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常用铝合金去应力退火热处理工艺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19.71 KB
- 文档页数:5
铝合金热处理标准铝合金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热性、导电性和耐腐蚀性,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而铝合金的热处理是为了改善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使其在工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铝合金热处理的标准及相关内容。
首先,铝合金热处理的标准主要包括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和退火处理。
固溶处理是指将铝合金加热至固溶温度,使合金元素溶解在铝基体中,然后快速冷却,以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时效处理是在固溶处理后,将合金再次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析出硬化相,增加合金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而退火处理则是通过加热和缓慢冷却,以消除合金中的残余应力和提高塑性。
其次,铝合金热处理的标准还包括了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等具体要求。
不同种类的铝合金对应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参数,需要根据具体合金牌号和工程要求进行选择。
通常情况下,固溶处理温度在480-520摄氏度,时效处理温度在120-180摄氏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也会有所不同。
此外,铝合金热处理标准还涉及了热处理设备和工艺控制。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使用合适的热处理炉和设备,确保温度均匀和稳定,以及合理的冷却方式。
同时,对于热处理工艺的控制也至关重要,需要进行严格的工艺监控和记录,以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标准要求。
总的来说,铝合金热处理标准是保证铝合金制品质量的重要依据,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有效提高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确保产品质量和工程安全。
在铝合金热处理标准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铝合金材料,生产出更加优质的产品,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希望本文能够对铝合金热处理标准有所了解,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
铝合金旳热解决锻造铝合金旳金相组织比变形铝合金旳金相组织粗大,因而在热解决时也有所不同。
前者保温时间长,一般都在2h以上,而后者保温时间短,只要几十分钟。
由于金属型铸件、低压锻造件锻造铝合金旳金相组织比变形铝合金旳金相组织粗大,因而在热解决时也有所不同。
前者保温时间长,一般都在2h以上,而后者保温时间短,只要几十分钟。
由于金属型铸件、低压锻造件、差压锻造件是在比较大旳冷却速度和压力下结晶凝固旳,其结晶组织比石膏型、砂型锻造旳铸件细诸多,故其在热解决时旳保温也短诸多。
锻造铝合金与变形铝合金旳另一不同点是壁厚不均匀,有异形面或内通道等复杂构造外形,为保证热解决时不变形或开裂,有时还要设计专用夹具予以保护,并且淬火介质旳温度也比变形铝合金高,故一般多采用人工时效来缩短热解决周期和提高铸件旳性能。
一、热解决旳目旳铝合金铸件热解决旳目旳是提高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稳定尺寸,改善切削加工和焊接等加工性能。
由于许多铸态铝合金旳机械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规定,除Al-Si系旳ZL102,Al-Mg系旳ZL302和Al-Zn系旳ZL401合金外,其他旳锻造铝合金都要通过热解决来进一步提高铸件旳机械性能和其他使用性能,具体有如下几种方面: 1)消除由于铸件构造(如璧厚不均匀、转接处厚大)等因素使铸件在结晶凝固时因冷却速度不均匀所导致旳内应力; 2)提高合金旳机械强度和硬度,改善金相组织,保证合金有一定旳塑性和切削加工性能、焊接性能; 3)稳定铸件旳组织和尺寸,避免和消除高温相变而使体积发生变化; 4)消除晶间和成分偏析,使组织均匀化。
