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王维山水诗异同浅谈
- 格式:docx
- 大小:21.03 KB
- 文档页数:2
目录1. 摘要与提纲 (1)2. 李白的生平介绍 (2)3. 李白与山水诗之间的关系 (3)4. 李白山水诗的漫游 (4)5. 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 (4)5.1李白的山水诗明朗清新,意境开阔 (5)5.2李白的山水诗情景交溶,韵味悠长 (7)5.3李白的山水诗形象雄伟,气势磅礴 (9)6. 参考文献 (15)论文提要提起李白,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并不陌生,从小我们就读着他的诗歌长大,他的生死及其不平凡的经历,都给人留下了疑问和话题。
故一直以来人们对他的研究很多,如对李白出生地、家世及卒年等的研究。
中国传统的山水诗,便是一副山水画,诗乃大自然山水的墨之韵。
北宋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无独有偶,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有云:“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一种有声的画”。
可见中西关于诗画的关系同源,那就是追求一种意境。
李白并不是以山水诗闻名,但是,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借山水以自娱的窠臼,也同样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关键词:李白,诗歌,山水诗,意境浅谈李白与他的山水诗之间【摘要】提起李白,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并不陌生,从小我们就读着他的诗歌长大,他的生死及其不平凡的经历,都给人留下了许多疑问和话题。
所以一直以来人们对他的研究很多,如对李白出生地、家世及卒年等的研究。
中国传统的山水诗,便是一副山水画,诗乃大自然山水的墨之韵。
北宋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无独有偶,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有云:“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一种有声的画”。
可见中西关于诗画的关系同源,那就是追求一种意境。
李白并不是以山水诗闻名,但是,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借山水以自娱的窠臼,也同样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提纲:一、李白生平介绍二、李白与山水诗之间的关系三、李白山水诗的漫游四、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风格(一)李白的山水诗明朗清新,意境开阔(二)李白的山水诗情景交溶,韵味悠长(三)李白的山水诗形象雄伟,气势磅礴李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李白王维山水诗异同浅谈李白王维山水诗异同浅谈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
虽然诗中不一定纯写山水,亦可有其他的辅助内容,但是呈现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则必须为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
由谢灵运开创,脱胎于玄言诗。
其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
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而王维和李白作为山水诗的代表人物,由于他们的思想和人生遭遇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诗歌内容和风格也不尽相同,王维素以“禅意与画意完美结合”而著称于世;李诗则因“宏伟浪漫”而久负盛名。
那么这两位诗人的山水诗有什么异同呢?1相同之处(一)均透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李白的《裴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中写到“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秋天的夜晚,明月照耀在湖水之上,水天一色,毫无纤尘。
李白面对如此美景,直想飞到天空中去拥抱它。
李白痴迷山水,常常留恋忘返。
李白热爱大自然,大自然也给诗人无限的回报,使他诗思如泉,佳作纷涌。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正是其写照。
诗人与大自然的亲和,使其产生了创作上的冲动。
只有怀着一颗热爱自然之心,才能诞生优秀的山水诗篇。
总之,王维与李白的山水诗都抒发了他们对山水的喜爱之情。
(二)(二)均透露着诗人的林泉之志。
盛唐时期,世多隐逸之风,王维与李白的山水诗作中也都表现出他们隐居山林之情。
如王维的《夜静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在送友人回蓝田之际,诗人不由回想到过去自己隐居辋川山谷的生活是多么惬意。
