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二年级讲义小二教案 第12讲综合测试学生版
- 格式:doc
- 大小:159.00 KB
- 文档页数:3
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1:[13分]欧拉、阿派、卡尔三个人看比赛,三个人支持的队伍是红队、黄队和蓝队。
请问,他们三人分别支持什么队伍?[][][]师:我们在推理的过程中也是考验我们一些常识性的知识的时候,比如妈妈问你,作业做完了没有,你回答说,还有一题没有做,那你是做完了还是没做完?生:没有。
师:像这样的问题,就算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也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这个思考过程就叫做推理。
接下来我们看看下面的这个问题,你能不能通过推理找到想要的结果呢?谁来读一读?生:[读题][请三位同学扮演欧拉、阿派进行对话]师:这里最容易找到的信息是哪一句话?生:欧拉说的“我支持的队伍是大海的颜色。
”大海的颜色是蓝色,所以欧拉支持的是蓝队。
师:找得非常准确,开了一个好头,那么现在还有哪两个队不知道是谁支持的?生:红队和黄队!师:你们推出来了没有?生:推出来了,阿派支持的是黄队,卡尔支持的是红队。
师: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推出来的?生:阿派说他支持的不是红队,只有两个队,那么他支持的只能是黄队。
黄队有阿派支持,那么剩下的红队就一定是卡尔支持的。
师:你们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生:是!师:前面是根据我们的常识推出来的,我们知道大海的颜色是蓝色,那欧拉支持的就是蓝队。
第二个我们用排除的方法,后面两个人,不是支持红队就是黄队,正好阿派说他支持的不是红队,那么就只有是黄队了。
你们除了这个思考方式,还有其他的方式吗?生:还可以先推出欧拉支持的是蓝队,阿派不支持红队,那么支持红队的就是卡尔,剩下的黄队就是阿派支持的。
师:非常棒!别看这么一个小小的推理题,里面也有多种思考方向,接下来咱们就小小地试一下。
做一做练习。
板书:欧拉:蓝队;阿派:黄队;卡尔:红队。
练习1:[6分]三个人考试成绩分别是96分、98分、100分。
[][][]分析:这里的分数只有3个,分别是96分,98分和100分,人也只有3个人,那么这里一定是一一对应的。
(三年级)暑期备课教员:* * *第十二讲等量代换一、教学目标: 1. 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运用其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2.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计算、验证等活动,亲历学习过程,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等量代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它的应用价值,从而体验学习的愉悦。
二、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代数知识做准备。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理解书等量代换的本质。
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创设情景,引入温故知新(5分)1. 出示画面:(1)看到这个画面,你们还记得这是什么故事吗?(2)在一年级我们就知道了,谁还记得曹冲是怎样知道大象重量的?(因为石头和大象的重量是相等的,称出石头重量就是大象重量)2. 引出课题:因为当时没有那么大的称能直接称出大象的重量,所以曹冲就用石头的重量代换了大象的重量,称出了石头的重量也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同学们,你们大概还不知道吧,曹冲确实非常了不起,他运用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等量代换。
(板书课题:等量代换)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一:(13分)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这张图上有哪些图形?生:有星星、太阳、月亮。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幅图告诉了我们什么?生:2个星星等于4个太阳。
师:是的,那你还知道什么呢?生:根据条件“”我们可以知道1个等于2个。
师:很好,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二幅图表示什么?生:3个星星等于1个月亮。
