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教案示例1(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652.00 KB
- 文档页数:6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化工原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石油和煤在化工原料方面的基本知识。
2. 使学生了解石油和煤的化工转化过程,以及其应用领域。
3. 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其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石油和煤的基本概念,包括它们的来源、组成和特点。
2. 石油和煤的化工转化过程,包括炼油、裂化、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等。
3. 石油和煤的化工产品的应用领域,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化肥、农药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石油和煤的基本概念、化工转化过程和应用领域。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石油和煤的化工产品及其应用。
3. 采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石油和煤的化工行业的未来发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石油和煤的图片、化工转化过程的示意图等。
2. 准备相关的案例资料,如石油和煤的化工产品的应用实例等。
3. 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标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石油和煤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资源的利用和转化。
2. 讲解:讲解石油和煤的基本概念,包括它们的来源、组成和特点。
3. 转化:讲解石油和煤的化工转化过程,包括炼油、裂化、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等。
4. 应用:讲解石油和煤的化工产品的应用领域,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化肥、农药等。
5. 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石油和煤的化工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7.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石油和煤的化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石油和煤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分析石油和煤的化工产品应用时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 互动讨论:评估学生在探讨石油和煤的化工行业未来发展时的参与程度和见解。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和探讨石油和煤的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如绿色化工、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等。
2012-05教学实践课题《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认识乙烯的结构、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②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③了解乙烯的用途,它是一个国家石油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能够对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②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③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加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学习有机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用媒体进行模拟实验设计,让学生体验探索、发现、成功的喜悦,从而让学生形成化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通过乙烯用途的学习,让学生领会化学与生活的巨大联系,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乙烯的结构、性质及用途教学难点有机反应的机理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式教学法,学习小组讨论、交流仪器用品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试管、滴管一、教材分析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和苯,分别是烯烃和芳香烃两类烃的代表物。
乙烯的学习是不饱和烃的开始,是高中有机化学的重点课之一。
在学习乙烯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和烷烃的同系物的有关知识,初步了解到烷烃碳原子之间是通过单键连接的,具有饱和烃的性质。
在此基础上,乙烯这节课将学习碳碳双键的性质,进一步巩固深化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结构的不同而引起的性质上的差异,这将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烃及烃的衍生物的性质打下基础。
二、教材的处理根据乙烯的地位和作用,和新课改的有关内容,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乙烯的结构、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
(2)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
(3)了解乙烯的用途,它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能够对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1课时乙烯一、烯烃的概念和组成1.概念:分子中含有一个__________的链烃,属于不饱和烃。
2.分子通式:C n H2n(n≥2),最简单的烯烃为______。
二、乙烯1.乙烯的工业制取原理实验操作实验现象B中溶液______。
C中溶液______。
D处点燃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烃2.乙烯的组成与结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简式球棍模型比例模型乙烯的分子构型为____结构,即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均共面。
3.乙烯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密度无色4.乙烯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①在空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②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乙烯能被酸性KMnO4______,而使酸性KMnO4溶液______。
(2)加成反应①概念:有机物分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与其他________________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②乙烯与溴加成乙烯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褪色,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完成乙烯与H2、HCl、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乙烯与H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乙烯与HCl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乙烯与水(H2O)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教案4、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原理:CH L CH L OH、吐ACHLCHJ +HQ消去反应: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而生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二、 物理性质:乙烯是无色气体,稍有气味,密度是1・25 g/L,比空气略轻(分子量28),难 溶于水。
三、 化学性质1、 氧化反应⑴燃烧现象:明亮火焰并伴有黑烟。
方程式:CH 2=CH 2 + 3O 2 赵L2CO2 + 2H2O(2)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可用于鉴别甲烷和乙烯。
