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三 华北旅游区(7)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4
第四章华北旅游大区——燕赵齐鲁黄河文明旅游大区第一节旅游地理环境概况华北旅游大区主要是指由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山西省组成的旅游区域。
人口约3亿,面积70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7.3%。
该区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东北、西北的重要枢纽;经济发达,是环渤海经济圈、山东半岛经济圈等重要经济区域的组成部分。
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造就了类型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使得人文魅力独具特色。
一、自然地理条件(一)地貌类型齐全本区主要位于黄河下游地区。
东临渤海和黄海,西临陕甘宁旅游资源区,北同内蒙古旅游资源区、东北旅游资源区相接,南面与华东旅游资源区接壤。
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滦河冲积而成,故又称黄淮海平原。
黄河下游天然地横贯中部,分南北两部分:南面为黄淮平原,北面为海河平原。
地势低平,大部分海拔50米以下,东部沿海平原海拔10米以下。
山东丘陵分布于山东东部和中部,为海拔500米左右的断块山。
泰山是山东丘陵的最高峰,其主峰玉皇顶高1545米,平地拔起,气势雄伟,为我国五岳之首。
黄河之滨的崂山海拔1131米,山海相连,为著名旅游胜地。
冀北山地主要包括辽西低山丘陵、冀北山地、晋北山间盆地。
这是一个从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的由山地和山间盆地组合而成的区域。
太行山地位于本区西部,绵延4000多千米,平均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
(二)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本区位于大陆东部,中纬地带,除汉中盆地以外,皆为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其中,秋季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是本区域旅游的最佳黄金季节。
本区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降水自东向西递减。
(三)黄河横贯,库湖散布华北旅游区兼有海河、黄河、淮河等水系,而以黄河水系为主。
黄河贯穿该区山西、河南、山东三省。
《京畿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作业设计方案二、任务目标:1. 理解并掌握华北旅游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包括历史地位、主要景点等。
2. 进修和分析华北旅游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了解其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和挑战。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设计一份富有创意和实用性的华北旅游区旅游推广方案。
三、作业要求:1. 了解华北旅游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旅游资源等。
2. 进行实地考察,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深度钻研。
3. 根据调查结果,撰写一份旅游规划方案,包括旅游路线、交通方式、住宿安排等。
4. 提出旅游推广建议,提高华北旅游区的著名度和吸引力。
四、作业内容:(一)华北旅游区的历史文化背景1. 背景介绍:介绍华北旅游区的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2. 主要景点:列举华北旅游区的主要景点,如故宫、长城、颐和园等,并简述每个景点的历史背景和价值。
3. 历史事件:分析华北旅游区在历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如抗日战争时期的北平宁平解放等。
(二)华北旅游区的地理环境特点1. 地理位置:描述华北旅游区的位置,包括地理位置、周边地区等。
2. 自然条件:分析华北旅游区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水源等。
3. 景观资源:介绍华北旅游区的自然资源,如山水景观、历史文化遗迹等。
(三)华北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分析华北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优势,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漂亮的自然风光等。
2. 挑战:分析华北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挑战,如环境污染、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
五、作业提交时间:本学期末提交作业。
六、作业质量评估标准:1. 内容完备:报告是否包含所有的知识点和细节。
2. 论文规范:钻研报告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准确,引用文献是否恰当。
3. 创新性:报告是否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是否能反映出奇特的视角和创新能力。
七、作业评分:本次作业将以50分为满分,分为三个部分:基础知识问答(占15分)、调查报告(占25分)、论文写作(占20分)。
《京畿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作业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华北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聚集地,拥有浩繁世界级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是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设计一个华北旅游区,让学生了解华北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综合素养。
二、作业设计内容1. 项目名称:《京畿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2. 项目目标:通过设计一个华北旅游区,让学生了解华北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培养学生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综合素养。
