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泪囊炎
- 格式:ppt
- 大小:122.50 KB
- 文档页数:15
慢性泪囊炎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同急性泪囊炎。
【护理措施】
1.慢性泪囊炎的彻底治疗是手术,做好术前检查、宣教及准备,术前3天滴用抗生素眼药水,进行泪道冲洗,术前当天冲洗鼻腔,用1%麻黄素液滴鼻,以收缩鼻黏膜,利于引流及预防感染。
介绍手术方式,消除患者恐惧、惊慌及紧张心理状态,帮助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2.术后半坐卧位,利于伤口积血的引流,减少出血量。
手术当天勿进食过热饮食。
出血量较多者,可行颊部冰敷。
术后第3天开始泪道冲洗,连续冲洗泪道并保持泪道通畅。
3.对于新生儿泪囊炎可每日向下挤压泪囊,使先天残膜被泪囊内液体冲破,若数周不愈,可作泪道冲洗或鼻泪管探通术。
【健康指导】
同急性泪囊炎。
慢性泪囊炎泪囊粘膜发生慢性卡他性或化脓性炎症称为慢性泪囊炎。
由于鼻泪管的阻塞或狭窄而引起。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农村和边远地区多见。
一般必须手术治疗才能痊愈。
慢性泪囊炎(chronic dacryocystitis)是泪囊病变中最常见者,多继发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后,泪液滞留于泪囊之内,伴发细菌感染引起,此病与粘液囊肿性之主要鉴别,是为泪囊部皮肤呈现一定程度的弥漫性充血,结膜炎与泪溢症较为明显。
严重者可形成化脓性囊肿。
发病机制泪液的滞留继而引起细菌感染,以肺炎双球菌多见,局部多数发生非肉芽肿性炎症。
而因结核、梅毒、麻风引起的全身或局部组织疾病多发生肉芽肿性炎症。
临床表现多主诉泪溢(即无刺激时爱流泪),眼分泌物增多,外观皮肤正常或者内眼角部位的皮肤湿疹,泪阜、半月瓣及内眦部结膜充血,泪囊部位无压痛,挤压泪囊有粘液性、粘液脓性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
有时由于分泌物的聚集、泪囊失去张力,在皮肤表现可看到泪囊部有一半球形隆起,接之较硬用力挤压后有大量粘液性分泌物溢出称为泪囊粘液囊肿。
慢性泪囊炎作为眼部的感染病灶,对眼球构成潜在威胁。
如果眼球外伤或施行内眼手术,容易引起化脓性感染,发生细菌性角膜溃疡或化脓性眼内炎。
对于急性泪囊炎者泪囊区有急性炎症表现,局部皮肤红肿、坚硬、压痛明显,炎症还可扩展到眼睑、鼻根及面颊部,严重进有畏寒、发热等全身不适。
数月后红肿局限,脓肿可以穿破皮肤,排出脓液、炎症减轻。
但有时局部会形成瘘道,瘘道闭死后又引起发作,故可表现为时愈时发。
病因病理慢性泪囊炎常因鼻泪管阻塞所致。
鼻泪管阻塞可发生在沙眼或慢性鼻炎、鼻粘膜、鼻粘膜肥厚、鼻中隔弯曲和鼻息肉等病。
因鼻泪管阻塞,泪液潴留在泪囊内,不能流入鼻腔,随着泪液流入的细菌得以在泪囊内繁殖,使粘膜受到感染,产生粘液或脓性分泌物,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女性鼻泪管骨部管道较男性细长,故泪囊炎的患病率较男性为高。
慢性泪囊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慢性泪囊炎是眼睑泪囊部分的慢性炎症,常见症状包括眼睑边缘红肿、刺痛、分泌物增多等。
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热敷、按摩、外科手术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慢性泪囊炎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眼膏或眼药水、类固醇眼药水等。
抗生素眼膏或眼药水可以用于清除泪囊中的细菌,减少炎症反应。
类固醇眼药水具有抗炎症的作用,能够缓解眼睑红肿、刺痛等症状。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嘱托,按照规定的剂量和频率使用药物。
二、热敷热敷是缓解慢性泪囊炎症状的有效方法之一。
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部位的血流,从而加快病变处的康复。
对于慢性泪囊炎,可以用温水浸湿一块干净的毛巾,然后轻轻敷在眼睑上,每次持续10-15分钟,每天进行2-3次。
在热敷的过程中,可以轻轻按摩泪囊区域,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
三、按摩按摩是慢性泪囊炎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
按摩可以帮助泪囊排除积蓄在其中的分泌物,保持泪液通畅。
按摩时,可以使用干净的手指轻轻按摩泪囊区域,顺时针和逆时针各20-30次,每天进行2-3次。
在按摩的过程中,应注意用力轻柔,避免过度按压造成不适。
四、外科手术对于严重的慢性泪囊炎,无效的药物治疗和辅助治疗方法,外科手术可能是一个必要的选择。
常见的外科手术包括“开内窥镜下鼻腔瞬膜切除术”和“择期泪囊造口术”。
开内窥镜下鼻腔瞬膜切除术是通过内窥镜引导下在鼻腔内切除阻塞的鼻泪管瞬膜,以恢复鼻泪液的通道。
择期泪囊造口术则是在泪囊和鼻腔之间创造一个通道,以便泪液能够顺利排出。
外科手术一般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手术前应进行全面检查,手术后需注意术后护理和随访。
总体来说,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热敷、按摩和外科手术等。
病情轻微的患者可以首先选择药物治疗,结合热敷和按摩进行辅助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并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则可能需要考虑外科手术。
然而,具体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及时复诊,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慢性泪囊炎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慢性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致使泪液潴留于泪囊内,伴发细繭感染所致。
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多见于中老年女性。
其发病与沙眼、泪道外伤、鼻炎、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有关。
【临床表现】
