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台风的形成》答案及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1~22题。
台风活动的季节主要是在夏秋两季。
,台风是按照副热带高压引导气流走的。
但是也有例外,当同时出现两个或者三个台风时,如果距离足够近,台风们也会互相影响。
一般来说,在一千公里以内的时候,容易产生互旋。
,两个或者三个不同强度的台风,就有可能出现强欺弱,或大吃小的情况,从而失去了引导气流的控制。
台风们也就不知道自己将往哪走,也可能停滞,甚至于打一个转,拐个弯再走。
挟带巨大能量的台风走到哪里,就把破坏力带到哪里。
然而,和自然界万物一样,台风只是大自然的一个涡旋,来自自然,回归自然,完成生命周期轮回,正是因为这一个个周期轮回,使台风达到了对自然界的能量调节和补充。
台风虽然带来灾害,但也为受影响地区带来宝贵的淡水资源。
不信你看看同纬度的,非洲地区的沙漠,你就会明白,。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正是因为这一个个周期轮回,台风达到了对自然界的能量调节和补充。
B.正是这一个个周期轮回,实现了自然界能量的调节和补充。
C.正是因为这一个个周期轮回,使台风实现了自然界能量的调节和补充。
D.正是这一个个周期轮回,使自然界达到能量的调节和补充。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6分)
参考答案:
21.(3 分)B
22.(6 分)
参考示例:①正常的话②一旦产生互旋③台风也有好处(台风并非一无是处)
[每空 2 分。
意思答对即可。
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
《常见天气现象及成因》台风路径析《常见天气现象及成因——台风路径析》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天气现象丰富多彩,其中台风无疑是极具威力和影响力的一种。
台风的到来常常伴随着狂风暴雨,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了解台风的路径及其成因,对于我们提前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台风,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气旋。
它的形成需要一系列特定的条件。
首先,要有广阔的高温洋面。
海水温度必须在265 摄氏度以上,这样的温度能够为台风的生成提供充足的能量和水汽。
其次,需要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
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使得气流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这一力量有助于台风的旋转和发展。
此外,还需要一个初始的扰动,比如热带辐合带中的低压、东风波等,为台风的形成提供“种子”。
当这些条件都满足时,台风便开始孕育而生。
在其发展过程中,台风的路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
大气环流是影响台风路径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着一些稳定的大气环流系统,比如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高压就像一个“大围栏”,对台风的移动起着引导和限制的作用。
当台风位于副热带高压南侧时,它通常会沿着高压边缘向西北方向移动;而当台风位于副热带高压北侧时,它则可能转向东北方向移动。
周围环境的气流也会对台风路径产生影响。
如果台风周围存在较强的引导气流,比如西风带中的气流,台风可能会顺着这些气流的方向移动。
此外,台风自身的强度和结构也会对其路径产生一定的反馈作用。
一般来说,强度较强的台风移动速度相对较快,路径也更加稳定;而较弱的台风则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路径变化较大。
地形因素在台风路径的变化中也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当台风靠近陆地时,陆地的摩擦作用会使台风的风速减小,强度减弱,甚至可能导致台风的路径发生改变。
比如,山脉会阻挡台风的前进,迫使它绕开或者减弱。
沿海地区的地形和海岸线的形状也会对台风的登陆位置和路径产生影响。
另外,不同季节的气候背景也会影响台风的路径。
台风阅读附答案【原文】台风张田勘①台风、飓风形成于热带海面上,与气候转暖关系重大。
在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成西南季风进入北半球。
西南季风与北半球原有的东北信风相遇,挤迫空气上升,增加对流,造成波动和漩涡。
后者再与原先就有的对流作用结合和放大,使已经成为低气压的空气漩涡继续加深。
这样,低气压漩涡四周的空气加快向漩涡中心流入,流入越快,风速就越大。
当这些风抵达地面的速度达到或超过17.2米/秒时,就称为台风、飓风。
②台风、飓风都发生在夏季和初秋,过了秋季,太阳直射部分往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不能侵入北半球,形成台风的机会较少。
③发展成熟的台风圆形涡漩半径一般为50km-100km。
高度可达15km-20km,由外围区、最大风速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外围区的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有螺旋状云带和阵性降水。
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最大风速区,平均宽8km -19km,它与台风眼之间有环形云墙。
④台风的【】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大风。
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一般为8级以上。
二是暴雨。
台风经过的地区一般能产生降雨150mm-300mm,甚至能产生1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
三是风暴潮。
台风一般能使沿岸海水产生增水,江苏省沿海最大增水可达3m。
它们都可能给人们造成巨大的灾难。
⑤我国台风的【】:一是西进型:台风从菲律宾以东一直向西移动,经过南海最后在中国海南岛或越南北部地区登陆。
二是登陆型: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台湾海峡,在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登陆,并逐渐减弱为低气压。
这类台风对中国的影响最大,2004年的云娜、艾利和2005年的麦茨,都属此类型。
三是抛物线型:台风先向西北方向移动,当接近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时,不登陆而转向东北,向日本附近转去,路径呈抛物线形状。
【问题】13.根据第①②段文字的内容,说说形成台风的首要条件是什么。
14.试简洁概括第③段文字的内容(不超过12个字)。
15.从第④段中找出两个词,以表明文中用词很有分寸感。
台风的功与过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1.台风的功与过①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因此,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
