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注射方法(四种)
- 格式:pptx
- 大小:21.68 MB
- 文档页数:77
给猪打针的方式及注意事项给猪打针的方式主要是四种,即肌内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
一、肌内注射由于肌肉内血管丰富,注入的药液吸收较快,另外,肌肉内感觉神经分布较少,引起的疼痛较轻,因此肌内注射是最常用的注射方法。
注射部位一般选择在肌肉丰满的臀部或颈部。
注射时先剪毛消毒,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垂直刺入注射部位内,刺入深度可根据猪只的大小以及注射部位的肌肉状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是在3cm左右。
抽动注射器的活塞未发现有回血,即可注入药液。
但因为臀部有坐骨神经,如果注射位置找不好,打在坐骨神经上,容易导致猪瘫痪。
注射一般以颈部稍下方为宜,因为此处肌肉属疏松结缔组织,容易使药物消散在毛细血管中。
二、皮下注射皮下注射是将药液注射到皮肤与肌肉之间的疏松组织中,注射部位一般选择在皮薄而容易移动,但活动较小的部位,如大腿内侧、耳根后方。
注射时先将注射部位消好毒,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提起皮肤,形成一个三角皱褶,右手在皱褶中央将注射器针头斜向刺入皮下,与皮肤成45°角,放开左手推动注射器,注入药液。
三、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是将药液直接注射到血管内,使药液迅速产生效果的一种治疗技术。
主要用于抢救危重病猪,一般选耳背部的耳大静脉。
做静脉注射时先用酒精棉球涂擦耳朵背面耳大静脉,使静脉怒张,助手用手指强压耳基部静脉使血管鼓起。
注射者左手抓住.猪耳,右手将抽好药液的玻璃注射器接上针头,以10°~15°的角度刺入血管,抽动活塞,如见回血,则表示针头在血管内,此时,助手放松耳根部压力,注射者用左手固定针头,右手拇指推动活塞徐徐注入药液,药液推完后,左手拿酒精棉球紧压针孔处,右手迅速拔针,以免发生血肿。
4.腹腔注射腹腔注射是将药液注射到腹腔内。
小猪常采用这种方法。
注射部位,大猪在腹肋部,小猪在耻骨前缘之下3~5cm中线侧方。
注射方法,大猪多采用侧卧保定,用左手稍微捏起腹部皮肤,将针头向与腹壁垂直的方向刺入,刺透腹膜后即可注射。
注射的的方法注射的方法。
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给药物或其他液体注入体内。
正确的注射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的注射方式。
进行皮下注射时,首先要选择注射部位,常见的注射部位包括上臂外侧、腹部、大腿前外侧等。
注射前要进行皮肤消毒,然后用一根注射针将药物注入皮下组织。
注射完成后,要轻轻按压注射部位,帮助药物的吸收。
二、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的注射方式。
进行肌肉注射时,要选择注射部位,常见的注射部位包括臀部外上象限、股四头肌外侧等。
注射前要进行皮肤消毒,然后用一根较长的注射针将药物注入肌肉组织。
注射时要保持注射针的稳定,避免损伤神经血管。
三、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静脉内的注射方式。
进行静脉注射时,要选择合适的静脉,通常在手臂或手背的静脉较为容易操作。
注射前要进行皮肤消毒,然后用一根较长的针头将药物注入静脉内。
注射时要注意保持注射针的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血管壁。
四、注意事项。
1. 注射前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剂量、注射部位等信息。
2. 注射时要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注射针,确保注射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注射时要注意消毒,避免引入细菌导致感染。
4. 注射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5. 注射器和注射针要丢弃在专门的注射废弃箱内,避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伤害。
综上所述,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正确的注射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进行注射时,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患者在接受注射时也要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保持放松和配合。
希望本文介绍的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习报告:四种注射法的学习与实践在本次实习中,我掌握了四种注射法: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动脉注射。
这四种注射法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熟练掌握它们对于护士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学习与实践心得。
一、皮下注射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药物剂量较小、作用时间较长的情况。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如上臂外侧、大腿外侧等),如何调整针头角度和深度,以及如何观察注射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我注意掌握注射速度和力度,以避免引起患者不适。
