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视角探索龙游竹文化
- 格式:pdf
- 大小:511.15 KB
- 文档页数:4
竹子文化调研报告竹子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竹子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资源,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竹子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和演变。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对竹子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悠久的历史传承和多样化的应用领域。
二、竹子文化的历史渊源竹子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早在三千年前的中国古代文化中,竹子就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建筑、农具、工艺品等各个领域。
竹子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还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竹子的形态美、材质优良以及可塑性成为了其受欢迎的原因。
三、竹子文化的传统应用领域1. 建筑:竹子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竹楼、竹桥等。
竹子的韧性和耐候性使其成为了理想的建筑材料,且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2. 生活用具:竹筷、竹篮、竹扇等是中国人生活中常见的竹制品。
竹子的纤维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具、容器等方面。
3. 文房四宝:中国古代文房四宝之一的笔具中,竹子的应用最为广泛。
竹子制成的笔杆、墨盒等都具有独特的质感和艺术价值。
4. 书画:竹子在中国书画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
竹子以其清雅、灵动的形态成为了艺术家们喜爱的创作对象。
四、竹子文化的现代应用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竹子的应用领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1. 建材:竹子不仅具有环保性和可再生性,还在现代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竹木复合材料用于屋面、立面装饰等。
2. 家具:竹子具有轻便耐用的特点,被用于制作家具,如竹地板、竹桌椅等。
3. 环保:竹子的可再生性和抗菌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环保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环保包装、绿色家居等领域。
4. 艺术创作:竹子的形态美和灵动感令其成为现代艺术家喜爱的创作材料,如竹子雕塑、大型竹子艺术装置等。
五、竹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竹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竹子文化的传承主要依靠一些传统手工艺人的努力,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变迁的发展,这些手工艺人逐渐减少,竹子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困境。
对竹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向新文;胡必用【摘要】竹文化生态旅游是将竹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它将竹林的生态环境和竹文化的内涵融为一体,以秀美幽静的环境为条件,以竹区生产为基础,以竹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的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
【期刊名称】《浙江林业》【年(卷),期】2012(000)012【总页数】2页(P38-39)【关键词】旅游发展;文化生态;历史文化景观;生态环境;竹文化;旅游模式;生态旅游;自然景观【作者】向新文;胡必用【作者单位】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3竹文化生态旅游是将竹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它将竹林的生态环境和竹文化的内涵融为一体,以秀美幽静的环境为条件,以竹区生产为基础,以竹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的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竹为载体,以丰富的竹文化内涵和有趣的民风民俗为内容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涵盖观光、求知、体验、娱乐、商贸、休闲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
竹文化与竹资源的结合,使竹文化生态旅游上升到一个高品位的层次,从而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竹文化生态旅游具有3个显著特点。
其一,形式上具有地域差异性。
我国各竹产区因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生态环境,由此产生了不同的竹林生态景观,再加上各地区制造竹产品的历史及竹文化的差异,导致竹文化生态旅游具有较强的地域性。
其二,内容上具有广泛性。
竹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内容广泛多样,其中包含竹产品制作工艺、竹区民风民俗等。
其三,具有极强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竹文化艺术和民风民俗都具有很强的体验价值,而且竹的栽种、竹产品制作、竹艺品欣赏等都是参与性极强的旅游项目,能融观光、体验、娱乐、购物为一体。
发展竹文化生态旅游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优势。
淳安县是一个竹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县,尤其是大墅镇、枫树岭镇等地,竹林分布较广,有着很好的开发竹文化生态旅游的前景。
竹文化生态旅游既可以满足游客的观光需求,又能够满足游客享受“文化”、消费“文化”的更高层次的需求。
