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解读
- 格式:docx
- 大小:10.97 KB
- 文档页数:4
肉类检疫检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肉类营养丰富,但易腐败变质,一直以来都是各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
当前,我国规范肉类销售的法律法规主要有《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虽然对肉类销售环节检疫检验均有规定,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不足,亟须完善。
肉类检疫存在的问题处罚标准不统一。
对经营未按规定进行检疫的肉类,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的处罚方式是没收、罚款直至行政拘留;《动物防疫法》规定的处罚方式是责令改正、罚款,并增加了一项与处罚并行的管理措施--补检(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依法应当检疫而未经检疫的动物产品,具备补检条件的实施补检,不具备补检条件的予以没收销毁。
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碍)。
通读《动物防疫法》全文,补检的意义甚至大于处罚。
此外,上述两部法律规定的罚款额度也不一样。
执法主体不统一。
如果在市场中发现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执法主体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还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仍不明确。
《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农质发〔2014〕14号)中规定:“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段监管,不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动植物疫病防控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
”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是否涉及动物疫病防控这一问题,在执法主体和法律适用上,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分歧较大。
肉类检验存在的问题肉类屠宰卫生检验规定不明确。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生猪屠宰的卫生检验及其监督,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执行。
”而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对生猪屠宰的卫生检验没有直接规定,只是规定屠宰畜禽的检验规程由国务院相关(农业)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卫生检验具体指不够明确。
《农业部、卫生部、对外贸易部、商业部关于下达〈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的通知》等文件规定更近似于肉品品质检验,但这些规范性文件出台时间较久,效力位阶较低,对一些影响质量安全的微生物卫生指标规定得较为简略甚至没有规定。
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解读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条解读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填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十万元以十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并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住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经营上述食品;(二)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入群的主辅食品;(三)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者生产经营其制品;(四)经营未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生产经营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五)生产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六)生产经营添加药品的食品。
明知从事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仍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其他条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十万元以上万元以下罚款;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违法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处罚外,可以由公安机关依照第一款规定给予拘留。
解读】一、本条规定的违法行为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第34 条明确规定了13 种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都是性质恶劣、一旦生产经营就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情形。
本条第1 款前五项内容是生产经营必然会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的情形单独列举出来,在本条中规定了最为严格的法律责任。
食品安全法148条主要内容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性,我国于200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
该法共有148条,其中包括食品的生产、流通、经营等方面的条款。
本文将对《食品安全法》148条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
第一章总则第一章为《食品安全法》的总则部分,包括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则、监管职责、法律适用等内容。
其中,第一条规定了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则,包括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等。
第二条至第九条规定了相关机构的监管职责和协调机制。
第十条至第十二条规定了食品安全法的适用范围和司法责任。
第二章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第二章主要涉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的内容。
第十三条至第四十五条规定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的实施机构、方法和程序。
其中,第十三条规定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的设置和职责,明确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程序和结果的应用。
第四十六条至第五十条则规定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的应用和公开。
第三章食品生产和经营第三章主要涉及食品的生产、加工和经营等环节。
第五十一条至第一百零六条规定了食品生产和经营的相关要求和管理制度。
其中,第五十一条规定了食品生产许可的条件和程序,明确了食品生产管理的责任和义务。
第五十六条至第七十六条规定了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和检验检测制度。
第七十七条至第九十条规定了食品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了食品经营的许可管理和监督检查要求。
第四章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第四章主要涉及食品的流通和餐饮服务环节的管理。
第九十一条至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了食品的流通和餐饮服务的法律责任和管理要求。
其中,第九十一条至第九十五条规定了食品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要求和管理措施。
第九十六条至第一百零二条规定了餐饮服务的管理规定和责任义务。
第一百零三条至第一百一十条规定了食品流通行政许可和监督检查的要求。
第五章食品安全监管第五章主要涉及食品安全的监管机构和监督管理。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规定的认识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规定的认识--> 新《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的主要规定有以下两条。
第三十六条规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与其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其加强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等进行综合治理,加强服务和统一规划,改善其生产经营环境,鼓励和支持其改进生产经营条件,进入集中交易市场、店铺等固定场所经营,或者在指定的临时经营区域、时段经营。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等的违法行为的处罚,依照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具体管理办法执行。
”结合曾经的《食品安全法》修订工作,谈一谈对以上两条规定的粗浅认识,尝试回答一些地方立法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关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的管理办法的授权立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点多面广,各地差异很大,尽管《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但仍需要地方根据本地情况,制定具有地方特色、操作性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管理办法。
