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变现象之一轻声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235.50 KB
- 文档页数:20
[普通话轻声现象探析]轻声是普通话的一种音变现象轻声是普通话语音的重要特点之一。
普通话轻声研究对于增强语言规范化意识、促进语言教学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轻声的性质关于轻声的性质,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轻声是一个独立的调位;另一种观点认为轻声是一种特殊的变调;再一种观点认为轻声属于轻重音。
徐世荣等认为轻声是一个独立的调位。
徐世荣在《试论北京语音的“声调音位”》一文中指出:“北京语音若按实际调值来说,有两大类,一类是正常音节里的‘正常声调’,一类是弱化音节里的‘短弱声调’,就是一般所说的‘轻声’。
”罗常培、王均等认为轻声是一种变调。
许多现代汉语教科书采纳了这一观点,“变调说”在国内比较有影响。
罗常培、王均指出“如果联系汉语所有的方言来看,应该认为轻声也是变调的一种”。
罗常培、王均先生在1957 年出版的《普通语音学纲要》中指出,轻声是一种变调,但变调只受声调环境影响,而轻声除此之外还跟音高、音长和音强有关系,所以是一种特殊的变调。
厉为民等认为轻声属于轻重音系统,指出“汉语存在词重音,情形与英、俄两种有词重音的语言相类似”。
“重音念得不对,有时会引起误会――一部分同形词因重音位置不同具有不同的意义。
例如:′dui・tou (′对头,名词) : dui′tóu (对′头,形容词) ,′tiao・li(′调理) : tiao′lǐ(条′理)” 。
二、轻声的成因(一) 为了发音省力现代汉语拥有大量的双音节和多音节词。
对待这些双音节和多音节词(特别是人们口头语言里常用的那些词) 的各个音节,人们不会平均用力。
只要对方听得明白,能省力的地方就省点力气。
实验证明,当舌位处于央元音[?]位置时,肌肉的紧张程度是最小的,即是省力状态。
林茂灿等(1980) 的声学实验结果证实,单元音韵母在轻读时或多或少向央元音[?]移动。
因此,可以认为,在保证对方听明白的前提下,把双音节词的后一个音节发得又轻又短是为了省力。
音变汉字在实际运用中往往要几个字连在一起,组成词语或者句子。
在这种情况下,连在一起的字在声、韵、调等方面互相影响,使一些字的读音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叫音变。
汉语普通话里的音变现象主要有三种:轻声、儿化和变调。
一、轻声:当一个音节失去了原来的声调,念得又轻又短,这就叫轻声。
常见的轻声情况有以下几种:(1)名词性词缀“子、头”和表示复数的“们”等。
例如:沙子的子,舌头的头,我们的们(2)用在句末的语气助词“啊、吗、吧、呀、呢、哇”等。
例如:行吧、好吗、谁呀(3)用在句中的结构助词“了、的、得、地、着、过”等。
例如:走了、美丽的花儿、走过、大得很(4)一些口语中的双音节词的后一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
例如:地方、口袋、点心、部分(5)双音节动词(第二个字本身是轻声的),重叠后的第二、第四个音节读轻声。
例如:比试比试、比划比划、休息休息(6)人称的第二个重叠字。
例如:妈妈、爸爸、伯伯、爷爷二、儿化:儿化后的词在词义、词性、情感色彩方面都有变化。
(1)区别词义,例如:灯笼(工艺品)——灯笼儿(中药材)(2)区别词性,例如:盖(动词)——盖儿(名词)(3)表示亲切或者喜爱的感情,例如:小球儿、花儿、小猫儿(4)表示少、小、轻等状态和性质,例如:雪花儿、米粒儿、药片儿三、变调(1)“一”的变调单独使用或者在词尾句末或者表示序数时,读第一声。
例如:一、二后面跟着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的字时要读第四声。
例如:一群后面跟着第四声的字时,读第二声。
例如:一样夹在词语中间要读轻声。
例如:读一读(2)“不”的变调单独使用或者在词语末尾时,读第四声。
后面跟着第一声、第二声和第三声的字时,读第四声。
例如:不能后面跟着第四声的字,读第二声。
例如:不对夹在词语中间时,读轻声。
例如:行不行(与“一”的变调类似)。
普通话音变(轻声、儿化)一、变调:1、上声的变调(参见普通话声调)2、“一”、“不”的变调二、轻声:1、什么是轻声?普通话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轻短模糊的调子,甚至声、韵母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轻声。
