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是沙棘的故乡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8
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地理二模试卷1. 本部分共一个案例。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下面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天然沙棘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人工种植沙棘面积最大的国家。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是一种落叶灌木,其果实呈橘黄色,维生素C含量高,被誉为“维C之王”,且富含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皮薄易爆裂,需冷冻保存。
(1)从分布看,沙棘主要集中在我国的______ 。
A.季风区B.非季风区(2)下列选项中,符合沙棘生长习性是______ 。
①沙棘对气温要求不高,既可以耐高温,也耐严寒②沙棘是一种较耐旱的植物③沙棘是一种喜阴植物B.②③C.①③D.①②③(3)沙棘与油松、落叶松等植物混合种植,能产生更大的生态效益。
下表为油松纯林与沙棘、油松混合林的对比数据。
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氮量(%)油松平均树高(米)油松平均胸径(米)油松(纯林)0.720.05 1.83 1.92沙棘、油松(混合林) 1.34 1.79 4.67 4.95(备注:种植条件相同,油松为16年树龄)据表分析沙棘种植在西北地区可发挥的生态效益。
(4)沙棘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果渣,果渣综合处理的流程如图所示。
这些处理方式有哪些优点,请加以说明。
答案和解析1.【答案】B A【解析】解:读图可知,(1)从分布看,沙棘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分界线以西的非季风区,故选B。
(2)沙棘对于温度的要求并不严格,最低可耐零下50度,最高可耐零上50度,沙棘耐寒,耐酷热,耐风沙及干旱气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中国西北部大量种植沙棘,用于沙漠绿化;沙棘耐旱,但是并不耐涝;沙棘是阳性树种,喜光照,在树林下可以生长,故选A。
(3)沙棘以其耐干旱、耐瘠薄及固氮能力强的特点,被称为治理非宜林地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先锋树种。
根据表中数据对比可知,沙棘种植在西北地区可发挥的生态效益是可以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和净化空气等作用,对于生态脆弱区的环境具有很好的恢复效果。
家乡在中国西北部有一个海拔高度1114.9米维吾尔语译为“白水”的地方,它的名字叫做阿克苏,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宜昌,我上大学的城市。
它有着2700多年灿烂历史,拥有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等百余处水电枢纽工程;这个四季分明,春秋较长的全国文明城市,以柑橘为特色的水果产业、以草食动物为特色的蓄牧产业、以库区特种养殖为特色的水产业、以无公害反季节为特色的蔬菜产业、以优质绿茶为特色的茶叶产业、以乌红天麻为特色的中药材产业,被称为宜昌六大特色农业产业;以发电和输配电为特色的水电产业、以绿色健康食品为特色的食品产业、以磷化工为特色的化学产业、生物工程及新医药产业、以新型建材为特色的建材产业、航天工程及海洋探测产业则被称为宜昌六大工业优势产业。
而处于鸡尾的阿克苏与它却是迥然不同。
阿克苏市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北边缘、塔里木河上游,因水得名,维吾尔语意为“白水城”,古为秦汉之际西域三十六国的姑墨、温宿两国属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龟兹文化和多浪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是阿克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兵团农一师师部所在地。
全市总面积2.33万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28.5平方公里。
随着国家大力倡导西部大开发,阿克苏也迎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阿克苏地区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为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走特色经济发展之路。
故乡现在重点抓“6122”工程建设,即建设“六大基地、一个目的地、两座城市和两大文化品牌”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具体就是:要努力把阿克苏建成新疆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煤电基地、煤焦化基地、棉产业基地、以红枣核桃为主的优质果品基地和优质商品粮基地和新疆乃至我国西部知名度较高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阿克苏市和库车两座“龙头城市”,打造“龟兹文化”、“多浪文化”两大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具体的做法是:一是依托丰富的油气资源,发展石油化工产业,把阿克苏建设成新疆乃至国家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
青海省互助县西藏沙棘资源现状调查青海省互助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处青海省东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的腹地。
互助县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这里盛产西藏沙棘,是西藏沙棘的重要产地之一。
本文将对互助县西藏沙棘资源的现状进行调查。