3. 项目内容:a. 地理位置: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省市,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b. 旅游景点:设计至少5个代表性景点,如北京故宫、长城、颐和园、山西平遥古城等。
c. 旅游路线:设计一条包括以上景点的旅游路线,包括交通工具、住宿、餐饮等。
d. 文化体验:设计一项文化体验活动,如进修书法、绘画、品茶等。
e. 总结报告:学生需要撰写一份总结报告,包括对旅游区的评判、体会、收获等。
三、作业流程1.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卖力设计一个华北旅游区。
2. 调研进修:学生需要进行华北地区的调研进修,了解当地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情况。
3. 设计方案:学生根据调研结果,设计一个完备的华北旅游区方案,包括景点、路线、文化体验等。
4. 展示交流:学生将自己设计的华北旅游区方案进行展示,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互动。
5. 撰写总结:学生根据展示和交流的结果,撰写一份总结报告,包括对旅游区的评判、体会、收获等。
四、作业评判1. 创意性:评判学生设计的华北旅游区方案是否具有创意和奇特性。
2. 完备性:评判学生设计的方案是否包括景点、路线、文化体验等因素。
3. 实用性:评判学生设计的方案是否实用,是否符合实际旅游需求。
4. 展示表现:评判学生在展示和交流中的表现和互动能力。
5. 总结报告:评判学生撰写的总结报告是否能够全面、深入地总结本次作业的收获和体会。
华北旅游区区域概况与旅游资源特征一、填空题1.华北旅游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省二市。
2.五岳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华北旅游区在黄河、海河等部分河段修建了水库_________、_________、等许多库区形成旅游佳地。
4.华北旅游区兼有海河、黄河、淮河与长江四大水系,但以_________与_________为主。
二、判断题1.华北旅游区地貌类型种类齐全,复杂多样,从西到东,横跨我国地势得第一与第二阶梯。
()2.华北旅游区交通四通八达,形成以铁路、公路为骨干,海运、航空为辅助得立体化得交通运输网。
()3.北京就是全国铁路中心,也就是我国国内、国际航运中心。
()4.华北旅游区得大部分属于长江中下游,就是华夏文明升起得地方。
()5.华北旅游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此,春夏为旅游旺季,秋冬为淡季。
()6.在中华5000年得历史中,本区都就是中国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简答题1.简述华北旅游区得区域概况。
2.简答华北旅游区旅游资源得特征。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一、单项选择题1.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得就是。
()A.定陵B.长陵C.泰陵D.永陵2.()就是我国北方重要得港口城市,就是中国北方最大得沿海开放城市。
A.北京B.天津C.上海D.沈阳3.我国现有保存最完整得古典皇家园林就是()A.颐与园B.承德避暑山庄C.豫园D.圆明园4.()就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中央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就是解放全中国得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A.井冈山B.瑞金C.延安D.西柏坡5.( )以佛香阁为中心,就是颐与园得精华所在A.昆明湖B.万寿山C.长廊D.谐趣园6.因毛泽东在( )平山县西柏坡指挥震惊中外得三大战役,又被誉为“新中国得摇篮”。
中国旅游地理—《华北旅游区》教案教案名称:中国旅游地理—《华北旅游区》教学目标:1.了解华北旅游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2.了解华北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规划;3.培养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生对华北旅游区地理位置的掌握;2.学生对华北旅游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了解;3.学生对华北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规划的认识。
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0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国地理旅游区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旅游地理的重要性和作用。
Step 2:知识讲解(30分钟)1.分组策划: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华北旅游区一个省份,包括其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
2.小组报告: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报告,分享他们所研究的省份的情况。
Step 3:教师讲解(20分钟)1.介绍华北旅游区的概念,包括华北地理位置和边界,以及主要城市等。
2.讲解华北旅游区的自然景观,包括黄河、太行山、白洋淀等地理特点。
3.讲解华北旅游区的人文景观,包括长城、颐和园、故宫等历史文化遗址的介绍和意义。
Step 4:讨论与思考(20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再次分组,讨论华北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规划的优势与挑战。
2.分组报告:每个小组就他们的讨论结果进行报告,分享他们对华北旅游区的开发和规划的见解。
Step 5:总结与评价(10分钟)总结华北旅游区的地理特点、旅游资源和规划,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通过小组合作、报告和讨论,学生在本节课中获得了对华北旅游区的全面认识。
同时,通过互相分享和交流,学生不仅拓宽了自己的知识,也培养了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中国旅游地理》教材目录
前辅文
第一模块基础知识
项目一解读中国旅游地理
活动一中国旅游地理的主要内容
活动二中国旅游地理的实用价值
活动三中国旅游地理的学习方法
项目二中国的旅游资源
活动一中国自然旅游资源
活动二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第二模块中国八大旅游区
项目三京鲁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
活动一区域概况
活动二旅游资源特征
活动三主要游览地及景区
