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设计与制作》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15.46 KB
- 文档页数:4
制作面具一、说教目标通过制作面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面具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教学工具1.制作面具所需材料:纸板、剪刀、颜料、刷子、胶水、彩带等;2.桌椅、台布、垃圾桶等;3.PPT教学材料。
教学环境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工作区域,并确保教室的通风环境。
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活动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通过提供具体的实例和场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实践教学法是通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参与活动并掌握操作技巧。
四、教学内容1. 面具的发展历史面具是古代人类最早的艺术品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具已经有 7,000 年的历史,最早的面具出现在西亚,主要用于各种仪式和宗教活动中。
在中国,面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汉代。
后来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面具已经演变成为各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成为人们欣赏、收藏、学习的对象。
2. 面具的种类面具的种类有很多,例如动物面具、戏剧面具、民俗面具、宗教面具等。
而不同的面具也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
在活动中,老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不同种类的面具,让他们了解不同面具的文化背景和意义。
3. 面具的制作方法制作面具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使用纸板、木材、塑料等材料来制作。
而本次实践活动的制作方式为使用纸板来制作面具,具体步骤如下:1.测量面部大小:使用一张纸板,将纸板放在脸上,测量出脸部大小后进行剪裁;2.切割面具形状: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面具的样式,并使用剪刀将纸板剪裁成相应的形状;3.绘制表情和图案:使用颜料来为面具进行上色,并绘制表情和图案;4.装饰面具:使用彩带等材料来装饰面具,让面具更加美观;5.完成面具:进行最后的调整,确保面具大小和形状合适。
本次实践活动将分为多个环节进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面具的制作过程,培养其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理解面具所传递的文化和意义。
五、教学注意事项1.学生在制作面具时应该注意安全,使用剪刀等工具时应该小心谨慎,避免伤害自己和他人;2.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好所有制作面具所需材料,并确保材料的安全性和易于使用性;3.教师应该组织好学生的制作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材料可以使用,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面具设计制作说课稿面具设计制作说课稿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面具设计制作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面具设计制作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第15册第11课的《发现与创造》。
(板书课题)现在我从5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课设计为2课时。
是初二年级的课程,它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主要是对上一节课的延伸,也是对初一课程的一个提高!说明:承上——这节课是个对材料认识与发现创造的课程,是对第13册《收集与创造》、《资料册的设计与制作》的一个延续,因为这都是对材料的认识与理解、并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的课程,意在为学生打开一片她探索和创作的天地。
启下——因为本节课又是一节综合课,对初二及初三的以及设计方面均有体现,例如第15册《公共设施设计》、第17册《传统与现代艺术》。
教材体现了:①认识材料的种类、发现材料的美感、合理的利用材料;②了解相关的造型及色彩知识;③发挥材料的特点,制作美术作品,了解创作的方法。
我选择面具作为切入点,原因1是教材中有各种材料制作的人脸造型,可理解为面具。
原因2是意在“弘扬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对此有所认识与提高,这也是我上本节课的理论依据及指导思想。
这节课是利用简便易找、便于制作的材料,设计制作面具,将造型技法与色彩技法运用到面具的制作当中。
学生可结合表演活动设计面具,并在活动中展示、体验、交流面具。
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
这也是体现了新课标总目标中的观点。
初中阶段教学目标: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材料和创作的关系,通过制作面具发现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
《面具的设计制作》说课稿华家岭学校孔进能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面具的设计制作》(板书)。
下面我将围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说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第13册第12课,倾向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本课教材分2个页面,第1页展示了不同地区、代表不同艺术风格的五件面具作品。
他们分别采用不同的材质,传达出不同国家、地域的民间风俗和审美取向。
第2页让学生欣赏纸艺面具,并用文字介绍了面具设计的制作方法,展示了制作步骤的分解图和学生头戴面具的效果。
二、说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处于成长发展的转折点,大脑发育正好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青春期,生理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心理的发展,这时候的学生他们乐于接收新鲜事物、好奇心强、但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意志薄弱,不能够持之以恒地学习。