一、西藏沙棘的生长环境西藏沙棘是一种珍稀的野生植物,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
互助县地处高原腹地,气候凉爽,具有典型的高原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
这种气候及地理环境条件非常有利于西藏沙棘的生长,互助县成为了西藏沙棘的优质产地之一。
二、西藏沙棘资源的现状互助县拥有丰富的西藏沙棘资源,其分布面积广阔,据调查,西藏沙棘分布在互助县的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地和丘陵地带。
西藏沙棘在互助县的总面积达到了数万亩,其中大部分为野生生长的西藏沙棘林。
互助县的西藏沙棘资源十分丰富,是西藏沙棘产区之一。
三、西藏沙棘资源的利用互助县的居民对西藏沙棘的利用历史悠久,他们将西藏沙棘用于食用、药用及工业加工。
在当地,西藏沙棘被称为“高原的珍珠”,被誉为“天然维生素库”。
西藏沙棘果实鲜美多汁,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
当地居民常常采摘西藏沙棘果实,制作成各种食品和保健品,供销各地。
互助县还将西藏沙棘引进进行栽培,成片种植,形成了规模化的西藏沙棘园。
通过引种栽培,提高了西藏沙棘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了市场需求。
互助县还发展了西藏沙棘油的加工业,将西藏沙棘果实榨取油脂,制作成多种产品,如食用油、护肤品等,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
四、面临的问题和建议尽管互助县的西藏沙棘资源丰富,但在利用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野生资源开发不规范,盲目采摘导致了西藏沙棘的资源浪费和破坏,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其次是种植的规模化程度不够,互助县的西藏沙棘园区规模相对较小,种植的面积有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西藏沙棘油的加工水平和技术还有待提高,产品档次较低,不能满足高端市场需求。
沙棘有几个品种,沙棘哪个品种最好沙棘有几个品种,沙棘哪个品种最好一、江孜沙棘江孜沙棘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藏拉萨、江孜和亚东等地区,生长在海拔3500-3800米的河床石砾上。
这个品种的高度在5-8米之间,小枝比较纤细,颜色为灰色或褐色。
它的叶子互生,形状为狭披针形,长度在30-55毫米之间,宽为3-5毫米。
叶子边缘稍微有些反卷,表面绿色带白色,同时还有白色柔毛。
果实椭圆形,直径3-4毫米,表面黄色。
二、蒙古沙棘蒙古沙棘产自新疆,主要分布在海拔1800-2100米的地方,在蒙古西部和贝尔加湖地区也有。
作为落叶灌木,它的高度在2-6米之间,侧生的棘刺比较长,通常没有分枝。
叶子长度为40-60毫米,宽5-8毫米,顶端比较钝。
它的果实为圆形,种子为椭圆形。
三、中国沙棘中国沙棘在我国的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都有,尤其在黄土高原地区十分普遍。
它的高度在1-5米左右,棘刺很多,嫩枝为褐绿色,表面有白色的鳞片和柔毛。
叶子为对生,长3-8厘米。
果实为圆球形,颜色是橙黄色或橘红色,种子很小,黑色有光泽。
四、中亚沙棘中亚沙棘产自我国的新疆地区,另外中亚很多国家也有分布。
这种植物的高度为6米,也有的可以长到15米,不过十分罕见。
它的叶子互生,形状为线形,长15-45毫米,两面为银白色。
它的果实椭圆形,长5-7毫米,果肉很脆,一般在8-9月成熟。
五、云南沙棘云南沙棘和中国沙棘很接近,只是叶子为互生,表面绿色,背面灰褐色,同时还有锈色鳞片。
它的果实为圆球形,直径5-7毫米。
通常在4月开花,到了8-9月结果。
这个品种产自四川、康定和云南等地,在海拔2200-3700米的地方都有分布。
高原圣果 VC之王——沙棘
沙棘,在日本称为“长寿果”,在俄罗斯被称为“第二人参”,在美国被称为“生命能源”、在印度被称为“神果”,在我们国家更有“高原圣果”、“维C之王”的美誉。
不平凡的生长环境
沙棘在地球上存活应超过了两亿年,极耐干旱,极耐贫瘠,极耐冷热,为植物之最。
沙棘在我国主要生长在西北和西南地区的海拔在800-3600米的山嵴、谷地、干涸河床地或山坡,生长环境完全绿色无污染。
不一般的保健功效
沙棘除了生态绿化的功能之外,其自身还具备极高的药用、食疗和美容价值。
据《本草纲目》、《四部药典》记载,沙棘具有清肺止咳祛痰,健胃消食散瘀等功效。
尤其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沙棘功效显著,现已被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沙棘果实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等活性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被国家卫生部确认为医药同源的植物。
沙棘油含有的大量维生素E、维生素A、黄酮和SOD活性成分能够有效防止自由基以达到抗衰老的作用,因此还是很多高级化妆品的原料。
最真实的沙棘饮品——果小喵
沙棘饮品由来已久,果小喵是新一代沙棘饮品中的杰出代表。
她的杰出尤其在于先进的理念和生产工艺。
不常见的生产工艺
众所周知,市面上的饮品中可谓添加剂泛滥。
秉承“无添加更健康”的制作理念,果小喵研发团队大胆创新突破,果断摒弃一切香精色素甜蜜素,采用近乎零添加的配方,力求给广大消费者呈现原汁原味的沙棘汁,并最大限度的保留沙棘的各项功效。
不寻常的进取之心
从原材料采摘、甄选、打浆到饮品制作、包装、运输等每个环节的细节入手,果小喵在生产过程中都精益求精,让消费者从每一口饮料中都能感受到自然与真诚。
沙棘生长在什么地方
一、沙棘生长地区
1、沙棘是一种落叶性灌木,耐旱以及抗风沙能力较强,主要生长在海拔为800-3600m的温带地区的向阳的山坡、谷地、干涸河床地中。
2、沙棘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新疆、西藏、甘肃、宁夏、青海、河北、内蒙古、陕西、山西、云南、四川等地。
二、土壤需求
沙棘耐瘠薄、耐盐碱,对于土壤的要求较松,一般在粟钙土、灰钙土、棕钙土、草甸土、黑护土、砾石土、轻度盐碱土、沙土,甚至砒砂岩和半石半土地区均能正常生长(其中尤以沙质土壤更为合适),但是不宜在黏重土壤中种植,否则根部容易生病,从而对植株吸收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造成影响。
三、光照需求
1、沙棘为阳性树种,喜光,在疏林下可以生长,但是在郁闭度较大的林区中无法存活。
2、年日照时长要求为1500-3300小时左右,其中尤以年日照时长在2500小时以上时生长良好。
