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秋季珠江三角洲污染气象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438.52 KB
- 文档页数:7
珠三角地区近40年的气温变化特征分析2011年1O月0ct.2011热带农业工程TR0PICALAGRICUL TURALENGINEERING第35卷第5期V o1.35,No.5珠三角地区近40年的气温变化特征分析①封静潘安定李冰(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摘要主要运用气候倾向率和三阶多项式曲线拟合的方法.对珠三角的25个气象站1965—2007年近43年来的年均温和月平均气温观测数据进行了倾向,趋势分析,并对25个气象站气温的空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气温年际变化的趋势性明显,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和秋季的趋势性变化显着:珠三角地区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可以看到,珠三角的南部地区气温明显高于北部地区,南部和北部的最高和最低温度之差达到2.6℃;珠三角地区的春季,夏季,秋季的温度空间分布的差异不大,冬季气温的南北差异明显,最大温差为2.9℃.关键词珠三角地区:气温变化;统计分析中图分类号S161.22AirTemperatureV ariationinRecent40Y earsoverPearlRiverDeltaRegion FENGJingPANAndingLIBing (SchoolofGeographicalSciences,GuangzhouUniversity,Guangzhou,Gua ngdong510006) AbstractInordertoinvestigatethecharacteristicsofairtemperaturevariation overthePearlRiverDeltaRegion,theannualaveragetemperatureandmeanmonthlytemperaturesobse rvationdatafrom25meteoro—logicalstationsthrough1965-2007thepast40yearsareanalyzedbyusingthe methodsofclimatictrendrate,third-orderpolynomialcurveand25meteorologicalstationsofspatialdi stributionoftemperaturewerestatisticallyanalyzed.Theresultsshowthatthetrendoftemperatureinterannu alvariabilityisobviousand thetrendofthesummerandfallchangesignificantlyinPearlRiverDeRaRegio n.Theannualaveragetem- peratureofsouthernregionsignificantlyishigherthanthatofnorthernareas,a ndthedifferencebetween maximumtemperatureofthesouthandminimumtemperatureofthenorthrea .Temperaturediffer-enceofthespatialdistributionofspring,summer,fallisnotsignificant,andtem peraturedifferenceofwin—terbetweenmaximumtemperatureofthesouthandminimumtemperatureoft henorthreach2.9℃.KeywordsPearlRiverdenaregion;temperaturechange;statisticalanalysis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经济增长,热岛效应等引起的气温变化引起关注吴志权等研究了近50年东莞气温年际变化的长期特征[】]:陈志芳等研究了近半个世纪佛山气温变化[2]:刘爱君研究广东近半个世纪的气温变化趋势[33:都表明了气温上升趋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位于重要海岸地区的珠三角的气温变化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等重要问题,预计到2030和2050年.珠江口绝对海平面将分别上升6—14和9—21cnl[4].因此.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珠三角地区的气温长期趋势变化和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对该区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市化效应和农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在北纬23.40一21.30之间.绝大部分属于热带地区,包括了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①收稿El期:2011—08—13责任编辑/张海东Email:rngcrngc3@gma 订.tom.一60—封静等珠三角地区近40年的气温变化特征分析莞,中山,惠州市区,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等区域.1.2资料本文选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四会,高要,三水,清远,花都,从化,广州,南海,东莞,龙门,增城,博罗,惠阳,开平,新会,恩平,台山,顺德,番禺,中山,斗门,珠海,惠东,深圳,上川等25个气象站1965—2007年43a的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1.3主要分析方法1.3.1趋势系数[]气候要素的趋势系数变化一般可以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表示.2;i为样本量为n的某一气候变量(=1.2,…,n),用t表示所对应的时间,建立与t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X=a+bt.x表示2;i的拟合值.其中a为常数,b为回归系数.bXlO为气候倾向率,单位为某气候要素单位/10a回归系数b的符号表示气候变量的趋势倾向b)O表示随时间t的增加呈上趋势:反之b<O表示下降趋势.b值的大小反映了上升或下降的速率.