然而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严重干旱,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
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根据统计,这些地方每年7月—9月有59%—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¼以上,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③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
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气候也最为炎热。
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
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
④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也使大、中、小型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及答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及答案1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①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②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
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
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
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
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③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
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
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④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
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
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
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⑤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
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
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
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
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
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假如你只想略略了解本文将要说明什么,你会抓住文中的哪句话?(2分)2.假如你想快速提取全文的主要信息,你的阅读方法是:(答题不得超过20字)3.假如你想用表格来举例说明本文的说明方法(限三种),请把它画出来。
台风的作用①在气象学上,台风和闪电都属于灾害性天气系统。
世界上每年因受台风影响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十分严重的。
闪电(雷暴)对人类的威胁,也能使人“谈雷色变”!去年夏天,美国总共有3200多人死于雷击;我国没有这方面的具体数字,但估计不会低于美国。
去年6月26日下午两点左右,在浙江省临海市的杜桥镇某地,一个炸雷就击倒30个人,其中11人当场死亡,另外19人在送医院抢救过程中又相继死去6人。
②在我国,每年的5月~10月是东南沿海遭受台风袭击的高频季节;这一时期,内陆地区雷击也较多发。
③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会怎样呢?④科学家说,如果没有台风,本已严重的全球水荒就会更加严重。
而台风这一热带风暴的存在,却为人类提供(送来)了大量的淡水资源。
据测算:一个直径不算太大的台风,登陆时能带来近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各地区全年降水总量的25%.30%!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⑤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会更不均匀。
赤道地区太阳光强度大。
气候炎热,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就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则将从地球上消失。
⑥专家们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海上发生台风时巨浪会卷起深层海水,这些从深层上翻的较冷海水能使上层水温下降 3℃~4℃,同时,台风带上来的深层海水中的营养物质还有利于海洋衰层浮游藻类的繁殖,并为海洋鱼类提供间接食物来源。
⑦如果没有闪电,科学家说,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
雷电交加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被激变成臭氧。
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还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
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茵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而清新宜人!⑧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中考说明文阅读真题及答案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14分)大地震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500万次,其中多数地震我们不能感知,但超强度的大地震则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
2005年10月8日,发生在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的大地震导致超过7万人丧生。
地震学家都想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有人希望通过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美国科学家曾建议建立一个由800个地球定位系统(GPS)站和200个应变计组成的监测网,以便更好地监测地壳的变化,但直到现在,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梦想。
