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7
4 古诗三首字词模块一、看拼音,写词语。
hán shān cán júshuānɡyèzènɡsònɡchénɡsèshíjìnɡ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tiǎo tiāo1.井离村子很远,大家每天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水。
2.哥哥小心地用树枝挑.( )起地上的毛毛虫。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停车坐.爱枫林晚。
( )A.坐下。
B.因为。
2.荷尽已无擎.雨盖。
( )A.拿。
B.举,向上托。
句子模块四、根据意思写诗句。
1.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看图写诗句,并完成练习。
1.图片描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句诗写的是____季的景色。
读写模块六、课内阅读。
山行[唐]杜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说明诗人停车的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句诗是说“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还红,还好看。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专项卷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三、《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绝句》(其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五、《绝句》(其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六、《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八、《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九、《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十、《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十一、《悯农》(其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十二、《悯农》(其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十三、《江南逢李龟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十四、《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十五、《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以上古诗词为三年级上册必背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2020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含答案)1. 用古诗句填空。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运用诗句阐明深刻的哲理。
为了表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道理,我们会用苏轼《题西林壁》中”______,______。
”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又生出新的希望时我们可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
”说明"站得高,看得远”时可用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______,______。
”比喻不惧困难,迎难而上时可用郑燮《竹石》中的”______,______。
”2. 请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填空。
(1)梁国杨氏子九岁,______。
(2)______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3)______。
吾将上下而求索。
(4)______,不是遮头是使风。
3. 想一想,连一连。
高______ 入夜来风雨声______ 云深不知处出______ 低只在此山中______ 花落知多少生______ 弯举头望明月______ 不及汪伦送我情直______ 死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 低头思故乡4. 按原文填空。
(1)读书______遍,其______自见。
(2)池草______,山花______,鱼出水,鸟______。
(3)蚂蚁搬______蛇过道,大雨不久______来到。
(4)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______的水花。
(5)______明月______,疑是地上霜。
5.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1)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2)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6. 日积月累。
(1)平时肯______,______有人帮。
(2)______则大信立。
(《韩非子》)(3)______一树高,万条垂下______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
(4)______,雨纷纷,______慕前去祭扫。
2020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1. 桃花潭水______,不及汪伦______。
2. 日积月累。
(1)平时背______,______有人帮。
(2)______则大信立。
—《韩非子》(3)______一树高,万条垂下______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 。
(4)______,雨纷纷,______慕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______粽香______满堂飘。
(5)①巳②酉③亥④卵⑥申⑥戊(填序号)______兔______蛇______ 猴______鸡______狗______猪(6)古人把贝壳当作______ ,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______有关。
3. 读一读,填一填。
摇篮文具盒,是摇篮,里面有我的小伙伴。
铅笺、尺子和橡皮,天天帮我勤字习。
(1)文具盒像一个______,里面的小伙伴天天帮助我______。
(2)文具盒里有哪些小伙伴?请你在文中圈一圈。
4. 先连一连,再填一填。
月黑见渔灯______ 秋收万颗子春种一粒粟______ 孤光一点萤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 风光不与四时同毕竟西湖六月中______ 二月春风似剪刀①“春雨惊春______天,”爷爷说:“清明之后就是谷雨了,该种地了②窗含西岭______,门泊东吴______。
5. 按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
(1)______千秋雪,门泊______万里船。
(2)与其锦上添______,不如______送炭。
(3)爷爷说:那______森林是______的摇篮。
(4)______是盏指路灯,它______高挂在北方。
(5)这个学期,我还读了很多很有意思的书,我最喜欢其中的一本书,书名《______》,我喜欢的原因是______。
6. 日积月累。
(1)平时肯______,______有人帮。
(2)______则大信立。
(《韩非子》)(3)______一树高,万条垂下______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
三年级语文上古诗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______的作品,其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
