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251.00 KB
- 文档页数:15
知识点3 情绪的理论一、情绪的早期理论(一)詹姆斯——兰格理论詹姆斯根据情绪发生时引起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机体变化提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兰格与詹姆斯在情绪产生的具体描述上虽有不同,但他们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二)坎农——巴德学说坎农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增高、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内分泌增多和肌肉紧张等等,使个体生理上进入应激状态。
因此,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坎农的情绪学说得到巴德(Bard,1934,1950)的支持和发展,故后人称坎农的情绪理论为坎农——巴德情绪学说。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一)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她提出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送至丘脑,在更换神经元后,再送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情景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如恐惧及逃避、愤怒及攻击等)。
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
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这就是“评定——兴奋”学说。
(二)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和辛格(J.Singer)提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情绪⼼理学摘要总论(疑问:什么是语词意识、感情性反应?)情绪是⼀种多成分、多维度、多⽔平整合的复合过程。
情绪的每⼀次发⽣,都融合着⽣理和⼼理、本能和习得、⾃然和社会诸元素的交叠。
⼀、情绪、情感和感情(⼀)情绪的属性和定义1.情绪与认识不同。
情绪有两种特殊的存在形式,其⼀是内在的状态或体验,其⼆是外显的表情。
情绪可以发动、⼲涉、组织或者破坏认知过程和⾏为;认识对事物的评价则可能发动、转移或者改变情绪反应和体验。
2.情绪的组织作⽤和情绪的“⼲扰”性质。
3.情绪的特性:①情绪是多成分的复合过程。
成分有内在体验、外显表情和⽣理激活。
认识的过程平淡⽆情,情绪则带有独观的主观体验⾊彩。
情绪过程的体验感受⽅⾯给⾏为提供动机,对认知和⾏为起着组织或者⽡解作⽤。
情绪有特殊的外显表现(表情和动作,主要是表情)。
情绪发⽣在⼀定⽣理激活⽔平上(神经系统为情绪提供能量)。
②情绪具有多维量结构。
冯特:情绪的三维学说。
维度分别是:愉快-不愉快、兴奋-沉静、紧张-松弛(情绪维量量表);依扎德:快乐度、紧张度、冲动度、确信度;施洛伯格: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激活度;普拉奇克:相似性、对⽴性、强度。
③情绪是⽣理和⼼理多⽔平整合的产物。
情绪随着⼤脑⽪质的进化发展。
每⼀次情绪的发⽣都是多级神经⽣理整合活动的基础。
情绪还发⽣在⼼理多级⽔平上(⽐如不同类别的动物只能在它所处的⼼理进化梯级的⼀定⾼度上实现情绪整合)。
从认识⽔平上区分,有感知觉⽔平上的感情反应和认识⽔平上的感情反应。
从社会化程度上区分,有与本能需要相联系的感情反应和与⽣物-社会学时间相联系的感情反应。
从意识⽔平上区分,有语词意识⽔平下的感情和语词意识⽔平上的感情。
从情绪存在形式上,可以被区分为:(1)情感反应:⾯部、声调、躯体。
如快乐、悲伤、焦虑(2)感情状态:⼼境、兴趣或专注状态。
(3)情绪特质,情绪是个体⼈格结构的组成部分。
(⼆)情绪、情感和感情的概念分析⽆论是情绪、情感或感情,指的是同⼀过程和同⼀现象;在不同场合使⽤情绪或情感术语时,指的是同⼀过程、同⼀现象所侧重的不同⽅⾯。
1.詹姆士(James)—兰格(bnge)的情绪理论该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于某一情境的变化引起自身状态的感觉。
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引起个体的生理反应,如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变化,由机体反应引起情绪体验。
因此,情绪只是对于一种生理状态的感觉,是对机体内部和外部生理变化的意识。
2.坎农(connan)—巴德的丘脑情绪理论该理论认为,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同时把信息输送到大脑和机体的其他部位.到达大脑皮层的信息产牛情绪体验,而到达内脏和骨铬肌肉的信息激活生理反应,因此,身体变化与情绪体验同时发生o3.巴甫洛夫(Pavlov)的动力定型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大脑皮层中按照刺激物的顺序形成厂比较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这种系统叫做动力定型,是入学4、习惯和需要的生理基础。
当客观事物符合我们的动力定型时,其刺激所引起的皮质神经过程就会按原来的轨道运行,产生满意的倩绪和情感。
如果客观事物不符合动人定型,就会使旧的动力定型遭到破坏,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
人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有两个系统。
由具体事物的影响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称为第一佰号系统,内语言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称为第二倍号系统。
人们不仅通过第一信号系统产生情绪体验,也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例如,当一个人遭遇不幸时,自己的情绪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如果这时候有人用言语劝告几句,就可能平静下来,这就是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
4.行为学派的情绪理论该理论认为,情绪只是有机体对待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和一族反应,因此经常从反应模式和活动水平两方面去描述情绪。