因此,原法第二十九条第3款授权省级人大常委会依照本法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截至2015年10月1日新法施行之前,共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或者省级政府规章。
其中,省级人大常委会出台专门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办法的地方性法规有8个(山西、吉林、河南、湖南、宁夏、内蒙古、广东、陕西),如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办法》;在出台《食品安全法实施办法》或《地方食品安全条例》中作出规定或者设专章规定的有5个(黑龙江、上海、浙江、贵州、北京),如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实施食品安全法办法》第三章;省级人民政府出台规章的有1个,即福建省人民政府制定的《福建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办法》。
2021年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的有哪些方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是很重要的安全。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新食品安全法的内容介绍,欢迎大家参考。
新食品安全法内容介绍(一)巩固改革成果,完善监管体制。
新法以法律形式固定监管体制改革成果,由过去分段监管改为食药监管部门统一监管,健全了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进一步明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增强了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农业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从种植养殖环节到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企业前的质量安全,以及畜禽屠宰和生鲜乳收购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
食药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经营环节以及食用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生产加工环节后的质量安全监管。
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并会同食药监管部门制定公布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检验检疫部门负责进出口食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和监督管理。
质量监督部门负责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的监督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广告法》的要求负责广告活动的监督检查,对违法广告作出处理。
食药监部门负责保健食品广告审查,对违法广告进行通报并提出处理建议。
公安部门负责刑事司法工作。
(二)确立治理原则,加强制度构建。
新法第三条规定,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这是食品安全治理工作的总原则和大方向。
一是确立并强化风险治理理念。
建立食品安全风险分级制度,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规定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风险自查和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制度。
要求生产经营者发现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经营,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要求监管部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及其技术机构,按照科学、客观、及时、公开的原则,就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组织进行交流沟通。
二是确立并强化全程治理理念。
加强食品安全产地源头把关,完善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控制相关制度,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保证食品可追溯。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政策解读(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全面贯彻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严格落实四个最严,坚持问题导向,制度创新,全面落实新食品安全法的各项规定,明晰食品生产经营者法律义务和责任,强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细化自由裁量权,进一步增强了法律的可操作性。
1、进一步明确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范围条例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在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范围,即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主要针对地方特色食品制定,且主要在本地范围内适用。
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不属于地方特色食品,不得对其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2、明确企业标准备案相关问题条例第十四条明确了企业标准备案相关问题。
第一 ,企业不得制定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要求的企业标准,重申了企业标准的备案范围必须是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第二,继续明确企业标准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表明食品行业的企业标准必须经过备案才可以使用,其他的声明方式不能代替备案;第三,强调企业标准应当公开,供公众免费查阅。
但是,对于企业产品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但不符合企业标准这种情形的定性及其相应的法律责任,条例依然没有做出规定。
3、明确规定非食品经营者从事某些食品贮运业务应备案条例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非食品经营者从事对温度、湿度等有特殊要求的食品贮存业务的,应当自取得营业执照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这是对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做出的进一步规定,体现了对全产业链食品安全监管的要求。
注:目前未见到有具体省份公布相应的备案实施细则或是备案企业清单。
随着条例的正式实施,预计各省会陆续出台可操作性的落地方案。
4、明确回收食品定义并规定相应处置方式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禁止使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第一百二十三条则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新食品安全法全文热点解读新食品安全法全文热点解读导语:新修订的《中华人民 ___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
近段时间以来,新法的修订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治乱用重典”。
下面了新食品安全法全文热点解读,欢迎阅读!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到底“严”在哪里?有着哪些具体的新举措、新规定?将在维护公众食品安全方面发挥怎样的作用?《经济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第十二次会议两次审议、三易其稿,被舆论称为“史上最严”的《中华人民 ___食品安全法》出台并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
新法以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为目标,较修订前有4方面明显的变化,一是对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和食用农产品等各环节实施最严格的全过程管理。
二是建立最严格的监管处罚制度,同时加重了对地方政府负责人和监管人员的问责。
三是健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等制度。
四是建立有奖举报和责任保险制度,发挥消费者、行业协会、媒体等监督作用,形成社会共治格局。
家住上海的巧鹰平时家务繁忙,为了节约时间,她总爱网购水果蔬菜。
对她来说,网购这类商品,最麻烦的事情是送来的产品不新鲜,要退货十分困难。
供货商和网购平台互相推诿扯皮,不仅耽误时间影响情绪,问题也往往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
她能选择的解决办法,只能是不断更换网购平台。
一来二去都摸索出了,“大网站得到融资后,就变得财大气粗、服务质量下降。
反而是小网站怕买家给差评,经营得战战兢兢,服务比较好”。
谈到这个话题,巧鹰觉得有些无奈。
巧鹰遇到的其实不是个小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国网络食品交易量正变得越来越大。
但伴随着网购的方便快捷而来的,还有网购交易纠纷不断产生。
针对这些问题,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多方面主体义务。
其中,新法第六十二条、第一百三十一条专门作出规定,将网购食品纳入监管范围,并强化了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对商家的审查义务,规定了在网络购买食品的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时,如果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入网食品经营者的真实信息和有效 ___的,则由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赔偿。
2022年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能力检测试题D卷附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9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单位等信息。
3、本卷共三大题型分别为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请在指定位置作答。
