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四逆汤用于男科疾病
- 格式:pdf
- 大小:88.03 KB
- 文档页数:1
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阳痿
吕某某,男,29岁,1980年8月20日就诊。
患者婚后三年玉茎举而不坚,不能伺房。
诉述房后冷浴为因。
虽屡医迭药,用甲基睾丸素及肾气丸等甚多,然疗效不显。
现健忘头晕,少寐多梦,体乏纳减,大便质稀,此非肾阳虚衰、命火不足之证,乃属血虚寒凝,宗筋失养所致。
舌脉: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
辨证:血虚寒凝,宗筋失养。
治法:养血散寒、助阳通脉。
处方:【当归四逆汤加味】。
当归3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大枣15克,细辛6克,木通10克,甘草10克,露蜂房10克。
服法:黄酒引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5剂后,阴茎微微勃起,它证大减,继用5剂,即能交合,再服5剂以资巩固,半年后随访其妻已身孕。
按:
阳痿一证,求之于心肾而不愈者,应知常达变,着眼于肝,肝主筋,其经抵少腹,过阴器。
寒中厥阴,肝寒不温,筋脉失养,宗筋弛缓而发阳痿。
前服肾气丸等品,入气分有余而入血分不足,温经有余而益血不足。
用当归四逆汤养血和营,温阳驱寒,故见殊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调经当归四逆汤
导语:当归其实已经是被大家所熟知的一味中药,它的补血调经之效也广为流传。
首先看看当归四逆汤功效及用法,因为当归不仅是女士用药,据男科专家说,当归同样适用于男人
调经当归四逆汤
当归能补养全身。
让我们一起来瞧瞧吧!
当归四逆汤
【组成】当归9克桂枝9克(去皮) 芍药9克细辛3克甘草6克(炙) 通草6克大枣5枚
【用法】上药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功用】养血散寒,温经通脉。
【主治】厥阴伤寒,血脉凝涩,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或肠鸣腹痛,下利不止;或阴颓疝气,睾丸掣痛,牵引少腹。
现用于雷诺氏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腿足踝酸痛、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荨麻疹、精索静脉曲张、女子闭经、痛经、月经不调、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附子理中汤合当归四逆散治前列腺炎案宋某,男,33岁,河间市教委家属楼居住。
2009年7月13日初诊。
患者患前列腺炎三年有余,西药治疗不理想,亦曾用清热解毒之中药治疗,也未见效。
刻下:小便排出有余沥、分叉:阴囊潮湿,小腹坠胀不适,面色红润有光泽,唇红,喜热饮食,咽喉无充血,舌淡红,尺脉沉紧。
处方:附子6g,党参20g,白术10g,干姜10g,肉桂10g,白芍20g,细辛6g,当归10g(通草6g,生姜3片,大枣5个,甘草6g服用上方5剂,无明显不适,继续守方一个月复诊:尿有余沥除,阴囊潮湿大轻,小腹尚觉不适。
调方:附子10g,党参20g,白术10g,干姜10g,肉桂10g,白芍30g,细辛10g,当归15g,(通草6g)生姜3片,大枣5个,甘草10g。
一个月后复诊,诸症尽消。
