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商业银行简介表外业务的国外银行发展史
- 格式:pptx
- 大小:784.95 KB
- 文档页数:15
世界各大银行知识简介瑞银集团(UBS)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瑞银集团)1998年由瑞士联合银行及瑞士银行集团合并而成。
旗下由瑞银华宝、瑞银机构资产管理与瑞银瑞士私人银行三大分支机构组成,瑞士联合银行是著名的金融服务企业,是世界最大的资产管理企业,最大的投资担保银行,在私人服务方面也居于领先地位,为四百多万个人和企业提供服务。
巴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巴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英国最大商业银行之一,1862年成立,叫Barclay & Co. Ltd,1917年改用现名,总行设在伦敦。
法国巴黎银行(BNP)2000年5月,法国两家主要商业银行巴黎国民银行与巴黎巴银行正式合并,合并后的名称为法国巴黎银行。
花旗集团(Citigroup)花旗集团(Citigroup)是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于1998年合并而成。
在花旗的历史上,有三个重要的名字:花旗银行(Citibank)、花旗公司(Citicorp)和花旗集团(Citigroup),它代表着花旗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1998年4月6日,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宣布合并,合并组成的新公司称为“花旗集团”,其商标为旅行者集团的红雨伞和花旗集团的兰色字标。
汇丰集团(HSBC)汇丰在伦敦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巴黎证券交易所及百慕达证券交易所等证券交易所上市。
1998年,汇丰控股采用HSBC四个英文字母和公司的六角形标志,作为汇丰集团在全球每一个经营地点使用的统一品牌。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Crédit Agricole)法国的半官方专业银行。
1926年正式建立。
总部设在巴黎。
上层是国家农业信贷金库。
国家农业信贷金库是官方机构,是联系国家和农业互助信贷组织的桥梁,受法国农业部和财政经济部的双重领导。
苏格兰皇家银行(The Royal Bank of Scotland)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建于1727年,总部设在英国的爱丁堡,是欧洲领先的金融服务集团,其业务遍及英国和世界各地。
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比较作者:黄辉来源:《时代经贸》2011年第05期【摘要】表外业务20世纪60年代成为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业务发展重点,成为其获利主要途径,为银行带来丰厚收益。
80年代后,表外业务创新活动活跃。
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加深,受世界范围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也出现高潮。
近几年,我国银行不断推出新的业务品种,表外业务创新研究成为银行界的热点课题。
本文根据西方商业银行业务拓展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业务发展现状,分析东西方银行表外业务创新的差别。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一、定义表外业务广义指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包括金融服务类,或有资产类和或有负债类表外业务。
狭义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
二、中国与西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对比(一)发展动因对比从内部动力看,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都有共同动因就是理性的自我利益—利益最大化目标,满足金融监管即《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8%的规定。
从外部环境来看,东西方商业银行却有很大的差异。
1、金融管制程度的差异发达国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相继制定旨在限制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保持金融体系稳定性的法律法规,80年代后阻碍了金融机构业务拓展。
此后,金融自由化席卷西方,各国监管当局放松管制,力图营造宽松的金融环境。
美国、日本、法国以及加拿大纷纷效仿德国走上混业经营道路。