2. 《春晓》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诗中“春眠不觉晓”的下一句是“______”。
3. 《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1. 李白,疑是地上霜。
2. 孟浩然,处处闻啼鸟。
3. 黄河入海流。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A. 《静夜思》B. 《春晓》C. 《登鹳雀楼》D. 《望岳》2. “独在异乡为异客”出自哪首诗?A. 《静夜思》B. 《春晓》C. 《望月怀远》D. 《登鹳雀楼》答案:1. D2. C三、判断题1. 《静夜思》是李白在夜晚思念家乡时所作。
()2. 《春晓》是孟浩然描写春天早晨的景象。
()3.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写的,诗中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的豪情。
()答案:1. √2. √3. √四、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这首诗的意境。
2. 《春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 《静夜思》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看到床前明亮的月光,联想到地上的霜,进而引发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2. 《春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春天早晨醒来,听到鸟鸣,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同时也流露出对春天时光流逝的惋惜。
五、默写题请默写《登鹳雀楼》这首诗。
答案: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六、诗歌赏析阅读《静夜思》,分析李白是如何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
答案:李白在《静夜思》中通过夜晚的月光和地上的霜,创造了一个宁静而又清冷的意境。
诗人通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这种思念之情在诗中被描绘得细腻而深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家的渴望。
三年级上册期末古诗词专项训练(三)一、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5.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
6.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7.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
8.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
9.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10.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二、读古诗,回答问题。
(一)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全诗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从第、句诗中可以看出。
2.诗人笔下的秋景图,主要写了、、、四种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3.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前三句是为第四句做铺垫的。
B.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C.“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
D.古诗歌颂的虽然是大自然的秋色美景,但是通过诗中的“寒山”“霜叶”等景物可以看出诗人对秋季到时的哀伤叹息深秋。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诗中的“西子”指,把西湖比作西子,可以看出西湖。
(三)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这首诗中的“两”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的意思是:______ 。
诗中写的是_______________ 的景色。
2.“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中,诗人把()比喻成未经打磨的铜镜;3.“白银盘”是喻体,它的本体是(),作者同时把()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
【文库独家】一《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敕勒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顾名思义就是歌颂北方敕勒族游牧生活的美好。
2、相关考题(1)敕勒歌是一首____朝时的民歌。
(北)(2)穹庐是指______(蒙古包)(3)“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____(现)二《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年间设置的一种掌管音乐的机构(有点像现在的娱乐公司),负责搜集民歌,乐谱,训练音乐人才(歌手)。
所以由乐府搜集而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是乐府诗了。
2、相关考题(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长江)(2)汉乐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汉朝掌管音乐的机构)(3)诗歌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的快乐心情。
(采莲人)(4)“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三《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这首诗的作者是骆宾王很多孩子都知道,但是知道他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就很少了。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三人一起被合称为“初唐四杰”。
2、理解这首诗应该注意的几点:色彩:白毛、绿水、红掌动作:向、歌、浮、拨。
四《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这首诗每句都在写风,主题也是咏风。
说风能使晚秋的叶子落下,能催开二月的鲜花,能掀起千尺巨浪,能把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实际上这首短小的诗告诉了我们一个写作的简单规律:所写内容一定是扣题详写的,从不同的几个方面。
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孩子尝试自己写写风。
2、相关考题(1)“三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深秋)(2)“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能够)(3)填上一个表示数字的词语。
三上古诗专项测试一、选一选,填一填。
1.下面诗句中,对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B.荷尽已无擎.雨盖(举,向上托)C.知有儿童挑.促织(挑选)D.远上寒山石径斜.(歪斜,不正)2.《赠刘景文》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
横线上填写的内容()。
