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生品社 《学会宽容》
- 格式:docx
- 大小:24.33 KB
- 文档页数:3
鲁美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学会宽容教案
鲁美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会面对”
13.《学会宽容》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我在成长”第一条“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的要求编写的。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与别人发生小摩擦,与同学朋友的、与老师的以及与家人的等等,而宽容是化解这些小矛盾的钥匙。
设计本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认识宽容的意义,懂得在生活中对人对己要宽容,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宽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
了解生活中不宽容造成的恶果和宽以待人化解矛盾的事例。
2、懂得怎样做才是宽容,反省自己待人处事的行为。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一演”等一系列活动的操作训练,使学生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做到对人宽容,善待自己。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学会体谅、宽容他人,学会给他人以关爱,培养学生的宽容大度品质。
《学会宽容》心理健康活动教案《学会宽容》心理健康活动教案(精选7篇)宽容是什么,宽容是一种胸怀,一种睿智,一种乐观的面对人生的勇气。
它能驱散生活中的痛苦和眼泪,它能传播心灵的快乐和微笑。
以下由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学会宽容》心理健康活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会宽容》心理健康活动教案篇1【主题分析】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不可能不发生矛盾,与同学之间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摩擦。
即使是好朋友之间,也往往会因为某句话,某件小事而产生不愉快,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地对待这些,只要有矛盾,只要别人对不起自己,就怀恨在心,从此再也不理这个人,那么,恐怕与学生相处得来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所以,宽容地待人,在学生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宽容本身意味着原谅,而原谅又是与极大的忍耐和谦逊联系在一起的,原谅别人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从某种意义上说,最能体现自己坚强、忠厚的品行了。
宽容是可以学习的。
教师应在教学、平时的事件处理中培养学生学会宽容,特别是做好具体的指导工作,鼓励孩子要主动解决矛盾,千万不要记恨在心,更不要时时伺机报复。
【活动内容】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活动形式】表演法、讨论法【活动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活动时间】40分钟【活动准备】1、每人一棵心愿树剪纸。
2、准备小品表演《真正的原谅》。
3、学生座位按马蹄形小组排列,马蹄形开口朝黑板。
4、学生自备彩色笔。
【活动过程】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宽容是一个神圣的字眼,宽容是一个神圣的概念,宽容是一种人类精神。
宽容是一种善,宽容是一种美,宽容是一种人性,宽容是一种胸怀和气度,更是一种境界。
只有善良的心胸中才有宽容,只有慈悲的心灵才能放下宽容。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研究宽容,学会宽容。
2、活动:“真正的原谅”请学生进行小品表演《真正的原谅》(表演前,讲述发生背景、简介人物)。
然后分小组讨论:“后来,这个学徒为什么能安安稳稳地把灯泡拿到了楼上?”学生自由讨论,发言交流面要广。
《学会宽容》教学设计(精选5篇)《学会宽容》篇1教学内容剖析:本课是高中语文必修3“表达交流”中的第二单元内容,属于议论文写作。
主要介绍议论文写作中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的知识。
学生写作议论文,在使用论据方面常出现论据陈旧雷同,或者叙述烦琐,偏离论题的现象。
同时,我们在注重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宽容品质的养成。
所以通过本课的教学期望学生写作能力和认知水平同获提高。
教学目标:1、发掘现有的生活积累,开掘材料的不同意义,学会选择和使用新颖而最具有说服力的.论据。
2、养成客观理智的科学态度,注重塑造自己的宽容品质。
教学重难点:怎样选择和使用论据教学思路与方法:(一)教学思路:计划用一课时。
导入要引起学生兴趣。
进入正题后,主要通过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环环相扣的引领,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正确选择和使用论据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教学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多思考,多比较、讨论解决问题,获取写作经验。
并配备较多相关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由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现象(例如:不喜欢写作文,喜欢写却写不好,有《写作高分指南》等方法指引却不会具体运用等)导入新课。
二. 话题探讨和写法借鉴注意:学生在观看成果展示时要思考:在这所有的论据中,你认为最好的或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条论据?写出理由。
1. 第一小组展示研究成果(课件的形式)(学生对第一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好在哪里?说出理由,不足的地方改怎样改进,给出具体建议)2. 第二小组展示研究成果(课件的形式)(学生对第二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好在哪里?说出理由,不足的地方改怎样改进,给出具体建议)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选择和使用论据地方法在选择论据方面应注意:(一)寻找与论点具有本质联系的论据。
