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熟记臀大肌常用注射部位的定位方
- 格式:ppt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19
臀大肌注射法夏志飞2015年7月11日1、抽吸药液取两根棉签沾70%酒精,消毒安瓿颈部,用沙轮在颈部划一锯痕,拭去细屑,折断安瓿。
将针尖斜面向下插入安瓿内,将药液吸入针筒内,排气。
2、选择部位臀大肌处神经分布稀疏,最大程度避开了神经和血管。
选择卧位或坐位,使肌肉充分放松,坐位稍高便于操作。
选好注射部位后,以2%碘酊和70%酒精消毒皮肤。
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脊最高点上作一垂直平分线,在外上方四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避开内角)。
图1 十字法联线法,取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的外1/3处为注射部位。
图2 联线法长期注射的患者应经常更换部位,避免在瘢痕、硬结、发炎、皮肤病、旧针眼处、淤血及血肿部位进行注射。
对一些不宜吸收的油性药物,热敷注射部位.以预防硬结的发生。
最常用的是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图3 最佳注射区域图4 可注射区域3、穿刺注射注射做到两快一慢:进针快,拔针快,推药慢。
1)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
2)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以手腕力量器垂直进针,快速刺入肌肉内约2.5cm~3cm,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选用针头宜粗长,进针宜深,否则易造成注射部位硬结和疼痛。
3)轻抽回血,无回血即可缓慢均匀推药,如有回血,应拔出重新进针。
右手拇食指进行周围肌肉的按摩,并与患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
4)注射毕,以无菌干棉签轻压针刺处,迅速拔针。
图5 按压手法图6 穿刺示意(以上方法仅适用于臀大肌肌肉注射,注射之前需要分析具体情况,谨遵医嘱!)。
连线字法定位
臀大肌注射定位法:包括十字法和连线法。
①十字法:先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划一水平线,再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连线法:取骼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即为注射部位。
注意事项:
(1)注射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
如需长期静脉给药者,应由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注射。
(2)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液的速度,并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观察体征及其病情变化。
(3)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注射前应先作穿刺,注入少量等渗盐水,证实针头确在血管内,再推注药物,以防药液外溢于组织内而发生坏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臀大肌注射定位的方式与注射事项有哪些
导语:臀部是可以注射的部位,注射时要根据疾病的类型划分,注射前要先做皮试,确定后才以注射,不然盲目的注射会出现危害,目前臀大肌注射定位要
臀部是可以注射的部位,注射时要根据疾病的类型划分,注射前要先做皮试,确定后才以注射,不然盲目的注射会出现危害,目前臀大肌注射定位要讲究方式,注射的定位是不同的,而注射时还要注意很多事项,可防止注射过期中出现意外,这主要是针对注射的医生,持有相关证件的才能对患者注射,那么臀大肌注射定位的方式与注射事项有哪些呢?
肌肉注射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
肌肉注射是临床上常用的注射技术。
凡不宜口服的药物或患者不能口服时,可采用肌肉注射法给药。
肌肉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药液注射后能迅速吸收入血而发生疗效。
常用的肌肉注射部位有臀大肌、臀中肌、三角肌及股外侧肌等。
1、部位选择
臀大肌注射区的定位方法有两种:(1)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外划一水平横线,再通过格崎最高点向下作一垂线,两线十字交叉,将臀区分为四区。
臀部外上1/4区为臀肌注射最佳部位。
(2)连线法:将髂前上棘至骶尾连结处作一连线,将此线分为三等分,其外上1/3为注射区。
2、体姿参考
患者多取侧卧位,下方的腿微弯曲,上方的腿自然伸直;或取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亦可取坐位。
3、穿经结构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臀大肌注射定位法怎么找
导语:我儿子前几天发烧一直不退,就去医院检查,臀大肌注射定位法怎么找啊,医生让我们先打一针退热的肌肉针,等一会在打点滴,我们到处置室打针
我儿子前几天发烧一直不退,就去医院检查,臀大肌注射定位法怎么找啊,医生让我们先打一针退热的肌肉针,等一会在打点滴,我们到处置室打针时,就看见有好多实习的小护士,正在围着一个上了些年岁的护士在学习打肌肉针,在找臀大肌注射定位法,我当时着急孩子也没有细听,回到家里回想起有些好奇就上网查找臀大肌注射定位法的内容,现在就和大家说说。
肌肉注射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
臀大肌肌肉注射定位法包括连线法和十字法。
①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即为注射部位。
