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概述(全套)
- 格式:ppt
- 大小:164.00 KB
- 文档页数:30
生物制品生物制品主要是指以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动植物成分为原料,通过生物技术(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产出来的、用于人和动物的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用的产品。
人用生物制品包括:一,血液制品:人血白蛋白、普通免疫球蛋白、特异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生物胶、二,疫苗: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减毒活疫苗(普祥立适)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儿童型)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减毒活疫苗(普祥立适)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风疹减毒活疫苗伤寒VI多糖疫苗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纽莫法)重组(CHO细胞)乙型肝炎疫苗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酵母)风疹减毒活疫苗三,抗毒素:抗蝮蛇毒血清;抗五步蛇毒血清;抗银环蛇毒血清;抗眼镜蛇毒血清破伤风抗毒素(TAT)四,细胞因子: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干扰素的分类1. 天然IFN干扰素种类繁多,分子量也不同,亦有不同的抗原性。
目前了解由人的不同细胞产生的干扰素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抗原成分:1.干扰素(IFN)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分泌性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α干扰素主要由人白细胞产生,β干扰素主要由人成纤维细胞产生,α和β干扰素属于Ⅰ型干扰素,抗病毒作用较强。
γ干扰素由T细胞产生,为Ⅱ型干扰素(免疫干扰素),其免疫调节作用较抗病毒作用强。
同一型内按氨基酸组成差异再分20多个亚型:α1、α2、α3……在同一亚型内又因氨基酸的差异而细分,如α2:有三种:α2a、α2b、α2c。
人自然干扰素是通过分别刺激淋巴母细胞和人体白细胞,然后提纯制备而得。
目前市场供应的只有由类淋巴母细胞产生的干扰素(IFN)…αN1,是天然的多亚型的混合物。
临床用的主要是重组制剂,有α2a和α2b。
生物制品第一章生物制品概述一、生物制品的概念:生物制品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二、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一)按照其用途分为以下三大类:1、预防用生物制品:这类主要是疫苗。
还有类毒素。
2、诊断用生物制品3、治疗用生物制品:包括抗血清、抗毒素、微生态制剂、免疫制剂如干扰素、细胞因子等。
(二)按制备方法及物理性状分类:1、粗制品(普通制品):未经浓缩纯化的生物制品,如普通的结核菌素,用的较少。
2、精制品:将粗制品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无效成分,进行浓缩提纯制成精制品。
如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及抗毒素、精制人白细胞干扰素、提纯的结核菌素(PPD)等。
3、多联多价制品:一种剂型的成分包括几个同类制品者称多联制品;一种剂型的成分包括同一制品的不同群、型别者称多价制品。
如犬六联苗可预防犬瘟热病、犬细小病毒病、犬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肝炎、传染性支气管炎和副流感病。
4、液态制品:一些疫苗、诊断试剂如血清等是液体状的生物制品。
如大多数灭活疫苗、新型疫苗等。
5、冻干制品:是将液体制品经真空冷冻干燥制成的固体制品。
这类制品有利于保存、运输和使用,几乎所有活菌苗、减毒活疫苗都为冻干制品。
6、吸附制品(佐剂制品):在液体制剂中加入氢氧化铝或磷酸铝等佐剂后制成。
这类制品具有延长刺激时间(使抗原缓慢释放持续刺激机体)、增强免疫效果和减少注射次数及剂量等优点。
三、生物制品的发展前景1、改善和提高现有传统疫苗的质量,改进品种结构(1)由于超强毒和变异毒株的出现,传统疫苗预防接种难以起到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因此,研制新一代更有效的多血清型或亚型的疫苗将是发展的方向。
另一方面是一些毒力偏强的疫苗将严格限制使用或禁止使用。
需要通过新技术研制出毒力更弱、更为安全稳定的疫苗。
(2)迫切需要研究开发高效的多联多价灭活疫苗,以达到一针防多病的目的。
生物制品名词解释
生物制品是指基于生物技术得到的生物分子或微生物的制品,主要
包括生物药品、生物试剂和生物农药等。
这些产品的制备过程需要采
用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工程、细胞培养、发酵等。
生物制品作为新
一代的生物技术产品,由于具有高效、低毒、高稳定性等特点,已经
成为医药、农业、食品等领域的重要产品之一。
生物药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制造的药品,包括蛋白质药物、肽类
药物、疫苗等。
与传统化学合成药物相比,生物药品具有高度的特异
性和生物活性,能够针对性地治疗特定疾病,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
