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基准选择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40
机械加工过程中定位精准基准选择的原则与方法标题:机械加工过程中定位精准基准选择的原则与方法引言: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定位精准基准的选择是确保加工零件尺寸精度和装配精度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机械加工中定位精准基准的选择原则与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正文:I. 定位基准的定义和重要性定位基准是指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用于确定零件位置和相对运动的参考面、轴线或点。
选择合适的定位基准对于保证零件的精度和功能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定位基准的几个关键要素。
A. 参考面:定位基准应该选择明确、易于加工和测量的平面、轴线或点作为参考。
B. 相对运动:定位基准的选择要考虑与其他零件的相对运动关系,确保装配过程中零件的位置和相对运动符合设计要求。
II. 定位精准基准的选择原则在选择定位精准基准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A. 最小化误差传递:选择定位精准基准时,应尽量减小对其它基准和零件制造造成的误差传递,以保证整体加工精度。
B. 兼顾加工简易性:定位精准基准的选择应考虑加工的可行性和成本因素,避免过于复杂和昂贵的定位方案。
C. 考虑装配要求:定位精准基准的选择应与零件的装配要求相匹配,确保零件能够正确、高效地装配。
III. 定位精准基准的选择方法在选择定位精准基准时,可以结合以下方法来指导决策过程。
A. 定性分析:对待加工零件的形状、复杂程度以及装配要求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各个方面的重要性和优先级。
B.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方法,验证候选定位精准基准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比较不同方案的加工难度、装配精度和成本,选取对零件性能和装配要求最优的方案。
C. 数学模拟: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不同定位精准基准方案对零件加工和装配性能的影响,确保选择的方案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IV. 观点和理解在机械加工中,选择合适的定位精准基准是确保零件尺寸精度和装配精度的关键因素。
通过深入理解定位精准基准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遵循选择原则和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选择适合特定加工需求的定位精准基准。
定位基准的选择在制定零件加工的工艺规程时,正确地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定位基准选择的好坏,不仅影响零件加工的位置精度,而且对零件各表面的加工顺序也有很大的影响。
本节先建立一些有关基准和定位的概念,然后再着重讨论定位基准选择的原则。
(一)基准的概念零件都是由若干表面组成,各表面之间有一定的尺寸和相互位置要求。
模具零件表面间的相对位置要求包括两方面:表面间的距离尺寸精度和相对位置精度(如同轴度、平行度、垂直度和圆跳动等)要求。
研究零件表面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离不开基准,不明确基准就无法确定零件表面的位置。
基准就其一般意义来讲,就是零件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的位置所依据的点、线、面。
基准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
1、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
例如图9-1所示的零件,其轴心线O-O是各外圆表面和内孔的设计基准;端面A是端面B,C的设计基准;内孔表面D体现的轴心线O-O是φ40h外圆表面径向圆跳动和端面B端面圆跳动的设计基准。
2、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
工艺基准按用途不同,又分为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1)定位基准加工时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据正确位置所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例如图9-1所示零件,零件套在心轴上磨削φ40h外圆表面时,内孔即为定位基准。
(2)测量基准零件检验时,用以测量已加工表面尺寸及位置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
如图9-1所示,当以内孔为基准(套在检验心轴上)检验φ40h外圆的径向圆跳动和端面B的端面圆跳动时,内孔即为测量基准。
(3)装配基准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在部件或产品中位置的基准,称为装配基准。
例如,图9-1所示零件φ40h及端面B即为装配基准。
(二)工件的安装方式为了在工件的某一部位上加工出符合规定技术要求的表面,在机械加工前,必须使工件在机床上相对于工具占据某一正确的位置。
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基准重合原则:尽量使工作的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以避免产生基准不符误差。
2. 基准统一原则:尽量用精基准作定位基准,以保证有足够的定位精度。
3. 稳定可靠原则:应使工作安装稳定,使在加工过程中因切削或压力而引起的变形最小。
4. 方便操作原则:应使工件定位方便,夹紧可靠,便于操作,夹具结构简单。
5. 经济性好原则:应尽量选择价格较低的基准面,以提高经济性。
总之,在选择定位基准时,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原则,以选择最合适的基准面,从而保证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
机械加工过程中定位精基准的选择原则机械加工过程中,定位精基准的选择原则是确保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能够准确、稳定地定位和固定,以保证加工精度和质量。
选择适合的定位基准是机械加工中非常关键的一步,下面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对机械加工过程中定位精基准的选择原则进行探讨。
一、深度探讨1. 标定精度要求:在选择定位精基准时,首先需要明确工件的标定精度要求。
不同的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对精度的要求不同,有些工件可能对定位精度要求非常高,而有些工件则相对要求较低。