1.泪溢,并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
2,挤压泪囊区有分泌物溢出,该区可有局部肿胀、轻度压痛或无明显压痛;汨小管阻塞者有时可扪及囊性肿物,即黏液性囊肿。
冲洗泪道不通畅,并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反流。
可见结膜充血,下睑皮肤出现湿疹。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方案及原则】
1.眼部滴用抗生素滴眼液,每日4〜6次。
滴药前应先挤出分泌物。
1可用生理盐水加抗生素滴眼液冲洗泪道,每周1〜2次。
2,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待泪囊冲洗干净后可用泪道探针试行探通鼻泪管。
3,上述治疗无效时可行手术治疗,常采用泪囊鼻腔吻合术,若患者髙龄或有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禁忌证时,可改行单纯泪囊摘除术。
4.术后左氧氟沙星眼药水点眼,应用头孢呋辛钠0.75静滴QD*5天,5天拆线冲泪道。
医院眼科慢性泪囊炎护理常规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泪道疾病,多发生于成年人、女性及老人。
主要表现为泪溢,眼部常有明显的濡湿状,内眦部皮肤潮红糜烂,可有湿疹。
一、术前护理
1.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同病人谈心,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讲解疾病治疗的目的、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使其密切配合治疗。
2.指导病人进行术前相关的检查,同时告知其检查目的和注意事项。
3.术前按医嘱滴抗生素眼药水2~3天,每日4次。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者应密切监测血压、血糖的变化。
5.手术前一天及手术日晨用庆大霉素冲洗泪道和结膜囊各一次。
6.为防止手术出血,术前30分钟遵医嘱肌注镇静剂和止血剂。
二、术后护理
1.术后安静卧床,一般采取半卧位休息。
2.术后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密切观察术眼敷料及绷带有无松动,术眼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如有应及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4.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止血剂静脉点滴,每日一次。
5.术后每日换药一次,观察吻合通畅情况,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注入抗生素药液,冲洗时切忌用力过猛。
6.每日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4~6次,滴眼前要先挤出泪囊分泌物。
三、健康教育
1.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注意眼部卫生,不用脏手揉眼。
3.改善环境和个人卫生条件,避免不良理化因素刺激,不用劣质化妆品。
慢性泪囊炎护理措施什么是慢性泪囊炎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表现为泪液引流通道的阻塞和炎症。
这种疾病会导致泪液在泪囊内积聚,进而引起眼睛红肿、流泪、眼角分泌物等症状。
由于慢性泪囊炎病因复杂,病程长,因此合理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慢性泪囊炎的护理措施1. 温敷泪囊区患者可使用温水或热敷毛巾轻柔地温敷泪囊区,每次约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
温敷可以缓解炎症,促进泪液排泄,减轻症状。
2. 规范清洁眼部卫生保持眼部的良好卫生非常重要,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定期清洁眼部:使用温水或生理盐水轻轻擦洗眼睛周围,可以有效清除积聚的分泌物。
•避免揉眼:揉眼动作容易导致感染,加重炎症。
患者应尽量避免触摸、揉眼。
•避免接触眼部刺激物:如化妆品、香水等,以防引发炎症。
3. 遵循医生处方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处方正确使用药物,并定期复诊。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眼药水、抗生素、消炎药等。
根据病情的不同,医生可能会针对个体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4. 调整生活习惯合理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改善慢性泪囊炎的症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调整建议:•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如电脑、手机等,以免眼睛疲劳,加重炎症。
•保持充足的睡眠:每晚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恢复身体,促进眼部健康。
•注意饮食调理:合理摄入富含维生素A、C、E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胡萝卜、红椒、柠檬等。
5. 避免眼部外伤慢性泪囊炎的患者应当尽量避免眼部外伤。
在进行体育运动、户外活动时,应配戴适当的护目镜或避免眼睛受到撞击。
6. 密切观察病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并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如果炎症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结语对于慢性泪囊炎的患者来说,正确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然而,每个人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护理和治疗。
及时就医、遵循医嘱、合理生活和饮食习惯,都是保持眼部健康的重要因素。
以上的几个护理措施可以作为参考,但并不代表全部,具体还需根据医生的建议来制定护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