姓名:_________考号: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1、患肠道传染病时应暂时调离工作,积极治疗,定期复查,待取得()后方可上岗工作A合格证B 健康证C 出院证D 许可证2、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未按规定进行标示的,由()处罚。
A.农业部门B.农业部门或食品药品监管部门C.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D.工商部门3、新修订《食品安全法》规定,()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
A.食品生产企业B.特殊食品的生产企业C.食品生产经营企业D.食品生产经营者4、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报告。
A.县级安全生产监督部门B.县级卫生行政部门C.县级新闻宣传主管部门D.县级人民政府5、《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食品中添加药品,且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除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外,还应如何处罚?()A、处一千元以下罚款B、处一千元以上贰仟元以下罚款C、处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款D、处五万元以上十倍以下罚款6、()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相关产品生产活动的监督管理。
A.卫生行政B.食品药品监督管理C.公安D.质量监督7、加工经营场所使用面积在1000㎡的餐馆,应()。
A.配备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B.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C.不用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D.以上都不是8、()是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
A.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B.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C.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D.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科学数据9、在巡查时,应当现场随机抽取()单品进行倒查。
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条解读
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填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十万元以
十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并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住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
食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经营上述食品;(二)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
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入群的主辅食品;(三)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者生产经营其制品;(四)经营未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
的肉类,或者生产经营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五)生产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
品;(六)生产经营添加药品的食品。
明知从事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仍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其他条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
收违法所得,并处十万元以上万元以下罚款;使消费者
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违法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处罚外,可以由公安机关依照第一款规定给予拘留。
解读】一、本条规定的违法行为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第34 条明确规定了13 种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都是性质恶劣、一旦生产
经营就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情形。
本条第1 款前五项内容是生产经营必然会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的情形单独列举出来,在本条中规定了最为严格的法律责任。
第1 款第6 项是本法第
将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第34 条中性质尤为恶劣,旦违法
38 条中明令禁止的内容,食品中添加药品的也应给予最严格的处罚。
第2 款增加规定了明知从事第1 款规定的违法行为,仍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其他条件的违法行为。
第3 款增加规定了违法使用剧毒、高毒农药者的法律责任。
为了确保食用农产品源头安全,本法第49 条对农业投入品包括农药的使用作出了严厉的禁止性规定。
二、本条规定的法律责任(一)关于行政处罚针对第1 款规定的违法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并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
F拘留。
这里要说明以下四点:一是执法主体调整。
修订后
的食品安全法规定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上述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取代了原来“有关主管部门”的表述,与监管部门职责调整情况相一致,体现了统一综合执法的新态势。
是关于处罚种类。
本条规定的处罚种类较多,既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和罚款的财产罚,又有吊销许可证的资格罚、实行拘留的人身罚。
相比于财产罚,吊销许可证或者拘留的处罚更为严厉,适用于情节严重的上述违法行为。
本条法律责任适用过程中应当注意行政处罚种类之间的选择关系,例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主要是考虑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复杂多样,
律没收工具、设备过于严厉;食品生产者往往使用同一工具、设备生产多种食品,某个品种或者某个批次食品不合格就没收相关工具、设备也难以执行。
因此,法律采取“并可以的表述,实际上给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必要的裁量权,监管部门应当注意视情形科学规范执法,违法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并处拘留等行政处罚,行使好法律赋予的裁量权。
三是关于最高货值金额处罚倍数。
本条规定的罚款数额以货值金额来决定,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
万元的,并处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
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倍以下罚款。
修订
后的食品安全法将原法规定货值金额的“五倍以上十倍以下” 提高了三倍,修改为“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是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最高、最严的以货值金额倍数计算行政处罚的法律责任方式,体现了对上述违法行为坚决打击的态度。
四是关于行政拘留。
本条第1 款规定的六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情节严重的适用“拘留”的行政处罚。
违法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除依照《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给予处罚外,情节严重的,还应当依照本条规定给予拘留。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等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发现情节严重的违法使用剧毒、高毒农药行为,需要给予拘留的,应当及时将案件移
送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也可以主动立案査处。
(二)关于连带责任第2 款增加规定了明知从事第1 款规定的违法行为,仍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其他条件者的法律责任,除了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
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十万元以上万元以下罚款以外,
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还应当与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这一规定的法理在于,明知从事第1 款规定的违法行为,仍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其他条件,等于有了共同从事违法行为的“合意”;法律上规定连带责任是合理而有意义的,可以促使相关主体提高法律责任意识,也可以从外围源头上打击食品生产经营的违法行为。
三)关于刑事责任对于本条规定的违法行为,有可能构成犯罪。
例如,如果符合刑法第143 条、第144 条规定的犯罪要件的,要按照生产、销售不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或者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本条第1 款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才依照本条处罚,防止以罚代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