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表达的调控机理和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76
转录因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机理在生物体内,基因表达的调控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基因的转录,从而产生mRNA,最终在细胞中转化为蛋白质。
在这个过程中,转录因子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转录因子是一类可以调控基因表达的蛋白质。
它们通过与DNA结合,调节某个基因的转录。
转录因子通常结合在基因的上游区域,也就是远端启动子区域(enhancer)。
这个区域通常是远离启动子区域(promoter)的DNA区域,通过DNA三维结构的转换,将转录因子的作用信号传递给启动子区域,从而启动或抑制基因的表达。
基因表达中,转录因子所起到的调控作用是可以与信号转导通路相互搭配的。
这种调控机理的模式化为:细胞信号通路的活化,使得一组转录因子得以被激活,并定向地结合到特定的基因启动子上,从而控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
这种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可以通过多种信息介导。
一种常见的信号转导途径是磷酸化信号传递。
在这种模式下,一组信号分子(通常是受体、酪氨酸激酶、酪氨酸磷酸酶等),通过一系列的细胞内反应,最终激活一组核内转录因子,并将其转录因子结合到基因启动子上。
这一过程中,多种基因都会参与进来,建立出包括转录因子、基础转录因子、RNA聚合酶等等在内的复杂网络结构。
以人体中血液中的红白细胞转录因子为例,这些细胞中,有一类转录因子叫做GATA因子。
在白细胞中,GATA因子会调节产生体液免疫反应的基因表达,这些基因最终会产生细胞因子、抗体、受体等物质。
在红细胞中,GATA因子则调节着红细胞的生长、分化等过程。
在血液细胞差异化的过程中,磷酸化GATA因子的活化是进行细胞分化的关键所在。
这样的例子可以看出,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因子的作用是广泛而复杂的。
除了磷酸化以外,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信号转导机制可以在转录因子作用中起关键作用。
例如,许多转录因子可以被特定的化合物调节,比如激素类物质、酸性和碱性小分子等等。
这些分子作用的机理与磷酸化信号传递通路类似,在某些微信中,还能起到具有化学特异性的调控作用。
基因表达与调控的机理与方法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完成,基因的研究技术得到了迅速提升。
人类不断地探索着自己的基因世界,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秘密,其中之一就是基因表达与调控。
本文将深入探讨基因表达与调控的机理与方法。
一、基因表达的概念与机理基因是指由DNA序列编码而成的遗传物质,基因表达则是指在细胞内的哪些基因被转录成为mRNA,从而进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基因的表达与生命的各个方面密不可分,例如细胞分化、生长发育、代谢等。
基因表达的机理是:DNA的双链解旋,将基因的信息转化为mRNA;mRNA经过剪切、拼接等一系列修饰后,到达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二、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表达的调控是指生物体通过一系列机制控制基因的表达水平。
调控有多个层次,分别为转录前、转录中、转录后调控三个方面。
转录前调控指在基因转录之前,细胞通过不同的机制对基因进行调控。
转录中调控是指对转录过程的调节,涉及到多个蛋白因子的参与。
转录后调控则是指对已经合成的mRNA进行调控。
其中,最常见的调控机制为转录调控,在这个过程中,细胞通过启动子结构、转录因子等调节因素对基因的表达进行控制。
三、基因调控的方法1 mRNA水平的调控通过调节mRNA的合成和降解来控制基因的表达水平。
在合成方面,包括稳态水平的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调控和差异剪切调控等。
稳态水平的调控是指在细胞内对mRNA的合成速率进行调节以维持稳态的水平;特定基因的表达调控是针对特定的mRNA进行调节,直接影响基因的表达;差异剪切调控则是针对mRNA存在的不同剪切方式进行调节,从而控制基因的表达。
在降解方面,主要通过RNA酶的作用来分解mRNA,从而达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细胞中含有若干个RNA酶,但其中最常见的是转录后降解酶(Argonaute)和RNA内质网(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 RISC)。
2 DNA水平的调控DNA水平上的调节主要是通过DNA甲基化和染色质重构来实现。
基因表达的机理与调控基因表达是生物体内信息传输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生物个体的发育、生长、分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生命的漫长历程中,基因调控网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中涉及到转录、翻译、蛋白合成等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