师:是的,我们刚才求出1个星星等于2个太阳,那跟第二幅图有什么关系呢?生:可以把第二幅图中的3个星星全部换成太阳。
师:是的,我们知道1个星星等于2个太阳,那3个星星等于几个太阳呢?生:2×3=6(个)太阳。
奥数已经成为现在孩子学习的加强工具。
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一种让孩子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法宝,一种可以扩宽孩子思维的奥秘兵器。
老师经常对学生们说,养成好的学习品质,拥有好的学习方法比学习知识自己重要得多,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
学习奥数更是如此。
奥数题对学生们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你既要注意到思维有广度有深度,在做题时还要加倍小心。
有些题往往是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首先,需要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个正确的认识,有些家长往往错误地认为。
只要是标题问题理解了,出点小错不妨。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助长了学生粗心大意之习气。
而在奥数题中,一点小错,往往是致命的。
学生做题出错了,我们应把它做为一个好的教育学生的契机,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并不停积累,是知识方面的,要牢记。
是习惯方面的,要改正。
相信久而久之,好的习惯必能养成。
第12讲简单列举一、知识要点有些题目,因其所求问题的答案有多种,直接列式解答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采用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
这种根据题目的要求,通过一一列举各种情况最终达到解答整个问题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二、精讲精练【例题1】从南通到上海有两条路可走,从上海到南京有3条路可走。
王叔叔从南通经过上海到南京去,有几种走法?【思路导航】为了帮助理解,先画一个线路示意图,并用①、②、③、④、⑤表示其中的5条路。
我们把王叔叔的各种走法一一列举如下:根据以上列举可以发现,从南通经过①到上海再到南京有3种方法,从南通经过②到上海再到南京也有3种方法,共有两个3种方法,即3×2=6(种)。
练习1:1.小明从家到学校有3条路可走,从学校到少年宫有两条路,小明从家经过学校到少年宫有几种走法?2.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走达铁路和4条直达公路,那么从甲地到乙地有多少种不同走法?3.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直达铁路,从乙地到丙地,有4条直达公路。
那么,从甲地到丙地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答案】1.6种走法 2.6种走法 3.8种走法【例题2】用红、黄、蓝三种信号灯组成一种信号,可以组成多少种不同的信号?【思路导航】要使信号不同,就要求每一种信号颜色的顺序不同,我们把这些不同的信号一一列举如下:从上面的排列中可以发现,红色信号灯排在第一位置时,有两种不同的信号,黄色信号灯排在第一位置时,也有两种不同的信号,蓝色信号灯排在第一位置时,也有两种不同的信号。
第十二讲时钟问题
1、同学们进行了50米赛跑比赛,平平用了12秒,比小华多用了1秒,小花比平平多用1秒,谁跑得最快?
2、一节课40分,从8点30分上课应当到几点几分下课?
3、王老师上午7:30到校上班,11:30下班,上午在校的时间是多少?
4、贝贝做家庭作业用了50分,正好在晚上8:00做完,贝贝是晚上几时几分开
始做作业的?
5、做一个零件从上午7:40分开始做,上午9:20分完成,做这个零件用了多长时
间?
6、小玲家的钟停了,电台广播2点时,奶奶跟电台对时,由于年老眼花,把时针
与分针颠倒了,小玲放学回家时见钟才2点整,大吃一惊,,请你帮助想一想,现在应该是几点钟?
7、小王骑自行车去A地,上午8时出发,在途中因有事停留了15分钟,到中午
12时才到达A地,小王骑自行车行了多少时间?
8、钟面上有12个数,你能画两条线将钟面分成三部分,使每部分的数相加的
和相等吗?
9、小奇从家到学校跑步去来回要8分钟,如果去时步行,回来时跑步一共需要
10分,那么小奇来回都是步行要几分钟?
10、冬冬做作业,写语文作业用去规定时间的一半,写数学作业用去剩下时间的一半,最后5分钟读书,冬冬完成全部作业作去了多长时间?
11、一只蜗牛从20厘米深的沟底往上爬,每爬4厘米要2分钟,然后停1分,问蜗牛从沟底爬到沟沿上要用多长时间?