李白在《望庐山五老峰》中写道:“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面对美丽的山川,诗人愿投身其中,远离世人污浊,与青天自然为友,隐逸之情溢于言表。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王维,李白山水诗之比较学校名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生姓名:张松铭学号:081090650专业:汉语言文学入学时间:2008年9月论文提纲其一:在取材设象上:王维多平常心而醉心于山野奇趣,对平常物体察入微,虽多取北方景,却不贪大求动。
李白则心高气傲,尤其喜好雄伟瑰奇,笔下多南方景,追求形象出众借山水挥斥幽愤,以至于“出鬼入神,惝恍莫测”。
其二:在表现形式上:王维多用五言,且是绝句短制,就必然要求能够耐人寻味,以尽可能少的字句表现尽可能多的内涵。
李白则不主故常,任由意志主宰,不能以律束,故多用七言歌行古体,纵横错综,气逸调雄,荦荦不可相羁,实在是与其秉性姿质相一致。
诗人以神来之笔极写飞瀑之动态,磅礴而瑰玮。
于大自然的伟力神功面前,李白感到的不是己身的渺小无为,而有一种极其无限的解放感、昂扬感和飘逸感。
王维,李白山水诗之比较【摘要】王维处心积虑地表现太古般空寂的禅境,展示大自然本来的韵律,没有世俗纷争的烦恼,只有物我相惬的契应,尘虑皆空,表里俱沏,诗人享受着精神超越的无限快乐。
李白则大不然。
他的一生几乎尽沉醉于幻想世界里,一向自视甚高,一直处信极强,政治上的希望值得自然非常之高,而且至老不衰。
【关键词】人生态度,醉,醒。
一在取材设象上与李白山水诗比较王维、李白这两颗唐代诗坛的超级巨星,几乎同时降生于盛唐,又几乎同时陨落于大唐帝国大伤元气于安史之乱而逐渐走向衰败的转折时期。
此二诗人主要的创作活动时期都是在最能代表盛唐精神的开元年间。
他们一生在山水诗上均投以极大精力,且都获得了极大成功。
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意义的是,此二家山水诗风格歧异两极,一个冲和淡远,一个则清雄瑰奇,表现出大相径庭的美学趣味,各自代表了一个完整的审美创造模式,而又以两种迥然有异的美学形态生动地表现出盛唐面影,成为盛唐之正音。
我们的不少研究,热衷于在时代精神上发微,以对应诗人诗风而求解原因,这似乎并不错。
李白和王维山水诗比较唐代山水诗创作,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涌现了以王维、李白等为代表的山水诗人。
尽管,这两人的山水诗都是描摹山水寄托情感的典范,但由于诗人的思想和人生遭遇等因素的影响,其诗歌内容和风格也不尽相同。
那么李白和王维山水诗怎么进行比较呢?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
一、山水诗差异体现(一)山水景色王维在山水诗中,主要描写的是辋川别业和长安附近的山水景象,且多用写实手法。
例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描绘了诗人和友人裴迪闲居时倾听蝉鸣、欣赏秋日胜景的一幕。
李白山水诗中描绘的对象很广,因为云游四方,所以大唐的山川景色很多都有涉及。
峨眉山、九华山、庐山等他都写诗赞颂过。
同时,李白还运用丰富的想象能力,将从未到过的地方描绘得如身临其境一般。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中,李白凭借着自己云游的丰富经验将从未见到过的山川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总之,王维的山水诗描绘景物的范围比较狭小,多采用写实手法;而李白描绘的景物范围十分广阔,描写手法虚实结合。
(二)人物形象在山水诗中,人物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人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景物,景物才能够表现出美感。
文学和绘画中都经常采用以人点景的'手法,而王维和李白在山水诗中出现的人物也是大不相同的。
王维的山水诗中,出现的人物大多都是山翁隐士一类,例如《汉江临眺》中“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美好的景物中出现的是诗人和山翁同醉的场景。
王维喜爱以樵夫或山翁入诗,表现了他能够将平实的景色写出美感的能力。
而李白总会在名山大川中点缀一两个仙人。
例如《登峨眉山》中的“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以及《游泰山》(其六)中的“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都描写了仙人的存在。
李白认为名山具有灵性,因此山中很可能飘逸着仙人的广袖。
王维爱以山林野老入诗,李白则以仙人点缀山水,这也是李白和王维山水诗的差异之一。
(三)审美偏好纵观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我们可以感觉得到二人的审美趣味是完全不同的。
李白与王维的山水诗对比研究引言李白和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他们在表达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方面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
本文将就李白和王维的山水诗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他们在题材选择、意象描写、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异同点。
一、题材选择1.1 李白的题材选择李白以豪放奔放的个性而闻名,他喜欢描写壮丽雄伟、气势恢宏的山水景色。
