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第一单元练习题(无答案)-普通用卷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第一单元练习题(无答案)-普通用卷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第一单元练习题(无答案)-普通用卷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第一单元练习题(无答案)-普通用卷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第一单元练习题(无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是()

①三维动画游戏②网上购物③活字印刷术④远程医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小明最近发现按照汽车的GPS导航仪规划的路线驾驶经常出错,他更新了导航软

件的地图文件后,出现错误的概率大大降低。该事例主要反映出信息具有()

A. 载体依附性

B. 共享性

C. 传递性

D. 时效性

3.将几幅看似无关的图片通过“美图秀秀”软件编辑后,合成一幅富有创意的新图,

这主要体现了信息是()

A. 依附于载体的

B. 可以共享的

C. 可以加工处理的

D. 具有时效性的

4.下列有关信息与信息的载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同一条信息可以加载到多种不同的载体上

②信息可以不依赖于载体而独立存在

③发掘于汉代墓葬的《孙子兵法》,其所用的竹简是信息的载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5.古人用竹简著书立说,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特征中的()

A. 载体依附性

B. 时效性

C. 真伪性

D. 可加工性

6.在宇航员培训时,经常采用计算机模拟太空飞行训练这种形式,其主要应用的技术

是()

A. 物联网技术

B. 网络技术

C. 虚拟现实

D. 智能化社区

7.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搜索已成为寻求问题答案的常用方法。网络搜索信息时,

需要甄别信息的()

A. 时效性和真伪性

B. 时效性和载体依附性

C. 共享性和真伪性

D. 载体依附性和真伪性

8.下列有关进制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A. 8位二进制数表示的十进制数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255

B. 十六进制数100转化为十进制数为64

C. 二进制数111011大于十六进制数3B

D. 十进制数1对应的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均为1

9.使用UltraEdit软件查看字符内码,部分界面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个“!”字符的内码相同

B. 存储第一行字符共用了9个字节

C. 字符“b”的二进制码是“01100010”

D. 字符“周”的十六进制码是“30 D6”

10.某字符编码规则如下:

(1)将3个字母的ASCⅡ值转换成二进制,连接后得到24位二进制数;

(2)将得到的24位二进制数字按每6位一组分成4组;

(3)在每组数字前补上两个0,得到4个字节的二进制数。

现有“air”3个字符的内码如下所示。

若对这3个字符按上述规则进行转换,若转换后的编码用十六进制表示,则前两位是()

A. 61 69

B. 18 16

C. 25 32

D. 97 105

11.使用UltraEdit软件观察字符“旻,读作mín”的内码,部分界面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字符“旻,读作mín”中只有4个ASCⅡ码字符

B. 字符“读”的十六进制码是“AC B6”

C. 字符“i”的二进制码是“10101000”

D. 字符“Mn”的十六进制码是“4D 6E”

12.使用UltraEdit软件观察字符“ Good Luck!”的内码,部分界面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 字符“!”是ASCⅡ字符,其内码是A1

B. 字符“Good Luck!”共占用10个字节

C. 字符“g”内码用二进制表示是01100111

D. 字符“o”内码转十进制过程应为6×162+15×161

13.下列有关信息与信息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信息可以重复使用而不产生损耗

②信息的表示、传播、存储不一定依附于某种载体

③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④信息的加工和管理必须使用计算机才能完成

⑤近代信息技术有摄影技术、微电子技术、广播和电视技术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③⑤

14.使用UltraEdit软件查看字符内码,部分界面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字符“j”的十六进制内码为6AH

B. 字符“!”在计算机内占1个字节的存储空间

C. 字符“中”的二进制内码为1101011011010000B

D. 字符“A”十六进制内码转换为十进制的算式为4×161+1×160

15.某数据加密方法描述如下:

(1)以字节为单位进行加密处理:

(2)将1个字节的8位二进制数右移1位,最高位用右移出的最低位填充;

(3)将处理后的8位二进制数分割成前4位与后4位两个二进制数;

(4)分别将上述两个4位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所得两个十六进制数码按先后顺序连接,即为该字节的密文。

已知字母“O”的ASCⅡ码用十进制表示是79,则其加密后的密文是()

A. 7A

B. A7

C. 7C

D. AC

16.使用UltraEdit软件观察字符“2018,Open Happiness!”的内码,部分界面如图所

示。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大写字母“O”的内码为“20”

B. 图中的字符都采用ASCⅡ编码表示的

C. 图中字符共占用19个字节

D. 按图中信息推测,“hat”字符的内码是“48 61 74”

17.使用UltraEdit软件观察某段字符的内码,如图所示最右边部分字符被遮挡,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 该段字符至少包含4个汉字

B. 字符“中”的内码为“B9 FA”

C. 字符“V”的二进制编码为1010110

D. 字符“j”的内码为70H

18.用软件查看ASCⅡ字符的十六进制编码如图所示。

若通过移位的方法对图中字符进行加密,加密的方法:将ASCⅡ字符的7位编码依次向右移动一位,最右边的字符移动到最左边第1位。如字符C的7位编码为

1000011,加密后编码为1100001,对应字符为a。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h加密后编码为0011010

B. j加密后编码为0111000

C. v加密后对应字符为k

D. e加密后对应字符为r

19.已知某进制数的等式满足:23+5=30和30+52=10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两个等式为四进制数加法运算