二、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药物吸收速度较快,适用于药物剂量适中、作用时间较长的情况。
在实习中,我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如臀大肌、臀中肌、三角肌等),如何调整针头角度和深度,以及如何观察注射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我注意掌握注射速度和力度,确保药物顺利注入肌肉组织。
三、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静脉,药物立即被血液循环带到全身,适用于药物剂量较大、作用时间较短或需要迅速发挥疗效的情况。
在实习中,我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静脉、如何排气、如何调整针头角度和深度,以及如何观察注射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我注意掌握注射速度和力度,确保药物安全、准确地注入静脉。
四、动脉注射动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动脉,药物迅速进入血液循环,适用于药物剂量精确、作用时间短暂或需要迅速发挥疗效的情况。
在实习中,我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动脉、如何排气、如何调整针头角度和深度,以及如何观察注射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我注意掌握注射速度和力度,确保药物安全、准确地注入动脉。
通过本次实习,我掌握了四种注射法的操作要领,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熟练掌握各种注射技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同时,我也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怎样给猫打针给猫打针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猫体内的治疗方法。
打针的优越性是:药物见效迅速.计算药量准确,节省药物等。
打针的注射技术及消毒措施比较严格,这- 工作一般由兽医进行。
打针前应将注射用具清洗干净,严格消毒(煮沸消毒30分钟或高压灭菌消毒)。
注射的部位有的需剪毛后,用75%的酒精消毒。
请特别注意,由于猫的皮肤对碘酊比较敏感,所以,不要用碘酊给猫消毒.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最常用的打针法,有以下四种:一、皮下注射法,可选择皮肤较薄、皮下组织疏松而血管较少的部位,如易于进针的颈侧或大腿外侧。
方法是,打针者以左手拇指及食指轻轻捏起皮肤,形成-个皱褶,右手持吸好药液的注射器,将针头由上向下刺入皮下2-3厘米后,就可注射了。
注射药液后可见局部形成一个小丘。
注射完毕,用酒精棉球按在进针部位,拔出针头,再轻轻地按压进针部位皮肤,以防出血。
这种打针方法,适用于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血清、疫苗等。
二、肌肉注射法,肌肉内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较快,而肌肉内感觉神经较少,疼痛较轻.--般注射刺激性较轻的药液和较难吸收的药剂,都可采用肌肉注射法。
注射部位应选择肌肉丰满而无大血管的部位,如臀部、背部。
注射者用左手将注射部位皮肤绷紧,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呈60角迅速刺入,深2~3厘米,回抽无血液回流就可将药液推人肌肉内。
注射后,局部再消毒。
三、静脉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静脉里,随血液循环很快分布到全身。
所产生的药效最明显。
对剂量较大或有刺激性的药液也可进行静脉注射。
注射部位可选后肢外侧小隐静脉,也可选取前肢内侧静脉注射时用胶管结扎注射静脉的上部,使静脉血管扩张。
局部消毒后,针头沿静脉纵轴,平行刺入静脉,如刺人正确、到位,马上就可见到回血,此时松开扎紧的胶管,并将针头顺血管腔再刺进一些,然后固定针头,使药液缓缓滴人,每分钟滴20~25次。
注射完毕后,需用酒精棉球按压注射处,然后拔出针头,局部消毒。
静脉注射时需注意:(一)注射器必须配套,各部件衔接严密,针头必须通畅,要严格消毒。
注射方式有几种方法注射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它可以快速、准确地将药物输送到人体内部,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注射方式根据不同的需要和药物特性可以分为多种方法,下面将就注射方式的几种方法进行介绍。
首先,最常见的注射方式是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的一种方式,常用于注射一些生长激素、胰岛素等药物。
进行皮下注射时,需要选择注射部位,通常选择在上臂、腹部、大腿前侧等部位,然后用消毒棉球擦拭注射部位,再用注射器将药物缓慢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皮下注射的特点是吸收较为缓慢,适用于一些需要长时间作用的药物。
其次,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的一种方式。
肌肉注射常用于一些需要迅速起效的药物,如镇痛药、抗生素等。
进行肌肉注射时,需要选择注射部位,通常选择在臀部外上象限、上臂三角肌等部位,然后同样用消毒棉球擦拭注射部位,再用注射器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
