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格式:xlsx
- 大小:22.81 KB
- 文档页数:6
重庆邮电大学获批设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佚名
【期刊名称】《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1(23)6
【摘要】2011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重庆邮电大学设立“移动通信终端与网络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这是重庆邮电大学在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上的重大突破,对于增强科研能力、促进学科建设、加强内涵提升具有重大意义,也必将有力地促进重庆邮电大学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总页数】1页(P769-769)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工程研究中心;邮电;重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移动通信终端;科研能力;网络控制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632.3
【相关文献】
1.新希望六和获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J], 黄金发
2.海康威视获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J], 洪锋;
3.暨南大学获批建设耐磨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J],
4.国家电网公司获批建设芯片领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J], 国网科技部;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国家电网报》
5.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建设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发改办高技[2009]104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请组织申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项目方案的通知西部地区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为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进一步落实《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引导和支持区域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我委将在西部地区试点开展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项目建设。
现将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支持重点在西部地区范围内,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国家、地方两个层面创新基础能力的合理布局为目标,在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地方特色产业链、地方主导产业等有较好创新资源基础的领域,选择若干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给予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命名和项目支持,进一步强化其研发、工程化验证条件,推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快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步伐,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高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力。
二、具体要求(一)申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命名和项目支持的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已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批复并启动建设,地方政府已有明确的财政资金支持计划或安排。
2、符合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地方特色产业链、地方主导产业等重点领域,也是地方相关规划确定的发展重点。
3、承担单位在本地区相关产业领域具有明显的创新资源优势,有比较好的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和工程化能力,有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条件,在同行中有一定的影响。
4、要体现为解决当地产业或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共性技术支撑,并对当地相关产业发展、结构调整有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5、建设方案、目标和任务定位比较明确、合理,技术发展方向符合国家的产业技术政策。
(二)请相关主管部门择优推荐不超过5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组织编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项目方案(编制提纲见附件)。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摘要:在国家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战略的背景下,本文结合福州大学办学特色及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特点,从多学科交叉、多导师指导、多平台支撑三个方面构建了本学科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并由此凝练了福州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方向,充实了导师队伍,优化了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新建了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极大地提升了本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模式我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于2012年正式启动,该计划明确提出“以协同创新引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这给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旨在突破学科和专业的界限,促进研究生培养资源共享,实现不同培养主体之间的深度融合。
1、当前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安全学科属于新兴学科,是理、工、文、法、管、医等多个学科的综合交叉,主要涉及能源矿业、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等高危行业领域。
经过近6年的发展,本学科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在办学经费、导师队伍、研究生招生、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1、办学经费不足,研究生导师力量薄弱据统计,全国仅有50余所高校拥有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除了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少数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拥有较好的办学资源,其余学校的安全学科都被边缘化,这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相背离。