1993年,美国科学家认为,他们终于逮到了一条有关地震的“大鱼”,于是警告帕克菲尔德地区的居民,几天之内当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高达37%。
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人们虚惊一场。
1995年,俄罗斯科学家弗拉迪米尔波罗克在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方面似乎取得了突破,因为他成功地预测了日本神户发生的大地震,还成功预测了2003年12月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
可是,接下来他关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将发生地震的预测却没有成功。
于是,人们对他的“小地震是大地震预兆”的理论提出了质疑。
我国科学家尹祥础用21年时间创建了中国独特的“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测理论。
他认为,临近地震的时候,地震区域的地质结构非常脆弱,就像一头负载已经达到极限的骆驼一样,这时候哪怕在骆驼的身上再加一根稻草,就可能把骆驼压垮。
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他于2004年3月曾预测“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地区未来l到2年内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2005年10月发生在南亚次大陆的大地震印证了他的预言。
即使如此,尹祥础还是认为地震预测是一项科学难题,一旦发布的地震预测结果不准确,就可能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
从理论上说,地震预测应该是在地震发生之前,能够明确地指出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规模、震级等。
照这一要求看,迄今为止地震预测技术仍未成熟。
(7)现代文阅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含解析)(7)现代文阅读——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壶口瀑布(节选)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1.壶口瀑布和其他瀑布相比,不同之处在哪里?2.选文突出了壶口瀑布怎样的特点?3.选文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阅读文章选段,回答问题。
我扶植年轻人真心诚意。
我们的中年教师,包括我们的博士生导师,都是靠自己奋斗过来的,都是苦出身,所以我们一贯倡导我们的年轻人做的成果,导师没有做什么工作,导师就不署名。
当然外面宣传报道:“在王选领导下……”我承认我剥削年轻人最多,但是由于大家都知道我并不是主观上要去剥削年轻人,所以对我也比较谅解,(笑声)见报以后也不以为意,知道是怎么回事。
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
在这方面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年轻人能够出成果,特别要反对马太效应,尤其在中国,我觉得在中国论资排辈的势力还是有的,崇尚名人,什么都要挂一名人的头衔,鉴定会的时候挂一个院士,其实院士并不了解那个具体领域,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
第18天说明文阅读(一)典例在线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台风的功与过①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因此,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
然而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严重干旱,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
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根据统计,这些地方每年7月—9月有59%—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以上,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③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
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气候也最为炎热。
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
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
④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也使大、中、小型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台风那些事短文阅读台风,是一种猛烈而神秘的自然灾害。
当它的名字被提及时,我们总是会联想到那些令人心惊胆战的场景。
但除了破坏力,台风还有许多我们不为人知的事情。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台风背后的故事。
台风,顾名思义,是形如回旋风的强烈气旋。
它们通常在海洋上形成,并在登陆陆地之前逐渐增强。
台风的形成需要一系列特定的天气条件,包括温暖的海水、潮湿的空气和相对较低的大气稳定性。
当这些条件满足时,一个台风的孕育就开始了。
台风的本质是一个庞大的低气压系统,它通常伴随着强风和暴雨。
台风的中心被称为“眼”,是一个相对较小且相对较平静的区域。
而围绕着眼的是风力最强烈的区域,被称为“台风眼墙”。
在这个眼墙区域,风速可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降雨量也非常惊人。
台风的移动速度通常较慢,但它的影响却广泛而严重。
它的强风可以摧毁建筑物、击倒树木,甚至掀翻车辆。
暴雨可能导致洪水和泥石流,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此外,台风还会引发风暴潮,使沿海地区受到严重威胁。
然而,台风不仅仅是一场灾难。
它也有着一些积极的影响。
台风可能带来丰富的降水,为干旱地区提供水源。
台风的强风可以带走污浊的空气,使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此外,台风还能够促进海洋循环,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
面对台风,人类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
气象部门通过气象雷达、卫星和气象模型等工具对台风进行监测和预报。
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组织疏散和救援工作,确保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此外,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抗台风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升。