四、温度需求
1、沙棘耐寒、耐酷热能力较强,极端最低温度可达零下50°C左右,极端最高温度可达50°C左右。
2、种子适宜发芽温度为24-27°C,开花适宜温度为12-14°C,枝条生长适宜温度为17-20°C,果实成熟适宜温度为22-25°C。
五、水分需求
沙棘耐旱能力强,在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的地方均可生存。
如果年降水量不足400mm,但是分布地为河漫滩地、丘陵沟谷等地,同样可以生长。
青海省互助县西藏沙棘资源现状调查
近年来,人们对西藏沙棘资源越来越重视。
西藏沙棘属于灌木植物,广泛分布在青海省互助县。
它是一种珍贵的野生植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为了解西藏沙棘资源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西藏沙棘在互助县的分布相对较广。
它生长在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上,一般与其它植物共同生长,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
互助县拥有丰富的水源,为西藏沙棘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互助县的农民对西藏沙棘资源有着广泛的认识和应用。
他们利用西藏沙棘的果实制作各种食品,例如果酱、果脯、果汁等。
这些产品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西藏沙棘的果实还可以提取油脂,用于制作化妆品和药物。
调查结果也显示了一些问题。
由于缺乏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西藏沙棘的果实产量相对较低。
农民在收获和加工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
由于市场渠道不畅,产品的销售也受到限制。
基于以上发现,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开发出更高效的种植技术和加工方法。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西藏沙棘产品的推广和宣传力度,拓宽市场渠道。
互助县的西藏沙棘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资源,促进农民的增收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我们期待看到这一宝贵资源的更大发展。
沙棘的研究开发评述及其重要意义一、本文概述《沙棘的研究开发评述及其重要意义》一文旨在全面解析沙棘这种独特植物资源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深远意义。
沙棘,作为一种在我国广泛分布并具有丰富生物活性的植物,其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潜力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沙棘的研究历史、研究成果、现存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推动沙棘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沙棘的深入研究,不仅有望为我国的农业、医药、食品等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同时也将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新的力量。
二、沙棘的营养价值沙棘,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植物,其独特的营养构成使其成为研究开发的重点。
沙棘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这是一种对人体至关重要的抗氧化剂,能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
沙棘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E、β-胡萝卜素、铁、锌等,这些营养物质对于维持人体健康、促进新陈代谢、保护细胞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除了常见的营养成分,沙棘还含有一些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如沙棘黄酮、沙棘油等。
沙棘黄酮是一种具有显著抗氧化、抗炎、抗疲劳等生物活性的物质,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人体适应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沙棘油则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和亚麻酸,这些物质对于调节血脂、保护心血管、促进大脑发育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沙棘的营养价值不仅体现在其果实中,其叶、根等部位也具有一定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因此,对沙棘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开发,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饮食选择,还能够为医疗保健、营养补充等领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沙棘的营养价值丰富多样,其独特的营养构成和生物活性物质使其具有很高的研究开发价值。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沙棘的研究开发将会更加深入,其在营养健康领域的应用也会更加广泛。
三、沙棘的生态环境适应性沙棘作为一种独特的植物资源,其强大的生态环境适应性是其广泛分布和生存的关键所在。
青海省互助县西藏沙棘资源现状调查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
西藏沙棘资源是该县的一大特色。
西藏沙棘是一种生长在高寒地区的果树,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命力。
