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内容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内容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内容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内容

计算机二级考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并不多,但是一分都不能少。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内容

数据结构与算法

1 算法

算法:是指解题方案准确而完整的描述。

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计算机方法,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

算法的基本特征: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是明确的,此顺序将在有限的次数下终止。特征包括:

(1)可行性;

(2)确定性,算法中每一步骤都必须有明确定义,不充许有模棱两可的解释,不允许有多义性;

(3)有穷性,算法必须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完,即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后终止,包括合理的执行时间的含义;

(4)拥有足够的情报。

算法的基本要素:一是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

指令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

基本运算和操作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数据传输。

算法的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算法基本设计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递归、减斗递推技术、回溯法。

算法复杂度: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算法空间复杂度。

算法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算法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2 数据结构的基本基本概念

数据结构研究的三个方面:

(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

(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

数据结构是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数据的逻辑结构包含:

(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

(2)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

数据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

线性结构条件:

(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

(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

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条件的数据结构。

3 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线性表由一组数据元素构成,数据元素的位置只取决于自己的序号,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是线性的。

在复杂线性表中,由若干项数据元素组成的数据元素称为记录,而由多个记录构成的线性表又称为文件。

非空线性表的结构特征:

(1)且只有一个根结点a1,它无前件;

(2)有且只有一个终端结点an,它无后件;

(3)除根结点与终端结点外,其他所有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前件,也有且只有一个后件。结点个数n称为线性表的长度,当n=0时,称为空表。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

(1)线性表中所有元素的所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

(2)线性表中各数据元素在存储空间中是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的。

ai的存储地址为:adr(ai)=adr(a1)+(i-1)k,,adr(a1)为第一个元素的地址,k代表每个元素占的字节数。

顺序表的运算:插入、删除。 (详见14--16页)

4 栈和队列

栈是限定在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的线性表,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称为栈顶,不允许插入与删除的另一端称为栈底。

栈按照“先进后出”(filo)或“后进先出”(lifo)组织数据,栈具有记忆作用。用top表示栈顶位置,用bottom表示栈底。

栈的基本运算:(1)插入元素称为入栈运算;(2)删除元素称为退栈运算;(3)读栈顶元素是将栈顶元素赋给一个指定的变量,此时指针无变化。

队列是指允许在一端(队尾)进入插入,而在另一端(队头)进行删除的线性表。rear指针指向队尾,front指针指向队头。

队列是“先进行出”(fifo)或“后进后出”(lilo)的线性表。

队列运算包括(1)入队运算:从队尾插入一个元素;(2)退队运算:从队头删除一个元素。

循环队列:s=0表示队列空,s=1且front=rear表示队列满

5 线性链表

数据结构中的每一个结点对应于一个存储单元,这种存储单元称为存储结点,简称结点。

结点由两部分组成:(1)用于存储数据元素值,称为数据域;(2)用于存放指针,称为指针域,用于指向前一个或后一个结点。

在链式存储结构中,存储数据结构的存储空间可以不连续,各数据结点的存储顺序与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不一致,而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由指针域来确定的。

链式存储方式即可用于表示线性结构,也可用于表示非线性结构。

线性链表,head称为头指针,head=null(或0)称为空表,如果是两指针:左指针(llink)指向前件结点,右指针(rlink)指向后件结点。

线性链表的基本运算:查找、插入、删除。

6 树与二叉树

树是一种简单的非线性结构,所有元素之间具有明显的层次特性。

在树结构中,每一个结点只有一个前件,称为父结点,没有前件的结点只有一个,称为树的根结点,简称树的根。每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后件,称为该结点的子结点。没有后件的结点称为叶子结点。

在树结构中,一个结点所拥有的后件的个数称为该结点的度,所有结点中最大的度称为树的度。树的最大层次称为树的深度。

二叉树的特点:(1)非空二叉树只有一个根结点;(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两棵子树,且分别称为该结点的左子树与右子树。

二叉树的基本性质:

(1)在二叉树的第k层上,最多有2k-1(k≥1)个结点;

(2)深度为m的二叉树最多有2m-1个结点;

(3)度为0的结点(即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

(4)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其深度至少为[log2n]+1,其中[log2n]表示取log2n的整数部分;

(5)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log2n]+1;

(6)设完全二叉树共有n个结点。如果从根结点开始,按层序(每一层从左到右)用自然数1,2,….n给结点进行编号(k=1,2….n),有以下结论:

①若k=1,则该结点为根结点,它没有父结点;若k>1,则该结点的父结点编号为int(k/2);

②若2k≤n,则编号为k的结点的左子结点编号为2k;否则该结点无左子结点(也无右子结点);

③若2k+1≤n,则编号为k的结点的右子结点编号为2k+1;否则该结点无右子结点。

满二叉树是指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所有结点有两个子结点,则k层上有2k-1个结点深度为m的满二叉树有2m-1个结点。

完全二叉树是指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结点数均达到最大值,在最后一层上只缺少右边的若干结点。

二叉树存储结构采用链式存储结构,对于满二叉树与完全二叉树可以按层序进行顺序存储。

二叉树的遍历:

(1)前序遍历(dlr),首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

(2)中序遍历(ldr),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结点,最后遍历右子树;

(3)后序遍历(lrd)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结点。

7 查找技术

顺序查找的使用情况:

(1)线性表为无序表;

