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香港特别行政区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必过技巧
- 格式:docx
- 大小:19.83 KB
- 文档页数:6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必看考点最新版(二)1、多选题阅读材料回答题:刚刚泛读完课文,我发现后排的女生尹洋在偷偷地写什么。
我不动声色走过去.原来是一张小纸条!展开一看,只见上面赫然写着班上一个男生的名字,还有几句稚气的话……我忍不住笑了,这些中学生,真是人小鬼大!我这一笑不打紧,全班学生的好奇心都被激起来了.特别是几个调皮的男生,大声喊着:“老师,念出来!”我瞟了一眼尹洋。
这是一个很秀丽可人的女孩.学习成绩也是不错的。
只见她埋着头,脸涨得通红,多半已准备接受即将到来的难堪了。
我转过头来望着全班同学,他们都安静下来齐刷刷地望着,十四五岁,正是好奇的年龄,尤其是传纸条这样敏感的话题。
“其实是两句再普通不过的话,‘听毛主席的话,做一个好学生!…轰的一片笑声!当然学生也不怎么相信,但谁都没有再追问。
这堂课很顺利地上完了,只有尹洋显得不太专心,先是不停地摆弄那支刚刚用来写纸条的钢笔,后来又在写写画画,但我没有打扰她。
下课后,尹洋追了出来,塞给我一张小纸条,什么也没说就跑开了。
展开纸条后,几行端端正正的字出现在眼前——“黄老师:你是我所见过的最聪明最美丽的老师,我一定会记住你对我的希望:听毛主席的话,做一个好学生!学生:尹洋。
”师生之间的表现形式包括 () 。
A : 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B : 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C : 师生之间的组织关系D : 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E : 师生之间的非正式关系参考答案: ABCDE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B,C,D,E。
参考解析:师生之间的直接联系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关系体系。
师生关系表现在:①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②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③师生之问的组织关系;④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⑤师生之间的非正式关系。
2、简答题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参考答案:参考解析: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1、事物发展的源泉在于()。
A.人的主观能动性B.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C.事物的内部矛盾D.外力的推动正确答案:D2、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产资产的整体质量。
这一论断突出体现了()。
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原因的道理B.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正确答案:D3、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是()。
A.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C.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正确答案:C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正确答案:B5、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存在性B.物质性C.意识性D.真理性正确答案:B6、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正确答案:A7、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正确答案:A8、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A.辩证统一的关系B.因果关系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等同关系正确答案:A9、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存在性B.物质性C.意识性D.真理性正确答案:B10、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产资产的整体质量。
这一论断突出体现了()。
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原因的道理B.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正确答案:D11、相对主义运动观认为()。
2013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1)本试题中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一.选择题: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A.《爱弥儿》B.《人的教育》C.《教育漫话》D.《教育论》2.“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A.赞科夫B.皮亚杰C.布鲁纳D.根舍因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B)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活动4.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B)A.国家B.地方C.学校D.家长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C)A.复杂性B.师范性C.创造性D.主体性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检查评定成绩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D)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10.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D)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C.在学校之外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二.境空题11.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12.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是心理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劳动。
1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癸卯学制。
1、计算机病毒是一个在计算机内部或系统之间进行自我繁殖和扩散的程序,其自我繁殖是指____。
A、复制B、移动C、人与计算机间的接触D、程序修改2、操作系统是系统资源的管理者,不能管理____。
A、计算机所有软件B、计算机所有硬件C、计算机所有数据D、计算机的使用者3、Word“文件”菜单底部显示的文件名是____。
A、Word当前打开的所有文档窗口的文件名B、最近被Word处理过但已关闭的文档的文件名C、最近被Word打开或打开过的文件名D、正在被打印文档的文件名4、在因特网中、各计算机之间使用____协议交换信息、A、E-mailB、WordC、TCP/IPD、FoxPro5、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是____。
A、字B、字节C、字长D、位6、下叙述正确的是____。
A、计算机中所存储处理的信息是模拟信号B、数字信息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造成失真C、光盘中所存储的信息是数字信息D、模拟信息将逐步取代数字信息7、FTP是一个____协议,它可以用来下载和传送计算机中的文件。
A、文件传输B、网站传输C、文件压缩D、文件解压8、下列用于文件压缩的软件是____A、ExcelB、WinZipC、PowerPointD、Authorware9、网址中的cn表示____。
A、英国B、美国C、日本D、中国10、使用“开始”菜单中的查找命令,要查找的文件名中可以使用____。
A、通配符?B、通配符*C、两者都可以D、两者都不可以11、网络信息资源的最常用的组织方式有____A、主题树方式B、数据库方式C、文件方式D、超媒体方式12、从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____。
A、调制B、解调C、解压缩D、压缩13、家用电脑既能听音乐又能看影视节目,这是利用计算机的____。
A、多媒体技术B、自动控制技术C、文字处理技术D、电脑作曲技术14、在Word窗口中,利用_____可以方便地调整段落伸出缩进、页面的边距以及表格的列宽和行高。
1、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 )。
A.爱岗敬业B.勇于创新C.严谨治学D.终身学习2、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指出: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 )。
A.终身学习B.爱岗敬业C.爱国守法D.热爱学生3、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 )。
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4、现代理论认为,学生在过程中处于( )地位。
A.从属B.被动C.主体D.主要5、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其不具备以下哪种属性?( >A.社会性B.继承性C.特殊性D.阶级性6、相传我国古代诗人自居易每次做完诗后,都会读给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听,白居易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检查作品的韵律是否朗朗上口B.检查作品的内容是否通俗易懂C.检查作品的主题是否符合大众趣味D.在普通大众中推广自己的作品7、留白是我国古典绘画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指作者在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旨而精心留出的“空白”,以营造出“此处无物胜有物”之境。
