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学生版导学案填空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181.91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时)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本单元在全书中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全书的起始课。
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在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的探究与学习,有助于我们在掌握本单元基本理论的同时,为全书的学习打下基础。
从身边的哲学入手,通过对哲学概念和哲学基本问题的体会,有助于我们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以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对我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主要内容】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三课: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我们的生活入手,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第二目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哲学的本义爱智慧;二是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讲哲学概念的基本含义。
第二目主要讲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什么是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
引导同学们进入生活与哲学的学习。
第二课包括两个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哲学研究的问题入手,指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进而分析了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第二目分析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第二框,首先探究唯物主义,指出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三种基本形态;其次分析唯心主义,指出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并说明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最后指出虽然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阵营。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什么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必修4 生活与哲学必修4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考纲条目考点1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b)考纲解读(1)世界观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和____________,就是世界观。
(2)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关于的学问,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知识、知识和知识,把不自觉、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人们关于世界、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一般说来,决定,体现,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题型示例【例】(2013·浙江学业考)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消极无为,等待神助;有人认为人能胜天,因而积极进取,不屈不挠。
这两种处世方式反映了( )A.不同的世界观B.相同的方法论C.不同的知识构成D.相同的思维方式【命题立意】领会/理解生活与哲学的基本原理【试题分析】人们对于人生道路上的困难认识不同,对待困难的做法也各不相同,这体现的是人们不同的世界观决定了不同的方法论;B、D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为A。
【答案】 A考点2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考纲解读(1)哲学具体科学的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________和,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和最普遍的。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和________的指导。
题型示例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哲学史上的革命。
它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物种的神创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并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说明(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②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具体科学的发展推陈出新动哲学发展④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条件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命题立意】领会/理解生活与哲学的基本原理【试题分析】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打破了禁锢人们头脑的神创论,改变了人们对世界本原的看法,摧毁了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答案走进高考BCACB ACC1、B[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哲学的产生、物质概念、矛盾的特殊性等知识点的理解。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对各种具体物质的概括和总结,雾与霾都是具体物质、不是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思考;定义属于主观范畴,主观决定于客观,故A、C、D表述错误。
B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
2.C[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
朱熹认为“理”决定事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陆九渊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吾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与材料不符。
4【解析】选C。
题干中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主要是受到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②③正确。
题干没有涉及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影响,①不选。
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过程,④错误。
5【规范解答】选B。
材料《吕氏春秋•自知》中的“得钟者”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A项是唯物主义观点,而C项属于不可知论;D项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应选。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题干材料和四个选项所蕴含的哲理。
6【规范解答】选A。
英语儿歌歌词强调上帝的创造活动,是宗教观念的体现,体现了唯心主义世界观,而美国科普作家的改动,体现了科学精神,体现了唯物主义世界观,所以①③正确,应选择A项。
②④与题干无关。
7【规范解答】选C。
“事物是感觉的集合”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项不选;“事物是理念的影子”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项不选;“世界是不可认识的”是不可知论的观点,D项不选。
唯心主义者都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C项符合题意。
8【精讲精析】选C。
由材料得知真正的哲学反对只研究时代,强调改变世界,改变现实,①错误,②④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显著标志是它具有实践性,所以③错误。
二、针对性练习ADADD AAAAA CBCCD B17.答案: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承认和尊重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必修4)导学案(一)班级:姓名:座号:第小组(组长:)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学习目标:1、识记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识记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
2、理解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本义和任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懂得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懂得用史实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懂得分析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
4、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增强对哲学的体悟和认同,增强哲学修养,增强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体知识的自觉性。
二、学习重点: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三、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学习与聆听老师分析讲解相结合。
四、学习过程:阅读教材内容,按老师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第一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一、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课堂探究:(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2)为什么我们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3)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
(1)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
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联系在一起。
(2)哲学应当提供让人惊异、惊讶、惊醒的创新论断。
(拓展内容)◇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4名言)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句话主要说明(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2、哲学源于人们在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温馨提示:①哲学上说的世界: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前两者是客观世界,后者是主观世界。
②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
高中《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
它是由“爱” 和“智慧” 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
以下对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人人都有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C.真实的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实一致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想知识的科学归纳和总结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青时曾去拜见一位德高望尊的老长辈。
那时他年青气盛,挺胸仰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
出来迎接他的长辈笑笑说,“很痛吧 ! 但是,这将是你今日接见我的最大收获。
一个人要想安然无事地活在世上,就一定时刻记着:该低头时就低头。
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回答2-3题2、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取了人生智慧。