它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生长期较长,可达20年以上。
西藏沙棘的果实酸甜可口,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为了了解西藏沙棘资源的现状,我们对互助县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调查涵盖了西藏沙棘的分布情况、产量以及利用情况等内容。
我们调查了互助县西藏沙棘的分布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互助县较为适宜西藏沙棘生长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山区。
在这些地区,西藏沙棘的生长状况良好,林密度较高,覆盖面积较大。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互助县西藏沙棘的产量情况。
由于气候、土壤和人工管理等因素的影响,西藏沙棘的产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一些良好的生长环境下,西藏沙棘的产量可达到每亩2000公斤以上,而在一些较为恶劣的环境下,产量可能较低。
我们还调查了互助县西藏沙棘的利用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互助县的居民主要将西藏沙棘用于饮食和医药方面。
西藏沙棘果实可以用来制作果汁、果酱、蜜饯等食品,也可以加工成饼干、巧克力等糕点食品。
西藏沙棘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用于治疗胃病、贫血等疾病。
互助县拥有丰富的西藏沙棘资源。
该县在西藏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西藏沙棘的种植面积尚不够大,产量有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西藏沙棘的加工技术还不够成熟,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为了进一步发展互助县的西藏沙棘产业,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对西藏沙棘种植的推广力度,提供技术培训和政策支持,鼓励更多的农民参与到西藏沙棘的种植中来。
二是加强对西藏沙棘加工技术的研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积极开拓市场,加强与餐饮企业、超市等合作,拓宽西藏沙棘产品的销售渠道。
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相信互助县的西藏沙棘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积极贡献。
西藏沙棘产业报告1. 引言西藏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沙棘作为一种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农产品,在西藏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和开发。
本报告将对西藏沙棘产业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2. 西藏沙棘资源概况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奇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沙棘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西藏的沙棘产地主要分布在拉萨、日喀则等地,总面积约为XX万亩,占全国沙棘种植面积的XX%。
3. 西藏沙棘产业发展现状3.1 种植规模和收益随着对沙棘经济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西藏沙棘产业逐渐兴起。
目前,西藏的沙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农民对沙棘的种植意愿也不断增加。
沙棘种植收益可观,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3.2 市场需求和销售渠道西藏沙棘产品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性受到市场的青睐。
沙棘果实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保健品等领域。
销售渠道主要包括农产品市场、电商平台等。
4. 西藏沙棘产业发展趋势4.1 政策支持西藏政府高度重视沙棘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技术培训等,为沙棘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4.2 产品加工与创新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西藏沙棘产业正积极推进产品加工和创新。
研发出更多沙棘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
4.3 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建立沙棘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于西藏沙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市场推广活动、农产品展销会等方式,加强对沙棘产品的推广和宣传。
5.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5.1 需求波动沙棘产品需求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和波动性,如何平衡供需关系,稳定销售市场,需要制定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
5.2 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沙棘产业的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持。
加强对沙棘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6. 结论西藏沙棘产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仍面临着市场波动和技术创新等挑战。