龙游:四大里念引领竹产业升级在全省上下狠抓“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工作背景下,传统竹产业尤其是加工业呈现的“两高两低”(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低效率)问题与“低小散乱”(附加值低、规模小、分布散、环境乱)现象更加凸显,生态环境要求倒逼竹产业转型成为所有竹产区面临的共同课题。
龙游县提出用“生态、整合、创新、联动”四大理念,引领产业升级,使竹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环保、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新路子。
用生态理念引领绿色可持续发展生态栽培保安全。
龙游是全国笋竹两用林典型示范区,毛竹林集约经营管理水平较高。
但由于精细化管理过度,尤其是除草剂大量使用,造成竹材质量下降,水土流失严重,食用林产品安全受到威胁。
对此,龙游县全面实施竹林生态栽培与有机笋认证工作,通过试点示范、召开现场会、印发生态栽培技术手册、制作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广应用机械除草、物理与生物防治病虫害等竹林生态培育技术,并通过项目形式予以支持。
三年来,全县区推广应用机械割灌机2000多台,竹林机械除草面积10万亩,推广应用光控杀虫灯500多盏,太阳能杀虫灯50多盏,应用白僵菌统防统治1万余亩,有机肥上山5000余亩,开展森林食品与有机笋认证企业及竹业合作社15家,认证面积6万亩,从而确保全县重要生态区域水质与笋产品的安全。
铁腕治污出清水。
龙游是全国最大的炭化(蒸煮)篾加工集散地,竹材通过热解炭化会产生大量的废水。
据统计,龙南山区3个乡镇近70家炭化(蒸煮)篾加工企业年直排炭化(蒸煮)废水高达2万吨,严重超出当地环境承载能力,给龙游的母亲河——灵山江(钱江源头之一)水质带来严重污染。
按照省、市“五水共治”要求,龙游县于2014年拉开了竹制品加工行业专项整治提升行动的序幕,并率先对炭化(蒸煮)篾进行专项整治,对全县高污染排放废水的69家炭化(蒸煮)篾加工企业(户)全部关停,后又对全县水煮笋原料罐加工废水进行全面整治,保留达标排放企业3家,关停未达标企业4家。
竹文化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文化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竹子作为材料,具有独特的韧性和缠绵的美感,成为了艺术家和工匠们喜爱的素材之一。
同时,竹文化还代表了勤劳、坚韧和纯洁的精神。
为了进一步了解竹文化的现状和其对于当代社会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竹文化的调研。
二、竹文化的历史源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竹文化传统。
竹子在农业、建筑、工艺美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古代文人墨客常以竹作为主题,写诗、作画,表达他们心中的理想和情致。
在佛教文化中,竹子也常被视为纯洁和忍耐的象征。
三、竹文化的当代表现在现代社会,虽然竹文化的影响力相对减弱,但它仍有一定的存在和发展空间。
竹子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建筑设计、家居装饰、食品包装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利用竹子的特性,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此外,还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竹文化息息相关,如竹编、竹戏等。
四、竹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竹文化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对当代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竹文化的精神内核,如勤劳、坚韧和纯洁,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竹文化在环保意识的提升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竹子生长迅速,同时也是可再生资源,利用竹子可以减少对其他资源的消耗,保护环境。
最后,竹文化对于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人们更加关注自然与环境,追求简约和平和的生活态度。
五、竹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竹文化有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挖掘。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竹子作为可再生资源和环保材料的优势将得到更多重视。
同时,竹文化也可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新出更多的应用和艺术形式。
通过推广竹文化教育和培养竹文化艺术人才,可以进一步提升竹文化的传承和影响力。
六、结论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生活和审美的追求。
竹文化在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通过竹子的材质和精神内涵,对建筑、艺术、环保等方面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竹文化形态元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竹文化是指以竹子为核心元素的文化形态,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作为一种天然资源,竹子在人类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竹子作为一种多功能材料,不仅可以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制作等实用方面,还在文学、书画、音乐等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竹文化在世界各地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东方文化中,竹子被赋予了许多象征意义,如品德高尚、节俭朴素、坚韧不拔等。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尤为重要,被誉为“四君子”之一,与梅、兰、菊并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友”。
它不仅是中国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元素,还在诗词歌赋中被赞美和歌颂。
