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吸作用的全部过程

呼吸作用的全部过程

呼吸作用的全部过程
呼吸作用的全部过程

呼吸作用的全部过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呼吸作用

生物体内的在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过程,是所有的都具有一项。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这些能量来自内、和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基本资料

概述

的都需要消耗,这些能量来自体内、和等的。生物体内的在内经过一系列的,最终生成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的总,叫做呼吸作用(又叫)。

呼吸作用,是细胞把分解并产生的过程,又称为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无论是否,内完成生命活动所需的,都是来自呼吸作用。细胞中,是与呼吸作用最有关联的胞器,呼吸作用的几个关键性步骤都在其中进行。

呼吸作用是一种酶促氧化反应。虽名为,不论有无氧气参与,都可称作呼吸作用(这是因为在上,有转移的反应过程,皆可称为氧化)。有氧气参与时的呼吸作用,称之为有氧呼吸;没氧气参与的反应,则称为无氧呼吸。同样多的有机化合物,进行无氧呼吸时,其产生的,比进行有氧呼吸时要少。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是细胞内不同的反应,与生物体没直接关系。即使是呼吸氧气的生物,其细胞内,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呼吸作用的目的,是透过释放里的能量,以制造(ATP),即最主要的直接能量供应者。呼吸作用的过程,可以比拟为与的燃烧,但两者间最大分别是:呼吸作用透过一连串的反应步骤,一步步使中的放出,而非像燃烧般的一次性释放。在呼吸作用中,:、和的基本组成单位──、和,被分解成更小的,透过数个步骤,将到氢(为-1的氢)中。最后经过一连串的,被生成;原本贮存在其中的能量,则转移到ATP分子上,供生命活动使用。

过程

植物的作用主要细胞的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称为),一个分子的分解成两个分子的,在分解的过程中产生少量的(用[H]表示),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中进行的;第二个阶段(称为或),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分解成和,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基质中进行的;第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氧结合而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中进行的。以上三个阶段中的各个是由不同的来催化的。在生物体内,1mol的在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共释放出大约2870kJ的能量,其中有左右的能量储存在中(38个ATP,1mol ATP储存能量),其余的能量都以的形式散失了(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仅有34%转化为ATP)。

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是有氧呼吸。那么,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能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呢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生物体内的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能够进行另一类型的呼吸作用——。

储藏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将分解为和,并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以适应缺氧的环境条件。高等动物和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尽管和都大大加强了,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对氧的需要,这时骨骼肌内就会出现无氧呼吸。高等动物和人体的无氧呼吸产生。

此外,还有一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也可以产生乳酸,如块茎、块根等。

植物有氧呼吸过程中,中间产物丙酮酸必须进入线粒体才能被分解成CO2[1]?

在远古时期,地球的大气中没有,那时的适应在无氧的条件下生活,所以这些(专性厌氧微生物)体内缺乏酶类,至今仍只能在无氧的条件下生活。随着地球上的出现,大气中出现了,于是也出现了体内具有有氧呼吸的好氧微生物。可见,有氧呼吸是在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尽管现今生物体的呼吸形式主要是有氧呼吸,但仍保留有无氧呼吸的能力。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明显的不同。

产生乳酸的主要有、玉米的胚、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和骨骼肌,这就是为什么剧烈运动后腿会发酸。而产生酒精酒精最主要的是酵母菌、根霉、曲霉。特别的是是兼性呼吸。

意义

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用过程:有机物(储存能量)+氧(通过线粒体)→二氧化碳+水+能量

化学式有机物(储存能量)(一般为葡萄糖C6H12O6)+6O2 →(条件:酶)6CO2+6H2O+大量能量

无氧呼吸化学式有机物(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条件:酶)

有机物(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条件:酶)

2呼吸类型

有氧呼吸

生物的呼吸作用包括和两种类型。

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是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把等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是高等动物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因此,通常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一般说来,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最常利用的物

质。

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

阶段:第一个阶段,一个分子的葡萄糖

分解成两个分子的,在分解的过程中产

生少量的还原氢(用[H]表示),同时

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细胞

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个阶段;第三个

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经过一系

列的反应,在酶的催化下与氧结合而形

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个阶

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以上三个

阶段中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不同的来催

化的。在mol的葡萄糖在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共释放出约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有氧呼吸过程中能量变化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1mol的葡萄糖在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共释放出约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有氧呼吸公式

第一阶段C6H12O6酶→细胞质基质=2丙酮酸+4[H]+能量(2ATP)【大学里4[H]是2个NADH和2个H+】

第二阶段2丙酮酸+6H?O酶→线粒体基质=6CO?+20[H]+能量(2ATP)

第三阶段24[H]+6O?酶→线粒体内膜=12H?O+能量(34ATP)

总反应式

C6H12O6+6H?O+6O?酶

→6CO?+12H?O+大量能量(38ATP)

有氧呼吸详细内容

有氧呼吸 - 介绍指物质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具体表现为氧的消耗和二氧化碳、水及(ATP)的生成,又称细胞呼吸。其根本意义在于给提供可利用的能量。可分为3个阶段,在第1阶段中,各种能源物质循不同的途径转变成。在第2阶段中,(乙酰CoA)的二碳乙酰基,通过三羧酸循环转变为CO2和氢原子。在第3阶段中,氢原子进入传递链(),最后传递给氧,与之生成水;同时通过电子传递过程伴随发生的作用产生ATP分