2、轻声的作用普通话里有些词或词组靠轻声音节与非轻声音节区别意义和词性。
兄弟xi ōngdì ( [名]哥哥和弟弟)兄弟xi ōngdi ([名]弟弟)能干n énggà ([形]有才能,会办事)能干n éngg a ([形]心灵手巧;精明)言语y ányǔ ([名]指所说的话)言语y ányu ([动]开口;招呼)运气y ùnqì (词组。
武术、气功的一种炼身方法)运气y ùqi ([名]幸运)3、轻声的规律普通话多数轻声同词汇、语法有密切联系:①、语气助词“吗、呢、啊、吧”等:是吗他呢看啊走吧②、助词“着、了、过、的、地、得、们”:看过忙着来了我的勇敢地喝得(好)朋友们③、名词的后缀“子、头”:桌子椅子木头石头④、方位词:墙上河里天上地下底下那边⑤、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的字:说说想想弟弟奶奶谈谈跳跳⑥、表示趋向的动词:出来进去站起来走进来取回来⑦、某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明白暖和萝卜玻璃葡萄知道事情衣服眼睛三、儿化1、儿化和儿化韵:er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不同声母相拼,也不能同其它音素组合成复合韵母,可以自成音节。
er自成的音节很少,常见的有“耳、而、儿、饵、尔、二、贰、迩”等。
此外,er常附在其它音节后边,使这个音节发生变化,成为一个带卷舌动作的韵母,这就是儿化现象。
儿化后的韵母称儿化韵。
带儿化的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
用汉语音字母写这些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
2、儿化的作用:儿化在表达词语的语法意义和修辞色彩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轻声的规律和作用轻声是指在某些特定的语音环境中,辅音的发音被减弱或变得模糊不清的现象。
在汉语中,轻声通常出现在某些声母之后的韵母上,使得这些辅音的发音变得不够清晰。
轻声的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发音减弱:轻声使得辅音的发音减弱,不再具有清晰的声音特征。
例如,在普通话中,轻声的声母“t”通常发音变得轻柔,甚至有些人发音为“sh”或“s”。
2. 韵母变化:轻声的出现往往会导致韵母的变化。
在轻声的环境中,韵母通常变得模糊不清,有时甚至被省略掉。
例如,在普通话中,轻声的韵母“i”通常发音变得很轻,甚至几乎听不出。
3. 语音流畅:轻声的出现使得语音更加流畅,减少了辅音之间的停顿。
这种流畅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口语的自然度和流利度。
轻声在语言中起到了一些重要的作用:1. 辅助语音理解:轻声的出现使得语音更加自然和流畅,有助于提高听者对语音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通过轻声的使用,语音变得更加接近自然语言的语音特征,有助于减少听者的听觉困难。
2. 语音节奏:轻声的存在使得语音节奏更加平稳和流畅。
通过在特定位置使用轻声,语音节奏得到了更好的控制,使得语言表达更加准确和易于理解。
3. 语言变体:轻声的使用在不同的语言变体中有所不同。
在普通话中,轻声的使用是一个重要的特点,使得普通话在发音上与其他方言有所区别。
轻声的存在也是普通话发音的一个难点,需要学习者进行专门的训练和练习。
4. 语言特色:轻声的存在也是语言的一种特色。
通过轻声的使用,语言的音节结构更加丰富多样,给语言增添了一种独特的韵律和音调。
总的来说,轻声在语言中具有重要的规律和作用。
通过减弱辅音的发音和变化韵母的特点,轻声使得语音更加自然和流畅,有助于提高语音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轻声的存在也是语言的一个特色,不同语言和语言变体中的轻声使用有所不同,需要学习者进行适当的训练和练习。
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掌握轻声的规律和作用是提高口语能力的重要一步。
拼音的轻声讲解一种讲解:(一)性质和作用:普通话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它的声调,可是在词或句子里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它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较轻,轻短的调子,这种音变就是轻声。