B. 这两个等式为十六进制数加法运算

C. 等式23+5=30的计算结果30,转换为十进制数为24

D. 等式30+52=102的计算结果102,转换为十进制数为258

20.考古人员通过对出土文物进行研究分析,推测古人的政治、文化、经济活动状况。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出土文物反映了历史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B. 文物未出土之前,文物所承载的信息是不存在的

C. 考古人员对文物进行分析推测,体现了信息的加工和处理

D. 信息自古就有,随着时间的迁移,价值可能发生变化

21.物联网可以简单理解为“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核心技术是()。

A. 计算机技术

B. 网络技术

C. 传感器技术

D. 通信技术

22.病人坐在家中,打开计算机登录因特网中某医生的网站,医生便可以对病人进行诊

疗,这种应用属于()。

A. 虚拟现实

B. 网络计算

C. 远程医疗

D. 自动控制

23.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12306网站上注册时设置复杂密码是为了提高信息的准确性

B. 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视频就是信息

C. 电影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都属于现代信息技术

D.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信息社会中重要的信息表达技术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因此不能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留和传播

B. 网页是用HTML语言编写的,可以使用记事本软件编辑网页

C. 摄影、广播、电视是近代信息技术,电影、光电子、微电子是现代信息技术

D. 网站根据用户上传的自拍照片识别年龄,属于虚拟现实技术

25.下列关于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信息不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传播

B. 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C. 同一种信息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D.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是常见的信息表达技术

二、非选择题

26.如图所示是小王同学制作的木制小板凳的结构示意图,小板凳的装配需要以下环节:

①凳面与凳腿连接;②凳腿与横档2连接;③横档2与横档1连接。请分析小板凳

的结构和装配工艺回答以下问题:

(1)合理的装配流程为:______→③→______

(2)图中小木凳的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是______(①钉接;②胶接;③焊接;④榫接)属于_____(①刚连接;②铰连接)

(3)小板凳装配完成后,为防止小板凳因受潮或干燥而变形开裂,应采取的表面处理工艺是______→______(①砂纸打磨;②木锉锉平表面;③喷涂油漆中;④电镀);

27.如图所示为某工件的技术图样,小明准备用长宽高为76×6×48mm、表面光滑平

整的钢板加工该工件。请根据该图样完成下列各题。

要加工该工件还需要标注的尺寸共有

A. 2处

B. 3处

C. 4处

D. 5处

以下有关加工该工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划线时按划尺寸线→划轮廓线→冲眼步骤进行

B. 加工腰形孔时,应先钻孔,再进行锯割和锉销

C. 钻孔时不能直接用手扶持工件,要用台虎钳固定

D. 用圆锉加工腰形面时,左手施压要由大变小,右手施压要由小变大

28.分析题

如图所示为某款WiFi控制的智能炖锅,该炖锅能按照烹饪程序在各个时间段以不同的温度工作。炖锅上配有温度传感器,手机通过wifi获取炖锅的温度,根据所获取的温度与设定值比较,再自动发送打开或关闭加热器的命令,从而实现炖锅加热时长和恒温控制。用户还可以下载各种菜肴的烹饪程序,通过手机实时监控炖锅温度。

(1)炖菜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可视为恒温控制过程,这时该控制系统的的控制方式属于________控制。(选填“开环”或“闭环”)。

(2)该恒温控制系统的检测装置是________,执行器是________,被控量是

________。

(3)炖锅加热过程中若wifi网络中断,炖锅持续加热可能会造成损失,以下改进措施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

A.一旦断开网络,炖锅立即停止加热;

B.炖锅未接到改变温度信号就一直处于同一恒温控制;

C.一旦wifi信号中断,炖锅按照手机上传的烹饪程序自动完成各环节恒温控制29.面临夏季炎热天气,建筑工地的工人需要大量饮水。在没有饮水机的情况下,普遍

会采用图1按压式抽水或者图2倾斜式倒水,但存在按压费力和水倒不彻底等问题。

可以制作一个贴合水桶的框架结构来包围着水桶,现请你再为建筑工人设计一种可翻转式桶装水支架,倒水时,如图3倾斜状态;不倒水时,能自动回归直立状态如图4(图4是常规17L桶装水水桶的尺寸大小)。

设计要求如下:

A.在倒水或不倒水状态,支架均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B.使用时操作方便,人机关系合理;

C.倾斜倒水时,水桶不易滑落;

D.主要材料采用钢材,辅助材料自选。

请根据描述和设计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设计该支架时,不属于

...设计限制因素的是_____、_____ (在①矿泉水的水质情况;②水桶的尺寸;③可供选用的材料;④按压式抽水器的单次出水量;⑤加工的方法中选择合适的选项,将序号填入“_____”处);

(2)从系统分析的角度考虑,如要对设计好的支架进行优化,17L水桶的外形尺寸属于_____(在①优化的目标;②约束条件;③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④干扰因素中选择合适的选项,将序号填入“_____”处);

(3)画出设计草图,必要时可用文字说明;