子。生物体主要通过脱羧反应产生CO2,即先转变成含有(-COOH)的,然后在专一的脱羧酶催化下,从羧基中脱去CO2。细胞中的可以“”、“加氧”或“失电子”等多种方式进行,而以脱氢方式最为普遍,也最重要。在的第1阶段中包括一些和氧化反应,但在三羧酸循环中更为集中。三羧酸循环是在中普遍存在的环状反应序列。循环由连续的组成,反应中间物质都是含有3个羧基的三或含有2个羧基的二羧酸,故称三羧酸循环。因柠檬酸是环上物质,又称。也可用发现者的名子命名为克雷布斯循环。在循环开始时,一个乙酰基以乙酰-CoA的形式,与一分子四碳化合物缩合成六碳三羧基化合物柠檬酸。柠檬酸然后转变成另一个六碳三羧酸。脱氢并失去CO2,生成五碳二羧酸α-酮戊二酸。后者再脱去1个CO2,产生四碳二羧酸琥珀酸。最后琥珀酸经过三步反应,脱去2对氢又转变成。再生的可与另一分子的乙酰CoA反应,开始另一次循环。循环每运行一周,消耗一分子乙酰基(二碳),产生2分子CO2和4对氢。参加了循环反应,但没有净消耗。如果没有其他反应消除,理论上一分子草酰乙酸可以引起无限的进行氧化。环上的羧酸化合物都有,只要小量即可推动循环。凡能转变成乙酰CoA或三羧酸循环上任何一种催化剂的物质,都能参加这循环而被氧化。所以此循环是各种物质氧化的共同机制,也是各种物质代谢相互联系的机制。三羧酸循环必须在有氧的情况下进行。环上脱下的氢进入,最后与氧结合成水并产生ATP,这个过程是生物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由一系列按特定顺序排列的结合组成。链中每个成员,从前面的成员接受氢或电子,又传递给下一个成员,最后传递给氧。在的过程中,逐步释放,同时将其中大部分能量,通过作用贮存在ATP分子中。不同生物,甚至同一生物的不同组织的都可能不同。有的只含有一种酶,也有的含有多种酶。但大多数由下列成分组成,即:类、类、类、和类。这些的(或)部分,在上不断地被氧化和还原,起着传递氢()或电子()的作用。其蛋白质部分,则决定酶的专一性。为简化起见,书写时常略去其蛋白质部分。上图即是存在最广泛的NADH和另一种FADH?。图中用MH2代表任一还原型,如苹果酸。可在专一的()的催化下,脱去一对氢成为M ()。这类,以NAD+(腺嘌呤二核苷酸)或NADP+()为辅酶。这两种都含有烟酰胺(维生素PP)。在反应中,可接受1个氢和1个电子成为还原型辅酶,剩余的1个H+留在液体中。

NAD++2H(2H++2e)NADH+H+

NADP++2H(2H++2e)NADPH+H+

黄素蛋白类是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或黄素单核苷酸(FMN)为辅基的脱氢酶,其辅基中含核黄素(维生素B2)。NADH就是一种,可以将NADH的氢原子加到FMN上,在NADH中起作用。也是一种,可以将底物琥珀酸的1对氢原子直接加到辅基FAD上,使其氧化生成延胡索酸。FADH2继续将H传递给FADH2中的下一个成员,所以FADH2呼吸链比NADH呼吸链短,伴随着呼吸链产生的ATP也略少。类的含硫及非卟啉铁,故称。其作用是通过铁的变价传递电子:Fe³+=e++Fe²+。这在上,常和或结合成复合物。在从NADH到氧的中,有多个不同的,有的在NADH中,有的和及c1有关。是一种,因广泛存在于生物界故又名。其分子中的结构能可逆地加氢还原成对,在呼吸链中起中间传递体的作用。是一类以铁(与血红素的结构类似)为辅基的红色或棕色蛋白质,在中依靠铁的化合价变化而传递电子:Fe³+=e+Fe²+。发现的细胞色素有b、c、c1、aa3等多种。这些细胞色素的、辅基结构及辅基与蛋白质部分的连接方式均有差异。在典型的中,其顺序是b→c1→c→aa3→O?。还不能把a和a3分开,而且只有aa3能直接被分子氧氧化,故将a和a3写在一起并称之为。生物界各种的差异主要在于组分不同,或缺少某些中间传递体,或中间传递体的成分不同。如在分枝杆菌中用维生素K代替;又如许多细菌没有完整的细胞色素系统。的组成虽然有许多差异,但其传递电子的顺序却基本一致。生物进化越高级,就越完善。与呼吸链的ATP生成作用叫做氧化磷酸化。NADH每传递1对氢原子到氧,产生3个ATP分子。FADH2则只生成2个ATP 分子。

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高等植物、高等动物和人来说,称为无氧呼吸。如果用于(如、酵母菌),则习惯上称为。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苹果储藏久了会有酒味;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和二氧化碳,并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以适应缺氧的环境条件;高等动物和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尽管呼吸运动和都大大加强了,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骨骼肌对氧的需要,这时内就会出现无氧呼吸。高等动物和人体的无氧呼吸产生。此外,还有一些的某些器官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也可以产生乳酸,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

植物的呼吸作用

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第二个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以上两个阶段中的各个反应是由不同的酶来催化的。在无氧呼吸中,葡萄糖氧化分解时所释放出的能量,比有氧呼吸释放出的要少得多。例如,1mol的葡萄糖在分解成乳酸以后,共放出的能量,其中有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二者的区别

无氧呼吸:

指生活细胞对有机物进行的不完全的氧化。这个过程没有分子氧参与,其氧化后的不完全主要是酒精。总反应式:C6H12O6→2C?H5OH+2CO?+226千焦耳(54千卡)在高等植物中常将无氧呼吸称为发酵。其不完全为酒精时,称为;为乳酸则称为。在缺氧条件下,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暂时维持其生命活动。无氧呼吸最终会使植物受到危害,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有机物进行不完全氧化、产生的能量较少。于是,由于,加速速率,以补偿低的ATP产额。随之又会造成不完全氧化产物的积累,对细胞产生毒性;此外,也加速了对糖的消耗,有耗尽的危险。

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

无氧呼吸公式:

酒精发酵:C6H12O6→2C?H5OH+2CO?+能量

(箭头上标:酶)

乳酸发酵:C6H12O6→2C?H6O?+能量

(箭头上标:酶)

有氧呼吸公式:C6H12O6+6H?O+6O?酶→6CO?+12H?O+38ATP

有氧呼吸主要在内,而无氧呼吸主要在细胞基质内.