这一案例说明的道理是A.懂哲学的人不会出错误B.哲学智慧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形成的C.认识世界、办妥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D.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富兰克林的经历告诉我们,低姿态是一种哲学智慧,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这启示我们A. 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B. 任何哲学都给人以智慧,令人更聪慧C.不懂哲学的人,就没法生计D.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4、“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从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虑了”。
这说明A、辩证法是原来就客观存在的 B 、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亲密有关C、思虑的力量是巨大的 D 、哲学就是辩证法5、马克思说:“哲学不在世界以外,就好像人脑固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以外相同。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哲学在物质世界以内B.生活到处有哲学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哲学能够给人们带来智慧6、哲学是A、对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想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B、对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C、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7、对于哲学和详细科学的关系,以下看法正确的有A.哲学与详细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B.哲学是详细科学的基础,详细科学的进步推进着哲学的发展;C.哲学为详细科学供给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8、在实质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办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质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办理自己的教课计划和教课实质之间的关系。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一、判别正误(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 )3.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 )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5.哲学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 )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格内。
)1.有人称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说机械唯物主义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D.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2.哲学的任务是( )A.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B.指导人们正确地改造世界C.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哲学是文化的灵魂3.“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上述材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C.哲学对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有一定的科学依据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水、火、气、土等形态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世界的基本规律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总结了自然科学成就,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是完全正确的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6.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1课时生活处处有哲学【课标要求】内容目标学习建议1.知道哲学的本义。
2.理解哲学的产生。
3.明确哲学的任务。
1.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2.要善于质疑、反思,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自主学习】一.体系构建(要求:认真通读教材,完成下面知识结构,不能填写的,自主探究后再做。
)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生活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主探究(课前自主回答完成下列问题,把握教材知识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探究一:问题导航(仔细阅读课本,将问题的有关内容在课本上画出,找出关键词句,试着快速记忆。
)1.哲学是怎么产生的?2.哲学与生活的关系3.哲学的本义是什么?4.哲学的任务是什么?自主探究二:哲学1.写出几个蕴含哲理的成语、古语或俗语。
(要求:至少写出5个)2.材料: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中驾驶小船,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
船划动后,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得数学吗?”船夫回答说:“不懂。
”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三分之一的生命。
”过了一会,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哲学吗?”船夫回答:“没有。
”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
”正当哲学家与船夫继续交谈时,一阵巨浪将船掀翻,哲学家与船夫都被抛进河里。
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和实践知道哲学智慧源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类对生活、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世界观的含义、哲学的含义3、理顺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三者的关系4、理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填空,熟悉课本一、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活动。
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和对世界的。
它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是一门、的学问。
2、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3、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
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和。
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的、的世界观加以、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说来,决定,体现。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的含义:哲学是关于的学说,是的世界观,是对、和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四、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的本质和的规律。
生活与哲学 复习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导学案 【学习目标】本单元沿着“从一般到个别”的思路,先阐述哲学的一般理论,再由此引出马克思主义哲学。
掌握以下基本问题: 一、哲学的一般知识1、哲学的起源、哲学的本义、哲学的意义、哲学的任务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4、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派别5、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1、产生2、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与作用三、前面两个问题的关系: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包含着哲学的普遍特征,又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预习案】一、 哲学的产生、意义、任务1、哲学的产生: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 。
(从哲学产生的本质来说) 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 和 。
(从哲学的产生方式来说)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是 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可以使我们正确地 ,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 ,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 ,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正确对待生与死、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4、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 和 。
二、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联系① 决定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什么样的方法论。
体现 。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统一的。
3、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可分为三类: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四、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 ( )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学案答案第一课第一框参考答案课前练习 1~5 C B C C C 6~9 C C C C10、(1)学生甲的观点否认了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关系,是错误的。
学生乙虽然正确地指出了哲学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认为没有哲学就没有我们的生活则是错误的。
(2)无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还是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人们对实践和生活中一切实际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哲学家的研究为推动哲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从根本上讲,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且也是实践活动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所以认为哲学仅是哲学家研究的问题是错误的。
哲学作为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指导作用,但认为没有哲学就没有我们的生活,否认哲学源于生活也是错误的。
巩固提高1----5 D B D C B 6---10 D B D D C 11 B 12 D 13.[答案](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人们认识世界、办理事情都需要有哲学智慧。
第一课第二框参考答案课前练习 1~5 C C C C B 6~8 C D C巩固提高 1---5 C B A C C 6----10 A D A B C 11 A 12 B13.[答案](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由于孔子所处的时代,人们对宇宙知之太少,所以他的哲学思想发展受到限制。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C 4B 5B 6B 7C 8A 9D 10A 11B 12D 13C 14C 15A 16C 17D 18B 19D 20B 21B 22A 23D 24A 25B 26C 27B
二、非选择题
28(1)材料一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材料二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材料一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它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错误的。