(二)事实论据要典型,道理论据要严密。
(三)论据新颖,充分。
在使用论据方面的方法:正反对比式辩证分析式排比式典型的“读者”式叙述加议论或抒情式详略得当,点面结合联想,想象等等(可点拨几种方法,不必面面俱到,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
【中考满分作文】《学会宽容》
学会宽容
宽容,即原谅他人的过错,不耿耿于怀,不锱铢必较,和和气气,做个大方的人。
宽容如水般的温柔,在遇到矛盾时,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
它似一泓清泉,款款抹去彼此一时的敌视,使人冷静、清醒。
学会宽容,不仅意味着不计较个人得失,还能用自己的爱与真诚来温暖别人的心。
心平如水的宽容,已是难得;雪中送炭的宽容,更为可贵。
宽容,能融化彼此心中的冰冻,更将那股爱的热力射进对方心中。
在这充满竞争的时代,人们所需要的不正是这种宽容吗?选择宽容,也就是选择了关爱和温暖,同时也选择了人生的海阔天空。
学会宽容,不仅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对某件事的处理上,而且升华为一种待人处事的人生态度。
宽容的含义也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关爱,而是对天地间所有生命的包容与博爱。
宽容是门学问。
对于小过失,小错误,你可以快乐地宽容对方。
但对于大过失,大错误,就要考虑清楚。
因为宽容并非包庇错误,隐瞒事实真相,而是帮助别人改正过失,不
断进步。
当然,宽容更应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轻易原谅自己,那不是宽容,是懦弱。
“宽以待人”,也要看对象,宽容不珍惜宽容的人,是滥情;宽容不值得宽容的人,是姑息;宽容不可饶恕的人,是放纵。
所以,宽容本身也是一门学问。
因为宽容,纷繁的生活才变得纯净;因为宽容,单调的生活才显得鲜丽。
宽容赋予了生命多么美丽的色彩!
天地如此宽广,但还有比它更宽广的东西——人心。
让我们学会宽容吧!。
《学会宽容》主题班会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会宽容》主题班会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学会宽容》主题班会教案篇1活动目的:1、通过班会,使学生认识到在人的一生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时难以避免的,关键在于理解和宽容,并积极寻求消除矛盾冲突的良方。
2、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培养宽容的品质。
活动内容:1、用图片引发思考,引出主题。
2、说一说对于“宽容”的理解。
宽容是友谊之桥。
宽容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宽容不仅是检验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一个尺度,而且关系到能否搞好人际关系,能否搞好工作,能否搞好社会安定的重要问题。
3、倾听有关宽容的小故事并思考宽容的作用。
4、听故事《钉子》并谈谈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和带来的启发。
5、想一想:奶奶的宽容做得对吗?小强吃饭非常挑食,每当饭菜不和胃口时,就把筷子一摔,脾气大发,“这么难吃,不吃了!”每当妈妈要批评他时,奶奶总是说,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不会了。
6、思考宽容的原则:宽容是讲艺术的,有原则的。
宽容不是不分场合的容忍,宽容不是纵容。
宽容是一种不坚强而不是软弱。
无原则的宽容是不可取的。
7、思考:遇到以下情况你应该怎么做?看到同学抄作业自己心爱的水杯被同学摔碎了不小心被同学撞伤了被父母或是老师误会了8、献计献策学宽容9、反省时刻:曾经发生的那件事,我觉得自己当时不够宽容……如果时光倒流,那件事我会这样做……10、朗诵《宽容》说明: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免不了会与人发生摩擦和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处理问题不恰当,往往会出现一些不愉快的冲突,有时候甚至会酿成大错。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冲突,学会理解和宽容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本节课针对宽容的重要性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冲突,力求学会理解别人,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学会宽容,以便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与愉悦的心情,促使学生们身心健康发展。
《学会宽容》阅读理解答案学会宽容阅读材料学会宽容李忠东①曼德拉在自传中谈及获释出狱那天的心情时写道“当我走出囚室,迈出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曼德拉将悲痛与怨恨置于身外,而真正获得了自由,这是一种宽容,我们需要学会宽容。
②宽容是广阔无垠的大海,虽然不时掀起惊涛骇浪,但却有博大的胸怀;宽容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尽管难免留下马蹄践踏的空隙,可能容忍各种草类共同生长;宽容像冰山上的一轮骄阳,融化了怨恨和猜疑的冰雪; ,。
③一位名人说得好:“宽容为文明之考验”。
愈是睿智的人,愈有宽广的胸怀。
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有余地,须知每一个人都会有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宽容是一种美德,懂得宽容,才能更深刻地领会为人的真谛。
现代社会充满着激烈的竞争,事实上我们是在一个连好心人都会互相伤害的世界里艰难地跋涉着。
我们不能以针尖对麦芒,因为怨恨就像是一只气球,越吹越大,最后会膨胀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面对怨恨,我们应该不念旧恶,不计新怨,能宽容时就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④当然,要做到宽容并非易事,离不开修身养性、修心修德,使自己具备“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涵养;离不开将心比心、换位思考,遇到矛盾或冲突时设身处地多想想对方的感受和处境。
惟有如此,才能以德报怨、宽以待人。
⑤在18世纪,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为定比定律争论了9年之久。
最后,普鲁斯特以胜利告终,被确认为定比定律的发明者。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目空一切、得意忘形,而是对曾经激烈反对过自己的论敌贝索勒感激不尽。
普鲁斯特衷心地说:“贝索勒先生,如果没有您一次次的质难,我是绝对不可能把定比定律的研究深入下去的。