(4)在设计草图上标注主要尺寸。

30.BCD码亦称二-十进制代码,用4位二进制数来表示1位十进制数中的0~9这10

个数码。BCD码这种编码形式利用了四个位元来储存一个十进制的数码,使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转换得以快捷的进行。其中8421BCD码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BCD码,它和四位自然二进制码相似,各位的权值为8、4、2、1,故称为有权BCD 码。和四位自然二进制码不同的是,它只选用了四位二进制码中前10组代码来分别代表它所对应的十进制数,余下的六组代码不用。小易编写了一个VB程序,实现如下功能:在文本框Text1中输入8421BCD码,单击“转换”按钮,在文本框Text2中显示对应的十进制数。程序运行界面如图所示。

(1)标签Label2上的标题“十进制数:”可在其属性窗口中设置,也可通过语句进行设置,后者可在Form_Load事件过程中添加语句___________(单选,填字母:A.Label2 = "十进制数:"/B.Label2.Caption = "十进制数:"/C.Label2.Text = "十进制数:")来实现。

(2)为实现上述功能,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n As String, r As Integer,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 a As Integer

Dim s As Integer, s1 As String

n = Text1.Text

Text2.Text = ""

r = Len(n) Mod 4

If r <> 0 Then

′通过给高位添“0”使二进制位数为4的倍数For i = 1 To __①_

n = "0" + n

Next i

End If

i = 1

Do While i <= Len(n)

′将每4位二进制数转换为1位十进制数

s = 0

For j = 1 To 4

a = Val(_②_)

s = s * 2 + a

i = i + 1

Next j

Text2.Text = Text2.Text + Str(s)

Loop

End Sub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本框Text1中输入111010,点击“转换”按钮后,发现文本框Text2显

示为31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单选,填字母:A.计算结果

准确无误/B.输入的数据二进制位数不足,计算结果错误/C.“111010”中的“1010”无效,计算结果错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的应用,属于一般题.

【解析】

解:活字印刷术是古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故选B.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信息的主要概念和基本特征,属于一般题.

【解析】

解析:更新后的地图信息准确性更高,因此信息是具有时效性的。故选D.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信息的基本特征与性质,属于一般题.

【解析】

解:用美图秀秀编辑图片体现了信息是可以加工处理的。

故选C.

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信息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特征,属于一般题。

解:信息的表示、传播、存储必须依附于信息的载体。

故选C。

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信息的特征,信息的特征主要包括:载体依附性,可加工性,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共享性,时效性,真伪性,不完全性。

在学习时,应通过生活案例进行理解。

【解答】

解:竹简属于信息的载体,用竹简著书立传体现了信息的载体依附性。

故选A。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的应用,属于一般题。

【解析】

解:虚拟现实技术由计算机仿真技术生成虚拟的现实世界,可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计算机模拟宇航员太空飞行采用了虚拟现实技术。

故选C。

7.【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信息的特征,信息的特征主要包括:载体依附性,可加工性,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共享性,时效性,真伪性,不完全性。

在学习时,应通过生活案例进行理解。

【解答】

解:网络搜索问题答案需要考虑信息的时效、鉴别信息的真伪,这个过程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和真伪性。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进制转换的计算与理解。

【解答】

A.8位二进制数表示的十进制数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255,故A错误;

B.十六进制数100转化为十进制数为256,故B错误;

C.二进制数111011等于十六进制数3B ,故C错误;

D.十进制数1对应的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均为1,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C

【解析】略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字符编码和ASCⅡ的理解和运用,解题的关键点是将 ASCII 值转化为二进制码,例如字符6的二进制码为0110,而1的二进制码是0001,所以内码61的八位二进制码就是01100001,同理得到其它两个字母的二进制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来解答。

【解答】

由图中可知a的内码为61,转换为二进制为01100001,i的内码是69,转换成二进制为011010001,r的内码是72,转换为二进制为01110010,.将3个八位二进制数连接后得到的24位二进制数是011000010110100101110010;将该24位二进制数按6位一组,分为四组,可得011000 010110 100101 110010;在每组数组前面补两个0,得到4个字节的二进制数是00011000 00010110 00100101 00110010,那么前两个数字转换为二进数为18 16。

故选: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汉字及英文字符的内码表示方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否则易错。字机内码、国标码和区位码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区位码(十进制)的两个字节分别转换为十六进制后加2020H得到对应的国标码;机内码是汉字交换码(国标码)两个字节的最高位分别加1,即汉字交换码(国标码)的两个字节分别加80H得到对应的机内码;区位码(十进制)的两个字节分别转换为十六进制后加A0H得到对应的机内码。

【解答】

A.由于汉字国标码GB2312中,一个汉字使用2个字节,说字符“旻,读作 mín”中只有 4 个 ASCII 码字符是错误的,故A错误;

B.字符“读”的十六进制码应该是“B6 C1”,故B错误;

C.字符“i”的二进制码是应该“1101001”,故C错误;

D.字符“Mn”的十六进制码是“4D 6E”,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字符编码.掌握汉字字符和英文字符编码间的区别.

内码指的是字符在计算机内部的二进制编码,其中西文字符采用ASCII编码,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128个字符,存储时占用一个字节,最高位为“0”.汉字字符采用GB2312编码,即区位码,一个字节表示区码.一个字节表示位码,每个字节最高位都被设置为“1”以区分是汉字内码还是ASCII码,故汉字内码的每个字节都大于128.

