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学》实验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233.50 KB
- 文档页数:27
农业机械化实习指导书一、实习的目的和要求:(一)了解农业机械的一般构造和工作性能,熟悉使用调整和保养方法,为学好专业理论课增加感性认识。
(二)参加农业生产,培养学生热爱专业课的信念,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三)了解农场农机具的运用现状,开阔思路,逐步认识今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二、实习守则:(一)服从指导教师和农场各级领导、工人师傅们的指导,遵守秩序。
有事一定要与指导教师或组长请假,未经许可,不准擅自行动。
(二)讲文明、讲道德、有礼貌。
注意与地方群众搞好关系。
(三)爱护机具和其它公共财物,未经驾驶员批准,不能随意开动机器。
(四)严守工作制度,在首先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生产与实习兼顾。
(五)同学和师生之间都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争做好人好事,要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
(六)加强组织观念,各实习小组长,要经常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七)严格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规定,并注意防火。
(八)严重违反实习纪律者,指导教师有权停止其实习。
三、安全技术规则:(一)不允许非驾驶员驾驶联合收割机。
(二)在发动机起动,接合作业离合器即行走前,必须给信号,给信号后,只有在确保机器有人身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开动机器。
(三)在联合收割机工作时,不允许用手触动机器的工作部件。
只有在发动机停止后才能进行各种调整和保养。
(四)联合收割机工作或运输时,最大允许坡度不超过15°。
上下坡时不许换档。
在斜坡上停车时要刹车,并用定位器卡住刹车踏板。
(五)经常检查刹车机构和转向机构的工作可靠性。
(六)卸粮时,禁止用铁铲或其它工具推粮仓里的粮食。
(七)禁止用联合收割机拖带任何其它机器。
也不允许用集草箱搬运货物。
(八)不要在正收割的地内加油。
电路导线上不应沾有油污,严禁在机器旁和成熟了的作物旁边吸烟,每台机器上必须带两个状态良好的灭火器,一把铁锹和医药用品等。
(九)机器停止后,应将变速杆置于空档位置,并切断作业离合器,当收割台未放到可靠的支承物上之前,禁止人到收割台下方。
农业机械学实验指导书机电工程学院农业机械教研室2020.3.1实验一铧式犁的构造一.目的1.熟悉犁的构造、结构类型、各组成部份的功用2.把握铧式犁要紧工作部件的结构类型及特点3.弄清犁体水平间隙与垂直间隙的位置及作用4.弄清铧式犁的调整部位及方式二.时刻2学时三.设备液压牵引五铧犁;悬挂犁四.内容(一)以液压五铧犁为例,弄清各组成部份的名称、类型、构造及功用1.犁体犁体是铧式犁的要紧工作部件,用于起土、碎土、翻土和覆盖杂草。
依照犁体曲面形式,犁体可分为碎土型(犁胸陡、翼部扭曲小)、翻土型(犁胸部平缓、翼部扭曲大)和通用型(借于二者之间)。
犁体由以下零件组成:(1)犁铧安装在犁体下部,有铧刃和胫刃部份,用于切土、起土。
犁铧有梯形铧和凿形铧之分,凿形铧有凿尖伸出,便于入土,铧的反面有贮备料,在磨损以后可煅打展出来继续利用。
犁铧刃角一样为20°—30°,刃口厚—1mm,凿尖许诺达到2mm.(2)犁壁安在铧的上部,是一个扭曲的滑腻面,用于碎土、翻土。
犁壁可分为整体型和组合型(分为前犁壁、后犁壁),后犁壁易磨损,可单独改换。
(3)犁柱断面为三角形或椭圆形,犁体零件都固定在犁柱上,用U型卡把犁体固定在犁架上。
(4)犁侧板(犁床)用于支持犁体、平稳工作时产生的侧压力。
多铧犁,最后一个犁侧板较长,并在其末尾安有犁踵,以减轻犁床的磨损。
(5)犁托犁托是把犁铧、犁壁和犁侧板固定在一路的零件,有的和犁柱铸成一体,也有的单独制造。
(6)犁体水平间隙和垂直间隙犁体水平间隙为5-10mm,有稳固耕宽作用;垂直间隙为10-15mm, 有稳固耕深作用。
2.犁架犁架是连接犁的各部构造的骨架,用于固定各工作部件和辅助装置。
犁架必需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犁架有钩形和平面形两种,悬挂犁多用钩形,牵引犁多用平面形,钩形犁架弯钩部份即为犁柱,平面犁架纵梁前部亦呈弯状,并带有许多孔,用于联接和调整牵引机构。
3.起落机构及耕深调剂机构液压五铧犁的起落及深浅调剂由油缸操纵。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指导书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前言生产实习是工科院校学生完成基础课学习后,在专业课学习前进行的一项教学过程,它是本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实践性环节,也是学生接触生产实际,加深对专业认识的一个良好机会。
