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5.60 MB
- 文档页数:23
第10章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作业及答案--医学免疫学第10章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一.名词解释:1.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2.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二. 单选题1.婴幼儿易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由于( )A. 物理屏障发育尚未完善所致 B.化学屏障发育尚未完善所致C.微生物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所致D.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所致E.血-胎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所致2.组成化学屏障的杀、抑菌物质不包括( )A.α-防御素 B.脂肪酸 C.乳酸D.溶菌酶 E.抗菌肽3.固有免疫细胞所不具备的应答特点是( )A. 直接识别病原体某些共有高度保守的配体分子B.识别结合相应配体后,立即产生免疫应答C.经克隆扩增和分化后,迅速产生免疫效应D. 没有免疫记忆功能,不能引起再次应答E. 免疫应答维持时间较短4.可直接作用于G+菌细胞壁、使之溶解破坏的物质是( )A. C—反应蛋白 B.穿孔素 C. 溶菌酶D.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E.TNF-α5.瞬时固有免疫应答发生在感染后()A.0-4小时;B.4-96小时;C.24-48小时;D.96小时;E.4-5天6.γδT细胞的表现型是()A.CD4+CD8+;B. CD4+CD8-;C. CD4-CD8+;D. CD4-CD8-;E. CD2+CD3-7. B1-B细胞抗体应答的特点是()A.可针对TD-Ag产生体液免疫应答;B.针对TI-Ag产生体液免疫应答;C.诱导产生抗体为IgG;D. 具有免疫记忆;E.作用时间长8.巨噬细胞不具备的依氧杀菌系统是()A.过氧化氢;B.髓过氧化物酶;C.O2-;D.OH-;E.1O29.T细胞中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亚群是()A.TH细胞;B.Tc细胞;C.TCRαβ+细胞;D. TCRγδ+细胞;E.T DTH10.B-1B细胞识别抗原()A.识别蛋白质抗原;B.识别糖蛋白抗原;C.识别LPS;D.识别抗原有严格特异性;E.识别人正常抗原11.巨噬细胞可提呈()A.TI-抗原;B.细菌抗原;C.病毒抗原;D.肿瘤抗原;E.LPS12.下列哪一种不是固有免疫细胞的受体()A.Toll样受体B.甘露糖受体C.清道夫受体D.细胞因子受体E.TCR13.γδT细胞所不具备的生物学作用是()A. 非特异性杀伤某些病毒感染的靶细胞B. 非特异性杀伤某些肿瘤细胞C. 分泌细胞因子介导炎症反应D.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E.非特异性杀伤损伤衰老的自身细胞14.自然杀伤细胞能够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而对正常宿主细胞不杀伤的机制是()A. KAR与MHCⅠ类分子结合B. 自然杀伤细胞表面具有识别自身受体C. KIR与细胞表面糖类分子结合D.KAR与MHCⅡ类分子结合E.肿瘤细胞表面缺乏MHCⅠ类分子,KIR不能与MHCⅠ类分子结合15.固有免疫细胞不包括()A.T细胞B.巨噬细胞C.NK细胞D.中性粒细胞E.单核细胞16.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的细胞是()A.B细胞B.巨噬细胞C.NK细胞D.中性粒细胞E.DC三.多项选择题:1.天然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是()A.非特异性识别B.识别多种抗原的“共性”C.通过抗原特异性受体识别抗原D.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抗原E.无MHC限制性2.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A.T细胞B.B细胞C.巨噬细胞D.中性粒细胞E.树突状细胞3. 体内执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是()A. γδT细胞 B.αβT细胞 C. B1细胞 D. B2细胞 E. NK T细胞4.能诱导细胞凋亡的物质是()A.穿孔素 B.TNF C. FasLD.防御素 E.颗粒酶5.模式识别受体()A.较少多样性B.是胚系基因重排后编码的产物C.直接识别病原体表面某些共有的配体分子D.只表达于固有免疫细胞膜表面,无游离形式存在E.可识别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特定分子,如磷脂酰丝氨酸等6.表达于病原菌表面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包括()A. G-菌的脂多糖 B.G+菌的肽聚糖C.细菌表面的甘露糖残基 D.细菌非甲基化DNACpG序列E.真菌的酵母多糖7.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包括()A. Toll样受体B. 清道夫受体 C.甘露糖受体D. C3b受体 E.IgGFc受体8.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固有免疫细胞是()A.单核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中性粒细胞D.肥大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四.B型选择题A.物理屏障B. 化学屏障C.微生物屏障D. 血-脑屏障E.血-胎屏障1.妊娠3个月内孕妇感染了病毒容易导致流产,是由于哪种屏障部完善()2.构成人体防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是()3.滥用抗生素能够破坏哪种屏障()A.甘露糖受体B.清道夫受体C.FcεRD.调理性受体E.KAR4.能够识别G-菌脂多糖的受体是()5.能够与免疫球蛋白Ig Fc的受体是()6.NK细胞具有的受体是()7.肥大细胞具有的受体是()A.单核细胞B.Th细胞C.CTL细胞D.NK细胞E.B细胞8.具有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的细胞是()9.具有特异性细胞毒作用的细胞是()10.具有分泌抗体功能的细胞是()11.具有免疫监视的固有免疫细胞是()五.问答题:1.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有哪些?2.组织屏障作用的组成及其作用?3.固有免疫细胞有哪些?4. 患儿,男,3岁,因高热、嗜睡入院。