和生物活性。
生物药品的生产过程复杂,需要进行细胞培养、发酵、
纯化等多个步骤。
生物试剂:是指用于生命科学研究或临床诊断的一类试剂,包括酶、抗体、激素、蛋白等。
生物试剂的制备需要高度纯化的生物分子,具
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生物活性,常用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
也用于临床诊断。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制造的农业用药品。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低环境毒性、高效去除靶标有害生物、生态友好等特点。
生物农药可以将病虫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不会对环境、食品以
及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生物农药的制备过程需要采用生物技术手段,
如基因工程等。
总之,生物制品作为新一代的生物技术产品,具有高效、低毒、高稳定性等特点,在医药、农业、食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生物制品概述(一)生物制品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s)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
人用生物制品包括:细菌类疫苗(含类毒素)、病毒类疫苗、抗毒素及抗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生长因子、酶、体内、体外诊断制品,以及其他生物活性制剂,如毒素、抗原、变态反应原、单克隆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调节剂及微生态制剂等。
生物制品和化学药、中药一起组成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三大主要药物。
(二)分类生物制品包含的品种在性质与制备工艺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按照其应用分为治疗类、预防类和体内诊断类三个类别,欧美等国则把其中预防用生物制品统称为疫苗(vaccine)。
治疗用生物制品包括单克隆抗体、基因治疗、体细胞治疗及其制品、DNA重组技术制备的制品等,例如白喉抗毒素、人血白蛋白、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预防用生物制品包括DNA疫苗、结合疫苗、联合疫苗、重组疫苗等,例如伤寒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诊断用生物制品包括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等。
生物制品也可进一步分为疫苗(含细菌类疫苗、病毒类疫苗及联合疫苗);抗毒素及抗血清;血液制品;重组DNA制品;体内诊断制品;其他制品等六个类别。
有些专著中也将生物制品称为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als)或生化药物(biochemical drugs)。
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器官等成分,综合运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物理化学和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制得的一大类药物。
但广义的生物药物包括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提取的或半合成的或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制得的天然活性物质及其类似物。
生化药物一般系指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提取的,也可用生物-化学半合成或用现代生物技术制得的生命基本物质及其衍生物、降解物以及大分子的结构修饰物等。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生物技术制备的生物制品越来越多,有时将这些利用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为手段研究和开发的生物制品称为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nology drugs)。
生物制品总论第一篇生物制品总论第一章生物制品概述第一节生物制品的概念、种类和用途一、生物制品学及其发展生物制品学(bioperparatics)是指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来源、结构功能特点、应用、生产工艺、原理、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知识的一门学科。
生物制品是现代医学中发展比较早的一类药品,随着相关学科和技术的发展,其种类和品种不断增加,在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然而,在较长时期内,它并没有成为一门学科,可能是因为它所包含的经验性成分比较多,缺乏形成独立学科的理论基础。
20世纪40年代以后,人们对微生物的遗传、营养、代谢,以及它们的致病因子和免疫结构有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另外,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克隆选择学说、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巨噬细胞及T细胞和B 细胞的功能、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MHC)的参与、抗体形成的遗传基础、细胞因子的作用等逐步得到阐明,免疫学作为生物制品学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开始被独立研究。
