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 物质的推断 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305.00 KB
- 文档页数:8
2023届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2023秋·山东青岛·九年级统考期末)奥运精神深深鼓舞和影响着同学们。
某同学用初中常见的物质拼成了“奥运五环”展现化学中的“五环之美”。
(如图所示,每一个“环”代表一种物质,两“环”相交代表两者能发生反应)其中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一种温室气体,C俗称苏打。
请回答:(1)若D中只有两种元素,则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若向B中加入硫酸钠会产生白色沉淀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3)C的溶液显________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4)若E和D反应能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同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5)图中涉及的四个反应中有________________个属于复分解反应。
2.(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Ⅰ.实验室现有一瓶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剩余废液,某小组同学想探究该废液中是否有残留的稀盐酸存在。
(1)甲同学向剩余废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铁粉末,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则证明该废液中一定存在稀盐酸。
(2)乙同学从下列四种试剂中选取了一种试剂,也成功验证了废液中是否有残留的稀盐酸。
则他所选的试剂可能是(填选项序号之一)。
A.酚酞试液B.硝酸银溶液C.碳酸钠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3)若要除去废液中的稀盐酸,在不使用酸碱指示剂的情况下,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填选项序号之一)。
A.石灰水B.石灰石粉末C.生石灰D.氢氧化钠溶液Ⅰ.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欲探究某固体混合物A 的成分,已知A 中可能含有NH4Cl、CuCl2、Na2SO4、Ba(NO3)2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
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2024年中考化学框图推断专项复习1.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经略去)。
已知B、D常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E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大的金属。
则C的化学式为;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和B的组成元素相同,D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转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1)B的化学式为。
(2)D的物质类别是。
(3)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基本反应类型是。
3. 已知A、B、C、D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有如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
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D的水溶液呈蓝色,常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C的一种用途是______;溶液中发生的一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 已知A、B、C、D、E、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相互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一”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
其中,A是一种常见补钙剂;C是一种常用来灭火的气体,过多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D是一种由三种元素组成的钠盐;E是一种碱,请回答下列问题:(1)C的化学式是_______;(2)B生产E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_______;(3)写出E与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5.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
A为黑色固体,E为红棕色固体,C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D由两种元素组成。
图中“—”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相互转化。
其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请回答:(1)D的化学式。
(2)A和B的反应类型。
(3)D与E反应的现象为。
(4)B→C的化学方程式是。
6.甲、乙、丙、丁是常见的化合物,其中甲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初三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衡一、考点、热点回顾1、固体物质的颜色A 白色固体:氧化钙CaO 、氢氧化钙Ca(OH)2、碳酸钠Na2CO3、碳酸钙CaCO3、氢氧化钠NaOH、B 黄色固体:硫粉SC 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Fe2O3、铜CuD蓝色固体:胆矾CuSO4.5H2OE黑色固体: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G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KMnO4H 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2、生成沉淀的颜色A白色沉淀: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氯化银AgCl、硫酸钡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或稀盐酸:氢氧化镁Mg(OH)2、碳酸钙CaCO3、碳酸钡BaCO3B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Fe(OH)3C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Cu(OH)23、溶液的颜色A 蓝色溶液Cu2+:硫酸铜CuSO4、硝酸铜Cu(NO3)2、氯化铜CuCl2等B 黄色溶液Fe3+:氯化铁FeCl3、硫酸铁Fe2(SO4)3、硝酸铁Fe(NO3)3等C 浅绿色溶液Fe2+:氯化亚铁FeCl2、硫酸亚铁FeSO4、硝酸亚铁Fe(NO3)2等D无色液体:水,双氧水E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F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4、气体的颜色A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B 黄绿色气体:氯气C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解题技巧:抓住题目的题眼进行突破,常见的题眼就是上述物质的颜色与状态,还有就是某些物质的制备原理二、典型例题1.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请回答:--样品 A 溶 液 B 滤 液 甲 沉淀乙 沉 淀 C 滤 液① 水 溶解 ③ 过量 BaCl 2溶液过滤② 过量NaOH 溶液 过滤 ④ 过量 Na 2CO 3溶液过滤 丙 沉 淀 D 滤 液⑤ 过量 盐酸加热蒸发 固体丁(1)A 物质的化学式 。
中考化学推断题10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现有一包不纯的K2CO3固体,可能含有Fe(NO3)3、CaCO3、KCl、BaCl2、Na2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现做如下实验:(1)取固体试样溶于足量水,得无色溶液A,则原固体一定不含______。