生理的发展对智力方面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这时候的学生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
无论是认知能力还是自我管理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智力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面具,了解面具在造型、色彩、材质方面的艺术特征;了解历史、地域、民族、信仰、习俗、审美习惯等对面具风格的影响;利用身边材料,尝试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方法,制作平面或立体的面具。
方法与过程目标:感知环节采用欣赏法指导法,认识环节采用小组探究法指导法,实践环节采用练习指导法;欣赏感受——分析理解——探究设计——展示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欣赏和设计过程中,感受面具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提高美术学习兴趣。
在面具表演、联欢活动中,体味面具对烘托节日气氛所起的作用,认识面具与生活的关系,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四、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面具在造型、色彩、材质方面的艺术特征2、教学难点:而难点则落脚于巧妙、综合利用材质特点,设计制作出有创意、有艺术感的面具。
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教案)章节一:面具的起源与发展1.1 介绍面具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古代祭祀、戏剧表演、民间习俗等场合中面具的应用。
1.2 讲解面具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和寓意,例如面具在非洲文化中的神秘象征,在亚洲文化中的吉祥寓意等。
1.3 引导学生思考面具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如艺术表演、派对活动等,并激发学生对面具的兴趣。
章节二:面具的类型与特点2.1 介绍不同类型的面具,包括动物面具、人物面具、鬼神面具等,并展示相关图片进行直观教学。
2.2 分析各类面具的设计特点,如造型、颜色、材质等,引导学生关注面具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2.3 组织学生讨论自己喜欢的面具类型,并分享其原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章节三:面具的设计原则3.1 讲解面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对称性、比例、线条流畅等,让学生了解面具美感的重要性。
3.2 引导学生学习面具设计的基本技巧,如绘图、剪裁、拼接等,并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3.3 通过对优秀面具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面具设计的原则和技巧。
章节四:面具的制作方法4.1 介绍面具的制作材料和工具,如纸张、塑料、颜料、剪刀等,并展示相关实物或图片。
4.2 讲解面具的制作步骤,包括设计草图、剪裁形状、上色装饰等,并示范制作过程。
4.3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面具制作实践,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章节五:面具的展示与评价5.1 讲解面具的展示方式,如佩戴展示、悬挂展示等,并展示相关示例图片。
5.2 引导学生进行面具作品的评价,从设计创意、制作技巧、展示效果等方面进行互评和自评。
5.3 对学生们的面具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鼓励优秀作品,并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学生提高设计和制作水平。
章节六:面具文化的地域特色6.1 介绍面具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如日本的能乐面具、意大利的狂欢节面具、西非的莫克面具等。
6.2 分析不同地域面具的设计风格、图案寓意和佩戴习惯,让学生了解面具文化的多样性。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面具设计制作》说课稿美术教学设计与说课方案题目:面具设计制作姓名:《面具设计制作》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面具的由来和演变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不同理解。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及表现形式和方法。
3、了解现代面具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难点: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图表、面具光盘。
(2)面具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
(3)学生制作面具的海绵纸,胶水等。
(4)学生表演节目用的道具和音乐。
三、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第一课时激发兴趣与合作探究第二课时学习与制作第三课时展示、体验、交流。
分组合作,讨论节目,分配角色。
搜集面具资料(图片、实物、文字资料等)与同学交流自己对面具文化的了解。
欣赏中外面具作品。
学习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
设计有创意的面具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节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面具及节目的设计。
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位要演节目及角色,引导学生查找资料。
讲解面具知识,面具的历史、面具的制作方法。
重点讲面具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指导学生设计出有个性、有创意的面具。
正确引导学生评价四、教学过程设计(一)第一课时激发兴趣与合作探索1、影片欣赏:播放童话剧《马兰花》录像资料2、教师总结:看了录像中戴面具表演的节目。
我们也要开一场联欢会。
要以小组的形式每个同学戴上面具,表演你喜欢的节目。
3、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思考:a、你和谁一组?b、表演什么节目?c、我演谁?d、角色的性格是什么样的?e、你如何给角色设计面具?4、请你用形象或语言描绘出你所演角色的特征。
5、请同学查阅有关面具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等。
(通过书籍、网络、电影、录像等)(二)第二课时:面具知识的讲解与面具设计与制作1、面具知识的介绍引导学生把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展示。
交流对面具文化的了解。
交流内容应包括:(1)古代面具的由来、意义、功能。