②十字法:先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划一水平线,再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肌肉注射是临床上常用的注射技术。
凡不宜口服的药物或患者不能口服时,可采用肌肉注射法给药。
肌肉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药液注射后能迅速吸收入血而发生疗效。
常用的肌肉注射部位有臀大肌、臀中肌、三角肌及股外侧肌等。
臀大肌注射区的定位方法有两种:(1)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外划一水平横线,再通过格崎最高点向下作一垂线,两线十字交叉,将臀区分为四区。
臀部外上1/4区为臀肌注射最佳部位。
(2)连线法:将髂前上棘至骶尾连结处作一连线,将此线分为三等分,其外上1/3为注射。
臀部注射定位怎么做关于《臀部注射定位怎么做》,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肌肉注射是较为普遍的一种治疗方法,肌肉注射的情况下,注射的位置一般是臀大肌,在开展肌肉注射的情况下要先精准定位,精准定位的关键方式有二种,一种是十字法,另一种是连线网,自然针对有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而言,根据估测就能做到精准定位的功效。
这也是普遍的一种医治疾病的治疗方式。
简述临床医学上开展肌肉注射,一般都选用臀大肌,也是有选用三角肌和肱二头肌注射的,但对三角肌开展肌肉注射的实际位置,一般觉得在一整块肌肉上面能开展注射。
但我们在很多年临床护理中发觉,有某些病案由肌肉注射部位不善造成桡神经和腋神经的损害,有些是立即利人挽神经和胶神经干方式1:大拇指指定:病人侧卧或站起,求美者一手上手指指腹(注射左边屁股求美者取右手,注射右边取左手)放置病人髂前上棘,大拇指平行面向后并弯折,手指尖所触处即注射点(约在大转子里侧上边2~3横指处)。
方式2 三线定区:(1)直线:从髂前上棘绕向背侧至臀裂;(2)垂直线:作均分一侧屁股与直线交叉的垂直线;干,注射精准定位1、臀大肌注射法精准定位:(1)十字法:从臀裂端点往左边或右划一直线,随后从髂脊最高处中作一垂直平分线,出外上边四分之一点处注射位置(绕开内角)。
(2)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椎骨连线的外上三分之一点处注射位置。
2、臀小肌注射法姿势:(1)侧卧:上腿挺直,下腿稍弯折。
(2)俯卧位:足尖相对性,足跟分离。
(3)仰卧:注射时,嘱患者肌肉放松,勿焦虑不安。
(4)座位:嘱坐正,释放压力部分肌肉。
3、臀小肌、臀小肌注射法精准定位:(1)以无名指尖与立手指尖各自放置髂前上棘和髂脊外缘处,髂脊、无名指、中拇指便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位置在无名指和中拇指组成的角内。
(2)以髂前上棘两侧三横指处(患儿以自身手指头总宽为标准)。
4、股外侧肌注射法精准定位:位置为大腿根部中区两侧,大概7.5公分宽,坐落于膝上10公分,髋关下10公分上下。
臀部肌肉注射定位方法臀部肌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通常用于给药物或疫苗进行注射。
正确的注射定位方法对于保证注射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臀部肌肉注射的定位方法,希望能够帮助您正确进行注射操作。
首先,选择注射部位。
臀部肌肉注射的常用部位是上外侧臀部肌肉,这个部位有着较大的肌肉容量,适合进行注射操作。
在选择注射部位时,需要注意避开骨头和神经血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接着,清洁注射部位。
在进行注射前,务必要对注射部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以避免在注射过程中引入细菌造成感染。
可以使用酒精棉球对注射部位进行擦拭,确保表面干净无菌。
然后,确定注射角度和深度。
一般来说,臀部肌肉注射的角度是90度,即垂直于皮肤表面。
注射的深度则取决于注射液体的性质和容量,通常在1-1.5英寸之间。
在进行注射前,需要对注射液体的性质和容量有清楚的了解,并按照医嘱确定合适的角度和深度。
最后,进行注射操作。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可以进行注射操作。
首先用手指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然后用另一只手握住注射器,将针头垂直刺入皮肤,注射液体进入肌肉组织。
在注射完成后,需要缓慢地拔出针头,并用消毒棉球对注射部位进行按压,以避免出血和渗出。
在进行臀部肌肉注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避免在有疤痕或皮下组织硬结的部位进行注射;二是避免在局部出现红肿、疼痛或异常情况时进行注射;三是避免在同一部位连续进行多次注射,以免造成局部损伤和疼痛。
总之,臀部肌肉注射的定位方法是一个重要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能够确保注射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注射前,务必要对注射部位进行选择、清洁、确定角度和深度,然后进行注射操作。
希望以上介绍能够帮助您正确进行臀部肌肉注射,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show/D722RaHROJnT1QQi.html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
不是什么情况下都能进行肌肉注射的,如在注射部位有硬结、感染时就不宜做肌肉注射治疗。
肌肉注射主要适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
在进行肌内注射之前要做相关的准备工作。
包括注射部分的定位和相关药品、器材的准备。
肌肉注射部位1、臀大肌注射法定位: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脊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在外上四分之一为注射部位。