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实际生产知识,了解大型现代农业机械的工作原理、性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在生产实际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和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学习工人的艰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热爱祖国,培养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目录1、生产实习的目的········································································································42、实习内容及要求········································································································43、具体实习基地及参考实习内容················································································44、实习方法······················································································································55、生产实习中对学生的要求························································································66、实习考核及成绩评定································································································77、实习考核方式·······························································································78、实习报告格式···············································································································7一、生产实习的目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了解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与国外的差距;2、了解各种耕种机械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3、了解各种收获机械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4、了解常用农产品加工工艺及设备;5、了解现代农作物耕种、收获作业的机械化作业全过程以及环境(如天气、土壤)对农业机械工作性能的影响;6、了解农业机械的加工工艺和制造方法;7、了解新技术,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8、学习工程技术人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9、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使学生树立为我国农业机械化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农业机械学实验指导书农机教研室主编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2005.4前言本实验指导书是依据农业机械学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编写的。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践中有关问题能力。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和深入理解每个实验基本原理,熟悉仪器和掌握实验方法,养成独立操作和分析能力;通过实验操作过程和指标测定,进一步了解所测定指标的实际使用意义和实践操作技能;通过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有强烈的事业心,热爱农机事业,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中要认真、仔细,爱护公共财产,并能严格遵守课堂纪律,注意安全,以保证顺利完成每个实验。