A.唐叶绍翁B.唐王维C.唐李白D.宋苏轼3.下列诗句描写的内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D.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4.对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句诗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B.这句诗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C.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晴天景色的喜爱和对雨天景色的讨厌之情二、积累与运用。
1.查字典填空。
“欲”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欲”在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有:①欲望;②想要,希望;③副词,将要。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山雨欲.来风满楼。
()(2)欲.把西湖比西子。
()(3)小明上进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
()2.字词积累与理解。
(1)给加点字“坐”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星期天,我们全家人坐.()车去郊游。
傍晚时分,大家席地而坐.(),我望着远处的枫林,忽然想到了杜牧的两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
A.乘、搭B.因为C.把臀部放在椅子等物体上以支持身体重量(2)“荷尽已无擎雨盖”中的“擎”读(),意思是()A.qíngB.qíngC.双手捧着D.举,向上托(3)“一年好景君须记”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____________”,在诗中指____________ (填人名)三、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两句诗写景,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处景物,描绘出深秋时节的萧瑟景象。
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带答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练习题(带答案)
题目一:《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一: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人描绘了鹳雀楼巍峨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追求进步的豪情壮志。
题目二:《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二:
这首诗是李白的《静夜思》。
诗人独坐时,看到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产生了思乡之情,深深思念故乡。
题目三:《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答案三:
这首诗是孟浩然的《春晓》。
诗人生动描绘了春天清晨的景象,唤起人们对春天的美好向往与畅想。
总结:
在这三首古诗中,每一首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主题。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表达了追求进步的坚定决心;李白的《静夜思》描绘了思念故乡的情感;孟浩然的《春晓》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场景。
通过欣赏这些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切热爱,并从中汲取到情感和智慧的滋养。
这些古诗题目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古文诗词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提升语文水平。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积极参与练习题的答题,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古诗的内涵,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通过这些练习题的完成,同学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这些经典古诗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道路上不断努力,拥有更加广阔的语言天地。
让我们一起感受古诗之美,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2020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1. 补一补,选一选。
锄______当午,汗滴______。
谁知盘______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告诉我们______。
①要珍惜时间②要爱惜粮食2. 古典诗词我欣赏:请默写古诗《牧童》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可别忘了写题目,书写要整洁啊!(1)默写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填空: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你喜欢它的原因是______。
3. 背一背,填一填。
(1)小荷才露______,早有蜻蜓立上头。
(2)朝霞______,晚霞______。
(3)人______初,性本善,性______,______。
4.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2)草铺横野六七里,______。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______,白发谁家翁媪。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______。
(5)路曼曼其修远兮,______ 。
5. 读一读,背一背,练一练。
(一)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二)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1)连一连。
(2)选一选。
①快②慢段(一)表示时间过得很( ),我们要珍惜时间。
(3)读了《冬夜读书示子聿》,我知道作者写这首诗的时间是( ) ①春天②冬天的早晨③冬天的晚上6. 想一想,填一填。
(1)中国姓氏有很多,我知道的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2)把古诗《静夜思》填写完整。
床前______,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______,______思故乡。
(3)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______。
7. 阅读儿歌,回答问题。
(二)彩虹云儿散,雨儿停,天边挂彩虹。
彩虹美,彩虹高,就像一座大拱桥。
2020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 根据课文或日积月累内容填写。
(1)朝霞不出门,______。
(2)天上鱼鳞斑,______。
(3)精诚所加,______。
(4)众鸟高飞尽,______。
相看两不厌,______。
(5)爱人者,______;敬人者,______。
(6)______,带雨云埋一半山。
(7)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
2. 连线。
敏而好学______ 行万里路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 不耻下问芝麻开花______ 不及汪伦送我情早晨下雨当日晴______ 节节高读万卷书______ 晚上下雨到天明3. 按课文内容填空。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这首诗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思想感情。
