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仪 操作手册
- 格式:pdf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46
钢质护栏立柱埋置深度检测作业指导书1.制定目的为了规范钢质护栏立柱埋深测试的各个环节,特制定本细则。
2.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按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17 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17 所设计及施工的钢质护栏立柱埋置深度检测。
其他类型钢质护栏立柱埋深检测可参照使用。
3.引用文件3.1 检测依据的技术标准GB/T 24967-2010 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仪JTG F80/1-201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D81-2017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T D81-2017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3.2 合同文件工程检测合同是检测依据标准之一,检测人员进场前,应了解合同的主要内容,合同义务必须履行。
当合同的内容与采用的技术标准有矛盾时,应向委托方说明,但原则上应优先履行合同义务。
4.职责4.1 现场检测人员负责现场检测。
提倡谁检测谁分析的原则,若现场检测人员由于时间的关系需委托他人进行内业分析时,检测人员应将现场检测的基本情况,资料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现场检测的全部资料无一缺少的移交给内业分析人。
检测人员对检测的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关资料的质量负完全责任。
4.2 内业分析人负责数据的分析。
由于人为原因(例如擅自修改原始记录数据)导至工程质量问题或工程质量纠纷,应由内业分析人员负责。
内业分析中非技术方面的疑难问题,应请示公司总经理协助解决。
内业分析中技术方面的疑难问题应请示公司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协助解决。
4.3 一般情况下,内业分析人应同时负责编写检测报告并对所编写报告的质量负责。
4.4 公司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负责报告审核,根据报告中的波形曲线检查报告分析的质量,对报告结论的合理性负责。
5.工作程序5.1 检测数量钢质护栏立柱埋置深度检测数量按规范要求或设计单位的要求执行,若委托方确定的检测数量少于规范或设计要求,项目经理应向委托方说明,经解释说明后可按合同要求的检测数量执行。
金属材料仪器化冲击试验机软件使用手册深圳万测试验设备有限公司声明感谢您选择本公司试验机!您能成为我们的客户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本公司不仅给您提供质量优异的产品,而且将为您提供满意的服务!为了您能更熟练地使用本试验机,我们随机配备了说明书。
本手册主要介绍本设备有关的结构原理、设备安装、操作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
特别提示:有时为了提高设备的性能,我们会对电气控制部分或机械部分作一些改动,这样可能会产生操作系统与使用指南在某些细节上不一致的情况。
在此声明:您所购买试验机随机配备的说明书以该试验机实际配备为准。
在编写本手册时,我们难免有错误和疏漏之处,请多加包涵并热情欢迎您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
本手册的内容如有变动,恕不另行通知。
本手册版权所有深圳万测试验设备有限公司;本手册的任何部分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影印、复印或翻译成其它语言。
本书中带有“★”的地方,请您特别注意并仔细阅读。
随机文件:本机装有如下随机文件:1、《使用说明书》一份2、《产品出厂装箱单》一份3、《产品保修卡》一份4、《产品合格证》一份在您接收本设备时,请检查上述文件是否齐全,并妥善保管。
★特别声明:根据客户具体要求不同,具体配置见装箱单。
本说明书不能作为向本公司提出任何要求的依据。
本说明书的解释权在本公司。
安全守则警告●摆锤在扬摆过程中尚未挂于挂摆机构上时,工作人员不得在摆锤摆动范围内活动或工作,以免偶然断电后发生危险。
●雷雨天气,请勿插拔接地线、电源线等可能会与外界连接的导电体。
●若未断电源,请勿插拔任何带电零件及连线。
●非专业或授权人员,禁止开启产品外壳,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勿将食物或液体溅入设备内。
且不得将任何物品放入设备的夹缝,否则可能会导致内部零件短路而引起火灾或触电。
在对控制箱内零件拆卸时,一定要拔下电源线,保证主机断电。
目录声明 (1)安全守则 (2)第 1 章.产品信息 (4)1.1.概述 (4)1.2. 主要特点图 (4)1.3. 执行标准 (5)1.4.工作环境及条件 (5)第 2 章. 软件说明 (6)2.1 硬件要求 (6)2.2 软件环境及设置 (6)2.3 试验步骤 (6)第 3 章. 软件功能说明 (17)3.1 设置 (17)3.2 系统标定 (17)3.3 退出说明 (19)第4章. 注意事项 (20)第5章. 问题答疑 (21)第 1 章. 产品信息1.1.概述微机控制摆锤冲击试验机是用于测试金属材料在动负荷下抵抗冲击的检测仪器。
TS-H602(B)护栏立柱埋深检测仪
应用:
1.钢制护栏立柱长度检测
2.钢制护栏立柱埋深检测
技术特点:
1.主机采用低功耗嵌入式系统,稳定可靠;
2.★主机高度集成,超磁致声波发射控制器和信号采集系统高度集成,使用方便;
