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 格式:docx
- 大小:99.11 KB
- 文档页数:3
《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1、古代埃及的“职官学校”1.答:(1)到中王国时期,各政府机关纷纷以办公处所为校址;(2)招收贵族和官员的子弟;(3)让他们在现职官吏的教导下,既受一定的基础训练,又受充分的业务训练;(4)从而造就所需要的职官,是为职官学校。
2、古代埃及的“书吏学校”2.答:(1)为了满足当时奴隶制国家各方面事务对各种书吏的需求,不少书吏便以教育为专业,广设书吏学校;(2)教授阅读、书写、计算和法律知识;(3)也有的讲授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较高深的学问;(4)富有者入水平高、年限长的书吏学校,经济拮据者入水平低、年限短的学校。
3、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3.答(1)由于当时僧侣们垄断科学知识;(2)规模宏大的寺庙往往就是当时传授高深学问的学府,所以古代埃及很早就出现了寺庙学校;(3)它与培养政治才干为主的职官学校不同,着重科学教育;(4)寺庙就有需要也有条件进行培养专业人员的工作。
4、古代雅典的“教仆”4、答:“教仆”是古代雅典伴随奴隶主儿童到学校受教育的的仆人。
在孩子上学、放学途中他为孩子拿写字板、写字棍及竖琴等文具,并监督儿童的行为。
“教仆”多为老年奴隶。
6、“苏格拉底法”6、答:苏格拉底的“知识的助产术”,实际上是通过启发式谈话使学生获得一般性概念的归纳法。
8、古代罗马的“文法学校”8、答:古代罗马的“文法学校”——文法学校属于中学性质,招收12岁至16岁的贵族子弟。
罗马的文法学校本来是一种外国语学校,即希腊语学校。
到了共和末期,由于罗马(拉丁)文化的发展,又出现了拉丁文法学校,它不但一直存在于罗马整个时代,而且后来在英国也占重要地位,再从英国传至美国,成为美国中学的前身。
9、古代罗马的“修辞学校”9、答:古代罗马的“修辞学校”——相当于现代的高等专科学校,是按希腊的苏格拉底的修辞学校的模式办起来的。
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基本上与之一致。
修辞学校招收16岁以上的富贵人家子弟,以培养善于辞令,精于文学,能言善辩的演说家为目的。
一、名词解释:1、产婆术(P20):又称为苏格拉底法,是在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并不直接说明概念或知识,而是通过问答或辩论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最后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2、哲学王(P24):柏拉图认为,在理想国中,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的真正的哲学家,是有智慧的哲人,有好品格的人。
3、七艺(P24):即文艺复兴时期,智者学派提出的被称为“前三艺”的文法、修辞、辩证法和柏拉图提出的被称为“后四艺”的算术、几何、天文及音乐理论。
4、十人长(P122):夸美纽斯提出要把学校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进行分班,作为教学的组织单元,而每个班级里又分很多个小组,每个组10个人,在每个小组中挑选优秀学生作为组长,协助老师督促和考察组内其他学生的学业,必要时还可以替代老师主持若干教学活动,这个组长就被称为“十人长”。
5、自然后果法(P152):是指卢梭提出的一种教育方法,当儿童犯了错误和果实后,不必直接去制止或处罚他们,而让儿童在同自然的接触中,体会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自然后果。
6、教育心理学化:这是裴斯泰洛奇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就是指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水平,将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
其中要求把教育的目的和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必须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
7、教育性教学(P241):这是赫尔巴特提出的的一个教学原则,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是实施道德教育的基本手段。
8、思维五步法(P361):这是杜威提出的教学方法与思维的结合,五步包括: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就是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第二,在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须的观察,来对付这个问题;第四,他必须负责一步一步地展开他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他要有机会和需要去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是这些想法意义更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去发现他们是否有效。
一、名词解释1、成年礼:在史前部落中出现。
一种通过仪式是“伴随着地点、状态、社会地位、年龄的每一变化而实施的礼仪。
”2、青年之家:与成年礼活动相关,在史前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专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公共教育机构。
3、智者:公元5世纪开始出现的一批向人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科学知识,并以此谋生的古希腊职业教师。
4、苏格拉底方法:也称产婆术。
是苏格拉底在讲学中形成的一种以问答、诘难、诱导为特征的谈话式教育方法。
由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是一种师生平等、共同追寻知识和意义的教育方法5、中世纪:一词最早诞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首先提出并使用,指公元500年到公元1500年这段时间,也就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新航路开辟的时间。
6、骑士教育: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的,要求骑士彪悍勇猛、虔敬上帝、忠君爱国、宠媚贵妇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7、导生制学校: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
由教师把所教的内容先教给年龄大,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然后由这些学生再教给其他学生,称为导生制。
8、新教育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反对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的教育改革运动。
强调学习者的观点和个体兴趣,主张用现代教育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改革乃至重建,因此又称新学校运动。