《面具的设计制作》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第**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面具的设计制作》(板书)。
下面我将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一、说教材分析要讲好一堂课,首先应当对教材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本节课的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第13册第12课,2课时,倾向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本课教材分2个页面,第1页展示了不同地区、代表不同艺术风格的五件面具作品。
他们分别采用不同的材质,传达出不同国家、地域的民间风俗和审美取向。
第2页让学生欣赏纸艺面具,并用文字介绍了面具设计的制作方法,展示了制作步骤的分解图和学生头戴面具的效果。
在对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我将本节课的内容定位三个方面了解面具的由来、了解面具的造型、材料特点和加工制作方法、根据面具设计主题。
本节课处在第13册第12课,呼应了低年级的面具教学,开启了对面具制作更深层次的欣赏与探究,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落实了新课标要求。
二、说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确立了本课的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学情分析如下:七年级的学生一般在13、14岁左右。
生理方面,这些学生处于成长发展的转折点,大脑发育正好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青春期,生理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心理的发展,这时候的学生他们乐于接收新鲜事物、好奇心强、但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意志薄弱,不能够持之以恒地学习。
生理的发展对智力方面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这时候的学生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
无论是认知能力还是自我管理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智力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美术能力发展属于陈述的写实期,开始对写实的作品感兴趣,追求具体细节的描绘和评述,善于发现,充满探索性、有创新意识,为学习面具设计制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面具的设计制作》说课稿一、说教材《面具的设计制作》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的内容,该课是以面具为载体,考核学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探索”领域要“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用多种美术媒材、方法和形式进行记录、规划、创作、表演与展示;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了解美术与人生存环境、传统文化、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
本课是“综合·探素”单元中的一课,在学校举办的艺术节等大型活动中,结合不同的活动主题,学生设计制作面具,头戴面具进行表演、联欢等活动,进行戏剧、舞蹈表演,感受其中的乐趣,体会艺术创作带来的快乐,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五颜六色的面具,让学生徜徉在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中。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及文化的学习,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
在制作面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与审美能力。
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协作能力,又培养互助精神。
鼓励学生在制作面具的过程中,胆大心细,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作品,并头带面具参加校园主题活动。
教学重点:对面具制作材料的理解以及认识面具的艺术特征。
突破方法: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面具,讨论分析作品的特征。
教学难点:让学生设计制作出有个性、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并头带面具参加校园主题活动。
突破方法:通过教师示范了解制作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个性夸张的面具。
二、说学情初中生的思维模式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虽然逐渐形成,但尚未成熟。
有较强的学习愿望和兴趣,善于表现,学习独立性逐渐加强,可塑性大,是掌握基硏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但其认知水平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局限,学习自信心、交往能力和情绪控制等方面能力仍存在不足。
所以在教学中仍以引导为主。
三、说教法、学法本课的设置,不仅要安排学生运用一定的材料制作面具、头戴面具进行表演,而且要引导学生综合其他知识,了解面具作为一种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教案)章节一:面具的起源与发展1.1 介绍面具的定义和起源:面具是一种戴在脸上的装饰品,可以改变佩戴者的外貌和表情。
面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用于各种仪式、节日和表演。
1.2 探讨面具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面具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如仪式道具、身份象征、娱乐元素等。
通过图片和案例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中面具的多样性。
1.3 分析面具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面具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戏剧、电影、狂欢节等。
通过视频片段或现场表演,让学生感受面具在现代社会中的魅力。
章节二:面具的类型与材质2.1 分类介绍面具的类型:面具可以根据形状、材质和用途等因素进行分类。
介绍常见的面具类型,如动物面具、人物面具、恐怖面具等。
2.2 讲解面具的材质与制作工艺:面具的材质丰富多样,如塑料、纸张、木材、硅胶等。
介绍不同材质的特点和制作工艺,让学生了解面具制作的背后的技术。