3.信号激发采用超磁致声波震源,激发频率高,一致性好,立柱底部信号清晰易判;
4.采用触摸与一键飞梭光电旋钮双操控方式,灵活易用,保证万无一失。
性能指标:
配置清单:
序号名称数量1主机1台2加速度传感器1个3激振锤1个4数据传输线1根56V充电器1个6铝合金箱1个7软件U盘1个8合格证1份9说明书1本10超磁致震源1套。
冲击试验机操作规程一、引言冲击试验机是一种用于评估材料、产品或者结构在受到冲击负荷时的性能和耐久性的测试设备。
本操作规程旨在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冲击试验机,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设备准备1. 确保冲击试验机处于稳定的工作环境中,远离振动和干扰。
2. 检查冲击试验机的电源线和电源插头,确保其完好无损。
3. 检查冲击试验机的传感器、测量仪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确保其正常工作。
4. 检查冲击试验机的夹具和样品支撑装置,确保其适合于所需测试。
三、操作步骤1. 根据测试要求,选择合适的冲击试验机工作模式,例如冲击速度、冲击能量等。
2. 将待测试样品安装到冲击试验机的夹具上,并确保其坚固可靠。
3. 启动冲击试验机,确保其正常运行。
4. 设置冲击试验机的测量参数,例如采样频率、测量范围等。
5. 调整冲击试验机的冲击头位置和高度,确保与样品接触的部位正确。
6. 进行预试验,检查冲击试验机的工作状态和样品的固定情况。
7. 开始正式测试,记录冲击试验机的冲击力、冲击时间和位移等数据。
8. 在测试过程中,注意观察样品的变形和破坏情况,并记录相关观察结果。
9. 完成测试后,关闭冲击试验机,将样品从夹具上取下。
10. 整理测试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四、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眼镜、手套等。
2. 在操作过程中,严禁将手部或者其他身体部位放置在冲击试验机的夹具和冲击头附近。
3. 禁止在冲击试验机工作过程中进行任何维修或者调整操作。
4. 在进行高能量冲击测试时,应确保周围没有其他人员,以防意外伤害。
5. 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或者设备故障,应即将住手测试并报告相关负责人。
五、设备维护1. 定期清洁冲击试验机的工作台面和夹具,以确保其表面光洁无污染。
2. 检查冲击试验机的传感器和测量仪器,确保其灵敏度和准确性。
3. 检查冲击试验机的电源线和电源插头,确保其无损坏和松动。
TS-H602(B)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仪
应用
◆高速公路钢质护栏立柱长度和埋深的无损检测。
性能指标:
技术特点:
◆护栏立柱长度和埋深检测,一机多用,性价比高;
◆仪器具有两通道并行采集功能,应用范围广,功能强大;
◆仪器采用24位500kHz的模数转换单元,具有超强的微弱信号检测能力和检测精度;
◆主机采用DC6V供电,功耗低;内置高能镍氢电池,一次充电可连续工作10小时;
◆主机内软件系统为嵌入式操作系统,中文界面,美观大方,简单高效;
◆激发装置可用小锤或超磁致声波震源,灵活方便;
◆主机采用USB2.0数据接口,数据传出简单方便;主机内置8G存储器,采用FAT32数据存
储格式,可在通用Windows操作系统下通过USB2.0接口对实测数据文件直接进行复制粘贴;
◆主机外壳模具成型,防水防尘,防护等级IP67,安全美观大方。
◆分析软件具有数字滤波(高通、低通、带通)、频谱分析、相位分析、反射提取、信号
相关等计算等功能。
配置清单:
序号名称数量1主机1台2加速度传感器1个3激振锤1个4数据传输线1根56V充电器1个6铝合金箱1个7软件U盘1个8合格证1份9说明书1本
10超磁致震源1套。
公路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技术体系(升拓检测浙江宁波 NCIT)摘要:我公司研发的钢质护栏立柱冲击弹性波检测仪是基于冲击弹性波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与超声波相同,所不同的是采用电磁激振的方式诱发冲击弹性波。
其具有激振能量较大、波长较长(衰减相对较小)、基本参数(波速)稳定等优点,使得其测试深度较深,不仅适合于新设立柱,也能够适合于埋设时间较长的既设立柱.关键词: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立柱埋深检测,立柱无损检测公路的护栏是关系到交通安全的非常重要的设施。
其中,护栏立柱是最主要的抗力装置,被称为“最后一道安全屏障”。
立柱作为承受车辆驶出路外冲击力的主体,是否按照设计要求有足够的埋入深度,直接影响到其对车辆的防护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指标。
从已建成的高速公路项目来看,大部分项目质量达到了要求,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设施。
但因种种原因,部分项目隐蔽工程存在隐患,安全问题令人勘忧。
2006 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4.54 万公里,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规划,未来15 年间,我国建成8.5 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
由于护栏立柱数量庞大,土质条件复杂等客观原因,以及其他主观方面的因素,使得不少护栏立柱未能达到设计埋深,为交通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