临证心得: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之常见病,而且缠绵难愈,令病家痛苦不堪。
西药疗效欠佳,而中药又多服用清热解毒之药物。
笔者观察,清热解毒之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往往无效。
临床体会此类患者日久不愈已为阻虚,如果滥用凉药,不。
仅无效反而会加重病情。
临床上大多中医认为前列腺炎属湿热证为多,清热利湿之药为常规用法,然而本患者运用前法竟然无效。
观其面红、唇红,似乎属于热性体质,但用寒药无功,知其辨证有误。
再通过全面仔细的辨别,其阴囊潮湿,喜热饮食,咽喉望诊无充血,舌质淡红,脉象沉紧,按此提示本病热证为假象,其根本乃是寒性体质)故用附子理中汤振奋脾肾阳气,用当归四逆散温经通络,两方一合一开,一收一散,改善体质为本,调理症状而除标,终收佳效。
根据黄师经验:慢性病治疗的关键必须要从体质切入。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此乃下工之法!文章来源于《经方实践得失录》。
当归四逆汤合暖肝煎加减治疗精索鞘膜囊肿患者,男,18岁。
2004年7月8日初诊。
诉发现右侧阴囊内肿物渐大3月。
患者3个月前洗澡时无意中发现右侧睾丸上方有一肿物,触之稍圆,当时未加注意。
3个月来肿物渐大,右侧阴囊内犹如两个睾丸,时感右下腹部冷困不适,全身一般情况好,手足冷。
局部检查:右侧阴囊外观无红肿,无溃烂。
右侧阴囊内睾丸大小正常,于睾丸上方沿精索方向可触及一约拇指肚大小之椭圆形肿物,触之有波动感,挤压之体积大小无变化,透光性好。
血常规:WBC 7×10⁹/L,RBC 3.8×10¹²/L,Hb 12g/L。
诊断:右侧精索鞘膜囊肿。
舌脉:舌淡红,舌苔白,脉沉细无力。
辨证:厥阴寒凝,水饮停聚。
治法:温散寒凝,化饮消囊。
处方:【当归四逆汤合暖肝煎加减】。
当归25克,桂枝25克,炒白芍25克,细辛10克,通草5克,云茯苓25克,生牡蛎30克,大贝母20克,乌药20克,小茴香20克,夏枯草30克,炙甘草10克。
每日1剂,水煎分服2次。
共服药30剂,右侧阴囊内肿物消失。
观察至今未复发。
按:当归四逆汤系仲景为治疗“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之阳虚血弱证而设。
清·尤在泾在《伤寒贯珠集》中将之归于“厥阴温法十条”中。
临床上只要符合厥阴寒凝,阳虚血弱的病机,加减应用得当每获良效。
患者精索囊肿,证属厥阴寒滞,湿聚成饮。
以当归四逆汤合暖肝煎,暖肝散寒,使经气通,气行则血行,血行水亦行。
此乃王清任“血水同源,血行水亦行”之谓,更加生牡蛎,大贝母、夏枯草软坚散结,药证合拍,故取良效。
慢性前列腺炎,当归四逆汤治愈丨一方则代表一法,治病必求其本中医学认为,证是方的基础,方乃证的归宿,有一证必有一方,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每一方均能代表一法,治病必求其本。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辩证论治的一本专著,是在确定六经主证前提下而立法组方,层层伸展,有顺有逆。
因此,立法组方决不可只着眼于疾病的局部症状,而忽视整体,也不可因重视某一发病因素而忽视其他因素。
经方之源,始于方证,它既属基础理论,亦属临床证治。
方剂必须随着证候的变化而变化,证不变方亦不变,方随证转。
故拟方用药需随证加减。
姜某,31岁,已婚,育有一女。
主诉:腰骶疼痛3月。
患者自述3月前突然出现腰骶疼痛,排尿有急迫感,小便频,偶见尿道有白色分泌物,曾于当地医院行前列腺液检测,示: 卵磷脂小体++ +,白细胞4-6 /HP。
诊断为前列腺炎,因工作原因一直未治疗。