【解答】

A.字符“!”是ASCⅡ字符,其内码是A3 A1,故A错误;

B.字符“Good Luck!”共占用11个字节,故B错误;

C.字符“g”内码用二进制表示是01100111,故C正确;

D.字符“o”内码转十进制过程应为6×162+15×160,故D错误。

故选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信息以及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主要涉及到信息的特征,信息的加工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熟练掌握知识点才能快速判断选项的对错。

【解答】

选项①,信息具有共享性,即可以无损使用,公平分享,所以信息可以重复使用而不产生损耗,选项①对;

选项②,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具有载体依附性,所以信息的表示、传播、存储一定要依附于某种载体,选项②错;

选项③,信息可以通过判别、筛选、分类、排序、分析和再造等过程进行信息加工再利用,所以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选项③对;

选项④,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加工信息多数是依靠人工方式来完成的,有时还需借助一些简单工具,如算盘、纸和笔等,所以信息的加工和管理不一定要使用计算机才能完成,选项④错;

选项⑤,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近代信息技术有摄影技术、电影技术、广播和电视技术,而微电子技术属于现代信息技术,选项⑤错。

故选A。

14.【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字符编码和进制转换知识。

【解答】选项B不正确,因为“!”对应的内码为A3A1,全角字符,占用2个字节。所以答案是B。

1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了对数据加密的了解,按照加密步骤一步一步计算即可。

在学习中应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理解。

【解答】

字母“O”的ASCⅡ码用十进制表示是79,转化为二进制是01001111,经过第(2)后变为10100111,经过第(3)后变为1010 0111 ,经过第(4)后变为A7,故B正确。故选B。

16.【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十六进制ASCII编码的掌握情况,要细心分析,否则易错。

十六进制数的基数是16,采用的数码是0、1、2、3、4、5、6、7、8、9、A、B、C、D、E、F.其中A-F分别表示十进制数字10-15.十六进制数的技术规则是“逢十六进一”,它的各位的权是以16的N次方标识的。

【解答】

A.大写字母“O”的内码为“4F”,故A错误;

B.文本中的字符都采用ASCII编码表示的,故B正确;

C.本图中文本共占用18个字节,故C错误;

D.按图中信息推测,“hat”字符的内码应是“68 61 74”,故D错误。

故选B。

17.【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字符编码基础知识的理解,要能够根据已知字符编码分析算出与其相关的字符的编码.

UltraEdit 是一套功能强大的文本编辑器,可以编辑文本、十六进制、ASCII 码,完全可以取代记事本(如果电脑配置足够强大),内建英文单字检查、C++及VB 指令突显,可同时编辑多个文件,而且即使开启很大的文件速度也不会慢.

【解答】

A.该段字符不可能包含4个汉字,故A错误;

B.字符“中”的内码为“D6 D0”,故B错误;

C.分析题中截图,字符“V”对应十六进制值为56H,其二进制编码为1010110B,故C 正确;

D.字符“j”的内码可由“i”的内码加1得出,应该是6AH,故D错误。

故选C。

1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内码的推算,要掌握ASCII码表中常用字符的位置关系.

在ASCII表中字符之间都是相关的,如字母“a”的位于字母“A”后32位,所以我们可以根据“A”的ASCII码值计算处“a”的ASCII码值.

【解答】

根据题中描述,h加密为十六进制数68,对应二进制数为1101000,加密后为01101000,故A错误;

因为i对应十六进制为69,则j对应十六进制为6A,二进制数为1101010,加密后为0110101,故B错误;

v对应十六进制为76,二进制数为1110110,加密后为0111011;而k对应十六进制应该是6B,二进制数应该是1101011,故C错误;

e对应十六进制为65,即二进制的1100101,加密后为1110010,相当于十六进制72,对应字符为r,故D正确。

故选:D。

1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进制的转换。

【解答】

首先我们根据等式23+5=30可知,满8进位,是八进制,AB两项不对。C项正确,因为十进制24转变为八进制为30。D项说法错误,因为十进制数258转变为八进制为402。故选:C。

2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理解。信息和载体要会区分。

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电视上有重大新闻的消息、报纸上有足球比赛的结果的消息,这些消息都是信息。

【解答】

A.出土文物承载着古代政治、文化、经济活动等相关信息,所以是信息的载体,故A

正确;

B.文物在出土前,相关信息已经承载在该文物上,信息己经存在,故B选项错误;

C.考古人员对文物进行分析推测,体现了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故C正确;

D.信息自古就有,随着时间的迁移信息的价值可能发生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可加工处理性和信息的时效性,故D正确。

故选B。

2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物联网的了解。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解答】

物联网其核心技术是网络技术,故B正确。

故选B。

2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远程医疗的了解,远程医疗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遥感、遥测、遥控技术为依托,充分发挥大医院或专科医疗中心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优势,对医疗条件较差的边远地区、海岛或舰船上的伤病员进行远距离诊断、治疗和咨询。

【解答】

根据题意,病人坐在家中,打开计算机登录因特网中某医生的网站,医生便可以对病人进行诊疗,结合远程医疗的概念,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对病人进行远距离诊断、治疗和咨询。故选C。

23.【答案】D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信息的相关知识,信息安全保护、信息特征、信息技术的应用等。【解答】

A.在12306网站上注册时设置复杂密码是为了提高信息的安全性,故A错误;

B.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视频就是信息叙述错误,信息分享需要准确,不能擅自使用他人作品等,故B错误;

C.电影技术不属于现代信息技术,故C错误;

D.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信息社会中重要的信息表达技术叙述正确;