竹文化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其作为一种自然材料的多样性和实用性上,更在于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价值。
竹子的柔韧性、节制性和自然姿态使其成为艺术家们追求的灵感之源。
竹文化的传统技艺也包括了竹雕、竹编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些工艺作品不仅展示了竹子的多样性,同时传承了历史文化的精华。
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重视和保护。
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今天,竹子在一些领域中逐渐被其他替代材料所取代,竹文化面临着被遗忘和缺失的风险。
为了传承和弘扬竹文化,我们应当加强研究和推广竹文化的形态元素,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本文将围绕竹的历史背景和竹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探讨,并重点探讨竹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与发展的方法。
通过对竹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宣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独特的文化形态,为保护和传承竹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阐述竹文化形态元素。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包括竹文化的概念和相关背景知识。
然后,在正文部分将分两个小节详细介绍竹的历史背景和竹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对竹的历史发展和日常应用的探讨,可以深入了解竹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竹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传承与发展的方向,指出竹文化的价值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竹文化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竹文化是指围绕竹子的生产、加工、利用以及相关观念、价值观等方面的文化现象。
作为一种独特的材料和资源,竹子在中国的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竹文化的研究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竹文化的研究是对竹子的起源、种类、栽培、生长、利用以及其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竹文化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竹子本身的科学研究,包括竹子的生物学特性、资源利用、加工工艺等;二是对竹子在文化中的角色和意义的研究,包括竹文化的历史溯源、传承与发展、符号意义等。
竹文化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竹子的崇拜与喜爱,还有助于保护和传承竹文化遗产。
竹子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竹肆的市集涌动着人们对于竹子的偏爱。
竹文化的研究不仅涵盖了竹制品的制作技艺和审美标准,还包括对竹文化的历史变迁和艺术表现形式的观察和思考。
例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竹子被赋予了纯洁、坚韧、虚静的象征意义,成为文人墨客们的爱物。
而在近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竹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其次,竹文化的应用涉及到竹子在建筑、制造、设计、艺术等领域的应用。
竹子作为一种独特的材料,具有坚韧、轻质、环保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等领域。
在建筑领域,竹子的应用可以提供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例如竹楼建筑、竹结构设计等,可以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和环境效果。
在制造业领域,竹子的应用可以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在设计和艺术领域,竹子的应用可以为作品赋予独特的审美和创意,例如竹编、竹雕等。
目前,竹文化的应用正在不断拓展和创新。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重视,竹子作为一种绿色材料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在建筑领域,竹子被应用于桥梁、屋盖、地板等结构中,展示了竹子作为一种优质材料的优势和潜力。
在设计领域,竹子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设计师们运用竹子的特点和创意,设计出了一系列独特的产品和作品。
竹文化心得体会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总结、应急预案、实习心得、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summaries, emergency plans, internship experiences, document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竹文化心得体会6篇对待心得体会的写作,其实首要关注的就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是否足够深刻,心得是我们用于记录自己内心想法时写下的书面文体,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竹文化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龙腾竹海幽谷生香——中国竹子之乡龙游采访纪实
耿国彪
【期刊名称】《《绿色中国A版》》
【年(卷),期】2006(000)020
【总页数】10页(P22-31)
【作者】耿国彪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在第四届中国竹子之乡联谊会暨全国竹(藤)业经济发展研讨会上的总结讲话 [J], 刘红
2.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山核桃之乡——临安 [J],
