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七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地球与宇宙4.3.1地球的公转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习题课件新版浙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30
七年级下第四章复习提纲4.1太阳和月球1、太阳概况: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①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②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③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④表面温度约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达1500万摄氏度;⑤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2、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太阳与地球的生物息息相关光球层(肉眼可见)(太阳黑子)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4、太阳活动①太阳黑子: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较暗的气体斑块。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1755年为第1周,2009年为第24周.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②耀斑: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斑块。
爆发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5、太阳活动的影响:①耀斑增强时,会影响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
②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注: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6、月球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本身不发光看到的是太阳照亮的月面①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球直径的3/11,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②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1/81(由于月球离地球近,故看上去跟太阳大小差不多)③地月距离约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7、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8、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9、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有岩石和碎屑。
注:①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②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我国发射“神舟”飞船,“嫦娥”卫星。
科学七年级下第四章知识要点1.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从地轴北端或北极上方观察,地球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地轴南端或南极上方观察,地球顺时针方向旋转。
(简记:北逆南顺)2.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球表面的一半,这就是白昼,而背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太阳照不到,是黑夜。
4..地球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表日温度变化平缓,白天温度不会太高,晚上不会太低(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分炎热,黑夜冷却不至于过分寒冷),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的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5.晨昏线:1)晨线--由黑夜变为白昼的界线2)昏线--由白昼变为黑夜的界线6.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如北京的时间指东经116°的地方时7.时区:每隔15度划分一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8.区时(标准时):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时间。
如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东经120°)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9.日界线: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日界线的西侧(东十二区)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
从西十二区向西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一天,而从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一天。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刻相同,日期却差一整天。
10.阴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阳历:以地球饶日公转为依据;阴阳历:结合上面两种历法特点。
二十四节气的日期在公历中每年的位置是固定的(最多相差1天),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四季更替(地球绕太阳公转)来划分的,将四季更替周期划分为二十四段,每段(约15天)为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属于阳历的成分。
练习:(1)现有三种历法,分别是阳历、阴历和阴阳历。
而我国的农历是属于其中的阴阳历。
公历是以地球饶日公转周期为依据的,阴历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的。
(2)公历年以公元记年。
一年12个月,每月30或31天。
但二月平年为28天,闰年为天。
(3)阳历每400年设97个日的年,303个日的平年。
1、太阳(是一颗恒星)1)直径:140万千米,d日=50d地2)与地球的距离:1.5亿千米.(光需走500秒)3)太阳活动:①类型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上,黑子越多,太阳活动强。
耀斑------发生在色球层上日珥------发生于色球层,贯穿于日冕层.②具有周期性.(约为11年)③给地球带来不利影响.4)观察方法: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或涂黑的玻璃.2.月球(卫星)1)直径:3476千米.d月=3/11d地2)与地球的距离:38.4万千米.(光需走1.28 秒)3)①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②表面月陆处亮,月海处暗,布满环形山.③月球表面重力小,昼夜周期长,看到天空背景为黑色3.地球的自转.1)自转:绕着自身的中心轴线(地轴)进行旋转的运动叫自转.2)证据:地球上的人看到所有的日月星辰都以相同的周期东升西落.3)自转轴:地轴(地轴指向遥远的北极星)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周期:约24小时.自转速度:匀速4.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昼半球和夜半球2)昼夜交替:①产生原因:地球的自转.②周期:24小时③晨线与昏线在地球表面不断掠过.5.地球的公转1)地球绕着太阳运行,叫地球的公转。
