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维纳米结构单元
- 格式:ppt
- 大小:2.98 MB
- 文档页数:59
一维纳米纳米结构单元
纳米线是一维纳米结构单元的代表。
它们通常以直径为纳米级别的结构单元呈线状排列。
纳米线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如金属、半导体和二维材料等。
纳米线具有很高的长宽比,可以达到几百或几千倍。
这种长宽比的增加使得纳米线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质,例如增强的光吸收和辐射,使其在能量转换和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纳米管是一维纳米结构单元的另一个重要代表。
纳米管是以碳纳米管最为著名,它是由一个或多个碳层卷曲形成的结构单元。
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和热学性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纳米管还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如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和聚合物等。
这些纳米管的尺寸和性质可以通过调控制备过程中的条件和参数进行调整,从而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纳米棒是一维纳米结构单元中的另一类重要结构。
与纳米线类似,纳米棒也具有高度有序的排列方式和长宽比。
纳米棒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包括金属、半导体和二维材料等。
它们具有特殊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如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增强拉曼散射等。
纳米棒在传感器、催化剂、生物医学和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总的来说,一维纳米纳米结构单元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对一维纳米结构单元性质和制备方法的深入研究,相信会有更多的新型一维纳米结构单元涌现出来,为纳米科技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纳米材料复习题1、简单论述纳米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2、什么是原子团簇? 谈谈它的分类。
3、通过Raman 光谱中任何鉴别单壁和多臂碳纳米管? 如何计算单壁碳纳米管直径?4、论述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图)。
答: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包括V-L-S机理、表面(六元环)生长机理。
(1)V-L-S机理:金属和碳原子形成液滴合金,当碳原子在液滴中达到饱和后开始析出来形成纳米碳管。
根据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位置将其分为顶端生长机理、根部生长机理。
①顶端生长机理:在碳纳米管顶部,催化剂微粒没有被碳覆盖的的部分,吸附并催化裂解碳氢分子而产生碳原子,碳原子在催化剂表面扩散或穿过催化剂进入碳纳米管与催化剂接触的开口处,实现碳纳米管的生长,在碳纳米管的生长过程中,催化剂始终在碳纳米管的顶端,随着碳纳米管的生长而迁移;②根部生长机理:碳原子从碳管的底部扩散进入石墨层网络,挤压而形成碳纳米管,底部生长机理最主要的特征是:碳管一末端与催化剂微粒相连,另一端是不含有金属微粒的封闭端;(2)表面(六元环)生长机理:碳原子直接在催化剂的表面生长形成碳管,不形成合金。
①表面扩散机理:用苯环坐原料来生长碳纳米管,如果苯环进入催化剂内部,会被分解而产生碳氢化合物和氢气同时副产物的检测结果为只有氢气而没有碳氢化化物。
说明苯环没有进入催化剂液滴内部,而只是在催化剂表面脱氢生长,也符合“帽式”生长机理。
5、论述气相和溶液法生长纳米线的生长机理。
(1)气相法反应机理包括:V-L-S机理、V-S机理、碳纳米管模板法、金属原位生长。
①V-L-S机理:反应物在高温下蒸发,在温度降低时与催化剂形成低共熔液滴,小液滴相互聚合形成大液滴,并且共熔体液滴在端部不断吸收粒子和小的液滴,最后由于微粒的过饱和而凝固形成纳米线。
②V-S机理:首先沉底经过处理,在其表面形成许多纳米尺度的凹坑蚀丘,这些凹坑蚀丘为纳米丝提供了成核位置,并且它的尺寸限定了纳米丝的临界成核直径,从而使生长的丝为纳米级。
一维纳米材料,由于其具有沿一定方向的取向特性使其被认定为定向电子传输的理想材料,是可用于电子及光激子有效传输的最小维度结构,如场效应晶体管、共振隧道二极管、等纳米电子器件。