二、热解决措施1、退火解决退火解决旳作用是消除铸件旳锻造应力和机械加工引起旳内应力,稳定加工件旳外形和尺寸,并使Al-Si系合金旳部分Si结晶球状化,改善合金旳塑性。
其工艺是:将铝合金铸件加热到280-300℃,保温2-3h,随炉冷却到室温,使固溶体慢慢发生分解,析出旳第二质点汇集,从而消除铸件旳内应力,达到稳定尺寸、提高塑性、减少变形、翘曲旳目旳。
5052铝合金的应力退火温度1. 介绍5052铝合金是一种常用的铝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可焊性。
在制造和加工过程中,5052铝合金可能会产生应力,这些应力可能会导致材料的变形或破裂。
为了消除这些应力,可以采用应力退火的方法。
应力退火是一种热处理工艺,通过加热和冷却材料,以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内部应力分布,从而减少或消除应力。
合理选择应力退火温度对于保证5052铝合金的性能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5052铝合金的应力退火温度选择的相关内容,包括退火温度的影响因素、退火温度的选择原则以及常用的退火温度范围。
2. 影响因素5052铝合金的应力退火温度选择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2.1 材料厚度材料厚度是影响退火温度选择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材料厚度越大,应力分布越不均匀,需要选择较高的退火温度以确保应力的充分消除。
2.2 初始应力水平初始应力水平是指材料在退火前的应力状态。
如果初始应力较高,需要选择较高的退火温度以更好地消除应力。
如果初始应力较低,退火温度可以适当降低。
2.3 退火时间退火时间是指材料在退火温度下保持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退火时间越长,材料的应力消除效果越好。
但是,过长的退火时间可能会导致晶粒长大,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
2.4 退火工艺退火工艺包括退火温度的升温速率、保温时间和冷却速率等。
不同的退火工艺会对应力的消除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合理选择退火工艺可以提高退火效果。
3. 退火温度的选择原则针对5052铝合金的特点和要求,可以根据以下原则选择合适的退火温度:3.1 良好的应力消除效果退火温度应能够充分消除5052铝合金中的应力,使材料的应力水平降至较低的水平。
退火后的材料应具有较低的残余应力,以确保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或破裂。
3.2 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退火温度选择应考虑保持5052铝合金的良好力学性能。
过高的退火温度可能会导致晶粒长大,从而降低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因此,需要在保证应力消除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低的退火温度。
7075铝合金去应力退火工艺
7075铝合金是一种高强度的铝合金,常用于航空航天、汽车
和自行车等领域。
去应力退火是7075铝合金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旨在减轻材料内部的应力,提高其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
以下是7075铝合金去应力退火的工艺步骤:
1. 准备工作:将7075铝合金件放入容器中,确保表面清洁无
杂质。
2. 加热阶段:将容器置于加热炉中,依据7075铝合金的组成
和尺寸确定退火温度,通常在200-300°C范围内。
加热速度要
控制在适当范围内,避免快速加热引起新的应力。
3. 保温阶段:在退火温度达到后,保持一定时间,让材料内的应力逐渐释放。
4. 冷却阶段:退火结束后,将容器从炉中取出,进行自然冷却或其他合适的冷却方式。
注意避免快速冷却引起新的应力。
5. 检测阶段:通过非破坏性检测方法,如超声波或X射线等,检测材料是否达到去应力退火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7075铝合金去应力退火的具体工艺参数会受
到材料的具体情况、形状和应用要求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常用变形铝合金退火热处理工艺规1 主题容与适用围本规规定了公司变形铝合金零件退火热处理的设备、种类、准备工作、工艺控制、技术要求、质量检验、技术安全。