例为:头(tóu),原是阳平,可在“石头、木头”这两个词中,失去了原来的声调,就成了一个轻声音节。
注意: 在普通话中没有轻声这一独立的因素,它只不过是连读时产生的一种音变现象。
轻声的性质跟一般的声调很不相同,一段声调的性质主要决定于相对音高,轻声则主要决定于音强。
轻声的特点是发音时用力特别小,音强特别弱。
虽然轻声的发音用力特别小,音强特别弱,但由于轻声音节前面的音节的影响,轻声音节也有音高的差别。
一般说在上声之后的轻声音最高,阴平、阳平之后次之,去声之后最低。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轻声不标调,用五度标志表示轻声的音高,是在直线的左边加上黑点。
1、平声(阴平、阳平)音节之后的轻声音节读中调例如:“天上”——tiānshang“红的”——hóngde2、上声音节之后的轻声音节读半高调例为:“紫的”——zǐde“早上”——zǎoshang3、去音音节之后的轻声读低调例为:“地上”——dishang“绿的”——lǜde在普通话中轻声的主要作用是区别意义和词性:例如:瞎子xiā zi 虾子xiāzǐ舌头shétou 蛇头shétóu兄弟xiōngdi(弟弟)兄弟xiōngdì(哥哥和弟弟)是非shìfei(纠纷)是非shìfeī(正确的错误)对头duìtou(冤家、名词)对头duìtóu(正确,形象词)练习liànxi(动词) 练习liànxí(名词)(二)轻声音变规律:轻声的作用主要是区别意义和词性,因而轻声的变读有一定的规律:1、语气助词:“啊、呀、哇、哪、吧、呢、吗、啦、呗”等例如:①是啊!②阿姨呀;③好哇;④看哪;⑤吃吧;⑥书呢;⑦在家吗;⑧毕业啦;⑨不知道呗。
普通话的音变普通话的音变说话或朗读时,要把音节组成词、句连续发出。
在连续的语流中,音节之间、音素之间、声调之间相互影响,就会产生语音变化,这就是音变。
普通话语音中常见的音变现象有:轻声、变调、儿化、语气词“啊”的变化等。
一、轻声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
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的音节失去原调,变成一种又轻又短的调子,这就是轻声。
轻声是音节连读时产生的一种音变现象,轻声音节总是出现在其它音节后面,或是夹在词语中间,一般不出现在一个词或句子的头。
所有的轻声音节都要失去它原来的调值,但是轻声音节在音的高低上有会受前面音节调值的影响而产生差异。
一般情况下,前面的音节是上声,后面的轻声就稍高,例如:走着 zŏuzhe 紫的 zĭde;前面的音节是阴平、阳平或去声,后面的轻声就低。
轻声使普通话语音变得更加丰富,有些轻声还具有区别词义或区分词性的作用。
例如:东西dōngxi (物体) dōngxī(方向)厉害lìhài (名词) lìhai (形容词)普通话语音有以下几种情况常读轻声:(一) 结构助词的、地、得。
例如:我们的愉快地写得好(二) 时态助词着、了、过。
例如:笑着哭了学过(三) 语气助词吗、吧、啦、呀、嘛、哇、啊等。
例如:好吗去吧行啦好啊(四) 名词或代词的后缀子、头、们等。
例如:桌子石头他们(五) 名词或代词的方位词上、下、里、边、面等。
例如:墙上地下家里左边(六) 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趋向动词来、去、起来、下去等。
例如:进来出去站起来请进来(七) 某些量词个、些、封等。
例如:一个有些写封信(八) 叠音词的第二个音节和重叠动词的第二、第四个音节。
例如:爸爸看看讨论讨论研究研究(九) 作宾语的人称代词你、我、他。
例如:请你叫我找他(十) 口语中有一批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
例如:葡萄璃训练材料(一)抽屉胳膊客气功夫脑袋脾气包袱窗户阔气耳朵亲戚溜达便宜喇叭亮堂俏皮惦记桌子故事合同妈妈拳头什么他们尾巴衣服月亮外甥新鲜热闹星星扑克二、变调音节连续发出时,有些音节地调值会发生变化,就是变调。
普通话语音教学中“轻声”的训练策略轻声训练是普通话训练中一种常见的音变现象,也是播音主持专业基本功训练的难点之一。
轻声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来表达情感,增加语言表达的音律美。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方言、语言习惯等因素都会影响轻声的训练。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轻声的内涵,把控轻声语音教学的重点,进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提高轻声语音训练的质量。