此外,一维纳米材料所具有的独特结构也使其在陶瓷增韧技术、微机电系统等领域发挥出独特优势。
一维纳米结构因集成了良好的电学、光学和化学性能而成为研究热点,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纳米微粒由于尺寸小,表面所占的体积百分数大,表面的键态和电子态与颗粒内部不同,表面原子配位不全等导致表面的活性位置增加,这就使它具备了作为催化剂的基本条件。
最近,关于纳米微粒表面形态的研究指出,随着粒径的减小,表面光滑程度变差,形成了凸凹不平的原子台阶,这就增加了化学反应的接触面。
有人预计超微粒子催化剂在下一世纪很可能成为催化反应的主要角色。
尽管纳米级的催化剂还主要处于实验室阶段,尚未在工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它的应用前途方兴未艾。
催化剂的作用主要可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提高反应速度,增加反应效率;二是决定反应路径,有优良的选择性,例如只进行氢化、脱氢反应,不发生氢化分解和脱水反应;三是降低反应温度。
纳米粒子作为催化剂必须满足上述的条件。
近年来科学工作者在纳米微粒催化剂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一些结果,显示了纳米粒子催化剂的优越性。
高镀酸饺粉可以作为炸药的有效催化剂,以粒径小于0.3mm 的Ni和Cu-Zn合金的超细微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催化剂,可使有机物氢化的效率是传统镰催化剂的10倍,超细Pt粉、WC粉是高效的氢化催化剂。
超细的Fe,Ni与γ-Fe2O3混合轻烧结体可以代替贵金属而作为汽车尾气净化剂;超细Ag粉,可以作为乙烯氧化的催化剂;超细Fe粉,可在QH6气相热分解(1000-11000C)中起成核的作用而生成碳纤维。
Au超微粒子固载在Fe2O3,C03O4,NiO中,在70℃时就具有较高的催化氧化活性。
近年来发现一系列金属超微颗粒沉积在冷冻的饶腔基质上,特殊处理后将具有断裂C-C键或加成到C-H键之间的能力。
一维纳米材料一维纳米材料是指在空间维度上为一维的纳米结构,通常具有纳米尺度的横截面尺寸和微观尺寸的长度。
它们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电学性质,常常表现出与其宏观对应物质不同的特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一维纳米材料:1.纳米线(Nanowires):纳米线是一种具有纳米尺寸横截面和微观尺寸长度的一维纳米结构,可以由金属、半导体或者绝缘体等材料构成。
它们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的电学、光学和力学性质,广泛应用于纳米电子器件、传感器、光电器件等领域。
2.纳米管(Nanotubes):纳米管是由碳、硼氮化物等材料构成的中空管状结构,具有特殊的电学、光学和力学性质。
碳纳米管是最常见的一种,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力学强度,被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纳米器件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3.纳米棒(Nanorods):纳米棒是一种具有纳米尺寸横截面和微观尺寸长度的棒状结构,可以由金属、半导体或者绝缘体等材料构成。
它们具有可调控的形状、尺寸和结构,广泛应用于催化、传感、光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4.纳米线束(NanowireBundles):纳米线束是由多个纳米线束在一起形成的束状结构,具有优异的电子输运性质和光学特性。
它们可以用于柔性电子器件、纳米传感器、纳米发电机等领域。
5.纳米纤维(Nanofibers):纳米纤维是一种具有纳米尺寸横截面和微观尺寸长度的纤维状结构,可以由聚合物、金属、氧化物等材料构成。
它们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纳米复合材料、组织工程、过滤材料等领域。
这些一维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对于纳米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精确控制其尺寸、形状、结构和表面性质等参数,可以实现对其性质和功能的调控,拓展其在材料科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第一章纳米结构单元一、零维单元1.团簇(cluster)2.纳米微粒3.人造原子二、一维单元1.碳纳米管2.纳米棒、丝、线3.同轴纳米电缆4.纳米带5.纳米线研究进展一、零维单元1.团簇(cluster)(1)定义:是一类化学物种,指几到几百个原子的聚集体,粒径尺度小于1nm。
是介于单个原子与固态之间的原子集合体。
(2)组成:一元(含金属、非金属团簇),二元及多元原子团簇,原子团簇化合物(3)结构:以化学键紧密结合(除惰性气体外),球状、骨架状、四面体、葱状及线、管、层状等。