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星的位置看,是作逆时针方向运动)3)地轴倾斜(倾斜23.5°).4)公转周期:365天6.太阳高度角与太阳直射点1)太阳光线与水平地面的交角叫太阳高度角2)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反之亦然.3)严格讲,任何时刻,整个地球上只有一个点(地方)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这个点称为太阳直射点点.4)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最大为90度,无影子.5)离太阳直射点越近的地方,太阳高度越大.6)一天中,太阳直射点沿纬线圈自东向西移动(因地球自转)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来回移动(因地球公转)7.公转产生的现象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2)四季转换(对同一地点而言)3)昼夜长短的变化(对同一地点而言).8.月相1)地球上的人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表面形状叫月相.2)变化原因:月球公转:①周期为29.53天②方向:自西向东3)与农历的关系:初一---------------新月(朔)--------地-月-日初七、八--------上弦月-----------十五.六-----------满月(望)----------月-地-日廿二.三-----------下弦月-----------4)与月球自转无关.(月球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5)节日的月相:春节(新月),端午节(接近上弦月),重阳节(接近上弦月)中秋节(满月)6)北半球看到月相:夏季偏南,冬季偏北9.日食1)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会看到太阳被遮掩的现象,叫日食2)原理: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月球的公转使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4章地球和宇宙4.3地球的绕日运动目录 (1) (4) (5) (10) (15)一、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定义:地球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2)地球公转的轨道(黄道):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所经过路线上的每一点,都在同一个平面上,而且构成一个封闭曲线。
这种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所走的封闭曲线,叫作地球轨道。
地球轨道的形状是一个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地球的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即自西向东。
(4)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422天,即通常所说的一年。
(5)黄赤交角: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
由于地球公转时斜着身子,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66.5°)基本不变。
地轴的空间指向(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基本不变,故黄赤交角(目前23.5°)也基本不变。
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1.太阳高度的定义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2.太阳高度的特点日升日落,同一地点一天内太阳高度是不断变化的。
日出日落时角度都为0,正午时太阳高度最大。
3.正午太阳高度在一日内,太阳位于上中天时,其高度达到最大值,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
①在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不同而不同;②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地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①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纬23.5°向南北两侧递减;②在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纬23.5°向南北两侧递减;③在春分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5)太阳高度表示昼夜状态①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0°,表示正经历昼夜交替;②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大于0°,表示白昼;③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小于0°,表示黑夜。
(6)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
七年级下第四章复习提纲4.1太阳和月球1、太阳概况:离地球最近的,的气体星球2、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太阳与地球的生物息息相关层(肉眼可见)(太阳黑子)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层(耀斑、日珥)层(太阳风)4、太阳活动①太阳黑子: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较暗的。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
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成为太阳活动,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
. 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②耀斑:上突然增亮的斑块。
爆发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5、太阳活动的影响:①耀斑增强时,会影响地球上的。
②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过强照射损伤皮肤注: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6、月球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月球本身不发光看到的是太阳照亮的月面7、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暗区是,分别被称为。
8、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9、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有岩石和碎屑。
注:①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没有大气的保护,月球遭受陨石肆无忌惮的撞击形成的4.2地球的自转1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12、地球自转的方向:。
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方向旋转。
(南顺北逆)1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14、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出现15、 (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个圆圈),它由晨线(半圆)和昏线(半圆)构成。
①晨线:太阳升起的地方(由黑夜进入白天);②昏线:太阳落下的地方(由白天进入黑夜)1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②昼夜交替;③星星的视运动照片4.3地球的绕日运动17、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不停地旋转,地轴(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夹角)地轴的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周期为,即一年18、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地球与宇宙是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在七年级的科学课程中,第四章主要涉及到地球与宇宙的一些知识点。
下面将从地球的构成、地球的运动、地球及宇宙的起源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地球的构成是地球与宇宙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大陆地壳由岩石和矿物组成,而海洋地壳主要由海水。