2.3 展示优秀面具作品:展示一些经典和独特的面具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设计风格和制作技巧。
章节三:面具的设计原则3.1 讲解面具设计的基本原则:面具设计应考虑美观、实用和创意等因素。
介绍对称性、比例、颜色搭配等设计原则。
3.2 分析面具设计案例:通过分析一些经典面具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设计原则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3 引导学生进行面具设计练习:让学生根据设计原则,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创意,设计一个独特的面具。
章节四:面具的制作方法与技巧4.1 介绍面具制作的工具与材料:面具制作需要一些基本工具和材料,如剪刀、胶水、颜料等。
列出制作面具所需的工具和材料清单。
4.2 讲解面具制作的步骤与技巧:面具制作分为设计、剪裁、拼接、上色等步骤。
详细讲解每个步骤的操作技巧,让学生掌握面具制作的基本方法。
4.3 引导学生进行面具制作实践:让学生根据设计稿,亲手制作一个面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章节五:面具的应用与展示5.1 介绍面具在各种场合的应用:面具在戏剧、电影、派对、狂欢节等场合中具有重要作用。
人民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上册《面具的设计与制作》说课稿说教材分析:本课是以十三册《面具设计制作》一课延伸出来的,利用的自贡特色剪纸艺术同川剧脸谱这一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了解不同的地域、民族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习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从文化、民族、宗教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从而进一部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
通过川剧脸谱面具剪纸展示,使学生亲身体会面具剪纸带来给大家之间的乐趣,感受面具独特的艺术魅力。
认识面具艺术对环境、对气氛所起到的烘托作用。
说教学目标:初步学会面具剪纸的设计与制作。
介绍川剧脸谱这一独特的文化。
通过设计制作出平面或立体的面具剪纸。
在与学生合作完成作业时,锻炼协作能力,培养互助精神。
说教学重难点: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面具剪纸的制作技术,了解川剧脸谱这一独特的艺术。
动手制作过程中对于材料的把握,制作、色彩的很形象、创新的表现出剪纸川剧脸谱艺术。
说教学准备:剪刀、刻刀,色卡纸、胶水、彩笔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说教法:谈话,出示,演示,评价。
说学法:观察,理解,动手实践。
说教学设计:师:出示已剪好的川剧脸谱——张飞脸谱,提示:观察,这个脸谱的主色调是什么颜色的?生:黑色为主的。
(以直接观察的形式,让学生直观的得出在选择颜色上面,要从颜色决定性格的这一川剧脸谱的特点为主)颜色决定性格。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观看视频,展示各种不同人物的脸谱造型。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不同的人物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
介绍剪纸的基本动手方法:剪和刻!介绍剪纸的工具:剪刀,刻刀。
介绍剪纸的一大特性:连续性。
教师示范。
通过以上的方法制作过程,动手让学生体验,剪纸的乐趣!动手做一个剪纸川剧脸谱!生自评,师总结!小结这一课的知识点。
拓展知识面。
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教案)第一章:面具的起源与发展1.1 介绍面具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文明和现代艺术中的面具应用。
1.2 探讨面具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社会功能。
1.3 分析面具在戏剧、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第二章:面具的类型与特点2.1 介绍不同类型的面具,包括动物面具、人面具、抽象面具等。
2.2 分析各种面具的设计特点和制作技巧。
2.3 探讨面具制作中的材料选择和工艺流程。
第三章:面具设计的基本原则3.1 介绍面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对称性、比例、线条等。
3.2 分析面具设计中的创意和想象力的重要性。
3.3 通过案例解析,讲解面具设计的灵感和创新思路。
第四章:面具制作的基本技巧4.1 介绍面具制作的基本技巧,包括绘画、雕刻、拼接等。
4.2 分析不同材料在面具制作中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4.3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面具制作的基本技巧。
第五章:面具作品的展示与评价5.1 介绍面具作品的展示方式和展示技巧。
5.2 分析面具作品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5.3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第六章:面具设计的创意实践6.1 引导学生进行面具设计的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想象力。
6.2 提供一些面具设计的主题和灵感来源,帮助学生进行创作。
6.3 通过小组讨论和反馈,让学生相互交流并改进自己的设计。
第七章:面具制作的技巧提升7.1 介绍一些进阶的面具制作技巧,如彩绘、贴片、装饰等。
7.2 分析如何运用不同的技巧来提升面具的制作效果和艺术性。
7.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不同的制作技巧并创作出更具个性的面具。
第八章:面具文化的探索与传承8.1 引导学生了解面具文化在不同地区的传承和发展,包括中国的面具文化和世界各国的面具艺术。
8.2 分析面具文化在传统节日和庆典中的作用和意义。
8.3 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探索面具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第九章:面具作品的展示与评价9.1 组织学生进行面具作品的展示,鼓励他们介绍自己的设计和制作过程。
《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教案《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教案(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教案1课题:《面具设计制作》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的设置,注重创设美术文化情景,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文化发展中面具的由来及演变,让学生在学会制作面具的过程中,了解面具艺术的特点及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寄予面具的意趣与理想。