12、明明家的台钟,一点钟响铃一下,两点钟响铃两下,三点钟响铃三下,八点钟响铃八下,半点钟就只响一下.有一次明明听见台钟响铃一下,没多久又响响了一下,后来又响了一下,你知道最后一响是几点钟吗?。
第十二讲重叠趣题【精品】之前,我们遇到过这样一些问题,两根木头钉在一起还有多长;把两块毛巾挂在铁丝上需要几个夹子等等.解答这些问题的时候都要考虑重叠的部分.在这节课中我们将这些类似的问题归纳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有目的的研究,来找到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数学乐园【分析】蜗牛白天往上爬了12分米,晚上又滑下来3分米,可以这样理解12分米中往上爬的3分米和往下滑的3分米重叠抵消,实际上每天只往上爬了9分米.这样爬了5天以后共爬了45分米,余下的12分米在第6天的白天就爬到竿顶了,而不需再向下滑了,所以一共需要6天就可以爬到竿顶.同学们,我们都玩过剪纸,如果把两张纸用胶水粘贴在一起,两张纸必然会有一端上下重合在一起,这重合的部分就是重叠部分.以前我们也遇到过一些重叠问题,解决重叠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是哪部分重叠,还要弄清重叠了几部分,然后再来根据题目的意思具体分析.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研究这个问题.智慧城堡【例1】洗好的8块手帕用夹子夹在绳子上晾干,每一块手帕的两边必须用夹子夹住,同1个夹子夹住相邻的两块手帕的两边,这样一共要多少个夹子?【分析】一块手帕要用两个夹子;两块手帕有一个重叠,用3个夹子;三块手帕有两个重叠,用4个夹子……8块手帕有7个重叠,每个重叠的边需要1个夹子,两头不重叠的边各要1个夹子.因此需要的夹子数是:7+2=9(个).总结本题规律:把手帕挂在绳子上晾干,需要的夹子数比手帕数多一个.【例2】把两根长为20厘米的筷子用绳子捆成一根长筷子,中间捆在一起的重叠部分是3厘米.捆成的长筷子长多少厘米?【分析】两根筷子总长度为20×2=40(厘米).捆在一起后,中间重叠部分的长度为3厘米.在这40厘米中,3厘米多算了一次,所以最后捆成的筷子长度应从这40厘米中减去多算的一个3厘米,为40-3=37(厘米).列式:20×2=40(厘米)40-3=37(厘米)答:捆成的长筷子长37厘米.【例3】小玲用胶水将两张同样长的纸粘成了一张长为80厘米的长条,其中粘在一起的部分长10厘米,这两张纸条各长多少厘米?【分析】粘在一起的部分是相互重叠粘贴的部分,在算两张纸条总长度时,这部分多算了一次,因此,两张纸条总长度是粘成的长纸条的长度加上重叠部分的长度,为80+10=90(厘米).那么,这两张纸条各自长为90÷2=45(厘米).列式:80+10=90(厘米)90÷2=45(厘米)答:这两张纸条各长45厘米.【例4】有两根铁丝,一根长为30厘米,另一根长为50厘米,将这两根铁丝焊接成一根长为75厘米的长铁丝.那么,中间的焊接重叠部分长为多少厘米?【分析】先求两块木板的长度,再看焊接的木板比两块木板总长度短多少厘米,这就是焊接部分的长度,即重叠部分的长度.两根铁丝总长为30+50=80(厘米),焊接在一起后,长为75厘米,中间重叠部分即为总长度与焊接后长度的差,为80-75=5(厘米).列式:30+50=80(厘米)80-75=5(厘米)答:中间的焊接重叠部分长为5厘米.【例5】有四块各长80厘米的木板,钉成一块木板(如图),中间钉在一起重叠的部分是10厘米,钉成的木板长多少厘米?【分析】四根木板的长度是80×4=320(厘米).钉在一起后,中间重叠部分每一次长度是10厘米,共有3个10厘米的重叠,要从总长度中把这多算的30厘米减掉,才是现在木板的长度.列式:80×4=320(厘米)10×3=30(厘米)320-30=290(厘米)答:钉成的木板长290厘米.拓展练习四根长都是8厘米的绳子,把它们打结连在一起,成为一根长绳,打结处每根绳用去1厘米,绳结长度不计.现在这根长绳长多少厘米?【分析】这题跟例5不同,要注意区分,并比较它们的不同.如果把两根长8厘米的绳子打结连在一起,中间有一个结,打结处每根绳用去1厘米,两根绳子就用去了2厘米,那么现在这根绳子就是8×2-2=14厘米.同道理,如果把四根长8厘米的绳子打结连在一起,中间有3个结,打结处每根绳用去1厘米,四根绳子就用去了6厘米,现在这根绳子长就是8×4-2×3=26(厘米).【例6】把10张图片用图钉像下图那样钉在橱窗里,一共要用多少个图钉?……【分析】10张图片用图钉钉在一起,中间有9个重叠部分,每个重叠部分需要2个图钉,重叠部分一共需要9×2=18(个)图钉.