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实验8学时教学形式: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
实验课上指导教师讲解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操作的使用,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具体实验过程、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性质:操作和测定性实验。
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及实验完成操作完成情况打分,结合实验报告情况综合评分。
实验成绩单独记分,作为本课程的一部分。
实验一 排种器性能试验及播量调整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48行谷物条播机的播量调整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排种器排种能力,均匀度、均齐度的测定方法。
二、原理与方法1. 播量调整原理是通过改变槽轮在排种杯内有效工作长度和槽轮转速来调整播量的。
槽轮在排种盒内的伸出长度,称为槽轮的有效工作长度。
对于播种机总播量的调整,工作中可轴向移动排种轴,改变槽轮的工作长度,以调节整台播种机的播量,一般要求总播量误差在±4%,最大不超过10%;对于排种器单体的播量调节是通过调整单个外槽轮在排种杯内的长度而改变播量的,一般要求单个排种器排种误差在±1%,最大不超过4%。
2. 排种器性能实验是播种作业前检查排种器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排种器性能实验可以检查总播量稳定性,排种一致性,条播均匀性等性能指标。
实验一稻麦联合收获机的总体结构、收割台及输送装置一、目的:为学习南方稻麦收获机械建立感性认识,以便于提高听课的理解能力。
1、了解稻麦联合收获机的各部分组成就功用;2、了解稻麦联合收获机的工艺流程;3、了解稻麦联合收获机割台、中间输送机构、籽粒杂余输送机构的形式、构造及功用。
二、内容:1、观察闽江—150,龙江—120,丰收—I,三圆盘回转割台等联合收获机,了解其总体结构及各部分功用;2、了解全喂入联合收获机的工艺流程;3、了解半喂入联合收获机的工艺流程;4、详细观察割台、中间输送、籽粒杂余输送机构的组成,了解其各部分的功用:1)往复式切割器的构造(动刀片、定刀片、护刃器、刀杆、压刃器、摩擦片)及功用;2)圆盘回转式割台的构造(圆盘刀、活动分禾器、拦禾掌、挡禾圈)及各部分功用;3)偏心拔禾轮构造(弹齿式拔禾板、框架、偏心调节机构)及功用;4)拔禾器的构造(扶禾指、扶禾链、上、下轨道)及功用;5)割台搅龙及偏心拔杆机构的构造及功用;6)带拔禾星轮宽形链夹持输送机构的构造及功用;7)了解闽江—150,龙江—120,丰收—I,三圆盘联合收获机中间输送机构的结构特点;8)谷物搅龙及扬谷器的构造与功用;9)了解小型立式割台收割机(工农69-108、100-3型)割台及输送装置的结构。
三、教学课时:3学时四、注意事项:机器空运转前,人员应离开机器1米以外。
观察机器空运转时要注意安全。
五、实验报告:1、简述闽江—150联收机的主要组成,并用框图说明其工艺流程;2、闽江—150和丰收I联合收获机的扶禾装置各属于何种类型;3、往复式切割器主要由哪些零件组成,它们各有何作用,比较闽江—150和丰收I联收机动力驱动机构的异同点。
4、测量记录以下数据:1)拔禾轮直径;2)割刀行程;3)扶禾指间距;4)扶禾框架间距;5)拔禾星轮直径;6)割台搅龙内、外直径及偏心拔杆长度。
实验二稻麦联合收获机的脱粒和清选装置一、目的:了解稻麦收获机机械上脱粒和清选装置的类型、构造、各部分功用及工作过程。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机械》实训指导书王平会 尹 华 编写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机械》实训项目实验实训1 铧式犁的使用与调整 (3)实验实训2 插秧机的构造观察与调整 (5)实验实训3 播种机构造观察与调整 (9)实验实训4 水泵、喷头构造观察 (12)实验实训5 离心泵的安装、使用及维护 (15)实验实训6 喷雾机的使用与维护 (18)实验实训7 弥雾机维护与保养 (21)实验实训8 脱粒机构造观察及调整 (24)实验实训1 铧式犁的使用与调整一目的要求(1)了解悬挂犁的构造(2)熟悉悬挂犁的正确使用和调整方法二材料及用具(1)悬挂犁一台(2)拖拉机一台(3)扳手、手钳、杠杆等调整工具一套,水平尺米尺各一把。
三实训时间2课时四内容及操作步骤(一)准备工作将悬挂犁连接到拖拉机上,并将悬挂犁升起,观察悬挂犁的纵向水平和横向水平情况。
(二)耕深调整1、用米尺测量限深轮到犁铧底部的距离(耕深)。
2、转动耕深调节手柄,分别升高和降低限深轮的高度,观察并测量耕深的变化情况。
(三)耕宽调整1、消除漏耕。
转动曲拐轴,使右轴销向前移,使左轴销向后移。
观察铧尖是否指向已耕地,犁侧板末端指向未耕地。
2、消除重耕。
转动曲拐轴,使右轴销向后移,左轴销向前移。