而变量与变量t的相关系数r称为趋势系数.对于变化趋势的显着性的检验,则采用原序列变量Y与时间t之间的相关系数进行检验[ 1.3.2气温序列的趋势分析气候要素和时间t之间并非总是线性变化的.大多数情况是非线性的.可以用Cubic函数很好的拟合变量的非线性变化.可以用Y表示气候变量.表示时间,cubic函数的形式为y=b0+b1x+b2X+b3x.,通过实际值用最Jb:-乘法拟合算出b.,b.,b,b3的值,得到拟合的函数.通过3次曲线拟合能反映时间序列的阶段性变化特征[8-9]2结果分析2.1气温时间变化趋势分析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25个站点1965—2007近43年的平均值分别用一元线性回归和Cubic函数曲线拟合.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气温近43年来的年际变化趋势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43年平均气温的回归系数为0.0316.年平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为0.316℃/lOa.相关系数通过Q=0.O1的显着性检验.用Cubic函数曲线拟合43年的乏j气温,y=一】.1E一05x+O.O015x一0.0164x+22.764. R=0.5654.Cubic函数曲线由平缓转为上升的时间为1978年.从1978年一直到2007年均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可以看到珠三角的平均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也与该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关.城市化效应对大城市气温基本上都是增温作用n0].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和温室气体的增加.从1984年以后.平均气温波动上升表现的很显着对珠三角地区20个站年平均气温进行趋势分析,除清远,龙门,从化,增城,惠东以外.其他站点的相关系数都在0.6以上.表现了高度的相关性.以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番禺,南海,开平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820,0.831,0.779.番禺,南海,开平的气候倾向率分别是1.04,0.47,0.44℃/lOa.可以看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番禺,南海,开平的增温趋势明显.清远,龙门,从化,增城,惠东这几个地区位于郊区,受到城市化的影响不显着最冷月份(1月)43a的平均气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对珠三角地区的1月份的平均气温进行2a移动平均预测.可以看到1月份的平均气温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气温的最小值成上升的趋势,1月平均气温逐年的变化趋势呈现出波动变小.且有所上升. 1965—1990年的25a间的1月平均气温变化的幅度较剧烈.1月份的平均气温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温差较大.1990—2007年的17a的1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幅度趋于平缓,1月份的平均气温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温差减小.且呈上升的趋势.1月平均气温最低值在10℃以上,最高值在15℃波动,且有所上升.以最热月份(7月份)为例.对珠三角地区的7月份的平均气温进行2a移动平均.进行预测.可以看到7月份的平均气温呈现较大波动.且呈现上升的趋势.1965—1985年的20a间.变动的幅度较大.7月份的平均气温最低值和最高值的温差较大. 1985—1995年的变动幅度减小.7月份的平均气温最低值和最高值的温差减小.1995—2007年7月的平均气温变动幅度减小.但7月的平均气温的温差变动加剧.且成上升的趋势.7月份的平均气温最低在28.0℃以上.且逐年波动上升到7月平均气温29.5℃以上.一61—2011年10月热带农业工程第35卷第5期从Cubic函数曲线可以看出.珠j角地区春季年均温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夏季年均温的变化趋势呈现波动上升.秋季年均温的变化呈现显着上升的趋势.冬季年均温呈小幅度上升.夏季和秋季年均温的上升趋势较大.夏季年均温的回归系数为0.0337,气候倾向率为0.337℃/1oa:秋季的年均温的回归系数为0.0207.气候倾向率为0.207℃/10a.相关系数均通过Q=0.O1的显着性检验.可以看到珠三角的气温变化具有年际变化的特征和季节变化的特征.这主要是受季节性高温的影响.6-9降温的强度增大,达到一年中的最高温.尤其是近10a的年平均气温上升明显.高温季节的平均气温达到一年最大.波动上升的趋势明显.2.2气温空间变化特征从珠三角地区43a年均温等温线图可以看出(图1).珠三角的气温变化对全球气温变化的响应区域性明显年均温的空间分布从北部向南部出现温度升高的趋势.年平均气温的高温区位于珠三角的西南部和中南部,其中恩平,斗门,深圳,上川岛温度最高.最高温度为23.4℃年平均气温的低温区位于珠三角的北部尤其东北部是低温中心.主要是龙门,四会,清远,从化出现低温,最低温度是20.8℃这主要是受珠三角地区南北的海陆位置对年平均气温的影响以珠三角的最热月(7月)和最冷月(1月)为代表.可以看到最冷月(1B)的平均气温最低为12.2℃.1月的平均气温最高为l5.8℃1月的低温区位于珠三角的北部.1月平均气温的较高温度位于珠三角的中东部和西南部.1月份平均气温的最高温度出现在深圳15.7℃.最低温度出现在龙门12.2℃:7月平均气温变化从27.8℃一29.4℃.平均温度的较高温度出现在珠三角的西北一东南方向一线.而7月1E一5x3+0.O015xLO.0164x+22.764R2=0.5654Y=0.03x+22.462R0.5225年份图1珠三角地区43年的年平均气温变化平均气温的低温区位于珠三角的东北部.7月份平均气温的最高温度出现在南海29.1℃.最低温度出现在龙f-J27.8℃由于城市化/城市热岛效应对局地气温增暖有直接影响[u].深圳地区表现出明显的高温从年均温等温线图可以看出(图2).春季年均温的高温区位于珠三角的西南部和中部.北部和东部及东南部为低温区包围.春季的高温出现在上川岛和深圳.最高温度是上川岛22.52℃;低温出现在惠东和珠海.最低温度是惠东20.11℃.夏季年一62一均温的低温中心位于中北部.周围被高温区所包围.尤其珠三角的西北一东南方向以南温度较高.夏季年均温最高出现在深~,12s.57℃.