再加上两头各需要两个图钉,这样一共就需要18+4=22(个)图钉.列式:9×2+4=22(个)答:一共要用22个图钉.【例7】二(1)班同学人人参加课外活动,有20人参加英语班,有26人参加电脑班.其中4人两个班都参加.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分析】方法一:已知20人参加英语班,26人参加电脑班,一共有20+26=46(人),这46人中,有4人两班都参加.这就是说这4人在英语班算了名额,在电脑班也算了名额,多算了一次,所以,全班的人数应是46-4=42(人).列式:20+26=46(人)46-4=42(人)方法二:20-4+26=42(人)方法三:26-4+20=42(人)答:二(1)班一共有42人.拓展练习老师出了两道测试题,全班每个同学都至少答对了一道,答对第一道题的有30人,答对第二道题的有28人,两道都答对的有16人,那么全班同学总共有多少人?.【分析】根据上题的分析可以知道,答对第一题的和答对第二题的人数之和为30+28=58(人),在计算这一总人数时,两道都答对的人数被多算了一次,所以全班同学的总人数应为58-16=42(人).列式:30+28=58(人)58-16=42(人)【例8】20个同学报名参加美术组和舞蹈组,其中有16人参加了美术组,12人参加了舞蹈组.问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多少个同学?【分析】16人参加了美术组,12人参加了舞蹈组,这样算一共就有28人.但是还有一部分同学既参加了美术组又参加了舞蹈组,在美术组算了一次名额,在舞蹈组又算了一次名额,这样就多算了一次.实际上只有20个同学报名参加美术组和舞蹈组,因此还与28-20=8(人)重复数了一次,这8个人就是即参加了美术组又参加了舞蹈组的人数.列式:16+12=28(人)28-20=8(人)答: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8个同学.【例9】某班有20个同学参加作文和数学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5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13人,问只参加数学竞赛和只参加作文竞赛的各有多少人?【分析】因为20个同学参加了参加作文和数学竞赛.如果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5人,那么剩下的就是只参加作文竞赛的同学:20-15=5(人).如果参加作文竞赛的有13人,那么剩下的就是只参加数学竞赛的同学:20-13=7(人).【例10】学校乐器队按计划招收了42名新学员,会拉小提琴的有27人,会弹电子琴又会拉小提琴的有16人,两项都不会的有1人.会弹电子琴的有多少人?【分析】学校乐器队按计划招收了42名新学员,两项都不会的有1人,那么有41名同学会一项或者两项都会.如图,继续分析:会拉小提琴的有27人,这27人里面包含了会弹电子琴又会拉小提琴的16人,所以只会拉小提琴的有27-16=11(人).那么会拉电子琴的有41-11=30(人),这其中包括只会拉电子琴的和两项都会的.列式:42-1=41(人)27-16=11(人)41-11=30(人)答:会弹电子琴的有30人.拓展练习班里共有49名同学,会弹钢琴的有30名,会拉小提琴的有28名,两样都会的有13名,两样都不会的有多少名?【分析】钢琴和小提琴至少会一样的同学有30+28-13=45(名),则两样都不会的同学有49-45=4(名).【例11】小朋友们去喝冷饮,只能选择可乐和雪碧两种饮料.可以选择一种或两种,也可以不选.选择可乐的有18名,不选雪碧的有15名,两种都选的有10名,两种都没选的有多少名?【分析】选择可乐的有18名,这里面包括两种都选的和只选可乐的.两种都选的有10名,所以只选可乐的有18-10=8(名).不选雪碧的有15名,这里面包括只选可乐不选雪碧的和两种都不选的.只选可乐的有8名,所以两种都不选的有15-8=7(名).拓展练习新一期的猫咪训练营开始了,总共有60只小猫咪报名参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有33只猫咪学会了爬树,有25只猫咪学会了抓老鼠,其中既会爬树又会抓老鼠的有10只.那么既不会爬树又不会抓老鼠的猫咪有多少只?【分析】爬树和抓老鼠至少会一项的猫咪有33+25-10=48(只),那么,两项都不会的猫咪有60-48=12(只).【例12】春天来了,全班52人到北海公园划船,有27人划了手摇船,29人划了脚踏船,4名同学因身体不好没有划船而去游览了白塔.问:既划了手摇船也划了脚踏船的同学有多少人?