本文将从机理和调控的角度来探讨基因表达的相关问题。
一、基因表达的机理基因表达即指基因在生物体内产生可观察表现的过程,它包括两个主要步骤——转录和翻译。
转录是指在细胞核内,根据DNA模板,将mRNA合成的过程。
DNA双链解旋成为单链,由RNA聚合酶从5'端向3'端进行合成。
在这一过程中,RNA聚合酶会依照模板DNA的序列将RNA合成成为与DNA互补的RNA链,这个RNA链就是mRNA。
mRNA是信息传递的介质,它携带DNA所编码的蛋白质序列信息,带到细胞质内被翻译成蛋白质。
翻译是指mRNA通过三联体密码子指导,将氨基酸序列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其中,mRNA通过核糖体与tRNA结合形成复合体,tRNA上携带特定的氨基酸,依次接受mRNA上暴露的三联体密码子的作用,并将对应的氨基酸转运给蛋白质链上。
这样,序列从RNA到蛋白质的转化完成,最终完成蛋白质的合成。
但是,作为生命的重要转换过程,基因表达不可能如此简单,它涉及到多种调控机制的复杂调整,以达到最优的生物效果。
二、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表达的调控主要包括转录前、转录中和转录后三个阶段,其中最为重要的调控机制是转录调控。
1. 转录前调控在细胞核内,DNA的可利用部分只占全部DNA的一小部分,而转录前调控就是在DNA可利用部分中,对于基因进行选择性、有序的开放。
转录因子复合物和DNA上染色质的非编码区域能够通过染色质重塑、DNA甲基化等信号通路穿插,改变染色质结构,使得DNA在特定的位置上更容易开放,从而促进转录复合物的定位和结合。
2. 转录中调控基因转录过程中,各种酶类分子的“威胁”和“悄无声息”的调整性协作使得基因表达真正得到调控。
基因调控的机制与应用基因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控制生命活动的作用,而基因调控就是指对基因表达的控制,是生命活动的关键步骤之一。
基因调控包括转录调控、转录后调控和转化调控等几个方面。
了解基因调控的机制和应用是目前生物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1、转录调控转录调控主要通过调控RNA聚合酶Promoter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分为两种类型,即正向调控和负向调控。
正向调控是指调控因子能够使RNA聚合酶在Promoter上的结合增加,进而提高基因表达量。
负向调控则是通过调控因子与DNA序列的相互作用,阻止RNA聚合酶与Promoter上的结合,从而减少基因表达量。
在基因调控的过程中,调控因子是起主导作用的。
它们是一些复杂的蛋白质或RNA分子,可以结合至特定的DNA序列上,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有些调控因子是直接识别DNA上的序列,通过配对作用来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比如转录因子。
有些则是通过调控蛋白质的翻译和降解速率来影响基因表达,比如RNA干扰。
基因转录的调控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一些调控因子可能只起到激活或压制基因表达的影响,而有些则能同时起到两个作用。
2、转录后调控转录后调控是指通过调控RNA聚合酶合成的RNA物质,在不同的环节中控制RNA的处理,从而影响最终RNA产物的表达。
这里的环节包括剪接、核糖体扫描、RNA编辑和翻译等。
其中,RNA编辑主要是指在RNA复制过程中的与DNA序列不同的修饰,可以调整基因表达的复杂程度。
例如,在某些神经元上,RNA的剪接会产生两个不同的RNA物质,这两种RNA物质在不同的环节中处理,产生不同的蛋白质。
3、转化调控转化调控是指通过修饰染色体、DNA或蛋白质来控制基因表达。
这种调控可以直接影响DNA序列的编码方式,从而改变基因的表达。
转化调控的例子是DNA甲基化,即通过甲基化DNA上某些碱基,来影响基因转录的过程。
这样的甲基化可能是一个反应的结果或是外因环境的影响,例如食品成分的不同或毒素的应激。
第14章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重点:操纵子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控;色氨酸操纵子的衰减作用。
难点:色氨酸操纵子的衰减作用。
第一节基因调控的基本定律一、基因调控水平二、基因和调控元件三、DNA结合蛋白一、基因调控水平基因表达的调控可以发生在DNA到蛋白质的任意节点上,如基因结构、转录、mRNA 加工、RNA的稳定性、翻译和翻译后修饰。
二、基因和调控元件基因:是指能转录成RNA的DNA序列。
结构基因:编码代谢、生物合成和细胞结构的蛋白质。
调节基因:产物是RNA或蛋白质,控制结构基因的表达。
其产物通常是DNA结合蛋白。
调控元件:不能转录但是能够调控基因表达的DNA序列。
三、DNA结合蛋白调控蛋白通常含有与DNA结合的结构域,一般由60-90个氨基酸组成。
在一个结构域中,只有少数氨基酸与DNA接触。
这些氨基酸(包括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常与碱基形成氢键,或者与磷酸核糖骨架结合。
根据DNA结合结构域内的模体,可以将DNA结合分成几种类型(图16.2)。
第二节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一、操纵子结构二、正负调控三、乳糖操纵子四、lac突变五、正控制一、操纵子结构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调控的主要差异在于功能相关的基因的组成。