受本学科办学经费限制,研究生及导师参与各类学术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学术交流氛围有待改善,主办、协办安全学科相关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偏少,整个学科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安全科学与工程”在2011年之前是隶属于“矿业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在独立成为一级学科后,一部分教师从矿业工程相关学科中分离出来组成该学科师资队伍,因此整个学科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附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项目方案编制提纲一、摘要(4000字以内)1、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以下同)名称2、工程研究中心法人概况3、项目方案编制依据4、工程研究中心提出的主要理由5、工程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经营计划6、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内容、规模、方案和地点7、工程研究中心主要建设条件8、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取得的成绩9、结论与建议二、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的依据、背景与意义1、工程研究中心所在区域相关产业已是地方相关规划确定的发展重点,目前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及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2、工程研究中心所在产业领域的主要发展状况及趋势预测。
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对当地相关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将产生的影响、作用和意义。
3、工程研究中心所在产业领域的国内外市场状况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以及国内外技术发展状况、方向分析与趋势预测。
工程研究中心在同行中所处的水平和影响力。
三、主要方向、任务与目标1、工程研究中心的发展战略与思路2、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发展方向3、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4、工程研究中心的近期和中期目标四、组织机构、管理与运行机制1、工程研究中心法人单位情况2、工程研究中心的机构设置与职责3、主要技术带头人、管理人员概况及技术队伍情况4、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五、工程研究中心发展现状1、研发、工程化和试验验证条件建设情况2、现有技术、设备和工程状况3、原材料、动力、供水等配套及外部协作条件4、主要技术、工艺设计方案六、其它需说明的问题七、相关附件(地方对工程研究中心的批复文件及批复时所依据的环评、土地规划、土地证、法人证明等)。
湖北科技学院“辐射化学与功能材料实验室”简介概述辐射化学属于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和核技术及应用领域,涉及核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生物学、能源等多个学科,已成为研制各种性能优异的新材料或对原有材料进行改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它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推进国民经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不断取得创新发展的动力之一。
建好“辐射化学与功能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将填补我省目前尚无核技术及应用专门研发机构的空白;有利于核技术及应用产业的新技术研发,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有利于核技术及应用产业所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有利材料辐射改性技术,研制出系列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新型功能材料,培养一批高层次辐射化学与功能材料开发领域的研究人才,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核技术应用研究队伍,建设一流的核科学与技术学科,为湖北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中心(实验室)大楼奠基典礼副省长郭生练来实验室指导工作咸宁市委书记李建明来实验室调研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建红来实验室考察一、研究方向本实验室瞄准学科发展前沿,以辐射技术在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辐射机制和技术开发为研究重点,长期开展功能材料的辐射效应、机制等基础研究,产品的应用研发,辐射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处理工艺等研究,凝练并形成了以下有特色的三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辐射化学反应过程和辐射效应基础研究、辐射技术在功能材料中的应用、辐射技术在线开发与辐射监测。
辐射化学专家来加速器车间参观研究人员介绍辐射接枝放大工艺二、研究基础获各级各类资助经费近6000万元,其中,湖北省“2011计划”4000万元、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10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约300万元;申请省市级科研30余项, 国家专利14项,已转化3项,发表SCI 论文100多篇(其中影响因子5.0以上29篇),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奖3项。
三、研究团队本实验室拥有高水平研究团队,总人数52人,固定研究人员42人,其中固定人员80.7 %,高级职称65.3 %;具有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27人、硕士学位的科研人员2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科研人员94.2 %。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2年2月22日《人民日报》(2012年02月23日10 版)201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1%。
(见图1)(所有图、表见第十一版)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6.6%。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0%。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1%。
农产品生产价格[3]上涨16.5%。
(见图2)(见表1)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月环比下降的城市个数逐步增加。
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为52个,比1月份增加49个。
(见图3)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42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5914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上年末持平。
全年农民工[4]总量为25278万人,比上年增长4.4%。
其中,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增长3.4%;本地农民工9415万人,增长5.9%。
(见图4)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1811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3338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3009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5.1%。
(见图5)全年公共财政收入[5]103740亿元,比上年增加20639亿元,增长24.8%;其中税收收入89720亿元,增加16510亿元,增长22.6%。