项目四冰雪林海、关东风情——东北旅游区
活动一区域概况
活动二旅游资源特征
活动三主要游览地及景区
项目五江南风姿、山水园林——华东旅游区
活动一区域概况
活动二旅游资源特征
活动三主要游览地及景区
项目六平湖山川、浪漫荆楚——华中旅游区
活动一区域概况
活动二旅游资源特征
活动三主要游览地及景区
项目七岭南风韵、连天山海——华南旅游区
活动一区域概况
活动二旅游资源特征
活动三主要游览地及景区
项目八奇山异水、民族风情——西南旅游区
活动一区域概况
活动二旅游资源特征
活动三主要游览地及景区
项目九大漠绿洲、丝路西域——西北旅游区
活动一区域概况
活动二旅游资源特征
活动三主要游览地及景区
项目十世界屋脊、雪域藏乡——青藏高原旅游区
活动一区域概况
活动二旅游资源特征
活动三主要游览地及景区。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议课时数:180制订人:审定人:一、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本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中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对《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订。
用于指导《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中国旅游地理》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国内主要旅游地的分区知识;能简介国内主要旅游地概况及当地主要旅游资源特色;掌握国内著名旅游资源、旅游线路介绍技能,能够为游客推荐跨地区的旅游线路产品。
三、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的教育目标1.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的地理形象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升文化素养,将学生培养成为满足对接岗位需求的旅游工作人员预备员。
2.课程教育目标通过教、学于一体的项目训练,学生具备以下知识、技能、素质:(1)知识目标①了解旅游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②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③了解旅游的客源与客流的形成;④掌握可持续发展对旅游的重要意义;⑤熟悉全国各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征;⑥掌握旅游资源的分区;⑦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与旅游精品线路;⑧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的解说和旅游精品线路的安排。
(2)能力目标①能进行基本的景观鉴赏和景点解说;②能进行基本的旅游线路规划;③能进行基本的旅游行程制定。
(3)素质目标①通过课程的分组模拟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②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五、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六、教学基本条件1.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按照50人的标准班级计算,本课程模块教学1名教师为宜,教师具备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背景,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具有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多媒体教室,能播放展示幻灯片、图片、视频、音乐等。
中国旅游地理—《华北旅游区》教案《中国旅游地理》模块《华北旅游区》教学设计说明一、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能够掌握华北旅游区的旅游景观以及旅游资源特征,并能根据主题构思,设计出符合新颖合理为主题要求的旅游线路并能编写创作导游词,能在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方面进行巧妙的搭配组合;能力与情感:2.使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将其用于自己的专业中;同时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同时,通过主题教学实施,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对涉及主题的相关人文学科、旅游内涵有所了解,从而培养其专业热爱之情。
素养与价值:3.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对涉及主题的相关人文学科、旅游内涵有所了解,从而培养其专业热爱之情。
同时希望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四、资源开发1.华北旅游区课程资源华北旅游区课程资源包括课程内部资源(课程标准、教材、视屏资料)、课程相关资源(相关文献、学科、网络平台)、人力资源(学生、教师、家长)、物资资源(教学环境、设备)在船点课程中,充分开发与运用其资源,并有机的整合和生成,会使教学丰富而精彩。
2.优化整合课程资源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优化整合课程资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整合是指教学系统内的课程资源与各类资源的有机融合,整合人力资源,整合文化资源,整合相关资源,使各种资源相应的发挥作用。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一节课中不能各类资源大拼凑,五花八门大聚会;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做到以课程标准、教材为准,发挥师生资源作用,有效开发活动资源,充分挖掘地域资源,使每一节课都彰显成效。
五、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教育的特点,针对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讨论法、比较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仿真教学法等,提高教学效果。
《中国旅游地理》模块《华北旅游区》——第一节《概述》教案一、教案背景课程名中国旅游地理授课班12级旅游班称级教材名称中国旅游地理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次第2版主编陈锡畴王雁授课章节(单元)10.1华北旅游区——概述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华北旅游区的旅游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2、了解华北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二)能力目标:1、能够利用资料检索、整理等方法自主学习,学会团队分工和协作,编写导游词进行课堂讲解;2、能正确理解华北旅游资源的特征的基础上,能在以后的旅游服务过程中熟练运用华北旅游的旅游知识。