9、进步主义教育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产生于美国的、以杜威教育哲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为组织中心、以改革美国学校教育为宗旨的教育革新理论和实验。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实验包括帕克的昆西方法、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约翰逊的有机教育、沃特的葛雷制、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华虚朋的文纳特卡制、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拉格的社会课程。
P35610、双轨制:欧洲各国从19世纪开始,面向全体公民尤其是下层民众的初等教育和为上层阶级服务的高级中学、大学是分离并且不衔接的,这样就形成了学制中的双轨制,一轨是中下层阶级子弟的普及教育体系,一轨是从家庭教育开始,为有产阶级子弟而设的学校体系。
外国教育史必背的名词解释作为教育研究者、教育从业者或对教育感兴趣的人,了解外国教育史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学习外国教育史,我们可以理解不同教育体系的发展和演变,从而更好地认识现代教育的形态和变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一些外国教育史中必背的名词进行解释。
1. 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博雅教育起源于古希腊,强调全面的人文教育和自由学问的追求。
博雅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它强调个体的全面发展,培养独立思考和社会责任感。
2. 实用主义教育(Pragmatism):实用主义教育是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一种教育理念。
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家认为,教育应当关注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
实用主义强调教育的实用性和适应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学习理论(Learning Theories):学习理论是一种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理论框架。
不同的学习理论提供了不同的解释和方法来理解和促进学习。
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构造主义。
行为主义注重外部刺激和反应,认知主义关注个体内部的认知过程,而构造主义强调个体通过积极参与和建构知识。
4. 社会重建主义(Social Reconstructionism):社会重建主义是一种教育哲学和运动,旨在通过教育改革来实现社会改革。
社会重建主义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社会变革的工具。
教育应当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正义,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行动,促进社会变革。
5. 教育平等(Educational Equality):教育平等是一种为所有学生提供公平和平等机会的理念。
教育平等关注消除社会和经济差异对教育机会的影响,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教育平等的实现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6. 古典主义教育(Classical Education):古典主义教育是一种古代希腊和罗马教育传统的延续和复兴。
第一小组负责题目:名词解释组长:付娆第一章,第二章负责人:付娆1,教育的需要起源论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需要(P5)2,城邦以一个城市为中心的主权国家(P31)第三章,第四章负责人:李锦1,苏格拉底教学法此教学法是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实际是一种讨论和辩论的方法,采用对话或提问来揭露对方在知识上的矛盾,也叫苏格拉底”助产术”2,古罗马的修辞学校修辞学校招收16岁以上的富贵人家子弟,以培养善于辞令,精于文学,能言善辩的演说家为目的3,高级教义学校为年轻的基督教学者提供深入研究基督教理论的场所第五章,第六章负责人:张静1,教会学校:是由教师或教会人员担任的,主要以七艺为内容,培养神职人员或其他人才的学校(P111) 2,宫廷学校是一种设在国王或贵族宫廷中,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机构(P116)3,经院哲学是西欧封建社会中的统治思想和官方哲学,因产生与天主教的修道院,所以被称为经院哲学(P124)第七章,第八章负责人:宋亭亭1,文艺复兴运动是公元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欧洲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P155)2,泛智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能为一切人所掌握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知识的大全(P192)3,人文主义文化文艺复兴运动所倡导的新文化(P157)第九章,第十章负责人:栗敬姗1,培根归纳法从感觉与特殊事物从公理引申出来,然后不断地逐渐上升,最后才达到最普遍的公理(P221-222)2,洛克”白板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的(P224-225)3,美国文实中学既对青年施以升大学的预备教育,又教给学生就业所需要的知识,并且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也招收女生的一类学校,是美国中等教育的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P251)第十一章,第十二章负责人:张敏1,要素教育论初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要从最简单的,最基本的要素开始,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循序渐进促进人的和谐发展(P298)2,教育心理学化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水平,将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P295)3,集中在学校的所有课程中,选择一门课目作为学习的中心,使其他科目都作为学习和理解它的手段(P325)第十三章,第十四章负责人:赵娜1,实质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生熟悉某一种教材,教会学生一种知识或一种技能,使学生提高对教材的理解能力(P364)2,形式教学教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P364)3,福禄贝尔恩物及作业恩物是福禄贝尔创造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它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作业是要求恩物的知识运用于实践(P345-347)第十五章,第十六章负责人:贾培1,人的全面发展指一个人不仅在智力和体力各方面得到发展,而且在志趣,道德,个性等方面也得到