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四年级数学下-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
- 格式:doc
- 大小:276.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 第1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1单元第5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并应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掌握数学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方法。
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难点1. 理解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的实质,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
2. 建立模型:指导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
3.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 新授:详细讲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应用这些规则解决问题。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5. 总结: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解释难点。
板书设计1.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1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2. 内容:包括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
2. 思考作业: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10例5,完成P11~12“练习三”第4、5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应用的灵活性、广泛性和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难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师:同学们,你们坐过船或车吗?(坐过)师:坐船(车)中有哪些数学问题呢?【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提出付船(车)费、每条船(每辆车)上能坐的人数等问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坐船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通过谈话,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悟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1.阅读与理解。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0例5。
师:通过这幅图和题干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学情预设】预设1:有32人要租船游玩1小时。
预设2:湖边有两种船,小船限乘4人,大船限乘6人。
预设3:小船每条每小时租金是24元,大船每条每小时租金是30元。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说到租船,我们还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学情预设】怎样租船最省钱?怎样坐船比较安全?◎教学笔记【教学提示】“阅读与理解”环节要让学生自己弄懂题意,厘清已知信息、数据和要解决的问题。
(2)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出门安全第一,怎样坐船最安全呢?【学情预设】不在船上乱动,船不能超载……师:对,最重要的是不能超载!船上也有要求不能超载,你们发现了吗?【学情预设】预设1:限乘6人就是最多只能坐6个人。
预设2:限乘6人就是坐的人数不能超过6个人,可以坐6人、5人、4人、3人、2人、1人。
预设3:限乘4人就是最多只能坐4个人,可以少于或等于4人,但不能多于4人。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时5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时5解决问题》主要讲述了如何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2. 能够正确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并熟练计算;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能够熟练地计算加法和减法算式。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加法和减法,或者列出的算式不正确。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加法和减法运算,并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正确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并熟练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够正确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
2.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地运用加法和减法,以及如何列出一个正确的加法和减法算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和实际问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3.分组标签: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为每个小组贴上标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
3.操练(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第五课时:解决问题本节课的研究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四则混合运算和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感受和领悟优化思想。
教材提供了租船情境,旨在让学生理解图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全面分析问题,不断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策略。
研究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整理信息理解题意,借助生活经验发现尽量租便宜的船更省钱,进行合理的假设。
2.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尽量不空座位会更省钱,能说出调整方案的方法,感受优化思想。
3.通过回顾反思,能说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策略,能正确解决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课堂设计:1.情境导入老师想组织一次春游,大家都想去划船。
如果我们一共有32人,你觉得我们最需要考虑的是什么问题?2.问题探究梳理信息,理解题意,整理信息,以便于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
研究重点:掌握先假设,再调整的基本方法。
研究难点: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进行合适的调整,寻找最佳方案。
实施资源:教学课件。
Design n: For ns with a lot of n。
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fore and after organizing。
students can full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organizing n。
and XXX。
XXX.2) Exploring ns。
XXXBased on the n。
which boat would you choose first if you want to rent a boat at the lowest cost。
Why?XXX cheaper。
XXX a large boat。
What would happen if all 32 people rent a large boat。
Is this the most cost-effective n。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时5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时5解决问题》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简单的问题解决能力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够灵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括教材内容、例题、练习题等,以便进行直观演示和讲解。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实物或图片等教学素材,用于创设情境和解决问题。