2 引用文件GJB1694变形铝合金热处理规YST 591-2006变形铝及铝合金热处理规《热处理手册》91版3 概念、种类3.1 概念:将变形铝合金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或部晶相组织结构,来改变其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3.2 种类车间铝合金零件热处理种类:去应力退火、不完全退火、完全退火、时效处理。
4 准备工作4.1 检查设备、仪表是否正常,接地是否良好,并应事先将炉膛清理干净;4.2 抽检零件的加工余量,其数值应大于允许的变形量;4.3工艺文件及工装夹具齐全,选择好合适的工夹具,并考虑好装炉、出炉的方法;4.4 核对材料与图样是否相符,了解零件的技术要求和工艺规定;4.5在零件的尖角、锐边、孔眼等易开裂的部位,应采用防护措施,如包扎铁皮、石棉绳、堵塞螺钉等;5 一般要求5.1 人员:热处理操作工及相关检验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知识考核和操作培训,成绩合格后持证上岗5.2 设备5.2.1 设备应按标准规要求进行检查和鉴定,并挂有合格标记,各类加热炉的指示记录的仪表刻度应能正确的反映出温度波动围;5.2.2 热电温度测定仪表的读数总偏差不应超过如下指标:当给定温度t≤400℃时,温度总偏差为±5℃;当给定温度t>400℃时,温度总偏差为±(t/10)℃。
5.2.3 加热炉的热电偶和仪表选配、温度测量、检测周期及炉温均匀性均应符合QJ 1428的Ⅲ类及Ⅲ类以上炉的规定。
5.3 装炉5.3.1 装炉量一般以装炉零件体积计算,每炉零件装炉的有效体积不超过炉体积一半为准。
5.3.2 零件装炉时,必须轻拿轻放,防止零件划伤及变形。
5.3.3堆放要求:a.厚板零件允许结合零件结构特点,允许装箱入炉进行热处理,叠放时允许点及较少的线接触,避免面接触,叠放间隙不小于10mm.b.厚度t≤3mm的板料以夹板装夹,叠放厚度≤25mm,零件及夹板面无污垢、凸点,零件间、零件与夹板间应垫一层雪花纸,以防止零件夹伤。
铝合金去应力退火温度和时间
铝合金在去应力退火时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具体的合金种类、材料厚度、形状以及应力程度来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铝合金的去应力退火温度在250-400℃之间,时间可以在1-4小时之间。
具体选择需要根据材料性质和处理要求进行考虑,同时应该注意避免产生新的应力或使已有的应力加重。
一般情况下,应根据工艺要求和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确定温度和时间。
铝合金在去应力退火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退火时间过短或温度过高导致材料的化学组成发生变化。
同时,在退火过程中需要确保材料表面的清洁,避免杂质和氧化物等物质的存在对材料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铝合金去应力退火温度和时间铝合金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然而,在加工过程中,铝合金会产生应力,这可能会导致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裂纹或失去一些机械性能。
为了消除这些应力并提高材料的性能,通常会对铝合金进行退火处理。
退火是一种热处理方法,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对于铝合金,退火旨在消除内部的应力,并使晶体重新排列,从而使材料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
退火温度和时间是决定退火效果的两个重要参数。
温度是退火过程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
一般来说,铝合金的退火温度通常在材料的再结晶温度以下,但高于材料的回复温度。
回复温度是指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新晶体的开始形成温度。
退火温度过低可能无法消除应力和改善性能,而退火温度过高可能会引起晶格的异常生长和多晶析出,从而降低材料的强度。
因此,选择合适的退火温度非常重要。
退火时间也是决定退火效果的重要因素。
退火时间需要足够长,以确保应力被完全消除。
一般来说,退火时间较长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但过长的退火时间可能会导致晶粒长大和材料的变形。
因此,在选择退火时间时,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具体情况和要求。
除了温度和时间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铝合金的退火效果。
例如,退火过程中的冷却速率、退火气氛和退火后的处理方法等。
冷却速率越慢,产生的晶体越大,材料的机械性能越高。
退火气氛可以是真空、氢气或氮气等,在不同的气氛下,材料的性能和特性也会有所不同。