发展,即作为一个真正的,完整的,全面的人的发展,而且使每个社会成员得到自由的,充分的发展(P441)2,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P436)3,实验教育学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产生于德国,随后在欧美一些国家发展的以教育实验为标志的教育思想流派(P465)第十七章,第十八章负责人:唐梦琳1,杜威解释教育的观点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P507)2,蒙台梭利对儿童敏感期的定义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每个特定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力促使他对环境的某些事物甚为敏感,而对其他事物置若罔闻,这个时期就是儿童某种行为的敏感期(P48703,杜威如何定义反省思维反省思维意指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久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问题解答(P522)第十九章,第二十章负责人:陈心梅1,新大学同志会1919年法国出现的一个主张建立统一学校,以实现教育民主化的,激进的,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组织(P543)2,六三三学制即六年统一的初等学校,三年统一的中等教育,然后是三年制的高级中学(P550-551)3,劳动的教学方法在自然环境中,在劳动和其他活动中进行教学(P587)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负责人:鲍秋婷1,平行教育影响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尽力设法不和个别人发生关系,而只和集体发生关系,是每个学生都不得不参加共同的活动,马卡连柯把这种教育形式称为”平行教育影响”(P615)2,生计教育的实质生计教育的实质是以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为核心的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的教育(P632) 3,师资培训三段法把师资培训分成由个人高等教育,职前教育专业训练和在职进修三个阶段的统一体(P632) 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负责人:关春静1,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提倡家庭教育的一种教育理论(P697)2,永恒主义教育提倡复古的一种教育理论(P694)3,分析教育哲学强调用逻辑方法和语言分析来澄清一些基本概念,把分析哲学作为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教育理论的理论(P712)第二十五章负责人:付娆1,人力资本足够的中,高水平的技术人员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中心现代化和工业化发展(P729)。
一、名词解释1、成年礼:在史前部落中出现。
一种通过仪式是“伴随着地点、状态、社会地位、年龄的每一变化而实施的礼仪。
”2、青年之家:与成年礼活动相关,在史前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专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公共教育机构。
3、智者:公元5世纪开始出现的一批向人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科学知识,并以此谋生的古希腊职业教师。
4、苏格拉底方法:也称产婆术。
是苏格拉底在讲学中形成的一种以问答、诘难、诱导为特征的谈话式教育方法。
由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是一种师生平等、共同追寻知识和意义的教育方法5、中世纪:一词最早诞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首先提出并使用,指公元500年到公元1500年这段时间,也就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新航路开辟的时间。
6、骑士教育: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的,要求骑士彪悍勇猛、虔敬上帝、忠君爱国、宠媚贵妇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7、导生制学校: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
由教师把所教的内容先教给年龄大,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然后由这些学生再教给其他学生,称为导生制。
8、新教育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反对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的教育改革运动。
强调学习者的观点和个体兴趣,主张用现代教育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改革乃至重建,因此又称新学校运动。
9、进步主义教育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产生于美国的、以杜威教育哲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为组织中心、以改革美国学校教育为宗旨的教育革新理论和实验。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实验包括帕克的昆西方法、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约翰逊的有机教育、沃特的葛雷制、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华虚朋的文纳特卡制、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拉格的社会课程。
P35610、双轨制:欧洲各国从19世纪开始,面向全体公民尤其是下层民众的初等教育和为上层阶级服务的高级中学、大学是分离并且不衔接的,这样就形成了学制中的双轨制,一轨是中下层阶级子弟的普及教育体系,一轨是从家庭教育开始,为有产阶级子弟而设的学校体系。
《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1、古代埃及的“职官学校”1.答:(1)到中王国时期,各政府机关纷纷以办公处所为校址;(2)招收贵族和官员的子弟;(3)让他们在现职官吏的教导下,既受一定的基础训练,又受充分的业务训练;(4)从而造就所需要的职官,是为职官学校。
2、古代埃及的“书吏学校”2.答:(1)为了满足当时奴隶制国家各方面事务对各种书吏的需求,不少书吏便以教育为专业,广设书吏学校;(2)教授阅读、书写、计算和法律知识;(3)也有的讲授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较高深的学问;(4)富有者入水平高、年限长的书吏学校,经济拮据者入水平低、年限短的学校。
3、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3.答(1)由于当时僧侣们垄断科学知识;(2)规模宏大的寺庙往往就是当时传授高深学问的学府,所以古代埃及很早就出现了寺庙学校;(3)它与培养政治才干为主的职官学校不同,着重科学教育;(4)寺庙就有需要也有条件进行培养专业人员的工作。
4、古代雅典的“教仆”4、答:“教仆”是古代雅典伴随奴隶主儿童到学校受教育的的仆人。