这一理念体现在中,要求教师( )。
A.把任何道理都对学生说透、说尽B.对学生放之任之C.留给学生独立的空间,让学生有自我反省的机会D.抓紧课堂,放松课外8、“而立之年”指的是( )岁。
A.20B.30C.40D.509、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年。
A.1862B.1902C.1903D.191210、对未完成义务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所需经费由( )予以保障。
A.人民政府B.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C.部门D.学校11、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指出: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 )。
A.终身学习B.爱岗敬业C.爱国守法D.热爱学生12、学校应当把( )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师岗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内容教师岗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是评估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的一项重要评价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师岗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内容和要点。
一、考试范围教师岗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内容涵盖多个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学:包括国家政治制度、党的基本知识、宪法法规等内容。
2.法律常识:包括法律基本概念、法律制度、法律法规等方面。
3.道德与法律:包括道德伦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
4.教育理论:包括教育心理学、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等内容。
二、考试要点教师岗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主要考察考生对于以上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以下是考试的主要要点:1.政治学:考生需要了解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掌握党的基本知识和国家法规。
2.法律常识:考生需要熟悉法律法规,了解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原则,具备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3.道德与法律: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职业操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4.教育理论:考生需要熟悉教育心理学、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管理技巧。
三、备考建议为了顺利通过教师岗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考生可以采取以下备考建议:•系统学习:全面系统地学习政治学、法律常识、教育理论等内容,夯实基础知识。
•多练习:多做模拟题和历年真题,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
•查漏补缺:及时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加强薄弱环节的复习。
•参加辅导班:有条件的话可以参加相关的教师岗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辅导班,提升备考效率。
四、总结教师岗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是教师招聘和评聘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考生需要通过考试展现出自己的政治素养、法律意识和教育理论水平。
只有充分准备,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顺利进入理想的教师岗位。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备战教师岗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考生们有所帮助。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既对立又统一的观点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C.绝对的观点和相对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是( )。
①总体和平、局部战争②总体缓和、局部紧张③总体封闭、局部开放④总体稳定、局部动荡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4、文艺复兴兴起于( )。
A.意大利B.英国C.法国D.西班牙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既对立又统一的观点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C.绝对的观点和相对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6、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
这些挖甘草的人们(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联系7、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这项规定体现出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 )。
A.一致性B.矛盾性C.对立性D.排斥性8、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科学社会主义 B.剩余价值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劳动价值论9、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物质生产活动B.科学实验C. 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D.艺术表演10、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11、文艺复兴兴起于( )。
A.意大利B.英国C.法国D.西班牙12、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必看考点最新版(二)1、简答题简要说明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参考答案:参考解析:(1) 性格与气质的联系如下:①性格和气质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
②性格和气质互相渗透,彼此制约,两者相互影响。
这表现在:第一,气质影响到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第二,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形成的速度;第三,性格也可以掩蔽和改造气质,指导气质的发展,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2) 性格与气质的区别如下:①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②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③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④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2、简答题定性研究参考答案:参考解析:定性研究,也称质化研究,就是对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3、单选题以下不是从众现象的是_____A : 入乡随俗B : 足球赛后的骚乱C : 暴乱中跟大家一起破坏D : 买彩票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社会现象。
买彩票并非由于多数群众的引导或压力,而只是出自个人的意愿。
4、单选题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开始的,它是_____提出的挑战。
A : 社会信息时代B : 知识经济时代C : 经济发展需要D : 我国加入 WTO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开始的,它是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
认知策略包括_____5、多选题A : 复述策略B : 计划策略C : 精细加工策略D : 组织策略参考答案: AC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CD。
参考解析:认知策是学习者在认知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策,也就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一般把认知策分为复述策、精细加工策和组织策。
6、判断题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早期营养。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科目复习大纲亲爱的小伙伴们,当你决定踏上教师招聘考试这条道路时,是不是感觉有点像要攀登一座高山,心里既兴奋又有点小紧张?别担心,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瞅瞅这公共科目复习大纲,给你的备考之旅来点实实在在的助力!先来说说教育综合知识这一块。
这部分就像是个知识大杂烩,啥都有!从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到教育心理学的微妙洞察,再到教育法律法规的条条框框,可真是让人有点眼花缭乱。
就拿教育学原理来说吧,你得清楚教育的本质、目的和发展历程。
比如说,以前的教育可能就是先生拿着戒尺,学生摇头晃脑地背书,而现在的教育可讲究得多啦,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注重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教育心理学也别小瞧,它能帮你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