在2004 年12 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中,对山西祁临高速公路护栏立柱埋入深度严重不足的问题作了专题报道后,引起了道路使用者、交通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交通安全的迫切需要,国内外对此进行了更加积极的研究和开发,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日本的国土交通省于2010 年3 月颁布了“非破壊試験による鋼製防護柵の根入れ長測定要領(案)”(中文译名:钢质护栏埋深无损检测规范),而我国于2010 年8 月正式颁布了国家标准“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仪(GB/T 24967-2010)”,更是标志着钢质护栏立柱埋深的无损检测技术进入了实用化阶段。
基于冲击弹性波的公路护栏立柱埋深检测技术研究摘要:本文利用冲击弹性波理论,研究了公路护栏立柱埋深的检测方法,分析了不同检测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基于冲击弹性波理论和有限元分析提出了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公路护栏立柱埋深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解决公路护栏立柱埋深检测中遇到的问题。
应用该方法进行工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对公路护栏立柱埋深进行检测,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关键词:冲击弹性波;公路护栏立柱埋深;检测技术引言:在公路桥梁护栏的设计中,立柱的埋深是一个重要参数,立柱作为承受车辆驶出路外冲击力的主体,是否按照设计要求有足够的埋入深度,直接影响到其对车辆的防护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指标。
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是用拔出法进行检测,但是由于护栏立柱埋深较深,拔出时容易造成路基破坏、成本相对较高,不利于对立柱埋深质量进行筛查。
为此,本文采用冲击弹性波方法来检测立柱的埋深。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冲击弹性波在不同厚度的立柱中传播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对影响弹性波传播速度和衰减规律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一、冲击弹性波基本理论冲击弹性波是由弹性介质中的弹性波以一定的速度由源向目标传播而产生的一种机械波。
该波以弹性介质中的弹性应力为传播载体,不同类型的弹性介质可以形成不同频率和波形的弹性波,由其在结构中传播而产生的结构响应。
冲击弹性波传播过程中,首先遇到具有一定厚度和密度的刚性界面,其在界面处产生应力集中现象;然后由于界面自身的原因而产生一定程度的位移,该位移与界面相对运动速度成正比。
当传递到目标时,由于该界面对波速的衰减作用,即界面处会产生一个明显的反射;由于该反射波具有较大能量,且能量较强,会对波速进行衰减;由于界面反射波后会产生一个较大的透射,因此可以计算出透射系数;由于界面反射波后会产生一个较小能量的反射,因此可以计算出反射系数[1]。
由上述过程可以推导出冲击弹性波在结构中传播时其能量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直到衰减到一定程度时能量趋于稳定。
四川升拓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仪基本原理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仪基本原理本报告对应设备1、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仪(EDMA-I)便携型2、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仪(EDMA-I)标准型3、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仪(EDMA-I)加强型摘要:对于目前交通运输行业的迅速发展与不断完善,人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
因此,交通安全项目与工程显得越来越重要。
那么,对于钢质护栏立柱埋深检测的无损检测显得尤其重要。
下面是基于本公司研发的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仪的原理进行解析,加强人们对于安全的预防。
关键字:钢制护栏立柱深埋检测主要检测原理主要类容:基于冲击弹性波的立柱埋深测试的基本原理与基桩的健全性测试相同,即利用弹性波的反射特性,根据标定所得的弹性波波速,并通过立柱底部的反射时刻进而推算立柱的长度及埋深。
在实际的测试中,可以利用1个频道的重复反射法测试,适合短立柱的测试;也可以利用2个频道的单一反射法测试,适合长立柱的测试。
EDMA 中将这2种测试方法合并,采用的是2个通道的测试方法,只是在数据处理方式上加以区分。
单频道测试 双频道测试图2-2-1 测试原理概要利用自动激振装置在柱头截面上发出一个脉冲信号,该脉冲信号在立柱的端面发生反射。
通过对发射信号及反射信号的抽出,从而可以计算立柱长度及埋深。
图2-2-2 发射信号及反射信号1.1 单一反射法利用首次反射信号,根据其传播时间按下式即可计算出立柱长度和埋深。
2/)(S R S T T V L L -⋅+= (2-2-1)其中,L :为立柱长度,S L :传感器与立柱顶部间距离 R T :反射波到达时刻,S T :发振波到达时刻V :在立柱中的弹性波波速,在本系统中采用P 波。
其波速可以通过下式计算或实测。
把立柱作为1维物体,其中传播的P 波波速ρEV V P == (2-2-2)其中,E 为立柱材料(钢材)的弹性模量(杨氏模量),一般在200到210GPa 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