中南大学自科类科研基地清单(统计截止时间2019年4月)基地名称依托单位负责人批复时间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粉冶院周科朝1989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机电院等段吉安2011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重金属污染防治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冶金院柴立元2011国家炭/炭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粉冶院(参加)博云新材易茂中2013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二医院周智广2013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二医院王小平2014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唐北沙2016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新材料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中心粉冶院熊翔2007内镜微创技术装备与标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湘雅医院陈子华2011清洁冶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冶金院王万林2015医学代谢组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湘雅医院夏阳、陶立坚2018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粉冶院黄伯云1995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基础医学院卢光琇2005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冶金院(参加)李劼2010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土木院余志武2007难冶有色金属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冶金院等李劼2008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信息安全与大数据研究院\信息院\三个附属医院(参加)陈翔2017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抗癌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湘雅医院陈主初2012精神疾病诊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湘雅二医院陈晋东2013药物临床评价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湘雅三医院袁洪2016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智能化综合能效管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能源院(参加)廖胜明2011轨道交通列车安全保障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交通院高广军2017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冶金院郭学益2019国防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重点实验室粉冶院、材料院刘文胜2005国家协同创新中心:2个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轻研院\粉冶院\材料院黄伯云\钟掘2013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土木院\交通院(参加)田红旗2013其他国家级科技平台:1个国家高性能铝材工程化与创新能力建设平台机电院/材料院等钟掘2009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院梁叔全2000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交通院梁习锋2003癌变与侵袭原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础医学院曹亚2000生物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生院邱冠周2003糖尿病免疫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湘雅二医院周智广2009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地质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学院鲁安怀2008重载铁路工程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土木院王卫东2010移动医疗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湘雅一、二、三医院、信息院胡建中2012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有色冶金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信息院桂卫华2006教育部先进电池材料程研究中心冶金院李劼2006教育部药物基因组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湘雅医院张伟2007教育部铝合金强流变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机电学院易幼平2005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9个生物冶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资生院邱冠周2007有色、稀有及粉末冶金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黄伯云2006癌变与侵袭原理创新引智基地基础医学院李桂源2008化学生物学与创新药物创新引智基地湘雅医学院段燕文2008金属材料基因创新引智基地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周科朝2011神经变性机制创新引智基地生科院张灼华2012复杂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资生院胡岳华2013制造过程智能控制与优化决策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信息院阳春华2016医疗大数据应用理论与技术分析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信息院张尧学2018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轨道交通安全关键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交通院许平2016湖南省重点实验室:43个心血管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药学院胡长平1996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湖南重点实验室材料院梁叔全1995有色资源与地质灾害探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地学院柳建新2004深部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与灾害控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资安院李夕兵2004肾脏疾病与血液净化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湘雅二医院肾病研究所孙林2007遗传药理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湘雅医院刘昭前2007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基础医学院(参加)汪世平2008稀有金属冶金及材料制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冶金院赵中伟2008耳鼻咽喉重大疾病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湘雅医院田勇泉2009医学表观基因组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湘雅二医院陆前进2010流程工业节能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能源院廖胜明2011非可控炎症与肿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湘雅三医院沈守荣2011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湘雅二医院郝伟2012超微结构与超快过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物理学院高永立2013退行性疾病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湘雅医院唐北沙2013病毒性肝炎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