(2)凌晨______,牵牛花吹起了______小喇叭;______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______,睡莲从______醒来;下午______,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______,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4. 读《弟子规》选段,完成练习。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1)从选段中,我知道了读书要做到______ 到、______ 到、______到,这就是常说的“读书三到”。
(2)丁丁读书总是不够专一,这本书还没读完,就去读另一本。
你想用第( )句来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
A.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B.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3)如果不去运用所学的知识,只是死读书,就容易养成华而不实的个性,不能成为真正有用的人。
这个道理与选段中哪句话相对应?请你用横线画出来。
5. 背背写写。
(1)孤帆远形碧空尽,______。
(2)两岸青山______,孤帆一片______。
(3)______,不知其可也。
6. 读一读,背一背,练一练。
(一)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二)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一、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认真读一读。
梧叶(wǔwú)挑促织(tiǎo tiāo)萧萧(xiāo sù)二、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一组近义词或反义词,组成成语。
例:手(舞)足(蹈)()山()野明()暗()瞻(前)顾(后)顾()失()口()心()三、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判断正误,对的划“√”,错的划“×”。
1、《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唐朝的诗人叶绍翁。
( )2、“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意思是知道有几个儿童在帮助大众织布。
( )3、“挑促织”的意思是“捉蟋蟀”。
()4、“篱落”就是指“篱笆”。
()四、查字典填空。
1、“挑”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再查音节()。
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在“挑促织”一词中“挑”应读(),在“挑水”一词中“挑”应读()。
2、“深”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组词()。
五、用“\”划去括号中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1、秋雨送来了(凉爽寒冷)的秋天。
2、走进(宽阔辽阔)的原野,我听到了秋的声音。
3、老师幽默的话语,让我(哄堂大笑哈哈大笑)。
4、没有找到风筝,我们(垂头丧气无精打采)地坐在田埂上。
六、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夜书所见》是代诗人的作品。
题目中“书”的意思是。
其中后两句是,。
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七、整理下面的句子,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回到家,小红用笔在纸上画了各种样子的蝴蝶。
()老师表扬小红是个用功的好孩子。
()上课时,老师教小朋友画蝴蝶,小红认真听。
()第二天到学校,小红把自己画的蝴蝶交给了老师。
()放学路上,小红看见花上有一只蝴蝶,就仔细看。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燕子妈妈笑了菜园里,冬瓜躺(tǎng)在地上,茄子挂在枝上。
小燕子飞去了,回来说:“妈妈,妈妈,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燕子妈妈说:“不错。
可是,你能不能再去看看,还有什么不一样?”小燕子又飞去了,回来说:“妈妈,妈妈,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燕子妈妈点点头,说:“很好。
小学必背古诗(三年级上册)班级:______姓名:______一、单选题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中“须记”指______。
( )A.不必记住B.一定要记住C.可以记不住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__脸两边开。
( )A.像B.向C.相3.______________,芙蓉向脸两边开。
( )A.荷花罗裙一色裁B.荷叶罗裙一色栽C.荷叶罗裙一色裁4.____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A.远望B.遥看C.遥望5.“欲把西湖比西子”中“西子”指的是_______。
( )A.戏子B.西施C.西方6.萧萧梧叶送寒声,______________。
( )A.江上秋风动客情B.江上秋风动客晴C.江面秋风动客情7.两岸____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A.青山B.清山C.青衫8.______________,白云生处有人家。
( )A.姑苏城外寒山寺B.京口瓜洲一水间C.远上寒山石径斜9.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_________。
( )A.轻舟已过万重山B.碧水东流至此回C.孤帆一片日边来10.两岸猿声啼不住,______________。
( )A.千里江陵一日还B.孤帆一片日边来C.轻舟已过万重山11.天门中断____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A.楚河B.楚江C.江河12.遥望洞庭山水色,______________。
( )A.潭面无风镜未磨B.碧水东流至此回C.白银盘里一青螺13.“闻歌始觉有人来”中“闻歌“的意思是______。
( )A.嗅到气味B.听到歌声C.唱歌14.一年好景君须记,______________。
( )A.最是橙黄柳绿时B.最是橙红橘绿时C.最是橙黄橘绿时1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出自唐代诗人____的作品《望洞庭》。
( )A.刘禹锡B.杜甫C.李白1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中“湖光”指______。
2020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水平练习(含答案)1. 读句子,连一连。
春眠不觉晓______ 偷采白莲回举头望明月______ 言师采药去松下问童子______ 处处闻啼鸟小娃撑小艇______ 低头思故乡朝霞不出门______ 而义自见读书百遍______ 不耻下问芝麻开花______ 晚霞行千里敏而好学______ 节节高2. 读《静夜思》,完成练习。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读《静夜思》时,你感受到了( )的情感。
①开心②思念③惊讶(2)请你写出一句带“月”字的古诗。
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
3. 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词题是______。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3)词中的“见”读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相同。
(4)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古诗我会背写。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宋代诗人______写的。