《京畿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项目背景华北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聚集地,拥有浩繁世界文化遗产和历史事迹。
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华北旅游区是国内外游客倾慕的旅游胜地之一。
为了更好地宣扬和推广华北旅游资源,本次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京畿重地、华夏寻根》的主题,设计一次全面深度的旅游体验项目。
二、项目内容1. 活动一:参观故宫博物院故宫作为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世界上最大、最完备的宫殿建筑群,也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杰出代表。
同砚们将在导游的指挥下,参观紫禁城、钟表馆、珍宝馆等多个展览区,了解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珍品。
2. 活动二:旅游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壮丽的保卫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同砚们将前去八达岭长城,感受长城的宏伟壮丽,了解长城的历史渊源和保卫工作。
3. 活动三:参观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故里林之一,以其奇特的建筑风格和秀丽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同砚们将在导游的指挥下,旅游颐和园的各个景点,了解园林文化的魅力。
4. 活动四:品尝京味小吃北京是中国的美食之都,有着丰富多样的特色小吃。
同砚们将品尝到烤鸭、炸酱面、豆汁等地道的京味小吃,感受北京的美食文化。
5. 活动五:参观天坛天坛是中国古代皇帝祭天的处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同砚们将参观圜丘、祈年殿等景点,了解中国古代祭天文化的风采。
三、项目目标1. 增强同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熟识,提高文化自大心。
2. 拓展同砚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
3. 培育同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自觉,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和传承。
四、项目实施1. 活动时间:2天1夜2. 活感人数:30人3. 活动费用:每人2000元4. 项目卖力人:XXX老师五、项目评估1. 活动结束后,进行同砚问卷调查,了解同砚对活动的反馈和建议。
2. 老师团队进行总结和评估,完善下一次活动方案。
六、项目总结通过本次《京畿重地、华夏寻根》的旅游体验项目,同砚们将深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奇特魅力。
我国旅游地理_《华北旅游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华北旅游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熟悉华北旅游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了解并能够描述华北旅游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教学重难点:1.华北旅游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华北旅游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华北旅游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并了解华北地理位置,并简要介绍华北的特点。
2.知识讲解(20分钟)(1)华北旅游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华北旅游区位于中国的北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五个省份,总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
这一地区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旅游业的重要发展区域。
华北旅游区的特点主要有: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包括山川河流、湖泊、草原等;人文景观世界闻名,如长城、故宫等;经济发展较快,旅游基础设施完善。
(2)华北旅游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教师介绍华北旅游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例如:秦岭、太行山等山脉,三峡、洞庭湖等湖泊,草原、黄河等自然景观;故宫、颐和园、长城等人文景观。
教师可以辅以图片或视频进行展示,让学生感受华北旅游区的美景。
3.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讨论,并以小组报告的形式呈现。
给出问题:1.你认为华北旅游区最有吸引力的自然景观是什么?为什么?2.你最想参观的人文景观是什么?为什么?3.你认为华北旅游区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哪些亮点和挑战?4.你个人对于华北旅游区的发展有何建议?4.总结展示(15分钟)请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报告,总结展示华北旅游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5.课堂练习(15分钟)请学生完成以下练习,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1)简述华北旅游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列举华北旅游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你认为华北旅游区的发展亮点是什么?面临的挑战有哪些?(4)你个人对于华北旅游区的发展有何建议?6.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以课堂讨论为基础,撰写一篇关于华北旅游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