【分析】划了手摇船的人数和划了脚踏船的人数之和为27+29=56(人),全班划了船的人数为全班总人数减去没划船的人数,即为52-4=48(人),那么划了两种船的人数为56-48=8(人).附加题(老师可根据自己的课堂进度灵活处理讲义内容,附加题仅供老师参考使用.)把10块木块用铁钉钉成一条长木条,每两块之间加钉4个,如下图,共需钉上多少个钉?【分析】10块木块用铁钉钉成一条长木条,中间重叠部分有9段,一个重叠处需要4个铁钉,那么一共需要9×4=36(个)铁钉.学校开设了自然和趣味数学两门选修课,每个同学至少要选一门,二(3)班共有48人,有30人选了自然课,有13人两门都选了,那么选趣味数学课的同学有多少人?【分析】选自然课的人数和选趣味数学的人数之和应为全班总人数加上两门都选的人数.也就是说计算这一人数时要把两门都选的人数多算一次,为48+13=61(人).那么选修趣味数学的人数为两门人数之和减去选修自然课的人数,即为61-30=31(人).小攀想用一根65厘米长的铁丝弯成一个边长为15厘米的正方形,铁丝如果太长的话可以重叠.请你帮他算一算重叠的部分要多长才能刚好完成这个任务?【分析】边长为15厘米的正方形四边总长为15×4=60(厘米),若用65厘米的铁丝弯成这样的正方形,多余的部分为65-60=5(厘米).这5厘米就是要重叠的部分.完成的正方形如右图.小明统计了一下学校食堂里的午餐菜式,一个月30天里,有11天没有西红柿鸡蛋,有l8天没有糖醋排骨,两样都有的有7天,两样都没有的有多少天?【分析】30天里,有西红柿鸡蛋的有30-11=19(天),有糖醋排骨的有30-18=12(天),至少有一样的天数为19+12-7=24(天),两样都没有的天数为30-24=6(天).练习十二1.有两块木板,一块长72厘米,另一块长56厘米,如果把两块木板重叠后钉成一块木板,重叠部分是20厘米.求钉成后的木板长多少厘米?【答案】72+56-20=108(厘米),钉成后的木板长108厘米.2.三年级同学参加科技和美术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参加科技组的有36人,参加美术组的有28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8人,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答案】36+28-8=56(人),三年级一共有56人参加课外兴趣小组.3.三年级同学有56人参加科技和美术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其中参加科技组的有36人,参加美术组的有28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多少人?【答案】36+28-56=8(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8人.4.二年级有40名同学参加跳绳和拍球两项比赛,有12人没有获奖,其中拍球获奖的有18人,拍球和跳绳两项比赛都获奖的有10人,跳绳比赛获奖的有多少人?【答案】40-12=28(人),28-18+10=20(人),跳绳比赛获奖的有20人.5.有101个同学带着水壶和水果去春游,其中带水壶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1人,只带水壶和只带水果的各有多少人?【答案】101-78=23(人),101-71=31(人),只带水壶的有31人,只带水果的有23人.6. 有40人参加测验,答对第一题的有21人,答对第二题的有30人,两道题都答对的有15人,两道题都没答对的有多少人?【答案】21+30-15=36(人),40-36=4(人),两道题都没答对的有4人.信念是一种无坚不催的力量,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温馨提示: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凌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韧的昆虫,它的网制得精巧而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于是,我记住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空中.奇迹是执着者造成的.。
填图与拆数
重点:拆分法的使用
1、 在下图的小圆圈里填入不同的数,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相加之和都为12