观察铧尖是否指向未耕地,犁侧板末端指向已耕地。
(四)纵向水平调整1、缩短上拉杆长度,用水平尺测量犁体纵向水平变化情况。
2、伸长上拉杆长度,用水平尺测量犁体纵向水平变化情况。
3、将犁体纵向调整到水平状态。
(五)横向水平调整1、缩短和伸长右提升杆的长度,用水平尺测量犁体纵向水平变化情况。
2、将犁体横向调整到水平状态。
五考核按操作规范完成以下项目的可评为合格;操作正确的评为良好;操作正确熟练的评为优秀。
(1)能正确调整耕深(2)正确调整漏耕;正确调整重耕。
(3)能将纵向调整成水平。
(4)能将横向调整成水平。
实验实训2 插秧机的构造观察与调整一目的要求(1)了解水稻插秧机的构造(2)掌握插秧的技术要求(3)掌握水稻插秧机主要部件的使用和调整方法二材料及用具2ZT---935型、2Z—6型水稻插秧机;随机各种工具;秧苗和秧盘三实验时间4课时四内容及操作步骤(一)插秧机对秧苗的要求1、对机插秧洗根大苗的要求:洗根大苗根的长度要小于80mm,秧茎粗壮,直立有劲,组织稍微硬化。
《农业机械学》实习教学内容课程名称:农业机械学总学时:12学时;课程总学分:2分;课程类型:专业课适用专业:食品加工技术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实习成绩各占总成绩的10~15%,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80%。
实习教材:••••教材一:林宏明编写《农业机械学》主要参考书:1.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学(上、下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2.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业机械学(上、下册)农业出版社,1996(第二版)3.李宝筏,农业机械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实习一旋耕机的构造、检查与调整一、实习学时:2学时二、实习类型:构造原理三、实习目的:(1)正确将旋耕机和拖拉机连接(2)熟悉旋耕机刀片的安装方法以及不同安装方法的耕作效果四、实习内容和方法步骤1.正确选择旋转刀片安装方式不同刀片安装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耕作效果。
刀片安装分3种:一是常用刀片安装方式,这种排列方式耕作后地表平整,适用于平耕;二是旋耕-开沟联合作业安装方式,这种排列方法耕后地中间形成一浅沟,土块抛向两侧,以利中间开沟作业的进行;三是畦作刀片安装方式,机器跨沟旋耕时,部分土块被抛向沟中达到填沟的作用。
进行旋耕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农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刀片安装方法。
2.万向节传动轴的安装万向节转动轴由2个活节组成,安装时需注意2点:一是旋耕机在升起或工作状态时,方轴与套既不要顶死,还要有足够的配合长度;二是必须使方轴及套的夹叉处于同一平面内,以免影响作业质量和造成拖拉机与旋耕机传动系统及相关零件的损坏。
3.旋耕机的调整左右水平调整。
拖拉机停放在坪地上,将旋耕机降下使刀尖接近地面,看其左右刀尖离地高度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可通过拖拉机悬挂机构左右提升杆调整,使旋耕机处于水平状态,以保证左右耕深一致。
万向节前后夹角的调整。
将旋耕机下降到要求耕深时,看其万向节总成前后夹叉是否水平,夹角是否最小,前后夹角是否相等。
可用调节上拉杆长芳的方法,保证万向节夹角最小,使之处于最有利的工作状态。
目录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及其含水量的测定 (1)土壤比重、容重测定及其三相比计算 (11)土壤质地分析 (17)作物种子的质量鉴定和物理特性测定 (26)土壤动力学性能实验 (34)铧式犁结构分析 (53)犁体曲面参数测定及性能分析 (55)犁耕机组的使用与调整 (61)旋耕机结构分析 (66)耙结构分析 (70)播种机结构分析 (73)排种器性能实验 (77)切割器和拨禾轮结构分析 (83)切割器性能实验 (85)脱粒装置、分离装置和清粮装置结构分析 (90)清选筛性能实验 (92)风机性能实验 (97)收割机、脱粒机、谷物联合收割机和输送装置结构分析 (101)典型机器功能分析 (107)机器的功能原理实现方式 (113)典型机器的结构及传动系统 (118)人机学及商品化设计在农机上的应用 (120)离心泵的性能测定及曲线绘制 (123)离心风机性能曲线的测定 (139)水泵的结构分析 (147)榨油机、磨粉机、碾米机和精选机结构分析 (151)薄层干燥实验 (154)异类风机串流特性参数实时采集与传感器原理分析 (157)步进电机控制实验 (159)温度控制实验 (163)发动机整机拆装 (167)发动机调速特性 (174)拖拉机牵引性能 (180)传动系、行走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结构分析 (184)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及其含水量的测定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一)所需设备与用具1)铁铲 2)切土刀 3)辗土棒 4)米尺 5)铅笔 6)标签 7)布袋 8)瓷盘 9)镊子 10)土壤筛子(孔径1mm) 11)广口瓶 12)晾土木板(二)土壤样品的采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和研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是否正确代表被测地的实际情况的先决条件,一般分析总是用少量的样品,而分析出来的结果,要对大量的土壤给以客观的说明。