本课的面具设计制作,利用学生简便易找、便于制作的材料,将纸浮雕等技法运用到制作中,发挥想象,巧妙利用,设计制作出展现自己审美意趣的面具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1、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了解不同地域、民族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习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2、了解面具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3、了解面具的色彩搭配和运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面具色彩运用与搭配难点: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课时:1课时学具准备:油画棒、水彩笔等工具,树叶、毛线、纽扣、色卡纸、剪刀、美工刀、粘胶等材料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导入课题(问题导入)1.你带过面具吗?都带过哪些面具?2你戴面具是为了干什么呢?3.你对面具还有那些了解?(检查课下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归纳:面具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品,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地区的原始艺术中都可以找到。
面具反映了各民族的宗教、民俗和审美,展示出原始艺术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
面具最初用于对妖魔鬼怪的驱赶,对图腾的崇拜,对英雄的歌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在的面具已不仅仅用于祭祀,而是成为戏剧、舞蹈表演的道具。
板书面具功能:驱魔------娱乐------面具文化二、师生探究看图片和实例讨论:面具有哪些特点?归纳:板书颜色丰富五官夸张性格多样装饰性强三、动手制作1、构思。
面具的设计制作说课稿梧桐花中学吴连文各们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面具的设计制作》,本课是“综合探索”领域中的一课,在学校举办的艺术节等大型活动中,结合不同的活动主题,学生设计制作面具,头戴面具进行表演、联欢等活动,进行戏剧、舞蹈表演,感受其中的乐趣,体会艺术创作带来的快乐,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五颜六色的面具,让学生徜徉在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中。
一、本课的知识点如下:1、了解面具的由来、演变和不断变化的过程。
人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理解,感受他们的审美习惯和丰富的情感。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材料特点和加工制作方法。
3、根据面具设计的主题,搜集可以制作面具的材料,动手设计制作出的、有特色的面具,并头戴面具参加校园主题活动。
我们常说,要在美术教学中“把握教材内容的教育价值”,那么,首先要了解美术学科所承载的“美术本身的价值。
自古至今,美术造型活动一直在百姓的生活中进行着。
头戴面具的民俗活动、各民族的图腾,都被赋予浓重的政治和宗教色彩,被人们当作袪病除灾、保佑吉祥平安的护身符,说明面具等活动对于人的心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美术的功能、作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学习美术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什么是面具。
了解不同地域、民族用面具表达情感的方式和审美习惯。
了解面具在造型、色彩、材质方面的特征。
利用身边的材料,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方法,制作平面或立体的面具。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面具艺术,初步了解面具的演变、发展过程。
在与同学合作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协作能力,增强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欣赏与设计过程中,感受面具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在面具表演、联欢活动中,体味面具对烘托节日气氛所起的作用,认识面具与生活的关系,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面具的艺术特征难点:巧妙、综合利用材质特点,设计制作出有创意、有艺术美感的面具。
《面具的设计与制作》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面具的设计与制作》。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是美术课程中手工制作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对面具的学习和制作,能够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具的特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
本节课所选用的教材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并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表达美。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面具图片和制作步骤,为学生的学习和创作提供了参考和启发。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手工制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然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手工制作的精细度和耐心上也需要加强引导。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面具的历史文化、种类和特点,掌握面具的设计方法和制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面具的设计思路和制作方法,包括面具的造型、色彩、装饰等方面。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面具作品。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面具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面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面具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制作技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面具的设计方案,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面具,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过程1、导入(3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面具图片或播放一段面具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面具的设计与制作。