现症见:腰痛,尿频,尿急,尿道有分泌物,排尿时偶见尿分叉,少腹、会阴部疼痛,天冷时加重,口唇紫暗,畏寒怕冷,舌质黯或有瘀点、疲斑,苔薄白,脉弦涩。
辩证:寒凝经脉,血行不利;治则:温经通脉,通络止痛。
药用:当归、黄芪、白芍、桂枝、细辛、通草、红花、甘草、大枣服药7剂后,症状已好转,疼痛较前明显减轻,偶有不适感,余症明显改善,续服14剂,余证已消,随访至今,未复发。
本患者腰部疼痛,遇冷加重,畏冷怕凉,由于感受寒邪,伤及阳气,不能温煦;寒邪凝滞,气血瘀阻,不通则痛。
腰部疼痛少腹、会阴部疼痛,口唇紫暗,舌质黯或有瘀点、瘀斑;故予当归四逆汤加减。
用当归、红花补血活血,使凝滞血液流通,通则不痛;桂枝性辛温,温经通脉;细辛解表散寒,与桂枝除内外之寒,助桂枝温通血脉。
白芍助当归养血和营,止寒凝之痛;通草通达经脉以畅血行,助桂枝除寒邪,恢复阳气,手足渐温,故脉复。
黄芪补气升阳;甘草大枣之甘,益气健脾,既助归、芍补血,又防桂、辛燥烈太过,伤及阴血。
此方配伍,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
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厥阴病篇曰:手足逆冷,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不可下篇曰:下利脉大者虚也,以强下之故也。
设脉浮革,因而肠鸣者,与当归四逆汤主之。
阳虚由于血弱者宜此。
精不泄:某患因食凉饭后,男女行房,阴茎缩小,久不泄精。
余思古今群书无此病,想房事能行,心肾无病。
精不泄,其病在肝。
前阴通于肝,肝系阴器。
此病必因欲火太重,君火动,相火行,阳物必强,火动情急而食凉,寒积于肝,故精不泄。
经云寒主收藏,是其病本。
用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三钱、生姜三片煎服,二付愈。
又石明广二十二岁,结婚五年,房事虽行而唯精液一次未泄。
周身皮黑生疙瘩无数,不痛不痒,推尚活动。
亦因淫欲火动,食凉激肝之故。
上方三剂精泄,又二剂全愈。
余业医四十余年,仅遇此二人。
尿血:祁中三妻患病,因生气行路,途饮井水,次日尿血,频痛不止,服药不效。
七日后来诊,用上方四剂愈。
小便不利:高姓妇,生气食梨,小便不利,频痛而少。
余以上方二剂愈。
又某患因炕凉而得小便频少,不痛而烦,五月未愈。
余用上方五付愈。
按:此是辛甘化阳、苦甘化阴,膀胱气化乃行,其证自愈矣。
夜盲:王某夜盲二十余日。
日入不能视物,不过通路而已。
用本方加吴茱萸二钱、川芎二钱、防风三钱、生姜三片,五付而愈。
阴挺:石姓妇。
患阴挺三月余,大如紫茄细如豆。
用本方加木贼三钱、生姜三片七付愈。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第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条文非常的简单,这里所给的主症主要是四肢厥冷的症状,只不过它的厥冷的程度没有四逆汤证那么重,所以叫“手足厥寒”,是个手脚发凉的表现,尤其是一到冬天就更凉,甚至手脚的皮肤呈紫黯的茄子色,或者指尖、趾尖麻木,或伴有疼痛,有些还会长出冻疮来。
但如果这种情况下脉象岀现脉沉微或脉微欲绝的话,我们仍然会从少阴寒化证进行辨证,属于四逆汤证的范畴。
但这里面我们看,这个手足厥冷伴有的脉象是细脉,而且是脉细欲绝,我们看《伤寒论》里面既有脉细欲绝,又有脉微欲绝,讲少阴病提纲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区别过了,微主要是阳气的衰弱,细主要是阴血的不足,所以首先我们说,手足厥寒和细脉并见,肯定和血虚有关系,在阴血不足的情况下加上有寒邪凝滞,出现了这样一个手足厥寒的症状。