沙棘的权威报道文章沙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起源于6500万年以前白垩纪晚期。
沙棘是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
中国西北部大量种植沙棘,用于沙漠绿化。
沙棘果实中含有维生素、黄酮类及多酚类等400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被称为“生物活性物质宝库”,其维生素C含量是猕猴桃的6倍,其生物黄含量高于银杏叶,其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含量均高于各种水果,被列为药食同源植物,自古至今被用作强身健体和治疗疾病的药食,功效神奇,被称为“圣果”。
树木档案沙棘是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乔木,别名醋柳、酸刺柳、黄酸刺、黑刺。
高1.5米,生长于高山沟谷的则高达18米。
单叶近对生,狭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
枝条着生较多粗棘刺。
果近球形,直径4-8毫米,熟时橙黄或橘红色。
花期4-5月,果期9-10月。
雌雄异株,靠风媒传花粉。
沙棘是强阳性树种,适应性极强,耐旱耐贫瘠耐盐碱,能耐零下50摄氏度低温和60摄氏度高温。
根系发达,萌蘖力强,固氮能力强。
沙棘果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沙棘的果实,又名醋柳果、酸刺果。
沙棘果是一种小浆果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沙棘是目前世界上含有天然维生素种类最多的珍贵经济林树种,其维生素C的含量远高于鲜枣和猕猴桃,从而被誉为天然维生素的宝库。
我国是沙棘属植物分布区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国家。
目前在山西、陕西等19个省(区、市)都有分布,总面积达1800万亩。
它本身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只要不是过于黏重的土壤都能生长。
它不怕高温和低温,其耐旱性和耐贫瘠能力非常强。
塞外圣果维C之王当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凭借铁骑横扫亚欧大陆,来到西亚地带,即现在的伊朗和伊拉克一带,由于地域差异,加之路途遥远,舟车劳顿,将士都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症状。
大战在即,却人病马乏,成吉思汗急得一筹莫展。
这时,军医发现当地人喜欢吃一种小粒的黄色果子,和西北地区人民经常用来补充营养的果子很相像,于是他采摘了这种果子给将士们食用,又用其叶喂马。
青海省互助县西藏沙棘资源现状调查青海省互助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县。
而西藏沙棘是当地的特色资源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为了解青海省互助县西藏沙棘资源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西藏沙棘概况西藏沙棘,是西藏自治区特产,也分布在青海省互助县等地,属于沙棘科植物。
西藏沙棘生长在海拔2000米-4500米的高寒地区,具有耐寒性和耐盐碱性。
它是一种果实橙黄色,呈纺锤形,果皮肉厚,果肉多汁,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铁、钙等多种营养成分,被誉为“高原黄金”。
二、资源现状调查1.资源分布在互助县,西藏沙棘主要分布在高寒地区的山坡、峡谷等地,生长环境较为苛刻,适合西藏沙棘生长的地方并不多,因此其分布比较分散,整体资源量有限。
2.资源开发利用在互助县,西藏沙棘资源主要以野生为主,少量的家庭农场也在种植西藏沙棘。
目前主要以销售为主,多用于制作西藏沙棘酒、西藏沙棘油等产品。
由于人工采摘和加工成本较高,同时市场需求量不大,导致资源的开发利用较为有限。
3.资源保护情况由于西藏沙棘生长环境的特殊性,一些地方的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地方存在盲目采摘现象,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农牧民为了扩大牲畜饲养范围而进行了乱砍滥伐。
这些行为导致西藏沙棘资源的减少和生长环境的恶化,对资源保护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三、存在问题分析1.资源利用方式单一目前互助县的西藏沙棘资源主要利用于制作酒类和食用油,利用方式单一,不符合资源的多元化利用原则,也限制了资源的开发价值。
由于西藏沙棘的生长环境较为苛刻,导致资源的人工采摘和加工成本较高,也使得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西藏沙棘生长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对其资源的保护工作面临一定的困难,盲目采摘和乱砍滥伐现象的存在也加剧了资源的流失和环境的恶化。
四、建议与展望针对互助县西藏沙棘资源存在的保护问题,应加强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工作,设立自然保护区或者野生植物保护区,加大对资源的保护力度,合理规划资源的开发利用。
青海省互助县西藏沙棘资源现状调查青海省互助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一个高海拔的内陆县。
西藏沙棘是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青海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通过对互助县西藏沙棘资源现状调查,分析了该县西藏沙棘资源的分布、品质和利用现状,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对策。
一、西藏沙棘资源分布现状互助县地势高海拔,气候寒冷干燥,土壤肥沃,适宜西藏沙棘等生长。
调查发现,西藏沙棘在该县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红格尔山、夏日哈河谷、巴颜喀拉山等地,总种植面积约为4000亩。
其中,夏日哈河谷地区是该县西藏沙棘种植的主要区域,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50%以上。