所以采样方法如果不正确则不能给大量的土壤以客观的说明,以致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必须对此工作给以足够的重视。
农业机械操作作业指导书第1章绪论 (3)1.1 农业机械概述 (3)1.2 农业机械操作安全常识 (3)第2章耕作机械操作 (4)2.1 耕整机操作 (4)2.1.1 操作前准备 (4)2.1.2 耕整作业流程 (4)2.1.3 操作注意事项 (4)2.2 犁地机操作 (5)2.2.1 操作前准备 (5)2.2.2 犁地作业流程 (5)2.2.3 操作注意事项 (5)2.3 旋耕机操作 (5)2.3.1 操作前准备 (5)2.3.2 旋耕作业流程 (5)2.3.3 操作注意事项 (5)第3章播种机械操作 (5)3.1 播种机概述 (5)3.2 播种机操作流程 (6)3.2.1 准备工作 (6)3.2.2 播种作业 (6)3.2.3 作业结束 (6)3.3 播种机故障排除 (6)3.3.1 排种不均匀 (6)3.3.2 播种深度不一致 (6)3.3.3 播种机漏播 (6)3.3.4 播种机异响 (7)第4章施肥机械操作 (7)4.1 施肥机概述 (7)4.2 淋溶式施肥机操作 (7)4.2.1 操作前准备 (7)4.2.2 操作步骤 (7)4.2.3 操作注意事项 (7)4.3 撒施式施肥机操作 (7)4.3.1 操作前准备 (7)4.3.2 操作步骤 (8)4.3.3 操作注意事项 (8)第5章喷雾机械操作 (8)5.1 喷雾器概述 (8)5.2 手动喷雾器操作 (8)5.2.1 准备工作 (8)5.3 机械喷雾器操作 (9)5.3.1 准备工作 (9)5.3.2 操作步骤 (9)第6章收获机械操作 (9)6.1 谷物收获机操作 (9)6.1.1 操作前准备 (9)6.1.2 操作步骤 (9)6.1.3 注意事项 (9)6.2 油菜收获机操作 (10)6.2.1 操作前准备 (10)6.2.2 操作步骤 (10)6.2.3 注意事项 (10)6.3 烟草收获机操作 (10)6.3.1 操作前准备 (10)6.3.2 操作步骤 (10)6.3.3 注意事项 (10)第7章脱粒机械操作 (11)7.1 脱粒机概述 (11)7.2 脱粒机操作流程 (11)7.2.1 操作前准备 (11)7.2.2 操作步骤 (11)7.3 脱粒机故障排除 (11)7.3.1 脱粒效果差 (11)7.3.2 噪音大、振动剧烈 (11)7.3.3 电机过载、发热 (12)7.3.4 传动部件损坏 (12)第8章农产品加工机械操作 (12)8.1 粮食加工机械操作 (12)8.1.1 操作前准备 (12)8.1.2 操作步骤 (12)8.1.3 注意事项 (12)8.2 油料加工机械操作 (12)8.2.1 操作前准备 (12)8.2.2 操作步骤 (12)8.2.3 注意事项 (13)8.3 果蔬加工机械操作 (13)8.3.1 操作前准备 (13)8.3.2 操作步骤 (13)8.3.3 注意事项 (13)第9章农田水利机械操作 (13)9.1 拖拉机配泵操作 (13)9.1.1 操作前准备 (13)9.1.2 操作步骤 (14)9.2 喷灌设备操作 (14)9.2.1 操作前准备 (14)9.2.2 操作步骤 (14)9.2.3 注意事项 (14)9.3 滴灌设备操作 (14)9.3.1 操作前准备 (15)9.3.2 操作步骤 (15)9.3.3 注意事项 (15)第10章农业机械维护与保养 (15)10.1 农业机械维护保养概述 (15)10.1.1 维护保养的基本原则 (15)10.1.2 维护保养的周期 (15)10.1.3 维护保养的注意事项 (15)10.2 常用农业机械维护保养方法 (16)10.2.1 内燃机维护保养 (16)10.2.2 耕作机械维护保养 (16)10.2.3 播种机械维护保养 (16)10.3 农业机械故障诊断与排除技巧 (16)10.3.1 故障诊断方法 (16)10.3.2 故障排除技巧 (17)第1章绪论1.1 农业机械概述农业机械作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农业机械学》实习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农业机械学课程央文名称:Agricultural Machi nes 课程代码:总学时:80学时;课程总学分:4分;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适用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实习成绩各占总成绩的10〜15%,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80%。