所以实际上从这两个症状我们可以判断出来,这是血虚加寒凝的病情,手足厥寒透视出是寒凝,而脉细欲绝昭示着阴血不足的病情。
那么,是哪一脏的血虚了呢?这是厥阴病的症状,所以是肝血不足。
那寒邪凝滞在哪里了呢?厥阴肝经。
所以我们看,寒邪凝滞在任何一个经脉,严重的时候都会出现四肢的厥冷,这是因为四肢是阳气贯注的地点,由此第351条所述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厥阴经的寒证,属于寒邪凝滞于厥阴经,只不过这个寒凝滞于厥阴经的前提是肝血不足,肝血亏少,血液流动慢,就很容易受寒邪的凝滞。
所以当归四逆汤证是营血不足、寒凝经脉,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本证的病机是血虚加上寒凝。
那这种状态其实我们看容易出现在什么样的疾病中呢?这人手经常凉,人们习惯叫它末梢血液循环不好,尤其是一到冬天天凉了,血液运行更加慢了,这时病人的手凉就会加重,末梢血液循环不好,血虚又加上天寒,所以血液流动的更慢了,严重的手与脚除了凉以外,由于血虚寒凝肤失其养,局部的皮肤还会发紫发黯,甚至会长冻疮。
所以长冻疮的人往往是末梢血液循环不好的人容易发生血虚寒凝的状况,更严重的甚至手脚麻木不仁,像西医所讲的雷诺综合征,就属于这一类疾病。
主治命门火衰,肾阳不足所致的遗尿、尿频等证。
方用熟地、首乌补肾益精,菟丝子、炒韭予、故纸温阳补肾,怀牛膝、续断、桑寄生强筋壮骨。
益智仁、桑螵蛸补肾缩尿,芡实、莲须、五昧子固肾涩精,茯苓、黄芪、山药、白术益气健脾。
2三甲复脉汤治疗甲状腺囊腺瘤石某,女,53岁,2004年12月14日初诊。
四个月前出现胸闷气短,烦躁易怒,眩晕健忘,口苦咽干,心悸失眠多梦,手足心热,颈前渐肿大如鸽卵,舌质紫、苔白干,脉弦。
P88次/min,BP26.13/14.67kPa,甲状腺II。
肿大,质较硬,活动欠佳。
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右叶厚2.6cm,左叶厚1.9cm,峡部0.2cm,甲状腺右叶内探及3.2cm×2.6cm液性暗区,周边可见少量实质回声。
右叶内探及两个等回声光团,1.5cm×1.2cm,1.Ocm×0.6cm,周边可见血流信号。
甲功三项:无异常。
中医诊断:瘿病(痰结血瘀,肝经郁热),西医诊断:甲状腺囊腺瘤,原发性高血压病。
治法:消痰软坚,逐瘀散结,疏肝泻热。
方剂:三甲复脉汤加减。
药物:鳖甲、牡蛎、白芍、海藻、瓜蒌、浙贝母、夏枯草、茯苓各609,穿山甲、龟版、地骨皮、麦冬、槐花各409,柴胡309,1剂研细末,每次59,日3次,温开水冲服。
2005年1月28Et复诊,诉服药后胸闷烦躁手足心热均减轻,睡眠好转,颈前肿物明显缩小,BP24/13.33kPa,继服上方。
2005年7月21日复诊,因路途遥远,来往不便,故以电话问诊调药至今,微感心悸胸闷、眩晕。
BP24/14.67kPa,在当地行甲状腺彩超:左侧叶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分布均匀,其内未见异常回声,右侧叶内可见一大小为10.8mm×10.8mm的无回声团块,界清。
上方加龙骨、石膏各609,仍研细末口服。
按:三甲复脉汤除具有滋阴潜阳,熄风复脉作用外,还有良好的软坚散结作用。
瘿肿中医认为多与肝气郁滞、痰浊胶结、瘀血凝滞有关,一般药力所不及,故以善能攻坚之鳖甲,配用破血逐瘀之穿山甲;再用牡蛎、浙贝母、夏枯草、海藻、瓜萎化痰软坚;龟版、自芍、麦冬养阴柔肝;柴胡、槐花、地骨皮疏肝泻热;茯苓健脾除湿,综观全方,软坚散结而不伤正气,消痰逐瘀以除其结滞之根,药性平和.适宜甲状腺腺瘤、囊肿等畏惧手术、及不适合于手术等患者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