事实上,发现这一科学定律,有您一半的功劳。
您允许别人的反对,从不计较别人的态度,充分看待别人的长处,并吸收其营养,这种宽容令我感动,终生难忘。
”⑥宽容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它带来的凝聚力使人们团结在一起;宽容是一种豁达和挚爱,它可以把嫉妒焦虑扫地出门,化干戈为玉帛;宽容蕴含着深厚的涵养,它教人怎样善待生活,善待他人,使心灵得到慰藉与升华。
品生品社《学会宽容》德育教学设计学会宽容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宽容待人的重要意义;2、能初步掌握宽容他人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述自己宽容他人的经历,总结宽容的技巧;2、通过听故事讨论分析“学会宽容待人”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1、引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胸怀宽广,不斤斤计较;2、逐步养成宽容待人的良好品德。
二、教学重点:宽容的技巧三、教学难点:宽容待人要讲原则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讨论、故事法五、课前准备:了解本班学生宽以待人的事例。
六、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1)情景表演:①一个人不小心踩了另一个人的脚,被踩的人踢了对方一脚。
②一个人不小心踩了另一个人的脚,踩的人立马鞠躬道歉。
(2)情景讨论:刚刚表演的两个场景,赞成哪一个?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二)引入课题(1)教师语: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人与人的碰撞摩擦避免不了,没有宽容的心,事事计较,句句在意,我们是不是太累?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学会宽容。
(2)讨论:讲述生活中自己看到不够宽容的事例。
(3)理解宽容宽容是对他人真诚的谅解,是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友善,也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待人处事态度。
(三)过渡:宽容的力量(1)故事品鉴: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
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
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
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
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思考:▲如果当时张英不是这样回复,结果又会如何呢?▲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宽容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动力。
(2)小组讨论:“负荆请罪”;“宰相肚里能撑船”教师小结:宽容是一种动力,它的力量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宽容也是一种智慧,它能化干戈为玉帛,使人真诚相待。
学会宽容善待他人读后感范文7篇学会宽容善待他人读后感精选篇1我们是大自然的一份子,珍爱大自然就是珍爱我们自己。
这本书中主要提到:我们生活在地球这个美丽的家园中。
以人类目前所认知,在这充满神秘感的宇宙中,只有我们那美丽的家园——地球,才有生命的存在,也只有在地球上,人类才能生存。
自古以来,人类就凭借着勤劳双手改造着自然。
从上古时的大禹治水到今日的三峡工程,人类在为自己的生活环境而不断改造着自然的同时,却又自己制造着环境问题,比如森林过度砍伐,水土流失……我们都希望自己能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当中,而地球恰好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天独厚的条件。
然而,伴随着社会发展而来的,是各种反常的现象:从加利福尼亚的暴风雪到孟加拉平原的大洪水,从席卷地中海沿岸的高温热流到持续多年不肯缓解的非洲高原大面积干旱,再到1998年我国洪水肆虐。
清水变成了浊浪,静静的流淌变成了怒不可遏的挣扎,孕育变成了肆虐,母亲变成了暴君。
地球仿佛在发疟疾似的颤抖,人类竟然也像倒退了一万年似的束手无策。
“厄尔尼诺”,这个挺新鲜的名词,像幽灵一样在世界徘徊。
人类社会在它的缔造者面前,也变得光怪陆离,越来越难以驾驭了。
这套丛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广大青少年读者能够全面、系统地认识到我们人类已经或即将面对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唤醒我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心。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是继续对保护环境这个问题视而不见,还是从此开始保护、爱护环境?做为一名中国少先队队员,我觉得,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保护环境。
所以,从这一刻起,我要从一点一滴的环保小事做起,不因善小而不为。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用小行动保护大地球!学会宽容善待他人读后感精选篇2天空中乌云密布,远远望去,大地被笼罩在一张大网下,昏昏沉沉,让人透不过气。
蓉蓉是我的好朋友,她带给我朋友的温暖,让我明白友谊是什么。
她和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失败的难过,和我一起笑,一起哭……可就在今天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第二课《学会宽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学会宽容》(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学会宽容的最后一个课时。
本课旨在通过案例分析、活动体验等引导学生接纳不同、包容差异,同时也注重对前两课时的总结、应用与拓展。
第二课的前两课时中涉及到的宽容的意义、限度和原则等,都为本课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不仅身体和心理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而且社会性发展的,道德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新的成长时期中,帮助学生树立完善自我的观念,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长久意义。