细菌的功能相关的基因常常排列在一起,并且由同一启动子控制。
一群一起转录的细菌的结构基因(包括其启动子和控制转录的额外序列)称为操纵子。
二、正负调控转录水平上的调控主要有两种类型:负调控:gene ON 阻遏蛋白 OFF正调控:gene OFF 激活蛋白 ON诱导:活性阻遏蛋白 失活诱导因子+非活性激活蛋白 活性阻遏:失活阻遏蛋白 活性共阻遏蛋白+活性激活蛋白 失活三、乳糖操纵子乳糖操纵子是诱导型操纵子,当诱导物不存在时,阻遏蛋白结合到操纵序列上并阻止转录;当诱导物存在时,阻遏蛋白与诱导物结合后失去活性,转录才得以进行。
四、lac突变为了鉴定乳糖操纵子各个成分的功能,Jacob和Monod做了细菌的接合实验,其中供体菌的F’因子上也带有乳糖操纵子。
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及应用基因表达调控是指细胞内基因转录到蛋白质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中受到多种调控因素的影响。
这些调控因素并非简单的开关,而是由一系列分子互相作用形成的复杂网络。
因此,对这些调控因素的研究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细胞内的调控机制,同时还可以应用在许多方面,比如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农业和食品工业的生产等。
基因表达调节的分子机制基因表达调节由多种调节因子参与,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转录因子和表观遗传因子。
转录因子是调控基因表达的主要调控蛋白,它们通过与基因启动子区域结合,并激活或抑制转录过程,从而影响基因表达。
表观遗传调控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RNA修饰等多种方式,这些机制可以改变基因的表达模式,从而影响到基因的功能。
此外,微小RNA(miRNA)和信使RNA(mRNA)也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机制。
miRNA是一类非编码RNA,可以结合到靶基因的3'非翻译区域上,并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实现基因调控。
mRNA是运输遗传信息的分子,它们在转录后被翻译成蛋白质,而mRNA的表达水平可以通过多种因素如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效率等进行调节。
应用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在多个领域都有应用,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生物医学领域:研究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对于深入了解人类疾病的发生机理和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基于miRNA 和mRNA的组合分析、转录因子的靶向阻断、表观遗传修饰等技术可用于防止/治疗肿瘤、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疾病等。
2. 农业和食品工业:通过研究植物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的产量、耐旱性、耐盐性和抗病能力。
同时,将miRNA等基因调控技术应用于食品生产中,可帮助生产出具有优良营养品质的食品。
3. 生物制药领域:生产无细胞表达的蛋白质可以避免由细胞内的微生物和病毒带来的安全问题。
通过对基因表达和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并创新新型的生产无细胞表达的蛋白质的方法已成为当前制药工业研发的一个热点。
基因表达调控的机理和与疾病的关系基因是生命的基础,但是不同的细胞和组织中基因的表达是不同的,这使得生命呈现了多样性的面貌。
基因表达调控是指不同环境和信号对基因表达的控制,是细胞和生物体在适应环境变化中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基因表达调控是生命现象的重要部分,直接涉及到个体细胞、组织和生物的发育、生长、差异化、功能发挥及其相关疾病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将简要介绍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1.转录调控转录调控是指通过一系列分子机制调节基因的转录,以控制基因表达的过程。
转录调控的机制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主要涉及信号传导、转录因子及其结合位点、染色质状态、启动子活性调控、RNA后转录修饰等多个层次。
转录调控与疾病的关系:转录调控紊乱是许多疾病的重要原因。
例如,肝脏癌细胞中的肝细胞核因子4(HNF4)的基因表达水平下降,调控了其下游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发展。
研究表明,通过提高HNF4a表达水平但不影响癌症细胞株的增殖,可以抑制癌症细胞增殖。
2.转录后调控转录后调控是指RNA在剪接、RNA修饰和RNA降解等过程中的调控,以及通过RNA干扰和转化来影响基因表达的过程。
具体来说,转录后调控包括RNA剪接、RNA编辑和RNA降解等过程。
