,分别为华国锋、邓小平、赵紫阳、江泽民等领导人。
4、大会的主题不同;对党章的修改程度不同。
中共十一大:1977年8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
应到代表1510人,代表全国3500多万党员。
华国锋主持大会并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叶剑英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邓小平致闭幕词。
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修改党章的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
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1~11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
代表全国3900万多名党员。
邓小平主持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
胡耀邦代表党中央作了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
叶剑英、陈云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
赵紫阳作《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
大会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各项改革任务。
历届党代会考点1. 中共“一大”(1)召开: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举行。
(2)内容:①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党的目标是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③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④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和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
(3)意义: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2.中共“二大”(1)召开: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2)分析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指出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3)制定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4)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5)意义: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3.中共“三大”⑴召开: 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⑵主要内容: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把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4.八七会议:①召开: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②内容:a.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工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b.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5.遵义会议(1)时间:1935年1月(2)内容:①纠正王明“左倾”错误+肯定毛的正确主张②组织上:毛为政治局常委③军事上:撤销博古、李德军事指挥权(3)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6.中共“七大”⑴时间、地点:1945年春,延安。
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其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一达大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共产国际等;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党的纪律等;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工人.中共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二大宣言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中共三大:1923年6月杂广州召开.会议集中讨论了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中共四大:1925年1月在上海举行.中心议题是讨论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大会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以及工农联盟的问题,制定了开展工农运动的计划,决定在全国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以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中共五大:1927年四五月间在武召开.大会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强调了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重要性,但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反而对汪精卫主持的武汉政府抱有幻想.中共六大:1928年6月在上海召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中共七大:1945年6月11日在延安举行.七大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中共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大会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执政党建设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中共九大: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这次大会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加强了林彪,江青,康生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中共十大:1973年8月在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方针.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日到11日,在北京召开.提出了"高度文明"和"高度民主"的奋斗目标,明确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足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完整的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大会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 .大会高度评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中共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八大:主要矛盾为人民内部矛盾;经济建设稳步前进;九大:林彪被选为接班人;十大:王洪文被选为接班人;十一大:不明;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初级阶段;十四大: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十六大: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七大:小康社会。
1. 中共“一大”(1)召开: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举行。
(2)内容:①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党的目标是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③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④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和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
(3)意义: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2.中共“二大”(1)召开: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2)分析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指出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3)制定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4)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5)意义: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3.中共“三大”⑴召开: 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⑵主要内容: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把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4.八七会议:①召开: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②内容:a.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工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b.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5.遵义会议(1)时间:1935年1月(2)内容:①纠正王明“左倾”错误+肯定毛的正确主张②组织上:毛为政治局常委③军事上:撤销博古、李德军事指挥权(3)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6.中共“七大”⑴时间、地点:1945年春,延安。
1.**“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十四大”(199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十五大”(1997):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5.**“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6.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
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