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优质课
- 格式:ppt
- 大小:7.10 MB
- 文档页数:21
物理水循环优质课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探索物理水循环的优质课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并能够描述水循环的过程;2. 掌握水循环中液态水、气态水和固态水之间的相互转化;3. 了解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并能够提出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二、教学重点:1. 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2. 液态水、气态水和固态水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投影仪;2. 实验材料:水、容器、加热器、冰块等;3. 学生实验器材:量筒、温度计、天平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知道水循环是怎样发生的吗?”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水循环的理解。
探究活动:1. 学生观察实验: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让他们观察水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2.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按照指导进行实验,观察水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液态水、气态水和固态水之间的相互转化。
3. 学生实验总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液态水、气态水和固态水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知识讲解:1. 教师通过课件和示意图,向学生讲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强调液态水、气态水和固态水之间的相互转化;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巩固练习: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为什么说水循环是地球上的自然循环?”;2. 学生进行个人思考,提出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导入环节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实验,观察和总结水的相态转化规律。
知识讲解环节中,教师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和示意图辅助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巩固练习环节中,学生进行了思考和讨论,提高了他们对水循环重要性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水循环》教案【优秀4篇】《水循环》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自然界的水循环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活动2【活动】水圈的构成”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
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明确河流水体的补给可能涉及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
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从水往低处流的道理,理解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河流→湖泊;而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湖泊→河流。
物理水循环优质课教案人教版教案标题:物理水循环优质课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2. 掌握水循环的关键词汇和术语。
3. 能够解释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1. 水循环的过程和关键词汇。
2. 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作用。
教学难点:1. 理解水循环的复杂性和全球性。
2. 能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水循环的过程。
教学准备:1. 教学PPT和投影仪。
2. 实验器材:水、容器、烧杯、热板、温度计等。
3. 学生实验记录表格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水循环的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水循环吗?它对地球生态系统有什么作用?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讲解水循环的定义、过程和关键词汇,确保学生对水循环有基本的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是如何与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三、实验设计与观察(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2. 每组给予一定的实验器材,要求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观察水循环的过程。
3. 学生根据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帮助他们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将实验结果整理并展示给全班。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水循环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真实的水循环案例,如干旱地区的水循环问题,海洋水循环的影响等。
2. 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解决水循环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六、小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水循环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设计和观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作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影响因素;(3)了解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1)水循环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2)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关于水资源短缺的新闻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重要性。
2. 提问:水资源对于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如何保护水资源?(二)新课讲授1. 讲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下渗等环节。
2. 分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影响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
3. 结合实例,讲解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生产、城市供水、生态环境等。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2.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水循环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查找资料,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保护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课堂活动: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如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的运用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
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尝试画水循环图。
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个小组合作活动确立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态度,树立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知识的思想。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再去解释现象形成概念。
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现阶段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相对小学阶段明显提高,但是逻辑思维不强、综合概括能力不高。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对根、茎的结构及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等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但大部分同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具体过程及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不了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1.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前实验展示学习目标小组代表课前准备实验。
组长带领组员观察桌面装置,写下实验现象。
提出自己的猜测来解释现象。
活动2【活动】探究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路径实验:观察红墨水在芹菜中的运输路径。
引导学生通过横切和纵切等多种方式来观察红墨水走向。
学生展示过后出示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路径图。
给出植物蒸腾作用概念。
小组合作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水分在植物体内是如何运输的。
用自己的话描述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过程。
并用箭头在图中表示出水分的运输路径。
小组讨论解释课前实验出现的现象。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腾作用。
活动3【活动】蒸腾作用的意义1.视频资料:为什么树荫底下温度更低而湿度更高呢?2.介绍杏仁桉树;100多米高的树,水是如何运送到叶片上的呢?参照课本113页的内容,试着解释这些现象,得出蒸腾作用的意义。
蒸腾拉力学生较难得出的点,适当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