(4)物理性质:表面效应、量子尺寸、几何尺寸效应、掺杂物性等(5)研究:多学科交叉C60:寻找星际间分子而发现2.纳米微粒:超微粒子(ultra-fine particle)(1) 定义:尺寸在nm量级的超细微粒,尺度在1~100nm 之间,大于原子团簇,小于通常的微粒。
尺寸为红血球和细菌的几分之一,与病毒大小相当。
“要用TEM才能看到的微粒。
”(2) 性质:由微观到宏观世界的过渡区域,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
特殊的微观机制→影响宏观性质(生物活性由此产生)(3) 研究:制备、合成和应用。
3.人造原子(artificial atom, super-atom)(1) 定义:尺寸小于100nm的、由一定数量的实际原子组成的聚集体。
包括:准0维的量子点、准1维的量子棒、准2维的量子圆盘、及100nm左右的量子器件(2) 特性:(量子效应)i) 与原子相似之处:a. 离散的能级和电荷b. 电子填充服从洪德定律ii) 与原子的差别:a. 含有一定数量的原子b. 形状、对称性多种多样c. 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复杂d. 电子在抛物线形的势阱中,上层电子束缚弱(3) 应用:体系的尺度与物理特征量相当量子效应→新原理、新结构二、一维单元1.碳纳米管(Bucky Tube巴基管)发现:1991年,日本电气公司(NEC)高级研究员、名城大学教授饭岛澄男(Sumio Iijima)利用透射电镜首次观察到碳纳米管。
一维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纳米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作为纳米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一维纳米结构制备和应用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维纳米结构的定义一维纳米结构通常是指其在纵向方向上具有重要的尺寸限制效应,其横向尺寸要比纵向尺寸大得多。
所以,一维纳米结构通常具有长条形的外观。
根据其几何形状的不同,一维纳米结构可以分为纳米线、纳米管、纳米带和纳米带等。
制备方法制备一维纳米结构有许多方法,其中引导晶体成核法、气-液-固生长法、溶液合成法、电化学法和物理气相沉积法等方法成为了制备成功的主要方法。
引导晶体成核法是一种常用的低温制备方法,其原理是在具有尺寸特别小的晶体或聚合物的表面上沉积金属或半导体,从而得到具有一维结构的纳米线和纳米管。
气-液-固生长法则是一种更为常见和大规模的制备方法,它可制备多种一维纳米结构,如硫化锌纳米线、氧化锌纳米线、碳纳米管和二硫化钼纳米线等。
溶液合成法是一种高效的制备方法,它可制备一系列不同种类的一维纳米结构,而且具有低成本、适用性广、制备过程简单等优点。
电化学法是利用电解法在电解液中将电子转移至电化学实体制备一维纳米结构的方法。
物理气相沉积法则是利用高能粒子进行表面硫化的技术制备纳米线和纳米管等结构,其优点在于制备的单晶纳米线尺寸分布较窄,振动模式和光学性质也相对较好。
应用研究一维纳米结构的制备不仅能够通过优化结构、形态和尺寸的控制来提高其性质,而且由于具有良好的电、热、机械和光学性质,因此它们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例如汽车发动机、光伏、催化剂、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
在能源材料方面,锌氧化物纳米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其具有优异的光催化和光电特性。
这些性质对于太阳能电池和光化学反应器的制备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光电材料方面,纳米线是一种有着广阔应用前景的光电材料,它们不仅应用于光电器件,如电池和显示屏,还可应用于光电催化和传感等领域。
在生物医学方面,纳米管和纳米线等一维纳米结构还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运输和生物成像等领域。
一维纳米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纳米材料是一种尺寸在纳米尺度范围内的材料,其特殊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使其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
在纳米材料中,一维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高度纳米化特征的材料形态,其在纳米科技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一维纳米材料的结构特征主要包括形态、尺寸和结晶度等方面。
形态上,一维纳米材料可以是纳米线、纳米柱、纳米管等形状。