有氧呼吸需要分子氧参加,而无氧呼吸不需要分子氧参加

有氧呼吸分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分解产物是:酒精和CO?或者乳酸

有氧呼吸释放能量较多,无氧呼吸释放能量较少.

历史发展过程

在远古时期,地球的大气中没有氧气,那时的微生物适应在无氧的条件下生活,所以这些微生物(专性厌氧微生物)体内缺乏氧化酶类,至今仍只能在无氧的条件下生活。随着地球上绿色植物的出现,大气中出现了氧气,于是也出现了体内具有有氧呼吸酶系统的好氧微生物。可见,有氧呼吸是在无氧呼吸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尽管现今生物体的呼吸形式主要是有氧呼吸,但仍保留有无氧呼吸的能力。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明显的不同。

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虽然有明显的不同,但是并不是完全不同。从葡萄糖到丙酮酸,这个阶段完全相同,只是从丙酮酸开始,它们才分别沿着不同的途径形成不同的产物: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全过程释放较多的能量;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则分解成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全过程释放较少的能量。

3意义

呼吸作用

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

第一

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转变为热能而散失,另一部分储存在中。当ATP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时,就把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的分裂,植株的生长,矿质元素的吸收,肌肉的收缩,神经冲动的传导等。

第二

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在呼吸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可以成为合成体内一些重要化合物的原料。例如,葡萄糖分解时的中间产物丙酮酸是合成氨基酸的原料。同时,保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保持平衡。

应用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的某些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者直接用微生物参与控制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人们熟知的利用酵母菌发酵制造、果酒、工业酒精,利用乳酸菌发酵制造和酸牛奶,利用真菌大规模生产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已经进入能够人为控制和改造,使这些微生物为人类生产产品的现代发酵工程阶段。现代发酵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利用DNA 重组技术有目的地改造原有的菌种并且提高其产量;利用生产药品,如人的、和生长素等。

呼吸作用的文字式和化学式

文字式:葡萄糖+氧气=+水+(催化剂:酶)

化学式:C6H12O6+6O2=6CO2+6H2O+能量(催化剂:酶)

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中考试题汇编

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中考试卷汇编 1.(2010·深圳市)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拥有世界最大的5000平方M生态绿墙,栽种上海本地的绿色植物,成为世博园里“绿色的明珠”。生态绿墙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帮助吸收园区内二氧化碳,降低夏季温度,这一功能是由植物的哪些生命活动来实现的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气体扩散和蒸腾作用 2.(2010·深圳市)在观察了叶片的结构后,晓东将刚摘下的叶片放人70度的热水中,很快发 现叶片表面产生许多的小气泡,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 象说明 .叶片上表面含叶 B A.叶片下表面的光照弱 绿体比下表面的多 .叶片下表面的气孔多 D C.叶片下表面产生的氧气多 ·景德镇)我们行进在公园里时,经常发现草坪上有爱心提示牌:“请勿践20103.(踏,爱护我”。这是因为经常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其中的科学道理是 .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B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C 表示一昼夜中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承德市)图44.(2010幅图所示的现象发生在夜间 ·宿州)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有重要作用,主要是因为它的.( 52010 .吸收作用.蒸腾作用 D C B A.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01.(60·内江市)当踏入山林时,会感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 1 / 11

.植物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B.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A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滕作用 D.茂盛的林木遮住了大部分太阳光 7.(2010·威海市)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不包括 A.降低叶片的温度 B.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C.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 D.有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8.(2010·威海市)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 A.生命活动每时每刻都需要氧 B.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作为动力 C.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D.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必须及时排出9.(2010·乐山市)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必须要有光照 B.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的根本保障 C.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绿色植物所有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10.(2010·乐山市)为了提高温室中的蔬菜产量,应将温度控制为 A.白天比晚上高 B.晚上比白天高 C.晚上和白天都高 D.晚上和白天都低11.(2010·乐山市)绿色植物在光下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是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吸收水和无机盐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2010·苏州市)一株生理功能正常的绿色植物,在下图所示的五种不同条件下都能持续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2 / 11 吸根毛 C..呼吸作用台 A.光作用 B D.蒸腾作用水

高中生物必修一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1. )(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33-磷酸甘油酸为糖酵解,该阶段产生的个碳原子的化合物为.阶段BBC 为柠檬酸循环,该过程中一些特殊分子携带氢原子进入阶段.阶段CABNADPH 产生的物质④指的是.阶段和阶段D .合成物质③有关的酶只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1 () 】在需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中,相同的产物是【变式训练 A.ATP BCO CHO D[H] ...22 2 CO2,其中①②表示【变式训练丙酮酸】真核细胞有氧呼吸中含碳物质的变化是葡萄糖) (两个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H2O [H] B A[H] 都用于生成.①和②中产生.①和②产生的较多的是②DC .①和②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①和②是需氧呼吸中释放大量能量的阶段 3 )【变式训练】下列有关人体细胞需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糖酵解,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转化为热能B.通过电子传递链,携带氢的特殊分子与氧结合生成水ATP130C中的能量分子葡萄糖中的能量大约是.分子12D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后释放的能量不同.分子葡萄糖和厌氧呼吸) (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 .肌肉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是一种克服暂时缺氧的应急措施.产生的乳酸运至肝脏后被分解CCO DTPA时伴有氢的生成.剧烈运动时的产生与厌氧呼吸无关.产生2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比较) 1.(关于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7 / 1 A BATP 中.都能产生丙酮酸.都有能量释放,部分能量转移到C DCO2H2O 和.都能产生.都能发生有机物的分解1】如图表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率的关系(假设以葡萄糖作为呼吸【变式训 练)(作用的底物)。下列说法错误的