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定位:①、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脊下缘外,髂脊、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②、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以自己手指宽度为标准)。
3、股外侧肌注射法定位: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大约7.5cm宽,位于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左右。
4、上臂三角肌注射法:部位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
注射体位可取坐位或卧位。
(1)卧位:臀部肌内注射时,为使局部肌肉放松,减轻疼痛与不适,可彩以下姿势:侧卧位:上腿伸直,放松,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垂,头偏向一侧。
仰卧位:常用于危重病人及不能翻身的病人,采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较为方便。
(2)坐位:为门诊病人接受注射时常用体位。
可供上臂三角肌头,如注射用药为油剂或混悬液,需备较粗的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注意事项1、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衔接处折断。
万一针头折断,应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如全部埋入肌肉,需请外科医生手术取出。
2、长期作肌肉注射的病员,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以减少硬结的发生。
3、两种药液同量注射时,要注意配伍禁忌,在不同部位注射。
4、根据药液的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详述臀大肌注射定位的两种方法?答:1、十字法:从臀裂定点向左或向右作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部位。
2、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答: 1、需要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刺伤神经和血管,无回血时,方可注射。
3、注射部位应当避开炎症、硬结、瘢痕等部位。
4、对经常注射的患者,应当更换注射部位。
5、注射时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
2、膀胱冲洗的目的及护理?答:目的:1、保持引流通畅,防止血凝块形成;2、长期留置尿管者,通过冲洗、稀释尿液以达到防止感染和维持尿流通畅的目的。
3、冲洗过程应保持引流通畅,如出现引流液低速减慢神智停止时间时应及时处理;4、有膀胱痉挛者给予解痉止痛药物缓解症状。
护理要点:1、冲洗前先排尽尿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要点?色深浅调节冲洗速度;(1)指导病人保持安静,绝对卧床休息,并抬高床头15º-30º,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2)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原有症状是否加重,一旦发现急性颅内压增高表现,应立即给予处理。
(3)高热者降温,以改善脑缺氧状况。
(4)保持呼吸道通畅,充足给氧。
意识障碍及排痰困难病人应配合医师尽早行气管切开术。
定时为病人翻身叩背,防止肺部并发症。
(5)限制液体摄入量。
补液量每24小时不超过2000ml,保持尿量每天不少于600ml,并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6)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便秘者给予轻泻剂或低压小量液体灌肠。
躁动者查明原因,及时予以保护,防止意外,不盲目使用镇静药或强制性约束。
(7)及时控制抽搐发作,以免加重脑缺氧和脑水肿,并防止病人发生坠床、窒息等意外。
(8)行脑室引流和颅内压监护者,应注意保持管道通畅,记录颅内压,保持引流或监护系统的密闭性,预防逆行感染。
肌肉注射定位方法肌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它可以快速、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中。
正确的肌肉注射定位方法对于药物的吸收和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肌肉注射定位方法,帮助医护人员正确地进行肌肉注射。
首先,我们来介绍臀部肌肉注射定位方法。
臀部是最常用的肌肉注射部位之一,它有着较大的肌肉容量,可以容纳较多的药物。
在进行臀部肌肉注射时,患者应该躺在一侧,将臀部肌肉放松。
注射部位位于臀大肌的上外侧,这个位置距离骨盆上缘大约5cm处。
在注射时,医护人员应该用手指摸索注射部位,确保准确的定位,然后将针头插入肌肉深部,缓慢注射药物。
其次,我们来介绍股四头肌肌肉注射定位方法。
股四头肌是大腿前部的一个肌肉,也是肌肉注射的常用部位之一。
在进行股四头肌肌肉注射时,患者应该坐在椅子上,放松大腿肌肉。
注射部位位于大腿前部,距离髂前上棘大约10-15cm处。
医护人员应该在注射前用消毒棉球擦拭注射部位,然后将针头插入肌肉深部,缓慢注射药物。
最后,我们来介绍三角肌肌肉注射定位方法。
三角肌是肩部的一个肌肉,它也是肌肉注射的常用部位之一。
在进行三角肌肌肉注射时,患者应该坐在椅子上,放松肩部肌肉。
注射部位位于肩部外侧,距离肩峰大约3-5cm处。
医护人员应该在注射前用消毒棉球擦拭注射部位,然后将针头插入肌肉深部,缓慢注射药物。
总之,正确的肌肉注射定位方法对于药物的吸收和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肌肉注射时,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确保准确的定位和安全的注射操作。
