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15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
3.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说说你对“清贫”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
2.借助文字想象画面,说说你对“清贫”的理解。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到一个词:清贫(板书)。
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预设:很贫穷,非常的廉洁······)。
同学们不仅阅历丰富,用词也是非常丰富得当。
那你们清贫的人会是什么样子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看一看吧!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方志敏是什么样的人。
(4)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
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吓”的读音。
(3)方志敏是一个廉洁奉公,生活清苦的人。
(4)课文主要写了方志敏被国民党搜身、逼问的经历。
(5)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你觉得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廉洁。
就在我被俘的那天······把你炸死去!”*国民党从方志敏身上搜刮到了什么?(时表、自来水笔)*有搜刮到钱财吗?(一个铜板也没有)*读出方志敏的清贫。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理解“奢侈、款项、筹集、矜持不苟、积蓄、齿冷”。
2.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
4.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5.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出示课件2】咏竹(1935年1月)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
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2.学生自由朗读,并互相交流对这首诗的了解。
3.教师评议并小结。
(1)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
【出示课件3】方志敏(1900—1935),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江西弋阳人。
1935年1月,在江西怀玉山区被民党军包围,在玉山陇首村被俘。
面对严刑和诱降,正气凛然,坚贞不屈。
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
遗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2)读着这首诗,彼时彼地的悲壮立刻展现在我们眼前,厚厚的冰雪,压得竹子喘不过气来。
竹子只得低下了倔强的枝头,低得快要触到地面了,但仍不肯倒下,一直坚持到迷雾消散,红日东升、冰雪融化,竹子重又挺直了腰杆,傲然挺立。
4.谈话导题:方志敏就像这竹子一样,是一个真正昂首挺立的共产党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贫》(板书课题:清贫)谁先来谈一谈:你认为“清贫”是什么意思?(生活清寒贫苦。
)5.交流激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贫》,相信读完文章之后,大家会对方志敏的“清贫”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优秀5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篇一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本班有学生30名,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主动性强,具有良好的书写和预习习惯。
对字词掌握情况较好,基础知识比较扎实。
但也有部分同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很不稳定。
本班的优生有5名同学,.他们在平时作业、测查中审题细心答题认真、能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答案准确。
中间生25名,这部分学生学生男同学较多,其实一个个也挺聪明,就是懒惰、浮躁,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肯用心地去记忆,所在该背的该积累的知识掌握不好,而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部分学生拿到题之后不认真审题,不知道怎么去解答,遇到课死记硬背的知识能应答,遇到独立阅读方面的知识,和拓展练习的题无从下手,。
好多独立阅读的答案本来是要在短文中寻找,但他们就会答非所问,想怎么答就怎么答。
学困生生有5人。
这些学生主要是智力相对较差,学习习惯差,十分粗心,记不住前边学后面忘,有时写一段文字,就出现好几个错别字。
但我还是有信心,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复习内容1、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掌握拼写规则。
(2)熟练掌握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3)掌握汉语拼音中声调及其变化。
2、字。
(1)掌握本册要求学会的160个生字,会认的7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的132个词语,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正确区分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
(3)按要求写多音字;(4)选字填空;(5)改正错别字;(6)选择带点字的正确字义;(7)按要求查字典等。
3、词语。
(1)正确地读出写出学过的词,并注意积累词语。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清贫》,课文主要讲述了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坚持清贫生活,以身作则,教育同志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方志敏烈士的崇高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精神。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深入挖掘方志敏烈士的精神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方志敏烈士的画像,引导学生了解方志敏烈士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学习:学习本课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字义。
4. 课文解析: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置相关问题,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7.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挖掘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精神,进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清贫》2. 内容:(1)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生活(2)清贫精神的内涵(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精神。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答案:(1)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精神:坚定信仰、严于律己、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方志敏烈士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理想,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精神,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筹、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
2.默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
3.能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教学重点: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
教学难点:能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课前准备:搜集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结合历史背景,激情导入。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革命的征途上,无数先烈、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英勇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永远长眠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上。
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骄傲。
2.出示资料:方志敏烈士生命的最后时光是在狱中度过的。
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直至英勇就义,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
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方志敏一面坚持对敌斗争,一面本着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完成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不朽文献。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其中的一篇——《清贫》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由单元导语导入,感受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结合历史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1.自己读课文,要求:①遇到生字要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做个标志。
