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专题训练四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 格式:doc
- 大小:123.01 KB
- 文档页数:6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单元测试题(解析版)第五单元«定量研讨化学反响»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要一个正确答案〕1.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符号是() A.H2 B. O C.3C D. Mg2.实验室中应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这三种物质〔〕A.都含有氧元素 B.都含有氧气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属于氧化物3.以下对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 2O﹣表示两个氧元素 B. N2﹣表示两个氮原子C. Ca2+﹣表示钙元素显+2 D. 2H2O﹣表示2个水分子4.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作化学反响,其微观表示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化学反响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动 B.该反响属于分解反响C.该反响不契合质量守恒定律 D.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5.右图是水分子分解表示图。
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水分子,表示氧分子,表示氢分子。
从水分子分解表示图取得的信息中错误的选项是......〔〕A、分子由原子构成B、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C、反响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各原子的个数都不会发作改动D、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6.以下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10g水受热变成了10g水蒸汽B.50mL水中参与50mL酒精,总体积100mLC.5g蔗糖溶于95g水中,总质量为100gD.纸在空气中熄灭后化为灰烬,灰烬质量比纸的质量小7.为防止灾后疫情出现,防疫人员用过氧乙酸〔 C2H4O3〕、次氯酸钠〔NaClO〕停止消毒。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B.次氯酸钠是氧化物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D.过氧乙酸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8.玻璃工艺品如今做的越来越精巧,小铭对它的制造进程发生了浓重兴味,经过查阅瓷料了解到玻璃雕琢进程中需求用到氢氟酸,发作的反响为4HF+Si02=SiF4↑+2X,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该反响属于置换反响 B. X的化学式为H202C.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2 D.该反响前后无元素化合价发作改动9.右以下图是反映某个化学反响里个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以下对此变化的描画中,正确的选项是〔〕A.充沛反响后,乙+丙=甲的质量 B.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C.此化学反响中,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反映了此化学反响是分解反响10.如图是某化学反响前后反响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变化微观表示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实验能够用于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B.C.D.2.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A.20℃,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B.20℃,1g二氧化锰和烧杯中1g过氧化氢溶液混合,烧杯中物质质量为2g C.20℃,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D.20℃,1g水加入1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g食盐水3.在实验室和化工生产中常用到硝酸。
硝酸是一种氢氧化剂,能与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HNO3+C=2H2O+4X↑+CO2↑。
则X是A.NO2B.CO C.NO D.N2O4.发射“嫦娥一号”的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其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3X+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A.N2B.H2C.O2D.CO5.一定质量的乙醇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分子的个数比不可能是A.1:1:3B.1:2:5C.1:3:6D.2:4:9 6.下列说法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mg水受热变为mg的水蒸气B.32g硫和32g的氧气反应生成64g二氧化硫C.20g食盐溶于80g水得到100g的食盐水D.拧开盛酒精的瓶盖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7.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是①元素的种类;②原子的种类;③原子的个数;④原子的质量;⑤物质的总质量;⑥分子的种类;⑦元素的化合价;⑧物质的种类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⑥⑦⑧C.①②③⑥⑧D.④⑤⑥⑦⑧8.在一密闭容器中有氧气、氮气、水蒸气和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的值为0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W中一定含有氮元素和氢元素D.生成的氮气和水蒸气质量之比为56:1089.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2023—2024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课后练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课后练习题含答案鲁教版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一、选择题。
1、某化合物在纯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A. 碳、氧两种元素B. 氢、氧两种元素C. 碳、氢两种元素D. 碳、氢、氧三种元素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氦原子和镁原子的化学性质也相似D.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3、通常情祝下,铜和稀硫酸不反应。
但是把一小块铜片放入适量稀硫酸中,同时加入X再加热,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反应后溶液会由蓝色变为无色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少D.反应物X的化学式是4、在反应4A+3B=2C中,若2.7g A完全反应生成5.1g的C,已知B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34 B.68 C.102 D.2045、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区分硬水和软水B.探究CO2与水反应C.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D.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6、下图是反映某个化学反应里个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对此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充分反应后,乙+丙=甲的质量B.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C.此化学反应中,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反应了此化学反应是分解反应7、图像最能直观表示相关量的变化。