夏季年均温最低出现在东莞26.06℃秋季年均温的高温区位于西北一东南方向一线.其它地区为低温区.最高温度出现在深圳28.68℃.最低温度出现在龙门27.35℃.冬季年均温呈现北部为低温区.南部为高温区.冬季年均温的空间分布呈现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冬季年均温最高温度出现在深~1116.29℃.最低温度出现在13.13℃珠三角地区的平均气温空间封静等珠三角地区近40年的气温变化特征分析2423.6.23.222.8∞2221.62423.623.2a)三22.8帕22.42221.61965—2007年43a春季平均气温的分布ll21l2.5l13ll3.5n4l14.5儿51965-2007年43a秋季平均气温的分布2423.623.222.822.422l12112.5l13113.5l14l14.51151965—2007:年43a夏季平均气温的分布2423.6.23.222.8船22.42221.61965—2007年43a冬季平均气温的分布图2珠三角地区43a的平均气温分布变化分布的季节变化明显,则不同于平均气温空间分布的年变化.表现为在春夏两季.高温地区的位置基本不变.而低温的地区出现于珠三角中南部地区. 秋季的高温区面积有所减少冬季的低温区的位于珠三角的北部.低温区向南部扩展并面积增大,高温区在南部的位置基本不变.高温区面积减少.3结论与讨论1987-2007年.珠三角的年平均气温呈现递增的趋势.年平均气温的变化速率为0.316℃/10年,尤其是1984年以后的波动上升的趋势更加明显.受城市化的影响.番禺,南海,开平的增温趋势明显.最冷月(1月)和最热月(7f1)的年平均气温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城市化效应对大城市的增温作用.使得最冷月(1月)和最热月(7Y1)的年平均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龙门.而最冷月(1月)得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深圳.最热月(7月)的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南海1965-2007~.珠三角夏季和秋季的年平均气温趋势性明显.夏季年平均.气温的变化速率为Q337℃/10a,秋季年平均气温的变化速率Q207~C/lOao而春季和冬季年均温的趋势性不明显.这主要是受珠三角地区的季节性高温的影响.夏季和秋季的年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深圳.年均温的最低值出现在东莞和龙门.参考文献[1]吴志权.陈明先.陈创买.近5O年来东莞气温年际变化的长期特征:分析[J].热带气象,2005,21(1):107—108.[2]陈志芳,黄姚钦,陈创买,等.近半个世纪佛山气温变化的研究[J].中山大学,2003(42):164.[3]刘爱君.广东近半个世纪的气温变化趋势[J].广东气象.2003(4):11.[4]时小军.陈特固.余克服.近40年来珠江口的海平面变化[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8(1).一63—64286428642勰鹧弱;s■曩嚣瞄疆豫=£=H霆64286428642盟毖加加加加蕾盈豳麟嬲嘲嬲H][=王=毯Q)巳0芝Q)cna cbd7654321986543勰船船船鹪勰■■■露圜掰嗍薹==[=l=l=H口2011年10月热带农业工程第35卷第5期128~132.[5]余功梅.华南地区近4O年降水的气候特征[J].热带气象.1996,12(3):252—256.[6]施能.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遥相关型的长期变化及其与我国气候变化的关系[J].气象,1996,54(6):675—683.[7]王体健.万静.长江三角洲地区近50aN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暴雨灾害,2008(6):109.[8]吴洪宝.吴蕾.气候变率诊断和预测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208—244.[9]姚玉璧.肖国举,王润元,等.近50年来西北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J].干旱区地理,2009,32(2): 160—161.[10]崔林丽,史军,杨引明,等.长江三角洲气温变64一[11][12][13][14]化特征及城市化影响[J].地理研究,2008,27(4):775-776.司鹏,李庆祥,李伟,等.城市化对深圳气温变化的贡献[J].大气科学,2010,23(1):l10-116.魏风英.现代气候诊断与统计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0.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245—254.徐建华.计量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59—68.有关浓度的法定单位。
珠三角秋季臭氧污染来源解析沈劲;陈皓;钟流举【期刊名称】《环境污染与防治》【年(卷),期】2015(037)001【摘要】秋季是珠三角臭氧污染最严重的季节,选取2004年秋季珠三角典型臭氧污染过程,运用臭氧来源解析技术等分析手段,研究珠三角臭氧污染特性,分析并量化各排放源区各类源对受体点的臭氧贡献.结果表明,东莞市对珠江口地区的臭氧峰值有重大贡献,下午2-3点东莞市前体物的臭氧贡献最大可达40 ppb;而广州市区的前体物排放主要影响顺德区和南海区.在珠三角,排放源区一般对下风向40 km范围内的地区臭氧贡献最大.秋季大多数情况下珠三角西部(江门东湖)臭氧受中部主要排放源区臭氧前体物排放与输送的影响很大,广州和佛山地区对江门东湖的臭氧峰值贡献达50 ppb左右.交通尾气排放对珠三角各受体点的臭氧贡献最大,交通源对重污染区受体点臭氧的贡献最高可达40 ppb~50 ppb.【总页数】6页(P25-30)【作者】沈劲;陈皓;钟流举【作者单位】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空气质量监测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45;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871;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871;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空气质量监测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45【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基于CAMx模型的珠江口东岸秋季臭氧来源解析 [J], 林楚雄;陈嘉晔;李红霞;游泳;许均政;李仕平2.