3.蛟龙腾绿海大地满眼春——衢州生态建设采访纪实 [J], 耿国彪
4.蛟龙腾绿海大地满眼春——衢州生态建设采访纪实 [J], 耿国彪
5.民间竹文化的传承与竹产业的发展——基于“中国竹子之乡”湖南益阳的调查[J], 张毓雄;姚顺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绍兴“竹文化”综合实践案例兰亭镇中心小学许万根 Xuwg8056@一、活动背景:我国素有竹国的美誉,经科学考证竹的种类就有150多种。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先民利用土生土长的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远古神话。
远在7000多年前,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文物中,发现先民已学会了使用竹子编制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
秦朝,人们用“竹简”记录了当时的历史和文化。
东汉,人们用竹造纸。
至少在3000年前中国人已使用竹筷。
早在唐以前就把竹笋视为食中珍品。
竹还可制酒,古代有竹酒,如庾信诗云:“三杯竹叶酒,一曲鸠鸡鸣。
”中国的音乐与竹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古称音乐为”丝竹“,有“丝不如竹”之说。
乐器演奏者为“竹人”。
竹更是中国绘画、书法和诗文的重要题材。
从《诗经》开始,咏竹的诗文历代皆有佳作。
文人画竹,唐代已趋成熟。
清代的郑板桥,集古今画竹之大成。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外尚虚心”。
竹,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情操。
中国人对竹有特殊的感情,中国文化深深浸透了竹的印痕。
至今,竹文化旅游,竹生态研究,竹产业开发已经成为时代的乐章,竹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娱乐、饮食、审美、地方经济的发展更是密不可分,并被广泛的、逼真的、艺术的编入各学科教材之中(详细列举见后)。
绍兴是竹的乐园,人们举目抬头处处可见悠悠翠竹,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竹与绍兴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何充分挖掘本地竹文化资源,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充分体现竹文化综合实践的教育功能,培养一大批能开发一方资源,造福一方人民的后继人才无疑是一项紧迫和艰巨的教育任务。
二、活动目标:1、知竹篇:知道竹的种类、分布、生长习性和基本用途(建筑材料、造纸、工艺品、生活用品、食物、中药)等。
体验竹文化旅游,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画竹篇:学会用国画、工笔画、剪贴画、版画、油画的技法画竹,了解历代的画竹名家,提高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崇尚美的能力。
3、吹竹篇:学会吹竹笛、竹萧等乐器,知道五种以上竹制乐器的发源地、音色特点、发音原理,了解有名的竹曲及相关演奏家。
对龙游县庙下乡竹产业发展的思考摘要根据龙游县庙下乡竹产业发展进程,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庙下乡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为当地竹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竹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浙江龙游;庙下乡浙江省竹制品加工专业乡、浙江省毛竹之乡、衢州市毛竹之乡——庙下乡位于龙游县南部山区,是龙游县重点竹产区之一。
竹产业是庙下乡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在庙下乡的山区特色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庙下乡下辖17个行政村,共有人口13 105人,土地总面积8 060 hm2,有林业用地6 466.67 hm2,其中毛竹林4 666.67 hm2,毛竹总蓄积量1 120万株,度产春冬笋12 480 t,是浙西地区竹林面积最大、浙江省排名第二的著名竹乡。
近年来,庙下乡党委、政府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始终坚持把笋竹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通过“建基地、扶龙头、拓市场”走出一条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加工利用为龙头,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竹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竹产业发展路子[1-2]。
2013年,全乡笋竹产出达4 255万元,笋竹加工产值1.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 376元,毛竹产业已成为该乡山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山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有效捷径。
1 庙下乡竹产业发展现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庙下乡依靠科技进步,广泛推广竹林培育先进技术,开展毛竹低产林改造、笋竹两用丰产林基地、无公害高效丰产林业特色基地建设和笋、竹深度加工利用系列开发,促进了竹林资源的增长,推动了竹子产品的系列开发,全乡笋竹产业已得到迅速发展[3]。
1.1 抓一产,扩张产业规模该乡竹林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在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以前,竹林经营十分落后,竹林生产长期徘徊在低产、低值、低效益的循环之中。
为改变这一状况,该乡先后开展了大规模毛竹低产林改造和笋竹两用丰产林工程建设,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乡里又把发展竹业生产作为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来抓,并因势利导地将8项笋竹两用林丰产培育技术和无公害高效丰产林培育技术在全乡全方位推广,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全乡竹林生产的快速发展,繁荣了山区经济,实现了“绿在山头上,钱在竹林里”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