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不正确的是()A.B.C.D.8、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第5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单元测试题(解析版)第5单元«定量研讨化学反响»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要一个正确答案〕1.某纯真物X在空气在完全熄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X + 2O2 CO2 + 2H2O,那么X 的化学式为〔〕A. CH2 B. CH4 C. CH4O D. CO2.以下关于反响的描画,反响方程式及反响类型完全正确的选项是〔〕A.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ΔK2MnO4+MnO2+O2↑ 分解反响B.铁丝在氧气中熄灭 4Fe+3O扑灭2Fe2O3 化合反响C.高炉炼铁原理 Fe2O3高温 2Fe+3CO2复分解反响D.将铁片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2Fe+6HCl=2FeCl3+3H2↑ 置换反响3.含硫煤熄灭会发生SO2形成大气污染,某工厂设计了如下工艺流程,防治污染的同时可以失掉化工产品,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该流程中可失掉化工产品H2SO4B.该流程中化合价发作改动的元素为Fe和SC.流程中触及到的反响之一为: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D.该工艺流程中Fe2〔SO4〕3溶液可以循环运用4.以下标志和标志下面的文字或符号分歧的是( )A.①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5.以下有关平安知识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石油油井着火,用少量水浇灭B.图书档案起火,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C.深夜家中煤气走漏时立刻翻开排风扇通风换气D.严禁在加油站、煤气站等处吸烟和拨打移动6.〔2021•赤坎区校级模拟〕在2A+B2=2AB的反响中,24gA与16gB2恰恰完全反响,那么物质A与A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A.3::2 B.3:10 C.3:5 D.6:57.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以下推理中正确的选项是A.物质与氧气发作的反响都是氧化反响,那么氧化反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B.化学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那么化学反响前后分子的种类也不变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那么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酒精熄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那么酒精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8.以下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选项是〔〕A.氢气在空气中熄灭2H2 +O2 == 2H2OB.铁丝在氧气中熄灭4Fe + 3O2 ===== 2Fe2O3C.实验室制取氧气2KMnO4 K2MnO4 + MnO2 + O2↑D.氢氧化钠与硫酸发作中和反响2NaOH+H2SO4==NaSO4 +2H2O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想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由于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反,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反B.由于蜡烛熄灭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C.由于熄灭需求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D.由于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10.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形成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B.森林火灾发作时,可在其顺风方向开拓出隔离带以尽快灭火C.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吸收CO2释放出O2D.电器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11.只含铜、氧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9.0克,测得其中含铜元素的质量为8.0克.铜的氧化物有CuO和Cu2O,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固体样品的组成只要2种状况B.固体样品一定是CuO与Cu2O的混合物C.固体样品能够是Cu2OD.假定固体样品由两种物质组成,那么其中一种质量分数为12.化学反响6CO2 + 6H2O X +6O2,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X的化学式〔〕A. C6H12 B. C6H12O C. C6H12O6 D. C3H6O313.运动会中,当运发动肌肉受伤时,队医会随即对运发动的受伤部位放射药剂氯乙烷〔化学式为C2H5Cl〕,停止局部冷冻麻醉处置,以下关于氯乙烷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氯乙烷属于氧化物 B.氯乙烷由碳、氢、氯原子构成C.氯乙烷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氯乙烷中碳、氢、氯元素的质量比为2︰5︰114.以下实验设计能到达实验目的的是〔〕15.以下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将一瓶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水C.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熄灭 D.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参与稀硫酸至过量二、填空题16.用化学用语表示:〔1〕①2个氖原子;②水瓶内壁镀的金属是;③陆地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④缺少元素会得侏儒症。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测试卷(含答案)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l-35.5;K-39。
一、选择题:1、生活中常见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案例()A.水的蒸发 B.煤炭燃烧 C.干冰升华 D.糖块融化2、下列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水加热变成水蒸气质量不变B.蜡烛受热熔化,冷却后质量不变C.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L氢气和1L氧气反应能生成2L水3、AgNO3见光分解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A.NO2 B.NH3 C.N2 D.SO24、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和一氧化碳对空气会造成污染,通常采用催化净化装置将其转化成无毒物质再排放。
其主要反应原理为2NO+2CO X+2CO2,请推测X的化学式()A.O2 B.N2 C.H2O D.NO2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部分数据如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A.物质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X为13g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之比为9:16 D.甲和丁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5:20 6、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是()7、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8、科学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两种气体混合发生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
该反应产物无污染可用于汽车尾气处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3B.甲物质的化学式是NH3,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C.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数目发生了变化D.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是乙和丁,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15:189、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轻,所以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同种元素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所以核电荷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因此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10、将一定量的木炭和过量的氧气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充分反应。
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单元专题卷质量守恒定律(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2分)1.物质X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X的组成中A.一定含有碳、盛、氧三种元素B.可能含有碳、氮、氧三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一定含有氧元素,可能含有碳、氢元素2.下面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示意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3.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1g红磷在2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3g五氧化二磷B.完全电解10g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仍为10gC.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煤渣的质量一定和煤的质量相等D.10g水完全汽化后仍为10g水蒸气,所以符合质量守恒定律4.现将4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