湘雅医院范学工2012脓毒症转化医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基础医学院肖献忠2014皮肤肿瘤与银屑病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湘雅医院陈翔2014分子放射肿瘤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湘雅医院孙仑泉2015矿物材料及其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资生院杨华明2015锰资源高效清洁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化学院钟宏2016精准分子医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湘雅三医院张灼华2016智慧交通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交通院黄合来2016电子封装及先进功能材料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材料院梁叔全2016器官损伤衰老与再生医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湘雅医院吕红斌2016网络资源管理与可信评估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信息院龙军2016轨道交通节能控制与安全监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信息院阳春华2017新型特种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航天院黄小忠2015骨关节退变与损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湘雅医学雷光华2017代谢性骨病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湘雅二医院周后德2017肝胆疾病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湘雅二医院徐迅迪2017化学电源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化学院唐有根2017护理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护理学院陈嘉2017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冶金院郭学益2017战略含钙矿物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资生院胡岳华2018电力电子装备与电力电子化电力网络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信息院粟梅2018医学遗传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生科院夏昆2018人类重大疾病动物模型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生科院李家大2018水环境与农产品安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化学院李海普2018脑稳态调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湘雅三医院童建斌2018胃肠道肿瘤精准诊疗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湘雅医院陈子华2018中医肝藏象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湘雅医院王东生2018肿瘤模型与个体化诊治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湘雅二医院黎志宏2018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干细胞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础医学院卢光琇2001湖南省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湘雅三医院叶啟发2003亚健康诊断与干预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湘雅三医院袁洪2006先进建材与结构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土木院(参加)陈浩2007铋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冶金院(参加)唐朝波2007地源热泵湖南省工程技术中心能源院(参加)廖胜明2008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冶金院柴立元2008炭纤维复合材料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粉冶院熊翔2009铝颜料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化学院(参加)叶红齐2014钒储能电池材料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化学院(参加)刘素琴2014散装物料处理智能化装备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软件学院、机电院(参加)彭红娜2015药物制剂优化与早期临床评价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学院程泽能2015异种移植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湘雅三医院王维2016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湘雅二医院向大雄2016装配式建筑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土木院罗小勇2017机器视觉与智慧医疗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息院邹北骥2018数据传感与交换设备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息院(参加)醴陵恒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牵头邓晓衡2015软钎焊料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院(参加)卢斌2007湖南省国际合作基地:7个生物数据处理湖南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信息院王建新2018医学代谢组学湖南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湘雅医院夏阳、陶立坚2018环境微生物组学与应用湖南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培育资生院尹华群2018自身免疫性疾病湖南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培育湘雅二医院陆前进2018肿瘤精准医疗湖南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培育湘雅医院孙伦泉2018神经退行性疾病分子病理机制湖南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培育湘雅医院张灼华2018矿物材料湖南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培育资生院杨华明2018湖南省临床医疗技术研究中心:8个心血管疾病现代湖南省临床医疗技术研究中心湘雅二医院周胜华2011颅底外科与神经肿瘤湖南省临床医疗技术研究中心湘雅医院袁贤瑞2011呼吸疾病湖南省临床医疗技术研究中心湘雅医院胡成平2012关节外科湖南省临床医疗技术研究中心湘雅医院雷光华2013麻醉湖南省临床医疗技术研究中心湘雅二医院徐军美2014宫内疾病微创诊治湖南省临床医疗技术研究中心湘雅三医院薛敏2014口腔重大疾病与口腔健康湖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口腔医院唐瞻贵2017乳腺癌湖南省临床医疗技术研究中心湘雅医院唐利立2010湖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个眼科湖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二医院唐罗生2015脑血管病湖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刘运海2015心脏大血管外科疾病湖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二医院周新民2017女性生殖健康湖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李艳萍2017湖南省工程实验室:10个结构生物与药物设计湖南省工程实验室湘雅医院陈主初2010精神疾病诊疗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湘雅二医