(2)表采用链式存储结构。

二分法查找只适用于顺序存储的有序表,对于长度为n的有序线性表,最坏情况只需比较log2n次。

8 排序技术

排序是指将一个无序序列整理成按值非递减顺序排列的有序序列。

交换类排序法:(1)冒泡排序法,需要比较的次数为n(n-1)/2; (2)快速排序法。

插入类排序法:(1)简单插入排序法,最坏情况需要n(n-1)/2次比较;(2)希尔排序法,最坏情况需要o(n1.5)次比较。

选择类排序法:(1)简单选择排序法,

最坏情况需要n(n-1)/2次比较;(2)堆排序法,最坏情况需要o(nlog2n)次比较。

1.1 算法

算法:是解题方案准确而完整的描述。通俗地说,算法就是计算机解题的过程。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于计算方法,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

(1)确定性,算法中每一步骤都必须有明确定义,不允许有模棱两可的解释,不允许有多义性;

(2)有穷性,算法必须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完,即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后终止;

(3)可行性,算法原则上能够精确地执行;

(4)拥有足够的情报。

算法效率的度量—算法复杂度: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算法空间复杂度。★★★

算法时间复杂度: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即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运算次数。

算法空间复杂度: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1.2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数据结构: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数据结构研究的三个方面:

(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

(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

线性结构的条件,(一个非空数据结构):

(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 (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

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条件的数据结构。

1.3 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

(1)线性表中所有元素所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

(2)线性表中各数据元素在存储空间中是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的。

顺序表的运算:查找、插入、删除。

1.4线性链表

数据结构中的每一个结点对应于一个存储单元,这种存储单元称为存储结点,简称结点。

结点由两部分组成:

(1) 用于存储数据元素值,称为数据域;

(2) 用于存放指针,称为指针域,用于指向前一个或后一个结点。

在链式存储结构中,存储数据结构的存储空间可以不连续,各数据结点的存储顺序与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不一致,而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由指针域来确定的。

链式存储方式即可用于表示线性结构,也可用于表示非线性结构。

线性链表的基本运算:查找、插入、删除。

1.5栈和队列★★★★

栈:限定在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的线性表。

其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称为栈顶,用指针top表示栈顶位置。

不允许插入与删除的另一端称为栈底,用指针bottom表示栈底。

栈按照“先进后出”(FILO)或“后进先出”(LIFO)组织数据,栈具有记忆作用。

栈的存储方式有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

栈的基本运算:

(1) 入栈运算,在栈顶位置插入元素;

(2) 退栈运算,删除元素(取出栈顶元素并赋给一个指定的变量);

(3) 读栈顶元素,将栈顶元素赋给一个指定的变量,此时指针无变化。

队列:指允许在一端(队尾)进入插入,而在另一端(队头)进行删除的线性表。

用rear指针指向队尾,用front指针指向队头元素的前一个位置。

队列是“先进先出”(FIFO)或“后进后出”(LILO)的线性表。

队列运算:

(1) 入队运算:从队尾插入一个元素;

(2) 退队运算:从队头删除一个元素;

计算循环队列的元素个数:

“尾指针减头指针”,若为负数,再加其容量即可。

即:

当尾指针-头指针>0 时,尾指针-头指针

当尾指针-头指针<0 时,尾指针-头指针+容量

计算栈的个数:

栈底–栈顶 +1

1.6 树与二叉树★★★★★

1、树的基本概念

树是一种简单的非线性结构,其所有元素之间具有明显的层次特性。

在树结构中,每一个结点只有一个前件,称为父结点。

没有前件的结点只有一个,称为树的根结点,简称树的根。

每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后件,称为该结点的子结点。没有后件的结点称为叶子结点。

在树结构中,一个结点所拥有的后件的个数称为该结点的度。来源:考试大

所有结点中最大的度称为树的度。

树的最大层次称为树的深度。

2、二叉树及其基本性质

满足下列两个特点的树,即为二叉树

(1) 非空二叉树只有一个根结点;

(2) 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两棵子树,且分别称为该结点的左子树与右子树。

二叉树基本性质:★★★★

性质1 在二叉树的第k层上,最多有个结点。

性质2 深度为m的二叉树最多有个个结点。

性质3 在任意一棵二叉树中,度数为0的结点(即叶子结点)总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

性质4 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其深度至少为,其中表示取的整数部分

3、满二叉树与完全二叉树

满二叉树: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所有结点都有两个子结点。

完全二叉树: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结点数均达到最大值;在最后一层上只缺少右边的若干结点。

下图a表示的是满二叉树,下图b表示的是完全二叉树:

4、二叉树的遍历★★★★

二叉树的遍历是指不重复地访问二叉树中的所有结点。二叉树的遍历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前序遍历(DLR):若二叉树为空,则结束返回。否则:首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并且,在遍历左右子树时,仍然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

(2)中序遍历(LDR):若二叉树为空,则结束返回。否则: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结点,最后遍历右子树;并且,在遍历左、右子树时,仍然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结点,最后遍历右子树。

(3)后序遍历(LRD):若二叉树为空,则结束返回。否则: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结点,并且,在遍历左、右子树时,仍然先遍历左子树,然后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结点.

该二叉树前序遍历为:F C A D B E G H P

该二叉树中序遍历为:A C B D F E H G P

该二叉树后序遍历为:A B D C H P G E F

1.7 查找技术

查找:根据给定的某个值,在查找表中确定一个其关键字等于给定值的数据元素。

查找结果:(查找成功:找到;查找不成功:没找到。)

平均查找长度:查找过程中关键字和给定值比较的平均次数。

查找分为: 顺序查找二分法查找对于长度为n的有序线性表,最坏情况只需比较次,而顺序查找需要比较n次。

1.8 排序技术

排序是指将一个无序序列整理成按值非递减顺序排列的有序序列。

1、交换类排序法(冒泡排序,快速排序)

2、插入类排序法(简单插入排序,希尔排序)