台风是自然界的一种力量,我们无法控制它的出现和发展。
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来应对它的威胁。
只有充分了解台风的本质和特点,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和减轻台风带来的灾害。
台风,是一次对人类的考验,也是一次对我们智慧和勇气的挑战。
面对台风的到来,让我们团结一心,共同抗击,重建家园,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科技文阅读训练:《台风何处来》阅读训练卢派清导读:近年来,“碧利斯”、“格美”、“桑美”等台风接踵而至,对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仅根据广东、广西两省区不完全统计,因灾死亡人数就达200多人,受灾人口逾千万,直接经济损失百亿元。
台风是怎么回事?台风怎么有各种名字?台风威力为何如此巨大?不妨读读本文。
①“台风”这个名字的由来,说法很多。
一般认为是从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也有说是从闽南语“风筛”演变而来,还有人认为是古人不清楚台风起源,以为是从台湾那边吹出来的,故有“台风”一说。
②其实,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
所谓热带气旋,是指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强烈的大气涡旋。
其强度以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为准。
国际上规定,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及其以上的称为台风(在西印度群岛和大西洋一带称为飓风);风力在10—11级的称为强热带风暴;风力在8—9级的称为热带风暴;风力在6—7级的称为热带低压。
③作为热带气旋家族中的“大哥大”,台风水平范围约几百公里至上千公里,垂直范围从地面直达平流层低层。
台风低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约为30—50米/秒,有时甚至可以超过80米/秒。
在前进过程中,台风一面强烈地旋转,一面在海上向前移动或登上陆地,引起狂风、暴雨、巨浪及风暴潮等灾害性天气,对海洋船舶和沿海城镇造成极大破坏。
④热带海洋是台风的“老家”。
台风通常生成于水温为26℃—27℃的广阔热带暖洋面上。
在那里,海面温度高,空气中水汽含量大,空气对流上升过程中不断释放热量,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旋转的暖心气柱,最终发展成台风。
⑤全球海洋每年平均出现台风约45个,对这些台风如何命名?早先,国际上一直采用热带气旋编号办法,如9608号热带风暴,即是1996年生成的第8个热带风暴,继续发展成为台风时,就称为9608号台风。
但是用编号命名热带气旋不易记忆,不便于气象组织第31届台风委员会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出现的热带气旋将采用新的命名方法。
台风阅读答案篇一: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阅读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台风:为人类提供(送来)了大量的淡水资源;可以缓解旱情;全球“海—气系统”的热平衡。
;为海洋鱼类提供间接食物来源;闪电:使空气清新纯净国;雷雨可提供氮肥。
2、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3、举事例,“一个直径不算太大的台风,登陆时能带来近30亿吨降水”;作比较,“20亿吨从天而降的氮肥,相当于20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打比方,“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等。
4、闪电是一座巨大的“化肥厂”5、“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一句中的“缓解”而不用“解除”,是指台风对旱情起到一定作用,而不起根本作用;“而且还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
”一句中的“大部分”“ 过量”两个词语是说明语言准确的例子。
篇二:气候的威力说明文阅读答案气候的威力(节选)①??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则是变幻莫测的气候。
气候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
因此,人类对于气候是既乞求,又敬畏;既感激,又恐惧,所以才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感慨。
②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③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
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
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
④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
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
中考现代文阅读《台风的形成》答案及解析中考阅读《台风的形成》答案及解析台风的形成①在热带海洋面上经常有许多弱小的热带涡旋,我们称它们为台风的“胚胎”,因为台风总是由这种弱的热带涡旋发展成长起来的。
通过气象卫星已经查明,在洋面上出现的大量热带涡旋中,大约..只有10%能够发展成台风。
②台风的形成取决于哪些条件呢?③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
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
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中心向四周围翻腾。
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
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
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④其次,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
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
台风也是一部“热机”,它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度在那里转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来源。
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
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
