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沉淀
- 格式:ppt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105
第四章沉淀滴定法§4-1沉淀溶解平衡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称为沉淀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除必须符合滴定分析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1.沉淀反应形成的沉淀的溶解度必须很小.2.沉淀的吸附现象应不妨碍滴定终点的确定。
沉淀滴定法主要用于水中Cl-离子、Ag+离子等的测定一、溶度积常数1 溶解度和溶度积微溶化合物MA在饱和溶液中的平衡可表示为MA(s)→M+ (L)+A-(L)式中MA s、M L、A L,中下角码(S)和(L)分别表示固态和液态.在一定温度下当微溶化合物MA沉淀溶解平衡时,其溶度积为一常数KΘsp=αM+.αA-例如AgCl(s)→ Ag+(aq) + Cl- (aq)当溶解与结晶速度相等时,达到平衡状态K AgCl为一常数:K AgCl = [Ag+][ Cl-]该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用Ksp表示。
AnBm(s)→nA m+ (aq) + mB n- (aq)则Ksp AnBm= [A m+]n[B n-]m同一类型的电解质,可以用Ksp直接比较溶解度的大小,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用Ksp比较。
对MmAn型沉淀.溶度积的计算式为令该沉淀的溶解度为S,即平衡时每升溶液中有Smol的MmAn溶解,此时必同时产生mSmol的M n+和nS mol的A m-.即其中m,n是离子前的系数例如F e(OH)3是1-3型沉淀2.条件溶度积在一定温度下,微溶电解质MA在纯水个其溶度积Ksp是一定的,它的大小是由微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外界条件变化,如pH值变化、络合剂的存在,也会使沉淀溶解平衡中除主反应外,还有副反应发生。
考虑这些影响时的溶度积常数称为条件溶度积常数、简称条件溶度积。
用K'sp表示。
Ksp与K'sp 的关系是式中 K'sp一一条件溶度积,Ksp——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为微溶化合物水溶液中M和A的副反应系数。
与络合平衡中算法相同。
当pH值、温度、离子强度、络合剂浓度等一定时.K'sp是—常数。
第4章沉淀一.填空题1.颗粒杂质能否在沉淀池中沉淀下来,主要取决于颗粒杂质的和。
2.在水中作沉降运动的颗粒杂质,主要受、、三种力作用。
3.在理想沉淀池沉淀区,表面负荷和在数值上相等。
4.在理想沉淀区的沉淀效率只与有关,当处理水量一定时,沉淀效率只与有关。
5.根据水的流动方向,斜板沉淀方式分为、、、。
6.自我造粒型流化床高效固液分离设备主要由、、、、 5个部分组成7.浓缩池的深度由、、三部分的高度组成。
二.选择题1.平流式沉淀池的构造主要分为()四部分。
A.沉淀区、配水区、进水区和浑水区B.沉淀区、分离区、配水区和出水区C.反应区、存泥区、进水区和浑水区D.沉淀区、存泥区、进水区和出水区2.设计某一水厂平流沉淀池,一般采用以下参数()是合适的。
A.沉淀时间90min、有效水深3.2m、长宽比取5、长深比取20B.沉淀时间45min、有效水深3.2m、长宽比取5、长深比取20C.沉淀时间90min、有效水深2.5m、长宽比取5、长深比取10D.沉淀时间4h、有效水深3.2m、长宽比取5、长深比取103.平流式沉淀池的处理流量为15000m3/d,水厂自用水量按5%计,颗粒截留沉速为0.7mm/s,其表面负荷约为()。
A.110m3/(m2·d)B. 600m3/(m2·d)C. 16.8m3/(m2·d)D. 60.5m3/(m2·d)4.二沉池的功能是(),排除清澈的处理水,对()进行浓缩,使()的污泥及剩余污泥达到一定的浓度。
A.去除颗粒物质;活性污泥;污泥处理B. 有机物和无机物;污水;进入消化池C. 泥水分离;沉淀污泥;回流到曝气池D.去除悬浮颗粒;沉淀污泥;初沉池5.平流沉淀池的水平流速可采用10-25mm/s,水流应避免过多()。