故答案选D。

2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信息的特征;多媒体作品的合成;信息技术及其虚拟现实技术等。【解答】

A项错误,载体依附性是信息的特征,具体含义为: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付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付不同的载体。

B项正确,html语言和记事本软件都可以编写网页。

C项错误,现代信息技术是指以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支撑的技术,电影同摄影、广播、电视一样,是近代信息技术。

D项错误,网站根据用户上传的自拍照片识别年龄是图像识别功能,不是虚拟现实技术。故选B。

25.【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信息及信息技术相关概念。

【解答】A说法不正确,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传播,比如历史课本上描述的信息都是过去的事情,这些事情很多已经不存在了,但相关信息仍然可以保留;B说法正确,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C说法正确,同一种信息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D说法正确,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是常见的信息表达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浙教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浙教版) 编写指导思想和教材特点 华东师范大学陶增乐 一、编写目的及编写指导思想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这门课程年轻而富有活力,但建设的时间还很短,教师和学生对如何教和学这门课程都缺乏经验,同时由于本课程的一些特点(如发展快、实践性强等),对教师的教和学都很具挑战性,提高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显得更迫切。因此,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和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教师用书是十分必要的。 编写本套教材的目的是: 1. 为全国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提供基本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可探索高中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一般过程和规律。目前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人才的信息素养的培养,编写出能直接用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2. 为教师全面实施《标准》的基本理念提供具体的指导,保证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能得到正确的落实,便于教师科学、全面地把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和教学过程。 3. 作为师范大学长期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的教师,我们将教材编写、实验区试验、课程评价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显然,做好当前的教材编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我们为基础教育应作的贡献。 编写的指导思想: 1. 以《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强化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特别重视培养未来公民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 2. 从高中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学科知识基础出发,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和对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打下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基础。 3. 着力改变本课程现行教材内容以软件操作为主的倾向,强调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奥秘,感受信息文化,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4. 教材以实践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法,如组织“讨论交流”、“实践体验”、“综合

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纲要 浙教版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纲要 操作题是信息技术的一大特色,也是今后这门课程的精要所在,能运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获取、传输、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本学科对考生的一种基本能力要求。信息技术学科在很大篇幅上讲述如何操作计算机和怎样利用计算机来处理信息,因此能否熟练操作计算机、运用计算机决定了这一门学科的学习效果。下面就操作题的题型、解题方法作简要的说明。 操作题的题型主要有: 文字与图表处理、网页制作、Photoshop操作、Flash操作等 注意: 1、考生文件夹不能搞错 F:\TKU\XX号 2、操作题的文件名不能错 3、每个操作题中的每个小题必须认真仔细看一遍后,做完后,再回顾一下题目 4、有些题目中,可以用计算机本身功能的,就要用。 5、XX号不能错,所选类型不能错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基础 一、知识点 1.信息技术基础 (1)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信息本身并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可以承载信息,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2)信息的特征 ①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②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 ③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 ④信息具有时效性。 2.信息的编码 (1)二进制代码的特征 ①二进制数由“0”与“1”两个数字组成,运算规则为“逢二进一”,每个数码在不同的数位上,对应不同的权值。 ②将十进制整数转换成二进制整数可用“除二取余”法,将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可用“按权展开相加”法。 ③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信息,但是不便于书写,在实际表示中,常常采用十六进制的形式。 ④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从二进制的低位开始,每四位二进制数转换成一位十六进制数。反之,每一位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四位二进制数。 (2)ASCII码的概念 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以二进制编码的形式来表示,其中使用最广的是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码。标准的ASCII码用一个字节中的7个位来表示,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 一 信 息 技 术 教 案 集 浙教版 台州新桥中学信息技术组编

1.1 信息及其特征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了信息的重要性、有关信息的几种定义、信息的载体和形态以及信息的特征等内容。了解性的知识较多,判断性的内容应在教学中处理好,比如信息的概念。信息的载体和形态对于学生认识生活的现象,解释信息的现象有重要的意义,设计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举出这样的例子,认识到,体验到生活中的信息。同时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强化学生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学生分析】 本课是信息技术的第一课,刚从初中上来的高一新生,他们的信息技术的基础不一、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不一,信息技术的基础情况也不是很明朗。另外本节课的特点是:没有操作内容,纯粹是知识与概念。所以,必须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案例分析,从中提高学生学习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同时发现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度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有关信息的几种定义,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对定义进行比较。 ②了解信息的载体和形态,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③能够能过生活的实例来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难点:信息的含义;信息实例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交流、探究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信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3.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4.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万事万物里都有信息。 5.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具有“不确定性”。 ★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1.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3.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 4.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5.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信息的六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3.信息具有真伪性。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5.信息具有时效性。 1.2 信息的编码 1.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冯·诺依曼: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 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6. n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 7.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8.二进制进位规则:逢二进一。 9.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反之相同。 如7F H=0111 1111 B。其中H和B是进制标识符。 10.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11.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 11010 )2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第一单元练习题(无答案)-普通用卷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第一单元练习题(无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是() ①三维动画游戏②网上购物③活字印刷术④远程医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小明最近发现按照汽车的GPS导航仪规划的路线驾驶经常出错,他更新了导航软 件的地图文件后,出现错误的概率大大降低。该事例主要反映出信息具有() A. 载体依附性 B. 共享性 C. 传递性 D. 时效性 3.将几幅看似无关的图片通过“美图秀秀”软件编辑后,合成一幅富有创意的新图, 这主要体现了信息是() A. 依附于载体的 B. 可以共享的 C. 可以加工处理的 D. 具有时效性的 4.下列有关信息与信息的载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同一条信息可以加载到多种不同的载体上 ②信息可以不依赖于载体而独立存在 ③发掘于汉代墓葬的《孙子兵法》,其所用的竹简是信息的载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5.古人用竹简著书立说,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特征中的() A. 载体依附性 B. 时效性 C. 真伪性 D. 可加工性 6.在宇航员培训时,经常采用计算机模拟太空飞行训练这种形式,其主要应用的技术 是() A. 物联网技术 B. 网络技术 C. 虚拟现实 D. 智能化社区 7.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搜索已成为寻求问题答案的常用方法。网络搜索信息时, 需要甄别信息的() A. 时效性和真伪性 B. 时效性和载体依附性 C. 共享性和真伪性 D. 载体依附性和真伪性