高中生物必修一呼吸作用练习题

呼吸作用 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 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 C. 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 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2.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Q和Q体积变化的相对 是() A. 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 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 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 d条件下,产生的CQ全部来自线粒体 18c b气体的容器内,18Q进入细胞3?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后, 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 A. 丙酮酸 B.乳酸 C.二氧化碳 D.水 4.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B. 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 无氧呼吸不需要Q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 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5?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 C. 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 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6. 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 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 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 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7、下列4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菌制备物,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不产生CQ的试管为() A. 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 B. 葡萄糖+线粒体 C. 丙酮酸+线粒体 D. 丙酮酸+细胞质基质并隔绝空气

呼吸作用的全部过程

1基本资料 概述 过程

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第三个阶段(呼吸电子传递链),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氧结合而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中进行的。以上三个阶段中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不同的酶来催化的。在生物体内,1mol的葡萄糖在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共释放出大约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0.52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38个ATP,1mol ATP储存30.54kJ能量),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仅有34%转化为ATP)。 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是有氧呼吸。那么,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能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呢?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生物体内的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能够进行另一类型的呼吸作用——无氧呼吸。 苹果储藏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并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以适应缺氧的环境条件。高等动物和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尽管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都大大加强了,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骨骼肌对氧的需要,这时骨骼肌内就会出现无氧呼吸。高等动物和人体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此外,还有一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也可以产生乳酸,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 植物有氧呼吸过程中,中间产物丙酮酸必须进入线粒体才能被分解成CO2[1] 在远古时期,地球的大气中没有氧气,那时的微生物适应在无氧的条件下生活,所以这些微生物(专性厌氧微生物)体内缺乏氧化酶类,至今仍只能在无氧的条件下生活。随着地球上绿色植物的出现,大气中出现了氧气,于是也出现了体内具有有氧呼吸酶系统的好氧微生物。可见,有氧呼吸是在无氧呼吸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尽管现今生物体的呼吸形式主要是有氧呼吸,但仍保留有无氧呼吸的能力。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明显的不同。 产生乳酸的主要有乳酸菌、玉米的胚、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和骨骼肌,这就是为什么剧烈运动后腿会发酸。而产生酒精酒精最主要的是酵母菌、根霉、曲霉。特别的是硝化细菌是兼性呼吸。 意义 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 植物呼吸作用过程:有机物(储存能量)+氧(通过线粒体)→二氧化碳+水+能量 化学式有机物(储存能量)(一般为葡萄糖C6H12O6)+6O2 →(条件:酶)6CO2+6H2O+大量能量

植物的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植物的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复习目标] 1、举例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以及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2、列举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概述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识别茎的结构和各部分 的作用。 3、掌握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和功能,描述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4、描述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及意义。 5、认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考点提示] 1、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2、导管和筛管的结构及作用,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3、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4、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5、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意义及有关实验。 6、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精题解析] [例一](2005湖南益阳)一些老人特别喜欢早晨到树林里锻炼身体,感到空气清新,主要原因是() A、空气中氧含量高 B、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C、空气中水蒸气多 D、空气中有毒气体、灰尘减少 {解析}早晨的树林中氧气含量较低,而二氧化碳含量教高,因为晚上树木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人们之所以感到空气清新,只是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和灰尘减少了的缘故。 {答案} D {例二}(2006 莱芜)为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某同学选择一盆栽的斑叶植物作为实验材料,该植物叶片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界限清晰。他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在透明塑料袋中放置固体氢氧化钠的用途是。 (2)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方案,以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将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4小时后,同时摘下叶片A、B利用进行脱色处理,然后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结果。 (4)叶片A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的结果比较,表明;叶片A绿色部分和叶片B绿色部分的结果比较,表明。 [解析] 本题是考查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内容,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是用固体氢氧化钠来除去塑料袋内二氧化碳的。要想排除叶内原有淀粉,采用的方法是将其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使其只进行呼吸作用,这样叶内原有的淀粉就能运走或耗尽。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用酒精这种有机溶剂,叶片A绿色部分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叶片A中非绿色部分则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片A、B两片绿色部分的区别是A叶有二氧化碳,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B叶片没有二氧化碳,不进行光合作用,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计算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计算 一、知识基础 二、相关练习 1.对不同地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作物产量及太阳辐射量作比较,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对太阳能利用率最低的是英国甜菜 B.以色列玉米呼吸作用的消耗率最大 C.高的太阳辐射量,能使作物有高的光合作用量,但不一定有高的作物产量 D.作物产量高的地区,往往不是太阳辐射高的热带,而是在昼夜温差大的温带 2.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分成四等组,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强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B

