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好山好水好地方》
- 格式:ppt
- 大小:2.80 MB
- 文档页数:25
《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版本: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所属学段:五年级上册本课位置: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中第一个课题(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的第二个主题。
本单元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1条、第2条、第3条和第4条,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实际和成长需求而编写设计。
旨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认识祖国壮丽的山河,了解灿烂辉煌的各民族文化,从而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本单元第一个课题(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由“辽阔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和“一方水土一方生活”三个话题组成。
第一个板块本课是,由“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爱护身体珍惜生命“两个话题组成。
第一个话题是“辽阔的国土”,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第二个话题是“好山好水好风光”,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多种多样,山河壮美,拥有众多世界自然遗产,初步建立关注世界遗产的意识。
第三话题是“一方水土方生活”,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知道并理解这些差异对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视野不断开阔,他们积累了一些学习经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学生对国家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爱国之情不断提升。
但是,他们对国情的了解还缺乏针对性,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认知还停留在浅层次上,感受河山壮丽的同时不能深挖其文化底蕴,他们乐于欣赏好山好水好风光的自然风光,但遗产意识不强,环保意识也仍需强化。
【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多形式分享祖国名山大川和设计旅游攻略,知道我国山河壮美,进一步体验游览祖国河山的快乐,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和文化底蕴,增强爱国之情。
2.通过分享和交流世界遗产相关知识,知道我国是一个世界自然遗产众多的国家,初步建立关注世界遗产的意识,进一步建立保护自然、爱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道德与法治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好山好水好风光》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主题《我们神圣的国土》中的活动二。
根据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和具体化,强调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强调学生的选择性。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索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创造性地学习。
本活动通过介绍我国不同地域的地理特点,让学生从活动中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由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多样的地形,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发现祖国地形复杂,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美丽,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特点,知晓我国是一个有着众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搜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
3.情感目标:引领学生感受大好河山的壮美和历史文化的丰富灿烂,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教学重难点1.了解我国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2.通过收集资料和观看演示,培养学生的交往、表达、合作等能力。
教学过程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播放《大祖国》第一段,美丽中国风光。
师: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数亿年的天地造化,构成了一幅幅景色旖旎绚丽多彩的画卷。
这节课去看一看祖国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板书课题:好山好水好风光)二、、开展活动01活动一:祖国山河我欣赏二、放眼华夏,感知美景(一)合作学习,感知地形特点同学们,祖国山河壮丽,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地形图》。
《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设计1.同学们,我知道大家和我一样喜欢旅游?你们都去过哪里?今天让我们一同开启一段奇妙的旅程。
2. 导入:我们的祖国不仅有连绵巍峨的高山和气势磅礴的高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和一望无际的平原,更不乏高低起伏的丘陵和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泊。
祖国的大好河山就像一幅山水画卷,有看不完的风光美景,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祖国的好山好水好风光(贴板书)。
活动一:感受山河之多(一)地形图上的山脉1.请看课本48页《中国地形》图,你发现我国哪种地形居多?生:地图上有很多小山峰的标记。
(你很会观察)2、请大家按照他的方法,在中国地形图上圈画出山脉。
老师也圈画好了。
小结: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是一个地形多样、但山脉居多的国家!(二)地形图上找河流1.请同学们再看《中国地形》图,你能找到哪些河流?2.在地形图上最醒目的就是我们的两条母亲河——长江、黄河,它们都是从青藏高原发源,自西向东流向大海。
请同学们结合左下角的彩色柱状海拔图例,思考一下:为什么长江、黄河都是自西向东流向大海呢?2.师小结:西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东部平均海拔只有500米。
这就构成了我国海拔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所以长江黄河自西向东流向大海。
(过渡:祖国的好山好水不止存在地图上,在我们身边也有。
)十堰就有两张山水名片,请看。
3.家乡山水我知道活动二:感受山水之美过渡:武当仙山让我们流连忘返,汉江绿水让我们赏心悦目,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山川河流(PPT9)请大家组内互相交流,推荐一处你最喜欢的名山大川,也可以结合书本49页的四幅景点图向大家推荐,开始吧。
(师点拨交流:你都去过那里?一会儿请说的最好的代表发言,最好是像旅游形象大使一样:我是1号旅游形象大使,我想推荐黄山)听了你的推荐,让老师特别向往。
师:老师也想做做一回旅游大使,给大家推荐几处好山好水。
①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它的海拔8848米,峰顶常年积雪不化,冰川覆盖。
《好山好水好地方》说课稿古井何秀清一、说教材《好山好水好地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主题《这一方水土》中的活动一。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
具有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
本活动通过介绍我国不同地域的地理特点,让学生从我的家乡这一范例出发,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由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观察我国不同地域的地理特点,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发现祖国地形复杂,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美丽,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说学习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与学情的分析,我这样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特点及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亲近祖国的山山水水,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活动重点: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特点活动难点:知道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四、说教法、学法(一)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表现形式,使学生学习教材没有枯燥感、恐惧感。
我运用地图、图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观察,发现我国地形的特点;找一找,说一说,赞美家乡的美景;通过课前收集、课中展示,感悟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开展自己喜欢的活动,让学生亲近祖国的山水,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学法品社学科要求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生活,反应儿童的需要,强调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