红格尔山地区和巴颜喀拉山地区的种植面积较小,但由于海拔较高,所种植的西藏沙棘品质较优。
西藏沙棘是一种寒地灌木,具有抗寒、抗旱、抗风等特点,是高寒地区农业经济及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树种。
调查显示,互助县的西藏沙棘品质较为优良,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土壤质量:互助县的土壤呈现出酸性和微酸性的特点,土层深厚且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矿质元素,这有利于西藏沙棘的生长和发育。
2、气候条件:由于互助县地处高海拔区域,气候寒冷干燥,夏季昼夜温差大,这为西藏沙棘的优质生产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气候条件。
3、光照充足:高海拔、干燥的地理环境使得互助县的天空较为晴朗,阳光强度大,这有利于西藏沙棘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了其品质。
4、自然环境保护良好:互助县地处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区,自然环境保护良好,大气、水质相对干净。
这有助于西藏沙棘的安全生长和保证其品质。
西藏沙棘资源利用主要包括鲜果销售和加工,许多产业链上的公司已将其用于饮料、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
1、鲜果销售:西藏沙棘鲜果可以直接食用,味道酸甜清爽,易于保存,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果。
每年夏秋季节,当地可以进行鲜果销售。
民间制作的西藏沙棘酱也非常受欢迎,是该县的特色产品之一。
2、加工利用:西藏沙棘还可以制作各种食品和饮料,如果酱、果汁、果脯、果酒、果醋等,具有开胃、化痰、润肺、养颜等功效。
山西吕梁特产----吕梁沙棘
简介
沙棘是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的总称,系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吕梁是山西最大的连片天然沙棘林区,固有“世界沙棘在中国,中国沙棘在山西,山西沙棘在吕梁”一说。
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鱼业等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
沙棘果实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沙棘可降低胆固醇,缓解心绞痛发作,还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
青海省互助县西藏沙棘资源现状调查一、调查背景青海省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胡杨戈壁、黄河三角洲之间,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重要林果经济大县。
互助县境内人口众多,农业发展十分兴旺,而西藏沙棘是该县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
为了了解该县西藏沙棘资源的现状,本人特前往互助县进行实地调查。
二、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当地农民询问西藏沙棘的种植、生长、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情况,并前往当地西藏沙棘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
三、调查结果1、西藏沙棘的种植情况调查发现,互助县广大农民普遍种植西藏沙棘,其中以农户种植为主,占到90%以上。
西藏沙棘的种植面积十分广阔,从大型种植园到小型农户家庭种植都有。
同时,调查还发现,西藏沙棘的种植逐年增加,且逐渐走向规模化、集约化。
调查发现,西藏沙棘生长要求严格,其适生区位于海拔2000-4000米的环境中。
西藏沙棘喜阳、耐寒,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可在多种土壤中生长。
但是在一些贫瘠、盐碱地区,西藏沙棘的生长较差。
生长季节中,温度、湿度和降水对西藏沙棘的生长影响较大。
同时,施肥、浇水、修剪等管理措施也密切关系到西藏沙棘的生长。
3、西藏沙棘的病虫害防治西藏沙棘的病虫害主要包括白粉病、黄腺蚧和西藏沙棘象甲等。
调查发现,西藏沙棘的病虫害防治相对困难,传统防治方法不仅效果不佳,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
因此,很多农民开始采用生态防治方法,如按照天敌比例配合搭配种植多种植物等,这样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西藏沙棘一般在9-10月份成熟。
收获时,一般采用人工摘取的方式,也有使用机械收割的。
摘取后的西藏沙棘,一般先待在室内晾晒2-3天,再进行搓实、脱皮等预处理,然后再进行打油或提取油脂等加工处理,得到的沙棘油极具经济价值。
四、结论本次调查可知,西藏沙棘综合生产性能优异,仅次于酥油果、松子,是青海省互助县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
虽然西藏沙棘的种植存在一些生长、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在政府部门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西藏沙棘产业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将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
青海省互助县西藏沙棘资源现状调查青海省互助县是我国的沙棘生产基地之一,也是青海省最大的沙棘种植区之一。
沙棘是青海省优良的生态经济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在我国南北方广泛使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沙棘在市场上的需求不断增加。
因此,对互助县的沙棘资源进行现状调查,了解其产量、品质和市场需求情况,对于合理利用这一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助县沙棘种植产业现状1.土壤与气候条件:互助县的气候类型属于高寒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4℃-6℃,年降水量为460毫米-580毫米。