2、 把1、2、
3、
4、5这五个数分别填入五个圆圈里,(1)使横、竖相加都为8,(2)使横、竖相加都为9,(3)使横、竖相加都为10
3、 在空白圆圈中填入适当的数,使每条直线上的数相加都为15
4、 把1、2、3、4、
5、
6、7
七个数填在右图中的七个圆
圈里,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相加之和都等于12。
5、把1、2、3、4、5、6六个数填在右图中的六个圆圈里,
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相加之和都等于9。
6、把1、2、3这三个数填在方格中,使每行、每列和每
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字之和都相等。
7、把1---9九个数填入图中,要求每行、每列和每条对角
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要等于15。
8、 把1----8填入下框中,使每边三个数之和都相等,使每边三个数之和等于(1)13,(2)15
9、 要求图中的三个数字必须使用3次,而且每行、每列及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
10、 把10、12、14这三个数填在方格中,使每行、每列和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
小测验六
一、口算题:(每题2分)
62-38=48+17=39+23=71-26=
52-38+39=53-27-23=32+29+18=22-32+28=
10×2=8×7=11×3=9×6=
二、计算题:(用竖式计算,每题5分)
123 ×2 = 30124 – 4236 = 34562 + 68547= 200143 – 7946 =
三、填空题:(每题7分)
(1) 小明有57个,比小红少35个,小红有个;
(2) 妈妈吃了50个,爸爸比妈妈多吃了14个,爸爸吃了个;
(3) 大强有80本,小军比小强少16本,小军有本;
(4) 一周里,涛涛上了25节课,比扬扬多上了8节,扬扬这周一共上了节课;
(5)小明身上有50元钱,小华比小明多22元钱,小明比小伟多8元钱。
那么,小华比小伟多元钱;
(6)小华比小明多20元钱,小明比小伟少10元钱。
那么,小华比小伟多元钱;
(7) 小军比小强多买了16本,三毛比小强多买了40本,三毛比小军
多买了本;
(8) 草原上,比多40只,比少20只,那么比
多只;。
小测验八
一、口算题:(每题2分)
86-57=48+43=69+24=71-13=
32-40+39=100-35-45=24+38+36=87+28-27=
15×2=13×3=25×2=30×2=
二、计算题:(用竖式计算,每题5分)
125×4 = 211043 – 8965= 75482 + 8426= 2321×3=
三、填空题:(每题7分)
(1) 小明吃了57个,比小红多吃了24个,小红吃了个;
(2) 妈妈买了28个,比少了14个,妈妈买了个;
(3) 小强考了75分,大军比小强多16分,三毛比小强多3分,那么大军比三毛多分
(4) 老鼠有56个松籽,吃掉5个后,比松鼠少8个,松鼠有个。
(5) 小明和小红都有一些苹果,小红给小明5个后,两人的苹果一样多,小红原来比小明多
个苹果;
(6) 妈妈吃了28个,爸爸比妈妈少吃了14个,三毛和爸爸吃的一样多,
三毛吃了个;
(7) 小强有89元钱,花去23元后,还比小军多34元,小军有元钱;
(8) 学校里,男生比女生多65人,女生比老师多50人,那么男生比老师多人;。
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第12课时练习课教材第24~25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乘法知识,熟记口诀,熟练利用口诀计算和解决重、难点:进一步巩固乘法知识,熟记口诀,熟练利用口诀计算和解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以及应用口诀进行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相关练习进一步巩固这部分知识。
(板书课题)二、解决问1.完成教材第24页的第2、3在全班交流时,教师选几题让学生说说是应用哪句口诀进行计算的,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完成教材第25页的第4(1(1)让学生独立解答后,结合具体的情境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教材第25页的第5(1)(课件出示课题图。