退火后的处理方法包括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和冷变形等,可以通过这些处理方法改善材料的性能。
总之,铝合金的退火温度和时间是决定退火效果的两个关键参数。
合理选择退火温度和时间,可以消除铝合金的应力并提高其性能。
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冷却速率、退火气氛和后续处理方法等。
通过科学地控制这些参数,可以获得优质的铝合金材料。
常用变形铝合金退火热处理工艺规范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公司变形铝合金零件退火热处理的设备、种类、准备工作、工艺控制、技术要求、质量检验、技术安全。
2 引用文件GJB1694变形铝合金热处理规范YST 591-2006变形铝及铝合金热处理规范《热处理手册》91版3 概念、种类3.1 概念:将变形铝合金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晶相组织结构,来改变其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3.2 种类车间铝合金零件热处理种类:去应力退火、不完全退火、完全退火、时效处理。
4 准备工作4.1 检查设备、仪表是否正常,接地是否良好,并应事先将炉膛清理干净;4.2 抽检零件的加工余量,其数值应大于允许的变形量;4.3工艺文件及工装夹具齐全,选择好合适的工夹具,并考虑好装炉、出炉的方法;4.4 核对材料与图样是否相符,了解零件的技术要求和工艺规定;4.5在零件的尖角、锐边、孔眼等易开裂的部位,应采用防护措施,如包扎铁皮、石棉绳、堵塞螺钉等;5 一般要求5.1 人员:热处理操作工及相关检验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知识考核和操作培训,成绩合格后持证上岗5.2 设备5.2.1 设备应按标准规范要求进行检查和鉴定,并挂有合格标记,各类加热炉的指示记录的仪表刻度应能正确的反映出温度波动范围;5.2.2 热电温度测定仪表的读数总偏差不应超过如下指标:当给定温度t≤400℃时,温度总偏差为±5℃;当给定温度t>400℃时,温度总偏差为±(t/10)℃。
5.2.3 加热炉的热电偶和仪表选配、温度测量、检测周期及炉温均匀性均应符合QJ 1428的Ⅲ类及Ⅲ类以上炉的规定。
5.3 装炉5.3.1 装炉量一般以装炉零件体积计算,每炉零件装炉的有效体积不超过炉内体积一半为准。
5.3.2 零件装炉时,必须轻拿轻放,防止零件划伤及变形。
5.3.3堆放要求:a.厚板零件允许结合零件结构特点,允许装箱入炉进行热处理,叠放时允许点及较少的线接触,避免面接触,叠放间隙不小于10mm.b.厚度t≤3mm的板料以夹板装夹,叠放厚度≤25mm,零件及夹板面无污垢、凸点,零件间、零件与夹板间应垫一层雪花纸,以防止零件夹伤。
铝合金铸件热处理操作规程所属分类:生产管理制度作者:[] 发布日期:2005-9-19 【字体:大中小】1 定义及其目的热处理就是选用某一热处理规范,控制加热速度,升到某一相应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以一定的速度冷却,改变其合金组织。
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力学性能,增强耐腐性能,改善加工性能,获得尺寸的稳定性。
2 热处理工艺分类2.1 退火:2.1.1 定义:退火就是将铝合金铸件加热到较高温度(一般300℃左右),保温一定时间,随炉冷却到室温的工艺。
2.1.2 目的:消除内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增大塑性。
2.2 固溶处理:2.2.1 定义:固溶处理就是把铸件加热到尽可能高的温度(接近于共晶的熔点),在该温度下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并随后快速冷却。
2.2.2 目的:提高铸件的强度和塑性,改善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2.3 时效处理:2.3.1 定义:时效处理就是将铸件加热到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出炉,在空气中缓慢冷却到室温的工艺。
2.3.2 分类:2.3.2.1 不完全人工时效:它是采用比较低的时效温度或较短的保温时间,目的是为了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即比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2.3.2.2 完全人工时效:它是采用较高的时效温度和较长的保温时间。
目的:获得最大的硬度,即得到最高的抗拉强度。
2.3.2.3 过时效:它是加热到更高温度下进行。
目的:得到好的抗应力腐蚀性能或比较稳定的组织和几何尺寸。
3 热处理状态代号及意义参见下表:4 热处理工艺参数参见表2:注:表中未注明要求的,表示可通用于任何情况。
5 热处理操作要点:5.1 热处理用炉的准备:5.1.1 检查热处理用炉及辅助设备。