肌肉注射的特点是吸收较为迅速,适用于一些需要快速起效的药物。
另外,静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静脉内的一种方式。
静脉注射常用于一些需要立即起效的急救药物,如心肌梗死时的溶栓药物、休克时的补液药物等。
进行静脉注射时,需要选择静脉通畅的部位,通常选择在前臂内侧、手背静脉等部位,然后同样用消毒棉球擦拭注射部位,再用注射器将药物缓慢注射到静脉内。
静脉注射的特点是药物能够迅速到达全身循环系统,起效迅速。
最后,皮内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表皮下的一种方式。
皮内注射常用于一些需要迅速起效的药物,如疫苗、肝素等。
进行皮内注射时,需要选择注射部位,通常选择在前臂内侧、上臂三角肌等部位,然后同样用消毒棉球擦拭注射部位,再用注射器将药物注射到表皮下。
皮内注射的特点是吸收迅速,适用于一些需要快速起效的药物。
综上所述,注射方式有多种方法,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皮内注射等。
不同的注射方式适用于不同的药物和治疗需要,医生在进行注射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方式,以确保药物能够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
四种注射法知识点归纳总结四种注射法知识点归纳总结注射法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临床医疗、药物治疗、兽医学等。
常见的注射法包括静脉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内注射。
本文将对这四种注射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注射技术。
1. 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是将药物通过静脉直接注入体内,快速将药物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它的优点是作用迅速、效果明显,适用于需要迅速治疗效果或患者无法口服的情况。
在静脉注射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掌握注射速度,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 皮下注射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中,使药物迅速吸收到血液中。
它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无需专业设备,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持续治疗或需要慢慢释放药物的情况。
在皮下注射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如上臂、腹部、大腿等,注意饭前或饭后的不同时间段注射,并注意皮肤清洁与注射角度。
3. 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使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
它的优点是吸收速度较快、对某些全身性感染有积极的治疗效果。
在肌肉注射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注射肌肉,常见的部位有臀部、肩部、大腿外侧等;同时要注意针头大小与注射部位的配合,掌握正确的注射深度与速度,并注意避免肌肉萎缩、感染等并发症。
4. 静脉内注射静脉内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静脉内,使药物迅速引入循环系统。
它的优点是药物迅速达到治疗浓度、适用于需要快速治疗的急救情况。
在静脉内注射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掌握注射速度并注意避免静脉夹闭或压迫等并发症;同时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药物过敏反应。
总结起来,四种注射法在应用时都需要注意以下基本要点:1. 药物的制备:药物要按规定的剂量和方法制备好,确保药物质量和安全性。
2. 注射器材的选择:选择适当的注射器材,包括针头尺寸、长度和注射器的容量等。
3. 注射部位的选择: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目的,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一、实习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注射技术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自己的临床操作技能,我在实习期间选择了注射法作为实习项目。
本次实习报告主要介绍了我对四种注射法的实践过程和心得体会。
二、实习目的1. 掌握四种注射法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2. 提高自己的临床操作技能,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3. 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皮内注射法皮内注射法是将药物注射于皮肤表层下,主要用于过敏试验、预防接种等。