)认真观察题图,你从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牛奶每瓶2元,有5瓶;饼干每包5元,有3包;蛋糕每个4元,有3个;面包每个3元,有6(2)提问:小红买3(3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然后全班反馈。
4.完成教材第25页的第6(1)引导学生读题、观察图,弄清题目中隐含的一个条件“共有5(2)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和应用的口诀。
5.完成教材第25页的第7全班交流时引导学生讨论:你用什么方法迅速判断出算式的运教师小结:方法有:(1)排除法。
先用加法试算,如果与算式后面的结果不符那就是要用乘法计算。
(2)初步判断法。
先初步把算式结果与算式的两个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如果相差较大一般就用乘法……6.完成教材第25页的第8(1)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写出积是18和16的所有乘法算式,(2)集体讲评,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解答。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大家不仅对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掌握得更熟练了,而且还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板书笔记5.(1)3×4=12(元)或4×3=112(2)小红买55×2=10(元)或2×5=106. 5×6=30(根)或6×5=30(根)。
第十二讲综合测试
认真完成
一、填空:
1、计算:1+2+3+4+5+6+7+6+5+4+3+2+1=
3+6+9+12+15+18+21+24+27+30=
2、△、○、★、□代表四个不同的数字,它们组成两个式子,请在()内填上合适的数字。
△○
+ ★□△+○+★+□=()
1 4 9
3、已知:○○=□□□,□□=△△△
求:(1)○○+□=?△( )
(2)○○-□=?△( )
(3)○○○○-?□=△△△△△△( )
4、右面的图形能够一笔画成吗?()
5、如图,一个木制的立方体,它的六个面都被涂成了红色,如果沿着图中画出的线切成小正方体.
求:(1)3面涂成红色的有多少块? ( )
(2)2面涂成红色的有多少块? ( )
(3)1面涂成红色的有多少块? ( )
(4)切成的小正方体共有多少块?( )
6、把1、2、3、4、5、6、
7、
8、
9、10这十个数分别填入圆圈里,使每个正方形的四个数相加之和都等于20。
7、有两个互不相同且都不等于0的自然数,其中一个数乘以2,恰好等于另外一个数加上2,那么这两个自然数的和最小是()。
8、如果有3只猫同时吃3只鱼,需要3分钟,按同样的速度,100只猫同时掉100条鱼,需要()分钟。
二、解答题:
1、小军和小豪原来拿出相同的钱买来相等数目的同种铅笔若干支,后来小军拿了13支,小豪拿了7支,而小军给了小豪3角钱。
问每支铅笔多少支?
2、今有五分和一角的两种汽车票,共10张,总钱数是七角五分。
问每种各几张?
3、将9根小棒分成数量不同的三堆,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式,请把它们一一列出。
4、妈妈给小华买了一袋糖,小华决定把糖分给大家吃,第一个看见了妹妹,就把糖的一半分给了妹妹;第二个看见了哥哥,又把剩下的糖的一半分给了哥哥,这时他自己还剩4块糖。
请问,妈妈给小华的这袋糖共有多少块?
5、在1至100的偶数中,数字“2”共出现了多少次?
6、一个班的学生排成一排,小刚正好在队伍的正中间,从左向右数的时候,小强是第10个;从右向左数时,小强是第36个。
那么在小刚和小强之间,有多少名学生?
附加题:
1、如果鱼尾重3公斤,鱼头重量等于鱼尾加上鱼身一半的重量,而鱼身重量等于鱼头加鱼尾的重量。
问:这条鱼有多少公斤重?
2、有10个互不相同的自然数,他们的和为75,那么在这10个自然数中,最大的一个最大可能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