如供电系统、空气循环用风扇,自控仪表及热电偶插放位置是否正常、合格。
5.1.2 检查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炉膛各处温差是否在规定范围(±5℃)内。
5.1.3 起重设备是否正常、可靠。
5.2 装炉:5.2.1 待处理的铸件应按合金牌号、外廓尺寸、铸件壁厚及热处理规范进行分类。
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内容来源网络,由“XX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 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XX机械展.铸造铝合金的金相组织比变形铝合金的金相组织粗大,因而在热处理时也有所不同。
前者保温时间长,一般都在2h以上,而后者保温时间短,只要几十分钟。
因为金属型铸件、低压铸造件、差压铸造件是在比较大的冷却速度和压力下结晶凝固的,其结晶组织比石膏型、砂型铸造的铸件细很多,故其在热处理时的保温也短很多。
铸造铝合金与变形铝合金的另一不同点是壁厚不均匀,有异形面或内通道等复杂结构外形,为保证热处理时不变形或开裂,有时还要设计专用夹具予以保护,并且淬火介质的温度也比变形铝合金高,故一般多采用人工时效来缩短热处理周期和提高铸件的性能。
一、热处理的目的铝合金铸件热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稳定尺寸,改善切削加工和焊接等加工性能。
因为许多铸态铝合金的机械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除Al-Si系的ZL102,Al-Mg系的ZL302和Al-Zn系的ZL401合金外,其余的铸造铝合金都要通过热处理来进一步提高铸件的机械性能和其它使用性能,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消除由于铸件结构(如璧厚不均匀、转接处厚大)等原因使铸件在结晶凝固时因冷却速度不均匀所造成的内应力;2)提高合金的机械强度和硬度,改善金相组织,保证合金有一定的塑性和切削加工性能、焊接性能;3)稳定铸件的组织和尺寸,防止和消除高温相变而使体积发生变化;4)消除晶间和成分偏析,使组织均匀化。
二、热处理方法1、退火处理退火处理的作用是消除铸件的铸造应力和机械加工引起的内应力,稳定加工件的外形和尺寸,并使Al-Si 系合金的部分Si结晶球状化,改善合金的塑性。
其工艺是:将铝合金铸件加热到280-300℃,保温2-3h,随炉冷却到室温,使固溶体慢慢发生分解,析出的第二质点聚集,从而消除铸件的内应力,达到稳定尺寸、提高塑性、减少变形、翘曲的目的。
铝合金铸件热处理操作规程所属分类:生产管理制度作者:[] 发布日期:2005-9-19 【字体:大中小】1 定义及其目的热处理就是选用某一热处理规范,控制加热速度,升到某一相应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以一定的速度冷却,改变其合金组织。
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力学性能,增强耐腐性能,改善加工性能,获得尺寸的稳定性。
2 热处理工艺分类2.1 退火:2.1.1 定义:退火就是将铝合金铸件加热到较高温度(一般300℃左右),保温一定时间,随炉冷却到室温的工艺。
2.1.2 目的:消除内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增大塑性。
2.2 固溶处理:2.2.1 定义:固溶处理就是把铸件加热到尽可能高的温度(接近于共晶的熔点),在该温度下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并随后快速冷却。
2.2.2 目的:提高铸件的强度和塑性,改善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2.3 时效处理:2.3.1 定义:时效处理就是将铸件加热到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出炉,在空气中缓慢冷却到室温的工艺。
2.3.2 分类:2.3.2.1 不完全人工时效:它是采用比较低的时效温度或较短的保温时间,目的是为了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即比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2.3.2.2 完全人工时效:它是采用较高的时效温度和较长的保温时间。
目的:获得最大的硬度,即得到最高的抗拉强度。
2.3.2.3 过时效:它是加热到更高温度下进行。
目的:得到好的抗应力腐蚀性能或比较稳定的组织和几何尺寸。
3 热处理状态代号及意义参见下表:表1 热处理状态代号、名称及特点代号热处理状态名称目的T1人工时效提高硬度,改善加工性能,提高ZL104、ZL105等合金的强度。
T2退火消除内应力,消除机加工引起的加工硬化,提高尺寸稳定性及增加合金的塑性。
T4固溶处理提高强度和硬度,获得最高的塑性及良好的抗蚀性能。