3、选择类排序法(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

冒泡排序法,快速排序法,简单插入排序法,简单选择排序法,最坏需要比较的次数为n(n-1)/2

希尔排序,最坏需要比较的次数为

堆排序,最坏需要比较的次数为

2.1 程序设计设计方法和风格

"清晰第一、效率第二"已成为当今主导的程序设计风格。

形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需注意:

1、源程序文档化;

2、数据说明的方法;

3、语句的结构;

4、输入和输出。

注释分序言性注释和功能性注释。语句结构清晰第一、效率第二。

2.2 结构化程序设计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四条原则是:

1、自顶向下;

2、逐步求精;

3、模块化;

4、限制使用goto语句。

3.1 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1、软件的相关概念

计算机软件是包括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软件的特点包括:1)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物理实体,具有抽象性;2)软件的生产与硬件不同,它没有明显的制作过程;3)软件在运行、使用期间不存在磨损、老化问题;4)软件的开发、运行对计算机系统具有依赖性,受计算机系统的限制,这导致了软件移植的问题;5)软件复杂性高,成本昂贵;6)软件开发涉及诸多的社会因素。

2、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源自软件危机。所谓软件危机是泛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软件工程的主要思想是将工程化原则运用到软件开发过程,它包括3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方法是完成软件工程项目的技术手段;工具是支持软件的开发、管理、文档生成;过程支持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的控制、管理。

软件工程过程是把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3、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软件产品从提出、实现、使用维护到停止使用退役的过程。

软件生命周期分为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及软件运行维护三个阶段:

1)软件定义阶段:包括制定计划和需求分析。

制定计划:确定总目标;可行性研究;探讨解决方案;制定开发计划。

需求分析:对待开发软件提出的需求进行分析并给出详细的定义。

2)软件开发阶段:

软件设计: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部分。

软件实现:把软件设计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程序代码。

软件测试:在设计测试用例的基础上检验软件的各个组成部分。

3)软件运行维护阶段:软件投入运行,并在使用中不断地维护,进行必要的扩充和删改。

4、软件工程的目标和与原则

(1)软件工程目标: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

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可适应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作性且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2)软件工程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应是:付出较低的开发成本;达到要求的软件功能;取得较好的软件性能;开发的软件易于移植;需要较低的维护费用;能按时完成开发,及时交付使用。

(3)软件工程原则:抽象、信息隐蔽、模块化、局部化、确定性、一致性、完备性和可验证性。

1)抽象: 2)信息隐蔽: 3)模块化:4)局部化:5)确定性: 6)一致性:7)完备性: 8)可验证性:

3.2 结构化分析方法

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方法有:1)结构化需求分析方法;2)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2、结构化分析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是结构化程序设计理论在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应用。

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实质:着眼于数据流,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建立系统的处理流程,以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为主要工具,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结构化分析的常用工具:1)数据流图(DFD);2)数据字典(DD);3)判定树;4)判定表。

数据流图的基本图形元素:

加工(转换):输入数据经加工变换产生输出。

数据流:沿箭头方向传送数据的通道,一般在旁边标注数据流名。

存储文件(数据源):表示处理过程中存放各种数据的文件。

源,潭:表示系统和环境的接口,属系统之外的实体。

3.3 结构化设计方法

1、软件设计的基础

从技术观点来看,软件设计包括软件结构设计、数据设计、接口设计、过程设计。

从工程角度来看,软件设计分两步完成,即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概要设计:又称结构设计,将软件需求转化为软件体系结构,确定系统级接口、全局数据结构或数据库模式。

详细设计:确定每个模块的实现算法和局部数据结构,用适当方法表示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细节。

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抽象、模块化、信息隐蔽和模块独立性。

1)抽象。抽象是一种思维工具,就是把事物本质的共同特性提取出来而不考虑其他细节。

2)模块化。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步把软件系统划分成一个个较小的、相对独立但又不相互关联的模块的过程。

3)信息隐蔽。每个模块的实施细节对于其他模块来说是隐蔽的。

4)模块独立性。软件系统中每个模块只涉及软件要求的具体的子功能,而和软件系统中其他的模块的接口是简单的。

*:模块分解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信息隐蔽和模块独立性。

模块的耦合性和内聚性是衡量软件的模块独立性的两个定性指标。

内聚性:是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间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

*:按内聚性由弱到强排列,内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偶然内聚、逻辑内聚、时间内聚、过程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及功能内聚。

耦合性:是模块间互相连接的紧密程度的度量。

*:按耦合性由高到低排列,耦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内容耦合、公共耦合、外部耦合、控制耦合、标记耦合、数据耦合以及非直接耦合。

一个设计良好的软件系统应具有高内聚、低耦合的特征。

在结构化程序设计中,模块划分的原则是:模块内具有高内聚度,模块间具有低耦合度。

2、总体设计(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1)总体设计(概要设计)

软件概要设计的基本任务是:1)设计软件系统结构;2)数据结构及数据库设计;3)编写概要设计文档;4)概要设计文档评审。

常用的软件结构设计工具是结构图,也称程序结构图。程序结构图的基本图符:

模块用一个矩形表示,箭头表示模块间的调用关系。在结构图中还可以用带注释的箭头表示模块调用过程中来回传递的信息。还可用带实心圆的箭头表示传递的是控制信息,空心圆箭心表示传递的是数据信息。

(2)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是为软件结构图中的每一个模块确定实现算法和局部数据结构,用某种选定的表达工具表示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细节。

常用的过程设计(即详细设计)工具有以下几种:

图形工具:程序流程图、N-S(方盒图)、PAD(问题分析图)和HIPO(层次图+输入/处理/输出图)。

表格工具:判定表。

语言工具:PDL(伪码)