2、 加成反应与漠水反应方程式:HH H 1 1C- -C —H + Br —Br -—H —C —C1 1Br BrCH 2=CH 2 + C12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 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与氢气:+ H —H与氢化氢:与水:与氯气:3、加聚反应[讲]在前血的甲烷和烷姪的性质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常常是根据某一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可推导川一类结构相似的物质的性质,只要我们抓住了一类物质的结构特点,那么掌握它们的性质也就比较容易了,正所谓“一叶而知天下秋”。
[引言]目前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的标准有三个方面:(1)钢铁T 业(2)汽车工业(3)乙烯的产量。
可见乙烯丁业生产的重要地位,因为它是许多药品、合成材料等产品的母体,从右油中获得乙烯已成为生产乙烯的重要途径。
从石油或煤中述可获得苯等其它有机原料。
[板书]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ethene)(聚乙烯塑料T食品袋、餐具、地膜等聚乙烯纤维T无纺布乙醇T燃料、化工原料等涤纶T纺织材料等洗涤剂、乳化剂、防冻液乙烯*醋酸纤维、酯类增塑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聚氯乙烯塑料T包装袋、管材等k合成润滑剂、高级醇、聚乙二醇[讲]我们常说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从煤和石油不仅可以得到多种常用燃料,而且可以从屮获取人量的基本化工原料,乙烯也可用引入方式:[投影展示]水果图片[问]我们在买香蕉的时候是愿意买青香蕉还是黄的?为什么?就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也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原料。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能描述苯分子结构的特殊性。
通过对苯物理性质的感性认识,能说出苯的主要物理性质。
能以苯的反应事实为依据,归纳出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苯的性质的探究及苯的历史回顾,养成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的灵感美。
教学重点:苯的结构特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化学思想教学难点:苯的分子结构;预测化学性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设计理念:根据学科渗透课的特点,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设计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1〕培养学生运用预习提纲来学习苯的物理性质。
〔2〕运用观察、讨论、分析的方法学习苯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
〔3〕通过分小组合作学习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等方面进行概括、整合。
〔4〕通过针对性的课堂小测对本课时的内容进行自查、纠错,以巩固重要知识点。
教法学法探究:在情境中提出学习和探究的主题后,把学习主题分解成若干个问题,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渐达成对学习主题深入的、全面的认识。
运用高度交互的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按一定人数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根据获取信息和自己的理解在组内讨论,最后统一观点,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理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更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讨论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与管理能力,以及协作能力和团体意识,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搭配。
教学过程:。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1课时【教学目标】1、重点掌握乙烯、苯的性质,了解不饱和坯、芳香怪的通性,认识有机化学反应一加成反应、氧化反应;2、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存在一结构一性质一用途的主线就展现在我们面■ 1/anOo3、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重要性,初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乙烯、苯的性质、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教学方法】问题推进法、交流研讨法。
【教学过程】【提出问题】描述与乙烯冇关的化学制品的外观、川途和来源T能否从右油屮得到乙烯?【思考与交流】乙烯的川途[ — st乙烯塑科••食品总.县具.地離寻f挺乙烯歼维f无灯布f乙醇f燃化工廉料-••济•纶-•■舫駅材44•寻fit涤刑.仇化防冻淞乙蚌—杀址炯.妆场生叢调节削—聚氣乙烽愛*包H莊.管材等丨-*仔版沔清油.高甑聚乙二【问题的提出】乙烷分子中再去掉两个氢原子后分子式是什么?根据碳原子形成四个价键、氢原子形成一个价键的原则,其可能的结构式应该怎样?为什么?一、乙烯的结构和性质1.乙烯的分子结构H HH H :c=C〔分子式:C2H4,电子式:H:C::C:II,结构式:H H,结构简式:CH2 =CH2【科学探究】石蜡油的分解实验实验内容:(1)收集一瓶气体,观察其物理性质;(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镭酸钾溶液;(3)将牛成的气体通入漠水中,观察现象;(4)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观察燃烧的现象。
(观察物理性质后,集气瓶屮的气体也可以点燃,观察燃烧的现象。
)注意事项:①石蜡油:17个C以上的烷炷混合物②碎瓷片:催化剂③加热位置:碎瓷片④将牛成气体通人酸性高镒酸钾溶液中。
⑤牛成的气体通入混的四氯化碳溶液⑥点燃气体【分析】从实验现彖得知牛成气体的性质与烷泾不同,科学家研究表明,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主要是乙烯和烷坯的混合物。
化学:3.1.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教案(苏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乙烯、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理解乙烯以及苯的氧化和加成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乙烯和苯分子结构的有序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利用乙烯烷烃之间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乙烯、苯的微观结构有一定的三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乙烯、苯分子结构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乙烯和苯用途学习,感受化学学科的对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通过分子结构模型,意识到化学世界的外在美。
【教学重点】乙烯的加成反应、苯的取代与加成反应。
让学生通过实验初步了解有机基本反应类型,形成对有机反应特殊性的正确认识,并能从结构上认识其反应特点。
【教学难点】1、乙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3、苯的取代反应与烷烃取代反应的区别。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第二课时:苯的结构和性质第三课时:习题课一、乙烯的结构和性质1.乙烯的分子结构分子式:C2H4,电子式:,结构式:HC CHHH,结构简式:CH2 =CH22.乙烯的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3.乙烯的化学性质⑴氧化反应①燃烧:(火焰明亮,有黑烟)②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用此鉴别烯烃和烷烃)。
⑵加成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双键上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分子的反应,叫加成反应。
(可用此鉴别烯烃和烷烃)(工业制造酒精)4.乙烯的用途:化工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
二、苯的有关知识1.分子组成和结构分子式C6H6,最简式:CH,结构简式:分子的空间构型:平面正六边形。
2.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有特殊的气味,熔点5.5℃,沸点80.1℃,易挥发,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有毒。
3.化学性质⑴常温下不能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褪色。