T5固溶处理+不完全人工时效用以获得足够高的强度,并保持有高的塑性,但抗蚀性下降。
T6固溶处理+完全人工时效用以获得最高的强度,但塑性及抗蚀性降低。
1.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工艺1.1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的作用将铝及铝合金材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以获得预期的产品组织和性能。
1.2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的主要方法及其基本作用原理1.2.1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的分类(见图1)图1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分类1.2.2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基本作用原理(1) 退火:产品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到一定时间后以一定的冷却速度冷却到室温。
通过原子扩散、迁移,使之组织更加均匀、稳定、,内应力消除,可大大提高材料的塑性,但强度会降低。
①铸锭均匀化退火:在高温下长期保温,然后以一定速度(高、中、低、慢)冷却,使铸锭化学成分、组织与性能均匀化,可提高材料塑性20%左右,降低挤压力20%左右,提高挤压速度15%左右,同时使材料表面处理质量提高。
②中间退火:又称局部退火或工序间退火,是为了提高材料的塑性,消除材料内部加工应力,在较低的温度下保温较短的时间,以利于续继加工或获得某种性能的组合。
③完全退火:又称成品退火,是在较高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以获得完全再结晶状态下的软化组织,具有最好的塑性和较低的强度。
(2)固溶淬火处理:将可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材料加热到较高的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使材料中的第二相或其它可溶成分充分溶解到铝基体中,形成过饱和固溶体,然后以快冷的方法将这种过饱和固溶体保持到室温,它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因处于高能位状态,溶质原子随时有析出的可能。
但此时材料塑性较高,可进行冷加工或矫直工序。
①在线淬火:对于一些淬火敏感性不高的合金材料,可利用挤压时高温进行固溶,然后用空冷(T5)或用水雾冷却(T6)进行淬火以获得一定的组织和性能。
②离线淬火:对于一些淬火敏感性高的合金材料必须在专门的热处理炉中重新加热到较高的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不大于15秒的转移时间淬入水中或油中,以获得一定的组织和性能,根据设备不同可分为盐浴淬火、空气淬火、立式淬火、卧式淬火。
(3)时效:经固溶淬火后的材料,在室温或较高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不稳定的过饱和固溶体会进行分解,第二相粒子会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或沉淀),分布在α(AL)铝晶粒周边,从而产生强化作用称之为析出(沉淀)强化。
铝合金铸件热处理操作规程1 定义及其目的热处理就是选用某一热处理规范,控制加热速度,升到某一相应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以一定的速度冷却,改变其合金组织。
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力学性能,增强耐腐性能,改善加工性能,获得尺寸的稳定性。
2 热处理工艺分类2(1 退火:(1(1 定义:退火就是将铝合金铸件加热到较高温度(一般300?左右),保 2 温一定时间,随炉冷却到室温的工艺。
2(1(2 目的:消除热处理状态代号及意义参见下表:表1 热处理状态代号、名称及特点4 热处理工艺参数参见表2:表2 常用铝合金(铝硅系)热处理规范注:表中未注明要求的,表示可通用于任何情况。
5 热处理操作要点: 5(1 热处理用炉的准备:5(1(1 检查热处理用炉及辅助设备。
如供电系统、空气循环用风扇,自控仪表及热电偶插放位置是否正常、合格。
5(1(2 检查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炉膛各处温差是否在规定范围(?5?)内。
5(1(3 起重设备是否正常、可靠。
5(2 装炉:5(2(1 待处理的铸件应按合金牌号、外廓尺寸、铸件壁厚及热处理规范进行分类。
5(2(2 检查铸件质量的单铸试棒,应与同炉浇注的铸件同炉热处理。
5(2(3 中小型铸件用专门的框架组成一批,一起装炉。
大型铸件应单个放在专用架上装炉。
5(3 加热及保温:5(3(1 送电加热时,应同时开动风扇和控温仪表。