实习教材:????教材一:叶进李庆东编写《农业机械学实习指导书》西南农业大学自编教材,2001.8 主要参考书: 1•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学(上、下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2•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业机械学(上、下册)农业出版社,1996 (第二版)3•李宝筏,农业机械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实验(实习)项目及学时分配:实习项目及学时分配实习一犁和旋耕机的构造、检查与调整一、实习学时:2学时二、实习类型:构造原理三、实习目的:学习悬挂铧式犁和旋耕机的构造及正确安装和调整使用方法。
四、实习内容:1•悬挂铧式犁的总体构造;2.犁体的构造;3.悬挂铧式犁的安装与检查技术要求;4.悬挂铧式犁的挂结和调整要点;5.观察手扶式拖拉机配套双向单铧栅条犁的构造;6.观察水平旋转兼用型双向犁的构造;7.轮式拖拉机配套旋耕机的总体构造;8.手扶式拖拉机配套旋耕机的总体构造;9.旋耕机的检查和调整要点;10.观察微型耕整机的构造。
五、实习要求:1.了解和掌握悬挂铧式犁的总体构造及犁体的详细构造;2.了解悬挂铧式犁的正确安装和调整方法;3.了解和掌握旋耕机构造;4.了解旋耕机的正确安装和调整方法。
六、实习所需仪器设备:1.各种类型的悬挂铧式犁;2.轮式拖拉机配套旋耕机;3.手扶式拖拉机配套旋耕机;4.具有三点式液压悬挂机构的轮式拖拉机。
实习二播种机的构造一、实习学时: 2 学时二、实习类型:构造原理三、实习目的:1.学习条播机和穴播机的构造及排种器的构造和调整方法;2.学习气吸式精量播种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农业机械实验指导书(适用于机化、机制专业)杨文武王在满贾瑞昌杨丹彤班级:姓名:学号: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农业工程教研室2007年9月目录实验一悬挂犁的构造认识 (1)实验二犁体曲面测绘与性能分析 (3)实验三水田耙和旋耕机的构造认识 (4)实验四机动水稻插秧机的构造认识 (6)实验五农用水泵的构造认识 (8)实验六植保机具的构造认识 (12)实验七收获机械的构造认识 (15)实验八播种机排种器性能试验 (19)实验九拖拉机重心测定(设计性实验) (21)实验十植保机喷头性能测定(综合性实验) (22)实验一悬挂犁的构造认识一、实验目的:1、了解耕地机械的类型与结构特点。
2、了解悬挂犁的总体构造、各部件的作用及其连接方法。
二、内容与要求:1、观察不同类型的耕地机械,了解其结构特点及工作性能、适用范围。
2、观察悬挂犁的构造及各种型式的工作部件。
①悬挂犁由悬挂架、犁架、犁体、调整机构、限深轮等部件组成。
仔细观察各部件的结构形式及连接关系,了解各部件的作用。
②仔细观察犁体的组成,各零件的名称、型式及适用范围;犁体曲面上各部位的名称及功用。
并把观察结果填入表一、二。
表一犁体各部位名称及功能③了解犁体的装配要求并测量有关数据。
为了减少犁体工作阻力和保证耕地质量,犁体装配必须符合技术要求:犁体表面保持光滑,沉头螺钉、犁铧接缝都不能凸出,安装犁侧板时要注意保持垂直间隙和水平间隙,以使犁体能稳定地工作。
由于耕地过程中与土壤的摩擦,因而铧尖与犁侧板末端极易磨损,使这两个间隙逐渐减少,导致阻力增大,严重者导致不能入土。
因此需经常检查,及时修复。
多犁体安装时,应注意各犁体在犁架上的位置。
各犁体底部都应在同一平面上,各铧之间距离相等,铧尖在同一直线上并保持正常的耕宽。
了解耕宽和间隙的测量方法,把测量结果填入表三。
表三犁体的安装间隙与幅宽3、了解悬挂犁与拖拉机的连接方法,仔细研究和观察各调整部位对犁的状态有何影响,并把结果填入表四。
农业机械学实验指导书农机教研室主编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2005.4前言本实验指导书是依据农业机械学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编写的。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践中有关问题能力。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和深入理解每个实验基本原理,熟悉仪器和掌握实验方法,养成独立操作和分析能力;通过实验操作过程和指标测定,进一步了解所测定指标的实际使用意义和实践操作技能;通过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有强烈的事业心,热爱农机事业,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中要认真、仔细,爱护公共财产,并能严格遵守课堂纪律,注意安全,以保证顺利完成每个实验。