⑵一定条件下可以和液溴、硝酸等发生取代反应:⑶加成反应:−Ni+3H2−→⑷燃烧(明亮火焰,有浓烟)4.苯的用途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用于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农药、医药、染料、香料,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乙烯、苯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及第一节甲烷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这两种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
[分析]从苯分子的凯库勒式来看,它有3个C=C和3个C-C键交替排列。
参照乙烯的化学性质分析可知,苯易被高锰酸钾氧化,也易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但这一切被实验的结果否定了。
实际上,苯环中既不存在一般的,也不存在如烯烃的,其中的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C-C键和C=C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为了正确而又简便地表达苯分子的这一结构特点,采用结构简式:来表示苯分子。
[思考与练习]
1.苯的结构式可用
来表示,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苯主要是以石油为原料而获得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
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
C.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
D.苯可以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它们褪色
2.甲烷、乙烯、苯、甲苯四种有机物中具有下列性质的是()。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化工原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石油和煤作为化工原料的特点和用途。
2. 使学生掌握石油和煤化工原料的生产过程及其环保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对化工原料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石油化工原料的特点和用途。
2. 煤化工原料的特点和用途。
3. 石油和煤化工原料的生产过程。
4. 石油和煤化工原料的环保问题。
5. 化工原料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石油和煤化工原料的特点、用途、生产过程及环保问题。
2. 教学难点:石油和煤化工原料的生产过程及其环保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石油和煤化工原料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石油和煤化工原料的环保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就化工原料的可持续发展展开讨论。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石油和煤作为化工原料的重要性。
2. 讲解石油化工原料的特点和用途。
3. 讲解煤化工原料的特点和用途。
4. 分析石油和煤化工原料的生产过程。
5. 探讨石油和煤化工原料的环保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化工原料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3. 知识测试:通过笔试或口试,评估学生对石油和煤化工原料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课后作业:1. 收集有关石油和煤化工原料的资料,了解其生产过程和环保问题。
2. 思考如何实现石油和煤化工原料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石油和煤化工原料的图片、视频等。
2. 案例资料:有关石油和煤化工原料的环保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案例。
3. 参考书籍:有关石油和煤化工原料的书籍和论文。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石油和煤化工原料的特点和用途。
2. 第二课时:分析石油和煤化工原料的生产过程。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讲述]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
苯是一种简单的烃类物质,同学们有没有见过其他含有苯环的烃呢?例如下面的两种物质,他们都叫什么物质呢?能不能根据溴苯给它们起个名字?[投影]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呢?[提问]我们已经全面学习了苯和乙烯的性质,而化学反类弄是非常重要的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判断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并写出相应方程式:A.CH2=CH2+H2OCH3CH2OHB.CH3—CH3+2Cl22Cl—CH2Cl+2HClC.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共热制取硝基苯D.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苯与溴反应制溴苯E.在一定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制环己烷F.由乙烯制取聚乙烯G.由乙烯制取一氯乙烷H.乙烯使溴水褪色I.甲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混合气通过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混合气通过盛足量溴水的洗气瓶.混合气通过盛水的洗气瓶.混合气跟氯化氢混合境,体会化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随堂练习]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标志的是A.甲烷的产量B.乙烯的产量C.乙醇的产量D.苯的产量2.甲烷是最简单的烷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二者的是A.水B.溴水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3.从南方往北方长途运输水果时,常常将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其目的是A.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B.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C.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D.利用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催熟水果4.实验室制取氯乙烷,是采取CH3CH3与Cl2取代反应好,还是采用CH2=CH2与HCl加成反应好?5.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A.苯、己烷、四氯化碳B.苯、乙醇、四氯化碳C.硝基苯、乙醇、四氯化碳D.硝基苯、乙醇、乙酸做练习巩固知识。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乙烯的来源及它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掌握乙烯的结构和主要性质。
通过乙烯的性质实验初步了解有机基本反应类型,认识典型化学反应——加成反应的特点,形成对有机反应特殊性的正确认识,并能从结构上认识其反应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形成学习有机化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化学中对有机物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强化科学意识,激发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能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乙烯的广泛应用,初步学习如何进行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体验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以致用。
二、教学重点:乙烯的加成反应
三、教学难点:乙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学生制作与实验、小组合作、比较、类比、模拟、模型、假说、讨论、抽象等。
四、教学过程:
[引言]目前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的标准有三个方面:(1)钢铁工业(2)汽车工业(3)乙烯的产量。
可见乙烯工业生产的重要地位,因为它是许多药品、合成材料等产品的母体,从石油中获得乙烯已成为生产乙烯的重要途径。
从石油或煤中还可获得苯等其它有机原料。
[板书]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思考与交流](乙烯与苯的用途)体会它们作为基本化工原料的重要价值。
[板书]一、乙烯
[讲述]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中国现有的乙烯生产能力为600.5万吨/年,即便加上目前正进行扩能改造的产能,也不过1112万吨,而有数据显示,目前
乙烯年增长率达8.5%,估计在2005年乙烯年需求量将达到1500万吨,国内产能仅能满足市场需求的50%左右。
目前还需大量进口。
[科学探究]椐图3-6进行石蜡油分解实验:
[观察现象]1、气体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2、燃烧冒黑烟。
[质疑]以上气体是烷烃吗?为什么?