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以下操作步骤:(1)准备注射物品,包括注射器、消毒棉签、无菌注射针等;(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如前臂内侧;(3)消毒皮肤,待干燥后进行注射;(4)注射时,左手捏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垂直刺入皮肤,注入药物;(5)注射完毕后,迅速拔针,用消毒棉签按压注射部位。
2. 皮下注射法皮下注射法是将药物注射于皮下组织,适用于小剂量药物注射。
实习过程中,我掌握了以下操作步骤:(1)准备注射物品,包括注射器、消毒棉签、无菌注射针等;(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如上臂外侧、腹部、臀部等;(3)消毒皮肤,待干燥后进行注射;(4)注射时,左手捏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以30°~40°角刺入皮下组织,注入药物;(5)注射完毕后,迅速拔针,用消毒棉签按压注射部位。
3. 肌内注射法肌内注射法是将药物注射于肌肉组织,适用于较大剂量药物注射。
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以下操作步骤:(1)准备注射物品,包括注射器、消毒棉签、无菌注射针等;(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如臀大肌、三角肌等;(3)消毒皮肤,待干燥后进行注射;(4)注射时,左手捏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以90°角刺入肌肉组织,注入药物;(5)注射完毕后,迅速拔针,用消毒棉签按压注射部位。
4. 静脉注射法静脉注射法是将药物注射于静脉内,适用于急救、治疗等。
实习过程中,我掌握了以下操作步骤:(1)准备注射物品,包括注射器、消毒棉签、无菌注射针、无菌输液器等;(2)选择合适的静脉,如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等;(3)消毒皮肤,待干燥后进行注射;(4)注射时,左手捏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以15°~30°角刺入静脉,注入药物;(5)注射完毕后,迅速拔针,用无菌输液器连接输液管,开始输液。
实验动物常用给药方式对比动物实验研究中会用到多种给药方式,如口服、腹腔注射、静脉注射、脑内注射等,然而,对于生物专业的孩子,我们常常会不明就里地选择了实验室惯用的某种给药方式,如我们实验室就经常选择腹腔注射,却不知所以然。
其实这中间藏着大学问!本期,我们就从药理、药代学角度,为我们生物系的孩子,普及一下选择给药方式的原则有哪些?实验动物常用给药方式实验动物常见的给药方式有:口服、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椎管内注射、脑室内注射、皮内注射、淋巴腔注射、鼻腔和舌下给药等多种。
常见各种给药方式操作图(灌胃、腹腔、尾静脉及脑内注射)1. 口服给药(po)l 药物循环途径:食管→胃→小肠→小肠毛细血管(吸收入血)→空回肠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肝→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的吸收进入血液循环;l 特点:安全方便;经胃肠道吸收,并存在胃肠道首过代谢和肝脏首过代谢,有的化合物生物利用率会很低l 给药难度:主要指灌胃给药,操作比较简单l 给药体积:小鼠:0.1-0.8 ml;大鼠:1-3ml2. 腹腔给药(ip)l 药物循环途径: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肝→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的吸收进入血液循环l 特点:不存在胃肠道首过代谢,但依然存在肝脏首过代谢,生物利用率较高l 给药难度:较简单l 给药体积:小鼠:0.2-0.8ml;大鼠:1-2ml3. 静脉给药(iv)l 药物循环途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l 特点:不存在吸收屏障和首过代谢屏障,生物利用度最高l 给药难度:较难l 给药体积:小鼠:0.05-0.2ml4. 皮下注射(sc)和肌肉注射(im):药物主要是经皮下和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吸收,吸收没有静脉注射完全,但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也成功的避开了胃肠道和肝脏首过代谢l 给药体积:小鼠:0.05-0.1ml;大鼠:0.1-0.2ml5. 皮内注射(id): 皮内注射是把药液打入表皮和真皮之间,像一些抗生素的过敏皮试就是皮内注射,皮内注射吸收较慢l 给药体积:小鼠:<0.05ml;大鼠:<0.1ml四种常用注射方式的给药部位[1]6. 脑内注射:如上图根据脑立体图谱调解定位仪坐标,精确注射药物进入大脑脑室或者大脑特定组织,如海马体,黑质等。
给猫咪打针的正确方法详解4种注射法给猫咪打针的正确方法,给猫打针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猫体内的一种治疗方法。
打针具有药效快、计算药量准确,节省药物等优点,是最常用的一种投药法。
常用的打针方法有如下几种:(1)皮下注射法。
通常选择皮肤较娜,皮下组织疏松而且血管较少的部位,如颈部或股内侧皮下。
因皮下有脂肪组织,吸收速度较慢,一般在注射后5-10分钟才能呈现药效。
注射时一人将猫保定好,局部剪毛(长毛玩赏品种可在注射局部用消毒棉球将被毛向四周分开而不剪毛).用75%乙醇棉球消毒后,以左手将皮肤轻轻捏起,形成一个皱褶,右手持注射器,刺入皱褶处皮下1.5-2.0厘米。
注完后,用棉球按住进针部位的皮肤,然后拔出针头。
(2)肌肉注射法。
肌肉内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较快,而肌肉内感觉神经较少,疼痛也轻。
一般刺激性轻和难以吸收的药物,均可进行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部位应选择肌肉丰满而无大血管的部位,如臀部、大腿部、背部。
