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笔记
- 格式:pptx
- 大小:23.08 MB
- 文档页数:28
泌尿外科手术记录一、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手术步骤和经过:1.麻醉成功后,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术野消毒铺无菌巾。
2.经尿道置入电切镜到膀胱,镜下见膀胱壁血管散在充血,小梁形成,膀胱内未见明显肿块、溃疡、结石等病变,膀胱颈抬高,前列腺两侧叶中叶均增大,以中叶为主,精阜山丘状。
设置电切功率为200瓦,电凝功率为100瓦。
电切由中叶六点处开始,膀胱颈处电切至膀胱颈环状纤维。
逐渐向深部和两侧及尖部电切,深达纹状结构的被膜层,以膀胱颈及精阜平面为界,依次电切两侧叶方法同前。
最后电切前列腺尖部,精阜两侧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及前列腺前联合处,修整创面。
创面彻底止血,观察尿道内口通畅,ELLIC冲洗器冲洗膀胱,吸出前列腺组织碎块并送病检。
膀胱内注水300毫升,拔出电切镜鞘,压膀胱,尿流尚可无明显尿失禁。
留置F22号三腔导尿管一根,囊内注水40毫升。
冲洗液呈淡红色。
3.术毕,术中出血少,未输血,切除前列腺组织碎块约XX克。
二、睾丸扭转手术步骤和经过:1.麻醉成功,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术野消毒铺巾。
2.取右侧阴囊外侧垂直切口,长约3厘米。
分层切开阴囊皮肤、肉膜层。
3.血管钳提起睾丸三层鞘膜,切开。
探察见右侧睾丸附件位于睾丸上极,附睾头边,长约0.7厘米,有蒂。
暗红色,水肿状。
右侧精索在睾丸鞘膜囊内顺钟向扭转270度。
右侧睾丸稍水肿,色暗红。
4.切除扭转之右侧睾丸附件,送检病理。
5.复位睾丸精索,5分钟后,右侧睾丸颜色恢复正常。
决定保留右侧睾丸。
以4号丝线于睾丸鞘膜囊内将精索固定缝合2针。
在睾丸底部将右侧睾丸白膜缝合固定于阴囊底部1针。
6.彻底止血,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分层缝合睾丸鞘膜,阴囊皮肤切口,外敷无菌敷料。
阴囊切口纱布加压包扎。
术毕。
手术小结:1.麻醉满意,术中顺利,无副损伤。
2 术后右侧睾丸位置满意。
三、隐睾牵引固定术手术步骤和经过:1.麻醉成功,取平卧位,常规术野消毒、铺巾。
2.取右侧腹股沟切口,长约4厘米。
分层切开皮肤,皮下,暴露腹外斜肌腱膜,寻及外环,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探查无明显神经损伤。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60例体会目的:对前列腺增生患者使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腔内剜除术治疗效果的探讨。
方法:对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等离子剜除术治疗,记录手术过程中冲洗液吸收量和病人出血量等情况,并在手术后访问,记录手术后病人的康复情况。
结果:手术治疗后患者的情况均得到康复,同时也由出现并发症情况,均得到较好的治疗。
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对于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明显,并对发生并发症的个体需要进行特殊的术后治疗手段。
关键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
我国泌尿外科医生首创的一种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式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在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和实践后,已有逾上千例前列腺患者接受了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已证实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故在医疗界受到广泛的认同[1-3]。
本研究就入住我院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的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其中年龄范围在62~86岁,平均年龄70.23±8.19,前列腺重量达到119.32±21.45g,血红蛋白达到139.56±6.52g/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最大尿流率剩余尿量等指标均检测(见表2)。
1.2. 收纳标准首先选用夜尿多、排尿困难、尿频的老年男性患者,在通过直肠指检、剩余尿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b超检查等明确认定为前列腺增生,并根据b超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前列腺重量均大于100g左右(前列腺重量g=前列腺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1.05×0.52)。