我国典型钢铁工业城市夏季臭氧污染来源解析研究 [J], 姚诗音;魏巍;沈泽亚;王传达;牛元3.咸宁市大气臭氧敏感性和污染来源解析 [J], 任俊宇;朱宽广;谢旻;刘巍;高达;陈嘉胜;金宇宁;赵润琪;张林涛4.西宁市城东区夏季臭氧污染来源解析 [J], 李景;祁维斌;丛晓晓;温美玲;卢子健5.珠三角地区秋季臭氧生成敏感性时空变化模拟研究 [J], 叶绿萌;樊少芬;常鸣;司徒淑娉;王雪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地区空气污染变化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素陈镭;马井会;甄新蓉;曹钰【摘要】利用2013-2014年上海地区6种空气污染物小时浓度和逐日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的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了上海地区空气污染的变化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14年上海地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7.0%,空气质量总体较2013年明显好转.2013-2014年上海地区AQI具有季节性特征,表现为冬季空气质量较差、秋季空气质量较好的特征,其中12月空气质量最差.由首要污染物分布可知,上海地区最主要的污染物为PM2.5,其中冬季PM2.5污染出现最多;O3则为夏季的主要污染物.由污染物浓度的周循环变化可知,上海地区PM2.5、PM10、NO2和O3浓度均存在周末低于工作日的"周末效应",但PM10和NO2浓度的"周末效应"更显著.由2014年上海地区霾日与PM2.5浓度的变化可知,当PM2.5浓度达到轻度及以上污染时,霾天气出现的概率大幅提高,但二者并非对应的关系.天气形势对PM2.5污染影响较大,基于上海地区天气形势特点可以将PM2.5污染的地面形势分为7种类型,其中高压中心型和高压楔型为PM2.5污染的主要天气型.由于上海地区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西北风将上游地区颗粒物输送至本地,易造成较严重的污染天气;同时在冷高压的控制下,高压中心型和高压楔型天气频繁出现,导致颗粒物不易扩散,也易造成空气污染.夏季和秋季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水平和垂直扩散条件均较好,不易出现PM2.5污染,但由于气温较高,光照条件较好,易出现O3污染.%Observational data of hourly concentrations and individual daily air quality indexes (IAQI) for six air pollutants during 2013 and 2014 over Shanghai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teorological influencing factors over Shanghai.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ood to excellent rate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quality was 77.0% in 2014,obviously higher thanthat in 2013.The air qualities in the two years varied seasonally,apparently worse in winter,especially in December with the highest AQI,while better in autumn.According to the variations of primary pollutants,PM2.5 was the dominant contributor to the air qualities of Shanghai and its pollution mostly appears in winter,whereas O3 was the major pollutant in summer.The concentrations of PM2.5,PM10,NO2 and O3 over Shanghai are all lower during the weekends than those during theweekdays,especially for PM2.5 and NO2.Haze days appeared much more frequently in the case that the PM2.5 concentrations are beyond the moderate pollution level,but there is no one-to-one relationship.Since weather patterns influence PM2.5 pollution significantly,the ground-level patterns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n types,among which Type High Pressure Center and Type High Pressure Wedge are the dominate patterns.Due to the frequent cold air activities in winter,particles from upwind directions are transported to Shanghai under the northwest wind,leading to severe pollution.In addition,Type High Pressure Center and Type High Pressure Wedge weathers appear frequently under the control of Cold High,causing air pollution due to poor diffusion.During summer and autumn under control of the Subtropical High,the better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ffusions are favorable to the removal of PM2.5 pollution,but it is favorable to the O3 pollution due to high temperature and sufficient sunlight conditions.