更重要的是分子生物学的兴起,提供了基因工程和杂交瘤两种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技术,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化学的发展提供了现代生物反应器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检验技术。
目前,生物制品已经发展成为以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以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为技术基础的一门新的独立学科—生物制品学。
二、生物制品的概念和种类2005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关于生物制品的定义为:生物制品(biological product)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人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细菌类疫苗、病毒类疫苗、抗毒素及抗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生长因子、酶、体内及体外诊断制品,以及其他生物活性制剂,如毒素、抗原、变态反应原、单克隆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调节剂及微生物制剂等。
第十九章生物制品第一节生物制品的基本概念生物制品(biologicalproducts)是指用微生物(包括细菌、噬菌体、立克次体、病毒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动物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等经加工制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
一,生物制品的分类生物制品据其所用材料,制法或用途,可分类如下:(1)菌苗由有关细菌,螺旋体制成。
(2)噬菌体由特定宿主菌的噬菌体制成。
(3)疫苗由有关立克次体,病毒制成。
(4)抗血清与抗毒素经特定抗原免疫动物后,采来血分离血浆或血清制成(5)类毒素由有关细菌产生的外毒素(6)混合制剂由两种以上菌苗或疫苗或类毒素混合制成。
(7)血液制品由人或动物的血液分离提取制成。
(8)诊断用品是用于检测相应抗原,抗体或机体免疫状态的制品。
(9)其他新研制的不属于以上8类的制品。
根据用途又可将生物制品分为预防类,治疗类和诊断类三大类制品。
1,预防类2,治疗类制品3,诊断类制品二,生物制品质量要求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各国生产的制品出须有专门检定机构负责成品的质量检定,检定部门要有熟练的高级技术人员,精良的设备条件,以保证检定工作的质量。
未经专门检定部门正式发给检定合格证的制品,不准出品使用。
安全性检定检定效力检定毒性试验;防腐剂试验;安全性检定热原质试验;安全试验;有关安全性的特殊试验浓度测定(含菌数或纯化抗原量)活菌率,或病毒滴度测定效力检定动物保护率试验免疫抗体滴度测定稳定性试验第二节制造生物制品的生物学基础生物制品主要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或用它们免疫动物所得抗血清制成。
一,生物制品的微生物学基础1,细菌的代谢产物(1)热原质,代谢合成的多糖,G-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
(2)毒素,细菌产生的毒素有内毒素和外毒素。
内毒素是脂多糖;外毒素是蛋白质,产生外毒素的细菌大多是革兰氏阳性菌,但少数革兰氏阴性菌也能产生外毒素。
二、生物制品的免疫学基础推动现代生命科学前进的三架马车分子生物学(MolecularBiology)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生物学(CellBiology)(一)、基本概念:免疫,系指机体对感染有抵抗能力,而不患疾病或传染病。
1、生物制品: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借用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体来产生某些初级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或生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制成作为诊断或治疗或预防疾病或达到某种特殊医学目的的医药用品。
2、生物制品学:指研究各类生物制品的来源、结构特点、应用、生产工艺、原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等诸方面知识的一门科学。
3、核酸疫苗:指将一种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原基因,经质粒载体DNA通过肌肉注射等途径接种给人或动物,能在动物体细胞中经转录、翻译合成抗原物质,刺激被免疫动物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
4、遗传重组疫苗:指使用经遗传重组方法获得的重组微生物制成的疫苗。
5、抗独特型抗体疫苗:指使用与特定抗原的免疫原性相近的抗抗体作抗原制成的疫苗。