3.4 软件测试

1、软件测试定义:使用人工或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是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软件测试的目的:尽可能地多发现程序中的错误,不能也不可能证明程序没有错误。软件测试的关键是设计测试用例,一个好的测试用例能找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

2、软件测试方法: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静态测试:包括代码检查、静态结构分析、代码质量度量。不实际运行软件,主要通过人工进行。

动态测试:是基于计算机的测试,主要包括白盒测试方法和黑盒测试方法。

(1)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方法也称为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它是根据软件产品的内部工作过程,检查内部成分,以确认每种内部操作符合设计规格要求。

白盒测试的基本原则:保证所测模块中每一独立路径至少执行一次;保证所测模块所有判断的每一分支至少执行一次;保证所测模块每一循环都在边界条件和一般条件下至少各执行一次;验证所有内部数据结构的有效性。

*:白盒测试法的测试用例是根据程序的内部逻辑来设计的,主要用软件的单元测试,主要方法有逻辑覆盖、基本路径测试等。

A、逻辑覆盖。逻辑覆盖泛指一系列以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为基础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通常程序中的逻辑表示有判断、分支、条件等几种表示方法。

语句覆盖:选择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程序中每一个语句至少都能被执行一次。

路径覆盖:执行足够的测试用例,使程序中所有的可能的路径都至少经历一次。

判定覆盖:使设计的测试用例保证程序中每个判断的每个取值分

支(T或F)至少经历一次。

条件覆盖:设计的测试用例保证程序中每个判断的每个条件的可能取值至少执行一次。

判断-条件覆盖: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判断中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取值至少执行一次,同时每个判断的所有可能取值分支至少执行一次。

*:逻辑覆盖的强度依次是:语句覆盖<路径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断-条件覆盖。

B、基本路径测试。其思想和步骤是,根据软件过程性描述中的控制流程确定程序的环路复杂性度量,用此度量定义基本路径集合,并由此导出一组测试用例,对每一条独立执行路径进行测试。

(2)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方法也称为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黑盒测试是对软件已经实现的功能是否满足需求进行测试和验证。

黑盒测试主要诊断功能不对或遗漏、接口错误、数据结构或外部数据库访问错误、性能错误、初始化和终止条件错误。

黑盒测试不关心程序内部的逻辑,只是根据程序的功能说明来设计测试用例,主要方法有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等,主要用软件的确认测试。

3、软件测试过程一般按4个步骤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

3.5 程序的调试

程序调试的任务是诊断和改正程序中的错误,主要在开发阶段进行,调试程序应该由编制源程序的程序员来完成。

程序调试的基本步骤:(1)错误定位;(2)纠正错误;(3)回归测试。

软件的调试后要进行回归测试,防止引进新的错误。

软件调试可分为静态调试和动态调试。静态调试主要是指通过人的思维来分析源程序代码和排错,是主要的调试手段,而动态调试是辅助静态调试。

对软件主要的调试方法可以采用:

(1)强行排错法。

(2)回溯法。

(3)原因排除法。

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1)顺序结构:一种简单的程序设计,最基本、最常用的结构;

(2)选择结构:又称分支结构,包括简单选择和多分支选择结构,可根据条件,判断应该选择哪一条分支来执行相应的语句序列;

(3)循环结构:又称重复结构,可根据给定条件,判断是否需要重复执行某一相同或类似的程序段。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特点:只有一个入口和出口

2.3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

(1)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

(2)稳定性好;

(3)可重用性好;

(4)易于开发大型软件产品;

(5)可维护性好。

对象是面向对象方法中最基本的概念,可以用来表示客观世界中的任何实体,对象是实体的抽象。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中,对象是由数据的容许的操作组成的封装体,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是构成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由一组表示其静态特征的属性和它可执行的一组操作组成。

操作描述了对象执行的功能,是对象的动态属性,操作也称为方法或服务。

对象的基本特点:

(1)标识惟一性;

(2)分类性;

(3)多态性;

(4)封装性;

(5)模块独立性好。

类是指具有共同属性、共同方法的对象的集合。类是关于对象性质的描述。类是对象的抽象,对象是其对应类的一个实例。

消息是一个实例与另一个实例之间传递的信息。对象间的通信靠消息传递。它请求对象执行某一处理或回答某一要求的信息,它统一了数据流和控制流。

继承是使用已有的类定义作为基础建立新类的定义技术,广义指能够直接获得已有的性质和特征,而不必重复定义他们。

继承具有传递性,一个类实际上继承了他上层的全部基类的特性。

继承分单继承和多重继承。

多态性是指同样的消息被不同的对象接受时可导致完全不同的行动的现象。

4.1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1、数据、数据库、数据管理系统

(1)数据

(2)数据库(DB)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是数据库的核心。

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

1)数据模式定义

2)数据存取的物理构建

3)数据操纵

4)数据的完整性、安生性定义与检查

5)数据库的并发控制与故障恢复

6)数据的服务

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解决数据的共享问题。

2、数据库系统的发展

数据库管理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3、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

(1)数据的高集成性。

(2)数据的高共享性与低冗余性。

(3)数据独立性:

数据独立性一般分为物理独立性与逻辑独立性两级。

物理独立性:物理独立性即是数据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式等)的改变,如存储设备的更换、物理存储的更换、存取方式改变等都不影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从而不致引起应用程序的变化。

逻辑独立性:数据库总体逻辑结构的改变,如修改数据模式、增加新的数据类型、改变数据间联系等,不需要相应修改应用程序,这就是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4)数据统一管理与控制。

4、数据库系统的内部结构体系

(1)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

1)概念模式:数据库系统中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是全体用户(应用)公共数据视图。

2)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用户的数据视图,也就是用户所见到的数据模式,它由概念模式推导而出。