5(3(2 加热应当缓慢(一般为100?/h)。
对复杂铸件,应在较低温度下装炉(300?以下),并使加热至淬火温度的时间为2小时左右。
5(3(3 在保温期间,应定时校正炉膛工作区域温度。
5(3(4 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中断保温,在短期不能恢复工作时,应将铸件出炉淬火。
在排除故障后,再次装炉继续升温进行热处理,其总的保温时间应稍许延长。
5(4 出炉冷却:5(4(1 保温结束后,用吊车或其它装置将铸件迅速出炉,淬入规定冷却介质中冷却。
5(4(2 淬火转移时间是指从铸件吊起到铸件全部淬入介质中,总的时间最好不超过15S。
铝合金去应力退火温度和时间1. 引言铝合金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重要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优良性能。
然而,在铝合金的加工过程中,由于塑性变形和热处理等原因,会产生内部应力。
这些应力可能会导致铝合金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开裂等问题,降低了其性能和可靠性。
因此,需要对铝合金进行去应力退火处理。
本文将重点讨论铝合金去应力退火的温度和时间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提供详细的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
2. 铝合金去应力退火原理铝合金去应力退火是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消除材料内部的残余应力。
在加热过程中,晶体结构发生改变,使得材料重新达到平衡状态。
随后,在适当的冷却速率下进行固化,以稳定晶体结构并减少内部残余应力。
3. 温度对去应力退火效果的影响3.1 温度选择铝合金去应力退火的温度选择是一个关键因素。
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晶界再结晶,从而改变材料的组织和性能;温度过低可能无法完全消除残余应力。
根据实验研究,通常选择铝合金的再结晶温度作为去应力退火的温度。
这是因为再结晶过程可以促使材料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消除内部应力。
3.2 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不同温度下进行去应力退火处理,会对铝合金的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在较低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可以获得较高的强度和硬度;而在较高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则可以获得较好的韧性和可塑性。
此外,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要考虑退火时间与成本、生产效率等因素之间的平衡。
通常情况下,选择适当的温度和时间组合,以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4. 实验步骤以下是进行铝合金去应力退火实验的详细步骤:1.准备试样:根据实际需求,制备合适尺寸的铝合金试样。
2.加热:将试样放入退火炉中,升温至预定温度。
根据前述的温度选择原则,选择合适的退火温度。
3.保温:在预定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使得材料内部达到平衡状态。
根据前述的时间与成本平衡原则,选择适当的保温时间。
4.冷却:将试样从退火炉中取出,采用适当的冷却方式进行固化处理。
铝及铝合金的热处理退火处理
铝及铝合金的热处理退火处理
目的:
展伸用材料包括压延用材料,挤压用材料及锻造用材料,通常其制造程序为:
熔铸→热加工→冷加工→材料成品
在热加工或冷加工的过程中,材料发生加工硬化的情况,使强度变大或导致加工硬化的情况,使强度变大或导致加工性减低。
为消除这些加工硬化,于冷加工前,中或后所施的热处理即为退火处理,其目的在使材料具有使用上所需要的程度。
分类:
由于退火条件的不同而分:
1、部分退火:
仅消除部份加工硬化,处理温度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实际温度则视强度而定,强度愈高则处理温度较低。
2、完全退火:
处理温度在材料的再结晶温度或稍高使材料发生再结晶而完全消除加工硬化,亦使强度达到最低的状态。
退火处里就时机而分:
1、中间退火:
再冷加工开始之前或冷加工过程中,所加的退火处理,通常为完全退火,其目的在恢复其加工性,使接下去的加功能较顺利,及控制其组织状态,俾能适合于最终成品的要求。
2、最终退火:
主要目的再调整成品最后的强度水平亦即调整炼度。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