院赵靖平2011先进控制与智能自动化湖南省工程实验室信息院吴敏2011轨道车辆碰撞安全保护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交通院姚松2014心血管生物替代材料湖南省工程实验室湘雅二医院吴忠仕2014药物临床评价关键技术研究湖南省工程实验室湘雅三医院袁洪2014骨科生物材料湖南省工程实验室湘雅二医院肖涛2015高性能仿骨生物工程材料湖南省工程实验室湘雅医院王锡阳2015电力电子新技术及装置湖南省工程实验室信息院粟梅2015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诊疗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湘雅医院唐正严2016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8个干细胞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基础医学院卢光琇2006深井矿山安全高效开采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资安院(参加)周科平2014有色金属资源循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冶金院郭学益2014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湘雅二医院周胜华2016茶叶加工装备智能化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信息院(参加)、长沙湘丰智能装备股份公司(牵头),湖南湘丰茶叶有限公司汤哲2016妇科肿瘤与感染诊疗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湘雅医院张瑜2017皮肤健康与疾病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湘雅医院陈翔2017矿冶生物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资生院邱冠周2001卫生部重点实验室:4个卫生部癌变原理重点实验室基础医学院李桂源1994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湘雅医院巫放明2002卫生部肿瘤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湘雅医院陈主初2003卫生部人类干细胞与生殖工程重点实验室基础医学院卢光琇2006其他省部级科技平台:34个中国人类遗传相关疾病资源库及共享信息平台生科院(参加)梁德生2005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湘雅医院陈子华1994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湘雅三医院叶啟发2005湖南省高校土木工程科学安全重点实验室土木院余志武2004湖南省高校遗传药理学重点实验室湘雅医院刘昭前2004湖南省高校精密工程测量与形变灾害监测重点实验室地学院朱建军2008湖南省高校重大呼吸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基础医学院秦晓群2009湖南省高校医学信息研究重点实验室湘雅三医院罗爱静2012湖南省高等学校肿瘤蛋白质组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湘雅医院肖志强2014矿产资源安全绿色开发协同创新中心资安院(参加)李夕兵2014战略金属矿产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资生院、冶金院等胡岳华2014湖南省生物医学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信息院、大数据院等李建彬2015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商学院何继善、陈晓红2013湖南节能评价技术研究中心能源院时章明2007金属塑性加工摩擦润滑行业重点实验室机电院黄明辉2011有色金属工业信息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息院邹北骥2011冶金分离科学与工程行业重点实验室冶金院张贵清2011清洁冶金工程研究中心冶金院郭学益2012有色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冶金院柴立元2012矿物资源生物技术与工程行业重点实验室资生院邱冠周2011国家金属矿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资安院吴超2005国家环境保护有色金属冶金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冶金院柴立元200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中医肝藏象)湘雅医院王东生2009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湘雅医院胡随瑜2014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治疗湖南省研究中心湘雅三医院黄飞舟1996湖南金融识别与自助服务平台工作技术中心信息院金瓯2003湖南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地学院(参加)朱建军2004湖南省马王堆古尸和文物研究保护中心基础医学院罗学港2005湖南省高血压研究中心湘雅三医院袁洪2007湖南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与协同服务平台湘雅医院、二、三医院周科朝2010湖南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湘雅二医院杨一峰2011湖南省医学循征中心湘雅二医院吴尚洁1995湖南省骨科生物医用材料研究中心湘雅二医院肖涛2013湖南省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心湘雅二医院彭道泉1995。
项目名称:大型单轴承直驱永磁风电机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推荐单位意见:该项目面向我国风力发电技术及装备发展的重大需求,针对百千瓦级增速型风电机组风能利用率低、运维成本高、效率低、故障率高等问题,在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的资助下,形成了由湖南大学、湘电风能有限公司、国防科技大学等单位组成的强强联合、军民融合、优势互补的“大型直驱风电机组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制”产学研科研团队。
团队历经10多年科技攻关,创建了直驱永磁风电机组设计体系,攻克了大型单轴承直驱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和结构优化等关键技术,突破了防寒、防潮、防台风等环境适应性重大难题,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台2MW、世界首台5MW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并成功应用于高寒、高原、山地、海上等极端环境风电场。
该项目形成了从理论方法研究、关键技术突破到设备自主研发和推广应用的大型直驱风力发电产学研体系,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产品出口美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国。
近3年新增销售额近200亿元、利润15亿元。
项目成果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经院士专家鉴定认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阶段性和部分成果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全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
该项目促进了湖南省风电产业的发展,形成了风电产业集群,同时推动了我国风电技术科技进步,加速了我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由风电大国到风电强国的重大转变,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节能降耗发挥了巨大作用。
确认材料真实有效,符合推荐要求。
本单位和项目完成单位都已对该项目的拟推荐情况进行了公示无异议。
同意推荐该项目申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项目简介:该项目属于电气工程领域。
大规模开发和利用风能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
项目立项之初,兆瓦级机组依赖进口,国内自主研发的主要是百千瓦级增速型风电机组,单机容量小、故障率高,严重影响了风能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直驱风电机组由低速发电机和叶轮直接连接,机组效率高、可靠性高,但机组承载重量大、运行工况复杂、环境适应性要求高,机组设计理论和结构优化等关键技术亟待突破。