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教学目标:1. 了解面具的起源和意义,认识到面具在各种文化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设计和制作自己的面具来表达个性和情感。
3. 学习基本的面具制作技巧,如剪贴、绘画和装饰等。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面具制作项目。
教学内容:第一章:面具的起源和意义1.1 介绍面具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2 讲解面具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用途1.3 引导学生思考面具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第二章:面具的类型与特征2.1 介绍不同类型的面具,如动物面具、人面具、鬼神面具等2.2 分析各种面具的特征和审美价值2.3 让学生观察和欣赏各种面具图片,了解其艺术特点第三章:面具制作的基本技巧3.1 教授学生剪贴技巧,如如何剪出面具的轮廓和细节3.2 讲解绘画技巧,如如何为面具上色和描绘图案3.3 介绍装饰技巧,如如何使用羽毛、珠子等材料进行装饰第四章:面具设计的原则与方法4.1 教授学生面具设计的原则,如对称性、平衡性和突出性等4.2 引导学生运用设计方法,如绘图、剪纸和拼贴等4.3 让学生通过实践练习,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面具设计第五章:面具制作的作品展示与评价5.1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面具作品5.2 让学生互相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教学资源:面具图片素材面具制作材料(如纸张、颜料、剪刀、胶水等)展示板或墙壁用于展示学生作品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面具的起源、意义、类型和设计原则等知识示范法:展示面具制作的过程和技巧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制作面具来培养技能和创造力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面具制作项目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教学评价:学生制作的面具作品质量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学生对面具制作技巧的掌握程度学生对面具设计和制作的理解和感悟第六章:面具制作的安全注意事项6.1 强调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的安全操作方法6.2 提醒学生注意材料的安全性,避免使用有毒或刺激性物质6.3 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切割或绘画时可能出现的意外伤害第七章:面具制作的过程与指导7.1 引导学生按照设计草图进行面具制作7.2 分步骤指导学生完成面具的制作,如剪裁、粘贴、绘画等7.3 提供个别辅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面具制作第八章:面具制作的主题创意8.1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出面具制作的主题8.2 引导学生根据主题进行设计和制作,如动物、神话人物、未来战士等8.3 分享知名面具制作艺术家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第九章:面具文化的探索与实践9.1 组织学生参观面具展览或博物馆,了解面具文化的历史和背景9.2 邀请面具制作艺术家进行讲座和示范,让学生亲身体验面具制作的过程9.3 鼓励学生参与面具制作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文化节、比赛等10.2 引导学生反思面具制作的意义和价值,探讨面具在个人和社会中的应用10.3 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为后续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这十个章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案,涵盖了面具的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技能训练、实践应用和文化探索等方面。
《面具的设计与制作》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第13册第12课的《面具的设计与制作》。
现在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美版第十三册教材,它属于“设计应用”的学习领域,它与《大家动手做条龙》、《发现与创造》等课共同组成本册的“设计应用”系列。
另外,本册第6课《大自然的色彩》、第7课《色彩与生活》为本课奠定了一些色彩基础。
这是用综合材料制作的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将进一步尝试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参与动手实践活动。
本课的设置,改变以往课程中只侧重于面具的制作技术,而忽视对美术文化的学习的做法,引导学生关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面具的由来及演变,让学生在学会制作面具的过程中,了解面具艺术的特点及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寄予面具的意趣与理想。
本课的面具设计制作,利用学生简便易找、便于制作的材料,将造型技法与色彩技法运用到面具制作中,发挥想象,巧妙利用,设计制作出展现自己审美意趣的面具作品,学生在设计制作、展示、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学生通过了解面具的演变发展过程,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料特点。
初步学会面具的设计与制作。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互动、欣赏分析、探究感知、动手实践的过程学习面具的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合作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在设计和制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体验设计、制作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探索精神,且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逐步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情趣、爱好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面具。