1.3 治疗方法在麻醉情况下进行手术,手术前后测定学Na+量和血红蛋白,采用双极等离子体电气化仪操作,在扩开尿道后,经尿道不为插入电切镜,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并对尿道进行连续的灌流。
随后检查患者膀胱颈部、尿道外括约肌、输尿管口和精阜等具体情况,对于膀胱结石的前列腺患者需要先碎石,再利用冲洗器取出碎石。
基层医学论坛2016年第20卷增刊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手术的治疗体会赵壮李立明(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晋中030600)比容<0.33为妊娠贫血,血涂片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6.5μmol/L。
其中血红蛋白>60g/L为轻度贫血,血红蛋白≤60g/L为重度贫血。
1.3防治措施1.3.1针对罹患缺铁性贫血的孕妇,给予补充铁剂、去除病因、加强营养治疗,针对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给予规律对症治疗。
1.3.2对未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孕妇,加强围生期健康知识宣传,图文并茂进行宣教,使孕妇正确认识贫血的危害性,合理膳食,适当增加含铁高的食物和促进铁吸收的食物;定期检查血常规,在主管医师的指导下适当补充铁剂;针对一些胃肠道功能不好的孕妇要提早规律合理干预。
2结果219例合并缺铁性贫血的孕妇中,轻度贫血173例,给予门诊对症治疗;重度贫血46例,给予住院治疗,均痊愈或明显好转。
其余307例孕妇给予门诊宣教,开设孕妇学校并定期开展孕妇围生期知识讲座,定期体检,正确指导膳食摄入,均未发生缺铁性贫血。
219例贫血孕妇围孕产期未发生1例严重并发症。
3讨论3.1孕妇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原因①摄入不足:未孕妇女铁的摄入和代谢维持着一定的平衡。
怀孕后,尤其是双胞胎或多胞胎,孕妇血容量增加,加之胎儿的生长发育,对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如果孕妇不重视铁剂的补充或存在胃肠道吸收功能紊乱,就会造成铁的摄入不足。
②吸收障碍:胃肠道功能紊乱、部分寄生虫疾病、部分肝肾疾病都会造成孕妇对铁的吸收障碍。
③围孕产期保健知识缺乏:基层女性,在受教育程度、接受知识程度、获取知识方面及依存性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导致其没有足够的防治措施。
④传统习俗:部分偏远山区仍受传统习俗的影响,使孕妇得不到正确的围孕产期指导。
⑤饮食习惯:部分孕妇有偏食习惯,不能获得足够的铁剂。
3.2孕妇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危害3.2.1对孕妇的影响铁是人体生成红细胞的主要原料之一,孕期的缺铁性贫血不但可以导致孕妇出现心慌气短、头晕、乏力等表现,还可导致其抵抗力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罹患疾病的风险较高,一旦罹患疾病不仅对孕妇本身产生影响,同时对胎儿也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比如药物的使用;还可表现在对分娩、手术、麻醉的耐受力明显下降;严重的贫血还可引发高血压、心脏病,甚至发生妊高征,分娩时还容易发生大出血,造成失血性休克;产后容易发生感染、出血等。
一、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手术步骤和经过:1.麻醉成功后,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术野消毒铺无菌巾。
2.经尿道置入电切镜到膀胱,镜下见膀胱壁血管散在充血,小梁形成,膀胱内未见明显肿块、溃疡、结石等病变,膀胱颈抬高,前列腺两侧叶中叶均增大,以中叶为主,精阜山丘状。
设置电切功率为200瓦,电凝功率为100瓦。
电切由中叶六点处开始,膀胱颈处电切至膀胱颈环状纤维。
逐渐向深部和两侧及尖部电切,深达纹状结构的被膜层,以膀胱颈及精阜平面为界,依次电切两侧叶方法同前。
最后电切前列腺尖部,精阜两侧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及前列腺前联合处,修整创面。
创面彻底止血,观察尿道内口通畅,ELLIC冲洗器冲洗膀胱,吸出前列腺组织碎块并送病检。
膀胱内注水300毫升,拔出电切镜鞘,压膀胱,尿流尚可无明显尿失禁。
留置F22号三腔导尿管一根,囊内注水40毫升。
冲洗液呈淡红色。
3.术毕,术中出血少,未输血,切除前列腺组织碎块约XX克。
二、睾丸扭转手术步骤和经过:1.麻醉成功,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术野消毒铺巾。
2.取右侧阴囊外侧垂直切口,长约3厘米。
分层切开阴囊皮肤、肉膜层。
3.血管钳提起睾丸三层鞘膜,切开。
探察见右侧睾丸附件位于睾丸上极,附睾头边,长约0.7厘米,有蒂。
暗红色,水肿状。
右侧精索在睾丸鞘膜囊内顺钟向扭转270度。
右侧睾丸稍水肿,色暗红。
4.切除扭转之右侧睾丸附件,送检病理。
5.复位睾丸精索,5分钟后,右侧睾丸颜色恢复正常。
决定保留右侧睾丸。
以4号丝线于睾丸鞘膜囊内将精索固定缝合2针。
在睾丸底部将右侧睾丸白膜缝合固定于阴囊底部1针。
6.彻底止血,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分层缝合睾丸鞘膜,阴囊皮肤切口,外敷无菌敷料。