8.下列有关进制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A. 8位二进制数表示的十进制数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255 B. 十六进制数100转化为十进制数为64 C. 二进制数111011大于十六进制数3B D. 十进制数1对应的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均为1 9.使用UltraEdit软件查看字符内码,部分界面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个“!”字符的内码相同 B. 存储第一行字符共用了9个字节 C. 字符“b”的二进制码是“01100010” D. 字符“周”的十六进制码是“30 D6” 10.某字符编码规则如下: (1)将3个字母的ASCⅡ值转换成二进制,连接后得到24位二进制数; (2)将得到的24位二进制数字按每6位一组分成4组; (3)在每组数字前补上两个0,得到4个字节的二进制数。 现有“air”3个字符的内码如下所示。 若对这3个字符按上述规则进行转换,若转换后的编码用十六进制表示,则前两位是() A. 61 69 B. 18 16 C. 25 32 D. 97 105 11.使用UltraEdit软件观察字符“旻,读作mín”的内码,部分界面如图所示。

1.3数据采集与编码-【新教材】浙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教案

第一章第三节数据采集与编码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数据采集与编码”是浙教版(2019)信息技术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数据与信息》的第三节内容,其中包包括数据采集、数字化、数制、编码等内容。 通过阐述数据采集的方式,对数字化流程的讲解,计算机只识别二进制,延伸到数制及数制的转换,从而了解编码的形式。 教学重点:数据采集、数字化、数制、编码。 教学难点:数据采集、数字化、数制、编码。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第一节课,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理解,这节课具体对数据、信息、知识进行了详细阐述,让学生明确区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分析数据、知识、信息是什么,身边的事物哪些归类于数据,哪些事物归类于知识,哪些事物归类于信息,进而创造智慧。只有让学生用心去体会,开动大脑去思考,才能真正明白他们的含义,做到灵活运用,明确区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数据采集、数字化、数制、编码。 (2)理解数字化流程。 (3)理解数制转换及编码的种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播放,图片展示,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据采集、数字化、数制、编码的学习,让学生能深刻感受到计算机的神奇,特别强调数制的转换,及编码的种类。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

讲授法、视频播放法、提问法、讨论法 (五)教学准备 直观图片、详实文字资料、视频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分配:2课时 (七)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引领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回顾 数据采集 数字化 数制 编码 数据采集与编码 课堂回顾 数据采集 数字化 数制 编码 数据采集与编码 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数据采集与编码

浙教版 高中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 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一、教材分析 “信息及其特征”是《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是整个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第一节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地位十分重要。本节课主要是知识和概念的介绍,理论性较强,无动手技能方面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情境创设和学习形式的丰富多样,引导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性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趋于严密,在初中已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但水平参差不齐,尤其对新课程的要求和学习方法比较陌生,因此,在本课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讨论归纳、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理解信息的重要性及特征,逐步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信息的含义,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理解信息几个特征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的含义及特征; 教学难点:信息的含义的理解,和信息实例的应用。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节课的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弱,所以我将结合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力图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 六、教学资源与媒体 Ppt课件,多媒体计算机。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 境,导入 新课 Ppt播放四张图片: 教师:与学生互动,从同学们熟悉感兴趣的微信QQ表情入手,提问能看到什么内容。 图1:QQ表情,擦汗无语; 图2:QQ表情,我走了; 图3:交通标识,禁止行人通行; 图4:天气预报短信; 我们能够从图中看到很多内容,这些内容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信息。我们能够明白这是信息,但是信息的定义是什么呢?观察图片,回 答问题 导入信息的 含义,引导 学生感性认 识信息 讲授新课 1.信息的定义 (1)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香 农)。 思考:不确定性问题? 举出实例:第三十三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颁奖。 教师:颁奖之前对于我们来说(除大会评委以及内部工作人员外)我们都不知道花落谁家,直到颁奖嘉宾宣布的那一刻,他手中的信息消除了不确定性,确定了最终的最佳女主角。 (2)信息的其它定义 教师:关于信息还有其他许多学者的观点,感兴趣同意参看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位: ①维纳: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②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③我国专家学者: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的表征,它能够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2.信息的传播过程思考问题 思考,课下自 主学习 举例子帮助 学生理解信 息的定义 扩展学生思 维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必修教案算法及其实现