3)内模式:又称物理模式,它给出了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内模式的物理性主要体现在操作系统及文件级上,它还未深入到设备级上(如磁盘及磁盘操作)。内模式对一般用户是透明的,但它的设计直接影响数据库的性能。

(2)数据库系统的两级映射:

1)概念模式/内模式的映射:实现了概念模式到内模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通过修改相应的概念模式/内模式的映射,使得数据库的逻辑模式不变,其外模式不变,应用程序不用修改,从而保证数据具有很高的物理独立性。

2)外模式/概念模式的映射:实现了外模式到概念模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当逻辑模式发生变化时,通过修改相应的外模式/逻辑模式映射,使得用户所使用的那部分外模式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数据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

4.2 数据模型

1、数据模型

2、实体联系模型及E-R图

E-R模型的图示法:

1)实体集:用矩形表示。

2)属性:用椭圆形表示。

3)联系:用菱形表示。

4)实体集与属性间的联接关系:用无向线段表示。

5)实体集与联系间的联接关系:用无向线段表示。

3、数据库管理系统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三种。

4.3 关系代数

1、关系的数据结构

关系是由若干个不同的元组所组成,因此关系可视为元组的集合。n元关系是一个n元有序组的集合。

关系模型的基本运算:1)插入;2)删除;3)修改;4)查询(包括投影、选择、笛卡尔积运算)。

2、关系操纵

关系模型的数据操纵即是建立在关系上的数据操纵,一般有查询、增加、删除和修改四种操作。

3、集合运算及选择、投影、连接运算

(1)并(∪):关系R和S具有相同的关系模式,R和S的并是由属于R或属于S的元组构成的集合。

(2)差(-):关系R和S具有相同的关系模式,R和S的差是由属于R但不属于S的元组构成的集合。

(3)交(∩):关系R和S具有相同的关系模式,R和S的交是由属于R且属于S的元组构成的集合。

(4)广义笛卡尔积(×):设关系R和S的属性个数分别为n、m,则R和S的广义笛卡尔

积是一个有(n+m)列的元组的集合。每个元组的前n列来自R的

一个元组,后m列来自S的一个元组,记为R×S。

*:根据笛卡尔积的定义:有n元关系R及m元关系S,它们分别有p、q个元组,则关系R与S经笛卡尔积记为R×S,该关系是一个n+m元关系,元组个数是p×q,由R与S的有序组组合而成。

例:有两个关系R和S,分别进行并、差、交和广义笛卡尔积运算。

(5)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基本的关系运算有选择、投影与联接三种操作:

1)选择:选择指的是从二维关系表的全部记录中,把那些符合指定条件的记录挑出来。

2)投影:投影是从所有字段中选取一部分字段及其值进行操作,它是一种纵向操作。

3)联接:联接将两个关系模式拼接成一个更宽的关系模式,生成的新关系中包含满足联接条件的元组。

4.4 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

(1)数据库设计阶段包括:需求分析、概念分析、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2)数据库设计的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任务:

1)需求分析阶段:这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一个阶段,任务主要是收集和分析数据,这一阶段收集到的基础数据和数据流图是下一步设计概念结构的基础。

2)概念设计阶段:分析数据间内在语义关联,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数据的抽象模型,即形成E-R图。

3)逻辑设计阶段:将E-R图转换成指定RDBMS中的关系模式。

4)物理设计阶段:对数据库内部物理结构作调整并选择合理的存取路径,以提高数据库访问速度及有效利用存储空间。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1 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数据的逻辑结构、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1.中央处理器(CPU):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执行所有指令。 2.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 3.输入设备:把数据从外部输入到计算机中,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4.输出设备:把计算机处理的数据输出到外部,如打印机、显示器、音响等。 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5个部分: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1.输入:把数据或指令输入到计算机中,通过输入设备进行输入。 2.存储:将输入的数据或指令存储在内存中。 3.处理:根据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如计算、比较、排序等。 4.输出:将处理后的结果输出到外部,通过输出设备进行输出。 5.控制:计算机通过控制器控制各个部件的运行,以完成整个计算过程。 三、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按其用途和规模可以分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计算机。 1.大型机:主要用于大型企业和政府机关,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用户的请求,性能强劲。 2.中型机:主要用于中小型企业,相对于大型机规模和性能较小。 3.小型机:主要针对个体户、小企业和办公室等,处理能力比微型计算机强。 4.微型计算机:用于一般個人用戶和小型企业,具有价格低廉、体积小及易操作的特点,性能相对其他计算机较弱。 四、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它在计算机的各个层次上进行控制和管理,包括处理器的管理、内存的管理、文件系统的管理等等。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Unix、Android等。 五、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集成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一般被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其中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数据传输的物理和链路层面的工作;网络层和传输层负责数据传输的网络和传输方面的工作;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则负责数据传输的高层次工作。。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内容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内容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内容 计算机二级考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并不多,但是一分都不能少。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内容 数据结构与算法 1 算法 算法:是指解题方案准确而完整的描述。 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计算机方法,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 算法的基本特征: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是明确的,此顺序将在有限的次数下终止。特征包括: (1)可行性; (2)确定性,算法中每一步骤都必须有明确定义,不充许有模棱两可的解释,不允许有多义性; (3)有穷性,算法必须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完,即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后终止,包括合理的执行时间的含义; (4)拥有足够的情报。 算法的基本要素:一是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 指令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 基本运算和操作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数据传输。 算法的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算法基本设计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递归、减斗递推技术、回溯法。 算法复杂度: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算法空间复杂度。 算法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算法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2 数据结构的基本基本概念 数据结构研究的三个方面: (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 (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 数据结构是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数据的逻辑结构包含: (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 (2)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 数据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 线性结构条件: (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 (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 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条件的数据结构。 3 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线性表由一组数据元素构成,数据元素的位置只取决于自己的序号,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是线性的。 在复杂线性表中,由若干项数据元素组成的数据元素称为记录,而由多个记录构成的线性表又称为文件。 非空线性表的结构特征: (1)且只有一个根结点a1,它无前件; (2)有且只有一个终端结点an,它无后件; (3)除根结点与终端结点外,其他所有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前件,也有且只有一个后件。结点个数n称为线性表的长度,当n=0时,称为空表。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 (1)线性表中所有元素的所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 导言: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是计算机技术相关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对于培养计算机人才、提高人们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的相关内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及其应用、数据库和相关知识。 一、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1.计算机的定义 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接收、存储、处理和输出数据的高智能电子设备。 2.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可以分为五大类:超级计算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计算机。 3.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速度、存储容量、输入输出设备、价格等。 4.计算机的组成 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二、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指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算机