(2)向溶液A中加入足量Ba(NO3)2溶液,过滤得白色固体B和无色滤液C.加入Ba(NO3)2溶液时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向固体B中加入足量稀HNO3,固体完全溶解,则原固体一定不含______。
(4)取少量滤液C,先滴加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一定含有______。
(5)若所取固体试样为13.8g,实验(2)中得到白色固体B的质量为19.7g,则原固体中一定______(选填“不含”或“含”)Na2CO3。
【答案】Fe(NO3)3、CaCO3、BaCl2 K2CO3+Ba(NO3)2=BaCO3↓+2KNO3 Na2SO4 KCl 含【解析】【分析】硝酸铁溶于水,溶液显黄色,碳酸钙难溶于水,硝酸钡和碳酸钾反应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也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
【详解】(1)取固体试样溶于足量水,得无色溶液A,所以原固体一定不含Fe(NO3)3、CaCO3、BaCl2;(2)向溶液A中加入足量Ba(NO3)2溶液,过滤得白色固体B和无色滤液C,加入Ba(NO3)2溶液时一定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钾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化学方程式是:K2CO3+Ba(NO3)2=BaCO3↓+2KNO3;(3)向固体B中加入足量稀HNO3,固体完全溶解,所以原固体一定不含Na2SO4;(4)取少量滤液C,先滴加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一定含有KCl;(5) K2CO3+Ba(NO3)2=BaCO3↓+2KNO3,138 19713.8g 19.7gNa2CO3+Ba(NO3)2=BaCO3↓+2NaNO3,106 19710.6g 19.7g13.8g的碳酸钾会生成19.7g的碳酸钡沉淀,10.6g的碳酸钠会生成19.7g的碳酸钡沉淀,原固体一定含有KCl,所以若所取固体试样为13.8g,实验(2)中得到白色固体B的质量为19.7g,所以原固体中一定含Na2CO3。
中考化学人教版专题复习-- 推断题1.化学号大飞机(如图)由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A~G组成(图中两种物质连接方式“→”表示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可以转化,“—”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反应,图中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其中B、C、D、E、F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G是同一类化合物, B、C中都含有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金属元素,D是胃液的主要成分,可帮助消化,E俗称苏打。
请回答下列问题:(1)D的化学式为______。
(2)B、D间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反应。
(3)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A不可能是______(用序号填空,双选)。
A.H2B.H2O C.Cu D.MgCl2E.FeSO42.A一H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A为常见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B为黑色粉末;C、D在常温时均呈液态;B和C混合立即产生无色气体H,H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加热E和B的混合物也有H气体生成,它们之间有如图的转化关系,且B在反应①和③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E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并指出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___反应。
3. A一I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和D、E和F的组成元素相同,F在空气中含量过多会形成“温室效应”,I为红色固体。
“→”表示发生反应能生成该物质,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在反应①中的作用是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在该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符号是_____。
(3)C和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4.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C转化为E的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中考总复习 物质的推断 专题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根据如图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推测丙可能为( )A .碳酸钙B .氧化钙C .氢氧化钙D .碳酸钠2.在氯化亚铁、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镁,可能有氯化锌和氯化亚铁B .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镁和氯化锌,可能有氯化铜C .滤渣中一定有铜和铁,可能有锌D .滤渣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和锌3.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丙是碳酸钠,乙是氢氧化钠,则甲是硝酸钠B .若甲、乙、丁都是氧化物,则丙一定是碳酸钙C .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D .若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乙可用来灭火,则丙一定是单质碳4.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NO 3、CaCO 3、NaOH 、CuCl 2、NaCl 和Ca(NO 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蓝色溶液B 中阳离子只有Cu 2+ B .无色溶液A 中一定有NaOHC .原固体粉末一定有NaClD .原固体粉末一定有CaCO 3、NaOH 、NaNO 3、CuCl 2和Ca(NO 3)25.A 、B 、C 、D 四种物质之间的一步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它们均含有同种金属元素。
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是氧化物,C为碱、D由两种元素组成。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A的化学式为CaCO3B.D物质不属于盐C.表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D.B→C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 Ca(OH)2二、填空题(共64分)6.(9分)下图表示NaCl、Na2CO3、AgNO3、BaCl2、HCl五种溶液之间的部分反应关系,线条相连的溶液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1) 图中还缺少一条连线,此线应连在 (填字母)两溶液之间。
(2) E是溶液。
(3) A和B反应有气体生成,则C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
7.(8分) 现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稀HCl、稀H2SO4、BaCl2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已知甲+乙→无明显现象,乙+丙→白色沉淀,丙+丁→白色沉淀,甲+丁→无色气体;BaCO3、BaSO4难溶于水。
试回答:(1) 丁物质中的溶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 写出乙和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甲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2分)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H为蓝色的硫酸盐溶液。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B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H中溶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反应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 反应①~③中为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4) 写出稀盐酸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9分) 赣南的客家围屋如同城堡,可以抵御外敌入侵。