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实验8学时教学形式: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
实验课上指导教师讲解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操作的使用,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具体实验过程、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性质:操作和测定性实验。
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及实验完成操作完成情况打分,结合实验报告情况综合评分。
实验成绩单独记分,作为本课程的一部分。
实验一 排种器性能试验及播量调整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48行谷物条播机的播量调整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排种器排种能力,均匀度、均齐度的测定方法。
二、原理与方法1. 播量调整原理是通过改变槽轮在排种杯内有效工作长度和槽轮转速来调整播量的。
槽轮在排种盒内的伸出长度,称为槽轮的有效工作长度。
对于播种机总播量的调整,工作中可轴向移动排种轴,改变槽轮的工作长度,以调节整台播种机的播量,一般要求总播量误差在±4%,最大不超过10%;对于排种器单体的播量调节是通过调整单个外槽轮在排种杯内的长度而改变播量的,一般要求单个排种器排种误差在±1%,最大不超过4%。
2. 排种器性能实验是播种作业前检查排种器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排种器性能实验可以检查总播量稳定性,排种一致性,条播均匀性等性能指标。
在进行上述项目的测定时,常需应用排种器试验台(图1)。
它由电动机、传动装置、承接种子带、种子箱、试验排种器和机架等组成。
工作时,电动机一方面带动种子上的主动轮,一方面带动排种器轴。
传动装置采用调速电机带动,具有无级变速,能保证种子带的线速度和机器前进速度相当,并使排种器轴的转速符合机器工作时的转速和方向。
排种器轴转速一般在8-10转/分之间变化。
工作时可在种子带上涂抹黄油以保持种子原有的均匀性。
图1 排种器试验台1. 电动机2.传动装置3.主动轮4.排种器5.种子箱6.种子承接带7.机架三、设备、仪器和用具1. 48行谷物条播机、排种器试验台及各种排种器。
2.扳手、卡尺、天平、杆秤、接种布袋、塑料桶。
3.小麦。
四、步 骤1.均齐度测定由于制造和装配,调整误差等原因,播种机上各行排量存在差别,各行排量的一致性叫做排种器的均齐度。
本测定实验在48行播种机上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1)将播种机架起,使行走轮能灵活转动。
2)将播种机种箱内加足2/3的种子,转动行走轮,使排种杯内充满种子。
3)在半台播种机排种器出口上,挂好接种布袋。
4)转动行走大轮15周,称量各排种器的排种量,试验重复三次记录表中。
5)计算平均排量,标准差,变异系数。
2.播量调整本实验在48行播种机上进行。
1)根据农业技术要求的亩播量,计算出当播种机轮转动n 周时每个排种器的排种量。
(公斤)7.666)1(nD b Q q δπ+⋅=式中:Q —亩播量,取Q=10公斤/亩 b —行距,已知B =0.15米 D —大轮直径 D=1.22米N —实验时大轮转动的圈数,n =20考虑播种机地轮的滑移,实际亩播量会减少,所以每个排种口排量应略有增加,按滑移7%计算。
2)将排种槽轮调到某一位置固定好,均匀地按播种机正常工作速度(可按每2秒转一周掌握)转动大轮20周,称量总排量,如和理论计算值有差异,调整槽轮工作长度,直至与理论量的差值不超过2~3%时为止;3)播量调整好后,重复三次,将数据记入表中计算总排量稳定性:即平均值,标准量,变异系数。
说明:均匀度试验可与播量调整结合进行,即先做播量调整,待调整好后,固定播量调节手柄,此时重复三次,计算均齐度,计算总排量的稳定性。
3.排种器排种能力的测定本实验在排种器试验台上进行。
排种器适应于各种作物的最大和最小播量范围的能力,称为排种能力。
1)安装一种排种器,选择最大的传动比。
2)开动试验台,排种器转动一定圈数,种子排在容器内,称重,重复三次,测定排种器最大排种量。
3)调整排种器和传动比,按照上述方法,测定排种器的最小排种量。
4)将数据填入实验表中,计算结果,求出排种器的最大和最小排种量。
4.均匀度测定1)按播种量选择传动比。
2)试运转,测定大皮带运动速度(即机器前进速度)并确定分段数和小段长度。
3)往大皮带上深一层装糊(或黄油)并往种箱内加种子。
4)开动试验台,让种子排在涂油的一段皮带面上。
5)把每一小段的种子粒数在试验记录表上。
6)计算出结果。
表1 播量调整实验登记表表3绘制均匀度曲线五、思考题1.谷物条播机的使用调整方法及步骤。
2..排种器性能测定的指标及测定方法。
实验二 喷头性能测试一、目的与要求1. 熟悉并掌握单喷头各性能测量方法,为喷雾作业选取喷量准确,分布均匀,雾滴合适的喷头提供依据。
二、原理与方法1 .喷孔直径的测量,根据铅丝容易变形的物理性质,将铅丝插入喷孔,通过测量铅丝间接测量喷孔直径。
2. 雾锥角的测量是根据三角公式计算其大小的。