【期刊名称】《气象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7(033)003【总页数】9页(P59-67)【关键词】空气污染;霾;首要污染物;周末效应;天气型【作者】陈镭;马井会;甄新蓉;曹钰【作者单位】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上海 200030;上海市环境气象中心,上海 200030;上海市健康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0;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上海 200030;上海市环境气象中心,上海 200030;上海市健康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0;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上海 200030;上海市环境气象中心,上海200030;上海市健康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0;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上海200030;上海市环境气象中心,上海 200030;上海市健康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空气质量日益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
珠三角地区典型城市重污染天气案例分析李庆旭;朱娟;吴锋;李锟【摘要】本文利用天气后报网站的2014年空气质量指数资料、香港科技大学网站的气象要素资料以及利用HYSPLIT-WEB模式,对广州、肇庆、珠海3个典型城市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和一次清洁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空气污染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空气污染与气象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1月的重污染天气过程主要由大陆冷高压变性出海引起,7月的污染过程主要受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影响;与清洁过程的气象条件相比,污染过程风速小,且存在逆温,不利于污染物的输送和扩散。
后向轨迹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珠三角城市间空气污染的相互影响,下风向的珠海受污染情况相比广州、肇庆有一定的延迟。
%Based on the air quality index( AQI) data from the tianqihoubao website and the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data from the HKUST website as well as HYSPLIT-WEB model utilization, the typical Air pollution processes and cleaning process in 2014 were compared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of air pollution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trong synchronization in typical air pollution process in the three cities, a little delay in Zhuhai however. Moreover, the dominant pollutant changed as Air Quality Index ( AQI) . Air pollution wa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weather process: the typical pollution processes were caused by Continental anticyclone which changed and removed to ocean in January and by the peripheral subsidence airflow of typhoon systems in July. Compared with the cleaning process, the speed of surface layer in haze process was smaller and there occurred Inversion, which were against thetransportation and dispersion of pollutants. The interaction effect of air pollution of cities in PRD was further confirmed by HYSPLIT model, which also showed there was a delay in Zhuhai due to the location in downwind direction.【期刊名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年(卷),期】2016(041)006【总页数】8页(P174-181)【关键词】珠江三角洲;空气质量指数;污染过程;清洁过程;气象条件【作者】李庆旭;朱娟;吴锋;李锟【作者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北京 100035;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518000;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 518000;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 5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交通运输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区域性、复合型空气污染特征日益突出,空气质量形势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