②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出示本课生字,检查识记情况。
结合形声字特点识记。
读准多音字“吓”字音,组词识记。
3.反馈交流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主要内容是什么。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体现学习自主性,本课生字以形声字为主,比较好记。
多音字“吓”,联系生活语境组词辨析,印象深刻。
文章层次清晰,抓住“被俘”主要内容,教师稍加点拨,能够准确划分。
)三、再读课文,体会方志敏的精神品质。
1.阅读“学习提示”,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设计
1.教学目标
•了解《清贫》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蕴含的寓意。
•提升学生对于贫困与富有的理解和态度。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情感体验能力。
2.教学重难点
•领会文本中的含义和哲理。
•分析文本中的情感并进行情感体验。
•思考自己对于贫困和富有的看法。
3.教学准备
•课文《清贫》的复印件。
•课件或板书准备。
4.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观看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出关于贫贱富贵的话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
•听读课文《清贫》,学生跟读。
第三步:课文理解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清贫》的主题和寓意。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要传达的思想。
第四步:情感体验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鼓励学生表达对于不同财富状况的看法和态度。
第五步: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找出身边具有“清贫”精神的人或事例,并分享。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侧重于贫贱与富贵的不同价值观念。
通过对于《清贫》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反思自己对于贫困和富有的看法,并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
值观。
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思考,激发了学生对于品德修养的重视,增强了对于贫困人群的同情心和理解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故事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清贫”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
以上就是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体会贫贱与富贵的价值。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廉洁自律的故事。
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主人公在贫困和诱惑面前,坚守清贫,保持高尚品质的精神风貌。
课文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文内容感受到主人公的廉洁品质。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
此外,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廉洁问题可能了解不多,需要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廉洁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分析课文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品质,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廉洁品质。
2.难点:分析课文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主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人公的廉洁品质。
3.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感受主人公品质的同时,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随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在贫困和诱惑面前的表现。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操练(15分钟)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3.学生讨论:课文中主人公为什么能保持清贫?他具备哪些品质?巩固(10分钟)1.教师提问:课文给我们传达了什么道理?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要学习主人公的廉洁品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精选教案: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一文。
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家庭贫穷,但是母亲依然坚持供他上学的故事。
通过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到贫穷环境下人们的坚韧和无私。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 学生能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 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个贫困山区孩子上学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贫穷环境下人们坚韧和无私的思考。
a. 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b. 文章中的主人公是如何面对家庭贫穷的?c. 文章中的主人公对母亲有什么感激之情?3. 词汇讲解: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4. 情感体会: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5.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旨:贫穷环境下的坚韧和无私。
2. 重点词汇和句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同时,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母亲节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贫困山区,让他们亲身体验贫穷环境下的生活,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坚韧和无私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清贫》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文章以作者小时候家庭的贫穷为背景,描述了母亲在困境中坚持供他上学的故事。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清贫》。
课文详细描述了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生活,表达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词,体会作者情感,分析课文结构,领会文章主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生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方志敏同志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领会文章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方志敏同志的事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解答学生疑问。
4.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交流,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5.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精彩句子,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清贫》2. 生字词:清贫、朴素、坚定、信念等。
3. 课文结构:总分总4. 课文主题: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生活及革命信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生活。
(2)分析文章中的精彩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3)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清贫的理解。
2. 答案:(1)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生活:朴素、勤俭、坚定、为人民服务等。
(2)精彩句子:①“他身上只有一件破旧的棉袄,补丁摞补丁,露出了棉絮。
”②“他每天只吃两餐,早餐是稀饭,午餐是糙米饭,菜肴也很简单。
”③“他从不接受别人的礼物,总是笑着说:‘我是共产党员,不能搞特殊。
12.清贫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清贫》是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狱中写就,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
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捕后国民党士兵搜身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
【作者介绍】方志敏1.方志敏简介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江西省弋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