现有五种物质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钡和碳酸钠作为围屋的守护“卫士”,只有相邻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才能组成守护的防线(如图所示)。
其中物质A常用于铅酸蓄电池中,其浓溶液有脱水性;物质C是人体胃液中的主要成分。
(提示碳酸钡不溶于水)(1) A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与E反应时的实验现象为。
(3) 现有下列物质作为“外敌”分别对围屋发起进攻,若该物质与两位相邻的守护“卫士”都能发生反应才能攻破防线,那么能攻入围屋的物质是 (填序号)。
①铁②氧化铁③二氧化碳④氢氧化钡10.(11分) 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H、C、O、Na、Al、S、Ca、Cu、Ag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
在通常情况下,D与其他物质的状态不同,D、G、H、I均为单质,其中G为紫红色固体,H 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A,F均为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 写出化学式:G 。
(2) 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5分) 请同学们搭乘“化学地铁”一起畅游物质世界吧!如图所示,列车上的物质可与各站的对应物质发生一步进行的反应,方可驶向下一站。
“2-5号站”各站的对应物质属于不同类别的纯净物。
(1) 若列车上的物质为“碳酸钠溶液”。
①列车途经“1号站”时,若指示剂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色。
②列车途经“2号站”时,若氧化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酸氢钠(NaHCO3③列车途经“3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2)“碳酸钠溶液”列车抵达“4号站”时,将列车上的物质更换为“稀盐酸”后出发。
①与“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都能反应的“4号站”的对应物质为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
②“稀盐酸”列车途经“5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个)。
③“稀盐酸”列车途经“1、2、3号站”时,原“碳酸钠溶液”列车途经某站的对应物质必须更换为 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物质),“稀盐酸”列车能走完全程。
三、实验题(11分)12.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钙、硫酸铜、氯化钾和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流程和现象记录如下:【资料】氯化钙、氯化钡、氯化钾三种溶液均呈中性(1) 依据步骤①的实验现象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 _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2) 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 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
为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
解析与答案:一、1. 【解析】根据图中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丙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而甲高温生成乙,乙与水反应生成丙,则推测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为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代入检验。
【答案】C2. 【解析】由题意可知,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锌>铁>铜,在氯化亚铁、氯化铜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不会置换出氯化镁中的镁,锌先置换氯化铜中的铜,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再置换出氯化亚铁中的铁;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了溶液中不存在氯化铜,所以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镁、氯化锌,可能有氯化亚铁;滤液中一定有氯化镁和氯化锌,一定没有氯化铜;滤渣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和锌。
【答案】D3. 【解析】甲不可能是硝酸钠,因为硝酸盐、钠盐都为可溶性盐,故硝酸钠不可能通过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因为丙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钠等;因为甲、乙、丙、丁分别为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水等,故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若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乙可用来灭火,为二氧化碳,则丙可能是单质碳和氧气。
【答案】C4. 【解析】根据“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NO3、CaCO3、NaOH、CuCl2、NaCl和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结合图框,则推测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NaOH和CuCl2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氢氧化铜沉淀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CaCO3和硝酸反应会生成气体,则蓝色溶液B中有硝酸铜、硝酸钙、硝酸钠、稀硝酸,而原固体粉末一定有CaCO3、NaOH、CuCl2和Ca(NO3)2,无法确定是否含有NaCl、NaNO3。
【答案】B5. 【解析】根据“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推测A为碳酸钙;根据“B是氧化物,C为碱、D由两种元素组成”,结合图框,则推测B是氧化钙,C为氢氧化钙、D为氯化钙;代入检验;根据分析,A的化学式为CaCO3;根据分析,D为氯化钙,属于盐;A→B,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为分解反应;A→D,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为复分解反应;B→D,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为分解反应;B→C,为氧化钙与水反应,为化合反应;C→D,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为复分解反应;C→A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不是基本反应,则表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B→C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答案】B二、6. 【解析】从所给的五种物质可以看出,氯化钠只能与另外四种物质中的硝酸银反应,从框图信息可知E 一定是氯化钠;图中只有硝酸银能够与另外四种物质都反应,根据图中的位置关系及题目信息:图中还缺少一条连线,可以确定D 是硝酸银,且该线一定是B 和D 之间的连线;五种物质中只有碳酸钠能与另外三种物质反应,可以确定B 是碳酸钠,再根据A 和B 反应有气体生成可以确定A 是盐酸,则C 一定是氯化钡。
(1) B 、D(2) NaCl (或氯化钠) (3) BaCl 2(或氯化钡)7. 【解析】本题考查了根据反应现象推断物质的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 Na 2CO 3(2) H 2SO 4+BaCl 2===2HCl +BaSO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