转录后调控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表明,许多重要的人类疾病——包括肿瘤、神经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与RNA修饰和RNA降解有关。
例如,在胃癌中,微小RNA(mi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同时,其中一些miRNA的甲基化水平也升高。
研究发现,miRNA的高度甲基化与胃癌的较低生存率相关,这表明了miRNA 表达调控和RNA甲基化的紊乱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表观调控表观调控是指通过修改染色质上的历史修饰,改变基因可及性来调节基因的表达。
表观调控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和三维染色体结构等多个层次的调控。
表观调控与疾病的关系:许多人类疾病,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都与表观调控的紊乱有关。
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表达的调控是生物体中基因活动的一个重要过程,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维持细胞的功能和稳态。
基因表达调控涉及多个层次,包括转录水平、转译水平和后转录水平等。
下面将对这些层次的基因表达调控进行详细介绍。
一、转录水平调控转录水平调控指的是通过调节基因的转录过程来控制基因表达的水平。
主要的调控方式包括转录激活和转录抑制。
转录激活因子可以与DNA结合,促进转录因子的结合,从而增强转录过程,而转录抑制因子则能够与DNA或转录因子结合,阻碍转录的进行。
此外,染色质的结构也会对基因的转录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都可以改变染色质的状态,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二、转译水平调控转译水平调控是指调控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的转译过程。
在细胞中,mRNA需要被翻译成蛋白质才能发挥作用。
转译的调控主要包括转录后修饰和mRNA降解两个方面。
在转录后修饰中,mRNA会经历剪接、剪接调控、RNA编辑等多个步骤,来改变它的结构和功能。
而mRNA降解则通过一系列核酸酶的作用,将mRNA降解成短的片段,从而控制基因的表达。
三、后转录水平调控后转录水平调控是指基因表达的调控发生在转录和转译之后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蛋白质会经历一系列的修饰和定位过程,以实现其特定的功能。
这些修饰包括糖基化、磷酸化、乙酰化等,它们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稳定性、定位和相互作用等性质。
此外,许多蛋白质需要通过蛋白酶的作用进行裂解,形成活性的多肽或蛋白质片段。
总结起来,基因表达的调控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涉及多个层次的调控机制。
通过转录水平的调控,可以控制基因的转录过程和染色质的结构状态;通过转译水平的调控,可以调节mRNA的转译和降解过程;而后转录水平的调控,则调节了蛋白质的修饰和定位等过程。
这些调控机制相互作用,共同维持了细胞内基因表达的平衡,保证了生物体的正常功能。
基因表达的调控不仅对细胞发育和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还与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一、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的共性首先,我们来看看在生物基因表达调控这一过程中体现的共性和一些基本模式。
1、作用范围。
生物体内的基因分为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
管家基因始终表达,奢侈基因只在需要的时候表达,但二者的表达都受到调控。
可见,调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2、调控方式。
基因表达有两种调控方式,即正调控与负调控,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离不开这两种模式。
3、调控水平。
一种基因表达的调控可以在多种层面上展开,包括DNA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加工水平、翻译后加工水平等。
然为节省能量起见,转录的起始阶段往往作为最佳调控位点。
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真核生物与原核细胞在结构上就有着诸多不同,这决定了二者在运行方面的迥异途径。
真核生物比原核生物复杂,转录与翻译不同时也不同地,基因组与染色体结构复杂,因而有着更为复杂的调控机制。
1、多层次。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可发生在染色质水平、转录起始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以及翻译后水平。
2、无操纵子和衰减子。
3、大多数原核生物以负调控为主,而真核生物启动子以正调控为主。
4、个体发育复杂,而受环境影响较小。
真核生物多为多细胞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要随细胞内外环境的变化调节基因表达,还要随发育的不同阶段表达不同基因。