在孩子上学、放学途中他为孩子拿写字板、写字棍及竖琴等文具,并监督儿童的行为。
“教仆”多为老年奴隶。
6、“苏格拉底法”6、答:苏格拉底的“知识的助产术”,实际上是通过启发式谈话使学生获得一般性概念的归纳法。
8、古代罗马的“文法学校”8、答:古代罗马的“文法学校”——文法学校属于中学性质,招收12岁至16岁的贵族子弟。
罗马的文法学校本来是一种外国语学校,即希腊语学校。
到了共和末期,由于罗马(拉丁)文化的发展,又出现了拉丁文法学校,它不但一直存在于罗马整个时代,而且后来在英国也占重要地位,再从英国传至美国,成为美国中学的前身。
9、古代罗马的“修辞学校”9、答:古代罗马的“修辞学校”——相当于现代的高等专科学校,是按希腊的苏格拉底的修辞学校的模式办起来的。
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基本上与之一致。
修辞学校招收16岁以上的富贵人家子弟,以培养善于辞令,精于文学,能言善辩的演说家为目的。
外国教育史的名词解释重点导语: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史则记录了人类在教育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改革。
外国教育史是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其中涉及了许多重要的名词和概念。
本文将解释外国教育史中一些重点名词,探讨它们的含义以及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第一部分:古希腊教育在外国教育史上,古希腊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起点。
古希腊教育的一大特点是“德育为先”,强调培养公民品质和道德修养。
在古希腊,教育被视为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兼顾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培养。
重要的名词解释如下:1. 体育(Gymnastics):古希腊重视体育训练,将身体锻炼视为重要的教育内容。
体育活动涵盖了游泳、长跑、摔跤等各种运动项目,旨在培养公民的体魄和勇敢精神。
2. 知识(Paideia):古希腊教育中的知识传授被称为Paideia。
它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和数学等学科的学习,以及对公民责任和道德原则的灌输。
3. 哲学(Philosophy):古希腊的哲学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哲学家们通过提出对人类生活和价值观的根本问题的思考,引导了教育领域的发展。
第二部分: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对古代教育思想的复兴和对传统教育体系的改革。
以下是与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相关的名词解释:4. 人文主义(Humanism):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理念强调人类的自我实现和个体价值。
人文主义教育重视对文学、历史、艺术等人文科学的学习,强调个人创造力和自由思考。
5. 莱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人物,达·芬奇是一个全能艺术家和学者。
他对科学、艺术和技术的研究影响了后来的教育理念,提倡多学科交互和实践性教育。
6. 大学(University):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教育发展迅速,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学府,如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
大学在知识传播、思想交流和学术争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1. 文莱学院(Eton College):建于1440年的英国私立男子中学,是英国著名的教育机构之一。
学院以培养政治、商业和文化领域的精英人才而著名。
其教学注重学术知识、体育和品格培养,并且学生必须穿着特殊的制服。
2.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成立于1701年的美国私立大学,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也是全球顶尖的研究型大学。
耶鲁大学注重自由教育,鼓励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的知识,强调创新思维和领导能力的培养。
3. 英国工人阶级教育运动(British Working Class Education Movement):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工人阶级教育运动兴起。
该运动旨在提供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机会,以便提高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就业机会。
4. 德国普鲁士模式教育(Prussian Model of Education):19世纪早期,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推行的一种教育体系,旨在培养顺从、合作和纪律性强的公民。
这种教育模式强调集体主义和国家利益,重视科学、技术和工程教育。
5. 瑞士学徒制度(Swiss Apprenticeship System):瑞士的学徒制度是一种实践和职业培训的教育模式,旨在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经验结合起来。
学徒制度允许学生在专业领域得到指导,并获得与职业相关的技能。
6. 进步主义教育(Progressive Education):在20世纪早期,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在美国兴起。
这种教育理念强调个体发展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思考。
进步主义教育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并强调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
7. 苏联社会主义教育(Soviet Socialist Education):苏联社会主义教育是在苏联社会主义体制下实施的一种教育制度。
该教育模式注重政治意识和思想塑造,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1、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又称学术官守,指教育机构设立于官府之中,官府垄断着学术典籍。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
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
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
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
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
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由于只有官府有学,民间无学术,所以要学习专门知识只有到官府之中才有可能。
这种历史现象有其客观原因:(1)、奴隶主阶级是社会物质和精神生产资料的垄断者。