随着银行内部分工逐渐消失,出现了银行经营业务多样化的局面,在传统资产负债业务以外开始了表外业务的创新。
我国金融业还是奉行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
严格管制虽然能加大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但也阻碍了银行直接参与信托、证券、保险等业务,银行没有其他金融机构带来的竟争压力,就很难有表外业务创新动力,导致我国表外业务进展缓慢。
2、金融环境的差异最初,西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产生是迫于当时剧烈动荡的金融环境。
西方银行业的存在与发展壹、西方银行的起源一、起源于货币兑换里吉比银行(西方商业银行的原始状态)于公元前六世纪古巴比伦,希腊寺院、公共团体、私人商号,已从事金融活动,但仅限于货币兑换。
二、起源于资金的代理支付随着中世纪欧洲地中海沿岸国际贸易的发展,1587年,在意大利建立的威尼斯银行成为最早出现的近代银行。
威尼斯银行早期是由货币兑换商组织起来的,主要是兑换各国货币以方便贸易,而货币兑换商很多都是放高利贷出身的犹太人,银行对风险很大的贸易比如海上贸易,东方贸易等都放高利贷的,后来又有专门的风险评估和利率等级贷款抵押中保人等等设置,贷款业务就蓬勃发展起来,贸易兴旺时,银行没有钱贷出去,就开始向更多商人吸引存款,发展到后来就向普通百姓吸收存款,利率都有协议签订。
三、起源于贵金属保管17世纪,英国金匠保存、划拨,“金匠券”。
17世纪中叶,英国的金匠业极为发达,人们为了防止金银被盗,将金银委托给金匠保存。
当时金匠业不仅代人保管金银,签发保管凭条,还可按顾客书面要求,将金银划拨给第三者。
金匠业还利用自有资本发放贷款,以获取利息。
同时,金匠们签发的凭条可代替现金流通于市面,称之为“金匠券”,开了近代银行券的先河。
这样,英国早期银行就在金匠业的基础上产生了。
早期银行小规模地行了现代银行的大部分职能;此外,它们还担负着类似现代证券交易所的许多工作。
贰、西方银行的发展阶段1、资本主义商业银行的兴起资本主义商业银行的产生基本上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逐渐适应新的经济条件,演变为资本主义银行。
在欧洲,由金匠业演化而来的旧式银行,主要是通过这一途径缓慢地转化为资本主义银行。
另一途径就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按照资本主义原则组织的股份制银行,这一途径是主要的。
这一建立资本主义银行的历史过程,在最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表现得尤其明显。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苏格兰银行,1694年,英国政府支持创办了第一家资本主义股份制商业银行:英格兰银行,根据英王特许成立,股本120万镑,向社会募集。
美国银行业发展史美国银行业发展的历史一.土地银行17世纪早期,英格兰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了第一批殖民地,然而殖民者来到新大陆时随身携带的铸币很少,大多数移民如契约劳工仆人,他们来到北美大陆时身无分文。
在殖民地造企业没有发现金矿或银矿所以无法铸造自己的金银铸币。
可以说殖民地时期严重缺少铸币。
当时采取的方法是:1.使用贝壳等自定一般等价物。
2.商品货币,如知名作物。
3.从英格兰输入官方货币。
通货短缺推动纸质货币的产生,比较典型的是信用券,其中主要是以地产为担保的银行券,发行机构就是殖民地第一批银行——土地银行。
这些银行非常的原始,只是发行短期信用券,与现代意义上的银行相距甚远。
然而有些殖民地尝试建立一些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如马萨诸塞土地银行。
同时存在的还有宾夕法尼亚土地银行,这是一家公共银行,主要业务也是发行银行券。
但是由于几个殖民地过度发行纸币后出现了失控的通货膨胀,到1764年法偿纸币的发行被英国议会叫停。
二.第一合众国银行及同时期的私人银行1776年美国正式独立。
根据国会的指示,1790年《关于设立国家银行的报告》被提交,作者汉密尔顿建议效仿英格兰银行成立合众国银行。
1791年国会同意了这个设想,给予合众国银行20年的牌照,定义其为一家公司合办的银行。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家具有中央银行性质的国家银行。
作为中央银行,他可以印发纸币,可以兑换铸币,可代理国库收税,可吸收本国、外国存款发放贷款。
但是银行的牌照禁止它从事投资等活动。
第一合众国银行有几个特点:1.合众国银行很谨慎的运用其公共地位,与州银行相比它的红利不高。
2.第一合众国银行通过在全国设分支扩张其经营范围。
3.合众国银行在经营期内也履行了一定的中央银行职能。
从整体上看,第一合众国银行是一个成功、稳健而负责任的机构,管理谨慎保守。
在第一合众国银行开始经营的五年里,美国具有了高信用级别而且可靠的货币供给,推动了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的繁荣。
但也有人批评其外国股东数量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