前者为短期调控,后者属长期调控。
从整体上看,不可逆的长期调控影响更深远。
三、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介于真核生物表达以多层次性为最主要特点,我们可以分别从它的几个水平着眼,剖析它的调控机制。
1、染色质水平。
真核生物基因组DNA以致密的染色质形式存在,发生在染色质水平的调控也称作转录前水平的调控,产生永久性DNA序列和染色质结构的变化,往往伴随细胞分化。
染色质水平的调控包括染色质丢失、基因扩增、基因重排、染色体DNA的修饰,等等。
a.基因丢失:丢失一段DNA或整条染色体的现象。
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可以通过丢失掉某些基因而去除这些基因的活性。
某些原生动物、线虫、昆虫和甲壳类动物在个体发育中,许多体细胞常常丢失掉整条或部分的染色体,只有将来分化产生生殖细胞的那些细胞一直保留着整套的染色体。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机理及其调控原核生物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其基因组包括细胞质内的DNA和可能存在于外部的质粒DNA。
基因是生命的基本单位,通过基因表达来实现细胞内各种生物活动的调节、协调和控制。
这里将重点介绍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机理及其调控。
基因表达的三个步骤基因表达分为三个主要步骤:转录、翻译和调节。
转录是指将DNA序列转换成RNA序列的过程;翻译是指RNA序列被翻译成氨基酸序列的过程,进而合成蛋白质;调节是指生物体在不同状态下对基因表达的调整和控制。
转录的机理和调控转录是从DNA合成RNA的过程。
在细胞内,RNA聚合酶是起主导作用的酶,可以将位于DNA模板链上的核苷酸与其形成互补配对的核苷酸连接起来,从而合成RNA,这个过程是由DNA模板指导的。
在原核生物中,转录过程相对简单。
细菌细胞中,只有一个RNA聚合酶可以完成所有RNA的合成,并且细菌细胞中的大多数基因都是成串排列的,构成的连续片段被称为“操纵子”。
细菌的一个操纵子通常包含3个区域,启动子、结构基因和终止子。
其中,启动子包含一段特别的DNA序列,被RNA聚合酶认识为转录起点,使得RNA聚合酶可以将核苷酸序列转录为RNA。
结构基因由串联的核苷酸序列组成,决定了合成的RNA分子序列构建。
终止子是一些DNA序列,确定RNA聚合酶在终止转录时的位置。
转录过程中的调控非常重要。
原核生物常常通过启动子区域的开放或关闭调控基因的转录。
这可以通过转录因子的作用来实现。
例如,细菌的“cap结构”和“UTR”可以帮助细胞发现起始位置。
激活蛋白可以缠绕到基因区域,启动转录酶的工作进程。
还有其他的转录因子,他们的作用是为转录酶提供指导信号。
翻译的机理和调控翻译是在RNA模板的指导下,由核糖体将合成的氨基酸序列合成成蛋白质的过程。
在原核生物中,翻译是通过紧密联系的核糖体和RNA复合物实现的。
核糖体由大大小小两个亚基组成,并特异地识别不同氨基酸。
它通过扫描RNA序列来寻找指定的起始区域(起始密码子),并始终按照特定的氨基酸序列连接合成蛋白质。
基因表达调控的机理和作用生命最基本的单位是细胞,而细胞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都由基因来控制。
基因表达是指在细胞中将基因的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基因的转录、RNA 的加工和翻译等多个步骤。
基因表达的调控是指通过生物体内外环境的变化,调节基因表达,从而控制细胞分化、发育和适应环境等生命活动的过程。
本文将从基因调控机理、基因表达调控的作用等方面,探讨基因表达调控的机理和作用。
基因调控机理基因调控是由一系列蛋白质和其他非编码RNA协同调控的。
其中,蛋白质编码基因调控的过程主要涉及到转录调控因子、组蛋白修饰因子、DNA甲基化修饰因子和RNA分解酶等。
转录调控因子转录调控因子主要参与基因转录过程中的启动子的识别、转录因子互作等基本过程,从而实现对该基因的转录水平的调控。
转录因子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活化因子,一类是抑制因子。
活化因子能够与启动子结合并激活转录,抑制因子则阻止启动子与RNA聚合酶的结合,从而起到基因的抑制作用。
组蛋白修饰因子组蛋白修饰因子通过调节染色质的构象结构,影响整个基因的转录过程。
组蛋白修饰因子通过乙酰化、甲基化、去乙酰化等不同的修饰方式对组蛋白进行修饰,从而形成不同的染色质结构。
通过这些组蛋白修饰方式,基因的区域可以被打开或关闭,以实现基因的表达或抑制。
DNA甲基化修饰因子DNA甲基化是指DNA上特定的碱基被甲基化。
DNA甲基化可以通过调节基因启动子的维度来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胞功能和生命活动等。
在细胞分化和发育等过程中,DNA甲基化是特别重要的途径之一。
RNA分解酶RNA分解酶通过水解RNA串的化学键来分解mRNA。
RNA分解酶能够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影响细胞的功能和适应性。
基因表达调控的作用基因表达调控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分化、发育和适应环境等生命活动的过程。
在人类细胞分化和发育中,基因表达调控是实现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器官和致使胚胎发育的关键途径。
在人类和其他物种的适应环境中,基因调控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