常见的题材包括高山流水、峡谷深渊和广袤无垠的大地等。
1.2 王维的题材选择相比之下,王维更偏向于婉约柔和,他更擅长描绘幽静宁谧、寂静空灵的山水景色。
他常用于表现园林春景、田园牧歌和秋天晚霞等。
二、意象描写2.1 李白的意象描写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意象描写总是极为绚丽动人。
他运用词藻华丽、直观的意象来表现山水之美,如描述高山巍峨、江河奔流或是云霞飘逸。
2.2 王维的意象描写王维在意象描写方面更注重清新、恬静的氛围。
他常借助细腻而含蓄的描摹手法,通过藉草木花鸟以及远处山岭和溪流等细节展示山水之美。
三、情感表达3.1 李白的情感表达李白天马行空般的个性使得他的作品充满豪情壮志和无人能比拟的自信。
他经常以畅怀豪放的情感表达自己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与敬畏。
3.2 王维的情感表达相较于李白,王维显得更为内敛和柔情似水。
他在作品中表现出对自然之美以及内心深处思考和沉思的淡雅情感。
结论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尽管李白和王维都是杰出的山水诗人,但他们在题材选择、意象描写和情感表达等方面有所不同。
李白更偏向于豪放奔放的壮丽景色和自信的个性表达,而王维则更注重幽静宁谧的清新氛围与内心深处思考的表达。
这些差异使得两位诗人各自拥有独特的风格与魅力。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列表)。
李白王维杜甫的不同中国封建文化中的诗歌创作在盛唐达到了繁荣的高潮,出现了一个拥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等高水平诗人的作家群,由于诗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其生活经历的不同,其山水诗也不尽相同。
如果形象一点来说的话,王维是“诗佛”,其山水诗流淌着几许荣辱不惊、物我两相忘的悠然:孟浩然是“诗狂”,其山水诗中隐约包含着对仕途的失望和对世情的激愤;李白乃“诗仙”,其山水诗有一种翩然出世、悠然如仙的意蕴和气质;杜甫则像“诗侠”,其山水诗中亦不忘民间疾苦、黎庶沧桑。
关键词: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山水诗、情感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治上比较开明、经济上比较发达的朝代,盛唐更是国力强大、思想解放,出现了所谓的“贞观之治”。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文学方面也出现了高度的发展,尤以诗歌创作为甚。
作为诗歌重要题材及流派的山水诗创作在总体上更是达到了高潮,涌现了以王孟为代表的清,即清新、清幽、清丽、清远;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雄,即雄豪、雄放、雄壮、雄奇的风格。
虽然当时正处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一些社会问题还是有所暴露,诗人们照样有些郁郁不得志,于是转而寄情山水。
不过,由于诗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其生活经历的不同,其山水诗也不尽然相同。
在这里,我们就以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为例来分析一下其山水诗的异同。
这四位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是相一致的,且受到相同的人文精神的熏陶,其诗歌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共通性;同时又由于其精神面貌的不同而使得其创作风格有所不同,进而使得其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如果形象一点来说的话,王维是“诗佛”,其山水诗流淌着几许荣辱不惊、物我两相忘的悠然;孟浩然是“诗狂”,其山水诗中隐约包含着对仕途的失望和对世情的激愤;李白乃“诗仙”,其山水诗有一种翩然出世、悠然如仙的意蕴和气质;杜甫则像“诗侠”,其山水诗中亦不忘民间疾苦、黎庶沧桑。
如果对其进行具体分析,我们就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其内在的情感的异同。
浅谈李白山水诗之特点2006级春季汉语言文学本科李晓华内容摘要:唐诗在中华民族的诗词宝库中璀璨无比,在灿若群星的唐代诗人中李白可谓是众多诗人中的佼佼者,具有无法撼动的历史地位。
李白的山水诗的洒脱飘逸,酣畅淋漓,浪漫豪放,精雕细琢,情景交融,诗情画意,倍受后人激赏。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特点李白(701---762),字太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以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儒家、道家、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兼而有之。
李白一生的大半岁月是在隐逸漫游中度过的。
他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他“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李白一生游览过许多地方,四川、山东、山西、河南、浙江、江苏等都留下过他的足迹。