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传递等功能。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 网(WAN)等。 3.计算机网络的协议 计算机网络通讯中使用的协议主要有TCP/IP协议、UDP 协议、HTTP协议等。 4.常见网络应用 常见的网络应用包括电子邮件、网上购物、在线视频、 在线游戏等。 三、操作系统及其应用 1.操作系统的定义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它负责管理和协 调计算机系统硬件和软件资源,提供更高层次的对资源的管理。 2.操作系统的分类 操作系统可以分为分时操作系统、批处理操作系统、实 时操作系统等。 3.常见操作系统及其特点 常见的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Linux、MacOS等,每种 操作系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点。 4.操作系统的应用 操作系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办 公软件、娱乐软件、数据库软件、操作系统安全等。 四、数据库和相关知识 1.数据库的定义 数据库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中,按一定的数据结构组 织起来,可以被多个用户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是指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涵盖了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数据库、程序设计等多个方面。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介绍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 一、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物理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设备。计算机硬件的功能是进行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在二级公共基础知识中,我们需要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安装和维护技能。 二、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各种功能和服务。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macOS等。在二级公共基础知识中,我们需要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功能,熟悉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 三、网络基础 网络基础是指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计算机网络是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在二级公共基础知识中,我们需要了解网络的组成和分类、网络的传

输介质和传输方式、网络的安全性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四、数据库 数据库是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常见的数据库系统有MySQL、Oracle、SQL Server等。在二级公共基础知识中,我们需要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结构和操作方法,熟悉数据库的设计、管理和维护技术。 五、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是指编写和实现计算机程序的过程。在二级公共基础知识中,我们需要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至少一种编程语言的语法和常用函数,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数据库、程序设计等方面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掌握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将为我们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基础,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二级公共基础知识也是计算机类专业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总结起来,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数据库、程序设计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技术,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复习提纲1. 计算机组成原理 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2.冯诺伊曼结构的基本原理 3.存储器的基本原理 4.中央处理器的基本功能和构成原理 5.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原理 2.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3.网络基本拓扑结构 4.互联网与局域网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5.网络协议和服务的概念和作用 3.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1.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操作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3.进程和线程的基本概念 4.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的基本原理 5.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数据库基础知识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3.关系数据库的概念和基本操作 4.数据库查询语言的基本语句 5.数据库设计基础知识 5.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 1.软件工程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2.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和流程 3.软件需求分析和规格说明书 4.软件设计和编码规范 5.软件测试和维护的基本原则

6. 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 1.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多媒体数据表示和处理的基本原理 3.图形图像处理和显示技术 4.音频处理和播放技术 5.视频处理和播放技术 7. 算法与数据结构基础知识 1.算法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常见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基本实现方法 3.排序和检索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比较 4.图论和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原理 5.算法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8. 计算机安全基础知识 1.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安全需求 2.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攻击方式 3.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和防范措施 4.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5.信息安全管理和法律规定 以上内容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的复习提纲,希望大家能够在备考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复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第1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经过对部分考生的调查以及对近年真题的总结分析,笔试部分经常考查的是算法复杂度、数据结构的概念、栈、二叉树的遍历、二分法查找,读者应对此部分进行重点学习。 详细重点学习知识点: 1.算法的概念、算法时间复杂度及空间复杂度的概念 2.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逻辑结构及物理结构的定义 3.栈的定义及其运算、线性链表的存储方式 4.树与二叉树的概念、二叉树的基本性质、完全二叉树的概念、二叉树的遍历 5.二分查找法 6.冒泡排序法 1.1算法 考点1 算法的基本概念 考试链接: 考点1在笔试考试中考核的几率为30%,主要是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为2分,此考点为识记内容,读者还应该了解算法中对数据的基本运算。

计算机解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实施某种算法,这种算法称为计算机算法。 1.算法的基本特征: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拥有足够的情报。 2.算法的基本要素: (1)算法中对数据的运算和操作 一个算法由两种基本要素组成:一是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 在一般的计算机系统中,基本的运算和操作有以下4类: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和数据传输。 (2)算法的控制结构:算法中各操作之间的执行顺序称为算法的控制结构。 描述算法的工具通常有传统流程图、N-S结构化流程图、算法描述语言等。一个算法一般都可以用顺序、选择、循环3种基本控制结构组合而成。 考点2 算法复杂度 考试链接: 考点2在笔试考试中,是一个经常考查的内容,在笔试考试中出现的几率为70%,主要是以选择的形式出现,分值为2分,此考点为重点识记内容,读者还应该识记算法时间复杂度及空间复杂度的概念。 1.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同一个算法用不同的语言实现,或者用不同的编译程序进行编译,