(2)、社会生产发展的水平较低。
(3)、氏族宗法制度形成的家有世业传统导致官学不分的状况。
(4)、社会分工的状况:官与师尚未分离。
2、私学:私学是中国古代私人办理的学校,与官学相对而言。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士阶层兴起,随着文化教育的下移,私学骤兴。
根据现有的历史材料来看,私学的首创者是孔子,它是由学在官府向百家之学的转折点。
直接促进了文化下移和士阶层的兴起,推动了历史潮流。
稍后一些大办私学的是墨子。
此外,还有道、法、名、农诸家都有私学,从师成为一时的风尚。
各学派都有自己的信仰,以私学为中心,结成政治集团,虽未掌握政权,但活动量很大,由于这时期私学的巩固和发展,为几千年的私学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私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划时代的革命。
它冲破了政教合一的枷锁,教育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完成了学校教育的独立化过程。
这也是学校教育和自然形态教育的第二次分离。
3、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对象,是孔子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教无类”中的“类”是指“种类”即族类。
不分族类就是不分庶鄙,不分贵贱。
同等学力申硕《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最早提出课程分类思想的教育家斯宾塞。
有关常识:1、古希腊教育分为三个时期:荷马时代的教育、希腊城邦时代的教育(斯巴达军事教育、雅典品质教育)和希腊化时代的教育。
2、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3、西塞罗是罗马共和时期著名的演说家和教育家,其代表作《论雄辩家》。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雄辩家应有广博的学识,要有修辞方面的特殊修养,要有优美的举止和文雅的风度;模拟演说、写作等练习方法是培养雄辩家的重要途径。
“人道”教育思想是西塞罗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尽为人之道,就要发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以“人道”相处,具有同情、仁爱、礼让、谦和等品质;此外,还要有文化修养。
4、1780年,报馆经理雷克斯仿照学校方式首创一种在星期日传授宗教知识的班级,主要招收童工,在每个星期日参加宗教仪式,学习宗教条文,兼学初步的读、写、算知识,被称为“星期日学校”(亦称“主日学校”)。
这种学校利用休息日把贫穷阶层的儿童组织起来进行学习,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因而得到较快的发展。
19世纪后期,随着正规初等学校的大量开办,星期日学校日益减少。
5、17世纪,英国出现了由非国教派创办的一种新的学校形式,称为“学园”。
学园除传授古典知识以外,还传授农业、政治、法律、医学、建筑、军事等实用知识科目。
学园在17世纪中后期得到较快的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实科性质的中学。
18世纪以后逐渐衰落。
6、科学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宾塞和赫胥黎。
教育基本主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知识;把人类的活动归为五种,相应提出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包括各类课程的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用自然科学改造传统教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全面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教育论断;科学教育思想影响了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力地推动了欧美各国学校课程的改革;科学教育思想对近代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名词解释:1.苏格拉底方法(三个步骤:“注意刺”二“助义刺”)又称助产术。
苏格拉底认为,真理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内心,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一切错误和模糊的认识,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
“苏格拉底法”就是这样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辩论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包括三个步骤:(1)讽刺。
在这个步骤中,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出现,通过巧妙的连续诸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认识中所存在的错误、混乱和模糊。
(2)定义。
在前一个步骤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归纳,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3)助产术。
在这个步骤中,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是近代启发式教学法和现代发现法的萌芽。
(不足:只能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运用,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儿)2.智者原本泛指有智、有才之人。
自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幵始,智者逐渐被用来专指那些向人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科学知识,并收取一定学费谋生的人,他们在古希腊城邦间从事教育活动,广收门徒,传播知识,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3.智者学派(智者的统称)原本泛指有智、有才之人。
自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幵始,智者逐渐被用来专指那些向人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科学知识,并收取一定学费谋生的人,他们在古希腊城邦间从事教育活动,广收门徒,传播知识,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智者学派是这类人的统称,智者学派的创始人是普罗泰戈拉。
4.哲学王哲学王是柏拉图教育的最高目标,他们在哲学上有着高深的造诣。
柏拉图受斯巴达和雅典教育实践的影响,设计出一种层层淘汰的“金字塔”式的教育制度,哲学王便是5.理想国柏拉图的一部代表作,涉及他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但主要地是讨论所谓“正义国家”的问题。