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由固态岩石组成。
它的温度高,含有许多熔融的岩石,形成了地球上的岩石圈。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熔融的金属铁和镍组成。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态的,而内核则是固态的。
其次,地球的运动也是地球与宇宙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地球绕着自身的轴线旋转,一个自转周期为24小时,导致地球的昼夜交替。
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5天,形成了四季变化。
地球的倾斜轴使得不同地区的太阳直射点不同,形成了纬度和季节的变化。
夏至时,北半球的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南半球的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冬至时,则相反。
再次,地球及宇宙的起源也是七年级科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现有的科学资料,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过程中。
地球是通过空间中旋转的气体和尘埃云的重力作用形成的,称为星云假说。
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其周围的行星、卫星、小行星等天体组成的。
目前太阳系中已发现的行星有8颗,它们从太阳向外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宇宙是指包括地球在内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体,是广阔无边的空间。
宇宙的起源仍然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有很多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如宇宙大爆炸理论等。
总之,在七年级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构成、地球的运动以及地球及宇宙的起源等知识点。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增加我们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能够对相关科学问题产生思考,并引导我们更加关注和保护地球和宇宙。
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假想的)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逆时针方向旋转,自西向东(北极—→North→Ni—→逆时针)(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顺时针方向旋转,自东向西(南极—→South→Shun—→顺时针)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各地地方时差异(1)太阳东升西落: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太阳相对于地球自东向西运动,所以在地球上看太阳是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为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
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自西向东),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自西向东),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注:晨线与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早晨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黄昏18点。
练习:1.看图回答:⑴图一中ABC线是,其中AB是,BC是,地处在白昼,地处在黑夜。
D地是正午12点时,A地是点,C地是点,E地是点。
⑵图二中段是昏线,段是晨线,E地处在,F地处在。
地是6点,地是18点。
⑶图三是以地球极为中心的极地投影图,理由是。
A,B,C,D四地中处在白昼的是,处在深夜的是,处在晨线上的是,处在昏线上的是B地是深夜12点时,C地是点,A地是点,D地是点。
⑷图四是以地球极为中心的极地投影图,理由是。
判断ABC线是,AB是,BC是。
A,B,C,D四地中处在白昼的是,处在深夜的是,处在晨线上的是,处在昏线上的是B地是深夜12点时,C地是点,A地是点,D地是点。
2.下列现象:①当我国上海为白昼时,而美国纽约则为黑夜②北京一天内出现昼夜更替现象③地球仪上有经线④我们观察到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其中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A. ①②B.③④C. ①③D. ②④3.平时我们看到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实际上是的结果;地球上有昼夜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地球既不发光,也不4.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轴始终呈状态,其北端始终指向附近。
七下第4单元知识点4.1太阳和月球:一、太阳: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1.5亿千米。
植物的向光性、光合作用和叶镶嵌等都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2.太阳活动:光球层: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在日全食时可观察到日冕层。
太阳风3.太阳活动的标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温度较低的斑块)周期约为11年。
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4.太阳的观察:天文望远镜要加滤镜或涂黑的玻璃,绝对不能不加滤镜或用双筒望远镜。
二、月球:月地距离为38.44万千米,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1.亮区:(月陆)山脉和高原,暗区:(月海)平原和盆地。
2.最显著的是:环形山,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3.月球上没有空气,这造成: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听不到任何声音无天气变化昼夜温差大环形山众多质量比地球小的多,引力小,这造成:重力小,可以跳的很高。
4.2地球的自转一、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1.地球的自转中心:地轴2.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做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做顺时针方向旋转。
(北逆南顺)3.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引起的自然现象:①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②昼夜交替。
③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一天中影子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一天中杆影正午最短)二、昼夜交替:1. 昼夜现象的原因: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
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地球自转。
2.晨昏线(圈):白昼、黑夜的分界线(昼半球与夜半球的界线。
)晨线:从黑夜变为白昼的界线(太阳升起的地方)。
昏线:从白昼变为黑夜的界线(太阳落下的地方)。
3.地球昼夜交替的意义:地球的昼夜交替,使得地球表面温度不致于过高,也不致于过低,这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4.3地球的绕日运动1.地球的公转:(1)地球的公转中心:太阳(2)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3)地球的公转周期:365.2422天(1年)(4)地球公转引起的自然现象:昼夜长短变化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杆影季节变化季节更替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