全国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全国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必备的基本知识,包括计算机基本原理、操作系统、网络原理、数据库原理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下面是全国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的完整汇总。 一、计算机基本原理: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1.中央处理器:控制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活动,包括运算单元和控制单元。 2.存储器: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内存和外存。 3.输入输出设备: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二、操作系统:计算机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资源。 1.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用户界面等。 2. 常见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Unix等。 三、网络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协议,包括网络拓扑、网络协议和安全性等。 1.网络拓扑:指网络中计算机的物理连接方式,包括星型、总线型、环型等。 2.网络协议:指计算机网络中不同计算机之间通信的规则和约定,常见的协议有TCP/IP、HTTP、FTP等。

3.网络安全性:指保护计算机网络不受到非法侵入和攻击的能力,包括防火墙、加密技术等。 四、数据库原理: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操作,包括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和SQL语言等。 1.数据模型:指描述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的概念工具,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等。 2. 关系数据库:采用关系模型进行数据组织和管理的数据库,常见的关系数据库有Oracle、MySQL、SQL Server等。 3.SQL语言:结构化查询语言,用于对关系数据库进行查询、更新和管理。 五、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在不同领域应用的基本知识,包括办公软件、图像处理、网页设计等。 1.办公软件:包括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等。 3. 网页设计:指网页的布局、设计和开发,需要掌握HTML、CSS和JavaScript等技术。 以上就是全国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的完整汇总。这些知识包括计算机基本原理、操作系统、网络原理、数据库原理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对于计算机专业人员来说,掌握这些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必备工具,掌握一定的计算机 知识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基本素养。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 作为国内计算机能力认证的重要标准,对于很多计算机专业人士来说 具有很大的意义。在NCRE二级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是一个非常重 要的部分,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常见的公共基础知识,并提供一些 备考建议。 1.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 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实体,包括了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硬盘、显示器、键盘等部件。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 原理和结构对于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至关重要。建议备考学员关注计 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了解各个部 件的功能和特点。 2.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 硬件和软件资源,并提供良好的用户界面。备考学员需要熟悉各个常 见的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功能,比如Windows、Linux、Mac OS等。此外,学员还应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比如文件管理、进程管理、 网络配置等。 3. 网络基础知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了计算机考试的重要部分。备考学员需要熟悉常见的网络协议和网络拓扑结构,比如TCP/IP 协议、HTTP协议、局域网、广域网等。此外,了解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的基本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4. 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是计算机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重要工具,备考学员需要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比如数据库的组成、常见的数据库类型(如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等)、SQL语言等。熟悉数据库的使用和管理对于备考学员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5. 编程基础知识 编程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备考学员需要了解常见的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比如C、Java、Python等。掌握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用的算法和数据结构对于备考学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了解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也是备考学员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备考建议: 1. 扎实基础知识:在备考过程中,学员应该注重扎实公共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通过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帮助学员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 2. 多做练习题:考试中的选择题和判断题是对学员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因此,备考学员应该多做练习题,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计算机二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计算机二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计算机二级考试是一项普及程度较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考试,考察 考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以下是计算机二级考试的公共基 础知识内容。 一、计算机硬件 1. 中央处理器(CPU):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中心,负责执行指令 和处理数据。 2. 主板:连接所有硬件设备的中枢,包括CPU、内存、硬盘、显卡等。 3. 内存(RAM):用于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是计算机的临时存储空间。 4. 硬盘:用于长久存储数据,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文件。 5. 显卡:负责计算机显示图像,可以连接到显示器上。 6. 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摄像头等,用于将用户输入传输给 计算机。 7. 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结 果输出给用户。 二、操作系统

1. Windows操作系统:为个人电脑提供图形化用户界面和各种应用 程序。 2. macOS:苹果电脑的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直观的界面和各种应 用程序。 3. Linux操作系统:开源操作系统,被广泛用于服务器和嵌入式系统。 4. Android操作系统:用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移动操作系统。 三、常用办公软件 1. Microsoft Office套件: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 2. WPS Office套件:国内著名的办公软件,与Microsoft Office兼容。 3. Adobe Acrobat:用于创建、编辑和阅读PDF文档的软件。 四、网络基础知识 1. IP地址:用于唯一标识网络中的设备,分为IPv4和IPv6两种。 2. DNS(Domain Name System):将域名转换为对应的IP地址。 3.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用于在网络上传输超文本 的协议。 4.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 文件的协议。

2024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完整

2024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完整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和网络安全、办公应用和多媒体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下面将对这些基础知识依次进 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知识。计算机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主板等等。对于CPU,需要了解它是计算机的核心组件,负 责执行计算机的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行。内存则用于存储计算机当前正 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比较重要的是了解RAM和ROM的区别,RAM用于临 时存储数据和程序,而ROM则用于存储一些固定的程序和数据。硬盘则是 计算机的存储设备,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主板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 零部件之一,它将CPU、内存、硬盘等组件连接起来,同时还提供了各种 扩展接口,如USB接口、显卡插槽等。 其次是操作系统方面的知识。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它负责 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同时提供了与硬件交互的界面。常见的操作系统 包括Windows、Linux、Mac OS等。需要了解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如 磁盘分区、文件系统等。同时还要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如进程管理、文件管理、内存管理等。此外,还需要了解操作系统的常见问题和故障排 除方法。 接下来是网络和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网络是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传 输的基础设施,需要了解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区别,以及常见的网络设备, 如交换机、路由器等。此外,还需要了解网络协议,如TCP/IP协议、HTTP协议等。网络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和数据的重要工作,需要了解 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如病毒、木马、网络钓鱼等,以及常见的网络安全 防护措施,如防火墙、网络加密等。