[释疑]产物中含有与烷烃性质不同的烃。
研究表明,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主要是乙烯与烷烃的混合物。
[板书]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叫做烯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
[展示样品]让学生观察乙烯的颜色、状态,并嗅气味,小结物理性质。
[板书] 物理性质:无色气体,稍有气味,密度是1.25克/升,比空气略轻(分子量28),难溶于水(排水法收集乙烯)。
[展示]乙烯分子的模型,练习写结构简式(参见投影):
[讲述]实验表明,乙烯是一种不饱和烃,分子里的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
双键里其中一个键容易断裂,能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结合。
[演示]乙烯与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反应:
[现象]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颜色褪去。
[演示]乙烯在空气中燃烧,观察现象:
[现象]:火焰明亮,有黑烟生成。
说明含碳量较大,部分碳没有充分燃烧。
有水生成(火焰的上方罩一干燥表面皿观察)。
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用附有氢氧化钙液滴的表面皿观察)。
[板书]1、乙烯的氧化反应
[讲解]乙烯中碳碳双键在酸性高锰酸钾作用下,可断裂而被氧化,而使其褪色。
另外,乙烯还能进行催化氧化等等。
2CH2=CH2+O2 2CH3CHO
2、乙烯的加成反应
[讲解]乙烯分子在溴的攻击下,C=C双键里的其中一个键容易断裂,同样溴分子在乙烯的作用下,Br—Br键也会逐渐断裂,两个溴原子分别与两个不饱和的碳原子结合,生成无色的1,2一二溴乙烷。
[板书]
师生共同小结给出定义: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板书]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常见的加成试剂有:H2、HCl、H2O等等。
[思考、练习]1、如何鉴别乙烷与乙烯?
2、完成方程式:
CH2=CH2+H2
CH2=CH2+HCl
CH2=CH2+H2O
[投影]
[小结]乙烯的加成反应在实质上是C=C双键容易断裂,能够分别与其它的原子或原子团结合成新的共价键,说明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
3、聚合反应
在适当的温度、压强和催化剂条件下,乙烯双键里的一个键全断裂,分子里的碳原子能互相结合成为很长的链。
这种聚合反应也是加成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小结]由于乙烯分子里的C=C双键里的一个键容易断裂,能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因此,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能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另外从乙烯的活泼性和还原性也充分说明乙烯是含有双键的不饱和烃。
[课堂练习]
1.通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石油的产量
B、乙烯的产量
C、天然气的产量
D、汽油的产量
2.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mol, 完全燃烧得0.16molCO2和3.6g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气体一定有甲烷
B、混合气体中一定是甲烷和乙烯
C、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乙烷
D、混合气体中一定有乙烯
3.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可依次将其通过下列哪组试剂的洗气瓶
A、澄清石灰水,浓H2SO4
B、溴水,浓H2SO4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H2SO4
D、浓H2SO4,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4.最近国外研究出一种高效的水果长期保鲜新技术:在3℃潮湿条件下的水果保鲜室中用一种特制的低压水银灯照射,引起光化学反应,使水果贮存过程中缓缓释放的催熟剂转化为没有催熟作用的有机物。
试回答:
(1)可能较长期保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AC
3、B
4.水果能放出少量的乙烯,乙烯是催熟剂。
根据题意,这种新技术能除去乙烯,把乙烯转化为一种没有催熟作用的有机物,生成什么有机物呢?联系题中所给出的反应条件“潮湿、光化学反应”可得出乙烯是跟水反应生成乙醇。
(1)使乙烯转化为乙醇而无催熟作用使水果在较低温度下保鲜时间长。
−光C2H5OH。
(2)CH2=CH2 + H2O −→
[作业]P64 1、7
家庭作业:在塑料袋中放一只成熟的苹果,再放些青香蕉或橘子,将塑料口扎紧,密封好,每天观察它们的变化?
[板书计划]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一、乙烯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叫做烯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
物理性质:无色气体,稍有气味,密度是1.25克/升,比空气略轻(分子量28),难溶于水(排水法收集乙烯)。
1、乙烯的氧化反应
2、乙烯的加成反应
3、聚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