柏拉图生活的时代,希腊城邦幵始发生危机,于是他留心于探索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究竟定下一套什么样的原则,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措施,才能够建立起称得上是理想的国家?这种国家在本质上既可以克服某些城邦(如雅典)所固有的“弊病”,又可以作为一切城邦(甚至外邦)理应仿效的“范型”。
-《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古代埃及的“职官学校1)2 : (1 )到中王国时期,各政府机关纷纷以办公处所为校址;(1.答招收贵族和官员的子弟;)从4 (3 )让他们在现职官吏的教导下,既受一定的基础训练,又受充分的业务训练;(而造就所需要的职官,是为职官学校。
”“书吏学校2、古代埃及的)为了满足当时奴隶制国家各方面事务对各种书吏的需求,不少书吏便: (1 2.答)也有的讲授3 以教育为专业,广设书吏学校;(2 )教授阅读、书写、计算和法律知识;()富有者入水平高、年限长的书吏学校,经济拮据者4 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较高深的学问;(入水平低、年限短的学校。
“寺庙学校”3、古代埃及的)规模宏大的寺庙往往就是当时传授高深学问1 )由于当时僧侣们垄断科学知识;(23.答()它与培养政治才干为主的职官学校不同,的学府,所以古代埃及很早就出现了寺庙学校;(3着重科学教育;(4 )寺庙就有需要也有条件进行培养专业人员的工作。
”、古代雅典的4“教仆”是古代雅典伴随奴隶主儿童到学校受教育的的仆人。
在孩子上学、4、答: “教仆”多为老年奴“教仆放学途中他为孩子拿写字板、写字棍及竖琴等文具,并监督儿童的行为。
隶。
”6、“苏格拉底法”,实际上是通过启发式谈话使学生获得一般性概念、答: 苏格拉底的“知识的助产术6的归纳法。
”、古代罗马的“文法学校8岁12岁至16 8 、答:古代罗马的“文法学校”——文法学校属于中学性质,招收的贵族子弟。
罗马的文法学校本来是一种外国语学校,即希腊语学校。
到了共和末期,由于罗马(拉丁)文化的发展,又出现了拉丁文法学校,它不但一直存在于罗马整个时代,而且后来在英国也占重要地位,再从英国传至美国,成为美国中学的前身。
“修辞学校”9 、古代罗马的”——相当于现代的高等专科学校,是按希腊的苏格拉底的“修辞学校9 、答:古代罗马的修辞学校的模式办起来的。
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基本上与之一致。
修辞学校招收16 岁以上的富贵人家子弟,以培养善于辞令,精于文学,能言善辩的演说家为目的。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1、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又称学术官守,指教育机构设立于官府之中,官府垄断着学术典籍。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
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
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
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
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
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由于只有官府有学,民间无学术,所以要学习专门知识只有到官府之中才有可能。
这种历史现象有其客观原因:(1)、奴隶主阶级是社会物质和精神生产资料的垄断者。
(2)、社会生产发展的水平较低。
(3)、氏族宗法制度形成的家有世业传统导致官学不分的状况。
(4)、社会分工的状况:官与师尚未分离。
2、私学:私学是中国古代私人办理的学校,与官学相对而言。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士阶层兴起,随着文化教育的下移,私学骤兴。
根据现有的历史材料来看,私学的首创者是孔子,它是由学在官府向百家之学的转折点。
直接促进了文化下移和士阶层的兴起,推动了历史潮流。
稍后一些大办私学的是墨子。
此外,还有道、法、名、农诸家都有私学,从师成为一时的风尚。
各学派都有自己的信仰,以私学为中心,结成政治集团,虽未掌握政权,但活动量很大,由于这时期私学的巩固和发展,为几千年的私学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私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划时代的革命。
它冲破了政教合一的枷锁,教育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完成了学校教育的独立化过程。
这也是学校教育和自然形态教育的第二次分离。
3、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对象,是孔子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教无类”中的“类”是指“种类”即族类。
不分族类就是不分庶鄙,不分贵贱。
外国教育史名词概念解析1. 教育史(History of Education)教育史指的是对教育事务的历史发展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科领域。
它研究教育的起源、发展、理论、制度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教育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 教育体制(Educational System)教育体制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个教育机构和组织结构,包括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培训机构、教育政策等。
教育体制的设置和运作对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分配具有重要影响。
3. 传统教育(Traditional Education)传统教育是指在特定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教育方式,传统教育通常强调学生的服从、尊重长辈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传统教育方式可能包括口头传授、师徒传承等。
4. 现代教育(Modern Education)现代教育是指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教育形式。
现代教育追求科学性、普及性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通常采用学校教育、课程设置、考试评价等方式来实现教育目标。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法律或法规规定的必须接受的教育阶段,通常包括基础教育的初等阶段和中等阶段。
义务教育旨在确保每个公民都能够接受基本的教育,并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6. 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高等教育是指在中等教育阶段后的继续教育,主要包括大学、学院、研究生院等教育机构提供的学术和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培养专业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社会进步,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7. 公立教育(Public Education)公立教育是由政府主导和资助的教育机构和教育活动。