A与B发生化学反应,40gA完全反应后生成32gC和22gD,则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的D的质量比是A.20:7B.7:11C.5:4D.16:115.下列事实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水结冰体积变大,质量不变B.50mL水中加入50mL酒精,总体积小于100mLC.5g蔗糖溶于95g水中,总质量为100g1D.木材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质量比木材的质量小6.“绿色化学”要求原料中所有原子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即原子利用率为100%。
一定条件下CO和H2可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绿色化学”,这种产物不可能是A.乙醇(C2H6O)B.乙酸(C2H4O2)C.甲醛(CH2O)D.甲醇(CH4O)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因此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8.在一定条件下,把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 6.4 3.2 4.0 2.8反应后质量/g 5.2x7.2 2.8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x=1.2B.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C.丙不是化合物D.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是3:59.全球在建最大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年产1500万吨煤炭分质利用项目矗立于我省榆林荒漠之中,其中有18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和全球规模最大的煤基乙醇项目。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一部分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 2、C 、CO ) 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三、解计算题:计算题的类型有:①有关质量分数(元素和溶质)的计算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③由①和②两种类型混合在一起计算(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 ╳ 100%(二)、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某元素质量分数= ╳ 100%(三)、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 100%(四)、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某元素质量分数= ╳ 100%或:某元素质量分数=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 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五)、解题技巧1、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5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综合训练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意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表明了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B.表明了反应的条件C.表明了反应的速率D.表明了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2.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在这个反应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是()。
A.24∶32∶80B.48∶32∶40C.48∶32∶80D.24∶32∶40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Mg+O2MgOB.4Fe+3O22Fe2O3C.CaCO3CaO+CO2D.4P+5O22P2O54.化学是研究生活和世界的一种工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现象。
下列现象能够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樟脑丸在衣柜里逐渐消失B.水变成冰,体积变大C.蜡烛熔化冷却后,质量不变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减小5.a NaCl+b H2O c NaOH+d H2↑+e Cl2↑,下列各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错误的是()。
A.a=cB.a=2eC.b=cD.b=d6.(2023·江苏扬州中考)Y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Y+3O22CO2+3H2O。
则Y的化学式为()。
A.CH4OB.C2H4C.C3H8D.C2H6O7.(2023·天津中考)在反应C+2ZnO2Zn+CO2↑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B.反应前后锌元素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C.参加反应的碳与氧化锌的质量比为4∶27D.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8.“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下图是液化石油气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1∶6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D.甲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89.(2023·湖南郴州中考)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化学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数据如下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检测题一、单选题1.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种混合或反应过程中,符合“1+1=2”现象的是()A.1mL酒精与1mL水混合后的总体积B.1g氢氧化钙与1g水混合后得到的氢氧化钙溶液的质量C.1g硫与1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D.1g硝酸钾加入1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溶液的质量2.对于复分解反应,X+2NaOH═2Y+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X一定是CuCl2B.Y可能是H2OC.相对分子质量大小:X>Y D.Y可能是Na2SO43.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C.该反应中甲、乙和丙的分子个数比是2:2:3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4.碳酸锌与碳酸钙其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现将 12.5g 碳酸锌固体高温锻烧一段时间,冷却后,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已知:ZnO + H2SO4==ZnSO4+ H2O)①共生成 16.1g 硫酸锌②煅烧越充分则消耗的硫酸越少③煅烧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与煅烧时间的长短无关A.1 个B.2 个C.3 个D.4 个5.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NO2、SO2、CO2和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B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45C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D .稀有气体通电发出有色光,可用于制霓虹灯6.氢氟酸(HF )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发生的反应可以表示为:SiO 2+4HF=X↑+2H 2O ,关于物质X 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可能含有氢元素B .可能含有氧元素C .X 是一种氧化物D .一定含有硅元素、氟元素7.在一密闭的容器内盛有20 g H 2、O 2和N 2的混合气体,在实验室中某同学误加热此密闭容器,混合气体在密闭的容器内爆炸,冷却后,测知生成H 2O 18 g ,请帮此同学判断剩余的气体不可能是( )A .H 2和N 2B .O 2和N 2C .H 2、O 2和N 2D .2 g N 28.“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为及时发现天然气泄漏,某燃气公司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少量具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 2H 5SH )。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专题训练四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的质量/g3*******