《程序设计初探》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版《信息技术术基础》第三章信息的加工3.4算法及其实现。通过这一节,将学生领入程序设计大门,让学生体会程序设计的乐趣,并学会用程序来解决问题。本节课内容涵盖知识点较多,程序设计过程是学习程序设计首先要了解的,学会用VB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学会打开、设计界面、存储、调试、运行程序等基本操作的学习。掌握这些知识便于为后续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做好准备。了解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思维习惯,学会自主学习和提高自身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现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与移动技术等学生们能够熟练运用。本节是程序设计的第1课时,学生此前没有接触过程序设计,没有编程基础,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综合考虑教材设置与学生实际情况,通过我校学生自己创作的VB程序作品展示入手,让学生体验计算机程序的巨大魅力,消除计算机程序的神秘感。在教授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多去实践、多去探究,让他们在主动学习中理解、体验和接受,同时自身能力也得到提高。课上通过例程亲身操作,引导启发学生思考,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程序与计算机程序; (2)了解程序设计的过程,掌握用VB编写程序的步骤; (3)理解对象、属性、事件的概念及设置方法。 【过程和方法】 (1)通过体验与阅读程序,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借助一个个任务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 (3)通过情境创设,增强学习程序设计的热情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2)在自主学习中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3)通过编程解决问题,学生形成良好的程序设计思想,养成正确的程序设计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用VB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对对象、属性、事件、方法的概念。 [教学难点]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对象、属性、事件、方法的概念及在VB环境下的程序编写与调试。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选修部分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本节课以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和探究,层层深入,分析综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

高中信息技术 第六章 第三节 分支结构教案 浙教版

课题:分支结构 教学时间: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学会用if …else…end if 语句编写简单的程序,并会调试它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算规则 2.IF 语句的用法 3.Msbox()等函数的涵义及用法 教学过程 用前面介绍的语句已能编写出顺序执行的简单程序。但在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需要先对某个条件进行判断,然后根据判断的结果进行不同的操作。例如:求三个数中的最小数,用流程图表示如图6-2,图中包含有两个判断框。其中第一个判断框是根据给定的条件“ab、x<0、"a"<>"b"等都是合法的关系表达式。关系运算符及其示例见表6-10。 表6-10 关系表达式的运算顺序是:先进行算术运算或字符串运算,然后再进行比较运算。其运算结果是一个逻辑值,即True(真)或False(假)。如果条件成立,则关系表达式取True;如果条件不成立,则关系表达式

的值为False 。 如果关系运算符的两边表达式的运算结果是数值,则按其大小比较。例如: a5(x=3,y= -2) 其值为False 如果是字符串,则按字符的ASCII 码从左到右一一比较,即首先比较两个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其ASCII 码值大的字符串大,如果第一个字符相等,则比较第二个字符,依此类推,直至出现不同的字符为止。如果两个字符串的长度相等,且每一个相应位置上字符都一样,就认为两个字符串相等。如果两个字符串长度不相等,但一个字符串是另一个字符串的前部,则长度大的字符串大。例如: "VB">"VISUAL BASIC" 其值为False "Basic"="Basic" 其值为True "Windows">"Window" 其值为True 二、行If 语句 行If 语句是指在一行中写完的If 语句,它的一般格式为: 格式一:If 条件 Then 语句 执行这种形式的If 语句时,首先对条件进行判断。若条件成立,则执行Then 后面的语句;若条件不成立,则执行If 语句后继程序行的语句。 格式二:If 条件 Then 语句1 Else 语句2 执行这种形式的语句时,先进行判断,若条件成立,则执行语句1;否则执行语句2。 【例6-5-1】输入三个不相同的数,求出其中最小数。 算法设计见第一节,流程图如图6-2,程序代码如下: ' 求三个数中的最小数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a As Single, b As Single, c As Single Dim min As Single a = InputBox("输入a", "输入框") b = InputBox("输入b", "输入框") c = InputBox("输入c", "输入框") If a < b Then min = a Else min = b If c < min Then min = c Print "最小数="; min En d Sub 若从键盘输入的三个数分别为-981,56,23,运行结果如下: 最小数=-981 【例6-5-2】编一程序,求如下分段函数y 的值,x 从键盘输入。 ???? ?>+-≤+=0 x 1 x x 0x 1 x y 22

1.3信息技术-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教案

1.1信息技术 导入课程 经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信息和信息技术应该都有了个大概的了解。这节课,主要跟你们讲讲信息技术的发展,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发展展望。 本节课的内容偏理论,肯定是有些枯燥的,所以我专门找了一个信息技术发展的视频,请大家先观看这个视频。然后回答我几个问题。 信息技术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古代信息技术、近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 每个阶段具体的技术分别是什么? 古代信息技术:甲骨文技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 近代信息技术:摄影技术、电影技术、广播电视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 展开新课 我们一般认为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存储、表达和使用等的技术。

我们书本上涉及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一个是传递信息,一个是处理、存储信息。 由于不同版本对于信息技术革新的描述不同,以下老师展示不同教材中信息技术改革的标志: 第一次是语言的产生和使用。 第二次是文字的产生和使用。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 第四次是电子技术的发明和使用。 目前,人类正处在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之中。 接下来,请大家分组讨论,举例说明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中使用了哪些信息技术? (设定时间线,每个时间段让学生代入情境) 请同学们思考,不同时代的信息技术受到什么限制? 将不同时代的信息技术优缺点做对比。 完成后请小组派代表回答报告。 不同组别之间互相评分,评价对方提出的观点。最终由老师决定讨论结果最完善,最全面的一组,予以表扬。