阴囊切口纱布加压包扎。
术毕。
手术小结:1.麻醉满意,术中顺利,无副损伤。
2 术后右侧睾丸位置满意。
三、隐睾牵引固定术手术步骤和经过:1.麻醉成功,取平卧位,常规术野消毒、铺巾。
2.取右侧腹股沟切口,长约4厘米。
分层切开皮肤,皮下,暴露腹外斜肌腱膜,寻及外环,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探查无明显神经损伤。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护理体会作者 : 未知摘要:目的:探计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水平。
方法:总结分析102例前列腺增生症并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的病例资料。
结果:102例患者经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全部康复出院。
结论:围手术期经专业的护理有助于手术成功及术后康复。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前列腺增生是引起男性老年排尿障碍原因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1],多在50岁以后出现临床症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良性前列腺增生(Ben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前列腺增生梗阻严重,残余尿量较多,症状明显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均可以考虑行手术治疗。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适用于大多数前列腺增生患者,因其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已成为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 [2]。
我院自2003年7月至今,共开展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800余例,本文搜集病例资料自2012年8月至今共计102例,效果满意,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自2012年8月至今泌尿外科共收治前列腺增生患者共102例,年龄59-89岁,平均69.5岁。
入院时均主诉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尿线变细,夜尿增多病史。
其中有“尿潴留”病史59例,有血尿史13例,糖尿病19例,高血压患者41例,合并膀胱结石患者13例,术前都接受B超、KUB、CT,直肠指检、膀胱镜检等常规检查确诊,手术均采用腰麻,手术历时40-80min,术后大出血6例,无真性尿失禁形成,无电切综合征发生,经积极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
住院时间7-12天,平均9天,术后3-6个月随访无附睾炎,永久性尿失禁等并发症。
2、术前护理2.1.1护理评估前列腺病人多见于高龄且均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或心脏病或糖尿病[3],因此,除完成常规的护理评估,重点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营养状况外还应协助患者做好心,肺,肝,肾功能的检查,监测血糖,了解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情况和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全面的护理。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手术笔记韩可病例介绍:患者:王先生,男,66岁,以排尿困难10余年,不能排尿2个月,于医院就诊。
入院时查体:前列腺指诊ⅢO肿大,质硬,压痛(+),中央沟消失,血尿素氮增高。
入院时前列腺、双肾、输尿管、膀胱B超示:前列腺大小为:6.4×6.5×6.3CM,重量约137.15g,呈球型,突入膀胱2.8×5.9×4.8CM,约41.49g,膀胱排尿后3.7×5.1×5.7CM约86mg,左肾中度积水,左输尿管扩张。
诊断:①前列腺增生症、左肾积水、左输尿管扩张、膀胱残余尿、肾功能损害应用解剖:前列腺位于盆腔底部,其上方是膀胱,下方是尿道,前方是耻骨,后方是直肠。
前列腺呈前后稍扁的栗子形,上端宽大称为前列腺底,下端尖细,位于尿生殖膈上,称为前列腺尖。
底与尖之间部分称为前列腺体。
前列腺体中间有尿道通过。
前列腺表面有筋膜鞘,称为前列腺窦,窦与前列腺之间有前列腺静脉丛。
前列腺一般分为五叶,前叶、中叶、后叶、两侧叶。
中叶呈楔形位于尿道与射精管之间。
适应症:(1)有前列腺增生梗阻引起的症状与体征。
如排尿困难、残余尿量及尿潴留等。
(2)手术宜在60分钟内完成,切除小于60克的腺瘤。
禁忌症:(1)心脑血管疾患:严重高血压、未能控制的心力衰竭、近期因脑血管意外发生偏瘫者。
(2)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合并肺部感染、肺功能显著减退者。
(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4)全身出血性疾病。