反应后的质量/g0100X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是反应物,丙和丁是生成物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x的值为50
D.该反应可表示为:甲+丁=乙+丙
2 . 有一包“铁”的粉末,可能含有Fe 、Fe2O
3 Fe3O4中的一种或几种,现称取23.2g放在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一氧化碳并加热充分反应,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共得到40g的碳酸钙固体。
关于这包“铁” 的粉末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是纯净物B.一定有Fe 、Fe2O3Fe3O4三种
C.如果有Fe ,就一定有Fe2O3D.如果有Fe2O3,就一定有Fe3O4
3 . “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其中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从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错误的是
A.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反应前后共有四种分子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D.乙和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4 .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剂能改变某些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物理性质不改变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后质量会减少
D.过氧化氢溶液必须要有催化剂才能分解
5 . 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减少
B.生成物都为化合物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6 .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实验方法的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B.探究铁钉锈蚀是否需要水
C.探究MnO2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
D.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二、填空题
7 . 一定质量的A物质和64gB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物质和36gD物质,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1)参加反应的A物质质量为_____克,判断的依据是_____。
(2)A中含有的元素是_____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的是_____(填元素符号)。
(3)如图所示的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原因是_____。
(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三、计算题
8 . 为测定某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将10g锌粒加入到盛有50g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锌粒有剩余,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59.8g.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___.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精确到0.1%)
9 . 生铁和钢都是由铁和碳组成的合金,生铁中碳的含量为2%-4.3%,钢中碳的含量为0.03%-2%,为测定某种铁合金中碳的含量,小王同学取一定质量的合金样品盛放在烧杯中,并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注:碳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烧杯质量样品的质量稀盐酸的质量烧杯+剩余物的总质量
50g 5.8g94.6g150.2g
请根据相关信息完成下列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_g。
(2)通过计算判断样品是钢还是生铁_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到0%)
(3)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到0.1%)
10 . 将石灰石放在石灰窑中高温煅烧,最后得到固体残留物(的密度为,杂质不分解)。
求:
(1)制得生石灰的同时,可得二氧化碳多少立方米?
(2)石灰石中的质量分数。
11 . 为测定100g某氯化钠溶液的浓度,每次取硝酸银溶液10g,依次加入该氯化钠溶液中,测得数据如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
实验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
每次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质
1010101010
量/g
反应后所得沉淀的总质量
1.435
2.87 4.305 5.74 5.74
/g
(1)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是第_____次实验。
(2)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_____。
四、综合题
12 .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气体的制取及性质。
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若选择氯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收集的氧气用于完成铁燃烧的实验,则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实验结束后,应该先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若改用装置G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__端通入(选填“左”或“右”)。
(3)已知NH3极易溶于水且与能水反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可用固体氢氧化钙[Ca(OH)2]和氯化铵(NH4Cl)加热来制取NH3,同时生成氯化钙(CaCl2)和水,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NH3,油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萌萌同学通过互联网得知:多种物质都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初次探究)实验证明,在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能显著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如果要确定CuSO4是催化剂,还必须通过实验确定它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________不变。
(再次探究)CuSO4溶液主要含有三种粒子(H2O、Cu2+、SO42-),稀硫酸中含有三种粒子(H2O、H+、SO42-)为了进一步探究CuSO4溶液中哪种粒子能起催化作用。
萌萌同学作了以下分析和设计。
①萌萌同学认为最不可能的是H2O,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要说明另外的两种粒子是否起到催化作用,萌萌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完成了探究活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取一支试管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2-3滴稀硫酸溶液几乎没有气泡放出
实验证明,起催化作
用的是
____
b. 另取一支试管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然后
加入2-3滴氯化铜溶液
溶液中有大量气泡放出
(5)可可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放入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实验结束时,该同学发现用排水法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 I: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放出O2;
猜想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猜想Ⅲ: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和二氧化锰都分解放出O2;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_错误;
第二组同学取锰酸钾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I正确的结论。
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实验发现,氯酸钾固体加热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很慢,但如果将高锰酸钾固体与氯酸钾固体混合加热,则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
请说明高锰酸钾在氯酸钾的分解反应中是否作催化剂,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