拓展: 借计算机的历程丰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发展的了解。 从第一代电子管,到第二代晶体管,到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因为计算机的高速发展,带来信息技术的革新。 课堂总结: 偏阅读型课程,了解体验为主。稍微重视信息发展经历的几个革新 点即可。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对于信息技术重新有认识,不再是仅限于计算机带来的信息技术,还包括早期可以用于处理信息的一切技术。课后可采取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完善信息技术发展的时间轴,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采取电子报主题作品汇报形式。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 复习提纲浙教版 精品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部分复习提纲 提纲编写说明:本提纲是在研究了高考样卷之后,而制订的复习资料,但并不是说这份资料就是复习的标准,它只是个工具,通过这份工具,让我们的复习工作得以正常的进行。与高考样卷对照之后,而对各章节做一个简要的梳理,必修教材总共有七章内容,我发现每一张内容均会在样卷中出现,但出题量、出题的形式是不同的,下面就样卷与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本章内容提要本章共有三节内容,分别是信息及信息的特征、信息的编码、信息技术。共三个小节,通过对样卷的分析,我发现在信息技术的基础章节中,这一节可以用来出题的地方有很多。因为这一章也比较容易出题目,本章的内容是学习计算的基础,不管是我们的教材,还是一般学习计算机技术的教材对这一章节的内容均有涉及。由此可以见,这一章节在整本书的中的重要性。特别是这一章节里所讲的计算内部信息编码,数制(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认识与相互之间的转换,英文字符的编码与中文字符的编码,区位码、声音信息的数字化等等内容,无论学生今后是学习多媒体,还是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还是学习网络等其它选修教材,这一节的内容对他们都有很大的帮助。它是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我认为这一节是整本书的教学重点,也是出题人喜欢考虑的地方。 针对这一章节基本情况的分析,我认为可以制订以下复习策略,本章有如下几大的知识模块,作为复习的重点:信息的定义、数制的转换与表示、字符的编码知识、内码的查看、声音数据的采集与量化。通过对样卷的分析本章至少可以出5道选择题分值为10分。用1课时复习。 1.1信息及其特征 物质、能源和信息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信息无处不在,清晨,闹钟的铃声告诉你该起床的信息,书刊、报纸、广播、电视都运载着大量的社会信息。但是文字、声音等本身并不是信息,而他们表达的一种含意才是信息,这一点大家要注意。这里往往出一些题目,让你说说哪些是信息哪些不是信息。 书上给的信息的定义是: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信息,即看到的或是听到的、闻到的可以被我们的大脑分析加工的东西就是信息。 比如:下列属于信息的是:A、《浙江日报》B、佳能400DF数码相机 C、201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实况 D、音乐光盘。上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C是属于信息的,因为《浙江日报》只是信息的载体,佳能数码相机只能算是获取信息的工具,它本身并不是信息,音乐光盘也是信息的载体,如果说音乐光盘里面的音乐那么就算法信息了,所以只有2018年奥运会实况算是信息,因为它可进入人的大脑可以被人的大脑加工处理。 如何理解教材上所说的:“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具有不确定性”。这句话如何正确理解呢?比如在你收听到明天的天气预报之前,关于明天的天气情况的信息对你来说,全部是不确定的,当你收听到之后,所有的关于明天的信息对你来说都变成了确定性的了,信息的不确定性变的少了。 从古到今,信息交流的手段是通过语言、文字、图画等交流信息。 1.1.2信息的特征 信息的特征有五项,要同学们理解并记忆,这也是出题者喜欢的地方要引起重视: ①载体的依附性。语言、文字、声音、图像、报纸、胶片都是载休。文字、声波本身 并不是信息,它们是载体,它们所表达的含义才是信息。 ②信息可以被人的大脑分析、加工、处理。这句话也是区别信息与载体的依据,比如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的概念。 2、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知道信息的重要性及其特征表现。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信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理解信息的特征。2、信息对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信息的特征及其表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学了这么多年的信息技术,到底什么是信息技术? 学生: 教师:那么要想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信息。 二、新授 (一)书本解读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打比方,解释信息:在学校里,当听到6点半的铃声时,我们就知道,该起床了,这个铃声给我们传递了起床的信息;当在十字路口看到红灯亮起时,我们就得到要停下脚步等一等的信息了。可以见得,信息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它不需要我们去刻意感受的。 (二)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呈现课件: 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随身物品:笔记本电脑、钢枪、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钢刀、火石。提问:如果你是该队队员,你会选哪三件物品?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通过两三位学生的回答,可以得到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教师:为什么会选择这三件物品? 学生:钢刀可以防身,取果实,火石可以生火取暖,防身,煮食,指南针指明方向,有助于走出森林。 教师:说的非常好,其实钢刀就代表了物质,火石代表了能量,那么指南针代表了什么呢?教师:指南针指明方向,其实就是在传递信息给我们,它代表了方向。物质、能量、信息就是我们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 (三)解释为什么信息也人类生存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没有物质和能量,我们就没有办法生存下去,那么为什么信息对我们也这么重要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再看一个案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