A.急流B.转折C.涡流D.交叉6.平流沉淀池宜采用()配水和溢流堰集水,溢流率一般可采用小于500m3/(m﹒d)A. 穿孔墙B.导流墙C.左右穿孔板D.上下隔板7.异向流斜管沉淀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度的原水。
第4章 沉淀一.填空题1.颗粒杂质能否在沉淀池中沉淀下来,主要取决于颗粒杂质的 和 。
2.在水中作沉降运动的颗粒杂质,主要受 、 、 、三种力作用。
3.在理想沉淀池沉淀区,表面负荷和 在数值上相等。
4.在理想沉淀区的沉淀效率只与 有关,当处理水量一定时,沉淀效率只与 有关。
5.根据水的流动方向,斜板沉淀方式分为 、 、 。
6.自我造粒型流化床高效固液分离设备主要由 、 、 、、 5个部分组成7.浓缩池的深度由 、 、 三部分的高度组成。
二.选择题1.平流式沉淀池的构造主要分为( )四部分。
A.沉淀区、配水区、进水区和浑水区B.沉淀区、分离区、配水区和出水区C.反应区、存泥区、进水区和浑水区D.沉淀区、存泥区、进水区和出水区2.设计某一水厂平流沉淀池,一般采用以下参数( )是合适的。
A.沉淀时间90min、 有效水深3.2m、 长宽比取5、 长深比取20B.沉淀时间45min、 有效水深3.2m、 长宽比取5、 长深比取20C.沉淀时间90min、 有效水深2.5m、 长宽比取5、 长深比取10D.沉淀时间4h、 有效水深3.2m、 长宽比取5、 长深比取103.平流式沉淀池的处理流量为15000m3/d,水厂自用水量按5%计,颗粒截留沉速为0.7mm/s,其表面负荷约为( )。
A.110m3/(m2·d)B. 600m3/(m2·d)C. 16.8m3/(m2·d)D. 60.5m3/(m2·d)4.二沉池的功能是( ),排除清澈的处理水,对( )进行浓缩,使( )的污泥及剩余污泥达到一定的浓度。
A.去除颗粒物质;活性污泥;污泥处理B. 有机物和无机物;污水;进入消化池C. 泥水分离;沉淀污泥;回流到曝气池D.去除悬浮颗粒;沉淀污泥;初沉池5.平流沉淀池的水平流速可采用10-25mm/s,水流应避免过多( )。
A.急流B.转折C.涡流D.交叉6.平流沉淀池宜采用( )配水和溢流堰集水,溢流率一般可采用小于500m3/(m﹒d)A. 穿孔墙B.导流墙C.左右穿孔板D.上下隔板7.异向流斜管沉淀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 )度的原水。
第四章沉淀4-1 水和废水处理的主要单元方法沉淀是水中固体颗粒通过颗粒与水的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与水分离的过程,是水和污水处理中一种常见的工艺。
沉淀所能去除的颗粒尺度在20~100μm以上,水中的胶体物质需先经混凝处理后才能经固液分离操作去除。
4.1.1 沉淀的功能及基本类型1、沉淀和澄清在水处理中的功能(1)给水处理沉淀分离经混凝过程产生的絮体,常采用澄清池以得到澄清的出水,是饮用水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浊度<20°(2)城市污水处理一级处理的主要工艺(沉砂、初沉池),控制处理效果。
二级处理中:①作为预处理单元,减轻生物负荷。
②作为二沉池,分离生物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得到澄清出水③作为浓缩池,降低污泥的含水率,减小其体积,以便于进一步处理处置。
(3)工业废水中作用多样,预处理,中间处理及最终处理均可采用。
一般与混凝工艺联用。
(4)在污水灌溉和氧化塘处理之前——去除粗大悬浮颗粒,稳定水质。
——去除寄生虫卵和堵塞土壤孔隙的物质。
2、沉淀的类型根据沉淀物质的性质、絮凝性、浓度分为四类。
(1)自由沉淀(discrete settling)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呈离散状态,其尺寸、质量、形状均不改变,下沉不受干扰。
非絮凝性颗粒、浓度低、颗粒间无絮凝。
颗粒独立完成沉淀过程,其物理性质(形状、大小、比重)不发生变化→颗粒沉速不变。
发生在沉砂池及沉淀池的前期沉淀过程(2)絮凝沉淀(flocculation settling)沉淀过程中,颗粒的尺寸、质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沉速相应提高。