教学难点: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
教学准备教具: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面具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
学具:教材、绘画工具一套及卡纸、刻刀、剪刀、双面、胶树叶、羽毛、纽扣等。
《面具设计与制作》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本课的设置,改变了以往课程中只侧重制作技术,而忽视了对美术文化的学习。
这节课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在学会制作面具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理解以及面具与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了解面具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材料和创作的关系,通过制作面具发现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捕捉和发现材料美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能从多元(历史的、文化的)角度认识面具,尊重和保护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品德修养。
3.教学重点
(1)发现材料、认识材料、运用材料;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
4.教学难点
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5.教具准备:多媒体PPT演示;板书辅助教学;大量图片及文字资料;学生收集的照片(自拍)及实物展示品;音乐素材若干等。
二、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美术素养较弱,但善于发现,充满了探索性、有创新意识。
所以我们进行了系统的创新力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培养;造型能力的
培养;构成能力的创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写实、意像、抽象);创新力培养的成果展示。
三、教法、学法的运用运用以下教学法:直观交流法、启发引导法、愉快体验法、创新表演法等。
体现了“三导教学”的模式:一导主体视觉形象,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二导形式美特点感受,促进学生对形式美感、趣味中心的感受与理解。
三导小组判断与评价,促进学生判断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以下 6 个环节:
1.导入;
2.材料的发现和利用;
3.面具的设计与制作;
4.作业展示;
5.艺术体验、展示、交流;
6.课堂小结。
课前准备及环境的布置:(1)多媒体课件、图表。
(2)面具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3)学生制作面具的纸,胶水等;(4)学生表演节目用的道具和音乐。
㈠、导入教学,激发兴趣。
1、导言结合戴面具学生的入场,引出课题。
用直观的教具给学生一定的视觉刺激,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概念:面具又称假面,在民间则称脸壳、脸子或鬼脸。
考古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表明,面具是一种具有特殊表意性质的象征符号。
它可以表达善、恶、美、丑、喜、怒、哀、乐等性格及情感。
(播放多媒体课件)
2、通过多媒体介绍及各地面具的欣赏,引导学生向面具艺术性方面进行理性思考。
生答,多媒体课件归纳面具艺术的特点:美观、夸张、装饰性强。
师小结。
㈡、材料的发现和利用。
1、讨论。
各组同学观察研究手中的面具。
A、弄清平面面具和立体面具的
成形方法;B、分析它的外部造型、装饰图案、色彩配置,尝试归纳设计制作步骤及方法;C、在研讨的同时,对手中的面具再思考,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或创意(材料、制作等)。
(学生观察讨论,老师深入各小组听取学生讨论,并适当参与讨论。
)2、反馈。
各组选派一名同学上台讲述讨论结果。
3、归纳。
面具的制作方法:构思。
(把握特点、确定外形、设计纹样)
勾纹样。
(构图饱满、落笔大胆、细心收拾)
制作。
(巧妙利用、合理搭配、精心制作)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尝试自主得出面具设计制作方法,老师归纳,突出教学重点。
㈢、面具的设计与制作。
出示设计主题:绚丽的青春。
要求:1、设计新颖有创意;2、选择材料巧搭配;3、上色饱满求均匀;4、制作精致出效果;5、小组合作见能力。
学生分组动手实践,教师放背景音乐,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师巡视指导的同时,强调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注意会出现的意外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难点,指出面具的色彩尽量做到生动、艳丽,能够吸引人的目光。
㈣、作业展示。
1、请上小组代表介绍本组作品,包括:A、创作灵感及设计方式;B、小组
作品适合出现在什么场合,起什么作用?
2、师生共同评价。
师:看了同学们的作品,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真的为你们美妙的创意、精巧的构思、细致的表现手法所叹服。
在我看来,你们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极致的,独一无二的,但我们今天要评选出一件最有创意的作品,我们采用投票选举的方式,
选出最有创意的面具,现在各小组把答案写在黑板上。
(师根据得票情况,又多设了几个优秀奖,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并给予口头及物质奖励)
㈤
、艺术体验、展示、交流。
播放舞曲。
师:听到这样的音乐,同学们是不是已经感受到青春的律动了,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自制的面具,尽情的展示吧!学生代表戴着各自面具,根据事先确定的主题,进行面具表演。
学生代表带着各自面具,根据事先确定的主题,进行面具表演,老师参与其中,拉近了与同学之间的距离,其他同学开心的观看表演,通过节目的表演活动,既展示了所制作的面具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感受面具表演带来的乐趣。
从活动中了解了他人,了解自己,加深了对本课的印象
㈥、课堂小结
中国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最悠久,流传最广泛,内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今天我们手中的面具既是对民族文化传承也是发扬,虽然时间有限、材料有限,但创意无限,愿同学们带着多彩的面具步入你们多彩的青春!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