6、治疗性疫苗:指在已感染病原生物或患某些疾病的机体中,通过诱生机体的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以达到治疗或防止疾病恶化的天然、人工修饰合成或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的产品或生物制品。
7、改型抗体:又称人源化抗体,尽管绝大多数HAMA反应是针对C区的,但有些单克隆抗体如OKT3用于人体时,其HAMA反应则主要是针对V区的,如果再把嵌合抗体的鼠FR区替换成人FR区,则可能减少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原性。
8、双特异性抗体:天然的抗体分子为双价单特异性,如果对天然的抗体分子进行改造,把其他的效应物质如毒素、酶、细胞因子、受体分子通过一定方法与两种杂交抗体Fab片段或V区(VH与VL)连接起来,使之即可与靶细胞结合,又可介导其他一些效应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地杀伤靶细胞。
这种具有双特异性的抗体分子就称为双特异性抗体或双功能抗体。
9、血液制品:由健康人的血浆或特异免疫人血浆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组分或血细胞组分制品,如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红细胞浓缩物等,用于诊断,治疗或被动免疫预防。
10、基因工程疫苗:也称遗传工程疫苗,指使用重组DNA技术克隆并表达保护性抗原基因,利用表达的抗原产物,或重组体本身制成的疫苗。
生物制品及其安全性11医药营销冯园 35一、生物制品:1.生物制品: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人用生物制品包括:细菌类疫苗(含类毒素)、病毒类疫苗、抗毒素及抗血清、血液制品、细胞因子、生长因子、酶、体内及体外诊断制品,以及其他生物活性制剂,如毒素、抗原、变态反应原、单克隆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调节及微生态制剂等。
生物制品不同于一般医用药品,它是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物质(如抗体)才发挥其功效,在人体内出现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或细胞介导免疫。
2.生物制品的分类:根据生物制品的用途可分为预防用生物制品、治疗用生物制品和诊断用生物制品三大类:(1)预防用生物制品: 均用于传染病的预防。
包括疫苗、类毒素和γ -球蛋白三类。
(2)治疗用生物制品:包括各种血液制剂、免疫制剂如干扰素。
按治疗作用机理可分为特异的(如抗毒素和γ-球蛋白)和非特异的(如干扰素和人白蛋白等)。
临床医生将抗毒素及γ-球蛋白作常规治疗用药品,实际上也起预防作用。
血液制剂在治疗用生物制品中占非常大的比例。
中国生产和正在研制的血液制剂已有50余种。
(3)诊断用生物制品:大都用于检测相应抗原、抗体或机体免疫状态,属于免疫学方法诊断。
随着免疫学技术的发展,诊断用生物制品的种类不断增多,不仅用于传染病,也用于其他疾病。
主要包括两类:①诊断血清,包括细菌类、病毒立克次氏体类、抗毒素类、肿瘤类、激素类、血型及 HLA、免疫球蛋白诊断血清、转铁蛋白、红细胞溶血素、生化制剂等。
②诊断抗原,包括细菌类、病毒立克次氏体类、毒素类、梅毒诊断抗原、鼠疫噬菌体等。
此外还有红细胞类、荧光抗体、酶联免疫的酶标记制剂、放射性核标记的放射免疫制剂、妊娠诊断制剂(激素类)、诊断用单克隆抗体。
3. 诊断用生物制品:①体内试验诊断制剂类。
第一章生物制品概述第一节生物制品的概念与应用一、生物制品的概念:生物制品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用于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生物活性制剂。
二、生物制品的应用:1、免疫预防:实践证明,应用菌苗、疫苗及类毒素等预防用生物制品施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降低易感性,对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效果是很显著的。
典型例子是种痘预防天花。
天花曾对人类的威肋极大,墨西哥历史上的一次大流行曾导致300多万人病死。
而种痘的推广普及保护了无数人免于患天花或病死。
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国军队由于未施行种痘,60万人的军队中天花病高达125000人,病死23470人,而普鲁士军队由于施行过2次种痘,又采取其它防疫措施,总共只有459人病死于天花。
当18世纪天花在英国流行时,曾猖獗一时。
牛痘是牛的一种天然轻性传染病,发病时除体温上升、食欲减低外,在牛的乳房及奶脐间发生水疱和脓疱,挤奶时可经伤痕而传染至人的手指部位。
奇怪的是凡患过牛痘的人就不会再患天花了,这是英国伦敦西部的农民在生产实践中获得的经验。
到18世纪末,英国青年医生Edward Jenner于1796年5月14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研究观察,他从一位患牛痘的挤奶女工手上出现的痘疮中取出痘浆,接种于一名8岁儿童的胳膊上,两个月后再接种人的天花脓疮浆,结果未见发生天花。
接种牛痘苗预防天花的方法很快普及全世界,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世界卫生组织于1980年5月宣告全球消灭天花了。
Jenner的创造性发明,为人类预防和消灭天花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普遍推行种痘,20世纪60年代初就消灭了天花。
世界卫生组织于1967年在世界各国推行普种牛痘,在1977年索马里发生了最后一例天花,在人间无传染源存在的基础上于1979年宣布全球消灭了天花。
19世纪德国人Robert Kcch(1876)首先发明细菌分离培养法,从此陆续发现各种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