李白20岁前后游历了蜀中的不少名胜古迹,山水诗描绘了蜀中的雄伟壮丽的山川,培育了他壮阔的胸怀、豪迈的性格和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李白25岁后出蜀漫游,广阔的天地,开拓了广阔的视野,壮丽的山河更赋予这位天才诗人的创作灵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李白被玄宗“赐金还山”后,又再度漫游,游踪遍及齐鲁,江浙、燕赵,歌咏祖国大好河山是李白此时期山水诗的主要内容。
李白因永王案长流夜郎,中途遇赦,流浪于宣城、历阳,此时山水诗将游仙、山水和现实联系起来,反映李白深刻内心矛盾。
所以在他创作了许多山水诗,并把山水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
纵观李白的一生留下900多首诗篇,其中,山水诗洋洋洒洒,蔚为壮观,堪称世界文化瑰宝,古今中外,奉为经典。
那么他的山水诗的魅力究竟表现在那些方面呢?一、情与景的高度融合---美在意韵李白在山水诗的创作中,最擅长于以情写景,以景抒情。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通常只选择自然景物中最富特征,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些方面加以突出的描绘,在具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的氛围中,蕴涵了无穷的韵味,故而较之晋宋诗人的“情、景、理”三段式的风格情调更胜一筹,作品意向高远,感情更为真挚。
浅谈王维与山水诗作者:李钰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1期摘要:“我们总把王维看做一个山水诗人,但这主要是宋元以后的历史原因造成的,其有影响的诗篇并不在于此”[1],但本文还是要讨论王维与山水诗,毕竟山水诗是王维经历了前半生的坎坷后确定下来的主要诗歌题材;在经历了诸多不顺而获得稳定后,王维以一种更成熟平静的心态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正是通过山水诗;通过这些诗来观察王维,可以看到一个更真实的他。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作者简介:李钰(1992.12-),男,山东淄博人,大学本科学历,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1-0-01一.山水诗创作的人生背景王维生活在盛唐,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解放,在此背景下,作为一个深受儒家影响的青年,王维锐意进取,在二十一岁就进士及第,此时他精神饱满积极,写下诸多边塞题材的诗,如《少年行》、《陇西行》、《老将行》等,诗歌浪漫、热情。
仕途的顺利并没有延续太久,因为“黄狮子舞”案,王维被贬济州,后王维曾被擢为右拾遗,作有《献始兴公》,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可惜好景不长,张九龄被罢相,这是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总体来说,王维政治热情退减,这也是他人生一大转折点。
安史之乱爆发,王维不幸被捕,被迫出任伪职,战乱平息后因此事下狱。
虽然最终得宽宥,但这一段波折确实给王维带来极大压抑感,他在《谢除太子中允表》写“当逆胡干纪,上皇出宫,臣进不得从行,退不能自杀,情虽可察,罪不容诛”,表达深深自责与不安;这一次的波澜也真正促使了王维的人生转向,王维真正由儒家的进取开始转入佛教的空寂;醉心自然,寄情山水,其山水诗的创作高峰就此到来。
浅论李白的山水诗浅论李白的山水诗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谪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李白是个高产诗人,一生创作了千余首诗歌,其中山水诗的数量,约占五分之一,这些诗篇的创作横跨了李白的大半生岁月,他以自己独特的个性、浓厚的主观情感去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将游玩、山水和现实联系起来,努力抒发自己炽热的内心情感。
我们可以从他的山水诗中感受到他那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宏伟的气魄、磅礴的气势。
下面试对李白山水诗的风格特点进行粗浅的探讨。
李白一生酷爱山水,足迹遍布祖国的名山大川,在他创作的大量惊风雨、泣鬼神的诗篇中,涌现出了许多山水佳作,把山水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
一、李白山水诗的特点(一)李白的山水诗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李白的山水诗继承并发展了庄子、屈原所开拓的浪漫主义传统,是盛唐诗歌的伟大代表。
李白的山水诗所富有的浪漫主义基调,是诗人的个性、豪气的必然反映。
他往往不是按照生活本身的逻辑,如实地、具体地描写生活,而是将现实生活的感受和酝酿于胸中的诗情,幻化出奇丽非凡、惊心动魄的诗意境界。
1、超凡的想象力李白的山水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将自己强烈的主观感情也融入了山水之中,他笔下的山水仿佛有了生命,有了灵魂。
他向来不拘泥于山水形貌的细描实写,不受山水境界的制约,而是凭着自己的审美观点,随意写景抒情。