74 科学中国人 2023年9月支撑平台为国科研,练就“千里眼和顺风耳”——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全国重点实验室雷达作为人类观风云、知天象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在帮助人类感知外界态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雷达技术已经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并在局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前身是1974年成立的数字信号处理小组,1980年发展成为电子工程研究所,1991年获批我国首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特色浓厚 实力强劲实验室学科特色浓厚,旗帜鲜明。
实验室是承担雷达信号处理领域基础性研究任务的国家级实验室,同时也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级重点学科的科研、教学基地和依托单位,设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级重点学科在2002年和2007年的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两次均名列全国第一,所在的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获评A档,在最新一轮学科评估中位居前列,并获得国家双一流建设重点学科。
2014年,以实验室为主体的“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国家“2011计划”认定,位列行业产业类第一,进一步奠定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突出的科研特色优势地位。
科研队伍实力雄厚,结构合理。
实验室经过多年建设和运行,已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梯队。
实验室现有教职工75人,教授41人(博士生导师49人),副教授19人。
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73人。
迄今获批国家级人才51人次,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等省部级人才65人次。
团队获省部级以上创新团队8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团队3个。
获批111引智基地、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民用雷达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陕西省民用雷达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以上基地5个。
科研服务国家需求,成果显著。
实验室科研工作的整体定位:基础研究方面“国际前沿有地位”,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关键技术有突破”,应用研究方面“重大装备有贡献”。
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中心简介“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企业化运作的新型科研机构,2002年12月依托江西本草天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筹建,2005年10通过验收。
工程中心的建设宗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需求目标,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以政府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和引导作用为动力,着眼于制约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开展研究。
工程中心以中药固体制剂技术为主要发展方向,集成相关领域的先进技术,进行中药现代提取技术、精制纯化技术、中药成型技术,以及新剂型、新给药途径和新辅料应用等制剂技术的工程化研究。
经过十三年的建设,在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成绩。
组建了一支以博导、博士、博士后和高级研究人员为核心的专业化研发团队,具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实验室面积达4800㎡,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240多万元,拥有职工72人,其中博士学历19人;硕士19人;大专及本科30人。
具有高级职称22人;中级职称27人。
科技技术人员占70%以上,具有先进的创新梯队,人员力量雄厚。
建立了中药药化及工艺研究、中药制剂与新型给药系统、中药制药工程技术、中药质量标准研究、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中药体内过程评价、中药新辅料应用、中药化学对照品研发、中药养生与健康产品开发等技术平台;拥有中药泡腾片、分散片、双相胶囊等一批中药新剂型、新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掌握了中药脉冲给药、结肠定位给药、缓控释给药及促崩、防潮、掩味等制剂技术,掌握了中药生产中沸腾造粒和包衣过程的智能控制技术、中药防粘冲压片技术、大孔吸附树脂痕量检测和生产应用技术、多功能胶囊机多次填充技术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申请专利137件,获得专利授权72件。
承担了包括国家、省(部)、市级科研项目158项,获得经费资助上亿元。
获得药品注册批件8个,保健食品证书9个,获得各级政府科技奖励24项。
中国历年研发(R&D)经费支出及占GDP比重一览(1997—2012)2013-02-23 23:24:38| 分类:【科技教育】|字号订阅蛟龙探海,镌刻“中国深度”;神九飞天,成功实现与“天宫一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彰显“中国精度”;与风竞速,中国高铁不断刷新世界纪录,提升“中国速度”……中国人在迈向创新型国家征程上取得的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令世界瞩目。
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面向世界高技术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自主创新步履铿锵,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铁基超导、八光子纠缠态……我国科技工作者不断加强原始创新,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在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大型飞机……为了抢占未来国际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技术,我国实施了16个重大科技专项,目前已取得了重要进展。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研究装置、上海光源……我国高质量地建成了一批大科学装置,显著提高了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在基础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一系列的重要成果……2012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02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97%。
其中,基础研究经费498亿元。
全年国家安排了1701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165项“863”计划课题。
累计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3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28个。
累计建设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49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80个。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达到887家。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8137家。
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累计支持设立102家创业投资企业,资金总规模近290亿元,投资了创业企业238家。
全年受理境内外专利申请205.1万件,其中境内申请188.6万件,占91.9%。
受理境内外发明专利申请65.3万件,其中境内申请52.3万件,占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