液力喷头的雾锥角为扇形,只要量取喷头距实验台的高度H ,喷头的喷幅B ,代入HB tg2/2=α,就能计算出雾锥角α。
三、设备、仪器和用具1. 喷雾实验台、50倍立式显微镜、培养皿、米尺、游标卡尺、铅丝2. 酒精灯、火柴、凡士林、10号机油3.各种型号的喷头四、步 骤测试内容:喷孔直径、雾锥角、单喷头流量、喷量一致性、雾流分布均匀性、雾滴直径 1. 喷孔直径同一类型的喷头,在相同的压力下,喷孔直径越大,喷头的流量越大;反之,喷孔直径越小,喷头的流量越小。
本试验主要测量同一类型的大、中、小三种流量的三个喷头的直径。
测量步骤:1)将铅丝插入喷孔。
2)用游标卡尺测量变形后的铅丝宽度,记录测量数据。
3) 每个喷头重复测量三次。
4) 将试验结果填入下表。
2.雾锥角:雾锥角是指在靠近喷头处由雾流的边界构成的角度。
测量雾锥角主要为了观察雾滴的分布范围,为多个喷头的搭接,为单位面积上施药均匀打下基础。
1)在2kg/cm 2 、 3 kg/cm 2 、4 kg/cm 2 的压力下,分别量取喷头距实验台的高度H ,喷头的喷幅B ,每个压力重复测量3次,将H 、B 代入HB tg 2/2=α,计算出雾锥角α,再取平均值作为雾锥角的测量值。
3.喷量:喷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喷出的药液体积或质量。
本实验采用体积法测量不同的压力下喷头的喷量。
实验步骤:1)检查阀体是否有前滴或后滴现象。
如有的阀体出现前滴或后滴,就要拆开防滴阀,更换胶垫和弹簧等。
2)进行喷头流量测试。
调整喷雾压力,待压力稳定后,使量筒位于试管下方,接取液体的体积,30秒为一个测段,每个压力测三次。
试验记录表:4.雾流分布均匀性的测定雾流分布均匀性的测试也叫雾流形状测试。
实验步骤:1)调整量桶位置,使每个量桶对准V 型槽的槽口。
2)调整喷雾压力至标准压力。
3)打开阀门使液体喷向V 型集雾槽,待雾流稳定后,使液体流入对准每个槽口的试管,测试时间为30秒,测试后停机。
4) 根据量筒的刻度,依次记录量筒的读数。
5)画出雾流形状图。
用横坐标表示量筒的位置,纵坐标表示每个量筒的体积,画出坐标后,根据记录数据画点连线,把雾流形状表示出来。
试验记录表:5.雾滴直径的测量选择合适的雾滴直径,可以减少农药的漂移,增加农药对靶标的覆盖率,以最小的药量,最小的环境污染达到药剂的最佳防治效果。
雾滴在喷雾技术中,雾滴尺寸通常用数量中径NMD(按尺寸排序后位于雾滴数量50%处的直径,在累积数量曲线上50%处相对应的直径)、体积中径VMD(将喷出的雾滴分成总体积相等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所含雾滴的直径均小于体积中径,另一部分所含雾滴的直径均大于体积中径,在累积体积曲线上50%处相对应的直径)等表示。
测雾滴直径的步骤:1)取样:用3-5个培养皿,内涂薄层凡士林,用酒精灯加热化匀,再加10号车用机油,厚2-3mm。
在喷头下方左、中、右各代表点快速取样(0.5-1 秒)。
2)观测:用50倍立式刻度显微镜观察测量雾滴直径,随机取样,不能重复,雾滴误差不超过10微米,左右培养皿内分别测取33个雾滴,中间培养皿测取34个雾滴,共测取100个雾滴,记录、登记各雾滴直径。
3)将所登记之100个雾滴直径,按不同级别排队分类,填入下表中。
4)根据表中数据,用做图法求出雾滴的数量中径。
五、思考题1.测定喷头性能参数的意义。
2.雾滴直径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的优缺点。
3多喷头喷量一致性和雾流分布均匀性的测试方法。
.实验三收获机构造及割台调整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联合收获机的构造和工作流程,并绘制工作流程图。
2. 掌握割台的结构和调整原理、调整部位和方法。
二、原理与方法(一)联合收获机的构造和工作流程1.用于收获小麦为主的联合收获都是全喂入的,其总体结构差别不大,由割台、倾斜输送器、脱粒机、发动机、底盘、传动系统、液压系统、电器系统、驾驶室、粮箱和草箱等部分组成(图)。
其工作过程如下:拨禾轮将作物拨向切割器。
切割器将作物割下后,由拨禾轮拨倒在割台上。
割台螺旋推运器将割下的作物推集到割台中部,并由螺旋推运器上的伸缩扒指将作物转向送入倾斜输送器,然后由倾斜输送器的输送链耙把作物喂入滚筒进行脱粒。
脱粒后的大部分谷粒连同颖壳杂穗和碎稿经凹板的栅格筛孔落到阶状输送器上,而长茎秆和少量夹带的谷粒等被逐稿轮的叶片抛送到逐稿器上。
在逐稿器的抖动抛送作用下使谷粒得以分离。
谷粒和杂穗短茎稿经逐稿器键面孔落到键底,然后滑到阶状输送器上,连同从凹板落下的谷粒杂穗颖壳等一起,在向后抖动输送的过程中,谷粒与颖壳杂物逐渐分离,由于比重不同,谷粒处于颖壳碎稿的下面。
当经过阶状输送器尾部的筛条时,谷粒和颖壳等先从筛条缝中落下,进入上筛,而短碎茎稿则被筛条托着,进一步被分离。
由阶状输送器落到上筛和下筛的过程中,受到风扇的气流吹散作用,轻的颖壳和碎稿被吹出机外,干净的谷粒落入谷粒螺旋,并由谷粒升运器送入粮箱。
未脱净的杂余、断穗通过下筛后部的筛孔落入杂余螺旋,并经复脱器二次脱粒后再抛送回到阶状输送器上再次清选(有些机器上没有复脱器,则由杂余升运器将杂余送回脱粒器二次脱粒),长茎稿则由逐稿器抛撒在地面上。
收割台的功用是切割作物,并将作物运向脱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