主要分布土壤类型为黄土壤和草原土壤,土层厚度为10厘米-20厘米。
土质疏松,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
2.沙棘种植面积:目前,互助县沙棘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5万多亩,种植数量较大。
3.沙棘品种:互助县主要种植的沙棘品种有沙棘一号、二号、三号、四号等。
4.沙棘的生产情况:沙棘在互助县的种植具有较好的生产情况。
因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优势,沙棘生长速度较快,一般每年可实现鲜浆果产量达300-350公斤/亩。
5.沙棘的市场需求情况: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沙棘在市场上的需求不断增加。
沙棘产品已经成为当前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中越来越受欢迎的产品。
互助县的沙棘产品已经出口到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二、沙棘资源的利用现状1. 食品: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等,是具有高营养价值的食品。
在互助县,沙棘果酱、沙棘果汁、沙棘鸡蛋、沙棘甜酒等沙棘制品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
2.药用:沙棘富含多种活性成份,有调节胃肠道、抗癌、镇静、保护肝脏、促进血液循环等多种功效,是中医药领域中的重要药材。
3. 原料加工:沙棘果实中的种子含有大量橙红色的油脂,是制造高档油脂化妆品的重要原料。
同时,沙棘叶、枝、根等也可以提取出多种有用的成份。
4. 应用领域的拓展:近年来,沙棘产品在航空、医药等领域也有了广泛的应用。
沙棘具有防腐、抗氧化、保湿等特性,适合于作为航空食品的添加剂;另外,在近些年的十三五规划中,国家将沙棘产品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对此领域的引导和政策扶持。
中国西部是沙棘的故乡中国西部自然条件恶劣,林木植被稀少,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任务繁重。
然而,这里的沙棘资源极为丰富,生长旺盛,足以成为西部生态工程建设的先锋绿化树种。
山西省山西省是中国沙棘资源的第一大省,其面积达42万公顷,占全国沙棘资源总面积的32%。
其中天然林面积为26.7万公顷,占63%;人工林面积为15.3万公顷,占37%。
全省70个县分布有沙棘,占全国沙棘资源县总数的16%,年产鲜果约3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7.7%。
山西省的沙棘资源以吕梁地区为多,全区13个县(区),每县都有沙棘分布,面积达10万公顷,占全省的23.8%;其次为关帝山林区,面积为6.6万公顷,占全省的15.7%;第三为忻州地区,面积为5.3万公顷,占全省的12.8%。
沙棘成林面积在1.3万公顷以上的有方山、右玉、苛岚、岚县、交城、中阳、交口、五台、武乡。
榆次等10个县(区),其中方山县为全省沙棘资源之冠,面积达3.4万公顷,郁闭度在0.4以上的面积达1.2万公顷。
山西省的沙棘属全为中国沙棘。
陕西省陕西省的沙棘资源居全国第二位,其面积达21.6万公顷,占全国沙棘资源总面积的16.2%。
其中天然林面积为12.9万公顷,占60%;人工林面积为8.7万公顷,占40%。
全省有沙棘分布的达41个县(区),占全国沙棘资源县总数的9.5%。
年产鲜果约6.6万吨,占全国总量产的12.6%。
该省的沙棘多集中于延安地区南部和关中北部的天然林区。
在白玉山区(延河的发源地)和毛乌素沙地南缘,近 10年来人工林发展较快。
子午岭的黄(龙山)桥(山)天然次生林区和关山天然次生林区,是该省沙棘主要分布区。
沙棘资源面积在7000公顷以上的有黄龙、富县、宜川、陇县、志丹、甘泉、洛川、黄陵、耀县、吴旗等 10个县,超过 l.3万公顷的有宜君、旬邑、靖边、磷游等4个县。
其中磷游县列全省榜首,面积达2.8万公顷,郁闭度在0.3以上的面积达1.3万公顷。
陕西省的沙棘属全为中国沙棘。
甘肃省甘肃省的沙棘资源位列全国第三,其面积达 18万公顷,占全国资源总量的13.3%。
该省不同气候生态型的沙棘资源所占比例分别为:湿润区域的高寒针叶林区31.9%,半湿润区域的湿带阔叶林区50.8%,半干旱区域的温带草原和高寒草原区17.0%,干旱区域温带内陆荒漠区0.3%。
其中天然林12.l 万公顷,占67.3%;人工林5.9万公顷,占32.7%。
全省49个县有沙棘分布,占全国沙棘资源县总数的11.3%。
鲜果年产量约1.l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l%。
该省的沙棘主要分布于子午岭山区及天水、定西、甘南三个地区,其中甘南地区的天然林面积近5万公顷,约占全省沙棘天然林面积的40%。
天水和定西两地以人工林为多,其中天水地区的人工林10年前已达1.l万公顷,占当时全省沙棘人工林总面积的52%。
现在全省沙棘林面积在7000公顷以上的有卓尼、玛曲、宕昌、镇原4县,资源面积在3300—7000公顷的有灵台、秦安、甘谷、清水、张家川、榆中、漳县、夏河、临夏、舟曲、迭部、碌曲、康乐等14个县。
镇原是该省沙棘资源发展最快同时也是全省第一沙棘大县石前总面积已达1.7万公顷,其中80%以上是1983年以来发展起来的。
甘肃省的沙棘属以中国沙棘为主,占88.8%,其次为西藏沙棘,占11.1%,并有少量的中亚沙棘和肋果沙棘。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有沙棘资源3000公顷,主要分布在固原地区,以天然林为主。
近年来,银川市和中宁。
吴忠等县积极引进沙棘良种,人工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沙棘资源发展最快的省区之一,也是名列全国第四位的沙棘产区。
现有沙棘面积已达16.6万公顷,占全国沙棘资源总量的12.4%。
其中天然林面积为1.3万公顷,占7.8%;人工林面积为15.3万公顷,占92.2%。
全区32个县(旗、区)有沙棘人工林或天然林分布,占全国沙棘资源县总数的7.4%。
年产鲜果1.4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7%。
内蒙古自治区的沙棘主要分布在哲里木、赤峰、乌兰察布、伊克昭、锡林郭勒和呼和浩特等6盟、市。
其中90%以上是近10年人工造林发展起来的。
现在沙棘资源面积超过7000公顷的有敖汉、和林格尔、凉城、清水河、准格尔、翁牛特、克什克腾、松山、库伦、东胜等10个旗(县、市、区),其中资源最多的是敖汉旗,面积为2.4万公顷,全部是人工造林发展起来的,该旗的沙棘结果林面积已达且.9万公顷,年产鲜果量1167万公斤,经济价值达700多万元。