所以,即使有了高温高湿的热带洋面供应水汽,如果没有空气强烈上升,产生凝结释放潜热过程,台风也不可能形成。
所以,空气的上升运动是生成和维持台风的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其必要条件则是先存在一个弱的热带涡旋。
⑤再次,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理解及答案《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理解及答案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上的强大而深厚的气旋性涡旋。
它发生在南纬和北纬5——20的热带洋面上。
北半球台风主要发生在海洋温度比较高的7——10月,南半球的台风发生在高温的1——3月,其他季节显著减少。
当台风吹越海面时,风速可达62公里/时,掀起的巨浪有十多米高,最高的可达三十多米。
一个成熟的台风在一天中下的雨量可达200亿吨,而由水汽凝结成雨所放出的热能相当巨大,台风的威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每当台风致灾时,人们常常会想:假如世界上没有台风该有多好啊!那么,假如没有台风又会怎样呢?首先,如果没有台风的话,我国东南沿海盛夏季节气温将会骤增。
持续的高温会造成农作物热死,人畜中暑,造成高温引起的热害,工厂将被迫停工,各项生产效率大大降低。
身居东南沿海的人们在骄阳似火、炎热难熬的'盛夏,常会盼望多来几次台风,因为台风给人们带来大量的雨水与狂风,使气温骤然降低,给酷夏之中的人们以透气的机会。
由此可见,台风在盛夏消除热害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沿海城市和海岛更是年年都要闹水荒。
台风带来倾盆大雨,能缓解旱情,大量雨水储入水库,渗入地下,改善了夏季干旱的气候。
如果没有台风,我们沿海地区的细润度就要大大下降。
弄得不好,会出现沙丘成垄的干旱地区景观,江南沃野将丧失,鱼米之乡不复存在。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大自然长期演化的产物,似乎一切都作了精密的安排,什么也缺少不了。
人类不能消灭台风,却要认识台风,掌握台风的规律,以便趋利避害,进而利用台风。
譬如说,每次台风来时,都带来了巨大的能量。
一旦人能驾驭台风,借其能量为人所用,人类也增加了一种新的巨大的能源。
14、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是以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6分)15、选文第2段对台风致灾只是一笔带过,你认为这样处理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16、作者认为人类不应消灭台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参考答案:14、答案:选文是以台风为说明对象,它是按照什么是台风——台风发生的地点、时间、特点怎样——假如没有台风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影响——对认识台风、利用台风资源的展望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台风(节选)》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和答案《台风(节选)》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和答案①提起台风,人们总是谈虎色变、望而生畏,没有人会对这个“海上暴徒”心存好感。
然而,凡事都有两重性,台风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灾害,但是,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其能量相当于400颗2000吨级氢弹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所到之处,摧枯拉朽。
这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
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多,因此气候也最为炎热,特别是在夏季。
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
2003年7月,正是台风“伊布都”的出现,结束了我国江南大部分地区持续40℃左右的高温天气。
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气候越来越炎热,地表干旱更加严重。
寒带地区正好相反,如果没有台风调节将会更冷。
1.第①自然段中加点的“海上暴徒”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②自然段除列数字外,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2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台风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害。
(1分)2.(2分)作比较(0.5分)、举例子(0.5分),突出台风的能量大,具体说明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1分)。
《如何制造一场台风》阅读理解答案每年夏天,都会有几个“庞然大物”拜访沿海地带,带来狂风骤雨。
它们有一个威力十足的名字一一台风。
那么,台风是怎么形成的呢?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台风的“出厂说明书”,对它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首先,台风选择的“生产车间”是菲律宾以东的太平洋。
夏天,太阳不断地给海面加温,促进海水蒸发,变成又热又轻的水蒸气,一路飘去。
这时,周围的冷空气嫉妒了,它们也想上天看看。
水蒸气飘走后留下了空位,聪明的冷空气就排着队往上坐。
就有了这样一幅画面:暖湿气流不断上升,而周围又不断地有冷空气填充进来。
它们呼朋引伴不断壮大,最终形成了一个外冷内热的空气大圆柱。
台风的加工这时,地球也来凑热闹了。
地球自西向东转着,就像有两只大手,令台风向左或向右拐弯。
台风被这两只手搓来搓去,就像是被扔进了滚筒洗衣机里,快速转动起来。
转动中,比较重的水汽和冷空气被甩到了外面,而干燥的热空气则被留在了中心位置。
随着转速越来越快,台风的中心出现了一个空洞——台风眼。
台风眼里只有向上攀升的热气,没有雨水和冷风,所以如果你站在台风眼里抬头看,看见的是一片晴朗的天空。
台风制造出来了,“销售经理”就要登场啦!销售经理的名字是副热带高气压。
“副高”先生最喜欢向陆地推销各种热空气,富含温热海洋水汽的台风是每年夏季它的主打产品。
“副高”先生看准我国东南沿海的市场,将台风从海面上运了过来。
运送过程中,副高先生还带了赠品——夏季季风。
夏季季风裹挟着大量的湿热空气,捆绑在台风身上。
它们带来的冷暖空气和湿润水汽会形成狂风骤雨,袭击陆地沿岸,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气候灾害。
台风的销毁。
台风登陆后又会发生什么呢?它或许会在陆地上横行肆虐,或许会绕起圈圈……但最终,它会因为消耗、磨损过大而自动销毁。
随着它的脚步不断前进,又累又饿的台风终于支撑不住,就这样慢慢消散了。
而这时,如果夏季还没过去,在遥远的太平洋上,一场新台风或许又被制造了出来,并踏上了旅途……(节选自《360 百科》)(1)根据文意,拟写空缺的两个小标题。