A.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7℃ B.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9℃ C.27~29℃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D.30℃下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为2mg/h 3.右图为某绿色植物在25℃时光照强度与氧气释放速度之间 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 A.在500lux下,此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B.在1000lux下,此植物每小时氧气的释放量为0ml C.在1500lux下,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速度为5ml/h D.在4000lux下,此植物氧气的释放量为15ml 4.一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小球藻放在一只 玻璃容器内,使之处于气密封状态。实验在保持适 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并从第5分钟起给予光照。 实验中仪器记录了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结果如 右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0~5分钟之间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 。 (2)给予光照后氧气量马上增加的原因是。 (3)在5~20分钟之间,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 溶液后,氧气产生量呈直线上升,这是因为 (4)加入少量的NaHCO 3 。 (5)加入NaHCO 溶液后,平均每分钟释放摩尔的氧气。 3 (1)呼吸作用消耗了容器中的氧气 (2)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浓度逐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 (3)光合作用使密闭容器内的CO 2

呼吸作用的全部过程

呼吸作用的全部过程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呼吸作用 生物体内的在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过程,是所有的都具有一项。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这些能量来自内、和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基本资料 概述 的都需要消耗,这些能量来自体内、和等的。生物体内的在内经过一系列的,最终生成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的总,叫做呼吸作用(又叫)。

呼吸作用,是细胞把分解并产生的过程,又称为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无论是否,内完成生命活动所需的,都是来自呼吸作用。细胞中,是与呼吸作用最有关联的胞器,呼吸作用的几个关键性步骤都在其中进行。 呼吸作用是一种酶促氧化反应。虽名为,不论有无氧气参与,都可称作呼吸作用(这是因为在上,有转移的反应过程,皆可称为氧化)。有氧气参与时的呼吸作用,称之为有氧呼吸;没氧气参与的反应,则称为无氧呼吸。同样多的有机化合物,进行无氧呼吸时,其产生的,比进行有氧呼吸时要少。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是细胞内不同的反应,与生物体没直接关系。即使是呼吸氧气的生物,其细胞内,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呼吸作用的目的,是透过释放里的能量,以制造(ATP),即最主要的直接能量供应者。呼吸作用的过程,可以比拟为与的燃烧,但两者间最大分别是:呼吸作用透过一连串的反应步骤,一步步使中的放出,而非像燃烧般的一次性释放。在呼吸作用中,:、和的基本组成单位──、和,被分解成更小的,透过数个步骤,将到氢(为-1的氢)中。最后经过一连串的,被生成;原本贮存在其中的能量,则转移到ATP分子上,供生命活动使用。 过程

最新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中考试题汇编

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中考试题汇编 1.(2010·深圳市)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拥有世界最大的5000平方米生态绿墙,栽种上海本地的绿色植物,成为世博园里“绿色的明珠”。生态绿墙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帮助吸收园区内二氧化碳,降低夏季温度,这一功能是由植物的哪些生命活动来实现的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气体扩散和蒸腾作用 2.(2010·深圳市)在观察了叶片的结构后,晓东将刚摘下的叶片放人70度的热水中,很快发现叶片表面产生许多的小气泡,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 A.叶片下表面的光照弱 B.叶片上表面含叶 绿体比下表面的多 C.叶片下表面产生的氧气多 D.叶片下表面的气孔多 3.(2010·景德镇)我们行进在公园里时,经常发现草坪上有爱心提示牌:“请勿践踏,爱护我”。这是因为经常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其中的科学道理是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4.(2010·承德市)图4表示一昼夜中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幅图所示的现象发生在夜间 5.(2010·宿州)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有重要作用,主要是因为它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6.(2010·内江市)当踏入山林时,会感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

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植物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滕作用 D.茂盛的林木遮住了大部分太阳光 7.(2010·威海市)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不包括 A.降低叶片的温度 B.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C.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 D.有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8.(2010·威海市)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 A.生命活动每时每刻都需要氧 B.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作为动力 C.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D.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必须及时排出 9.(2010·乐山市)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必须要有光照 B.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的根本保障 C.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绿色植物所有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 10.(2010·乐山市)为了提高温室中的蔬菜产量,应将温度控制为 A.白天比晚上高 B.晚上比白天高 C.晚上和白天都高 D.晚上和白天都低 11.(2010·乐山市)绿色植物在光下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是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吸收水和无机盐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2010·苏州市)一株生理功能正常的绿色植物,在下图所示的五种不同条件下都能持续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与呼吸作用有关的计算

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计算 【知识回顾】 呼吸作用的计算会涉及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之间葡萄糖的消耗量、氧气的消耗量、二氧化碳的生成量、能量、产生A TP的量等计算问题。 1.细胞呼吸的总反应式 (1)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2)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酵母菌、植物细胞在无氧条件下的呼吸] 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高等动物和人体的骨骼肌细胞、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胡萝卜的叶、玉米的胚等细胞在无氧条件下的呼吸,蛔虫和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无线粒体,也只进行无氧呼吸。] 2.细胞呼吸的能量关系 (1)有氧呼吸1mol葡萄糖彻底分解释放2870kJ能量,1161kJ储存在ATP中,形成38ATP (第一阶段形成2ATP、第二阶段形成2A TP、第三阶段形成34ATP),其余以热能散失。(2)无氧呼吸——乳酸发酵与酒精发酵 在无氧呼吸的乳酸发酵与酒精发酵过程中,第一阶段产生2A TP;第二阶段释放的能量太少,不足于形成ATP,释放的能量全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如果消化了相同物质的量的葡萄糖,在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中,转移到ATP的能量与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是相同的,都是61.08kJ /mol,形成2A TP,但释放的能量要多一些,1mol葡萄糖分解成酒精释放225.94kJ能量,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释放196.65kJ能量,61.08kJ储存在A TP 中,其余以热能散失。 3.呼吸类型 (1)O2的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O2浓度直接影响呼吸作用的性质。O2浓度为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下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上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2)细胞呼吸时气体的变化情况(以植物为例) ①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的氧气量和放出的二氧化碳量相等; ②如果只进行无氧呼吸,则不吸收氧气,能放出二氧化碳; ③如果既有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则吸收的氧气量小于放出的二氧化碳量。【例题讲解】 〖例题1〗酵母菌发酵产生CO2的摩尔数为N,在安静情况下,人消耗同样数量的葡萄糖可以产生的CO2量是(B) A.1/3Nmol B.3Nmol C.6Nmol D.12Nmol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胞呼吸的有关计算。 〖解析〗酵母菌发酵产生CO2的摩尔数为N,由反应式“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需消耗N/2的葡萄糖;由人通过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反应式“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人消耗N/2的葡萄糖,可产生3N的