内蒙古的沙棘属90%以上为中国沙棘。
辽宁省辽宁省的沙棘资源发展速度居全国首位。
该省原没有沙棘天然林,现在的10万公顷沙棘林都是1958年以来陆续发展起来的人工林,资源面积占全国总量的7.5%。
名列全国第五位。
年产鲜果 2.2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 4.3%,名列全国第六位。
辽宁省的沙棘主要集中分布于该省西部地区的朝阳和阜新两市,其中两市的建平县和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拥有全省76%的沙棘资源。
建平县有4.5万公顷,占全省沙棘资源总面积的45%,年产鲜果6000吨,占全省总产量的27%。
阜新市有3.l万公顷,占全省沙棘资源的31%,鲜果年产量在全省亦占重要地位。
将全国400多个沙棘资源县按面积排序,建平县名列第一,阜新县位居第三(名列山西省方山县之后)。
建平县罗福沟乡是辽宁省1982年开展“干旱地区沙棘薪炭林营造技术研究”科研课题基地,现在有沙棘林4000公顷,是全国拥有沙棘资源量最多的乡。
辽宁省的沙棘属全为中国沙棘。
青海省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
有专家认为,这里可能是沙棘属植物的起源地之一,也是全国沙棘资源重要的分布地区。
现在,全省的沙棘面积达9.9万公顷,占全国沙棘资源总量的7.4%。
其中天然林面积为4.6万公顷,占46.5%;人工林面积为5.3万公顷,占53.5%。
全省39个县有沙棘分布,占全国资源县总数的9%。
沙棘鲜果年产量为2.4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6%。
青海省的沙棘几乎遍及全省6州、1地、1市,其中天然林主要分布于祁连、天峻、都兰、囊谦、玉树、门源、大通、惶中、海晏、互助等10县,人工林则以海东地区的大通,化隆、互助、门源、湟源等5个县为多。
青海省有两个沙棘资源大县,一是化隆县,现有沙棘面积为1.63万公顷;二是地处祁连山东部的大通回族自治县,现有沙棘面积l.2万公顷。
由于交通不便和资源分布零散不易采摘,大通县沙棘果采摘率只有52.8%,年采果约250万公斤。
青海省是全国沙棘种类较齐全的地区,其中中国沙棘占65%,肋果沙棘占25%,西藏沙棘占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的沙棘资源数量虽然不多(面积只有2.99万公顷,仅占全国总量的2.2%;鲜果年产量1.72万吨,只占全国总量的3.3%),但因深居内陆,地接中亚,地理气候与内地差异很大,沙棘资源独具特色。
新疆的沙棘以天然林为主,面积2.36万公顷,占全自治区沙棘资源总量的78.9%,这是第一个特点。
至今为止,尚未发现占全国沙棘资源90%以上的中国沙棘在新疆以天然林方式存在,只有中亚沙棘和蒙古沙棘两个亚种,这是第二个特点。
无论是中亚沙棘还是蒙古沙棘,其果实(包括种子)含油率均比内地的中国沙棘高(有关内容将在后文介绍),这是第三个特点。
新疆的沙棘大致分为三种灌丛,即山地河谷沙棘灌丛、荒漠河漫滩沙棘灌丛、绿洲河岸阶地沙棘灌丛。
新疆32个县(区)分布有沙棘植物,主要分布在伊犁河谷及其支流,阿勒泰地区的额尔齐斯河谷平原,博尔塔拉河谷,天山南坡河谷与河漫滩阶地,帕米尔东坡,昆仑山北麓的河谷、河漫滩阶地、山前洪积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的河滩地。
按资源面积排序,以伊犁地区为最多,面积达1.5万公顷,占全自治区资源总量的一半(其中察布查尔、新源、尼勒克、特克斯、昭苏5县,每县沙棘面积约为2000公顷),鲜果年产量约7600吨;其次为和田地区,面积约6000公顷,约占全自治区资源总量的20%,鲜果年产量约610吨。
其中和田县沙棘面积为1400公顷,墨玉县为1200公顷。
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的沙棘面积为l100余公顷,约占全自治区资源总量的4%。
据笔者在新疆工作期间粗略考察,估计喀什、阿克苏、阿勒泰等地区的沙棘资源也各有l000公顷左右。
四川省四川省的沙棘资源名列西南地区第一位,全国排序第九。
四川省以多样的地理气候特点蕴育了品种繁多的沙棘资源,近半个世纪来,为中国科技工作者认识沙棘、研究和开发利用沙棘作出了重要贡献。
该省现有沙棘全为天然林,面积为2.7万公顷,占全国总量的2%。
鲜果年产量为2.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2%。
全省42个县(市、区)分布有沙棘,占全国沙棘资源县总数的9.7%。
四川省的沙棘资源95%以上分布在甘孜、阿坝、凉山三个自治州,其面积分别为10300公顷、9900公顷和7300公顷,分别占全省资源总量的39%、29%、27%。
在盆地西部边缘各县也零星分布有沙棘。
该省沙棘属以中国沙棘为主,其比例在90%以上;其次为云南沙棘,占8%;再次为西藏沙棘,约占1%。
除此之外,还分布有少量的肋果沙棘。
西藏自治区藏族大概是中国最早认识沙棘为“奇果神树”的民族了。
早在1200多年前,西藏著名医学家宇妥·元丹贡布,历经几十年辛苦钻研撰写了藏医经典医著《四部医典》,在这部4卷156章的医学巨著中,有30章对沙棘的医用性能及疗效作了详细记载。
此后成书的《晶珠本草》等其它藏医著作中,也刊载了有关沙棘制品的医疗和保健功能,并广泛流传、应用于民间。
西藏自治区的沙棘资源虽不多(面积有5600公顷,仅占全国总量的4%;鲜果年产量有4167吨,仅占全国总量的8%。
),而且99%是天然林,但却有其特点。
其一是,既有亚热带型高达10-15米的乔木——云南沙棘,也有高仅5-11厘米的匍匐垫状型的西藏沙棘灌丛;其二是,虽然没有中国沙棘,但却分布着西藏沙棘。
肋果沙棘、江孜沙棘、柳叶沙棘和云南沙棘四个种和一个亚种,这在全国是独有的。
有专家认为,西藏可能也是沙棘属植物起源地之一。
西藏32个县有沙棘资源,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山南、拉萨、日喀则三个地区。
珠穆朗玛峰地区有沙棘面积215公顷,其中有矮生垫状沙棘200公顷。
云南省云南省的沙棘资源不多,而且全为天然林,面积只有1933公顷,集中分布于滇西北的中甸、德钦、维西、丽江、宁液等5县,其中中甸和德钦两县的沙棘面积占全省总量的90%以上。
高大的乔木状云南沙棘是该省沙棘资源的重要特色。
西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廉永善教授曾在中甸县格咱山谷见到过高达25-30米、最大胸径达130厘米的云南沙棘,它们往往比山谷中其它的乔木树种还要高大,这在中国是极其罕见的。
生长在云南的沙棘属植物可划分为三种群落类型,即乔木型(高10-16米)、乔灌型(高1.5-9米)和灌木型(高1一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