公立教育的目标是提供公共利益的教育服务,确保全体公民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并提供普及教育的基础设施和资源。
8. 私立教育(Private Education)私立教育是由私人机构或组织提供的教育服务。
私立教育的设置和运营通常需要学生或家长支付学费,它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选择和特色教育,但教育质量和资源分配存在差异。
名词解释: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古希腊三杰之首。
他认为,人天生是由区别的,但不管这种区别有多大,教育可以使人得到改进;他认为,道德是实践的哲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智慧即德行;在智育方面提出要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除学习政治、伦理、雄辩术以外,还要学习几何、天文、算术等学科。
并且在他的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之为“苏格拉底法”,又叫“产婆术”。
他的哲学思想极大地丰富了研究哲学的内容范围,开辟了从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的新阶段。
被西方学者尊为圣贤。
柏拉图: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曾经师从苏格拉底,创办阿加德米学园,长期著述讲学,著有《理想国》一书,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即“哲学王”,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
主张人应当用理性来指导欲望。
重视早期教育,主张采用游戏的方法教育孩子,主张男女平等,认为男子和男子应当受同样的教育,从事同样的职业。
柏拉图多方面探讨和研究了当时的教育问题,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重视幼儿教育和女子教育,创建阿加德米学园,在历史上都产生了积极意义。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西方的教育和教育思想有着深远影响。
其教育思想主要反应在《政治学》和《伦理学》等著作中。
题提出灵魂论,认为人的灵魂由三个部分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理性的灵魂。
他也提出自由教育理论,强调应把沉思作为理智活动的美德,认为沉思就纯理性的活动,就是探究真理;自由教育的对象是人的理性灵魂,人的理性灵魂的功能是沉思。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西方文化科学和社会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卢梭: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是西方社会发展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自然主义教育观的主要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等。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归于自然”,每个人所受的教育都是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食物的教育三者的统一。
名词解释:1. 苏格拉底方法(三个步骤:“注意刺”=“助义刺”)又称助产术。
苏格拉底认为,真理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内心,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一切错误和模糊的认识,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
“苏格拉底法”就是这样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辩论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包括三个步骤:(1)讽刺。
在这个步骤中,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出现,通过巧妙的连续诸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认识中所存在的错误、混乱和模糊。
(2)定义。
在前一个步骤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归纳,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3)助产术。
在这个步骤中,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是近代启发式教学法和现代发现法的萌芽。
(不足:只能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运用,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儿)2. 智者原本泛指有智、有才之人。
自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开始,智者逐渐被用来专指那些向人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科学知识,并收取一定学费谋生的人,他们在古希腊城邦间从事教育活动,广收门徒,传播知识,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3. 智者学派(智者的统称)原本泛指有智、有才之人。
自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开始,智者逐渐被用来专指那些向人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科学知识,并收取一定学费谋生的人,他们在古希腊城邦间从事教育活动,广收门徒,传播知识,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智者学派是这类人的统称,智者学派的创始人是普罗泰戈拉。
4. 哲学王哲学王是柏拉图教育的最高目标,他们在哲学上有着高深的造诣。
柏拉图受斯巴达和雅典教育实践的影响,设计出一种层层淘汰的“金字塔”式的教育制度,哲学王便是位于“金字塔”顶峰的哲学家兼政治家。
`5. 理想国柏拉图的一部代表作,涉及他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但主要地是讨论所谓“正义国家”的问题。
柏拉图生活的时代,希腊城邦开始发生危机,于是他留心于探索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究竟定下一套什么样的原则,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措施,才能够建立起称得上是理想的国家?这种国家在本质上既可以克服某些城邦(如雅典)所固有的“弊病”,又可以作为一切城邦(甚至外邦)理应仿效的“范型”。
四.名词解释与简答1.斯巴达教育——教育目的,培养坚韧不拔的战士和绝对服从的公民。
——教育阶段,①优选婴儿,只有部落长老认为健康的儿童可养育;②“儿童督导〞教育:七岁后,开始在专门机构家受教育;在公共教育机构中过艰苦生活;强调集体性的养成,不允许有任何个人意志;③青丁“艾弗比〞〔青年军事训练团〕教育:十八岁后,接受直接由军事首领组织的为期两年的强化军事训练,并进行“秘密服役〞。
——评价:斯巴达教育没有给智育留下余地,他们几乎拒绝一切文化知识,甚至连根本的读写都拒之门外,造成了整民族的素质低下。
这种封闭的状态最终导致了斯巴达城邦的衰落。