2016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2016年中考生物-专题训练《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2016中考生物专题训练《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5?孝感)玉兰、海棠等植物在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却可以开出满树娇艳的花朵.推测这些花瓣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正确的是() A.它们是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B.它们是花瓣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C.它们是树皮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再运输到花瓣的 D.它们是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并储存于树干,在开花时通过筛管转运到花瓣的2.(2015?临沂)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B.绿色植物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C.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减少降水 D.绿色植物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5.(2015?茂名)下面是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方法步骤,其中有操作错误的是()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 ③把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射 ④一段时间后摘下叶片并去掉纸片 ⑤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小烧杯 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厚滴加碘液,观察叶色变化.A.①B.②C.④D.⑤ 6.(2015?龙沙区模拟)当你和同学们漫步绿树成荫、遍地青草的林间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此时你会想到这是绿色植物的什么作用改善了空气的质量?()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呼吸作用和运输作用 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D.蒸腾作用和输导作用 7.(2012?济宁)俄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说:它(绿色植物)是窃取天火的普罗米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习题(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 小题,共32.0 分) 1.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株生长过程中,吸收的水除部分用于蒸腾作用外,主要用于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B.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上表皮多 C.干旱地区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这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如图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二氧化碳吸收和释放情况得到的.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 AB 段(不包括A、B 两点)相符的一项是() A. B. C. D. 3.为了探究植物的吸水作用,孟晓同学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探究,此时天 平处于平衡状态.若将青菜全部拿下来 浸入清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再将青菜从清 水中拿出来并擦干,重新将青菜放入天平 的左托盘上时,天平与之前处于平衡状态 时相比,它的指针将() A.向左倾斜 B. 向右倾斜 C. 保持不变 D. 无法确定 4.冬青树是一种常绿乔木,公路的两侧有时会种上它来绿化环境.我们经常能见到园林工人拿着剪刀修剪冬青,在修剪时,他们通常会将冬青树尖端长出来的顶芽修剪掉,这是为了() A.促进冬青的顶端优势 B. 抑制冬青的顶端优势 C. 使冬青不再生长 D. 使冬青长得更高大 5.有关如图三个实验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 B.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 C.丙装置的塑料袋内壁有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 D.丙装置的塑料袋口应该扎在植物茎的基部,土壤以上,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计算题解法探究(01)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计算题解法探究 植物的新陈代谢历年来都是高考的“主角”,而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为背景的试题历来是高考生物命题的重点和热点。在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尤其是上海、广东、江苏等地的试题中,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计算题经常出现。这类试题涉及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大生理过程,同时还与化学知识相结合,是综合性较强的热点试题。不少考生在解答此类试题时常常感到困惑,甚至不知如何分析。本文将通过知识整理和典例精析的形式,帮助考生掌握这类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明确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的表示方法及相互关系。 1.表示方法: 净光合速率通常以o2释放量,或co2二氧化碳或有机物积累量来表示;真正光合速率(也称 为总光合速率或实际光合速率)通常用o2产生量,co2固定量或有机物的产生量来表示。 2.相互关系 在黑暗条件下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此时测得o2吸收量(即空气中o2的减少量)或co2释放量(即空气中的co2增加量)直接反应呼吸速率。 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此时测得的空气中的o2增加量(或co2的减少量)比植物实际光合作用所产生的o2量(或消耗的co2量)要少,因为植物在光合作 用的同时也在通过呼吸作用消耗o2,放出co2。因此此时测得的数值并不能反映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而反映出表观光合速率或称净光合速率。图像如下:(5-1) 光合作用总反应式:6CO2 +12H2O——→ C6H12O6 + 6H2O+6O2 解题的时候把我以下5点: (1)反应前后的摩尔比是进行有关计算的基础。 (2)光合作用释放6个o2全部来自光反应阶段原料H20的分解。 (3)光反应阶段需要12个H20,光解产物24个【H】,在暗反应中用于还原6个co2,并产生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计算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计算 (1)有光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黑暗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速率=外界环境中O2减少量或CO2增加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 (2)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且两种呼吸都能产生CO2,若放出的CO2的体积与吸收的O2的体积比为1:1,则只进行有氧呼吸;若放出的CO2的体积与吸收的O2的体积比大于1,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存;若只有CO2的放出而无O2的吸收,则只进行无氧呼吸。 例4.(2006上海)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mL,CO2增加48mL,则在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 A.1/3倍B.1/2倍C.2倍D.3倍 解析:根据有氧呼吸反应式可知: 根据无氧呼吸反应式可知: 氧气减少了24,可知有氧呼吸产生了24ml CO2,又因CO2共增加,可知无氧呼吸产生了24ml CO2。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CO2量相同的情况下,根据公式可计算出其消耗葡萄糖的比为1:3。答案:D 例5.某植株在黑暗处每小时释放0.02mol CO2,而光照强度为的光照下(其他条件不变),每小时吸收0.06mol CO2,若在光照强度为的光照下光合速度减半,则每小时吸收CO2的量为() A.0 mol B.0.02 mol C.0.03 mol D.0.04mol 解析:植株在黑暗处释放0.02mol CO2表明呼吸作用释放CO2量为0.02mol,在a光照下每小时吸收CO20.06mol意味着光合作用实际量为0.06+0.02=0.08molCO2,若光照强度为(1/2)a时光合速度减半,即减为0.04mol,此时呼吸释放CO2仍为0.02mol故需从外界吸收0.02mol CO2。答案:B