当现实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以种种惊人的想象,创造一个虚拟的世界,从而形成了浪漫主义色彩,产生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①“……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森林兮惊层颠。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王维、李白山水诗意境比较作者:于松楠来源:《活力》2014年第10期[摘要]作为著名的山水诗人,王维和李白都为后世留下了大量优秀的山水诗作。
二人同为盛唐诗人,在山水诗的创作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是,在山水景色描写、出现人物差异以及审美的偏好方面也有很多差异。
因此,本文对王维和李白山水诗的异同作出了浅要分析阐述。
[关键词]王维;李白;山水诗;意境王维和李白于同年出生。
李白两次过入长安,游过终南,王维也在长安或终南居住过。
他们二人的山水诗风格却大相径庭。
一个追求清淡平和,一个则是雄奇瑰丽。
他们分别代表不同风格的审美模式,以迥异的美学形态为今人展现出一幅壮丽的盛唐图卷。
本文共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从李白、王维山水诗的差异体现和差异形成原因对二人的山水诗意境作出比较分析。
一、山水诗差异体现(一)山水景色王维在山水诗中,主要描写的是辋川别业和长安附近的山水景象,且多用写实手法。
例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描绘了诗人和友人裴迪闲居时倾听蝉鸣、欣赏秋日胜景的一幕。
李白山水诗中描绘的对象很广,因为云游四方,所以大唐的山川景色很多都有涉及。
峨眉山、九华山、庐山等他都写诗赞颂过。
同时,李白还运用丰富的想象能力,将从未到过的地方描绘得如身临其境一般。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中,李白凭借着自己云游的丰富经验将从未见到过的山川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总之,王维的山水诗描绘景物的范围比较狭小,多采用写实手法;而李白描绘的景物范围十分广阔,描写手法虚实结合。
(二)人物形象在山水诗中,人物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人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景物,景物才能够表现出美感。
文学和绘画中都经常采用以人点景的手法,而王维和李白在山水诗中出现的人物也是大不相同的。
王维的山水诗中,出现的人物大多都是山翁隐士一类,例如《汉江临眺》中“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美好的景物中出现的是诗人和山翁同醉的场景。
王维喜爱以樵夫或山翁入诗,表现了他能够将平实的景色写出美感的能力。
浅析王维李白山水田园诗意象的不同王维和李白是唐代两位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们在仙山、山水之间、田园生活等方面有着各自不同的诗意象。
下面我们来对比分析王维和李白在创作山水田园诗中的不同诗意象。
1. 思维方式的不同王维喜欢用清远、悠长的笔力表现自然之美,把田园、山水以及季节变化与人生、情感联系在一起,呼吁着读者保持平和的心态。
比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在这首诗里,王维先描绘出空山、新雨、秋天等自然元素,然后通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生动的描写,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并巧妙地将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
而李白则喜欢奔放、激情的抒发方式。
他爆发出作品内在的情感与启示,尤其是对神秘和未解之谜的好奇心和渴求,这些都在其山水田园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比如,《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诗中所表达的是志向远大、意气风发的豪迈情感。
2. 类比形式的不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虽然带有个人主义口吻,但是他常常使用“类比”形式,端正艺术的语言来表达情感。
比如,他的《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雾重烟消难入楼。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被战争分割的世界,风灾、轮回、紧张、困苦、不干胶、新世界,猎人的马嘶、狗吠、老虎的嘶吼声告诉我们:一切都是一场人生大戏,时时刻刻要有警觉性和力量。
而李白的山水田园诗则喜欢用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效果展现出神秘超脱的美感。
比如,《将进酒》:“臣自懿公以来,爵秩重于泰山,禄高于海波。
常以国事咨望,不入愚谷府。
/ 瞻望阙门独和悦,茫茫岁月人事静。
/ 岁月可催珠箔变,红颜易老旧貌轻。
”这首诗自然主义的诗句既充满唐朝特有的对自然的畏惧和敬仰,又向人类早期的东方神秘学和世界观致敬,给人以强烈的艺术冲击感和思考的力量。
3. 艺术性的不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性比较高,阳刚、深沉、内敛、绵密、清爽,无不表现出老中青三个年龄层次的平衡感。
