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公开课教学课件合集
- 格式:ppt
- 大小:7.44 MB
- 文档页数:186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无信不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无信不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01挖掘社会热点新鲜案例进行探讨和从课本教材中的典故谈感悟,引导学生能说出诚信内涵,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诚信。
02通过情景模拟,观看主题视频和仿写活动主题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诚信的价值表达自己的意见看法。
03学生自主搜集资料编写演讲稿,配合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进行汇报讲演。
有较完善的操作、点检、维修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教师语:诚信的内涵是什么?正如国学大师冯友兰先生说,“诚"则注重不自欺;“信”则注重不欺人。
值得我们深切体味,愿我们共勉,共建道德的新境。
古代的诚信故事源远流长,化用为典故,以警示后人,同时也有不守诚信的人和事件被记录下来,成为前车之鉴。
例如,七年级我们学过一篇短小的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讲的正是一个人既不讲诚信,又缺乏礼貌的故事。
请翻到语文书50页,阅读第二则故事《商鞅立木》,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深刻体会?有较完善的仪器、仪表及检测手段和维修设备、设施。
有较完善的操作、点检、维修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明确:这则故事强调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以及诚信对于社会秩序起到了稳定的作用。
诚信作为个人和社会道德准则的重要性体现在它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基石。
只有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才能建立起互信和合作,社会秩序才能得以维持。
教师语:《商鞅立木》深刻地呈现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于诚信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