夜大免疫第10章固有免疫细胞复习题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十章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A型题1.巨噬细胞所不具备的受体是A.C3b受体B.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C.Toll样受体D.IgG Fc受体E.甘露糖受体2.兼备抗原加工提呈和吞噬杀菌作用的固有免疫细胞是A.肥大细胞B.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C.滤泡树突状细胞D.巨噬细胞E.中性粒细胞3.对巨噬细胞具有激活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IL-2B.IL-3C.IL-4D.IFN-γE.IL-84.对巨噬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DC-CK1(CCL18)B.MIP-1α/β (CCL3/4)C.IL-8(CXCL8)D.IP-10(CXCL10)E.BLC-1(CXCL13)5.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MIP-1α/β(CCL3/4)B.MCP-1(CCL2)C.IL-8(CXCL8)D.SLC(CCL21)E.G-CSF6.巨噬细胞表面可直接识别病原菌表面岩藻糖残基的分子是A.清道夫受体B.Toll样受体C.CD14分子D.甘露糖受体E.调理性受体7.单核细胞进入组织器官后可分化为A.中性粒细胞B.巨噬细胞C.隐蔽细胞D.朗格汉斯细胞E.间质树突状细胞8.血液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A.单核细胞B.中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T淋巴细胞9.吞噬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是A. CD1B. CD14C. CD56D. CD16E. CD11c10.可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的免疫细胞是A.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B.髓样树突状细胞C.巨噬细胞D.上皮细胞E.内皮细胞11.未成熟髓样树突状细胞表面膜分子表达特征是A.高表达模式识别受体和MHCⅡ/Ⅰ类分子B.低表达模式识别受体和MHCⅡ/Ⅰ类分子C.高表达模式识别受体,低表达MHCⅡ/Ⅰ类分子D.低表达模式识别受体,高表达MHCⅡ/Ⅰ类分子E.只表达模式识别受体,不表达MHCⅡ/Ⅰ类分子12.成熟髓样树突状细胞表面膜分子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是A.高表达IgG Fc受体,可介导ADCC效应B.高表达模式识别受体,可提高抗原加工和提呈能力C.高表达MHCⅡ/Ⅰ类分子,可增强抗原摄取和加工能力D.高表达MHCⅡ/Ⅰ类分子,可增强抗原提呈和激发免疫应答的能力E.低表达MHCⅡ/Ⅰ类分子,可增强抗原加工处理能力13.NK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A.TCR-、mIgM-、CD56+、CD16+B.TCR+、mIgM-、CD56+、CD8-C.TCR+、mIgM-、CD4+、CD25+D.TCR+、mIgM-、CD4+、CD28+E.TCR-、mIgM+、CD5+14.能够发挥ADCC效应的淋巴细胞是A.CD4+效应Th1细胞B.CD8+效应CTLC.γδT细胞D.NKT细胞E.NK细胞15.NK细胞释放的能使靶细胞溶解破坏的生物活性介质是A.溶菌酶B.FasLC.TNF-αD.穿孔素E.IFN-γ16.NKT细胞表面TCR识别结合的配体是A.MHCⅠ类分子B.CD1分子提呈的磷脂/糖脂类抗原C.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D.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E.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残基17.γδT细胞主要分布于A.脾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内B.淋巴结深皮质区C.黏膜和皮下组织D.外周血E.淋巴液18.γδT细胞不能识别的抗原是A.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热休克蛋白B.感染细胞表面CD1分子提呈的糖脂类抗原C.某些病毒感染细胞表达的异常分子D.肿瘤细胞表面MHCⅠ类链相关的A/B分子E.APC表面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19.B1细胞主要分布于A.血液中B.淋巴液中C.淋巴结深皮质区D.胸/腹膜腔和肠道固有层淋巴组织中E.外周免疫器官淋巴滤泡内20.B1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A.TCR-、mIgM+、CD5+B.TCR-、mIgM+/ mIgD+、CD5-C.TCR+、CD56+、CD16-D.TCR-、CD56+、CD16+E.TCR-、CD34+、CD117+21.B1细胞通常不能识别A.细菌脂多糖B.肺炎球菌荚膜多糖C.葡聚糖D.蛋白质抗原E.变性自身抗原22.B1细胞接受多糖抗原刺激后产生相应抗体的时间约为A.96小时B.72小时C.48小时D.24小时E.一周23.B1细胞接受多糖抗原刺激后可产生A.以IgM为主的高亲和性抗体B.以IgG为主的高亲和性抗体C.以IgM为主的低亲和性抗体D.以IgG为主的低亲和性抗体E.IgM和IgG两种不同类型的抗体24.在抗寄生虫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免疫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肥大细胞B型题A.48小时B.12~24小时C.2~3天D.1~2周E.数月1.巨噬细胞在组织中可存活 E2.中性粒细胞存活期约为 C3.单核细胞在血液中停留时间约为 B4.B1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到抗体产生的时间约为 A5.B2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到抗体产生的时间约为 DA. αβT细胞通过表面TCRB. γδT细胞通过表面TCRC. 巨噬细胞通过表面PRRD. NK细胞通过表面KIR/KLRE. B1细胞通过表面BCR6.可识别表达于正常组织细胞表面的经典/非经典HLA I类分子B7.可识别抗原提呈细胞表面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 A8.可识别某些病原体表面共有的病原相关模式分子 C9.可识别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MHC I类链相关A/B分子 D10. 可识别某些细菌表面共有多糖类抗原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