文学论文:漫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李白及其山水诗创作。
在李白的生平事迹部分,介绍了他的成长经历和诗歌创作背景。
接着分析了李白的山水诗风格,探讨了他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诗歌特点。
然后深入探讨了李白山水诗的意境,揭示了他对自然的独特体验和感悟。
在创作技巧部分,分析了李白在表现山水诗中所运用的手法和技巧。
最后探讨了李白山水诗在后世诗人中的影响和传承。
通过对李白及其山水诗的探讨,揭示了他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文学论文、漫谈、李白、山水诗、生平事迹、风格、意境、创作技巧、影响、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李白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李白的山水诗更是独具特色,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和诗意表达。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李白和他的山水诗,探究他的生平事迹、山水诗的风格、意境、创作技巧以及这些诗作对后世的影响。
李白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诗歌创作而闻名于世,他的诗歌不拘泥于古典诗歌的格律规范,而是更注重表达内心真实情感。
他的山水诗则更多地表现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独特感悟,通过文字描绘出令人神往的山水景色,也展现了他对人生、命运和自然的思考。
在我们将通过对李白的生平事迹的介绍,了解他的成长经历以及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分析李白的山水诗风格,探讨他的诗歌语言、意象和表现手法;深入探讨李白的山水诗意境,探讨他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的理解和情感;分析李白的山水诗创作技巧,探究他在创作中的灵感来源和艺术手法;考察李白山水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探讨他的诗歌对后人的启示和影响。
2. 正文2.1 李白的生平事迹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诗人。
他出生于701年,原籍江南春明,后迁往江西南昌。
李白自幼聪颖好学,天赋异禀,酷爱文学,工诗善赋。
他的诗词奇丽辞藻,意境深远,开拓了唐代山水诗的新境界。
李白向来有着不羁的性格,常常饮酒作诗,游山玩水,与朋友们畅谈诗文,自由奔放,情怀豪放。
论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原创)作者:戴汝光日期:2005-8-12 23:41:007推荐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
在唐代诗歌的天空中,流派纷呈,群星闪耀。
其中就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
而在群星璀璨唐代诗坛上最为耀眼的巨星李白,在山水诗创作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
因此,将王李二人的山水诗作一比较,应是不无意义的。
一、题材异同唐代诗人,大都有游历名山大川的经历,或因出仕,或为走终南捷径而求名。
面对祖国各地的绮丽风光,平添诗情画意,扩大了视野和心胸,自然激发诗人创作出许多景色雄伟壮丽而又洋溢着积极乐观情绪的优美诗篇。
这在王李二人的山水诗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几笔雄健粗放的线条,不仅勾勒出沙漠上无边的壮丽景色,也有力的表现了诗人对这壮丽景色的强烈赞叹,以及因它而变得无限开阔的胸襟。
在这里,诗人政治上、心灵上的阴影,全部为雄伟粗犷的大自然、为激昂的爱国热忱一扫而光。
在这里,他的青春再一度闪耀着光彩,显示出他性格中积极活跃的一面。
同样,在其《汉江临眺》中,也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无限赞叹,同样写得雄伟壮丽,气势磅礴,不仅勾勒出眼前所见江汉全景,而且通过想象,形象地概括地现出了雄伟壮丽的江汉鸟瞰图:“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李白,与王维相比,其游历范围更广,入蜀中、出三峡,南至江浙,东至齐鲁,北游长安、洛阳、太原。
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同样充满热爱赞美的豪情,而且其内容更为广阔:“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望庐山瀑布》之一)“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之二)“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游太山》六首)“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王维与李白的山水诗比较研究》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对中国古代文学中两位著名诗人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进行比较研究。