尺寸上,一维纳米材料的直径通常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
结晶度上,一维纳米材料由于尺寸受限,其晶体结构往往具有独特的纳米结构。
一维纳米材料的性能研究主要涉及其力学性能、电子性能和光学性能等方面。
在力学性能方面,一维纳米材料由于其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的影响,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如高强度、高韧性和高模量等特点。
在电子性能方面,一维纳米材料的电子输运性质和能带结构可以通过调控其尺寸和形状来实现,从而具备优异的电子传输性能和电子结构调控能力。
在光学性能方面,一维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使其对光敏感度较高,并且可以通过调节其尺寸和形状来实现光学特性的调控,如表现出明显的量子限域效应和光学量子限域效应。
一维纳米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主要依赖于一系列表征手段和研究方法。
在结构表征方面,常用的手段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等。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一维纳米材料的形态、尺寸、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等重要信息。
在性能研究方面,常用的手段包括力学测试、电学测试和光学测试等。
这些测试方法可以评估一维纳米材料在力学、电子和光学性能方面的表现,并帮助揭示其内部机制。
在一维纳米材料的研究中,材料的制备是关键的一步。
当前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溶液法、化学气相沉积和电化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材料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制备过程和参数,以获得具有良好结构和性能的一维纳米材料。
同时,材料的后续处理和修饰也是研究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可以通过表面修饰、掺杂等方式对一维纳米材料进行功能化改进。
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复习题1.简单论述纳米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答:最初纳米材料是指纳米颗粒和由它们构成的纳米薄膜和固体。
现在广义: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在纳米尺度范围,或由他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如果按维数,纳米材料可分为三大类:零维:指在空间三维尺度均在纳米尺度,如:纳米颗粒,原子团簇等。
一维:指在空间有两处处于纳米尺度,如: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等。
二维:指在三维空间中有一维处在纳米尺度,如:超薄膜,多层膜等。
因为这些单元最具有量子的性质,所以对零维,一维,二维的基本单元,分别又具有量子点,量子线和量子阱之称。
2.通过Raman光谱中如何鉴别单壁和多壁碳纳米管?如何计算单壁碳纳米管的直径?答:利用微束拉曼光谱仪能有效地观察到单臂纳米管特有的谱线,这是鉴定单臂纳米管非常灵敏的方法。
100-400cm-1范围内出现单臂纳米管的特征峰,单臂纳米管特有的环呼吸振动模式;1609cm-1,这是定向多壁纳米管的拉曼特征峰。
单臂管的直径d与特征拉曼峰的波数成反比,即d = 224/wd:单壁管的直径,nm;w:为特征拉曼峰的波数cm-13.论述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
答: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在衬底上控制生长多壁碳纳米管。
原理:首先,过镀金属(Fe ,Co, Ni)催化剂颗粒吸收和分解碳化合物,碳与金属形成碳-金属体,随后碳原子从过饱和的催化剂颗粒中析出,为了便于碳纳米管的合成,金属纳米催化剂通常由具有较大的表面积的材料承载。
各种生长模型:1、五元环-七元环缺陷沉积生长 2、层-层相互作用(lip-lip interaction)生长3、层流生长(step flow)4、顶端生长(tip growth)5、根部生长(base growth)6、喷塑模式生长(extrusion mode) 7、范守善院士:13C 同位素标记,多壁碳纳米管的所有层数同时从催化剂中生长出来的,证明了“帽”式生长(yarmulke)的合理性;“帽”式生长机理:不是生长一内单壁管,然后生长外单壁管;而是在从固熔体相处时,开始就形成多层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