生物必修一细胞呼吸测试题

细胞呼吸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中含有C、H、O、N、P元素 B.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发生 C.ATP中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下列关于新陈代谢叙述,不正确的 ( ) A.能量代谢是伴随着物质代谢而进行的 B.有机物合成时贮存能量,分解时释放能量 C.同化作用贮存ATP,异化作用释放ATP D.同化作用,异化作用是不分先后,同时进行的 3、苹果内部腐烂时消耗一定量的葡萄糖可产生A摩尔的二氧化碳,其植物体叶片在正常生长时,消耗同样数量的葡萄糖可产生二氧化碳: A.1A摩尔 B.2A摩尔 C.3A摩尔 D.4A摩尔 4、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①蛔虫进行无氧呼吸②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③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④发酵和无氧呼吸为同一概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下列关于无氧呼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过程释放的能量少 B、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C、能进行无氧呼吸的植物都是低等植物 D、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分解为中间产物 6、人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的供能方式是: ( ) A、主要是有氧呼吸 B、主要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C、只进行无氧呼吸 D、主要是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7、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存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CO的释放量比氧气的吸收量大3~4倍,这说明此时的蚕豆是()。 8、经测定,蚕豆种子在发芽的早期, 2 A.只进行有氧呼吸 B.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占优势 C.只进行无氧呼吸 D.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占优势 9、将水果放在密封的地窖中,可保存较长时间,地窖影响水果代谢的原因是()。 CO浓度增加,抑制细胞呼吸 B.黑暗无光,不易引起早熟 A. 2 C.温度适宜,水果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增强 D.湿度适宜,水分容易保持 10、制作泡菜、酸菜时,所用菜坛子必须密封,其原因是 A.防止水分蒸发 B.防止菜叶萎蔫 C.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 D.乳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被抑制 11、如果葡萄糖液中有一半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那么每消耗1mol葡萄糖,将产生 A.2mol二氧化碳 B.3mol二氧化碳 C.4mol二氧化碳 D.6mol二氧化碳 12、现有一瓶掺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为3∶5,这是因为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习题(含答案)教学文案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习题(含答案)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 1. 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株生长过程中,吸收的水除部分用于蒸腾作用外,主要用于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B. 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上表皮多 C. 干旱地区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这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 如图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二氧化碳吸收和释放情况得到的.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AB段(不包括A、B两点)相符的一项是 () A. B. C. D. 3. 为了探究植物的吸水作用,孟晓 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探 究,此时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若将 青菜全部拿下来浸入清水中,过一 段时间后再将青菜从清水中拿出来 并擦干,重新将青菜放入天平的左 托盘上时,天平与之前处于平衡状态时相比,它的指针将() A. 向左倾斜 B. 向右倾斜 C. 保持不 变 D. 无法确定 4. 冬青树是一种常绿乔木,公路的两侧有时会种上它来绿化环境.我们经常能见到园林工人拿着剪刀修剪冬青,在修剪时,他们通常会将冬青树尖端长出来的顶芽修剪掉,这是为了() A. 促进冬青的顶端优势 B. 抑制冬青的顶端优 势 C. 使冬青不再生长 D. 使冬青长得更高大5. 有关如图三个实验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 B. 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且必须放置在阳光下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高二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1、关于ATP 1 2??→←??酶酶ADP +Pi +能量的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上述过程中存在着能量的释放和贮存 B .所有生物体内ADP 转变成ATP 所需能量都来自细胞呼吸 C .这一反应无休止地在活细胞中进行 D .这一过程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2.下表是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方法 ( ) A B .酶具有高效性 C .酶具有专一性 D .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 3.ATP(甲)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显著增加 B .甲→乙和乙←丙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相同 C .丙中不含磷酸键,是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 .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 4.ATP 中的化学能储存于 ( ) A .腺苷内 B .磷酸基内 C .腺苷和磷酸基连接的键内 D .普通磷酸键和高能磷酸键内 5.如图为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叶片呈绿色是由于Ⅰ上含有大量色素 B .能够将光能转换为稳定的化学能的过程是在Ⅰ上完成的 C .Ⅱ中CO 2被固定并还原成图中的甲物质 D .Ⅰ、Ⅱ上酶的种类、功能不相同 6.下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B.图中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水中会检测到放射性 D.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7.右图所示的图解表示真核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可以在细胞质 基质中发生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8.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反应场所都有线粒体②都需要酶的催化③反应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④都能产生ATP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⑥都能产生水⑦反应过程中都能产生[H]⑧都能把有机物彻底氧化 A.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⑤⑦D.②③④⑤⑧ 9.右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A.②处产生CO2 B.①处产生ATP C.②处产生[H] D.③处发生[H]与O2的结合反应 10.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 D.原核生物也有可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11.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有利于() A.降低呼吸强度B.降低水分吸收 C.促进果实成熟D.促进光合作用 12.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B.ATP的组成元素和核酸的一致 C.温度或pH改变可以导致酶结构的改变 D.ATP转化为ADP时要消耗水 13.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生物必修一专题六-呼吸作用