王维与李白被誉为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在山水诗创作方面亦有卓越成就。
通过分析两位诗人的生平背景、山水诗特点以及意象与表达方式,我们将探讨他们在主题、意境及情感表达上的异同点,并进一步评估他们所带来的影响力和文学价值。
1.2 文章结构文章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引言部分将提供概述并介绍文章结构。
其次,将详细探讨王维的山水诗创作,包括王维的生平背景以及其创作特点和表达方式。
接下来是李白的山水诗创作,包括李白的生平背景以及他独特的山水诗风格。
随后,我们会展开王维与李白山水诗之间的比较研究,包括前人对两位诗人作品比较研究概述、主题、意境及情感表达上的异同点分析,以及影响力和文学价值的比较评析。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前文的研究成果和新发现,并讨论对于王维与李白山水诗比较研究的贡献、局限性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1.3 目的通过对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进行比较研究,我们旨在深入了解这两位优秀诗人的创作风格与特点,探索他们在山水描写中所运用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并探讨他们之间在主题、情感表达以及文学价值方面的差异与共同点。
此外,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思路,并加深对于中国古代山水诗创作的认识。
2. 王维的山水诗:2.1 王维的生平与背景:王维(701年-761年),唐朝文学家、画家,被誉为“山水田园诗”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出生于陕西扶风郡(今西安市),家境富裕,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王维少年时期就展现出对文学和艺术的浓厚兴趣,后来成为官员并担任过多个职位。
2.2 王维山水诗特点分析:王维的山水诗以清新、深邃的意境闻名,其作品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个人情怀。
他巧妙地运用具象描写和抒发内心思想感情的手法,使作品丰富而富有情感共鸣。
首先,王维的山水诗在题材选择上广泛而多样。
他涉及了山川河流、湖泊草原、花鸟昆虫等自然景观,并通过这些题材展示了大自然的壮美与恬静。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评审稿题目<< 漫谈李白与他的山水诗>>姓名教育层次大学专科学号__________ 省级电大山东电大专业汉语言文学市级电大潍坊电大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点寒亭电大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教师指导记录表省级电大山东电大市级电大潍坊电大教学点寒亭电大指导教师目录摘要----------------------------------------------------------------------------------------------2 关键词-------------------------------------------------------------------------------------------2 一、在主题思想上,他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浪漫色彩。
----------------------------------------------------------------------------------------------------3 二、在选材上,李白的作品以写景为主。
----------------------------------------------------------------------------------------------------4 三、准确把握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6 四、从写景中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7 参考文献----------------------------------------------------------------------------------------8【摘要】在唐代的山水诗中,如果说王维的山水诗是以情韵见长,那么李白的山水诗就是以气势取胜,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王维山水诗异同浅谈
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
虽然诗中不一定纯写山水,亦可有其他的辅助内容,但是呈现耳目所及的山水状貌声色之美,则必须为诗人创作的主要目的。
由谢灵运开创,脱胎于玄言诗。
其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
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而王维和李白作为山水诗的代表人物,由于他们的思想和人生遭遇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诗歌内容和风格也不尽相同,王维素以“禅意与画意完美结合”而著称于世;李诗则因“宏伟浪漫”而久负盛名。
那么这两位诗人的山水诗有什么异同呢?
