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预测试卷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477.00 KB
- 文档页数:13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预测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和铜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煅烧使其完全反应,若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则铜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 )
A.44:25 B.22:5 C.4:1 D.44:32
2.下列做法对人体无害的是
A.为了节约粮食,把霉变大米淘净后继续食用
B.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以达到保鲜目的
C.做馒头时加入适量的小苏打,使馒头松软可口
D.大多数维生素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每天需要大量摄取
3.对下列事故处理错误..的是
A.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B.当酒精洒在桌面上并着火燃烧时,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C.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需将中毒人员立即转移到通风地方进行救治
D.浓H2SO4不慎沾在皮肤上,应该立即用浓NaOH溶液处理
4.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溶液中滴入石蕊仍为紫色
B.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
C.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
D.溶液中滴入酚酞不显色
5.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他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开发绿色能源 B.开展植树绿化活动
C.关闭所有化工企业 D.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和塑料
6.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以下实验方法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和操作 A 鉴别O2和N2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B 鉴别NaOH、NaCl 取样于表面皿中,观察固体是否溶解
C 除去FeSO4溶液中的CuSO4 加足量Fe粉,过滤
D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CaCl2 加适量K2CO3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应用中,错误的是( )
A.将硝酸铵溶于水制作热敷袋
B.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养鱼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要先做灯火实验
8.某固体混合物由Mg和MgO组成,取该混合物与19. 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蒸发82. 2g水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24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16%
B.20%
C.25%
D.40%
9.氢氧化钠的俗名是( )
A.烧碱
B.纯碱
C.熟石灰
D.小苏打
10.下列各组物质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区分的一组是
A.NaCl、NaOH、NH4NO3三种固体(水)
B.KNO3、K2CO3、NaCl 三种溶液(稀硫酸)
C.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稀盐酸)
D.NaOH、H2SO4、Na2SO4三种溶液(紫色石蕊溶液)
1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1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每种方案所用试剂如下,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Fe、Ag、CuSO4溶液 B.Cu、Ag、FeSO4溶液
C.Fe、Cu、稀硫酸、AgNO3溶液 D.Cu、FeSO4溶液、AgNO3溶液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食用碘盐可预防贫血
B.合成材料特指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C.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可适当减少“白色污染”
D.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要尽量多吃含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
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pH=13 的氢氧化钠溶液
C.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镁和铝
D.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5.自2018年2月3日开始,每当夜幕落下,大明湖畔就被绚丽多彩的灯光扮靓,全市人民共有、共享、共乐泉水这一大自然的馈赠。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改善城市环境的是 A.植树种花,扩大绿地面积 B.对沿街露天烧烤加强管理和整治
C.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将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或就地焚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下图中①、②为氧元素、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铝元素的质子数是_____;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C粒子属于_____ (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若D为原子,则x=_____.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填序号)。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填序号)。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备氯气,反应原理为:MnO2+4HCl(浓)===加热 MnCl2+Cl2↑+2H2O.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①氯气是黄绿色且有毒的气体,难溶于饱和食盐水.
②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NaClO)和水.
③常温常压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装置B的作用为___.根据装置C判断:氯气的密度比空气___(填“大”或“小”)装置D的作用为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制备过程中,因盐酸浓度下降导致反应停止.某化学小组同学为测定装置A中反应后残余液中HCl的质量分数,提出两套测定方案如图3所示. 方案Ⅰ中操作m的名称为___,通过称量生成沉淀的质量,计算出残余液中HCl的质量分数,此测定方案是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的,原因是___;方案Ⅱ利用图2装置(固定仪器的装置已略)进行测定.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锌粒表面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③当装置恢复至常温时,测得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为183.5mL,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残余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____为了保证方案Ⅱ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正确操作是:倾斜Y形管,___(填标号)
A 将残余溶液转移到锌粒中 B 将锌粒转移到残余溶液中Y形管内空气对气体体积的测量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18.(8分)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金属。
Ⅰ.下列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A中细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B中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_____(填“a”、“b”或“c”)。C中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Ⅱ.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放入某硫酸铜溶液中时,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同学们决定进行探究。探究前老师提示,该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气体可能是SO2、O2或H2中的一种。SO2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相似,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甲同学认为是O2,除了用带火星木条检验外,还可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如果观察到_____,证明猜想正确。乙同学认为是SO2,只需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看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写出SO2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实验小组同学综合考虑,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验证猜想。
实验开始时,先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处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实验过程中发现A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C装置中黑色氧化铜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铁粉与该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_____。硫酸铜溶于水时会有少量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而使溶液浑浊,为抑制该反应的发生,配制硫酸铜溶液时,通常先将硫酸铜溶解在少量物质X中,再加水稀释。上述实验中的气体就是铁与X反应产生的,你认为X最好是_____(写化学式)。如果将适量的铁粉放入某混有X的硫酸铜溶液时,铁粉恰好完全溶解,过滤得沉淀物,经洗涤干燥,称得沉淀物的质量与所加入的铁粉的质量相等。设与铁反应的CuSO4和X的质量分别为m1、m2,则m1:m2=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对该溶液是否变质展开探究,其过程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活动与探究1)
(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原试液没有变质,其余同学都坚决反对,他们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2)乙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结论1)通过实验,确定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变质。
(提出问题)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活动与探究2)丙、丁同学又分别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3)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4)丁同学向试管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请写出丁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丙、丁两位同学的设计方案,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
(结论2)通过实验,确定氢氧化钠溶液样品部分变质。
(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___。
ABa(OH)2溶液 BCaCl2溶液 CCa(OH)2溶液 DBa(NO3)2溶液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