《分子与细胞模块》 专题六细胞呼吸 【知识梳理】 一、细胞呼吸 1、概念: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又叫做呼吸作用或生物氧化。 2、细胞呼吸的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中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二、有氧呼吸 1 概念: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CO2和H2O,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2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 (1)线粒体的结构特点:内膜内折成嵴,增加内膜表 面积,为酶提供了广阔的附着位点,有利于化学反应 的顺利进行。 内膜上附有大量的ATP合(成)酶。 线粒体基质内含有DNA、RNA、酶、核糖体、无机盐 等物质,可进行DNA的复制、转录和蛋白质的翻译过 程。 (2)线粒体的分布:在细胞内一般均匀分布,可以定向地运动到代谢旺盛的地方,需能多的细胞(如分裂能力强的细胞、分泌蛋白能力强的细胞),线粒体数目较多。 3 有氧呼吸基本过程 (1)第一阶段:又叫糖酵解;反应场所: 反应过程: (2)第二阶段:又叫三羧酸循环或柠檬酸循环;反应场所: 反应过程: (3)第三阶段:又叫电子传递链或氧化磷酸化;反应场所: 反应过程: (4)总反应式: 例1、有氧呼吸中CO2产生于() A [H]和O2结合生成H2O时 B 生成ATP时 C 葡糖糖最初被分解成丙酮酸时 D 丙酮酸和H2O被彻底分解时 三、无氧呼吸 1 概念:一般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产生C2H5OH和CO2或转化成C3H6O3(乳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 无氧呼吸过程: (1)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相同;反应场所: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计算

解析题目: 例1 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在10℃、20℃的温度下,分别置于5000勒克斯、20000勒克斯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果如图所示。 (1)该叶片的呼吸速率在20℃下是10℃下的倍。 (2)该叶片在10℃、5000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是 mg。 (3)该叶片在20℃、20000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如果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每小时产生的葡萄糖为 mg。 解析: 1、要弄清题干中告诉我们的信息是什么?——要抓住所示气体量变化量为实际测得的,即“植物从外界吸收的氧气量是净产量,而不是植物实际的产生量”是关键。 2、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和每小时产生的葡萄糖是实际产生量还是净产量(均为实际产量)。 (1)黑暗时因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测得的氧气吸收量就是它实际消耗的O2量,在200C时呼吸速率:1.5mg,在100C时呼吸速率:0.5mg,因此该叶片的呼吸速率在200C时是100C时的3倍; (2)光照时测得的O2释放量则是释放到外界的,是净产量。 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氧气量=测得的+自身呼吸消耗的 =释放的O2量3.5 mg(净产量)+ 呼吸消耗0.5mg =4mg (3)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氧气量=测得的+自身呼吸消耗的 =释放的O2量6 mg(净产量)+ 呼吸消耗1.5mg =7.5mg

根据反应式,设产生葡萄糖为X,则 6CO2+12H2O C6H12O6+6O2+ 6H2O 180 192 X 7.5 X = 180× 7.5 ÷ 192=7.03 mg 参考答案:(1)3 (2)4 (3)7.03 例2 在25℃,有氧条件下,某植物在黑暗中,每小时产生CO2为44mg,给予充足光照后,每小时吸收44mgCO2,则该植物每小时实际合成的C6H12O6的量为 mg。 解析: 教师:首先,该植物在黑暗中产生的CO2来自有氧呼吸,因此测得的产生的CO2就是呼吸作用实际消耗量。其次,该植物每小时向外界吸收CO244mg为测量值,即为光合作用净产量。 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以量化的形式表达出来。 光合作用实际消耗的CO2量=测得的+自身呼吸产生的 = CO2吸收量44 mg(净产量)+ 呼吸产生CO244mg =88mg 据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 6CO2+12H2O C6H12O6 +6O2+6 H2O 264 180 88 X X =88×180÷264 则该植物每小时实际合成C6H12O6 为60 mg。 教师小节: 其中A1、A2、A3这三项可以按1:6:6的摩尔比计算;B1、B2、B3;C1、C2、C3也可以按1:6:6的摩尔比计算。 呼吸作用葡萄糖消耗量亦可由黑暗中测得的氧气消耗量(减少量)或CO2释放量(增加量)通过呼吸作用总反应式求出。 C6H12O6+6O2+ 6H2O 6CO2+12H2O+能量 例3:有一位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10g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分离开来,在离体条件下分别测定其光合作用中CO2的吸收量和呼吸作用中CO2的释放量,图A曲线表示:分别在15℃和30℃条件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呼吸作用》讲义

专题五呼吸作用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氧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在细胞内,1mol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可使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 中,其余能量以热能的的形式散失。 无氧呼吸:

注意:两个阶段需要不同的酶的催化。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后,只有少量能量储存于ATP中,近69%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及影响因素 资料分析: ?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会变黑,腐烂。 ?提倡慢跑的原因之一,是人体剧烈运动会导致肌肉酸胀。 思考: 导致幼根腐烂和肌肉酸胀的原因是?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1、温度:主要影响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 例题:右图表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呼吸速率与环境温度的关系,请分析A、B分别是什么类型的动物。 2、氧气 (1)一定范围内,随氧分压增加,有氧呼吸速率增加 (2)有氧抑制无氧呼吸

液滴移动法测定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 (1)装置:如图所示(黑暗环境中) (2)指标:细胞呼吸速率常用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或O2吸收量 来表示。 (3)原理:组织细胞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O2被NaOH溶液 吸收, 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有色液滴左移。 单位时间内有色液滴左移的距离可表示呼吸速率。 * 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如图所示: (以发芽种子为例,糖类为呼吸底物) 实验现象 结论 装置1 红色液滴 装置2 红色液滴 不动不动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或种子已死亡不动右移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左移右移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左移不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 酸的无氧呼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