全国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

全国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计算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国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是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一项基本评估指标,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该考试的相关内容。 一、考试简介 全国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是由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NITTP)中心组织的一项国家级考试。考试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应用、信息安全与管理、计算机维护与管理等六个方面的知识。 二、考试内容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作为计算机技术的基石,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它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内容。 2. 计算机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的核心软件之一,在考试中占据重要地位。考试将涉及到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功能与特点、操作系统的分类与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3. 网络基础知识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对网络基础的 了解也成为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考试将涉及到网络的基本概念、网 络的分类与拓扑结构、网络传输媒介与设备等方面的内容。 4. 办公自动化应用 办公自动化是计算机在办公领域的应用,也是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考试将涉及到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概念与特点、常见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办公自动化与办公效率提升等方面的内容。 5. 信息安全与管理 信息安全是当前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考试中需要重点关注 的内容。考试将涉及到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的威胁与防护、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6. 计算机维护与管理 计算机的维护与管理能够保证其正常运行,也是考试的一项重点内容。考试将涉及到计算机硬件的维护、计算机软件的安装与卸载、计 算机故障排除等方面的内容。 三、备考建议 1. 学习基础知识 全国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内容庞杂,但基础知识是考试 的重点。建议考生多阅读相关教材、资料,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与 应用。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内容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内容 在计算机二级考试中,公共基础作为必考内容之一它考些什么呢。以下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内容 一、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 1. 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复杂度的概念和意义(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2. 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3. 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插入与删除运算。 4. 栈和队列的定义;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5. 线性单链表、双向链表与循环链表的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6. 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7. 顺序查找与二分法查找算法;基本排序算法(交换类排序,选择类排序,插入类排序)。 二、程序设计基础 1. 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2. 结构化程序设计。 3.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对象,方法,属性及继承与多态性。 三、软件工程基础 1. 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期概念,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2. 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3. 结构化设计方法,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4. 软件测试的方法,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软件测试的实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5. 程序的调试,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

四、数据库设计基础 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2. 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及 E-R 图,从 E-R 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 3. 关系代数运算,包括集合运算及选择、投影、连接运算,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4. 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相关策略。 拓展阅读: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基本要求 1. 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基本数据结构及其操作。 3. 掌握基本排序和查找算法。 4. 掌握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5. 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应用相关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 6. 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了解关系数据库的设计。

二级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

二级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 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是指涉及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和安全等方面 的知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在二级计算机考试中,考生需要掌 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术语和概念。下面我将从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和安全等方面为您介绍二级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硬件知识 1.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等构成。 2.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程序的指 令和进行数据处理。 3.内存:内存是计算机的临时存储空间,用于存储正在执行的程序和 数据。 4.输入设备: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如键盘、鼠标、摄像头等。 5.输出设备: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显示给用户,如显示器、打印机、扬声器等。 6.存储设备:存储设备用于永久保存数据和程序,如硬盘、固态硬盘(SSD)、光盘、U盘等。 二、计算机软件知识 1.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硬 件资源和提供基本的系统服务。

2.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为满足特定任务需求而开发的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视频播放器等。 3.开发软件:开发软件是用于开发和编程的软件,如集成开发环境(IDE)、编译器、调试器等。 三、计算机网络知识 1.网络基础概念: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等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概念,了解这些概念对理解网络通信很重要。 2.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传输和处理数据的规则和约定,如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3.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描述了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星型、环型和总线型等。 四、计算机安全知识 1.防病毒和防火墙:为了保护计算机不受病毒和恶意攻击的影响,需要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并定期更新维护。 2.数据备份:数据备份是防止数据丢失的重要手段,可以利用外部存储设备或云存储对数据进行备份。 3.密码安全:使用复杂的密码、定期更改密码、不随意泄露密码等是保护账户安全的基本措施。 4.社交媒体和个人信息安全:在使用社交媒体时,要注意隐私设置,不随意泄露个人隐私信息,以及警惕网络钓鱼和诈骗等网络安全威胁。

国家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点部分

程序设计基础 1.程序设计风格 好的程序设计风格有利于提高程序的正确性、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用性。要是程序有良好的风格概括起来可以分为4部分:源程序文档化、数据说明、语句结构、输入输出方法。 用户所定义的标示符必须以字母或下划线开头。大、小写字母代表不同标识。 2.结构化程序设计 (1)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特征: ▼程序有3种基本结构组成: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整个程序采用模块化结构。模块划分的原则:模块内具有高内聚度、模块间具有低耦合度。 ▼有限的使用goto语句,只限定在一个结构的内部跳转,不允许从一个结构跳到另一结构。 ▼程序设计时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实施方法。 3种基本结构组成的算法只能完成符合结构化的任务 (3)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逐步求精和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 结构化设计的总体思想是采用模块化结构,自上而下,逐步求精。 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基本概念 对象:系统中运行的实体,是有特殊属性(数据)和方法的实体 类:由属性和方法构成。 一组具有相同的数据结构和相同的行为特征的对象的集合称为类 在面对对象的方法中,类的实例称为对象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特征的是:继承性、多态性、封装性 在面向对象的方法中,实现信息隐蔽是依靠对象的封装 任何对象都必须有继承性(错) 例题精选: 1. 在面对对象的方法中,一个对象请求另一个对象为其服务的方式是通过发送:信息 2. 面对对象的设计方法与传统的面向过程的方法有本质的区别,它的基本原理是:使用现实世界的概念抽象的思考问题从而自然地解决问题. 3. 结构化方法中,软件功能分解属于软件开发阶段中的总体设计 4. 结构化程序设计主要强调的是:程序的易读性 5. 面向对象的设计程序主要考虑的是: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 6. 类通过接口与外界发生关系. 数据结构与算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