行为主义的莫圣人华生认为,情绪是—种遗传的反应模式,它包括整个的身体机制,特别是内脏和腺体活动系统的深刻变化。
在他之后,操作条件反射论者斯金纳特别注意从动物在个体生活中的习得行为研究情绪,发展了用条件反射技术来引发倩绪的方法,并把挫折效应作为研究情绪的一个标难方法。
5.精神分析学派的情绪理论该理论的中心是焦虑问题。
情绪化行为研究平台(群号170941219,)一、情绪的早期理论1.情绪的外周理论——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n James,1842-1910)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Carl Lange),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内容相同的一种情绪理论,他们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
后人称他们的理论为情绪的外周理论,即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学说。
詹姆斯根据情绪发生时引起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机体变化提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他指出,“情绪,只是一种身体状态的感觉;它的原因纯粹是身体的。
”又说:“人们的常识认为,先产生某种情绪,之后才有机体的变化和行为的产生,但我的主张是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
”当一个情绪刺激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立刻会引起身体的某种变化,激起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情绪。
在詹姆斯看来,悲伤乃由哭泣而起,愤怒乃由打斗而致,恐惧乃由战栗而来,高兴乃由发笑而生。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他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情感,假如没有身体的属性,就不存在了。
”“血管运动的混乱、血管宽度的改变以及各个器官中血液量的变化,乃是激丨情的真正的最初原因。
”兰格以饮酒和药物为例来说明情绪变化的原因。
酒和某些药物都是引起情绪变化的因素,它们之所以能够引起情绪变化,是因为饮酒、用药都能引起血管的活动,而血管的活动是受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的。
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作用加强,血管扩张,结果就产生了愉快的情绪;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减弱,血管收缩或器官痉挛,结果就产生了恐怖。
因此,情绪决定于血管受神经支配的状态、血管容积的改变以及对它的意识。
兰格与詹姆斯在情绪产生的具体描述中虽有不同,但他们的基本观念是相同的,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詹姆斯-兰格理论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他们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因而引起了很多的争议。
心理学导论复习要点之情绪第十章 :情绪一、情绪和感情的概括(一 )情绪和感情的含义1.情绪和感情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主观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响,它反应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情绪和感情的定义中包含了以下四个内容:①情绪和感情是以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绪和感情是个体的主观体验或感觉;③情绪和感情都有其外面的表现(即表情都伴有生理上的变化。
;②情); ④情绪和感情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一样情绪状态的自我感觉。
每种情绪有不一样的主观体验,它们代表了人的不一样感觉,如快乐仍是难过等,构成了情绪的心理内容。
表情是在情绪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答动作量化形式,包含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生理唤醒是指情绪产生的生理反响。
它波及宽泛的神经构造,如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干、中央灰质、丘脑、杏仁核、下丘脑、蓝斑、松果体、前额皮层,及外周神经系统和内、外分泌腺等。
人们在情绪状态下,能自我觉知,可是不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主控情绪的植物性神经系一致般不受个人意志所控制。
测谎仪就是依据情绪状态下个人不可以控制其生理变化的原理来设计的。
测谎仪主要丈量呼吸、汗腺及心跳等个体不可以自行控制的反响。
2.情绪的维度及其两级性情绪的维度是求情绪所拥有的特征,即它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
这些特征的变化都体现出两极对峙的状态,比若有爱就有恨,有喜就有悲等等,这就是情绪的两极对峙的特征。
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 (提升人的活力 ) 和减力 (降低人的活力 )的两极 ;激动度有激动与沉静的两极 ;强度有强和弱的两极 ; 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的两极。
(二 )情绪和感情的功能1.适应功能:情绪和感情是有机体生计、发展和适应环境的手段,如动物碰到危险时产惟恐的呼救,就是动物求生的一种手段。
2.动机功能:情绪和感情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它能够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升人的活动的效率。
赫布以为唤醒水平易绩效之间存在着倒U 型曲线的关系。
3.组织功能:情绪和感情对其余心理活动拥有组织的作用,表此刻,踊跃的情绪和感情活动起着协调解促使的作用,悲观的情绪和感情对活动起着崩溃和损坏的作用;4.信号功能:情绪和感情在人际间拥有传达信息,交流思想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