3.练习题:准备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或图片等教学素材,创设一个与本节课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备课教案“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课后,我们一起召开一节主题班会课,学习一下“节水”精神吧!可以根据班级需要展开这个活动哦!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
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
(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
(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
3.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谁想出题考考大家,答对了请给点掌声。
四年级下第5课时解决问题《四年级下第 5 课时解决问题》在四年级数学的学习中,第 5 课时的解决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这一课时的学习,旨在培养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先来看一个常见的问题类型:行程问题。
比如,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 60 米,走了 15 分钟到达学校。
请问小明家到学校有多远?这道题就是一个典型的行程问题。
我们知道速度×时间=路程,所以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就是 60×15 = 900(米)。
再来看一个购物问题。
小红去超市买苹果,每斤苹果 5 元,她买了8 斤,一共要花多少钱?这道题很简单,单价×数量=总价,5×8 = 40(元),所以小红一共要花 40 元。
还有一种常见的问题是工程问题。
比如,一项工程,甲队每天能完成 20 份工作量,8 天完成。
请问这项工程一共有多少工作量?这里,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20×8 = 160,这项工程一共有 160 份工作量。
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认真读题,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比如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等等。
然后,根据所学的公式和关系,找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比如,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复杂,不知道该如何选取有用的信息;或者对于一些公式和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运用错误。
这时候,不要着急,可以多读几遍题目,把题目中的信息整理一下,或者回忆一下老师讲过的相关知识和例题。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要检查答案。
做完题目后,要回头看看自己的计算过程有没有错误,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比如,计算路程的时候,如果得出的结果是负数,那肯定是不对的。
让我们再来看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问题。
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春游,租了 4 辆大巴车,每辆大巴车可以坐 50 人,还有 20 个同学需要坐小轿车,每辆小轿车可以坐 4 人。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四则运算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鞭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 讲解:讲解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板书设计1. 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按照教学过程进行板书设计,突出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做一些练习题,巩固四则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思考并回答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本节课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探究和实践来理解和运用四则运算,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主要讲述了在实际情境中,通过简单的列表、画图等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清晰的思考方法和解决策略。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本质,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列表、画图等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本质,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例题、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的内容,了解问题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例题可以是类似的问题,如:小明有2个橘子,小华有4个橘子,他们一共有多少个橘子?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并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例如:小红有10个糖果,小蓝有15个糖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糖果?学生可以运用列表、画图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学习主要集中在基础的字词、句子和短文阅读上。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二年级语文填空题:
"我爱________,它很________。
"
"小兔子爱吃________。
"
"今天是________节,我们要去________公园玩。
"
"苹果是________的,香蕉是________的。
"
"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吃到________和________。
"
"我最喜欢的动物是________,因为它很________。
"
"秋天到了,树叶________了。
"
"我有一本________的书。
"
"星期天,我和妈妈一起________花。
"
"小猫在草地上________。
"
这些填空题考察的是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描述。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第5课时解决问题
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78+22)×15 -560 15×[42÷(3+11)] 36×(4×54÷8)
2.四(1)班的31人参加假日小队活动,为了环保出行,如何租车最省油?
可坐4人,耗油30升可坐9人,耗油50升
3.(易错题)某市电影院推出两种买票方案。
(1)杨老师和李老师带领实验小学四年级38名学生去看电影,选哪种方案划算?
(2)如果是38个大人和2个儿童去看电影,选哪种方案划算?
4.育红小学要组织春游,共有1 5名教师和200名学生。
下面有两种可以租用的车型。
大车:限乘40人,每辆每天租金800元。
小车:限乘25人,每辆每天租金500元。
怎样租车最省钱呢?需要多少钱?
第5课时解决问题
1.加→乘→减加→除→乘
(78+22)×15 - 560 15×[42÷(3+11)]
=100×15 - 560 =15×[42÷14]
=1500-560 =15×3
=940 =45
乘→除→乘
36×(4×54÷8)
=36×(216÷8)
=36×27
= 972
解析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如果小括号里有两个运算符号,要按顺序进行计算,例如36×(4×54÷8),小括号里是4×54÷8,就按没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先算乘,再算除,最后将得数乘36。
如果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 31÷9=3(辆)……4(人)
50×3+30 =180(升)
答:租3辆大车和1辆小车最省油。
解析由题图可知,大车可坐9人,耗油50升,可得知大车每人耗油量5升多;小车可坐4人,耗油30升,小车每人耗油量是7升多,所以尽可能多安排大车降低耗油量也减少排放车辆。
还有需要考虑的问题,不管租几辆车,要尽可能不空座位,这样每个人的耗油量会更低。
31÷9=3(辆)……4(人),租3辆大车后,剩余的4人再租一辆小车,这样耗油量最少。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两个方面:一要注意考虑租哪种车耗油量少,二要注意尽量少空座位。
3.(1)方案一:40×2+20×38=840(元)
方案二:25×(38+2) =1000(元) 840元<1000元
答:选方案一划算。
(2)方案一:40×38+20×2=1560(元)
方案二:25×(38+2)=1000(元)1560元>1000元
答:选方案二划算。
解析初看上面两个方案,可能会有买团体票划算的错误认识,其实不然,经过计算后,我们发现第(1)题中选方案一买票划算,主要原因是40人里,成人仅有杨老师和李老师2人,儿童有38人。
第(2)题中选方案二买票划算,因为40人里38人都是成人,买团体票,这38 个成人能省更多钱。
4. 800+500×7=4300(元)
答:租1辆大车和7辆小车最省钱,需要4300元。
个方案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