材料二看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不科学的。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高考考点1、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二、知识梳理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什么?哲学的任务是什么?2.世界观的含义:3.哲学的含义:4.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区别:联系:5.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区别:联系:6.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联系:【重难点释疑】1.如何完整理解哲学:(1)从字义上看,哲学是智慧之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3)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4)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
任何哲学智慧都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都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人们人遇到一些现实的问题,使人们思世界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具有哲学意义的问题。
因此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点击误区】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但并不是任何哲学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使我们正确看等自然、社会和人生。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不能认为哲学就是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但不能认为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才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例题精析】[例1] 下列有关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D.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例2] “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导学案一《哲学的含义及其作用》主要考点:哲学是什么:(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2)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哲学与时代精神;(4)哲学的作用。
考点一哲学的含义一、哲学与生活1、哲学的起源:哲学智慧产生于。
哲学源于。
2、哲学的功能:(1)是指导人们的艺术。
(2)是一门的学问。
(3)真正的哲学为。
(4)哲学的任务是指导。
二、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与世界观(1)区别:(2)联系:2、世界观与方法论:(1)区别:(2)联系:三、哲学与具体科学(1)区别:(2)联系:四、哲学与时代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
(1)任何哲学都是的反映。
哲学是。
(2)真正的哲学是。
它反映了,把握了,总结和概括了。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
①哲学可以通过,,。
(批判功能)②哲学可以,,。
(塑造功能)③哲学可以,从而。
(激励功能)考点二哲学的作用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任务就是。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正确,正确,从而为。
2、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学习、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
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3、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哲学(真正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
还体现在它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
4、哲学具有的功能,具有的功能,具有的功能。
(三功能)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是,也是建设。
(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要记住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
(2)理解哲学起源于人类对生活、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自己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自己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学习重难点哲学是爱智之学;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知识准备(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
2.哲学源于人们对________________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是一门给人,使人的学问。
在汉语中,哲学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学习内容1.哲学是如何产生的?2.哲学的本义是什么?3.哲学是如何指导人们的生活?4.课堂探究(P6):(1)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两个不同的解决方式?(2)想一想,思维方式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知识拓展“哲学”知识初探“哲学”(philosophy)这个词是一个西方术语,日本近代哲学家西周(Nishiamane)首先将“philosophy”翻译成汉语“哲学”,其含义是“爱智慧”或“启发智慧”等。
后来黄遵宪将“哲学”一词介绍到中国。
在中国古典文献中,有“哲”字也有“学”字,但没有联结在一起的“哲学”一词。
在汉语中,“哲”具有“聪明”和“贤明”等意思,与“哲”相关联的传统中国学术思想以探求“天人合一”为中心,和道德修养紧密相连,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为目的,追求成圣。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必修4)导学案(二)班级:姓名:座号:第小组(组长:)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学习目标: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识记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识记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2、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分析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分析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比较、分析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5、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二、学习重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三、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学习与聆听老师分析讲解相结合。
四、学习过程:第一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p10--12)(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堂探究: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多方面的。
(传统的观点认为有两个方面。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论。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
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导
学案
【知识梳理】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四个概念,五对关系)
一、基本概念
1.世界观
(1)含义: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性质: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3)对象:整个世界,包括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和主观世界(人类思维)
(4)特点: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零散的、朴素的
(5)举例:物是观念的集合、世界是物质的
2.方法论
(1)含义: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和根本原则.
(2)举例:按规律办事
3.哲学
(1)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2)含义: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对的概括和总结
(3)性质: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之科学”,是科学的哲学、真正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对象:整个世界
(5)特点:自觉学习形成的,不是人人都是哲学家;系统的、理论的
(6)举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7)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
(8)作用:不同性质的哲学对生活和社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4.具体科学
(1)范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
(2)对象: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
(3)举例:自然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科学(经济学、政治学、文艺学、伦理学)、思维科学(心理学、逻辑学)
二、基本关系
1.生活与哲学的关系(息息相关、密切联系)
(1)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不神秘,生活≠
哲学)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并不能说哲学源于思考)
(2)生活需要哲学(生活离不开哲学)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③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2)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世界观)
区别
含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
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形成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人们自觉研究的结果
特点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②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③世界观与哲学都有正确与
错误之分,所起的作用都具有双重性
4.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①含义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②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③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个基本问题,两种基本派别)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不是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的关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注意:)所有唯物主义者和大部分唯心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只有少部分唯心主义者才是不可知论者。
不可知论者的典型代表及观点:
休谟:物质对象和上帝是否存在、经验之间因果关系(或普遍必然规律)是否存在不可知康德:自然界都是现象界或者说表象世界中的东西,而物自体是什么样子,这是不可知的
克拉底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惠施: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及其基本形态(书P12页)
区别联系
基本观点局限性和优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都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
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
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本质特征)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
①毛泽东思想:精髓(实事求是)、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②邓小平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④科学发展观:主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