(5)严重糖尿病。
(6)装有心脏起搏器患者一般不宜作TURP术。
(7)腺瘤太大,超过60克者。
(8)急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手术方式: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麻醉方式: 腰麻或全麻手术体位:膀胱截石位物品准备:消毒包、尿道探子、镜鞘、电切镜、电切环、膀胱镜、显示器、冷光源、高频电刀、艾力克、石蜡油、22号三腔气囊导尿管、腿架、一次性5 0ml、20 ml注射器各1付,引流袋2个。
手术记录
姓名: ******性别:***科室: *****
年龄: 52岁病室: *****床号: 34
术前诊断: 1.前列腺增生、2.双肾积水
拟行手术: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手术名称: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术后诊断: 1.前列腺增生、2.双肾积水
麻醉方式: 硬膜外麻醉
手术医师: ****
助手: ***
麻醉医生: *****
洗手及巡回护士: *****
手术时间: 20**-12-09,手术开始时间:14时45分,终止时间:15时35分。
手术经过:
1、切口、体位:麻醉成功后患者取截石位,手术区皮肤做常规消毒后铺巾,无切口。
2、术中所见:用电切镜顺利进入膀胱内,膀胱内可见少量絮状物漂浮,肌纤维增粗,未见结石及占位,双侧输尿管开口未见,膀胱粘膜明显充血、水肿。
前列腺左叶明显增生,中叶轻度突入膀胱内。
3、操作过程:从前列腺左叶开始电切,左右叶,中叶共电切前列腺组织60g左右,出血点电凝止血,用艾力克冲洗器冲出膀胱内的电切组织后留置22号三腔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打45ml生理盐水并牵拉阴茎部压迫固定,给予持续膀胱灌洗,术中出血量约30ml左右,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术后安返病房(电切组织向家属看清楚后送病检)。
4、术中意外及处理:术中无意外情况发生。
手术者签名: ****。
经尿道前列腺剥离剜除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对3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采用经尿道前列腺腔内剥离剜除电切除术法,将增生腺体分区段切割,内腺整体切除手术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6例患者年龄(74.6±7.2)岁,以尿频、排尿困难、自主排尿不能、血尿等为主诉求治。
根据病史、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直肠指检(DRE)尿常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经腹部或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尿流率测定或尿流动力学等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排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尿道狭窄、前列腺癌等病变,并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及服用抗凝药物患者。
B超测定前列腺体积(58.3±33.7)ml。
主要合并症慢性尿潴留10例、尿路感染7例、急性尿潴留11例、膀胱结石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3例、反复血尿1例,其他疾病:高血压14例,冠心病4例,慢性阻塞肺气肿2例,糖尿病12例。
经术前检查和对症治疗后,符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确定的手术适应症。
1.2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持续灌注循环型电切系统(F26电切镜德国科曼公司),电切功率110W,电凝功率100W,5%甘露醇冲洗液。
直视下插入持续灌注循环型电切镜,观察尿道及膀胱情况、前列腺两侧叶压迫尿道及中叶突入膀胱的程度、尤其注意精阜与前列腺尖部的位置关系、尿道外括约肌的闭合情况。
合并膀胱结石患者先行冲压式碎石钳碎石,冲洗膀胱,取净结石后再行前列腺治疗。
电切镜经尿道前列腺腔内剥离剜除电切术,术前测量总体积和内腺大小,术中按不同增生腺体大小进行区段划分,然后分区段切割,最后使内腺整体切除。
在精阜近端尿道黏膜及侧叶远端近精阜处点切剥离,先行中叶整体切除,找到增生腺体与外科包膜间隙,用电切镜镜鞘将腺体组织沿外科包膜向膀胱颈方向逆推剥离,显露前列腺外科包膜,结合电切环对外科包膜剥离面可见裸露的腺体供应血管进行止血,并将两侧叶与中叶分离,将剥离的中叶部分剜除至术野中央,此时切除颈部,中叶部分被完整剥离、剜除,这时快速进行切割,将前列腺碎块组织冲入膀胱腔内,中叶多数可一次完成;两侧叶切除,以右侧叶为例,沿已切除中叶边缘侧叶增生腺体与外科包膜间隙,仍用电切镜镜鞘将腺体组织沿外科包膜向膀胱颈方向逆推剥离,电切环对可见裸露的腺体供应血管进行止血,将一部分剥离的腺体组织剜除至術野中央,从颈部开始进行快速切割,前列腺碎块组织冲入膀胱腔内,此时创腔扩大,冲洗灌注充,分视野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