在选择定位基准时,需要根据工件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标定精度要求。
2. 工艺要求:除了标定精度要求外,还需要考虑工艺要求。
不同的机械加工工艺可能需要不同的定位基准,对于平面加工,可以选择平面作为定位基准;对于轴向加工,可以选择轴线作为定位基准。
在选择定位基准时,需要考虑到实际的工艺要求。
3. 加工方式:加工方式也是选择定位基准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常用的加工方式有铣削、车削、钻削等。
不同的加工方式对定位基准的要求不同,有些加工方式可能需要更多的定位精基准来确保加工质量。
在选择定位基准时,需要根据加工方式来确定合适的定位基准数量和位置。
4. 可靠性和可重复性:选择定位基准还需要考虑到其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定位基准需要能够在加工过程中保持稳定且精确,以确保加工精度的稳定和一致性。
在选择定位基准时,需要选择质量可靠、稳定性好的基准。
二、广度回顾1. 平面基准:平面基准是机械加工中常用的一种定位基准。
其特点是平面位置的确定性好,适用于平面加工和平面位置的确定。
2. 轴线基准:轴线基准也是机械加工中常用的一种定位基准。
其特点是轴线位置的确定性好,适用于轴向加工和轴线位置的确定。
3. 圆心基准:圆心基准适用于圆形零件的加工。
通过确定圆心位置,可以确保圆形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定位和圆度要求。
4. 角度基准:角度基准适用于需要确定角度位置的加工任务。
通过确定角度位置,可以确保加工过程中的角度要求。
定位基准的选择一、定位基准的概念和类型在加工时,用以确定零件在机床的正确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它是工件上与夹具定位元件直接接触的点、线或面。
如图11-14a所示零件,加工平面F和C时是通过平面A和D放在夹具上定位的,所以,平面A和D是加工平面F和C的定位基准。
又如图11-14b所示的齿轮,加工齿形时是以内孔和一个端面作为定位基准的。
根据工件上定位基准的表面状态不同,定位基准又分为精基准和粗基准。
精基准是指已经经过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而没有经过机械加工的定位基准为粗基准。
图11-4基准分析二、精基准的选择定位基准的选择应先选择精基准,再根据精基准的加工选择粗基准。
选择精基准时,主要应考虑保证加工精度和工件安装方便可靠。
其选择原则如下:1.基准重合原则即选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以避免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基准不重合误差。
当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时,在加工误差中将会增加一个误差值,其值大小等于设计基准和定位基准之间的尺寸误差,这就是基准不重合误差。
当基准重合时,则没有基准不重合误差。
图11-5表示具有相交孔的轴承座准备镗以O-O为中心线的孔。
在该工序之前,零件的M、H、K 平面已加工好,并且M-H、H-K之间的尺寸为C+T C及B+T B。
本工序要求镗出的孔中心线O-O距K表面的尺寸为A+T A。
为此,工件可以考虑几个定位加工方案:图11-15b所示方案以M面为定位基准。
加工时采用“调整法”加工,即镗杆中心线距机床工件台或夹具定位元件工作表面间的位置已经调好,固定不变。
这时获得的尺寸A的大小将和M-K面间的可能相对位置变化有关,其最大可能位置变化为尺寸B和C的公差之和,即ΔB =T B +T C图11-15c所示方案以H面为定位基准。
因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A尺寸的误差仅是H-K间的位置变化,即ΔB = T B图11-15d所示方案以设计基准K面为定位基准,此时δ基准不重合= 0由上例可知,加工中最好直接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以便消除基准不重合误差。
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在进行定位时,选择合适的基准非常重要。
基准是指确定一个地点或位置的参照物或标准,它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地点、一个坐标系统或一个相对位置。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定位的需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在导航、地图应用还是其他领域,定位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选择定位基准的原则,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定位技术。
选择定位基准时需要考虑其准确性。
准确性是衡量定位技术好坏的重要指标。
一个好的基准应该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定位结果,尽可能减小误差。
例如,在导航应用中,我们希望可以准确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以便更好地规划路线。
因此,在选择定位基准时,我们应该选择那些具有高精度的技术或系统。
选择定位基准时还需要考虑其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定位技术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表现。
一个好的基准应该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例如,在使用GPS定位时,天气和建筑物等因素会对信号产生干扰,影响定位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选择定位基准时,我们应该选择那些能够在不同环境下保持稳定性的技术或系统。
选择定位基准时还需要考虑其适用性。
适用性是指基准是否适用于特定的应用场景。
不同的应用场景对定位的要求不同,因此选择适合的基准非常重要。
例如,在室内定位中,GPS定位就不适用于室内环境。
因此,在选择定位基准时,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选择合适的技术或系统。
选择定位基准时还需要考虑其成本效益。
成本效益是指使用某个基准所需的成本与其提供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需要在定位精度、稳定性和成本之间进行权衡。
因此,在选择定位基准时,我们应该选择那些具有较高成本效益的技术或系统。
选择定位基准时还需要考虑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可靠性是指定位技术在实际使用中的可靠程度,而安全性是指定位技术对用户隐私的保护程度。
一个好的基准应该能够保证定位结果的可靠性,并且能够有效保护用户的隐私。
因此,在选择定位基准时,我们需要选择那些具有较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技术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