希望本文介绍的肌肉注射定位方法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提高注射技术水平,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肌肉注射部位角度流程注意事项肌肉注射部位、角度、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肌肉注射部位。
(一)臀大肌。
- 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
原因是此处肌肉较厚,且无大血管和神经通过,可减少注射时的损伤风险。
- 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
这一区域同样基于肌肉丰厚且相对安全的考虑。
- 注意: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为幼儿在未能独立行走前,臀大肌发育不完善,注射时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
(二)臀中肌、臀小肌。
- 定位方法。
- 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在髂嵴、食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其食指与中指构成的内角为注射区。
这种定位方式能准确找到肌肉丰厚且安全的区域。
- 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病人的手指宽度为准)。
此方法简单易行,方便医护人员操作。
(三)股外侧肌。
- 位于大腿中段外侧,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关节上10cm的范围。
此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范围较广,可供多次注射,尤其适用于2岁以下幼儿,因为幼儿臀大肌注射不安全,而股外侧肌相对安全且肌肉较发达。
(四)上臂三角肌。
- 位于上臂外侧,肩峰下2 - 3横指处。
此部位肌肉较薄,只可作小剂量注射。
一般多用于疫苗接种等小剂量药物的肌肉注射。
二、肌肉注射角度。
- 一般情况下,肌肉注射时应垂直进针(90°角)。
垂直进针可以确保针头快速穿过皮肤和皮下组织,准确进入肌肉层。
这样能减少对组织的损伤,同时使药物更好地注入肌肉内,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 对于消瘦者或小儿,可适当减小进针角度(约45° - 60°角)。
消瘦者和小儿的肌肉层相对较薄,如果垂直进针可能会直接刺入骨骼,造成损伤,所以适当减小角度更为安全。
三、肌肉注射流程。
(一)注射前准备。
- 护士准备。
- 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小儿肌肉注射部位及定位方法注射部位: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三角肌。
肌肉注射很重要的是对注射部分的精确定位。
臀大肌注射定位【1】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从髂嵴最高点向下做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中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
【2】连线法:从髂前上棘到尾骨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为注射部位。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该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较薄,目前使用日趋广泛,定位方法有两种:a 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骼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在髂嵴、食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
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b 骼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病儿应以其手指的宽度为标准。
股外侧肌注射定位位置为大腿中段外侧: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上10cm的一段范围,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部位较广,可供多次注射。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
此处肌肉较臀部肌肉薄,只能做小剂量注射。
儿科肌肉注射护理注意事项肌肉注射是小儿患病时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
一般常用于药物不宜口服、病儿不能口服药物,或根据病情需要快速药物效果的时候。
一般情况下,肌肉注射虽然由护士执行,但作为家长也应该协助做好护理工作。
1、对懂事的孩子,应给予说明打针的必要性,让孩子勇敢地接受,尤其应给孩子以同情安慰,消除紧张害怕心理,减少不良反应。
2、协助护士做好注射前的三查七对工作,务必做到准确无误。
3、如药物在使用前需作过敏试验,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有无异常或不适。
如有无胸闷、气短、呼吸不畅、苍白、青紫或烦躁不安,以便及时报告医护人员,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4、肌注过程中,对婴幼儿要固定好,不让其挣扎乱动,以免弄断针头。
5、注射后不要立即离开,应停留在医院观察15分钟左右。
6、肌注后应让孩子休息一段时间,不要作剧烈的跑动。
肌注后如孩子诉说打针部位疼痛,走动不便,要严密观察。
必要时到医院请医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