剪毛消毒后,注射者用左手将注射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呈60度角迅速刺入,深为2-2.5厘米,回抽无血液回流,即可将药物推入肌肉内,注射后局部再消毒一次。
(3)静脉注射法。
本法是将药物注入静脉内,随血液循环很快地分布到全身。
本法所产生的药效作用最快。
对剂量较大,或有刺激性的药物也可采用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的部位,可选后肢外侧小隐静脉(后肢外侧,胫部1/3的浅表皮下,由前侧方向后行走)、前肢内侧头静脉(腕关节以上的内侧,沿前肢内侧外缘行走)。
注射时,用胶管结扎肢体上端,使静脉血管怒张。
局部消毒后,针头沿静脉纵轴平行刺入静脉,若刺入正确且到位,马上就可见到回血,此时松开扎紧的胶管,并将针头顺血管控再刺进一些,然后将针头用胶布固定。
静脉注射时,药物应缓缓滴入(每分钟20~25滴)。
注射完毕后,用乙醇棉球按压注射处.拔出针头,局部消毒。
(4)腹腔注射法。
有些重危病例,常因血液循环障碍,静脉注射十分困难,而腹膜的吸收速度很快,且可大剂虽注射,在这种情况下常采用腹腔注射。
输液的手法和方法
临床上常见的四种输液方法一般是指静脉注射法、皮内注射法、皮下注射法、肌内注射法。
输液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患者需就诊后,在医生指导下确定治疗方案,需要注意各种输液方法需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操作,不宜自己盲目进行。
1、静脉注射法:一般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静脉。
使针头斜面向上,且与皮肤呈15°-30°角度,一般药物不宜口服及皮下注射时采用;
2、皮内注射法:一般是指将药物注射到皮肤真皮层,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5°角刺入皮内。
疫苗、药敏、局麻前部操作常使用这种注射方法;
3、皮下注射法:一般是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等都可用此方式注射。
注射时需注意针头斜面向上,并与皮肤呈30°-40°角,迅速刺入针头的1/2-2/3;
4、肌内注射法:是将一定量的无菌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以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局部皮肤,右手以执毛笔姿势持注射器,用腕部力量,迅速垂直刺入约2.5cm,消瘦者和小儿应略浅,垂直进入即进针角度90°。
注射方式的知识点总结一、注射的种类注射根据注射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三种。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通常用于注射小剂量的药物,如胰岛素。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可以用于注射中剂量的药物,如抗生素和疫苗等。
静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静脉内,通常用于注射大剂量或需要立即发挥作用的药物,如抗生素、止痛药等。
二、注射器具常见的注射器具包括注射针头、注射筒、皮下注射器、静脉输液器等。
注射针头分为不同规格和长度,选择合适的注射针头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和注射部位的损伤。
注射筒根据注射的种类和用途有不同的容量和刻度,选择合适的注射筒可以确保注射药物的准确剂量。
皮下注射器通常容量较小,静脉输液器容量较大,根据具体的注射需要选择相应的器具。
三、注射部位的选择不同种类的注射需要选择不同的注射部位。
皮下注射通常在上臂、腹部、臀部等部位进行。
肌肉注射可以选择上臂肌肉、臀部肌肉、大腿前外侧肌肉等部位。
静脉注射一般在手臂的静脉或者手背静脉进行。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可以确保药物的吸收和作用效果,并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和不适程度。
四、注射操作的步骤1. 准备工作:确认医嘱,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具和药物,准备消毒用品,让患者取适当的体位。
2. 洗手消毒:进行手部卫生消毒,佩戴手套,保持洁净。
3. 皮肤消毒:选择注射部位,用消毒棉球进行局部消毒,保持消毒的区域干燥。
4. 技术操作:根据注射的种类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注射方式和深度,按照医嘱或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注射,确保注射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5. 处理废弃物:将使用过的注射器具和消毒用品进行分类处理,保持注射场所的清洁整洁。
6. 患者观察:注射完成后观察患者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护理和安慰,记录注射的相关信息。
五、注意事项1. 确认医嘱:在进行注射前,医务人员应该确认医嘱的准确性,并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减少注射错误的发生。
2. 注射部位的选择:根据注射的种类和用途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避免选择错误的部位导致不良的注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