2.雅典教育——教育目的:造就身心和谐开展的公民——教育阶段:①新生婴儿由父亲决定是否养育;②六岁前接受家庭教育,六岁后,女孩由母亲教育,男孩那么由“教仆〞进入音乐学校,接受专门教育;③十三岁起,在体操学校接受体育教育,包括“五项竞技〞;十六岁后,少数人进入体育馆接受专门教育;④十八岁后,接受艾弗比军事训练——评价:雅典教育注重培养全面开展的人,对后世的自由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3.智者学派——智者 : 原来泛指有智、有才之人,用来专指那些向人们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知识,并收取一定学费的人,因此,可以把智者视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智者的特点 : 〔1〕哲学上的感觉主义、相对主义;〔 2〕论辩术、文法和修辞学方面的研究与建树;〔 3〕以教书为职业并收取学费;〔 4〕重视实际利益及个人主义倾向。
——智者的奉献 : 〔1〕关心社会政治和人的道德问题。
促使希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和社会的变化;〔 2〕是一批真正意义的教师;〔 3〕智者们之力于文法、修辞和逻辑的研究和教学,使这门学科得以建立和开展,并开展成为西方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4.产婆术——苏格拉底认为,真理是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心中,教师的责任不在于传授现成的真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一切误会,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产婆术由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构成,即在谈话中,通过不断的追求和辩难,迫使受教育者意识到自己的谬误,进而从具表达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和本质——产婆术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找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但这种方法是主观片面的。
外国教育史教程名词解释1、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方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
2、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3、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吟诗4、要素教育: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基石是,它的基本含义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全面和谐的发展。
5、导生制:又称贝尔•兰开斯特制。
由教师把所教的内容先教给年龄大,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然后由这些学生再教给其他学生,这些学生称为导生。
这个制度称为导生制。
6、教育性教学:教学必须具有教育作用,他把教育和教学的关系看成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只限于如何使学生获得实际的真实技能,而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教育又必须通过教学来实现,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
教师必须严格的按照教育目的组织教育过程,使教学真正成为造就真正所需要人的途径。
7、恩物:意味着上帝的恩赐,也就是神赐给儿童的活动玩具,恩物的基本形状有三种:球体,正方体,圆柱体;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统一到多样的原则,是循序渐进的,有一定的逻辑联系的,恩物能够培养儿童认识、想象以及创造能力,是世界上积木的前身,现在任在应用,有想象性。
恩物锻炼儿童的身体,促进学生肌肉的生长8、昆西教学法:主张因材施教;最早提出了分班教学的初步设想;提出教学应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主张对课业的学习应交替进行。
又称昆西制度。
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
9、终身教育: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朗格郎(Lengrand),强调把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注重教育的整体性和民主性,主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10.智者(诡辩家):又称诡辩家,产生于公元前5-前4世纪古希腊文化、经济和教育发展达到全面繁荣的古典时代,原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后指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
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1 斯巴达教育▲▲▲
2 雅典教育▲▲▲
3 美德即知识
4 苏格拉底方法▲▲▲
5 学园▲▲
6 学习即回忆
7 理想国▲▲
8 吕克昂
9 灵魂论
10 自由教育▲▲
11 宫廷教育▲▲
12 骑士教育▲▲
13 城市学校▲▲
14 行会学校▲▲
15 中世纪大学▲▲
16 耶稣会学校
17 贝尔-兰开斯特制▲▲
18 1870年《初等教育法》▲▲▲▲
19 《巴尔福教育法》▲▲▲
20 《哈多报告》▲▲
21 《1944年教育法》▲▲▲▲
22 《1988年教育改革法》▲▲▲▲▲
23 帝国大学令▲▲▲
24 大学区制▲▲▲
25 费里教育法▲▲▲
26 《郎之万—万隆教育改革方案》▲▲▲
27 1959年《教育改革法》▲▲▲
28 泛爱学校
29 实科中学
30 《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总纲计划》▲▲
31 《国民学校章程》▲▲
32 《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33 《莫雷尔法案》▲▲
34 六三三学制▲▲▲
35 初级学院运动▲▲▲
36 国防教育法▲▲▲
37 中小学教育法▲▲▲
38 生计教育▲▲▲
39 返回基础教育活动▲▲▲▲
40 国家在危机中▲▲▲
41 教育基本法
42 学校教育法
43 泛智学校
44 白板说▲▲▲▲
45 绅士教育
46 幼儿园
47 恩物
48 作业
49 生活准备说▲▲▲
50 知识价值论▲▲▲
51 科学教育论▲▲▲
52 课程论
53 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54 公民教育
55 劳作学校
56 昆西教学法▲▲▲
57 有机教育学校▲▲▲
58 葛雷制▲▲▲
59 道尔顿制▲▲▲▲
60 文纳特卡计划▲▲▲
61 设计教学法▲▲▲▲
62 改造主义教育
63 要素主义
64 永恒主义
65 新行为主义教育
66 结构主义教育
67 终身教育思潮▲▲▲▲▲
68 现代人文主义思潮▲▲▲▲
题外话
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重点在于各国的教育法案,各国教育方式和各个时期的教育思潮以及学制
▲表示重要程度
没有▲并不代表不会考到,只是相对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