一、轻声相关概述普通话语音教学中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训练难度较大。
其中,同一句话用不同的声音表达出来,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普通话语音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能够将稿件信息准确的传达给观众,同时还需要让观众在倾听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文字中所呈现的音律美,因此在普通话语音训练中需要进行轻声训练。
每个汉字都对应不同的声调、声母和韵母,所以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音节,当一大串音节集中在一起时就形成一句话,当训练者在阅读一句话时,由于受到语言习惯、阅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阅读过程中原本的音节、声调也会发生变化,而那些轻而短的声调就是轻声[1]。
在日常阅读和交流过程中会涉及到诸多的轻声,所以通过加强轻声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轻声训练主要具备三个特征。
第一,单个字音节中是不会发出轻声的,只有在特定的语境环境下才会有轻声发音。
第二,在不同的语境中,轻声的语调变化也有所差异。
如果是一个词组,大部分轻声发音都在后一个字上。
如果是一句话,那么轻声的发音可能会落在句尾。
第三,轻声在不同的音节中,音高也不一样,它会受到前一个音节的影响。
比如,若前一个音节是阴平调,则后面的轻声读中调3度,若前一个音节是上声,则后面的轻声读半高调4度,因此在训练轻声发音时也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保证轻声发音更加准确。
二、普通话语音教学中”轻声”的训练策略(一)掌握轻声训练的重点第一,掌握轻声读法。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轻声训练过程中受到自身原有说话习惯的影响,导致轻声训练的难度增加。
轻声和儿化1.什么是轻声轻声是一种特殊的音变,即在一定的条件下读得又轻又短的调子。
轻声不是第五种声调,而是一种声调的弱化形式,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是因为词义、词性、逻辑和语气的制约而使一个音节的调值消失的现象。
轻声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只出现于语言组合之中(如词、短语等)。
轻声字在词语中读得既短又轻,在物理上表现为音长变短、音强变弱。
如:哥哥婆婆姐姐弟弟2.轻声的语音特性(1)音高的变化阴平字+轻声字 |2 说过车子阳平字+轻声字 |3 瞧过调子上声字+轻声字 |4 打过板子去声字+轻声字 |1 唱过样子(2)音长的变化当前一音节的声调是阴平、阳平、去声时,后一音节的调形是短促的低降调,调值为|31,如:他的说了姑娘红的晴了头发坏的睡了漂亮当前一音节的声调是上声的时候,后一个轻声音节的调形是短促的半高平调,调值为|44如:耳朵使唤口袋老实3.轻声的分布规律1.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和语气词“吧、啊、吗、呢”等(固定、量少、频率高)。
2.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头的字。
3.构词用的虚语素“子、头”和表示群体的“们”等4.方位词中表方位的语素。
5.趋向动词。
6.量词“个”。
7.作宾语的人称代词。
8.习惯轻声。
4.轻声的作用(1)区别词义:如:是非(口舌、纠纷)东西(物件)是非(正确、错误)东西(方向)(2).区别词性、词义:如:对头(名:对手)利害(形:剧烈)对头(形:正确)利害(名:利益)区别意义:孙子兵法与宝贝孙子、脑袋瓜子和炒瓜子。
区别词性:大意失荆州与段落大意、十分利害与利害冲突。
(三)实际操练1.轻声词语练读东西——东西剥离——玻璃虾子——瞎子新式——心事合资——盒子服气——福气老师——老实本市——本事一丝——意思世情——事情利器——力气三儿化1.什么是儿化儿化是后缀“儿”与前一音节的韵母合成一个音,并使这个音节带上卷舌的音色。
(1)儿化的发音分为两种:儿化使原来的音有变化(弱化、脱落、加音等),然后加上卷舌;直接加上卷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