1相同之处
(一)均透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李白的《裴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中写到“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秋天的夜晚,明月照耀在湖水之上,水天一色,毫无纤尘。
李白面对如此美景,直想飞到天空中去拥抱它。
李白痴迷山水,常常留恋忘返。
李白热爱大自然,大自然也给诗人无限的回报,使他诗思如泉,佳作纷涌。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正是其写照。
诗人与大自然的亲和,使其产生了创作上的冲动。
只有怀着一颗热爱自然之心,
才能诞生优秀的山水诗篇。
总之,王维与李白的山水诗都抒发了他们对山水的喜爱之情。
(二)(二)均透露着诗人的林泉之志。
盛唐时期,世多隐逸之风,王维与李白的山水诗作中也都表现出他们隐居山林之情。
如王维的《夜静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
在送友人回蓝田之际,诗人不由回想到过去自己隐居辋川山谷的生活是多么惬意。
李白在《望庐山五老峰》中写道:“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面对美丽的山川,诗人愿投身其中,远离世人污浊,与青天自然为友,隐逸之情溢于言表。
因为对隐居生活有着向往之
情,从而在山水诗中还表现出对隐士的隐居生活的赞美。
如王维《春日与裴迪过
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
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
2,不同之处
本文就诗歌风格做一定分析,虽然都是山水田园诗,但是两个人在诗歌的风格差距很远,而且诗歌风格当中有着十分明显的落差。
李白高傲浩方浪漫,写作风格气势恢宏洋洋洒洒,从李白的诗歌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出一种奔放而不拘一格,不被生活的现状约束了自己性格与追求。
如果我们去读李白的诗歌,尤其是李白壮年时期的诗歌我们尤其能够感受到李白的豪迈和不拘一格。
虽然说李白的一生没有入朝为官,但是我们从他的诗歌当中我们看到李白是具有自己的政治报复和自己的政治蓝图,只不过李白是希望追求一种人生当中的最高境界,李白喜欢的是我行我素,希望生活在一个绝对自由,他是自己生活的主宰,他喜欢的是周游世界,游山玩水,云游四方,拥抱自然,饮酒作乐,急性写诗。
不希望自己拘束在红尘当中的人,也不甘愿溜须拍马在皇帝面前高官面前低三下四。
而王维与李白虽都是在官场不得志。
但王维是经历安史之乱之后等多个时期,其政治理想由于王维的性格为人问题王维收到了和大的排畸。
王维满腔报国热情,没有地方用,最后只有退而求其次,到山林隐居,过着有限的田园生活。
并且在王维的诗歌当中,我们看到王维把自己的侧重点放在自然山川的描写,王维的诗歌从风格当中看,他没有李白那种浪漫豪放的色彩,在风格当中我们更多地感觉是,一种拥抱自然幽静淡雅的美感。
例如这首《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歌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淡雅和清幽,短短二十个字当中为我们描绘出动静结合优美的图画。
从这里面的意境当中,我们能够用宁静安详,天人合一的感觉,在一个幽静的秋日夜晚,他独自一人在月子里欣赏明月,再这样的幽静的夜晚当中月亮出来了月光仿佛惊动了熟睡的鸟儿,在寂静的时候突然一只飞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这样的效果非常好,本文体现了王维的
生活情趣。
自然和人往往是能够有一个和谐的感觉,相对于李白,王维是对于当时的朝廷官场风趣,看不下去,在自己无法改变大环境的时代当中,他只有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让自己变得舒服些,在生活当中按照自己的生活过自己希望的日子。
所以在王维的作品里我们没能够看到如同李白那种“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的大无畏浪漫主义色彩。
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一种清净淡雅的魅力,我们在阅读王维的诗歌,我们需要明白一个问题,王维是一个十分具有艺术细胞的诗人,他在诗歌和绘画当中具有十分深刻的造诣,王维的诗歌略微带着几分淡雅之美,这样的美是一种典雅的气质,这点也是不同于李白的。
人们说李白是诗圣,王维是佛,或许这两个人分别代表了唐诗当中的淀粉时期。
王维是经历过很多事情之后看破了很多事物,。
在悟道之后王维把自己的心得融入诗歌当中。
形成了具有哲学思想的作品。
所以王维和李白代表最火热唐诗的两个巅峰。
一个理性浪漫主义,一个是豪放主义。
他们都是中国古代灿烂辉煌的文学之中耀眼的明星。
同时在他们的诗歌当中为我们表达出一种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