毕竟______,______。
接天______,映日______。
(2)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描写的是______天的景色。
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
(3)高鼎是______代诗人,他写的《______》是描写______天的(季节)。
______莺飞______,拂堤______醉______。
5. 连一连,填一填。
野火烧不尽______ 秋收万颗子平时肯帮人______ 孤光一点萤春种一粒粟______ 春风吹又生月黑见渔灯______ 急时有人帮①小信成则______。
《韩非子》②______奔,长江涌,______长,珠峰耸。
《神州谣》③接天莲叶______碧,映日______别样红。
2020学年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水平练习1. 诗歌鉴赏。
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母亲在里头,我在外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读了这首诗后,你的感受是什么?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自然丰富多彩:“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
”多么浪漫:“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
”多么难舍;“______,春风花草香”,多么美丽;“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多么幽静:“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多么快乐;“______ ,一枝红杏出墙来”,多么大胆。
“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 。
”多么奇特;“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
”多么活泼。
“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
”多么懂事;“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 。
“多么悲壮苍凉。
(2)小燕子优美可爱: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______,多么像______哇。
停着的燕子______ ,谱出一支______ 。
(3)长城雄伟壮阔:像巨龙穿行在大地上,______,曲折蜿蜒。
东起______,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______ 。
3. 默写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______,村庄儿女各当家。
______,______。
4. 用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填空。
(1)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名人______说:“______。
”(2)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
孟子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园风光是一首诗,春天的桃花可以入诗:“______,______。
”夏天的稻田可以入诗:“______,______。
”(4)看到有雾的天气,我会想起农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第一句为中心句具体写一段话,语意要通畅。
我爱可爱的大自然。
2020最新统编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选一选,填一填。
(填序号)①水无声②日当午③山有色④禾下土(1)学校的食堂要写一些条幅,我认为可以把《悯农(其二)》这首诗写上去:“锄禾______,汗滴______。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远看______,近听______。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山水画中的景色。
2. 先读给同学听,再做一做。
华华和爸爸画画的是华华,画的是爸爸,华华爱画,爸爸爱花,爸爸爱华华画的画。
(1)这段话中,每一小句最后一个字都含有相同的拼音字母( )①h ②ua ③a ④b(2)判断:对的写正确,错的写错误。
①华华爱画画,画的是爸爸的花。
______②爸爸爱华华画的画,也爱花。
______(3)跟“画画”结构相同的词语是( )①看看②数数③听听④闻闻3. 连一连。
有山皆图画______ 月涌大江流一畦春韭绿______ 无水不文章星垂平野阔______ 十里稻花香4.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2)草铺横野六七里,______。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______,白发谁家翁媪。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______。
(5)路曼曼其修远兮,______ 。
5. 填空。
(1)有志______,无志______。
(2)关公赴会——______(3)归来饱饭黄昏后,______。
6. 根据课文内容或积累填空。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______,______。
能不忆江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写的《______》。
(2)李白《独坐敬亭山》的最后两句是______,______。
(3)______,海上明月共潮生。
(4)______,勿施于人。
(5)蚂蚁搬家蛇过道,______。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词训练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石径斜.( ) 霜.叶( ) 犹.有( ) 傲.霜( )擎.雨盖( ) 萧.萧( ) 篱.落( ) 挑.促织( )2.比一比,组词语。
径( ) 寒( ) 赠( ) 盖( ) 残( )经( ) 赛( ) 增( ) 糕( ) 戏( )3.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山行:___________ 远上:_____________寒山:___________ 石径:______________荷尽:___________ 菊残:______________傲霜:___________ 萧萧:______________客情:___________ 促织:______________4.默写古诗《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5.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
1.《望天门山》是__代诗人___所作,人称___,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___》《___》。
2.这首诗通过__ 、__ 、__、__、___、___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___的美景。
3.本诗第一句中___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_____、_____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______、_______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6.《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
诗人对________的景色进行了赞美。
本诗共四句,请默写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望洞庭》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
在诗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