他历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红十军政委、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主席团委员,党中央委员。
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任总司令。
1935年1月27日,他不幸被俘人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著。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
2.被俘牺牲1934年,由方志敏、粟裕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谭家桥镇乌泥关、白亭、石门岗一带遭到国民党王耀武部队追剿,此役我军损失惨重。
红十军团被王耀武率领的国民党军队追击包围,方志敏等军团主要领导被俘、牺牲,一万多人仅有粟裕率领400多人突出重围。
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区被俘,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实践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同志被秘密杀害于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窝,时年36岁。
3.主要作品.方志敏主要作品有《我是个共产党员了!》《同情心》《呕血》《哭声》《可爱的中国》《《诗一首》《狱中纪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
方志敏狱中留下的十六篇计十四万字文稿,方志敏16岁时写的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洁梅兰。
”以高洁的松竹梅兰自励。
4.成就贡献。
方志敏是江西农民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江西地方党团创始人之一。
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一批苏维埃政权。
方志敏参与领导弋横暴动,创造了拥有“铁的纪律”的红十军;创造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十六字战略要诀。
方志敏在苏区首创了股份制,发行了股票;首创了地雷战,把人民战争提高到新水平;首创了对外开放的边贸政策,形成了数条开放型贸易路线;首创了列宁公园,创办了一批学校和文教卫生单位。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可爱的中国方志敏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
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有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
听着!朋友!母亲躲到一边去哭泣了,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像着了魔的狮子,一天到晚地睡着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用自己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把母亲也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吗?”朋友,听到没有母亲哀痛的哭骂?是的,是的,母亲骂得对,十分对!我们不能怪母亲好哭,只怪得我们之中出了败类,自己压抑自己,眼睁睁地望着我们这位挺慈祥美丽的母亲,受着许多无谓的屈辱和残暴的蹂躏!这真是我们做孩子们的不是了,简直连一位母亲都爱护不住了!朋友,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来,这是刻不容缓的了。
但是,到底怎样去救呢?我想,欲求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决不是哀告、跪求、哭泣所能济事,而是唤起全国民众起来斗争,都手执武器,去与帝国主义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将他们打出中国去,这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也是我们救母亲的唯一方法,你们说对不对呢?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中国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一座万里长城和开凿了几千里的运河,这就证明中国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中国在战斗之中一旦斩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得到了自由与解放,这种创造力,将会无限地发挥出来。
到那时,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
所有贫穷和灾荒,混乱和仇杀,饥饿和寒冷,疾病和瘟疫,迷信和愚昧,以及那慢性的杀灭中国民族的鸦片毒物,这些等等都是帝国主义带给我们的可憎的赠品,将来也要随着帝国主义被赶走而离去中国了。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
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自信,朋友!同情心方志敏同情心在无数的人心中摸索,只摸到冰一般的冷的,铁一般的硬的,烂果一般烂的,它,怎样也摸不着了——把快要饿死的孩子的口中的粮食挖出来喂自己的狗和马;把雪天里立着的贫人底一件单衣剥下,抛在地上践踏;他人的生命当馒餐,他人的血肉当羹汤,啮着,喝着,还觉得平平坦坦,哦,假若还有它,何至于这样?爱的上帝呀!你既造了人,如何不给个它!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选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1.凶恶()A.善良B.清白C.厌恶D.凶残2.清贫()A.富强B.富裕C.贫苦D.朴素二、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做到了()。
A.回环反复B.首尾呼应C.承上启下D.层层递进三、从文章的第2自然段到第8自然段,用哪个小标题概括最合适?()A.智骗国军B.守住家财C.一件趣事D.一点积蓄四、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唯一()A.wéiB.wěi2.难看()A.nànB.nán3.传世宝()A.zhuànB.chuán4.炸弹()A.tánB.dàn五、读了本文,你最想对方志敏说什么?阅读能力大提升六、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
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他们于是被激怒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
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
“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等他们确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时候,也就停手不搜了;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失望啊!那个持弹欲放的兵士,也将拉着的引线,仍旧塞进榴弹的木柄里,转过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
后彼此说定表和笔卖出钱来平分,才算无话。
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就同声命令说:“走吧!”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金镯()威吓()2.选文第一段中“他们于是被激怒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
”这句话,敌人有此猜疑的根据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依据。
而方志敏对此反驳的语句是:3.说说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作用。
(1)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2)“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4.读完本文,你一定对文章的题目“清贫”有了深刻的理解,请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思维创新大拓展七、除了方志敏之外,你还能举出老一辈革命家“清贫”的例子吗?参考答案:一、1.A 2.B 二、B 三、C 四、1.A 2.B 3.B 4.B五、您清白、朴素的生活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六、1.zhuóhè2.“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3.(1)恰如其分地刻画出国民党反动派的贪婪、凶狠。
(2)表现出方志敏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清廉,以及面对敌人时的镇定从容。
4.真实地反映了共产党员的廉洁无私,一切为人民的伟大精神,可歌可泣。
七、示例一:邓奶奶七十多岁了。
她戴着老花镜,安详地坐在沙发上,给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补睡衣。
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
这一回,邓奶奶又穿上了线,右手捏着针,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练地打结。
她是多么认真啊。
一位年轻的护士,双手捧着周总理的睡衣,望着补丁上又匀又细的针脚,眼睛湿润了。
面前的小凳子上摆着个针线笸箩,笸箩里放着剪刀、线团、布头和针线包。
针线包上绣着个红五星,特别引人注目。
多年来,邓奶奶随身带着它,一直带到了北京。
从什么时候起,她就有了这个针线包呢?从延安的窑洞里,从重庆的红岩村,也可能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上。
示例二:周总理在第一次“文代”大会上作了报告。
《人民文学》杂志要发表这个报告,由我把记录稿作了整理,送给总理审阅。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去中南海政务院。
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
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
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
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他对我说:“总理叫你去。
”我立刻起来,揉揉蒙眬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
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稿子,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
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