絮凝性颗粒、浓度较低、颗粒间发生絮凝;沉淀过程中其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颗粒沉速度加快;发生在水处理沉淀池、污水处理初沉池后期及二沉池的前期沉淀过程。
(3)成层沉淀(zone settling )又叫拥挤沉淀。
颗粒在水中的浓度较大,下沉过程中彼此干扰,形成清水与浑水的明显界面并逐渐下移。
絮凝性颗粒、浓度较高(矾花浓度≥ 2~3g/L 、活性污泥浓度≥1g/L )、颗粒间发生絮凝;沉淀过程中颗粒间相互干扰并形成网格状绒体共同下沉→形成清水浑水界面(界面的沉降);发生在沉淀池后期沉淀过程。
第四章 沉淀滴定法知识点[1]沉淀平衡1.活度积常数 -+⋅=cl Ag SP a a K 0 ][+++=Ag a Ag Ag γ当离子强度I<0.1时(即稀溶液,除AgCl 没有其它电解质),2.离子活度系数 1=γ3.溶解积常数 -+⋅==-+Cl Ag sp sp K Cl Ag K γγ0]][[ 4.条件溶度积常数 A M sp sp K K αα⋅=',α为考虑pH ,络合剂等外界因素造成的副反应系数5.溶解度S :解离出的离子浓度,即平衡时每升溶液中有S (mol )化合物溶解 例1:-++=Cl Ag Ag 2]][[S Cl Ag K sp ==-+ ][][-+==Cl S Ag S 1:1型沉淀 sp K S =例2:-++=OH Fe OH Fe 3)(33433327)3(]][[S S S OH Fe K sp =⋅==-+427SP K S = [2]影响沉淀平衡的因素1.同离子效应:沉淀溶解平衡时,向溶液中加入构晶离子,溶解度减小 构晶离子:组成沉淀(晶体基本结构)的离子例1:设K sp =10-10,不加[-Cl ]时,510-==sp k S 加[-Cl ]=0.1mol/L , S S S K sp 1.0)1.0(≈+⋅=, S=10-9,沉淀溶解度大大减小 例2:3CaCO 加0.1mol/L 32CO Na -++=2323CO Ca CaCO 8103-⨯=sp K 1.0'sp K S =s s S K sp 1.0)1.0(≈+⋅=工程上用此种方法转化硬水2.盐效应:加入易溶强电解质使沉淀溶解度增大3.酸效应:溶液pH 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
用酸效应系数α描述酸效应,α≥1。
对强酸盐影响较小,弱酸盐溶解度增大。
例:↓ZnS 加酸 ↑+→+++S H Zn H ZnS 224.络合效应:能与构晶离子形成络合物的络合剂使沉淀溶解度增大例:Cl NH Ag NH AgCl 233)(2→+[3]分步沉淀↓=+-+AgCl Cl Ag 10108.1-⋅⨯=Agcl sp K 实验现象:量少时为白色浑浊↓=+-+42242CrO Ag CrO Ag 12101.142-⋅⨯=CrO Ag sp K 实验现象:一点砖红色出现 两种阴离子在水中,用+Ag 去沉淀,假定L mol CrO Cl /1.0][][24==--形成AgCl 沉淀所需L mol cl K Ag AgClsp /108.11.0108.1][][910---⋅+⨯=⨯== 小于42CrO Ag 所需64103.3][][42--⋅+⨯==CrO K Ag CrO Ag sp 此时L mol Ag K Cl AgClsp /104.5103.3108.1][][5610---+⋅-⨯=⨯⨯== 定义:沉淀平衡时剩余离子浓度与初始浓度相比相差3个数量级以上,沉淀完全 AgCl 沉淀先出现,且-Cl 沉淀完全,才出现↓42CrO Ag分步沉淀:利用溶度积sp K 大小不同进行先后沉淀的作用可用于水中离子的连续测定,如水中-Cl 和-I ,但-Cl 、-Br 、-I 不可以分开 [4]莫尔法测定水中-Cl以3AgNO 作滴定剂,用42CrO K 做指示剂的银量法→莫尔法1. 原理:分步沉淀2. 测定步骤:①取一定量水样加入少许42CrO K ,用3A g N O滴定,滴定至砖红色出现,记下消耗3AgNO 的体积1V① 取同体积空白水样(不含-Cl ),加入少许3CaCO 作为陪衬,加入少许42CrO K ,用3AgNO 滴定,滴定至砖红色记下消耗3AgNO 的体积0V② 用基准NaCl 配置标准溶液,标定3AgNO 溶液的浓度3. 注意:①不含-Cl 的空白水样中加入少许3CaCO 作为陪衬,使两者在终点时由白色沉淀→砖红色沉淀减小终点颜色差异,使终点的一致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