就像我之前遇到过一个小朋友,明明很聪明,可一到考试就紧张得不行,成绩总是不理想。
后来我仔细观察,发现他是对考试结果太在意,缺乏自信。
于是我就给他制定了一些小策略,比如考前放松练习,多给他鼓励和肯定,慢慢地,他的考试成绩就提高了。
这就是教育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咱们在复习的时候也要多想想这样的例子,加深理解。
再说说教育法律法规,这可都是些硬性规定,必须牢记在心。
比如说,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是绝对不能侵犯的,老师也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公共基础知识也不能落下,这里面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科技等等。
政治部分,你得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知道当下的发展方向。
经济方面,一些基本的经济概念和原理得搞清楚。
法律就更不用说了,各种法律法规都得心中有数。
人文和科技部分就比较有趣啦。
人文知识能让你在课堂上引经据典,给学生们带来丰富多彩的知识。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你也得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给学生传递最新的信息。
复习的时候,可别一股脑地死记硬背,得有方法。
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
多做些练习题,找找考试的感觉。
还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总之,教师招聘考试的公共科目复习就像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有耐心、有方法、有毅力。
1、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
A.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仅把运动和某些具体物质形态联系起来
D.把物质和运动完全割裂开来
正确答案:D
2、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错误是由于忽视了事物的()。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
正确答案:D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D
4、联系是指一切现象、事物()。
A.都有共同点
B.都没有确定的界限
C.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都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
正确答案:D
5、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A.唯心主义
B.二元论
C.辩证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D
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转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
C.连续性和阶段性(飞跃性)的统一
D.直线性和循环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C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正确答案:D
8、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
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正确答案:B
9、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系统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正确答案:B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正确答案:A
1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
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正确答案:B
1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A.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C.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D.主观与客体的统一
正确答案:C
13、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
A.一般方法
B.经验材料
C.理论结论
D.具体方法
正确答案:A
14、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于揭示()。
A.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
C.事物发展的状态
D.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正确答案:D
1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
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
正确答案:B
16、“一个地区的发展会产生全国效益”强调的是()。
A.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
B.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界限
C.整体的性能状态与及变化会影响部分
D.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
正确答案:D
17、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A.唯心主义
B.二元论
C.辩证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D
18、否定方面是指()。
A.保持事物自己存在的方面
B.促使事物走向死亡的方面
C.事物内部好的方面
D.事物内部坏的方面
正确答案:B
19、“人的意志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正确答案:D
20、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
A.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仅把运动和某些具体物质形态联系起来
D.把物质和运动完全割裂开来
正确答案:D
21、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
A.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仅把运动和某些具体物质形态联系起来
D.把物质和运动完全割裂开来
正确答案:D
22、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A.辩证统一的关系
B.因果关系
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D.等同关系
正确答案:A
23、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
A.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仅把运动和某些具体物质形态联系起来
D.把物质和运动完全割裂开来
正确答案:D
24、唯物辩证法否定的“扬弃”是指()。
A.全盘抛弃
B.绝对否认
C.全盘肯定
D.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
正确答案:D
25、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的标准是()。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
D.是否承认世界统一的问题
正确答案:B
26、联系是指一切现象、事物()。
A.都有共同点
B.都没有确定的界限
C.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都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
正确答案:D
2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正确答案:D
28、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和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的哲学依据是()辩证关系的原理。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同一性和斗争性
D.内因和外因
正确答案:D
29、“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
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C.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
D.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正确答案:D
30、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是()。
A.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
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
正确答案:C
31、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
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正确答案:A
32、“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体现的哲理是()。
A.要重视外因的作用
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C.要重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要重视外因通过内因作用
正确答案:C
3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