【初中说明文阅读】“绝大多数台风是在两半球信风气流矛盾冲突中诞生的”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1题。
(12分)①绝大多数台风是在两半球信风气流矛盾冲突中诞生的,它自身也充满了矛盾。
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别的天气系统中有如此多的、尖锐而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1题。
(12分)① 大多数台风都是在两个半球信风的冲突中产生的,也充满了矛盾。
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其他天气系统有这么多尖锐而有趣的矛盾。
②大家都知道,台风会造成狂风暴雨的天气。
可是,恰恰在台风的中心,即直径为十几至几十公里的台风眼区里,却是个天气晴好、无风或小风的"世外桃源"。
因此,在狂风暴雨区和台风眼区分界面内外,几尺之间,这两种截然相反、矛盾鲜明的天气和谐地共存着。
③ 暴雨台风会引发火灾,这是台风引发的另一个尖锐矛盾。
这种现象在日本已经发生过多次。
因为在日本,台风经过后,当后方的西南气流在相对较高的东西山脉北坡下沉时,由于焚风效应,天气变得干热。
只要有火源,火势就会失控。
195510年深夜,日本辛旗县发生火灾,台风过后,强风迅速燃烧,导致市中心发生毁灭性火灾。
④大家还知道,台风是地球上最重大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可是它确确实实也是资源。
例如,盛夏正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如火的季节,台风雨能及时地缓解甚至解除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平方公里广大地区的旱情,而且,因为台风登陆后风势迅速削弱.一般不再造成灾害,因此,台风给立夏的南方大陆带来了宝贵的水资源。
台风雨能及时地缓解天气。
例如,20217月下旬,正是伊布都台风结束了江南大部分地区持续40度左右的高温天气。
⑤ 更有趣的是,尽管台风是一个直径数千公里的“庞然大物”,但它一辈子都是由“其他人”领导的。
这个“其他人”是一个比它大的副热带高压。
台风可沿其西侧和西北侧到达相当高的纬度,从而将热带海洋中丰富的热量和水汽输送到遥远的北方。
它与秋冬从北向南的冷空气一起,调节着地球上冷、热和水汽的平衡。
中考阅读《台风的形成》答案及解析
台风的形成
①在热带海洋面上经常有许多弱小的热带涡旋,我们称它们为台风的“胚胎”,因为台风总是由这种弱的热带涡旋发展成长起来的。
通过气象卫星已经查明,在洋面上出现的大量
热带涡旋中,大约
..只有10%能够发展成台风。
②台风的形成取决于哪些条件呢?
③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
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
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中心向四周围翻腾。
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
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
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④其次,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
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
台风也是一部“热机”,它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度在那里转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来源。
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
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
所以,即使有了高温高湿的热带洋面供应水汽,如果没有空气强烈上升,产生凝结释放潜热过程,台风也不可能形成。
所以,空气的上升运动是生成和维持台风的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其必要条件则是先存在一个弱的热带涡旋。
⑤再次,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
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
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
⑥最后,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
在这种
..情况下,上下空气柱
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
气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层以上的环境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能进一步完成。
在20°N以北地区,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高层风很大,不利于增暖,台风不易出现。
⑦以上只是台风产生的必要条件,具备这些条件,不等于就有台风发生。
台风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至今尚未彻底搞清。
1. 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C. 逻辑顺序
D. 分总顺序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台风的形成条件之一是要有广阔的高温大气,海水温度高于26.5°C且在60米深度的海水里。
B. 台风的形成过程中,要先存在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空气的上升运动才能生成和维持台风。
C. 台风的形成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作用,这样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
D. 台风的形成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
3. 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具体说明了台风的形成。
B. 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使人易理解。
C. 第①段加点词“大约”表示估计,准确说明了能发展成台风的可能性很小。
D. 第⑥段加点的词语“这种”指代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
【答案】
1. C
2. B
3. D
【解析】
【小题1详解】
C.本文主要介绍台风形成的条件,第③到⑥段开头依次是:首先,其次,再次,最后。
由此可以判断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故选C。
【小题2详解】
B.错在最后一个分句“空气的上升运动才能生成和维持台风”,空气的上升运动只是生成
和维持台风的一个重要因素。
故选B。
【小题3详解】
D.第⑥段加点的词语“这种”指代的应该是第⑥段第一句话“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