六年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已经从家庭、学校、社区扩展到了社会生活,已经初步具有一些与其他社会成员打交道的经验,对国内、国际事件也产生关注的兴趣。
帮助其学习尊重、宽容的基本人际交往品质,有助于其更好的理解社会、融入社会。
三、根据新课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结合学情,我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懂得宽容的意义,养成友爱宽容的品质,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2.学会如何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明白宽容但和而不同。
能运用恰当的方法分析说明问题。
四、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教学重点】:懂得宽容的意义,学会如何宽容。
【教学难点】:明白宽容但和而不同。
五、说教法和学法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
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六、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播放校园剧视频。
生认真欣赏。
师:这个视频片段反映了校园里发生的什么事?怎么解决的?生:自由回答。
德育教学设计
学会宽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宽容待人的重要意义;
2、能初步掌握宽容他人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述自己宽容他人的经历,总结宽容的技巧;
2、通过听故事讨论分析“学会宽容待人”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胸怀宽广,不斤斤计较;
2、逐步养成宽容待人的良好品德。
二、教学重点:宽容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宽容待人要讲原则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讨论、故事法
五、课前准备:了解本班学生宽以待人的事例。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情景表演:
①一个人不小心踩了另一个人的脚,被踩的人踢了对方一脚。
②一个人不小心踩了另一个人的脚,踩的人立马鞠躬道歉。
(2)情景讨论:刚刚表演的两个场景,赞成哪一个?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二)引入课题
(1)教师语: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人与人的碰撞摩擦避免不了,没有
宽容的心,事事计较,句句在意,我们是不是太累?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学会宽容。
(2)讨论:讲述生活中自己看到不够宽容的事例。
(3)理解宽容
宽容是对他人真诚的谅解,是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友善,也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待人处事态度。
(三)过渡:宽容的力量
(1)故事品鉴: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
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
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
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
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思考:▲如果当时张英不是这样回复,结果又会如何呢?
▲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宽容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动力。
(2)小组讨论:“负荆请罪”;“宰相肚里能撑船”
教师小结:宽容是一种动力,它的力量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宽容也是一种智慧,它能化干戈为玉帛,使人真诚相待。
生活中因为宽容而美好。
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
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
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
(3)分享故事:
①教师分享自己宽容的事例。
②学生分享自己宽容的事例。
(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四)如何做到宽以待人?
(1)学生讨论:怎样宽容对待他人?
(2)教师语:
1、以平常人的心态去面对发生的一切,去对待遇到的人和事,在眼前的这些事和人中,别人可能有错误、失误,甚至伤害,必须以宽容之心面对。
2、以宽阔的胸怀待人。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要以宽阔的胸怀对人对事,多一份理解,多一些包容。
3、宽容之心既要允许别人表达不同意见,耐心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而且还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有原则地接纳别人的不同意见,尤其是有别于自己的不同意见。
(五)为什么要宽容别人?
(1)讨论:宽容待人有哪些好处?
(2)结论: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别人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宽容和帮助,于人于己都有益处。
(六)宽容不是纵容
出谋划策:
老师有过这样的经历,监考时,发现一名学生在打小抄,我该如何做?
学生阐述自己观点。
小结:宽容要讲原则,宽容不等于纵容
七、教师总结:
在与人相处时,我们不要为别人的态度斤斤计较,不对别人的不当做法耿耿于怀,不因自己吃一点点亏而烦恼。
我们要宽厚待人,乐观对己,把目光投向更高远处,广交挚友。
海是宽广的,所以能纳百川之水,做人也应该有海一样宽广的胸怀。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愿你们能够学会宽容,在生活中能做到宽容待人,我相信你们能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八、播放歌曲《六尺巷》
九、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收集有关“宽容”的名言警句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